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心得与体会
姓名:申玲 学号:S1014W244 班级:2010秋MBA二班 工作单位:湖南省邮政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
工作岗位: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管理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心得与体会
在读完彼得·德鲁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感受很深,对工作与生活的触动都很大,特别是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页首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是完全能够做到不平凡的事业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来讲述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读完这八个章节,对第四章节中讲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特别深有感触,现结合自己的工作与岗位实际,现将在读完本书之后的心得与体会讲述如下:
第4章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讲述了以下内容:有效的管理者能够使人发挥其长处的,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企业与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而作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来完成任务。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 1
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够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管理者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识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卓越通常只能够表现在某一方面,最多也只能够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只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只有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来用人,才不致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
1、第一个原则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所设计的职位必须由人来担任,是人都有可能犯错,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绝对不会设计一个“不可能达成”的职位。比如说一个职位,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2、用人所长的第二个原则是: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且涵盖要广。这也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职位的涵盖要广,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特别是对于年轻的知识工作者,要是职位涵盖范围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就会冻结年轻人的热情。
3、第三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够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句话说,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每个企业有一套适当的考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与众不同的考
评方式,这套方式,第一步是列出对某人过去职务和现任职务所期望的贡献,再把某人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期望贡献相对照,然后检讨下面的四个问题:(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4)如果我有个儿子或者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这套方式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以当事人能够做些什么开始。
4、第四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指导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也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第四章节中还谈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管理者都会有自己的下属与上司,在管理好下属的同时,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上司呢?管理上司其实不难,但是只有有效的管理者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运用上司的长处。要使上司能够发挥其所长,不能够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协助上司发挥其所长,是促使管理者有效的最好方法。
有效的管理者在管理好下属与上司的同时,也同样对于本身的工作,也要从长处出发,使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有效的管理者应该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勉强自己,注意自己的绩效,自己的成果,从而得以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来。
总之,在本章节中,所讨论的如何用人之长,不仅有个态度问题,而且有一个敢不敢去实践的问题,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
者的任务,在于运用好每一个人的才干,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企业与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反反复复阅读完彼得·德鲁克这本书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否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很好地运用了下属的长处,又管理好自己的上司了吗?结合本书中的观点和原则,来对比自己所在工作中所运用的方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远远不够。2007年7月来到湖南省邮政培训中心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管理岗位工作,负责全省邮政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鉴定工作,工作一直进展得很顺利,在工作中也得到了许多的成长,有时候遇到挫折,也能够及时想办法解决。但是在用人、识人和发挥各人长处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有时候也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管理上没有很大的创新。读完此本书,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了一定的理解,将在以后的工作上很好地运用此方面的知识,相信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将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让各人的才智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湖南邮政的职业技能鉴定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读国学经典心得与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与体会/r/n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r/n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r/n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r/n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r/n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这里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是: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r/n
三、修己治人,仁爱至上/r/n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r/n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n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r/n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r/n
【相关文章】诵读国学经典 品味多彩人生/r/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r/n
这是《弟子规》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它告诉了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们时,我们要立刻行动,决不能出现懒散的情况,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洗耳恭听,当我们犯错时,在父母面前要大胆承认错。天气总是千变万化,此时我们应该问候父母是否感到不适。回到家或出去必须和父母说一声。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比古代的好得很,大多数的人都过上无忧无碌的生活,但是,我们却渐渐忘记了古代人的那种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那种精神。/r/n
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它讲述的是周文王小时候孝敬父母的事,他每天天刚刚蒙蒙亮就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去问候父母,向父母请安。只要发现父亲微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会想尽办法让父亲直到舒畅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块。他每天每夜都不知疲倦要去和父母问安。这种至诚至孝的精神,我们现代的孩子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虽然都有一颗想报恩于父母的心,但我们却没把它摆放在我们心里最高的位置,更没想过让它高高在上的照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途中的灯塔。/r/n
为什么它是照亮我们前途的灯塔呢?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必须要从尊敬父母开始啊!如果连尊敬父母都不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此事。/r/n
日常生活中,每天问候父母一声,每天听从父母命令,这些事有谁能真正做到,或许问到你,你也会感到羞愧,我也不例外,在家父母吩咐的事总是拖拖拉拉,吃饭只顾着吃自己的,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真想找个洞钻进去。所以尊敬父母、关爱父母那不是一件小事。/r/n
从今天起,让我们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吸取营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好孩子,为将来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r/n
品国学经典 扬中华精神/r/n
泱泱中华,五千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筹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r/n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中华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r/n
在这个物质豪奢,精神贫乏的年代,每个人虽然并非孑然一身,但却都深感孤单,都感到很难见证自我价值,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国学经典来进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赎。/r/n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静静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在竞争劲烈的今天,像要谋求发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厚德载物,这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r/n
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成长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正是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着,镌刻下了中国历史的兴颓变迁。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巨著——《史记》。成为国学经典中的一块璀璨奇葩。/r/n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在与这些伟大的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无限亲密,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抵达我们的心魂。而我们作为明天社会的栋梁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这笔财富呢。/r/n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r/n
清晨醒来,手捧《桃花源记》,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r/n
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这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便是国学经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也这是由了国学经典,通过文化这一特殊载体,拉近了我们与圣人的距离,让我们可以与圣贤为友,与经典通行,在国学经典中去品味蕴藏着的中华精神.现在,让我们从日常做起,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片泛土,使民族精神万古长青!/r/n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r/n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r/n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古诗词了,我能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能体会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能体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峥峥傲骨;能体会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洁身自好;能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心;更能体会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寂寞。。。。/r/n
在生活中,我不但听见过许多名诗佳词,还见证过国学的非凡魅力。/r/n
一次退休的奶奶正和楼下的几位邻居聊家常,其中一位邻居说道:“现在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民主投票’都干得有模有样的。”“是啊!你们看,这不,退休职工的工资又要涨了。”一位邻居说道。大家听后都随声附和。听了她们的话,我心想:“是呀!国家这些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推出和改进各项政策,让人民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使我们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深有感触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听后连忙纠正她说:“奶奶,现在说这句诗不合适了,现在流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她们听了我的话后,都哈哈大笑起来。奶奶还夸我说:“你这个孩子,还懂得不少呢。”我听后得意的笑起来。/r/n
国学经典,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r/n
国学经典/r/n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r/n
——题记/r/n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r/n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r/n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r/n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r/n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r/n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
第三篇:心得与体会
学习共产党章程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我对党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各项工作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忘我工作,做党员的先进、群众的表率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主要是通过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各项规定体现出来的。总纲部分开宗明义地规定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原来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规定相比,这样以“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对党的性质做出规定,并不是根本原则的不同,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始终如一的党的性质规定的逻辑发展。十六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指出:“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十七大更是浓墨重彩的将科学发展观加入了党的章程,明确了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学习党章,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了执政党,几十年来党章虽然几经修改,但是其宗旨始终未变,就是党要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宣言,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承诺,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承诺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章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学习党章、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树立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想。要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树立党员意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只是个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成为一名学校中的合格党员,成为一名社会上的优秀合格党员!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坚持党员标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和积极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积极为祖国作贡献
第四篇:2014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力行得以真知,真知才能力行”短短的几个字,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就是这句话吸引了我,终于找到了其出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提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特别是对于一些管理者来说,都是耳熟能详了。德鲁克-现代管理大师,对世人贡献卓越,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也有人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原作出版于1967年,也是德鲁克一生中鼎立之作之一。
“力行得以真知,真知才能力行”,目的告诉大家,在日常工作当中,每个人都不是样样精通,只有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依据经验去实践。就像我们平时工作中所说的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循环。平日里,很多工作大家都觉得有难度,找不到方向或者凭感觉下结论,而到最后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或者没有效果。文章中同样提出,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所以,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提升,必须练就内功,踏实执行下去,并且总结经验,为下次工作提升做好铺垫,最终在工作中赢得成功,同时也赢得了个人人生的价值和成功。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一般具有的六大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呢?
首先,德鲁克提出,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不过要把习惯建立的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养成,就像我们读乘法口诀一样。我们每天读乘法表,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熟的不假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总之一句话,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的实践不可。
其次,有效的工作离不开有效的时间管理。“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有效的管理时间可以分为三步: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在这不得不说一句,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是怎么耗用的。
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同样是使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总结为四项基本要求:领导与下属之间互相沟通;部门之内或者部门之间团队合作;给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提供条件;为未来培养更具远见和谋略的管理人才。
会议相信是大家频繁参加,甚至烦恼的事情,因为现实中很多本该一次会议解决的问题,可能几次会议都没有结果。如何组织一个有效的会议,也是使工作更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有效的会议,首先要做到整个会议紧紧围绕会议主题的原则,先说明会议主题及期望结果,再听取重要发言,之后共同讨论,结合主题得出结论。通过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也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一般作为上司,实践经验相对较多,很多问题,通过与上司交流请教,可以高效做出正确的决定。
要事优先原则,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又很多工作需要处理,但是只有遵循“要事优先”原则,才能体现出你个人工作更有效。
有效的决策是工作有效的前提,管理者的有效决策不是“众口一词”中得出。通用汽车总裁斯隆曾在该公司一次高层会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诸位先生,在我看来,我们对这项决策已经有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了。”出席会议人员都点头表示同意。但是他接着说“现在,我宣布会议结束,这一问题延到下次开会时再行讨论。我希望下次开会时能听到相反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对这项决策的真正了解。”一个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使全部有关的事实能摆在面前,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观点,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结合现实中的我们,我感觉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平凡人来做不平凡的事业。这正是一名有效管理者所应自勉的目标。这项目标并不高,我们只要“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在此感谢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启发,相信对我是一生的财富。也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启发,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卓有成效。
山东临工采购本部 刘洪印 2014年12月4日
第五篇: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管理,这个名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大到国家、企业、部门,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都离不开管理。可是真正让我们去说一说,谈一谈管理,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又在这方面做到了多少呢?我们可能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看到了做一个管理者的方法,懂得了现实社会中生存的道理,找到了大学生活的意义。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学的,深刻的阐述了如何成为卓有有效管理者的方法。
学会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学会把握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掌握自己的时间(用本子记录)
a.记录时间
b.管理时间
c.统一安排时间
人生苦短,时间对人生是最重要的,人没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体征,就不存在了。管理好时间,才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是了解自己如何使用时间的,诊断自己的时间的。我想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都不知道诊断和使用自己的时间。有许多人甚至成为网络游戏迷,整天宅在寝室玩游戏,这又有何意义呢?
诊断自己的时间
1、记录其时间的耗用情况
2、思考时间被用的意义
A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 B将时间用在有意义有成效的活动上 C不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D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本书中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他知道他需要集中整块时间,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正如我们大学生课少自由时间多,可仍然觉得自己的时间少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时间集中起来干事情。所以我们要集中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学会成为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本书中强调了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而我们大学生的观点却仍然停留在学习,向别人撷取的状态,没想过自己是否有贡献。无论我们是身处集体,还是团队,我们都应该重视对其的贡献。每一个集体,团队都需要有直接成果来滋养生长。我们通过贡献才能实现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想着在一个团队有所贡献,我们就会为此贡献而努力。我们就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这样也会使我们大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学会成为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本书中提到了,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的人。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展示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善用他人的长处。就能成为一个有效的人,机智的人。
学会成为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集中精力于少数领域。
一个人步伐迈得太宽而根基又不稳则会摔倒。而精力分散于多个领域就无暇考虑其轻重。就像不会专心致志的做事,有时候还会忙昏了头,不知所向。最后所有的东西都弄得一塌糊涂,一无所成。只有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再去干另一件事,才能积少成多,将自己的后盾变得更强大。
学会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方法有许多许多,但最终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学会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条件也有许多许多,真正要做的是我们一件件事件的落实。
本书在同时也告诉了我许多的现实生活的道理。引导了我如何去看待生活看待人生,追逐梦想。
在书中提到了因人设事和因事用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突出问题。因人设事是因为某个人的才能而为他设事,“因事用人”是指企业中有某一件事情,需要安排一个人去做。现实中,我们这个社会都是按照“因事用人”的趋向发展的。除非是特别卓有成就的人才享受着“因人设事”的待遇。所以我们要么将自己变得强大,有才干,要么发展更充分,适应更多的职位。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择业就业心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在现实社会中努力。
在书中讲到了社会职业的用人标准,企业的人事决策是公平公正的,不会赶走好人,有用之人,也绝对不会留下无用之人。作为大学生看清这点非常重要。衡量成就的高低,是按照贡献和绩效的客观标准。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在书中也提到了勇气。这是人生路上的重要前进动力。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都要怀揣着一颗勇敢的心。勇敢的人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困难。勇敢的人,会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他目标高,有新意。寻求机会的勇气决定了一个人的成果。所以在人生路上要有勇气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面对大学,以前的我有些茫然,有时找不到方向。但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指导,让我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在团队中想到自己是否有贡献,应该作出什么贡献。也让从未涉世的我对职场就业有了一层了解。
谢谢老师推荐这本给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