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合同中“向守约方法院起诉”的条款
浅谈合同中“向守约方法院起诉”的条款
在合同签订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条款:如双方协商不成,则向守约方法院起诉。就此,我们下面来探讨一下其效力。
根据《民诉》规定,管辖是采原告就被告原则,合同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当然,协议管辖优先,可以约定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其中之一。显然,约定向守约方法院起诉,形式上符合上述规定,但问题是:哪方是守约方呢?请看如下案例:
广西某水处理公司与贵州省六盘水某公司于2008年4月、5月签订两份《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书》,约定由广西某水处理公司承包贵州省六盘水某实业公司位于贵州省盘县的数家煤矿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合同第十条规定:“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守约方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双方在履行合同中产生纠纷,广西某水处理公司认为对方违约,于是向公司所在地的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西乡塘区法院认为,该约定可认定是选择由起诉一方即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是有效的协议管辖条款。被告不服,上诉至南宁中院。南宁中院认为,本案当事人的协议管辖条款无效。本案应依据《民诉》第24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确定管辖。本案合同履行地及被告住所地均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裁定将案件移送六盘水市盘县人民法院审理。
为何是此结果?因当事人双方何方为守约方是实体问题,实体问题在法院作出最终裁判前是无法确定的。而管辖权是程序问题,是在裁判作出前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故此约定无法执行,当然无效。出现这种情形,则应按一般规则,即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公司有什么影响呢?a.公司是卖方主动起诉,则由对方法院管辖;b.公司是买方主动起诉,双方都能管辖;c.公司是卖方加被告,都能管辖;d.公司是买方加被告,公司管辖。所以,合同是什么类型决定此条对谁有利,如大家遇到时,还需分情况分析,以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利益。
第二篇:原告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材料(范文)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财产权益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裁决的,称为民事起诉。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按照有关规定,原告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正本及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诉状副本:
2、诉状附有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主张相关的证据原件或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证据复制件;
3、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证明。原告或被告是法人的,还需递交最近一次的工商年检证明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起诉时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起诉状正本和副本均必须提供原件,原告为个人的必须亲笔在“具状人”一栏中签名,原告为单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2、原、被告的身份证明:(1)原告为个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必要时提供原告的户籍证明;被告为个人的,提供其户籍证明或暂住证明;(2)原告为单位的,提供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被告为单位的,提供其工商登记证明。
3、公民本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负责人不能亲自参加诉讼活动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受委托人不是律师的,提供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按顺序编号,列出证据清单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
(1)证明原告诉权的证据;
(2)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起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据;
(3)证明原告所诉事实、理由存在的证据;
(4)其他可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
第三篇:夫妻在异地如何向法院起诉离婚
夫妻在异地如何向法院起诉离婚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12条还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内容,夫妻双方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超过一年的,要求离婚的原告应向另一方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只有一方离开,未离开方作为原告可在自己居住处起诉离婚,如果原告不知道另一方现居住的地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以“公告”方式通知进行离婚。本文系华律网整理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法院起诉程序
法院起诉程序
一、代理人(外聘请律师或集团法律事务部)
二、可先发一份律师函
三、若发律师函后仍无效果,由代理人了解相关事由后起草起诉书;
四、准备相关的证据
1、合同(协议)
2、补充协议
3、汇款凭证
4、其他能证明对方还欠我公司货款的相关证据
五、连同起诉书及相关证据交签订合同当地法院,法院根据所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材料判断是否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7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法定条件的,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第五篇:异议登记后的向法院起诉 的程序选择
异议登记后的向法院起诉的程序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九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物权法在设定了异议登记程序之后,又设定了一项人民法院的专属管辖权,既对物权异议登记之后争议的处理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而排斥了其他途径处理问题的程序。那么,此法条规定的起诉,到底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异议登记后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传统的观念认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审理的对象只能是平等民事主体争议,对于行政单位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能进行审查,行政单位出具的相关文书只能作为审理民理案件的依据。如此以来,如果想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的争议处理,必须先通过一个行政诉讼,撤销行政单位作出的物权登记行政行为,然后才能进行民事诉讼。这一诉讼带来的问题是将行政单位卷入民事纠纷,增加行政单位的负担;其次是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来是一件民事纠纷却要通过两套审判程序实现权利,增加了维权成本,也加大了司法工作量。笔者认为,物权法的异议登记制度正是对这一传统诉讼模式的突破,有了更为便捷有解决问题方法。
一、我们认为异议登记后十五日内起诉是指民事确权诉讼不是指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法律依据如下:
(一)根据《物权法》第一条“„„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定,对物权的保护措施,应由《物权法》来规定,而《物权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保护措施是“申请更正登记”、“申请异议登记”和起诉。
(二)根据《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规定,不动产登记不是行政审批,更不是行政许可。在我国的行政机关工作职能梳理中,不动产登记归类为“行政确认”,即国家确认权利人权利的一种方式,但不登记并不意味权利人会丧失权利或否定权利人的权利。《物权法》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已是很好的注解。
(三)不动产登记只是其物权发生效力,受到法律保护。未经登记的物权是否发生效力,是否受法律法律保护,则要区别情况:争议双方如果一方登记,另一方未登记,保护登记一方,但登记错误的除外,否则就不需要《物权法》第十九条,双方均未登记,也不能都不保护。因此登记是一种权利公示,是对抗权的公示,并不是权利的最终裁定。
(四)行政诉讼并不解决不动产权利的归属。不动产登记作为一种权利公示,登记机关并不是不动产权利的最终裁定者。因此,异议登记后起诉登记机关即使胜诉,撤销了有争议的不动产登记簿和产权证,并不能就此认定我们取得了该车位的产权。该车位的归属还是要依照民事法律,通过民事诉讼方能取得。因此,行政诉讼是徒劳无功,浪费诉讼资源,浪费时间而已。
二、异议登记的后果是使得原来物权登记的效力中止。
对于异议登记后的效力,《物权法》未作出明文规定,只是说,15日内未向法院起诉的,异议登记失效。反过来讲,如果异议登记后异议登记申请人向法院起诉了,异议登记就生效了。那么,异议登记后的效力究竟如何呢?为了贯彻执行物权法的实施,国土资源部重新颁布《土地登记办法》已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从《土地登记办法》第六十条“土地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异议登记期间,未经异议登记权利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可以看出异议登记的后果是中止原物权登记的效力。异议登记是一种对事实上的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其直接法律效力是中止现时登记的权利人按照登记权利的内容行使权利,对现时登记权利人的处分权设置限制,使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按照登记的内容处分不动产物权,以维护事实上的权利人和真正的权利状态。即异议登记后,登记权利的正确性推定作用即应丧失其效力,第三人也不得以登记的公信力按照登记的内容取得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前述的这一规定是从实体权利上来规定的。那么,从行政法学的角度讲,行政单位颁布的物权证书效力,是否会因为行政效力优先原则成为审理民事确权的障碍呢?从前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物权登记不是行政单位意志表现,其核心作用是物权的公示效果,保护的是真正的权利的物权不受侵犯。而不是行政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理行为。既然原来物权登记的权利人的权利行使受到了中止,其效力当然及于物权证书表现的效力。由于法律及行政规章的这一特殊规定,行政单位作出的行政行为,其行政效力优先原则在此处已经不再适用。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08-02-04颁布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法发〔2008〕11号)这一规定是对2000年10月30日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作出了重大修改,其最引人注意的重要变化是专章规定民物权纠纷(第三部分 物权纠纷
四、不动产登记纠纷
五、物权保护纠纷
32、物权确认纠纷)。这一新的规定也正是为了贯彻执行物权法的新内容的配套法律。《土地登记办法》对异议登记后最终问题的处理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三)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致使原土地权利消灭,当事人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很显然,当异议登记人经过法院物权确认之诉如果胜诉后,行政登记机关就可以凭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注销原来登记。如果是败诉了,原来的权利人就可以凭此请求撤销原来的异议登记,以恢复原来物权登记的效力。另一方面,如果异议人滥用了一异议登记权利,对原来权利人造成了损害,原来权利人还可以提起异议登记赔偿纠纷。因而异议登记后人民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进行审理不存在法理人或者现实法律上的障碍。
到底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其实回到纠纷的起源就很清楚了。原告与被告纠纷的实质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民事纠纷,而不是与行政单位的行政争议。对于行政单位存在的不当登记问题行政单位已经作出了初步处理那就是异议登记,行政程序的障碍已经消除。该确权之诉不是行政诉讼而是民事诉讼,异议确权之诉针对的是侵权行为人而不是行政机关。诉讼所要确认的标的是“被异议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到底应当归谁所有?”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根据双方的购房合同等证据来做出判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