第一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管理
为了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所领导重视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坚持长期关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确保应有的资源,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2、全员参与
在体系运行中要求全员参与,并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加强道德修养和质量、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参与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开展激励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了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置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
4、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认真开展审核活动,按要求编制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安排各要素的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率。对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规定改进时间和要求,并跟踪检查。
5、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对在管理体系审核中和在日常监督、用户抱怨中暴露的问题,我们都及时查找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对于纠正效果不明显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并修改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这种措施编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浅议HSE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HSE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HSE管理体系是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他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HSE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是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是践行国家党和政府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一体系是关系人类生存的战略问题,是国际上比较前卫的管理体系,特别适用于建筑行业,要使这一体系在企业发挥实际作用,就必须坚持把HSE管理体系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实HSE管理体系与传统管理,使用的管理法规性文件有一定的同一性和统一性。HSE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管理法规性文件、体系实行标准等,也都是企业传统管理和企 业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都是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资源条件制定的。HSE管理体系比较传统管理先进、科学、系统、和谐,具有可持续改进、稳定提高的特性。
企业强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承诺是体系建立、实施的保证。企业自上而下,从最高领导者到基层单位管理者,向社会和员工提供公开、明确的承诺。并把“领导和承诺”与“一把手负责制”结合起来。各
层次的承诺要做到使员工领会其实质。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体系建立的关键,提出明确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提供切实可靠的有效资源保证;并任命管理者代表同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最高承诺,是领导的决心和理念的体现。这些做法的基础与传统管理的基础一样,都是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资源条件制定的。与传统管理比较,HSE管理体系提出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科学、更具可行性。
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资源条件,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就健康、安全、环境向社会和员工提供公开、明确的承诺。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在所有活动中贯彻落实。“领导和承诺”与传统管理的一把手负责制没有多大区别,区别的地方就在于传统管理讲究偏重集体负责(也可以叫集体承诺),而HSE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领导者个人的责任和承诺,使得责任更具体、更明确、更真实。
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依据最高管理者的承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由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查,并经职代会审议后报批签发。这一程序把职代会的审议提到了报批的前面,传统管理一般也是这个程序。但是有的企业却不尽然,往往有前后倒置的时候,这就削弱了职代会的权威性。只有按照HSE管理程序操作才更具科学性。
按HSE管理程序要求,企业的基层单位依据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对员工承诺。这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施传统管理是不多见的。在HSE管理程序运作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对员工的承诺是员工关注的热点,承诺要既要符合国家
和属地个法律、法规和条例等;还要符合企业以及员工的实际,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领导承诺的评价与审定,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再由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查,并经职代会审议后形成报批意见,经企业管理部门审定批准后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签发。领导承诺的评价与审定一定要按这个程序运作,合乎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才能取得实效。
承诺的实施应该由企业HSE委员会组织安全检查部门、党群等工作部门,将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分解为可考核评价的工作责任,经营管理者代表下达各主管部门执行。
企业安全检查部门每年对领导承诺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当出现如下情况时(出现重大健康、安全、环境是故事;员工、家属、学生对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有强烈反应时;合作方、分承包方提出异议时;)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主管发出书面指令进行专项管理考核评审和修订。
企业承诺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有HSE委员会和党群工作部组织考核评审,并写出考核评审报告,经企业管理者代表审查后报最高管理者审定,向全体员工公布。报告应提交发现的不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项目,应由有关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考核评审的内容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运行是否达到领导承诺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对健康、安和环境承诺的符合性、有效性以及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实施、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 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效果;各职能部门履行HSE专业管理职责的效果。通过考核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不断消除HSE体系管理过程中显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以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不断修订和完善HSE管理体系,提高HSE体系的简洁、高效、实用的程度。
为使领导承诺得到落实,企业制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岗位的全体员工责任制度,并制定企业员工责任管理办法与程序,对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最高管理者职责,第一是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政策、法规及指令;第二是主持召开企业HSE委员会,组织制定修改企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和战略目标;第三是为了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水平提供必要的合理的组织和资源配置并保证合理分配;第四是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解决体系运行重的重大问题,指出持续改进意见。
管理者代表是贯彻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几目标的执行者,主持企业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审批HSE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和报告,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运行情况;组织制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目标、指标和方案,代表企业处理较大的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按季度或者月份向企业HSE委员会汇报各项指标完成及工作实施情况,提出下步工作部署,交会议审核批准;组织协调HSE体系的实施,制止和纠正不符合HSE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表现;负责HSE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系。
企业部门主管,在主管系统内,贯彻执行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组织主管系统内贯彻执行HSE体系
文件,解决HSE体系运行重的重大问题并协调管理者代表进行健康、安全和环境决策。
企业人事部是企业领导、机关部室及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制和员工责任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全体员工责任制执行,纳入工作目标实施,由企业人事部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奖惩兑现。
为实现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使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简洁、高效、实用的HSE管理体系,并依靠体系的运行推动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不断提高HSE体系的简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由简到繁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由繁到简往往是跨越式的发展过程。HSE体系具有了简洁性才能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就能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高超的效率,体现HSE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艺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和模式。
企业HSE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或为建立良好的HSE表现准则有意识塑造并为员工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HSE观念和意识、务实的作风和态度、健全的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进取精神;全员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而创造 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设施;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全员的安全人生观、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是所有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之总和。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提出并纳入企业的HSE方针目标。督促各级管理者营造企业员工全员参与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文化。企业党群部门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企业HSE文化的建立,并将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管理,强化宣传和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维护,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制定的有关HSE方面的法律;广泛宣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颁布的有关HSE方面的管理规定、标准,宣传集团公司制定的有关HSE方面的规章制度。
企业党群部门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对领导承诺和企业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宣传学习,围绕企业组织实施的重大安全、环保技术改造项目、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安全防护场所的消防整改等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协调安全、环保、保卫等部门搞好各种特色的宣传,如季节性的变化要做好防汛、方高温的宣传,结合实际搞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环境日”、“消防宣传日”等特色活动的宣传。
企业的各级宣传组织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领会HSE的有关会议精神,教育员工认真贯彻执行有关HSE文件所制定的标准、规范。各级领导要通过各种会议向员工面对面宣讲,对先进典型和事故案例、“违章”现象进行剖析,解答热点问题,用事故案例警示员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和环境文化素质,增强社会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全体员工传统的狭隘的安全观、环境观,把HSE观念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生存安全、环境领域,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控作为以人为本进行教育的根本目的。企业提高全体员工HSE表现的信念和水平,明确个人承担HSE表现的责任和义务,使全体员工都参与或介入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之中。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与维护是HSE体系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企业必须给于高度的重视。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一定要贴近实际,讲究实效,深入浅出,鲜明活泼,必须具有企业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使企业安全文化落地生根,促进HSE管理体系健康有序的高效运行
第三篇: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一个组织(学校)为了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经过质量策划而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几个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过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质量管理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为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一个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内为了让员工理解与执行,对外则向顾客和相关方展示与沟通。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来规范、具体化和沟通各项质量活动,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质量职责,促使每个员工把保证和提高质量看成是自己的责任。第三,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第四,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一个组织的质量持续提高。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和组织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也应更改相应的过程和内容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第五,质量管理体系贵在实施。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要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文件规定和实际实施“两层皮”的问题。这一问题来源于文件编制者没有充分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并跟踪实际运行情况,这就属于“先天不足”;在实施中,由于内部沟通不够,对不可操作的文件没有信息反馈,致使“两层皮”问题长期存在,这属于“后天失调”。体系建立后贵在实施,并持之以恒。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一个。所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意味着按照某一标准的要求来规范现有的质量体系,从而使之一方面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要,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标准。一般来讲,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分析管理现状。这一工作称之为“诊断”。“诊断”主要就是通过将一个组织现行的质量管理工作与ISO9000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提出整改建议,为尔后的质量管理文件编写打下基础。这时可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求得较为明确的认识,如一个组织影响服务或产品质量有哪些过程?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顺序、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是否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些过程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等等。
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要按照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这两条主线的要求,并明确与八项管理原则的内在联系。质量目标的内容应与组织的性质、特点、具体情况相适应,应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而发展变化。在学校领域,我们的表述往往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如一所学校提出如下的办学理念(愿景)和
目标:
愿景:愿学校的每一个学员都具备经营幸福人生及推动社会进步的憧憬与能力。
目标:让每一个学员都喜欢来培训,经营人性化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学员都自在成长,提供多元的课程,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员都有恰如其分的学习,精进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上述理念和目标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中,就可转
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文件的编写,通常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三个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遵循过程方法模式,文件的表达形式可以多样化,建议采用流程图方法,将过程之间的相互顺序和作用以及信息流和物质流加以直观描述,便于员工理解与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成后,组织应对文件进行评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修改,文件须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运行。
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组织的全体员工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5、为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的培训 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了解和自己有关的程序文件,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如何做,了解自己在整个质量体系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运作的。(2)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工作是维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力。所有各项活动的内容和程序,都必须在目标、分工、时间和联系方面协调一致,保持联系的有序性。这些都需通过组织和协调工作来实现。
(3)过程监控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过程监控为由需方或第三方进行的外部质量监督和组织自身进行的内部质量监控两种,在学校领域还是以内部监控为多。质量监控的对象是各项程序、方法、条件、过程、记录、产品和服务等实体,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体的符合性的活动。
(4)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这是质量体系的自我保证手段。在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要素进行评价,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评审中,对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和质量体系的环境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评定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对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对体系的结构进行改进,确保质量体系持续适合和有效。质量体系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体系审核,检查各个部门是否按程序文件规定控制各项质量活动,确保每个质量体系要素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评价。例:
一、本校质量管理四级文件简介:
本校质量管理四级文件简介:
(1)质量手册: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完整而又扼要的描述,对内是学校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纲领,对外是学校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依据。其内容包括:学校简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职责分配表、控制要点及支持性文件等。(2)程序文件:是规定某项质量活动的工作途径和接口的文件。本体系共编制了31个程序文件,(3)作业指导书:是规定某项质量活动具体操作方法的文件,是具体岗位操作的实施细则。
(4)质量记录及其他质量文件:是提供所完成的质量活动或达到的结果的客观证据。XX种质量记录与表格。
质量管理四级文件编号规则介绍:
质量手册:编号为
GFSA。含义:GFS—广丰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A—质量手册代号。
程序文件:编号为GFSB-ZZ。含义:B—程序文件代号;ZZ—程序文件总序号。
作业指导书:编号为GFSC/ XXX-ZZ –QQ。含义:C—作业指导书代号; XXX—责任部门代号;ZZ—程序文件总序号;QQ—支持该程序文件的作业指导书序号。
二、质量总目标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专业培训,实现把学校建成广西知名培训学校。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形象端庄、学生欢迎、政府信赖。
实现一流的教学质量: 学员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
达到一流的管理水平: 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凭高尚的人格感
染人、以竞争的机制激励人、用科学管理塑造人,达到培训教学秩序正常、规范,使校园环
境整洁优美。
五种能力: 是非判断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 身心承受能力。
一、近期质量目标
教师队伍: 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有35%以上的教师超学历,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学校教师每年发表省级报刊杂志的文章达到5篇,并以每年2篇的数量递增;
学校管理: 探索ISO9001:2016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管理实践,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所有工作的文件化管理,实现百分之百的内外沟通,实现合理考评。
校园文化: 管理理念系统化,编制培训手册;有效使用,树立新的社会形象;校报校刊的精心编撰,扩大学校的内外交流;学校在显目位置设置固定的教育性文字,激励全体老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三年内,依托5D+3S体系达到全区第一。
特长办学: 学校以办成小班每个学员培训一对一的办学特色。
第四篇: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部门运行总结
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部门运行总结 兽医实验室于2010年10月20开始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现对运行情况作一初步总结。
一、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技术活动所使用的文件,应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和工作程序。作业指导书是我们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此实验室主任明确要求:说我所做、做我所写、说到做到、做到有效。如果把文件编写得华而不实,检验人员在运行中只能流于形式,或为应付检查而弄虚作假,最终不仅令实验室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诚信和打击了检验人员按程序执行的信心和自觉性。
二、管理者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兽医实验室主任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并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实验室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等不同情况进行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采取了科内业务学习、外出培训、请专家授课等形式进行学习,收到较好效果。
四、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监测计划的制定、样品的采集、任务书的开出、样品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书发出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我们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1)重视样品的接收。
实验室设立专门的样品接收岗位,由检验人员对送检样本进行核查签收。核查内容应包括:采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采样单与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样品质量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样品是否及时送检等。对不合格样品拒收,并向采样人或送检人说明拒收原因。
(2)把好仪器、试剂关。
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实验室的程序文件对试剂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管理、试剂采购及出入库、保存条件、试剂的使用记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试剂购入,杜绝不合格试剂应用于检测。在检测仪
器采购和使用方面,也制定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校准、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条件与作业指导书要求一致,例如电压、电流、湿度、温度等。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依照国家标准、农业部标准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包括:检测原理、性能参数、原始样品要求、检验程序、质控程序、样品可报告区间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操作误差。
(2)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在生物安全方面实验室全员执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同时实验室设立生物安全责任岗位,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进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实验室感染及泄露事故的发生。
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过程指检验结果的审核、发出、样品保存的过程。
(1)检验结果的审核。
实施双审核制度,先由操作者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核。如发现漏检、错检、书写不规范等情况,及时纠正。
(2)检验报告的发放。
检验报告的发放实施制表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三级审核制度,检验报告的开具和发出必须及时、保密。
(3)已检样品的保存。
实验室已制定程序文件对样品保存方法、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在保存期内可追溯到原始标本。
四、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工作
管理评审是整个体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疫病监测室正逐步对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因素进行审核和评审,一方面要将审核和评审结果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一一记录归档,另一方面要将审核及评审结果向实验室全体人员及时通报。以利于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持续改进。
总之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以科学监测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必须体现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各个环节。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
大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实验室
2010年12月1日
第五篇:检测实验室如何建立管理体系
检测实验室如何建立管理体系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检测实验室如何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到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过程。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评审准则;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韦柳宁,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综合科科长、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c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8-0102-0003
为了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可以说,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管理体系来运作的,建立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任务。换言之,为保证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能满足社会上广大用户的质量要求,把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质量活动、管理活动和各类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构成了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检测实验室为了保证向客户提供的检测服务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施行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也就是说实验室必须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管理体系的改版。目前,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已按照新《评审准则》的要求顺利地完成了转版。笔者作为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编制人,并长期从事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管理工作,现就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一、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坚持为客户服务的原则,无论是政府指令性任务,还是客户的委托,均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竭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并据此来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例如,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如下:
1、质量方针
科学准确、客观公正、优质高效。质量方针是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其内涵解释如下:
科学准确: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和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客观公正: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行政或其他压力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与判断,保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优质高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优化管理环节,增强技术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质量目标
(1)全面贯彻中心的质量方针,跟踪《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
(2)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服务宗旨,使客户的投诉处理率达100%。
(3)在用设备完好率及计量检定,校准准用率达到100%。
(4)检测报告的结论差错率为0%。
(5)检测报告发放及时,报告内容完整、清晰、结论准确。
二、领导作用
建立管理体系并按照管理体系运作,涉及实验室的各个部门,是一项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的工作。因此,实验室最高领导者的决心是非常关键的,他对管理体系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管理体系建立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实验室管理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最高领导者要想指挥和控制好一个实验室,必须做好确定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领导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组建一个负责建立管理体系的部门。该部门既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宣贯,又负责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确保中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三、全员参与
实验室中符合要求的各级人员是实验室的组织之本。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管理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管理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建立伊始,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并组织全员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让每位员工都熟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并在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四、确定组织机构,分配质量职责
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性质、工作内容不同,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有利于实验的检测业务范围,有利于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即实验室内部机构设置合理,部门岗位职责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实验室各环节的衔接,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为例:为保证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设置有一个综合科和三个检测科,并对中心下属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中心管理层由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组成,并有符合要求的任命文件。为鉴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对参与检测和对检测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界定,如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审核人员、校核人员、综合科科长、检测科科长、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检测人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并对关键管理人员指定了代理人,如: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五、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好坏,关系到体系运行的优劣,因此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建立在符合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首先要把《评审准则》的各个要素读懂、吃透,掌握其实质内涵,把理性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第二要结合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着手体系文件的编写。文件的编写并不是对原有管理文件的否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照要求,加以调整、完善,编制出既符合标准又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文件,切忌脱离实际,高不可攀。管理体系认证有一句行话“写到做到”。当然,体系文件是动态的,应在执行过程中适时地予以修订。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编制按下列的步骤进行:
1、首先是由经过培训,对《评审准则》充分认识,具有内审员资格,熟悉本中心的业务范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人员、环境、设备的人员负责编制。
2、确定管理体系文件的框架,中心的管理体系文件共分为A、B、C、D四个层次:
(1)A层次:管理手册一阐明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对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描述,是管理体系
中的最高层文件;
(2)B层次:程序文件――是对直接影响质量活动的要素予以控制所规定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体系所遵循的步骤和规则,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3)C层次:作业指导书――是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依据文件,它是程序文件的操作性文件。包括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检验方法、自校规程和期间核查规程等。
(4)D层次:其他质量文件――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所产生的文件。诸如表格、原始记录、报告等。
3、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后,依次编制管理体系文件。中心的编制的总体顺序为:先编制A层次管理手册、然后编制B层次程序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形成后,依据相关要素和程序的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质量文件等C、D层次的文件。
4、本中心的管理体系覆盖了《评审准则》全部19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11个要素,技术要求8个要素),未进行任何删减。为确保管理手册的符合和完整性,中心的管理手册的目录均按《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的顺序编排;除对应于管理手册的每个要素建立19个支持性程序文件外,还增加了其他相关的程序文件,对有关要素和检测活动过程进行了规定,共用30个支持性程序文件来具体展开描述管理手册的19个要素。
六、管理体系文件的全员培训
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应及时传达至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组织宣贯,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使中心人人都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在整个中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求所有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加以理解和有效实施,从而保证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
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部门在质量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并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为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中心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质量监督
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本中心按照《评审准则》4、1、10条的要求设立了多名监督人员,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监督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和程序、实施监督的记录和结果,以及在监督工作中发现“不符合”工作和处理意见。中心做到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于每年年初制定监督计划,规定监督工作的范围、数量,对检验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和验证。
(1)要求监督员对委托样品检测工作的监督工作量应达到检测工作量的5%~10%。监督内容包括: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标准的确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2)对现场检测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合同的完整性、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标准的确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2、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简称内审,通过内审对实验室开展的质量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实验室的运作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同时是实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活动,是保证管理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中心内审的要求如下:
(1)中心应按照《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定期组织进行内部审核,一般一年不少于一次,应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并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或工作场所,确保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2)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的资格,并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3)当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或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中心应按照《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与纠正程序》和《不符合工作的预防程序》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内审员应及时记录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被审核的部门应针对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认真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及时实施纠正。如调查表明,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已受到不良影响,则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
(5)内审组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并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跟踪和验证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内审员根据审核结果对受审核部门的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作出客观评价。
3、重视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最高领导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适用性,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应当考虑到的因素有: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审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对管理评审是这样规定的:
(1)初次内部审核之后,正式资质认定之前进行首次管理评审。实验室的管理评审在正常情况下,在一次完整的内审后,每年至少一次。当发生特殊情况时,中心主任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2)实验室应详细记录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措施,中心主任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这些措施,质量负责人对评审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3)管理评审中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应执行《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与纠正程序》及《不符合工作的预防程序》。
(4)决定采取的措施涉及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时,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通过外部审核进行改进
在3年的计量认证周期之间,要经历监督审查,在计量认证扩项、获得的各类资质的年审中,都要经历外部审核。通过外部审核,不同的技术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中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实施有效的整改,必要时制定预防措施,这也是计量认证后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八、结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持续改进是一项长久工作,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满足客户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履行承诺的保障,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