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学人文概论心得体会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
--读医学人文概论有感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何谓医学,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更是一门人学!它是运用护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无微不至的关心人,照顾人,治愈人们受损或缺失了的身体机能,抚慰人们被病痛伤疾摧残了的肉体和心灵。
作为即将成为新世纪高素质医生的我们,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与之相比更能体现我们价值的就是拥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去面对正视人世的痛苦,去治愈,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所以,今天接受医学人文的洗礼与教化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如果说努力学习,刻苦勤奋可以练就天下无双的剑法,那颗博爱的心必定是这人剑合一的魂心。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但凡大医者,无不以严谨诚爱为奉献,凡大医者,无不以严谨治学而恪守医德,“精”为先,“诚”
为辅,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之品德。纵观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医学历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拯救天枉为己任;李时珍“医中之圣”遍尝百草,再献“丰富宝藏”;吴有性“静心穷理”创“戾气”提出伟大创见;叶天士谦逊好学承先启后重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桌,更以行动诠释着,他们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年前孙思邈如是说,千年后的今天,军医华益慰用一身正气、一腔热忱、一份执著,实践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sARS”恐怖中,千千万万的三医大医者依旧如是,为抢救生命,为毕生信念,在生死悠关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选择奉献,不惜牺牲。学校各层次医者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救护,立下
生死状。最后在“sars”战役中创造了3个“0”的奇迹!
然而现实不容我们乐观。一段时间以来,医德医风确实受到一定“破坏”,出现一些“滑坡”,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医生”们不关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病的载体,看到的只是病人身上的器官,身上的病,甚至只关心金钱,缺少抚慰病人的心灵,这导致了不少医患事故的发生。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今后一定得在这方面吸取教训,竭尽全力悉心照顾身边的每一个病人。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恪守希格拉底的誓言,懂之,护之,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医生,是一名有血有肉的大医。”对患者无论是贵贱贫富、地位高低、老少美丑、亲仇疏密、聪明愚笨,都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做一个济世爱民的医生,成为深受人民所欢迎和推崇爱戴的医生,成为医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谨记。
后记
··一些关于医学人文概论这门学科的感想(由于不知如何插入之前的文章,所以特此再叙,具体原因,大道理就不再赘述。浅谈浅谈。)
1.我认为这么课程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关于五加一这个模式,我有个设想,在所有课程的初期给学员播放一部教育影片(触动心灵的电影),从而引入我们这门课程,最后在课程的结束再已一部电影进行总结升华。
3.课间异或课中播放的视频小插曲很有意义,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兴趣,还收到了醒神的意外效果^-^
4.总之,在此再次感谢老师给我带来这样一门打开(拓宽)心灵之窗的学科~!
第二篇:“医乃仁术”个人心得
关爱与责任齐飞,医术共医德一色
《大医精诚》有曰:医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即是对待病患,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必先以纯乎天理只慈悲心,怜悯心,去感受病患的疾苦,方能拯救这个病患。------题记
光阴荏苒,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学医路已是三年有余;曾记否,当年舍近求远,只身海岛;寻她千度是为何?„„三年间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让自己停歇一下前进的脚步,扪心自问一翻曾经的择医初衷;也是该好好温习一把医学生誓词上的内容里那些自己常常忽略的词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修德修身,医国医民”类似这样的励志名言在三年后的今天你又是否还记得?„„
为期两天的“医乃仁术”活动被安排在周末开展。带着对伦理学的认知,本着无私为患者奉献的态度,一大早我们就从国兴赶校车来到XXXXX;和之前的毛概实践活动一样,我们本次活动还是在普通外科,6人分两组,每组三人,每个人负责照顾三个病房的病人„„清早的医院很安静,碍于如今医闹营造的紧张氛围,分完工后的我在走廊里徘徊了好久才轻手轻脚地走进一间病房„„两天的志愿者活动,办公室里医生对病案的讨论声声入耳,病房中护士对病人的护理细致入微;至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站在旁边观摩学习,或者与病人谈话聊天,又或者干起医生、护士、病人三点一线的“情报员”工作;有医生查房时,我们也会跟上去凑凑热闹,那感觉有欣喜也有紧张,毕竟这三年的医学模型都是咱泡在书堆里自个儿杜撰出来的,像今个儿这种能亲近临床近距离观察的机会还真不多得„„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这次的志愿者义工活动使我深感“关爱”与“责任”对于一名医者医德树立的重要性;也正如医学伦理学课堂上对医者义务的定义“是对患者、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白大褂”下肩负的责任?又究竟什么样的举动才是我们对患者应有的关爱?„„在这为期两天的医院见闻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医者的责任------救死扶伤记于心,以患为本付于行
志愿者活动的第一天,就有一个阿公因腹部胀痛被送进了普通外科的ICU病房,我们刚把病人安置好,就见一位年轻的医生边打电话边赶步进来,一进病房就挂了电话,然后问诊到:“阿公,你哪里不舒服啊?不舒服多久了?这儿痛吗?„„”原本像这样的问诊过程大家见得多了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今天这医生白大褂右口袋里那闪烁着振动的手机还真让我忍不住地注意起他来:我数了下,问诊间手机一共响起5次;前3次每每手机响起,他都在乎地望一下口袋,即不查看也不接通,还是继续着给病人做检查,任由手机一遍又一遍的振动安静,安静振动„„而后两次的手机振动,他都像没听见似得„„问诊大约持续了6分钟;出来后,那个年轻的医生仔细地叮嘱了护士和家属后就到医生休息室打起了电话;刚好我正站在不远的地方帮护士取监护仪和血压计,隐约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结合他当时的肢体神态我似乎明白了:方才医生给那位急腹症的阿公做检查的时候,他的一位亲人也因车祸住进了附院,情况不算乐观,那持续打来的电话应该就是他的家人打的,当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接,为什么,就因为眼前正有名患者需要他的帮助,无论其他„„推理到这儿,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暖流淌过胸口,受温差刺激后的心脏微微震动;
身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不是在与残酷无情的疾魔相抗衡的那般肆杀掠斗,而是在拯救那一个个受尽病魔凌辱折磨的鲜活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的职业是那么地神圣而伟大,绝对不仅是依靠技术维持生计那般平庸;从我们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注定与天使签订契约,和患者并肩作战!当然,我们不一定能像神医华佗那样技艺超群地妙手回春;也不一定都如指挥家那般坦然自若地总领全局;但“坚守一份医者责任,保留一颗医者仁心”到哪儿都不能少。
二、医者的关爱------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郎景和教授曾经说过:“医生为病人开的第一道处方是关爱。”起初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我原认为医生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疗效最快的药方,而“关爱”不过是辅助治疗的一种心理工具,我不否认它存在的价值,但要置其于首位,会不会有些夸大其词,舍本逐末了„„然而此次“医乃仁术”志愿者之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名恪尽职守的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颇为重要,从接诊病人的第一刻起,就应该充分执行“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行为准则;
那是陪护士姐姐给病人拔鼻饲管的场景:当时我和另外一名组员一起帮着护士姐姐推车进的病房,面对的是一个意识存在一定障碍的老阿公,他一见一下来了三个“白衣服”,那表情紧张地就像是见到屠夫的家禽,满脸写着疑惑与不安。只见护士姐姐微笑地给阿公介绍了我们俩,还不厌其烦地向老人家解释了此次来的目的(拔鼻饲管),要阿公配合,这时才感受到老人家放松了许多,当时的我站在一旁深刻地感受到沟通是医生施展仁术的基础,它像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巧妙地把医生与患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消除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心灵障碍,进而能让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拔管过程中,护士姐姐还时不时询问老人家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老人的表情开始显露安详。忽然想到了中国古代有记载说:医工用嘴吸取病患脓疮,用手导尿;然而在医疗器械相当发达的今天,当我们不再需要用嘴吸疮,用手导尿,难道我们也要停止对患者的关爱了吗?“医乃仁人之术,以慈悲心救度疾苦,是大医的入门,亦是根本”面对病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更新专科上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和患者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名有医德医术兼修,关爱病患而受人敬爱的医生。出病房后我忍不住问护士姐姐:“我看新闻上医患关系被报道的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说什么医生护士们有多麽冷淡,可我今天看到的完全不是这回事儿嘛,你们对病人也很好啊!”护士姐姐听后无奈地笑道:“其实医生护士谁不想做好让医患彼此开心,那些针对医者的负面新闻也不过是个案的放大,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量做好自己吧!”„„ 听了这番话,我是似乎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潜藏在内心里的无奈,那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此刻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积极的韵味,倒好像是对现实医患关系的一种讽刺;
现如今,种种原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随处可闻:远有温岭患者杀医案,近有附院ICU被砸,袭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不禁感叹:到底谁才是恶化医患关系的真凶,难道真的只是几个医德不正的医生就能够掀起波澜的吗?这个疑问从我上《医学伦理学》课时就一直在思考„„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社会戾气的日益猛增为其推波助澜;如果不是舆论媒体的夸大其词给它添油加醋;如果不靠医疗体系与法律制度的漏洞百出暗里纵伙行凶,何来那么多的相互猜忌,何来那么多的袭医闹事,又何来那么多医闹纷争中无辜的受害者„„
解决医患关系上的问题刻不容缓,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从医者的;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这神圣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庄严神圣的医学生誓言,积极培养自身基本道德修养;深刻领会“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医师职业原则;发展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培育与强化医学职业道德精神的领悟力,充分体会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坚信,只要我们将“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这4个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都付诸行动了,那就敞开心扉广纳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审视吧,用不了多久,那些想方设法丑化我们的恶势群体也将因“鸡蛋里再也挑不出骨头”了而销声匿迹,自行瓦解;而世界也将重新看到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那最初的真诚!
XX班 XXXX
XXXX年X月X日星期X
第三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精诚大医》观后感
时间:
《精诚大医》观后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这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一生的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一生践行医者至高的品性。《精诚大医》这部电影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原型,同时集众多名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于一体,向我们展示了国医大师李振华的精彩人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本片以一个女生哒哒的脚步声为开场,真实的表现出了病人在求医时的急迫心理。然后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李老的一生。端坐在医堂中,双眼微闭,神色平静,望闻问切,及其符合中医在人们印象中的形象。李老在平静中又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这大概就是病人信任他的原因吧。那后面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个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李老深知患者的经济情况,他不仅向病人免费提供药物,更是向病人提供饮食,所谓医者父母心,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影片中罗县发生瘟疫,万千民众,一夜之间,痛失子女,看到这里,实在是让人揪心。李老面对瘟疫,亲自奔赴前线,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以一颗普济众生之心,竭尽所能救助患者。这让我想到了本次的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奋不顾身的精神,原来这种精神从来都不是哪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而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代代传承的优秀品质。
童颜鹤发翁,端坐医堂中,带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用那双回春之手,抚平万千病患的伤痛,这是年迈的他,愈发平静淡然。身后紧跟的是深深崇拜信任他的学生们——他的希望。看到这里,我就突然想起了竹,他就是那株高高挺立的竹,当春雨拂过,春笋都嗖嗖的冒了出来,长啊长,长成一片竹林。那是他的学生,是新时代中医的希望。
孙思邈这样写到: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观看完影片,我想李老应该就是孙思邈所说的苍生大医吧。作为河中医人,我很骄傲我们学校有着一群以李老为代表的苍生大医,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第四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精诚大医》。这部气贯长虹、极富感染力的电影巨作在医药卫生界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和思考。再联想到前几天哈尔滨一医学生被杀害的惨剧,不禁感叹万千。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医患关系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医务人员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精诚大医》令观者为之动容、落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时代需要精诚大医,呼唤大医精诚精神的回归。李振华作为一名国医大师的人性光辉。他热爱中医事业胜过一切,他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为中医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中,中医事业与他血脉相连,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和源泉!这使得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从心里敬仰他。欢看《精诚大医》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为影片诞生做了大量工作的幕后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中医教研和中医临床工作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更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祖国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逐渐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精诚大诚》向世界展现了中医学的无穷魅力。“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正是中医长期发展的灵魂,也是医家的最高追求。《精诚大医》中李智华的原型在“文革”期间被打倒,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患者,亲自为患者煎药、喂药;为了给更多患者治病,他累到吐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种心中只有患者、毫不利已的大医精神!在当前医疗
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相信,影片公映后,将会在医疗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中医学院等相关部门给电影的摄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电影不可能问世。河南中医学院院长郑玉玲对本部影片的发起、策划、运作、编剧等做了大量工作,党委副书记张丽霞组织拍摄,编剧张芳呕心沥血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共同为我们打造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作为观众,我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做为医务工作者,医患关系更是紧张,更需要责任心,我坚信,有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医学术将会传承创新,得到空前的发展,更多的精诚大医将会涌现!
儿科,2012.
第五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大医精诚》,联系已过两年半的学医生涯,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大医精诚》的字里行间里,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就是责任二字。也许责任很好说,做起来却很难。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而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大医精诚》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精诚,更看到了医德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没有教给我们具体的医学知识,但教给了我们行医的道德。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这样形成的。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也许有人还在辩解着部分病人的道德问题。诚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无理取闹,可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脆弱的。并且,这不是我们降低医德标准的理由。作为医生,首先得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任何时间都得以精诚来要求自己,才可以更深入了解病人,方便我们行医。毕竟今天传媒技术那么发达,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负面的关注点。
再来半年,我们就要去医院见习了。到时我们不仅要加紧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习医生们的精诚,看看他们是怎样尽心尽职的对待病人,学习他们的医德。可能我们也会见到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的医生,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引以为鉴。
读完《大医精诚》感慨良多,也被孙思邈严于律己的崇高品德所感染,古人尚能以精诚的医德来要求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位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