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

时间:2019-05-14 19: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

第一篇: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

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

发展

http://china.toocle.com 2008年11月14日08:24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14日讯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回归自然、追逐绿色成为时尚,消费观念也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改制后,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运作模式,转变经营观念,拓宽经营渠道,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传统单一的收购、销售方式,围绕消费需求,逐步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开展杂粮收购。利用资源优势,唱响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有机产品的主旋律,培植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城乡粮食流通体制

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粮食购销企业实力。

一、变单一粮食购销为多元化经营

粮食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格局,使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给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身生存、发展的现状,明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跳出与个体粮贩恶性竞争状况,依靠区位优势、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利用市场空隙,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从市场竞争需要出发,转变不适应粮食经济发展形势的增长方式,以大中城市超市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选准适合粮食企业特点的经营模式,克服粮食收购、销售品种单

一、基地单一的现状,树立“小杂粮、大市场”观念,全面开展玉米、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收购与销售,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安全闯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生产,按照安全、节约、环保、高效的要求,开发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克服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积极构建粮食产购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不断拓展产业经营范围,谋求

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1、搞好订单收购。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探索如何与农民、大中城市农贸商场及超市建立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使生产、流通、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降低市场风险。以订单农业为切人点,积极开展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农民推行效益农业。尝试推广“一次收购、二次返利”的结算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

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工程。

2、完善服务体系。利用粮食购销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尝试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引导,更需要在引导中使农民得到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搞好宣传发动,提高种植五谷杂粮的认识,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邀请农业、种子部门专家,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对农民讲明种植出路和效益,讲明其生长习性;产中: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产后:发挥储粮人才技术优势,成立储粮技术服务队;向农民宣传储粮知识,提供简便安全的保粮设备,发挥粮食系统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功能,指导农民开展科学储粮。

3、构建信息平台。科技和信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粮食市场、信息资源,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和微机化管理,多方面、全方位收集与企业经营有关信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已建立起来的粮油期货、国内外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高效合理的运作模式和及时准确的粮食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全面掌握、预测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化及良种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粮食品质,打造拳头农产品项目,实现农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实际,打造名优特农产品

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观念,引导农民建立“小杂粮”生态示范基地,进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试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应注意突出本地特点,开展绿色生产、有机生产、生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在粮食储运过程,运

用、推广绿色储运技术,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

1、开展绿色生产。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降低药物残留,走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新路子,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帮助农民加强科技管理,开展种植技术升级,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施肥过程中,帮助农民检测土地;根据土地养分情况,施用土地配方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要严格控制农作物施药量,降低农残,广泛运用套袋技术,有意识地养殖农作物害虫天敌,达

到绿色生产、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

2、进行生态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指导农民施用无毒、无污染的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制剂肥料,提高作物根系活力,达到改良土壤、抗病壮苗、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倡导秸杆还田,引导农民施用霉变豆粕、香油渣、菜籽饼、动物粪便及沼气池剩余物等培肥地力,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秸杆青贮--沼气渣肥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式的循环农业经济链条,保护粮

食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循环型农业。

3、组织标准化生产。采取基地化生产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基地+农民+企业+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生产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粮食质量检测设备,帮助农民检测微生物和农产品残留,建立健全粮质检测体系,推行先进种植技术,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帮助农民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

品认证,创国家免检产品、绿色产品、放心产品品牌;靠特色产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4、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储运技术。在收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在保管、储运中,搞好小包装,实施气调储藏和无药化保粮。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原粮储运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有品质、营养价值和口味。积极开展清洁储粮,入库前严格按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测消毒;入库后对粮食进行高温密闭、低温储藏,合理使用通风和谷物冷却机,保持粮食20~C以下的储粮环境。在运输过程中,对小包装五谷杂粮,尽量使用冷藏车辆,且保持车箱温度IO~C左右。运用绿色储运技术,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粮食附加值,创造最佳

经济效益。

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应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调动农民绿色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扎实推广的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良种化种植、订单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推广绿色生产储

运技术,谋求粮食购销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

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围绕国家的粮改政策和有关要求稳步推进,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认真执行省、市、区的粮改工作部署,按照原则上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军粮供应站除外)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我区粮食企业国有资产退出和职工身份转换,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附营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的进程。在省、市粮食局的指导和区委、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局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形势,针对粮食企业的实际,采取总体设计、规范运作、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方法,认真把握政策,维护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抓好领导、协调、检查、监督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的配合支持下,克服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社会稳定为基础,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革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为杠杆,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有粮食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扭亏为盈。附营企业资产整体出售,国有资产退出,系统内平衡调控,职工身份置换,现金安置职工,实行民营化改制。

二、摸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

㈠、摸清企业家底

摸清底子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首先严格资产认定,对企业涉及的资产、债权、债务,坚持从审计和评估摸清家底入手,摸清两方面的情况。

1、人员构成情况

**区粮食系统有军粮供应站(此次改革不涉及)、收储经营总公司及6户附营企业:食用油脂厂、面粉厂、广告公司、饲料公司、编织袋厂,粮贸公司共8户企业。

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共涉及改革对象532人,其中退休职工259人(含内退50人),应置换身份273人,各企业人员组成情况为:收储公司职工总数:327人,其中退休职工184人(含内退35人),应置换身份143人;油脂厂职工总数:47人,其中退休14人,应置换身份33人;面粉厂职工总数:79人,其中退休职工30人,应置换身份49人;广告公司职工总数:10人,应置换身份10人;饲料公司职工总人数:26人,其中退休3人(含内退1人),应置换身份23人;编织袋厂职工总数:19人,其中退休9人(含内退6人),应置换身份10人,粮贸公司职工总数:24人,其中退休19人(含内退6人),应置换身份5 人。

2、资产及债权债务

7户企业共有资产7653.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5401.5万元,固定资产2165.1万元,其他资产95万元,负债8560.6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12%。

(二)制定改革方案。

2003年5月,我局成立了粮食系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在弄清企业家底的基础上,粮改领导小组认真领会上级粮改政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革。经过充分讨论,反复研究,分别制定《**县粮食收储经营总公司改革方案》、《**县塑料编织袋厂改革方案》、《**县食用油脂厂改革方案》、《**县粮贸公司改革方案》、《**县面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改革方案》、《**县广告公司企业改革方案》及《**县饲料公司企业改革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分别于2003年4月、12月对收储经营总公司、面粉厂、粮贸公司、编织袋厂、油脂厂等5家企业改制方案给予批复。改革方案中明晰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全部终止,明确了收储企业以出让部分国有资产,现金安置职工,清偿债务,创建国有粮食独资公司的形式进行改革。其余4户附营企业资产实行公开拍卖,现金安置职工,清偿债务的形式进行改革。并根据各企业实际明确职工安置补助标准,收储总公司在职职工每人4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814元安置补偿金,面粉厂、粮贸公司、编织袋厂在职职工每人3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736元安置补偿金,油脂厂在职职工每人3000元再就业启动金,每年工龄500元安置补偿金。

(三)认真细致做好改革所需资金的详细测算工作。

为使企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局粮改领导小组对改革所需费用进行详细测算,7户企业改革安置资金及其它支出所需资金为1950.8万元。其中:在职职工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人员273人,需安置资金552万元;内部退养职工50人,在内退期间需发放生活费及应缴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353.9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39.7万元;退休职工209人应一次性缴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费用为559.3万

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140.7万元;应支付107名退休职工未领安家费和建房费73.9万元;应退22名职工现金入股股金21.1万元;支付职工遗属补助费用为23.7万元;应支付改革前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143.7万元;清偿其它债权单位和个人欠款42.8万元。

(四)盘活资产,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安置职工。

善安置好企业现有职工,是确保社会稳定和粮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而安置的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在改革过程中,我局党政领导千方百计筹措安置资金,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筹集资金:

1、清收旧帐。一是清收职工往来借款及经营过程中的赊帐欠款。二是对企业原有债权进行清偿。

2、变现资产。一是企业整体出售,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二是对职工原有宿舍进行产权出让收入;三是对企业现有其他可变现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四是盘活资产收入。通过清收旧帐和变现资产筹集改革成本750.5万元。其中:收储经营总公司资产变现收入513.5万元,油脂厂资产收入30万元,编织袋厂资产收入60万元,粮贸公司变现收入22万元;办公楼拆迁补偿款125万元

至2008年10月止,用变现资产安置职工273人,共支付资金750.5万元,其中:支付安置金552万元,支付职工安家费35.6万元,抚恤费16.7万元,一次性支付职工遗属补助23.7万元,补交改革前欠交养老保险金101.4万元、清退职工股金21.1万元。并结合企业实际,对男年满50周岁工龄30年,女年满40周岁工龄20年,再就业困难的64名职工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办理提前退养手续13人,目前通过清收旧帐和变现资产筹集改革成本750.5万元,尚缺口资金1200.3万元。

(五)成立企业离退休人员托管中心,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为更好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经报区人民政府同意,我局成立粮食局企业离退休人员托管中心。收储经营总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及附营企业民营化改制后的离退休人员和办理内部退养人员全部进入中心管理,使企业改制后离退休人员和内部退养人员管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实现对离退休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落实老同志的“两个待遇”。

三、存在问题

根据我局改革目标和改革所需资金测算,现企业改革资金缺口1200.3万元,资金组成情况如下:

(一)、退休职工209人应一次性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559.3 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124万元,应支付未领取安家费和建房费38.3万元,合计721.6万元;

(二)、内部退养的50名职工在内退期间需发放生活费及应缴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大病保险、失业保险、所需费用为353.9万元,需支付抚恤、丧葬费为39.7万元,合计393.6万元;

(三)、“三项保险”欠费问题。由于各企业没有能力缴纳“三项保险”,到目前为止拖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计85.1万元。致使职工的保险权利得不到保障,终止国有企业身份的职工不能办理个人社保续保手续,患病职工得不到及时治疗。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粮食经济,搞活流通,使企业轻装上阵,让改革深入彻底地进行,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由于企业欠费,到目前为止,有80个退休职工未进入医保,这些职工一天比一天老,但医疗保险未交,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致使粮食系统的工作存在不稳定因素,今后的重点就是解决80个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

二、内部退休人员中有一部分按照当时**市的政策,已经达到退休条件,但是退休审批权上划到省上以后,由于省上不承认**市制定的关于粮食系统的特殊工种政策,致使一部分人无法办理退休,增加企业负担,希望市粮食局帮助协调解决。

三、市政府搬迁重建占用饲料公司的土地8.15亩,按照现在的搬迁补偿价格,应补偿饲料公司580万元,望市粮食局帮助协调。

**市**区粮食局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三篇:赣榆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灌南县粮食局,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按照省局确定的调研提纲,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一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企业改革前基本情况

2001年以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有33个,职工总数2843人,其中:粮食购销企业27个(26个粮管所,1个储备库)职工总数1757人,仓容总量15.68万吨(其中,建于70年代以前仓容量达6万吨,占仓容总量的38.26%)。非粮食购销企业6个,包括粮食、油脂、饲料、溶剂、食品涉粮加工生产、企业各1个和1个粮食贸易公司,均为国有独资企业。

二、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002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县政府一系列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和省、市粮食局一系列工作部署,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制宜,制订并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大企业改革的推进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

这项改革始于2002年5月,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全体起立,臵换身份;择优返聘,提高素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提高效益。具体采取了以下七项改革措施:

1、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实现减员分流。购销企业除去符合内退、工伤、病退政策规定的职工和企业军转干部以外,其余1518名职工通过解除或提前终止职工与企业原来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一措施,全部臵换了身份,占改革前职工总数的86.4%。这1518名职工身份臵换以后,按政策规定,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办理了失业保险,实行了档案托管,转接了劳动关系,并纳入了我县社会保障体系。

2、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实施企业资产内部整合。一是根据我县乡镇改革后新的行政区划,通过撤并,将原来26个粮管所调整重组为18个。2006年又将地处偏僻、规模偏小、失去作用的黑林粮管所并入厉庄粮管所。调整重组后,购销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7个减少到目前的18个,共减少9个,减少的这9个企业都撤销了工商登记,不再保留原企业牌子,其资产一律并入调整后的企业,国有性质不变,由调整后的企业作为法人单位负责使用和管理,没有空壳企业及资产闲臵、流失情况。二是对购销企业附营资产,采取公开拍卖等办法,予以盘活。变现收入552.2万元,全部用于充实企业改革成本。

3、实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三能”机制。打破企业干部职工原身份界限,从身份臵换人员中,择优返聘224人重新上岗,这224人无论在管理岗位还是非管理岗位,一律实行聘用制,并签订了新型劳动合同,其报酬在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由此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等“三能”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4、实施企业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鉴于调整重组后18家购销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资产比较陈旧,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份起,对18家购销企业分期分批实施了内部承包经营。在实施企业承包经营中,由县粮食购销公司与承包者签订了规范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明确了双方权利、义务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5、积极改善企业发展“硬件”,增强企业发展能力。2004年以来,我们根据基层购销企业的现状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整合有效资产、退出低劣资产等途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企业的粮食收储“硬件”。一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投资700万元,2006-2007年在储备库共新建2万吨高大平房仓,新建两个粮食烘干车间,并配臵了部分现代 粮食收储机械,使该库仓容总量增至3.8万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作用发挥更明显。二是加强仓房设施维修。共投资500多万元,加上上级支持的资金,共维修旧仓5万吨,整修水泥晒场、下水道等30多处。三是充实粮食机械设备。投资200万元,购买10台日产烘干和21台地中衡等粮收储设备,配臵到基层所、库,致力于改善企业粮食收储条件。

6、着力解决企业改革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在千方百计筹集费用,保证离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职工遗属等特殊群体政策规定的生活待遇等兑现的同时,鉴于购销企业改革以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交织,职工上访时有发生,稳定压力不断增大等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费用(如拿出购销企业的经营利润),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期妥善解决好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一是2005年筹集费用300多万元,将259名(当时实际人员数)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同时,为局机关26名行政挂靠人员一次性补缴了自1992年以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并落实了他们的养老金续缴问题。二是2006年,筹措费用100多万元,将购销企业285返聘,在岗和内退人员共285人全部纳入医保。三是2006-2007年,先后三次提高了企业在岗、内退人员工资(生活费)标准。四是今年年初,为已臵换身份的原购销企业110名大中专毕业 生补缴了失业的保险金(原档案在县人事局,暂没移出),使他们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失业救济金。

7、优化行业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方式。一是实行政企分开。1999年6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立了县粮食购销公司。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担负对基层购销企业粮食购销、储存等业务管理职能,并承担政府赋予的各项政策性业务的组织实施、落实。我们县粮食局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粮食管理行业指导,以及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职能。局行政人员无一人在粮食购销企业兼任法人代表或其他职务。县粮食局与购销公司之间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企分开。二是积极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全社会粮食流通主体的一部分,县粮食局一视同仁,对其履行粮食管理、行业指导职责。购销公司内部管理模式是:对各基层所、库政策性业务实行委托代理制,经营性业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各所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购销公司以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建立了对各所库责任约束、风险控制、绩效挂钩的经营机制。如对各所库资金、资产、财务管理方面,所库粮食收购贷款由购销公司统贷统还,购销公司对各级所、库实行会计委派制,以严格资金、财务、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创新经营方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政策措施,做好粮食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根据粮食流通发展新形势,在自营粮食活动中,主要采取了即购即销、委托购销、外购内销、内购外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以及与省内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挂靠联合购销等经营方式,努力扩大粮食购销总量,提高整体效益。四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购销企业在岗职工的报酬,在确保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同时规定,企业承包者当年总收入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当年平均收入的3倍。以保证企业分配的合理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及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非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情况

截止2001年底,我县国有非粮食购销企业共6家,这6家企业自2002年实施改革以来,其中的5家工业企业有4家实行的是破产退出,1家整体出售。另外1家粮食贸易公司也是整体出售。2006年底,6家企业改革改制全部完毕,除去办理退休、病退、工伤、内退的100名职工以外,其余986名职工全部臵换了身份,并做到了清偿安臵到位,社会保障转接到位,档案和组织关系转接到位,实现了“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改革目标。

通过五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国有粮食企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为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有力的生机 和活力,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购销企业以其人心思进、阵地不丢、队伍不散、资产不流失、机制更灵活、管理更科学等显著特点,巩固和扩大了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统筹兼顾,同步提高。

一是企业及其经营者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三项制度”的改革,职工最直接、最切身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企业承包经营的实施,使职工在观念上实现了由过去吃企业“大锅饭”向吃“市场饭、服务饭、辛苦饭”的根本转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困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职工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决,基本上实现了职工的“零来访”,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人心思进、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在在岗职工总数仅为改革前职工总数12.7%的情况下,实现粮食购销总量连年攀升,如2007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44万吨,是2001年的5倍,创历史新高。

二是资产质态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国有资产实现了增值,增值率达160.5%,剔除财务挂账等政第性因素,增值率达120.8%。购销企业仓容总量截止2001年10月份为15.68万吨,2007年底为20.14万吨,总量增加了4.46万吨,且完好率有了一定提升,由2001年的48.2%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

三是经营绩效显著提高。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05、2006、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51万元、106万元和213万元,2007年较2005年翻了两番,创历史新高。

四是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探索中发展。主要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十购销企业十农户”经营模式。即依托龙头企业加工优势,充分发挥购销企业资金、设施和与农户密切相连等优势,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立足县内,着力推进跨地区(省外)、跨所有制的工商联合,促进了工商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购销企业仅为省外涉粮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粮就达3万吨。

就粮办工业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依法化解了债务,改变了长期资不抵债、严重亏损的状况,实现了低劣资产的逐步退出和多种经济成份涉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注册登记涉粮加工企业达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促进了粮食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革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体制层面来看,前几年对购销企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尚没涉及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一方面作为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果目前搞民营化,在政策性粮食业务还没放开让私营企业去经营的情况下,会产生管理上、体制上的问题,无法保证政策性业务 完成。另一方面如果将企业的粮食仓库和能运转的仓储设施等轻易卖掉,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丢掉阵地,“老人”的负担问题也会失去载体。

从机制层面来看,组织结构创新步子还不够大。如以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这也是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一步改革中需重点加以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客观及企业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购销企业改革成本缺口较大。2002年5月企业改革时,测算共需改革成本3463万元,实际仅筹措到1537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984.8万元),按当时标准测算缺口达1926万元,一是应补发给职工工资、生活费829万元;二是应计提的离退休人员统筹、非统筹费516万元;三是应计提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生活补助费75万元;四是应计提职工遗属补助费100万元;五是应计提内退人员生活费、养老保险金至退休年龄258万元;六是应补足为臵换身份被缴“两金”占用的退休人员保证金148万元。这些改革成本都由企业来逐年承担,到目前企业已承担了五年,企业负担较重。二是企业“老人”问题尚没彻底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老人”的负担问题仍较重。目前,企业承担的刚性费用支出除在职人 员正常工资、“两金”以外,还包括:一是离休人员(现有42人)医疗统筹费、补助费;二是内退人员(现有76人)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三是企业军转干部(现有30人)工资、养老、医疗保险金;四是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现有102人)生活补助费;五是职工遗属现有30人生活补助费。按现有这五类人员数量及现行支付标准,每年共需费用支出160多万元,而这160万元费用,都需由企业在利润形成前负担,可谓负担沉重,如不及时足额支付,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粮食收储矛盾仍比较突出。虽然经过近几年新建和维修,企业仓容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规模也达20.14万吨,但现有仓容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态上(目前需大修的4万吨,待报废的2000吨)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做好做大粮食购销业务的需要。

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是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没有完全挂账剥离。2004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省财务挂账审计组清理认定的新增亏损挂账为9121万元,后经省政府可核复财务挂账为3456万元,以及由省粮食局补充核复财务挂帐2542.70万元,共计核复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98年6月以来财务挂帐5998.70万元。由于此次挂帐是以农发行实际贷款为依据来进行的。由于我县购销企业在农发行“老贷款”只有1814万元,所以98年6月以来政策性财务挂帐实际只剥离1814万元,而其余4184.70万元因财务挂帐前已归还了部分在 农发行的“老贷款”及因亏损占用职工集资、工资等款项和欠其他单位货款及其他银行贷款而无农发行贷款相对应,致使4184.70万元无法挂帐剥离,导致企业负担沉重。

四、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能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126号),着眼于粮食宏观形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需要和粮食工作服务“两个千家万户”大局,并结合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发展实际,我们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将着重实施“1234”工程,具体讲:

“1”即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改革原则。

“2”即突出“二个重点”。一是强势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二是培育骨干购销企业,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3”即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促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主渠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两个效益”进一步提高,达到“农民卖粮更方便,居民吃粮更安全,政府调控更有 力,粮食流通更有序,企业发展更强劲”的改革效果。

“4”即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对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着重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一是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适时组建粮食企业集团。二是对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采取整体出售的形式,通过国有净资产变现的途径,推进优质资产向骨干购销企业集中,提高企业集中度和整体效能,做大做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骨干购销企业。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改制后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依照《公司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运作。四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工商联合,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发展“贸工农”、“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新办家粮油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五、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对企业“老人”遗留问题,建议延续2005年以前政策,给予适当补助,以促进这一问题的彻度解决,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对19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建议制定相应政策,能够使财务挂账如数上划,从企业剥离,彻底解决“老账”问题,促进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对产粮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及维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政策上倾斜,特别是对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骨干购销企业组建给予重点扶持。

四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如保持最高和最低粮食库存量业务,给予贷款利息优惠和适当的费用补贴。

五是对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臵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除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7]126号规定的优先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臵职工政策以外,建设增加减免相关税费的政策,以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谢谢各位领导。

第四篇: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经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中共XX市委、XX市政府今年九月初专门做出了《关于深化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的决定》,要求百分之百地触动产权,百分之百地置换职工身份,百分之百地转变经营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的战略目标,新的一轮国企改革高潮再次兴起。如何结合我市国有粮食部门的实际,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值得我们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初浅的思考意见以求教于与会诸位: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狠抓改革和发展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市场化已成为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这意味着以后再没有政策性的大锅饭可吃了,再没有“安稳日子”可过了,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到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做好优胜劣汰的思想准备。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粮食流通市场化必然是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渠道多样化,无情地市场竞争既能给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存在被淘汰和灭亡的风险。因此,要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满足现状的旧观念,要自强不息、勇于和善于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变靠“政策吃饭”为“挣钱吃饭”;变“向上级伸手、要政策扶持”为“向市场伸手、奋发图强”,坚决从“吃安稳饭”靠政策补贴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以发展为硬道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我市粮食系统内做到:全面放开搞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要是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发展增效;职工增收致富的体制、机制、措施、办法就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并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规范,先改后完善,先实践再总结。各级粮食局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确立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为市场主体的思想意识,确立把企业改活、改好、改大、改强,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意识和决心。要树立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的市场竞争理念,忧患意识,抢抓机遇,有争先的志气,用争先的举措,实现争先的目标,争创一流的业绩,以思想的大解放,认识的大提高,使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上,进一步狠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要将工作思路由减员增效转变为发展增效;由破产、处置、拍卖资产转变为重组、改造、整合资源;由一企一策转变为按市场化要求组建县级购销公司(企业集团),组建、培育、扶持、发展本地龙头企业上来。实现集团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由参与变主导;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要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以全部置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为基础,实现机制更新,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增强整体竞争力。各县(区)粮食局应尽快组建好至少一个县级购销公司(企业集团),在这一平台上,着重抓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面对粮食购销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政策研究,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实质和导向,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上动脑筋想办法做文章,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抓好国有购销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产权结构改革;资产结构改革和人员结构改革。通过抓企业的改革,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使两者之间达到良性互动,良性循环。

二、积极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组织结构

要树立集约型、规模化经营的理念,企业发展的快慢,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规模,取决于我们能否尽快形成整体合力和规模效益,并使其最大化。要狠抓规模经营,只有上规模、上档次,才能在产业化经营中起到龙头作用。要针对我市部分基层粮站地势偏僻,规模小,粮源少,管理弱的状况,要从营造整体优势,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发。树立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因地制宜,对其以及所有国有粮食购销、加工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整合为统一的整体,即逐步将粮管站(所)购销、加工企业改造为公司制企业,按照收购、储存、加工、购销一条龙经营,农、工、贸一体化的要求,组建好县级粮食购销公司(企业集团),成为法人实体。原粮站、所,购销、加工企业为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实行报帐制,主管会计实行聘任委派制,全公司实行统一购销、统一经营、经一管理、分点费用代理、筒易核算,达到设施、粮源、人才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可以对购销经营量较大的粮站单独组建公司。有条件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对购销量不大的山区、边远地区或已发挥不了粮食购销主导作用的粮站、粮管所,可以通过兼并、租凭、拍卖等方式退出国有经营行列。为了方便粮食收购也可适当保留一些收购点,但不作为独立法人企业。

在组建时,既要注意资产重组,又不简单平调;既要按效益分配,又要兼顾公平;既要统一经营,加强管理,又要善于调动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积极性;既要积极组建,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哄而起”。真正把整合优势作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兴企之策落到实处,保证新组建的集团公司(企业集团),在市场化经营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以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目标,逐步起到“旗航领航”作用,营造起集团优势,体现出规模效益,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并以此来增强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保证军需民食,维护粮食安全的调控能力。

我市粮食局正通过组建XX黄桷庄粮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使之成为市级、省级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和发挥全市粮食系统的整体优势。将探索以利益为纽带,组建跨县、跨区的紧密性、半紧密性,松散性的企业集团,实行有效的低成本扩张,寻求滚动式的发展。

三、积极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结构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组建县级购销公司(企业集团)中,除国有独资或控股方式外,要做好、做活、做足大力发展民营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篇文章,要突破国有独资的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要积极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区别对待,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接纳社会资本,鼓励民营企业参股、职工持股、吸引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化开放的产权结构。要以项目为突破口,以企业为载体,寻求新的开发项目,要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对有市场潜力,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鼓励粮食行业的领导带头投资入股或集资,以增强职工信心,新开展的多种经营项目均应实行股份制。要扩大对外开放,可招聘现仍活跃在粮食流通领域效益显著的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控股、参股、承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同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推动企业的股本投资多元化,使治理结构法制化,收益分配规范化。要在企业产权改革中,“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

要积极试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现有国有购销企业实行重组,在不逃避银行债务的前提下,各县(区)可集中组建一个国有控股的政策性粮食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载体,实施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初期形式上可同县、区粮食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公司职能包括各级专项粮油储备管理,负责组织政策性粮食供应,在改革过渡时期,集中管理,销售现有库存粮食,统一管理国有资产并承担原粮站债权债务。

对原有粮食企业职工在置换身份和政府安置补偿后,可按《公司法》的规定自由组建股份制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愿意承担政府委托业务的企业,可与政策性粮食管理公司签订合同,开展资产管理(如管理现有库存粮食未处置的仓储设施等)工作,并可以受委托实施政策性业务。(如退耕还林、救灾、军粮供应等),政策性粮食管理公司按政策规定支付其管理费用。

四、积极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产结构

要针对部分粮食企业地处市、县城区或闹市区,资产置换潜力大的实际,要树立经营资产的理念,使企业盘活资产,并使之增值保值,追求资产效益的最优化。有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退城进郊,置换土地,整体开发,改造企业,实现资产结构调整,改造创新,更新仓房、盘活资产,产生效益。要遵循“有进有退”的原则,对缺乏市场竞争力、设备陈旧落后,资不抵债的粮食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和私营业主通过参股、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企业改造,促进企业改造升级。

在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结构的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的责任,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一要清产核资,确保国有资产完全完整。要针对各购销企业账内外资产、负债采取以账点物,以物对账的账账、账卡、账物核对的办法,进行认真清查登记,达到“四清”,即清产、清资、清物、清账,并将清产核资的结果进行公示。第二制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班子和人员对原企业的资产进行维护和管理。加大对国有资产中应收款项的回收力度,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对购销企业资产的租凭应公开择优租凭,租金属于国有资产收益,应按规定归集主管部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因管理不善或者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律追究经济法律责任。

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要建立和完善营销网络系统设施,广搜市场信息,要联通全国粮油市场信息网,及时扑捉市场信息,指导粮食购销工作,掌握粮食购销主动权。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资产质量和提高对粮食深加工的综合利用水平。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闲置土地、场所,不管是国内外、市内外,只要是有项目、有技术、有资金都要积极引进,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使企业资产不断优化。

五、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人员结构

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继续抓好国有粮食职工身份置换、减员分流工作,实行人员结构的改革。今年力争达到一半以上的县(区)完成。争取到2004年底实现全市只有国有粮食企业而无国有粮食职工。粮食购销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职工安置渠道,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二是搞活用人机制。各地要根据企业业务量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定员定岗,结合职工身份置换、减员分流,一律实行聘任制。面向社会,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含站级公司领导),要创造一个人才辈出,优胜劣汰的良好竞争环境。三是搞活分配机制。各企业要改革、调整和完善职工的工资分配制度,执行多种形式的效益工资,有条件的可试行年薪制。对粮站或公司以下简易核算单位,应抓大放小,逐步实行业务费用代理制,放权搞活。严格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企业发展增效,要通过人员结构的改革,分配机制创新,焕发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

六、做大做强企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努力开拓城乡市场

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的比较效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粮食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粮食生产、转化、加工、运销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把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有机结合起来,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要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创品牌、走传统粮油产品现代化之路,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拓粮食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进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加快粮食生产基地化、粮食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品牌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提高粮食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要创新粮食收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第一,创新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粮食企业要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拓粮食销售市场,尽力提高粮食收购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创新粮食收购方式。改变过去等客上门、坐库收购的官商作风,深入村组、农户,登门到户收购,方便农民售粮,并不断改进收购服务,积极为农民代储粮食,由“满意在粮站”延伸到“满意到农户”。第三,创新收购资金筹集渠道。除积极争取农发行的支持外,采取自筹资金、预收销货定金、代购代销等方式,多方筹措粮食收购资金,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第四,大力推行订单粮食。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粮食,减少粮食生产的盲目性。推广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调优粮食种植结构。要逐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二次结算”和“二次返利”的做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经营体,走“品质优质化、生产基地化、购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发展订单粮食。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全面完成主营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掌握粮源的优势、设施网点、人才优势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与粮食加工、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粮食零售、种养殖业等多种经营的业务。创新粮食产后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助农储粮技术服务;代农烘干粮食业务,开展“粮食融通”试点。使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向纵向、横向不断延伸,以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各县(区)要统筹规划,努力抓好项目的开发和储备。要利用好当前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政策和优质粮食开发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彻底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现状。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连接城乡消费两个市场的优势,在农村站、所,要大力发展“短、平、快”的五小项目,结合城市市场需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立足市场发挥企业优势,拓宽“两代一换”业务,切实解决好伸下去的问题。要立足粮食行业,又不局限粮食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胜一招,制胜一筹的效果。

第五篇: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总结讲话稿

同志们:

倍受全市社会各界关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在省和长春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以及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四个多月时间,已经全面完成了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等各项工作,迈

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下面,就前段粮改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我讲以下两个方面意见:

一、前期粮改工作的简要总结

我市的前期粮改工作从2004年11月15日动员大会正式开始,到2005年3月25日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全部产生基本结束,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省和长春市粮改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以后,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前期准备阶段。首先是层层成立了粮改领导组织,为粮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是组建联络指导组,全市抽调了28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和28名乡局级后备干部组成28个联络指导组,经过短期培训后,深入到基层企业指导粮改工作。第三,起草制定了《A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A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粮改政策解答,为我市粮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第二个阶段是宣传动员阶段。去年11月15日,全市召开了粮改动员大会,标志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操作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和关注粮改工作,亲自坐阵粮库安排部署。由于这些年来各购销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职工的各方面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心理十分严重,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接受。因此,在粮改动员会以后,各单位都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宣传粮改政策精神,层层发动,广泛动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使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逐步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逐步从抵触情绪中转变过来,以正确的认识来理解改革,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改革,以自觉的行动来参与改革,从而为粮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稳步实施阶段。我们按照既定的方针,严格履行粮改的各项程序,在企业领导班子产生、会计委派、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认真按照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在上访职工当中,没有一人是因为竞聘上岗不合理而来上访的。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跨度较大,有些工作是在其他阶段结合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抓了五个重点环节。一是加强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建设。根据改革需要,调整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对于缺额人选采取全系统公开推荐的方式配齐配强,为企业的改革和稳定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全力抓了稳定工作,加强了企业的“四防”安全工作,确保了粮改期内“不出事故、不失火、不死人”,特别是认真接待职工上访,综合运用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有效地维护了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三是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组织职工竞聘上岗。四是按政策进行富余人员分流。五是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方式产生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今天粮食局已经和法人代表签定了责任书。第四个阶段是政策兑现阶段。职工竞聘上岗结束以后,因为粮改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我市的粮改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亲自找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为最终解决粮改成本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粮食、财政的有关领导多次协调省、市粮改办、财政部门,通过大量艰苦不懈的协调和争取,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粮改所需资金最终得到了解决。春节前,省里下拨的粮改资金陆续到位。我们立即组织进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分流人员的政策兑现工作。对此,市粮改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粮食、财政、劳动、社保以及金融部门都能从维护改革大局出发,全力搞好配合,加班加点,昼夜奋战,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分流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办理、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和拖欠职工工资的补发工作。

截止3月20日,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6,907名在册职工全员解除劳动关系,全部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发放经济补偿金5,860.4万元。其中:春节前办理完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有5620人,占职工总数的81.4%;发放经济补偿金4,450.9万元,占经济补偿金总数的75.9%;发放拖欠职工工资1,532万元,补缴拖欠社保养老保险费2,221万元,占拖欠养老保险费的50%;补缴拖欠社保失业保险455万元,占拖欠失业保险的百分之百;补缴医保中心医疗保险300万元。全市竞聘上岗职工709人,占职工总数的10.3%;安置按政策不予辞退的职工402人,占

职工总数的5.8%,其中:军转干部22人,因工致残人员、伤残军人33人,内部退养人员285人,其它人员62人。全市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

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之所以能够迈出比较坚实的一步,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得益于粮食、劳动、财政、公安、信访、社保以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工会等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对粮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总结前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粮改伊始,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就清醒的认识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去解决已经积累了50多年的历史问题,一次性分流近6,000名企业富余人员,肯定是一场硬仗,要想完成这个硬任务,必须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粮改工作,每到关键阶段,都有明确的指示和具体要求。粮改期间,市委书记高凤昌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多次打电话询问粮改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市长张焕秋同志在家主持工作,在粮改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要亲自主持召开粮改领导小组会议或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粮改工作。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亲自坐阵,主持粮改日常工作。自11月15日至春节前这段时间,先后召开70多次会议对粮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精心策划、精心研究、精心组织。市里五大班子其他领导对粮改工作都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粮改进行到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的关键阶段,提供了大量领导力量,深入到基层,每个重点企业都有市级领导包点,他们不辞辛苦,帮助企业研究实施方案、审核竞岗人员资格、耐心细致的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充分发挥粮改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经常深入到辖区粮库,帮助企业解决粮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我市粮改工作也得到省、市政府、粮食、财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长春市李伟副市长、粮食局赵贵军局长、李树华副局长,多次来A市指导粮改工作,帮助协调解决粮改资金,破解难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各级党政领导对粮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做保证,才使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得以顺利的向前推进。

2、粮食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确保粮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我市粮改前一阶段工作之所以运行的比较顺畅和平稳,在很大程度上与粮食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参谋助手作用和协调各方狠抓落实分不开的。一是基础性工作准备到位。在这次粮改过程中,粮食部门思路清晰,准备超前,工作细致。为了准确掌握各方面的基础情况,提前组织了“老粮”、“老帐”、“老人”的调查摸底,全市粮食系统从去年3月到5月,分成三个时段,对粮食库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核实,摸清了库存底数,为粮改锁定库存奠定了基础。7月初,粮食部门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国有购销企业的“老帐”进行清理核查,摸清了“老帐”的基本情况。“老人”的调查摸底可以说是动手最早。从2002年底以前,就将附营企业职工分流统计到国有购销企业人员之中,不但使这部分职工享受到了与购销企业职工的相同待遇,也为下一步粮食系统附营企业改革减轻了负担。正是由于粮食部门超前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基础性工作,才使得我市的粮改工作在省、市动员部署之后,适时启动实施,争得了工作上的主动权。二是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到位。政策的宣传,程序的规范,资金的筹措是这次粮改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为了把粮改政策宣传到每一位职工和家属,粮食局把我市粮改的一系列配套文件汇编成册,直接下发到所属各个企业,并对职工关注的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粮改政策解答》,发到每位职工手中。同时,各基层企业还利用各种形式、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粮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在涉及到职工工龄的认定、竞岗的资格条件、应得的经济补偿金、补发的工资、拖欠的各项保费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及时张榜公布,置于广大职工的共同监督之下,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保证粮改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群众的认可。改革成本的筹措和落实,是粮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粮食部门从研究利用政策入手,数十次反复算帐,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为最终解决粮改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来说,我们争取到的粮改资金是比较宽裕的,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可以全部兑现,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保险、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垫付款等所需资金基本可以兑现,可以说,粮食部门在争取粮改资金工作上作了大量工作。同时,粮食部门在粮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上,都能对形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的向粮改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很好的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三是经常沟通协调到位。粮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粮食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粮食部门作为这次改革的牵头部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完成大量基础性筹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能搞好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是经常与省、市行政主管部门和邻近市、县保持经常沟通和联系,就粮改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政策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以确保能够准确把握粮改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是主动与财政、劳动、社保等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得到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改革主体作用,保证了各个环节运行顺畅。

3、各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持。在粮改的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都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改革的大局出发,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每一位参与改革的同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都能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真正做到了一切以改革为重,一切服务于改革,一切服从于改革。劳动局、社会保险局与粮食部门紧密配合。杨佰军和武凤和局长全程参与,日夜兼程、连续作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近7000名职工身份的审核认定、欠缴保费的清理核查和并轨试点所需的各种手续。财政局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财政局长肖志华同志多次向长春市财政局、省财政厅沟通,积极作好粮改资金的协调、筹措和落实工作。同时还加强了对粮改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特别是在经济补偿金和拖欠职工工资发放过程中,财政、金融和粮食部门,通宵达旦,不辞辛苦,指导和组织企业做好资金发放工作,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完成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拖欠工资兑付工作,确保了企业富余人员在春节前能够如期分流。这次粮改除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外,纪检、组织、宣传、人事、工会等部门也都全力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部门、信访部门全程参与粮改,出人出力,为粮改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4、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A市具体情况运筹谋划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粮改进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原则,在严格执行省、市粮改政策一些大的原则前提下,尽量利用政策,争取政策,在上级政策框架允许范围内,结合A市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在基层领导班子产生上,我们采取了先建立基层党支部,由党支部领导企业粮改工作,党支部书记代行法人代表职责,待职工竞聘上岗和富余人员分流结束后,由竞聘上岗职工在党支部成员中选举产生企业法人代表和副职领导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既减少了矛盾,又保护了一批干部。二是在会计委派上,我们采取了现职会计暂时代行会计职务,在粮改中实际考察,职工竞聘上岗结束后,经竞聘上岗的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合格的再进行委派。三是在职工身份置换上,按照上级要求要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竞聘上岗的职工也要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经济补偿金由企业出欠据,而我们竞聘上岗的职工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直接发给经济补偿金存款折,竞聘上岗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暂由企业保存,待解聘后发放给本人,这样做虽然多支付了一笔改革成本,但是使竞聘上岗的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在心理上都得到了平衡。四是在补发拖欠职工工资方面,我们采取了粮改前按实际工资支付,粮改后按上级有关规定支付的政策,这样做虽然多增加了一些改革成本,但是我们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职工利益。此外,在养老保险的补缴接续、医疗费的报销、垫付款的兑付、统筹外补贴的续交等方面,除养老保险以外,其它的款项上级根本都没列入改革成本里来,这些我们都做了安排,近期内陆续都能兑现。

5、突出抓好稳定工作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这次粮改与历次改革相比,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全市涉及改革的人数近7000人,有近6000人面临下岗重新择业。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都面临着挑战和考验,这给稳定和信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安全工作带来许多隐患。要使粮改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创造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了以下几点:一是抓防范,确保粮食安全。为了防止购销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粮改之初我们就责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派出所的干警,先期进驻粮库,负责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及时召开了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安全工作会议,重点对职工队伍稳定、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粮情检查、值班值宿等方面工作进行认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公安局长刘振华同志亲自召开了派出所长会议,部署任务。由于各乡镇和派出所认真负责,有的干警甚至吃住在粮库,各粮库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能够自觉担当改革的主角,认真负责的做好本单位各项基础工作,化解各类矛盾、排除各种隐患,保证了改革期间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整个粮改富余人员分流阶段真正做到了不失火、不死人、不被盗、不坏粮,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抓难点,妥善处理职工上访问题。自粮改开始以来,由于职工对有关政策不理解、不接受,每天到市政府、粮食局上访的职工陆续不断,一般每天在150人左右,多者达400人以上,持续时间达40多天,在接待上访职工过程中,我们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负之以责”的原则,信访局和粮食局的工作人员采取了礼貌和理智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向他们宣传和解释政策。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都亲自接待上访职工,耐心细致的做上访骨干的思想转化工作。由于我们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多数上访职工能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上访的势头逐渐减弱,极大地缓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的局面。三是抓重点,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认真接待和处理职工上访问题的同时,帮助有困难的上访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春节前,市政府拿出5万元、粮食局筹措2万元,对100多户下岗的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总的来说,我市的稳定工作基本上做到了苗头发现得早、问题处理得好、矛盾化解得了、事态控制得住,保证了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和在座的各位同志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大家也必须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个别单位执行政策有偏差,工作方法简单,思想工作不到位,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给粮改第一阶段收尾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做好稳定工作埋下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继续发扬前一阶段面对困难、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善始善终地完成粮改的各项任务。

二、下步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全面推进,粮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粮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继续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步伐,对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当前要抓紧做好富余人员分流的收尾工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尚未最终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职工要继续采取领导包保的方式,逐一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讲清形势、讲明政策、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限,使之能够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全部彻底、不留尾巴地完成富余人员分流任务;要组织企业与竞聘上岗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确立新型的劳动关系;要妥善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切实做到身份解除一个,关系理顺一个;在做好富余人员分流收尾工作时,要继续高度重视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认真分析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二是要着力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要从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职工全员合同制,工资分配激励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的经营机制,确保企业生存发展有活力、生产经营不亏损、职工生活有保障。三是要超前研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本着超前思考、积极探索、科学谋划的工作思路,提前搞好企业国有资产的清查和评估工作,为下步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依据。要立足本地的实际,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尽可能利用企业场地、库房及设施等现有的优势条件,组织对外推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动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国内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向和信息,并适时走出去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探索企业重组及组织结构创新的形式,以便待省里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出台后,及时组织实施。

第二,要加快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好的履行职责,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尽快更新思想观念,转变行政职能。粮食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尽快转变职能,由过去的主要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过去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改为管理主体的准入和行为规范;由过去的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据《条例》进行法制化管理。把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指导、协调、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指导、协调和服务来加强监管。二是抓紧组建粮食流通管理的执法机构,实现依法管理。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抓紧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加大行业监管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执法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质量检验关,认真做好入市收购资格的审核工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对所有申报经营粮食的企业审核的标准、程序、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操作过程要公平、公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同时,要切实做好对经营者的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粮食供应市场的安全。三是要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要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统计报表体系,依法将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企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饲料、工业企业等粮食经营者全部纳入统计范围。要通过粮食流通统计,对纷繁复杂的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科学、客观和准确,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部门要与工商、质检、卫生、物价等有关部门一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共同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第三,要加强粮食管理搞活粮食经营。加强粮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做好粮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指导企业做好各类粮食经营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库存政策性“老粮”的管理,将政策性“老粮”与企业自营的市场粮严格分开,实行专账、专货位管理,保证库存“老粮”的数量和质量。并按省里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做好“老粮”处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对陈化粮的监管,严防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保证粮食市场安全。二是要搞活粮食经营。目前,正处在备耕阶段,我市农民手中的余粮大约还有50万吨以上等待出售,粮食企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抓住大连松源公司这样有实力的老客户,采取代收、代烘、代储的形式组织好粮食收购。对于企业当年新收购的粮食要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做到库存新粮不积压,生产经营不亏损。三是要全力做好“四防”安全工作。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要继续保持粮改期间安全工作的好势头,进一步加大“四防”安全工作的力度,认真抓好安全防火、安全生产以及库存粮食的日常保管工作,要在总结以往安全防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隐患排查制度,形成安全防火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安全防火工作。要从加强职工的培训入手,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要坚持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生产事故及坏粮事故的发生,保证粮食安全。四是要认真抓好企业的减亏增盈工作。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策性补贴生存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企业锁定的政策性“老粮”的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在抓好粮食经营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费用管理,压缩费用,节约开支。此外,要加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组织力量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排查,落实专人清缴,确保企业债权不悬空。要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改革后的企业在扣除历史性因素后,绝不再发生新的经营性亏损。

第四,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加工业。我市是产粮大市,粮食资源得天独厚,但粮食加工业却十分薄弱,不仅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而且品种单一,在市场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必须放眼长远,立足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加工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是要努力争取政策扶持。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机遇,组织专门力量,从研究政策入手,探讨发展粮办工业的新思路,制定发展粮办工业的指导性意见,努力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为粮办工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要精心规划项目。要充分利用我市目前的玉米、水稻的生产和加工优势,建立新型的粮食加工业。要依托龙家堡米业公司借助国家万亩优质水稻工程,依托松花江、饮马河等流域的良种水稻,突出东北大米的特有品质,精心规划一批米业加工项目,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米加工业,并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三是要在创名优品牌上下功夫。从推进名牌战略着手,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切入点。没有自己的名优品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不强。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真抓实干,在培育塑造名牌上狠下功夫。要结合企业改革,实现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为培育和发展名牌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部力量发展粮油精品项目,力争打造出具有A市特色的粮油名品,逐步扩大规模,提升我市粮办工业的整体水平。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要务,在巩固前段粮改成果的基础上,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由“快走”变“快跑”,最终实现“领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生存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

    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最近,国务院召开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省和(上级市......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五篇模版)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浅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改革潮流。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企业实行收购放开、......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重组的分析

    企业重组包括资产重组、资源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和职工重组等,资产重组是企业重组的核心。“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粮食系统正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立新的粮油储......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附件1: 增值税报批类优惠项目管理 纳税人符合增值税报批类优惠项目条件的,应当在政策规定优惠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税务机关按照受理、审批、送达执行各环节规定进行......

    安平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安平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完成企业改制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衡水市......

    三亚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三亚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三府办〔2007〕179号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已......

    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省粮食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省农发行(二○○七年三月十六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