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医德呢
什么是医德呢?医是指医生自身超强的医术,完善的治疗方案。“德”是指一个大夫的高尚职业品德。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坑害、欺骗、敲诈患者,要实事求是为患者谋利益,应该做到“德医理之善也,和而以得人也”。
医德医风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竞争力,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医。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医院形象的集中反映。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工程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领导主抓,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纠风机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纠风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行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把加强行业管理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纠风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要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支持他们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二篇:什么是医德医风
什么是医德医风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十四个科室、四十多名医务人员同心协力,抢救伤断面积相当于整个躯体四分之一的特重伤员陈德才的成功,就是发扬社会主义医德团结协作精神胜利的一个范例。他们在输血9,20D毫升、输液213,000毫升、处理医嘱3,760多次的大
量工作中,无一点差错,使临死者复生。说明医院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和四化建设服务。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医德的特点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总是从自己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中引申出自己的道德观念。医德同样受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支配,特别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道德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影响、渗透到包括医疗职业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阶级性制约着医疗这一职业活动的目的和性质,支配着医德的各种行为准则,使医德打上不同社会阶级的印记。
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
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象法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内心信念。
医德的作用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
医疗卫生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包括医学科学的建设和医学伦理思想的建设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认为治病只靠业务技术而忽视医德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家所以能博得广大病人和社会的欢迎,都是同他们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密切相联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并要求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医德和精神
文明,由此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把它看作是一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医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A主义优越性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事实表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什么是医德医风
“什么是医德医风”
何为医德?顾名思义就是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它所对的人群是患者,医德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与广大病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那何为医风?医风就是整个医护行业里应有的良好的行业风气。医疗作风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表现。自古有道未学医先学德,因为医生及所有从业人员的一切行为和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苦乐,也关系到治疗的最后结果与预后。医德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于医疗从业人员的观感。医德医风,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直接联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疾病痛苦。医德医风,也是指导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与病人发生联系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医德医风具体表现在尊重人格、关心体贴、耐心细致、严谨求实、拒收礼金
曾几何时,我们的医生护士用他们的爱心护卫着人们的健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
是啊,白衣天使------
一个多么圣洁,多么令人向往,多么令人崇敬的字眼!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倾听治疗碗盘的协奏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我们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都说我们崇高伟大,可是又有谁想得到,在这份崇高伟大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颗普通的天使心!
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职业道德风尚,是医德医风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院管理,推进医学发展,培养人才具有积极的影响。仪表端庄、态度诚恳、体贴耐心是检查病人时的基本医德医风要求。尊重人格、关心体贴、耐心细致、严谨求实、拒收礼金是医德医风的基本体现。研究医学科学的目的在于挽救生命,促进人类健康,医学伦理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保障。就医务工作者而言,其服务对象是患者,高尚的医德医风更具特殊重要意义。立志于医,必须以仁爱救人为其事业原则,具备精勤不倦,苦心钻研的治学态度。中国传统的医德医风认为,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大医精诚。学识广博才能于医道无所滞碍。
人患病后,其心理与行为均会发生变化,情绪不稳定,易怒、易燥,甚至绝望,丧失治疗与生活的信心。要请求医生检查治疗,要向医生诉说,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要给予深切的同情心。高尚的医德医风要求我们有责任以热忱真挚的情感,在深表同情和充分理解之时,给予患者精神上最大的慰藉。一句安慰,一丝微笑,常可以减少患者的苦楚;一句恶语,一个厌恶的表情,常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医德医风要求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医疗的权利和对医疗的渴求,不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城里农村一律平等待之,一视同仁。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无论是登记员、护士、技术员还是医生,都应该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工作中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时代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有了高尚的医德医风,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加强医学伦理的教育,更好地对医务人员起到督品励行的作用,不负时代赋于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诚信道德的阐述和强调不绝于史,在传统理论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
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当今社会,诚信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层道德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代表呼吁:“国家应以诚信为突破口,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强化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他还说:“公民道德建设千头万绪,诚信应该成为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得到继承,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医疗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因为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经常关注和很高的要求,常常形成一时的热点。由医德、医风恶劣造成的事故尽管不多,但是影响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谴责。因此,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我们认为素质只有通过自身的正确认识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个人比较稳定的品质。工作中的耐心、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和工龄、年龄成正比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方面更加善于理解别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趋与稳定状态,专科理论知识会更扎实一点,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在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中不断得以提高。
病床周转率﹑病人治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服务满意率的提高都包含着我们的工作业绩。一个科室中,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技人员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离不开医生的明确诊断以及护士姐妹们的相互协作。在集体面前,个人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但在个人思想素质方面,个人的荣辱就代表着集体的形象,企业的形象。我始终都愿成为为医院护理事业添砖加瓦的人。
人类对于健康水平的追求,丰富.扩大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如果医护人员人人自律,拥有“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在行业新风尚中,文明优质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将在平凡的小事中一一体现,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虽然辛苦,虽然劳累,但是我们很充实。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虽自觉渐渐瘦弱,但觉快乐。” 是怎样的力量让我们如“痛”并“快乐”着?是夜深人静巡视病房时那一张张安然入睡的脸;是在我们精心护理下,得到康复的病人热泪赢眶地道别,更是在,我们付出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后,爱心让我们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生命所托,健康所系,每一个拥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朋友们,让我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勤劳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去奏响一曲曲健康、和谐的乐章吧!
第四篇:医学生医德是如何养成腾
医学生医德是如何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在处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内部关系及医疗部门与社会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尚未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医德的培养。只有做到德业双修,才能为新一轮医改培养出德业兼优的后备人才,才能为建设优质的医疗队伍、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吴阶平校长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临床医生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也应该是像我们这样尚未走向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原则。医学生在丰富自己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医德水平。这是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重视是他们拥有高尚医德的最朴素最核心的内容。在精神力量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时,就具备了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能够为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作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吕兆丰校长说过,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后来我知道这是2003年SARS后吕校长所提炼出来的。当时看到这句话时,只知道我们以后要成为一名医生,要“奉献”,但是具体需要我们怎么做,如何以医生的名义去奉献,我无从而知。渐渐的,在以后的基础理论学习中,我似乎知道了奉献的具体含义。人体解剖小课的武艳老师在上课之余会和我们交流一些她自己的求学和临床经验。那是我第一次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医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大一寒假,我来到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做假期兼职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医院,近距离的接触医务人员。我发现他们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们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神圣,每天都是固定模式的工作。到手术日的时候,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有的医生真的是一上午甚至是一天都呆在手术室。有一位女医生在做完手术后甚至因为低血糖晕倒在手术台上。我以前只是通过新闻或者相关报道听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而这次是我真真正正亲眼看到的。我知道,奉献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汗水,有时甚至是生命。
大二暑假,我们利用暑期课内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在宣武医院的带领下,去市委党校听取了“贾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对病人的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孜孜教诲和对家人深沉的爱都让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个师长这个前辈。“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好医生,不漏诊错诊任何一个患者,这是我的大梦想”这是贾立群老师的座右铭。对于超声科医生,精确,准确是他们工作的核心。没有一丝的疏忽,全神贯注,几十年没有午饭的生活,只是为更多的患者和医生明确病变位置。报告会上,生动的事例,真实的感受,动情的语言,都让我们为之落泪。一位优秀的医生然而心中却是对家人孩子无限的歉意。贾老师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妻子去北京周边走一走,仅仅这么一个小小的承诺,却是拖了又拖。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却有无数的孩子称他为“贾爸爸”“贾爷爷”。在他所诊治的孩子们心中,他是一个慈祥的爷爷,亲切,和蔼。为了能让小患者配合检查,他更是放下“医生的架子”脱下白衣,穿着自己的衬衫为小孩子诊治。而原因只是一句“我们孩子看见白色的衣服就哭”。他无时无刻不为患者着想,不愧是我们医学生的榜样!
在第一天的报告会之后,我真的很佩服的贾立群老师,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医生并不是神圣的,触碰不到的。而是我们要深入病人中,身体力行从病人的角度解决他们的痛苦。医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高的社会地位,高的收入,而是放下身段,把病人当成亲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出去的一个光荣的职业。医生为那么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殊不知他们自己却背着一身的病仍坚守在救人的一线上。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并且我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奋斗!
在接下来的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十天里,我们学到了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医院里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品德。我在宣武医院的党务办公室实践,虽然没有下到临床,与病人直接接触。但是我们依旧学到了很多。记得我问我的带教老师将来应该选择什么科室工作,钱老师是这么说的“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认真,谨慎”。一句朴实平华的话,却说出来我们做事的态度。认真,谨慎,这也许是几个数据,一两个知识点,但是将来可能是一条性命,一个家庭的幸福。钱老师是一个很平凡的行政工作者,我们看起来都是很繁琐的工作,但是老师却做得乐在其中。钱老师十年如一日,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党务工作虽然繁琐,但在钱老师这里就迎刃而解了。在工作之余,钱老师还带着我们去各个科室看了医生护士的工作的状态,尽管宣武医院每天有很多病人,但是医生还是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带给病人。
大二暑假我还报名参加了河北滦平的课外社会实践,我们组是负责村医的采访工作。还记得一位村医这样说过这样的一件事。2003年许多人被SARS无情的夺去了生命,全国都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作为最基层的健康保障,每个村的医生挨家挨户的去询问刚从外地打工的青年人,给他们量体温,记录数据。他们没有隔离服,就是一个药箱,一个口罩,工作在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他们无怨无悔。
通过两年多来的学习和实践,我看到了很多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面对病魔的无畏和勇敢。当病魔来临时,他们忘了自身的安危,全心全意抢救病人。他们没有银幕前的光鲜亮丽,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就是——医生。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不像其他大学生那样可以享受这几年的大学生活,然而我们可以用汗水用付出得到一种别样的“享受”。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的确,从学生时代,我们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专注。每天,图书馆里灯火通明,甚至寒暑假也不例外。真正走到医院,那就需要我们真的以病人为中心,专注,认真,真正的为病人考虑,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等等。我们要从现在的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脚踏实地学习好,所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向着老校长的“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目标接近。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力量!
第五篇:医德
中国古代优秀医德及其启示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传统优秀医德的文明古国,在我国传统优秀医德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必要性。我国古代医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医德传统,包括仁爱救人,重义轻利,平等待人,尊重同行,医术精湛等思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出现许多医德医风问题,医德建设面临困境,并且当代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不够,医学生的医德状况堪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古代优秀医德的简述提出思考并总结出其能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优秀医德;医学生;启示
我国古代的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医德传统,其中行为举止端正,讲究礼貌习俗,不分尊卑贵贱,病人一律平等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要熟识中国古代传统优秀医德,更需要铭记于心并将其传承发扬光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传统优秀医德的论述,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它带给我们医学生的启示。传统医德内涵
1.1 济世活人的仁爱观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包含着尊重人、爱护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内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仁爱为怀,济世活人”成为中国传统医德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古代中国,医学被称为“仁术”,医者应为“仁爱之士”。古人认为“人”和“生命”有着至关重大的价值。《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千金方》意即“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还提出做一个医生对病人必须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
1.2 术求精绝的敬业观
在传统医德中,敬业表现为“术求精绝”,医术精湛是体现医德的前提,要想济世救人必须具有高超的医术。为此,必须涉猎群书,刻苦钻研。《内经》中提出,学医的人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强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认为自己绝非生而知之者,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来掌握方术。孙思邈强调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的态度去对待。“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因此,要想成为良医,必须博览群书,精通道艺。
1.3 普同一等的平等观
在等级森严、超奉权贵、卑视贫贱的封建社会中,不少医家都以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孙思邈就要求医生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再三强调“贫富虽殊,药施无二。”并批评当时社会那种重富轻贫的风气说:“今世之医,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贫富而我为厚薄哉!”明代陈实功对贫苦患者尤其关怀,提出对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
1.4 不惟名利的义务观
历代不少医家在其医著中都谈到医生应把治病作为份内的事,不应多取报酬,不要病家赠礼;如遇贫困病人,不但不要报酬,而且要解囊相助。古代医家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志存救济,不为名利。东汉名医张仲景强调医生必须要多为患者着想,他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批评当时社会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那些人,反对“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1.5 同道互尊的医际观
医生应当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同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孙思邈曾经明确指出医生高谈阔论,自我吹嘘,诽谤诸医,打击别人抬高自己,骄横傲慢,趾高气扬,偶然治好一个病人,便狂妄地把自己封为天下无双的高手,这种处事做人的态度,其本身就等于患上了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膏盲之疾。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医家十要》中也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在这里陈实功不仅论述了医德,而且也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准则。对传统医德的思考及其启示
我国传统医德内容丰富 ,由于受时代的限制 ,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但在塑造中国医家高尚医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培养了许多大医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医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对中国从医者有很大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古代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具有高尚医德的大医 ,就是受中国传统医德的影响。医务工作者把仁爱救人 ,赤诚济世作为道德自律的标准 ,在医疗实践中 ,就能做到治病救人 ,救死扶伤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否则就会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道德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继承性 ,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就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尚的品德。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就需要从我们医学生做起 ,我们需要接受医德教育 ,尤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医德教育 ,使我们医学生能够从严要求自己 ,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技术和道德基础。
此外我们医学生还得做到精勤不倦 ,博学多识、实事求是 ,反对迷信、秘方公开 ,医术传人、尊重同道 ,谦和不矜、普同一等 ,一视同仁、淡泊名利 ,廉洁行医。这些思想不仅是古代对从医者严格要求 ,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们除了具备这些传统的美德外 ,还必须培养勇于创新 ,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为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敢于攻关 ,不怕失败。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 ,各学科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 ,要取得重大的成果 ,必须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 ,谦虚诚恳 ,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 ,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孟绍菁,她选择了终生为医的道路,也就从此选择了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人生之途。在医院里,大家都知道孟教授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手术,孟教授是随叫随到,决不耽误丝毫。由于工作繁忙,孟教授每天中午都延时下班,因回家晚没有现成的饭菜,他就常在病区要盒饭对付。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病人身上。同事们清晰地记得,一次,为抢救一名急腹症患者,孟教授在手术台前紧张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直到 黎明,她才从手术台上下来。就在她喘息片刻,刚脱下工作服就要离开时,又送来了一批急诊病人。孟教授见状二话没说,又换上手术服,毫不迟疑地再次回到了手术台前。这一站,又是二十多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中竟迎来又一个黎明!病人转危为安了,孟教授却累得晕倒在急诊室里,在场的年轻大夫和实习学生们目睹这一幕,一齐上前扶着孟教授连声呼唤„„
古人云:“德成而先,艺成而后”“艺也者,德之精华也”,以吾观之,无德不成人,何以成医?无艺不成医,何以救人?德之深者,必以术造其德;术之精者,必以德固起术。再参照孟大夫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感人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医术医德自成一体,相辅相成,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创医疗事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 1 ]《黄帝内经》
[ 2 ]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序》
[ 3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 4 ]明· 龚廷贤 《万病回春》
[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6 ]徐廷祚 《医粹精言》
[ 7 ] 陈实功《外科正宗·医家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