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

时间:2019-05-14 19: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

第一篇: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区域的粮食主产区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由于受到耕地“红线”、生态保护等政策的限制,产业单

一、发展滞后、财力匮乏,陷入了“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怪圈。比如,吉林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10.2亿斤,同比增长6.2%,实现了“十连增”,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效益仍然较低,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发达地区相对落后。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越来越重视,粮食主产区逐年加大地方财政投入,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建议中央财政按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商品量、净调出量等指标核定奖励标准,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且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额度,逐步缩小粮食主产区与发达省份地区财政收入差距。在农业项目资金分配比例上,应按照耕地面积、商品粮贡献率来分配项目资金,多向农业主产区倾斜,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农业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减轻产粮大县在农业投入上的财政负担。

二是建立粮食主产区的长效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补偿制度,建议中央财政向各省收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集中使用,统筹安排给粮食主产区,以各省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比、商品粮调出比例等为核心指标,在省际间进行二次分配,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在不断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村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粮食产销区各自优势,确立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建立双赢共享机制。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外销调出量,保障主销区粮食供应;主销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粮食调入量为基数,折算成资金或加大主销区购粮税,由中央财政集中统一拨付给粮食主产区,改善其财政紧张状况,以资金换资源,最终实现主产区支撑主销区,主销区反哺主产区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

张宝利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本文论述了粮食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和谐社会

To Ensure Food Security,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bstract:It is suggested that social harmony be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at the 17th Congress of the Party.Food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lf-reliance.Food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social harmony.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a prerequisite.This article discusses food security in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put forward to proposals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Key words: Food security;Harmonious society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2006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屡创新高,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切实做好粮食工作,保持粮食问题长期稳定,不仅对保障人民群众吃粮安全,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发挥种粮农民积极性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粮食安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1.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把粮食储备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曾告诫我们,不管天下发-1-

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针对我国国情,江泽民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强调,中国人口多,自然灾害频繁,储备以应付突然事件是上策。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确保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化步伐明显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步降低,但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历史也告诉我们,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将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论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还是90年代初发生的全国性粮食价格暴涨,事实证明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而且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恢复调整过来。前车之鉴,刻骨铭心。当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只有实现了粮食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吃饭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必须始终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把粮食安全这一关系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巩固好、维护好。

2.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针对农村和农业工作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2004年至今,中央又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再次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时强调,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而粮食安全的基础恰恰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否保持,落脚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上。可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是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国有7.4亿农民,长期受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积累的矛盾比较多,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只有农民增收,才谈得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有农业增效,才谈得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农村发展,才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粮食安全也是中央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粮食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也是对营造和谐世界的巨大贡献

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本身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也是为世界和谐做出的重要贡献。过去,国际上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虑。然而中国却以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步伐,不但证明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而且极大地地丰富了世界粮食资源。近25年来,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增至5亿吨的巨大成绩

让所谓“中国粮食威胁论”不攻自破,并由此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做的贡献,给予再高评价也不过分”的赞誉。自2006年起,中国不再接受联合国的粮食援助。并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持续改善,具有里程碑意义。事实证明,只有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更好地推动营造和谐世界。

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5725亿公斤。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口粮消费减少,据预测,2010年我国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9%。到2020年口粮消费总量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3%。饲料用粮需求增加,据预测,到2010年饲料用粮需求总量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36%;到2020年将发展到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41%。工业用粮需求趋于平缓。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加。据预测,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17.8公斤,消费需求总量2410万吨;2020年人均消费量20公斤,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2万吨。

(二)耕地数量逐年减少。

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100万亩。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

(三)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但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华北平原很多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原近10年来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3米,部分区域下降3-5米,华北平原已形成9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此外,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化趋势严重。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四)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粮食生产重心北移。2007年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其中7个北方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1年的36.2%提高到2007年的43.5%。南方粮食生产总量下降。6个南方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由1991年的36%下降到2007年的31.6%。主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12.2%下降到2007年的6.3%;产需缺口由2003年485亿公斤扩大到2007年550亿公斤左右。此外,西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贫瘠,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存在供需缺口。

(五)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优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米在居民口粮消费中约占60%,且比重还在逐步提高,但南方地区水田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恢复和稳定生产的难度很大,稻谷供需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供需关系趋紧。大豆生产徘徊不前,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北方种植大豆、南方种植油菜籽比较效益低,生产缩减。粮食品种间(如东北大豆、玉米、水稻)争地及粮食作物与油料、棉花、烤烟等经济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将长期存在。

(六)种粮比较效益偏低。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的趋势。与进城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七)全球粮食供求偏紧。

全球粮食产量增长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据测算,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公斤,年均增长1.1%;产量增加1000亿公斤,年均增长0.5%。目前,世界

谷物库存消费比已接近30年来最低水平。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小麦、玉米、大米、大豆和豆油价格相继创历史新高。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特别是在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全球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能源的趋势加快,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

三、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耕地要合理开发利用,既要切实保护耕地,反对乱占滥用耕地,也要反对通过毁林开荒等不适当的手段扩大耕地。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通过政府调控、相关激励政策和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合理控制土地征用规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国家对于耕地保护非常重视,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耕地制度,2008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

二是建立对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要保持粮食惠农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要进一步加大补贴金额,提高粮农收入,这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是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倾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仓储条件和运输条件,使粮食主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行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差价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四是切实转变粮食部门职能。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职能,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粮食统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准确、及时、科学、完整的基础资料。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管好社会粮食流通,建立最低粮食库存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是建立完善粮食储备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全国粮食供求市场波动情况合理确定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储备规模。要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粮食吞吐调节机制,提高中央、地方储备粮食的利用效率,发挥好中央储备粮的市场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2008年5月《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5月15日《中国财经报》

200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张宝利,女,经济学学士,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联系方式: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471003 联系电话:0379-64932832(宅)***

第三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共)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省委、省政府对粮食问题也是高度重视,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下发了三号文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有力措施:一是将全省农业税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宿迁五市免征农

业税,仅此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17亿多元。二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40的资金共计5亿多元,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实行直补。同时,新增2000万元资金,对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等农机具给予补贴。三是省里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苏中、苏北地区23个县500万亩水稻实施优质良种补贴。四是省级新增农资调控资金3000万元,用于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五是根据国家发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杂交籼稻、粳稻分别确定了72元/百斤、75元/百斤的最低收购价格。六是省里安排40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用于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七是各市县在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划出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和土地开发。八是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总量由6000万元增至1个亿,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受益面。可以这样说,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政策力度大、发展环境好,这是我们2004年粮食工作和农民增收工作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粮食工作和农民增收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比如,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如何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走出粮食“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圈子;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加工、消费政策,等等。

江苏的粮食问题和全国以及其他省份相比,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要研究好江苏粮食问题,必须坚持从粮食安全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江苏特殊的省情出发,牢牢把握好这么几条:

第一,要科学理解粮食安全内涵。粮食安全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粮农组织将其概念进行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虽然这个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但体现粮食安全的几个核心因素即数量、价格、流通、质量没有变。粮食安全不安全,首先,要看总量是否有保证,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其次,要看价格是否合理,生产者能否有利可得,消费者能否买得起;再次,要看流通是否顺畅,能否把粮食及时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第四,要看质量是否有保障,能否满足人们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的需求。因此我们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科学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紧紧围绕数量、价格、流通、质量这几个因素,既要研究量的扩大,又要研究质的提高,还要研究合理的配置。

第二,要切实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物资,粮价对整个物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粮食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加;随着农民就业渠道的增多,粮农收入来源渐趋多样化,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以及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难度;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粮食收购主体日益多元化,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和食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问题,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配置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研究政策和措施。

第三,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积极性不高,是影响我省粮食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江苏粮食安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前几年,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下降,根本的原因是,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收益很少甚至没有收益。2004年我省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政策、市场、气候及工作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较好地处理了促进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因此,必须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更加紧密地结合,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开展粮食问题研究。

第四,要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而发展粮食生产根本的是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只有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藏粮于地”。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开发优

第四篇: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2011年9月27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1年9月27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1]第9号公布 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粮食安全保障有关的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以及调控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粮食,是指稻谷、玉米、小麦、杂粮及其成品粮。

本条例所称粮食安全保障,是指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市场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人民生产和生活对粮食的需求基本满足,粮食质量安全符合国家规定。

第三条 粮食安全保障实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安全保障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粮食安全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倡导科学用粮,鼓励节约用粮,增强单位和个人的爱粮节粮意识,避免损失浪费,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第六条 对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危害粮食安全保障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第二章 生产保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粮食生产发展规划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对基本农田实行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率。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鼓励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粮食科技推广人员,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发布信息、给予种粮者种粮补贴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和有关企业,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

第十二条 当粮食出现严重紧缺或者可能出现严重紧缺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将生产其他经济作物的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并组织落实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给予农户适当经济补偿。

第三章 储备保障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分级负责的政府储备粮制度。第十四条 政府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轮换、动用,实行计划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制定并下达政府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轮换、动用计划,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信贷资金。

第十五条 政府储备粮规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粮食市场调控需要核定。省人民政府核定省级和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的政府储备粮规模;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核定县级人民政府的政府储备粮规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核定规模,组织落实本级政府储备粮。政府储备粮应当根据储存年限规定和质量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轮换更新,并根据公众的消费需求和市场调控的需要,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一定规模的成品粮及食用植物油储备,以保障应急调控。

第十七条 政府储备粮的收购和轮换,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竞价方式进行;采取其他方式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政府储备粮的轮换费用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协商确定,并根据物价水平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 政府储备粮实行逐级动用原则。下一级人民政府需要动用上一级人民政府储备粮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经批准后实施。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储备粮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储备粮数量、质量以及收购、储存、轮换、动用的监督检查,确保政府储备粮规模落实、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和储存安全。

第二十条 政府储备粮因自然损耗、水分杂质减量以及应急动用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承储政府储备粮的企业可以申请同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核销,同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当会同财政部门予以核销并依法接受审计。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粮油仓储企业和农户推广运用先进储粮技术,改善粮油仓储企业和农户储粮条件。

第二十二条 承储政府储备粮的企业,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粮食保管检验、防治等管理技术人员。

承储政府储备粮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对储备粮出入库质量和存储期间的质量进行自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储存粮食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

第二十三条 承储政府储备粮的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销售政府储备粮;

(二)虚报、瞒报政府储备粮的数量;

(三)在政府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四)擅自变更政府储备粮的品种、比例和储存地点;

(五)延误轮换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政府储备粮霉坏变质;

(六)利用政府储备粮及其贷款资金从事与政府储备粮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

(七)以政府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

(八)以低价购进高价入账、高价售出低价入账,以旧粮顶替新粮、虚报损耗、虚列管理费用、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骗取政府储备粮贷款及利息、管理费用和价差亏损等财政补贴。

第四章 流通保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支持和鼓励发展现代化粮食物流。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支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粮食等部门负责落实。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动粮食生产经营一体化。

第二十七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接受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等活动的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二十九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价格等规定,不得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第五章 调控保障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统计和信息发布、粮食供需平衡调查体系制度,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价格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市场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提出粮食市场调控措施。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当按照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

省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按照国家核定的规模确定,市、州、地和县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由同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和受灾村(居)民粮食救助保障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财政、粮食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资金、粮源的筹措和救助保障工作。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监督检查综合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因素引发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和供求失衡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按照规定提请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第三十六条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粮食经营者应当按照政府要求承担应急任务,服从政府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

粮食经营者因承担粮食应急任务遭受损失的,下达粮食应急任务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七条 当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或者可能显著上涨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程序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稳定市场粮食价格,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

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情形消除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程序及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宣布解除价格干预措施。

第三十八条 在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时,由省人民政府委托有资质的收购企业组织收购,所购粮食主要用于充实地方政府储备粮。受委托企业应当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等级差价等收购政策。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落实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核定储备粮的规模、计划,造成政府储备粮规模不落实的;

(二)未按照规定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的;

(三)出现粮食紧急情况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粮食价格异常波动、粮食抢购等社会不稳定事件的;

(四)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粮食风险基金管理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或者挤占、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的;

(二)未按照规定及时下达政府储备粮收购、储存计划,造成政府储备粮规模不落实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下达政府储备粮轮换计划,造成政府储备粮霉坏变质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动用政府储备粮的;

(五)未按照规定及时提出粮食市场调控措施或者粮食价格干预措施,造成粮食市场和社会不稳定的;

(六)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政府储备粮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八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退回骗取的政府储备粮贷款及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政府储备粮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粮食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承担或者拖延承担粮食应急任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篇:加强质量监管 保障粮食安全(NT)

加强质量监管 保障粮食安全

**市粮食局

2012年,我市在省粮食局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和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 牢牢抓紧粮食质量安全这根红线,将监测与管理工作全面融入到粮食收购、储存、储备、军供、出入库、放心粮店等环节与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标准规范、提升质检能力、坚持长效监管,促进了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实现着粮食工作者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引路、为粮安尽职”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

粮食安全质量为先,粮食质量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为了全面保障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我市成立了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全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专职联络员与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组。市下属6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市、县局到基层单位层层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单位一把手领导负全责亲自抓,单位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具体抓,单位职能部门负执行责任进行全面贯彻落实。同时,我市对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列入本全市粮食经济工作考核指标,占有较高比例分值并实行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二、完善标准规范

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的基础前提是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制度政策的科学先进、与时俱进、完善规范。为了保障全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我市对有关需要再明确再具体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全市质量监管检测工作进行了四统一。

1、统一全市出入库粮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检验报告表式;

2、

统一全市粮食收储单位(放心粮店)质量管理台帐;

3、统一全市原粮卫生与品质测报区域性监测必检指标;

4、统一全市小麦呕吐毒素(筛选鉴定)检测方法。使我市粮油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纳入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提升质检能力

保证粮油质量安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粮油质检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粮油质检机构、调整充实检测人员队伍、完善提高质量技术监测功能,全面提升粮油质量安全又好又快监测水平。

2012年初,我市专门下发了“**市粮食局关于加强全市粮油实验室能力建设的通知”,对粮油实验室功能类型、人员设备、检测指标、科研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逐县逐点进行了检查推动,全市加大了以市级检测为龙头、县级检测为基础、企业检测为前提的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力度。

一是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2012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更新专业设备20多台套,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近红外分析仪、脂肪酸值测定仪等大型精密仪器以及快速测水仪、天平、容重器、出糙机等小型专用仪器;全市新增粮油检测实验室300多平方米。

二是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2012年全市向国家及省级培训机构送培质量检验员、内审员、计量员50多人次;组织市县级专业培训600多人次;组织参加粮油标准与质量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活动4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组织参加国家及省市级质检技术研讨3次;组织全市

2012年,我市从抓源头、抓重点、抓发展等方面对原粮、政策性粮油、放心粮油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长效监管,保障了全市粮油质量安全。

1、加强源头监控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质量监管工作

加强粮食质量源头监控,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政策,不压级压价、不压质压价,确保以等定价、优质优价是国家维护种粮农户利益的重要措施;同时收储单位收购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及质量政策的粮食,也是国家保护入库粮食储存安全、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需要。在夏粮秋粮收购期间,我们组织各地质量监管与监测机构,对重点收储企业收购的粮食质量抽样检测了100多份,对收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职能部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检查检测监管措施,有力地抑制了收购不安全粮的行为,从而提高了我市2012年粮食收购质量。

2、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地储粮质量监管工作

加强以地方储备粮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是我们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市市本级储备粮规模***吨,储备油规模***吨,我们严格按照《**市市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的总要求,以及《**市粮食局市储粮监管细则》中的职能分工,严把市储粮入库质量关,对市储粮质量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不符合国家中等质量标准及承储合同质量规定要求的粮食,一律不得转为市储粮。我们分别对市储粮承储单位进行了质量业务台帐培训、质量工作指导,并逐一踏仓检查抽样监测申请转市储粮60多个批次,累计申报入库数量**吨。其中合格符合转市储要求粮油***吨。否决了粮食水分、谷外糙米、容重、不完善粒等指标不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粮食3000多吨。同时,我们加强了库存储备粮油的储存品质监控,及时进行抽样鉴定,对个别“轻度不宜存”粮,要求限期轮换。通过这些质量监管措施,确保了我市2012年市储粮质量合格,品质良好。

3、加强全程监控确保军供粮油质量安全

我市军供粮油实行全市统一配送办法,特别是实行新的粮油标准后,军供大米质量等级要求有了新的提升,大米精度与碎米指标要求达到新一级标准。为了确保全市军供粮油质量安全零差

错,我们对全市军供粮油实行了全程监控,从军供稻谷小麦原料的入库质量把关、军供粮油储存品质鉴定、军供粮油成品出库质量以及军供粮油供应点销售粮油质量都进行了全程质量抽样监测与监管。今年我们对军供粮油质量检查监测10多次、储存品质检查鉴定4次、粮食卫生检查监测10多次,检查与监测表明,我市军供粮油质量合格、品质良好、安全卫生。获得了驻通部队的一致好评。

4、加强动态监管确保放心粮油质量安全

加强对“五放心粮店”成品粮质量监管是我们粮食部门为民办实事、提高对外服务形象的重要工作。2012年我们强化了市场成品粮油质量监管,在全市粮食行业开展“五放心粮店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每月工作巡查、每季质量抽检、对节日粮油食品市场组织专项检查并组织开展县区之间互查。全市累计检查监测不同品牌品种米面油100多个,检查监测粮油批次300多个,及时整改质量隐患问题4个。同时我们对五放心粮店的质量记录台帐进行了统一规范、对质量溯源质量验证制度进行了检查指导、对粮油标准知识进行了培训宣传,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我市放心粮油质量安全水平并荣获2012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行业称号。

5、认真做好夏秋两季粮油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

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我市夏收小麦250万亩(其中良种小麦150万亩)、夏收油菜籽158万亩,秋收稻谷264万亩(其中良种稻谷190万亩)。为了保质保量、准确及时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年初进行了精心安排,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农户样品费用提供了补贴,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了巡查和指导。全年夏秋两季全市共组织了200多名调查监测人员深入到全市的100多个重点镇,600个自然村,1000个农户的田头、晒场、家中调查采样调查检测,采集县级样乡级样村级样共800个、形成检测数据2000多个,形成了全市夏收小麦秋收水稻的质量分析报告及全市8大主导品种小麦粳稻的品质测报分析报告8套。通过我们的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我们及时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市场优质品种及需求信息,我们为广大农户种优增收奔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认真做好原粮质量安全专项调查监测工作

2012年,我市夏粮与油菜生产近138万吨、秋粮生产近213万吨、国有收储企业储存粮油近40万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原粮卫生监管职责,我们加强了对收购与储存环节的小麦、油菜籽,稻谷、玉米等原粮品种的卫生情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全市共监测原粮样品200多份。在收购环节我们重点组织调查监测了原粮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情况;在储存环节我们对库存原粮的磷化氢熏蒸剂残留以及个别高温高湿高水份发热原粮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

特别是对2012年夏收小麦呕吐毒素的调查监测分析工作是我们原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我们加强了对前期田间小麦麦穗赤霉病情况的调查,及时掌握了

下载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于自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立足于自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当百姓的基本生存依靠受到威胁时,政权就会不稳,社会就会动荡,因此中国几千年来都在致力于发......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对策

    浅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对策 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度,粮食安全问题有着比任何国家都重要的意义。2006年以来的全球粮食市场......

    依靠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依靠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农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粮食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口增......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新策略研究

    随着云南省人口中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偏紧状态将长期存在,云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要突破传统束缚,拓展粮食来源渠道、种类、区域等,以下的思考是确保云南粮食安......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约2540字 【出像】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宜兴国土》。有句话说: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而我......

    保障粮食安全呼唤新农民

    保障粮食安全呼唤新农民 记者 李 慧  2013-05-20 06:27:00 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10 版) 今年夏粮可望迎来“十连增”,而下一个十年是否还会“十连增”?“农村空......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关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实......

    强化增产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夯实增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 为夯实突破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在粮食生产上,我县认真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依靠科技攻单产,稳定面积保总产”的思路,突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