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009年4月28日至30日,深入**镇、勐捧镇、尚勇镇、勐伴镇的主要产粮乡镇和粮食收储站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全县粮食安全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
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2008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2008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2008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
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万亩,旱地面积万亩;2008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占水田面积的%;橡胶园面积达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2009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
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2008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
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
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2009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 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三)粮食企业目前主要的问题 ①产权还不够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②管理者有消极思想、市场观念淡薄;③粮食企业难于控制粮源收购、销售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目前销售市场为零;④低抗风险能力弱
第二篇: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一、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
对企业的现状认识不清。在基层企业“三老”问题基本解决后,“企业改革已基本结束”、“不需改”、“不想改”的意识和畏难情绪在一些干部职工中仍较为严重,这给基层粮食企业下一步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其实,对现今的绝大多数国有独资、控股粮食企业而言,改革并不能说已经结束,许多合并、重组的企业购销体制、财务体制改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还没有改,或没有实质上改,企业新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改革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目标还没有完成。
(二)经营理念差、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管理方法陈旧
1、经营理念差。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意识还没有市场化、效益化我们的企业领导普遍还习惯于把收购当作任务来完成,重数量轻质量,重数量轻效益;部分企业领导片面认为粮食购销价格紧跟着市场走就是市场化意识,收购时以收得进为订价依据,销售时以销得出为订价依据,而不善于依据市场趋势适时、适价、适量购销。
2、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粮食市场环境,改变了粮食交易规则,也改变了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企业自身的某些先天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粮食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八十年代中期较为完备,曾通过附营业务有过一段繁荣,可惜没有保持和发展,近年来经历几次改革之后,粮食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由于国有粮食加工业全部破产,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有粮食加工和食品生产能力,企业在粮食经营上盈利能力低,在一些有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十分困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管理方法陈旧。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基层粮食企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应该享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但政企不分的现象并没有根除;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但在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上,常常是企业越位,出资人不到位;粮食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模糊,管理措施和力度不够,不善于资本运作。二是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上,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不到位,约束也不到位。对基层职工的全量化考核,造成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全量化关系,而非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加上粮食经营有量大收购时间集中、散装不易盘存的特点,管理又不到位,极易出现问题。三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核算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导致经营成本、管理成本较高,既不能与成熟的现代大型企业竞争,也不能适应与简单、低成本、短平快、少层次的民营、个体经营模式的竞争。
(三)市场空间缩小
粮食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受宏观因素影响外,微观层面上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口向更具体、更直接。农村粮食消耗增加,商品粮的比例日益减少,粮食企业获得粮食资源相应减少,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不用说还有许多不同经济成分的经营主体不断进入粮食流通领域。政策性业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少,已不足以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生存。由此看出,单就粮食购销业务而言,市场空间在缩小。
(四)人才流失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目前的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吸引人才的亮点很少,外面的高素质人才很难青睐这个行业,而许多原企业培养的,正当而立之年,又与企业有一定感情的人才却大量流失,一方面是企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职工下岗失业。因此,留住现有人才,使人才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便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五)企业文化缺失
一是企业外部形象受损,“国有粮食企业已经垮了”的传言快要变为公众的普遍认知。二是企业现有人员(包括管理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普遍缺乏信心。三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无序,且缺乏活力,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二、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始终没有触动企业的产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吃“两个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没有根除。这些只能说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有市场,必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市场观念、企业运作机制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能一劳永逸。要在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保持思想的不断进步,改革才能向深层次推进。
(二)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以减代改、以卖代改,而是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优势企业,应当在卸下包袱的同时,优先进行资金注入、优化和延长产业链,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对资质比较好,但经营规模比较小,业务单一的企业,可以采取企业职工内部竞买,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联营参股、管理层收购等途径,实现产权分散或
转让,降低国有产权比重,改变企业产权性质和结构,引进和激活企业机制;对资质较差、资产不良、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应当全部退出国有资产,实行民营化改造。
(三)体制转变与转换经营机制有机结合体制与机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体制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企业实施深层次改革的同时,积极把工作重点放在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上,达到标本兼治,既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又有灵活的内部工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紧密地把职工与企业利益捆在一起。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内在的发展潜力。在体制转变的同时,要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加以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四)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1)在县级粮食局下组建一个带有资产管理性质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政策性粮食经营,接受政府委托负责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对独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国有出资人职能,确保债务不悬空,国有资产不流失。(2)对原有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涉及产权制度的撤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新组建公司制企业,建立比较到位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3)明确产权性质,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措施,实行风险抵押、租赁经营或净资产租赁经营。(4)对非产业用途的资产、闲置和对外租赁的资产、残破资产、产权手续不完善的资产实行集中管理,通过出售、转让、拍卖、变更合同主体等方式理顺产权关系,加强资产管理。
(五)构建企业文化,打牢发展后劲
基层粮食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重点,一是重建企业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内核是企业团队精神,外壳是企业社会形象;二是修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员工应该结为利益共同体,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利益共同体的是否建立有很密切的关联,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构建有特色、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全方位的协调、规范作用,是提高企业内在素质的关键。
第三篇: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经历了10年多艰难历程,目前已进入全面扫尾、最后攻坚阶段。但从目前我县粮改的实际情况看,困难和问题不少,特别是当前所面临政策环境压力和资金缺口给人员分流安置带来的压力,已成为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必须要解决的瓶颈障碍,为此,本人会同局人事股的同志,就有关情况对全县22家企业单位的改革人员安置情况进行了为期近一月时间的调研,清理了2000年10月启动改制以来的全部资产及人员置换的资料、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和未安置职工代表进行了座谈、向社保、财政等部门咨询和了解有关政策,测算了解决全部企业改革遗留问题所需成本、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企业现状: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改革前原有的22家企业,现已破产终结1家(原饲料公司),转让出售8家(原粮贸公司、综合经营公司、粮油开发公司、粮油食品厂、粮运车队、油厂、粮油经营服务公司、粮油批发公司),关停并已处置部分资产的9家(岩泊渡、许家坊、溪口、龙潭河、高峰、通津铺、江垭、零溪、零阳镇等农村粮站),合并和改制基本完成3家(大米厂、燕子洞粮库、兴粮建安公司),暂未启动改制1家(云海宾馆)。目前全系统粮食企业,能正常经营运转的只有已改制的燕子洞粮库、兴粮建安公司、军粮供应站和暂未启动改制的云海宾馆4家企业,其余现改制未完成的11家企业自2003年以来均已关停,1无任何经营收入来源。
2.人员现状:
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原有职工122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65人),截至目前为止,已一次性补偿安置825人(其中退休人员107人),自然减员40人(死亡和调出),现国有粮食企业尚剩未补偿安置职工401人(其中在职273人、离退休128人)。
3.资产现状:
全县原有资产54处,列入处置的资产46处(其中县城8处,乡镇38处),拟保留资产8处(其中县城5处,武陵源1处,乡镇2处),现已处置资产21处(其中县城8处,乡镇13处),现剩拟处置资产25处,全部处于各乡镇。这25处资产由于大都建于六、七十年代,地处偏僻、年久失修,其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受到影响,总评估价(土地和房产价值)为1515.3万元,按现行市场价预计可取得转让收入1185万元,除去税费预计可取得净收入620万元左右。
4.粮食企业人员安置的补偿依据: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人员补偿安置的现行标准是依据2000年10月12日慈政办通〔2000〕43号《慈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县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慈利县人民政府慈政函〔2005〕8号《慈利县人民政府关于〈慈利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这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出台经历了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的讨论,它已经决定了粮食系统的改革政策既有别于县委2001年10月8日出台的慈发〔2001〕12号文件规定,也有别于本县其它国有、集体企业的人员安置政策,具有其特殊性。对于粮食系统的改革,保持其
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是必要的。
5.改革成本测算:
全县粮食企业现未安置补偿的人员所需安置资金(按今年年底全部安置的时间预计)和处理遗留问题共需2665万元,分别是:
〈1〉计发到个人的经济补偿金1131万元,其中在职人员补偿789万元(人平2.89万元),退休人员补偿342万元(人平2.67万元)。
〈2〉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385万元(截止今年8月底欠缴330万元,至今年底应缴费预计55万元)
〈3〉预缴84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工自买断工龄之日起至退休年龄止的养老保险费(最高不超过10年)199万元(共107人、人平
1.86万元)。
〈4〉预留退休、离休人员养老金370万元(按财政、粮食、社保三家协商意见,暂按人平2万元预留,已有50人预留,尚有185人未预留)。
〈5〉预留离休人员医疗费和专项经费22万元(共15个企业离休干部,已向县老干局按人平2万元缴纳了4人)。
〈6〉补偿2004年5月24日以前买断工龄、1984年元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合同工差额补偿计124万元(共190人,人平6500元)。
〈7〉补偿下岗职工下岗期间生活费163万元(共455人,人平3600元)。
〈8〉工伤、无劳动能力者等特殊职工额外补偿69万元(共有工残人员18人,无劳动能力者5人)。
〈9〉预留企业改制期间留守人员基本生活费、工作经费共计100万元(其中工作经费50万元)。
〈10〉涉军等特殊群体稳定需预留经费102万元(有军转干部29
人,志愿兵和伤残军人17人,一、二等战功人员5人)。
以上各项经费计算均只考虑到今年年底,人员补偿安置每推迟一年,企业要额外增加人平补偿经费约3200元以上(其中工龄补偿约1200元,养老保险费缴纳约2000元)。
二、当前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1.改制资金缺口大。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用于人员补偿安置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靠变现资产,而本系统现存量资产能够变现的收入仅有约62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包括职工个人欠款65万元,离上述测算的改革成本还存在近2000万元的缺口,而且剩下的这部分资产因地域限制,变现十分困难,即使能变现,除去税费和处理与当地村民普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粮食指标差价补偿、劳动用工补偿等)也所剩无几。所以改制资金筹措的问题是阻碍当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
2.遗留问题多。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现有资产遗留问题,土地都是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国有划拨土地,而且大都与当地村民有粮食供应、用工补偿等方面的协议,因此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不仅费用和补偿额较高,有的资产甚至转让收入还难以支付其税费和当地村民的补偿;而且处理难度大,特别是对当地村民补偿由于缺乏具体的法规政策规定,协调工作十分困难。
二是企业长期处于关停状态,下岗职工的生活费补偿难以落实。由于当前11家未完成改制的企业自2003年银行相继停止贷款以来,企业已基
本处于关停状态,无经营收入,因此下岗职工,包括看摊守店的人员的基本生活费难以保证。
三是已改制和正改制的关停粮食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仍被列为粮食企业自行负担的对象,未纳入政府统一参保的范围;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其抚恤对象的一次性救济费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四是涉军等特殊群体的安置问题成为粮食行业稳定的一大隐患。全系统粮食企业还有51名属军队转业干部、志愿兵、伤残军人、一二等战功的人员和23名工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员,由于企业处于改制特殊时期,已无法正常履行安置义务,因此这部分人已成为本系统稳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五是各项社保资金欠缴额较大,全系统除正常运转的4家企业外,其余都存在社会保险费欠缴的问题,最长的达6年未缴,一般都超过3年,其中养老保险费至今年8月份欠缴达330万元。企业根本无力建立医疗、失业、计划生育、工伤等其它几项应建立的社会保险。
三、对策建议
1.县政府应充分考虑粮食企业改革既定政策的特殊性和现实困难,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给予理解和支持,维护粮食企业改革人员安置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1)缓缴失业保险费。为加快粮食企业人员身份置换的进度,尽力减少因改制进度带来的改革成本增加,我们请求对粮食企业处置资产收入优先用于人员身份置换,缓缴失业保险费。
(2)将国有粮食企业退休人员视同2006年12月底已改制的企业,将退休人员由县政府统一纳入医疗保险,企业处置资产收入不再承担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一次性缴纳。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国有粮食企业人员身份置换的过程中,要实施更加灵活的欠缴养老保险费补缴和养老金预留的操作办法,支持粮食企业加快人员身份置换进度,尽力降低改革成本。即对在职人员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采取“买断一个、补缴一个”的办法,退休人员预留养老金暂按每人2万元标准,采取“补偿安置一个、预留一个”的办法,同时对企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正常办理退休手续。
3.最大限度地落实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税费优惠政策。对国有粮食企业处置资产的收入继续给予税费方面的减免优惠,以缓解资金缺口压力,支持粮食企业加快人员身份置换进度。
4.对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资金缺口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在国有粮食企业能变现资产处置完毕,税费给予优惠后,人员安置补偿和社会保险费缴纳仍有缺口的情况下,我们请求县政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
慈利县粮食局齐晓明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在去年**月下旬深入1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今年**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带队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旅游集团、**城投集团、**能源化工集团、**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水务环保集团等企业调研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我市18户(集团)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历经了三轮大的改革。前两次改革因种种原因都没有进行到底。2015年10月,启动了第三轮改革。当时有市属国有企业97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46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51户。为了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双轮驱动、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企指导”的办法,一手抓停产半停产企业改制,一手抓经营性企业重组整合。按照“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国有资产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4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改制任务;第二步对51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推动实现裂变扩张、做强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
(一)“僵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通过关闭清算、兼并整合方式,圆满完成46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和近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6603名参改人员实现统一托管,275名遗属得到认定,2483名退休职工领到了统筹外费用,为151名内退及“4050”人员补缴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制企业资产实现集中统一运营,1070.19亩土地、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委托**城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钢厂、第二毛纺织厂、石油机械厂464.56
亩土地移交市土地收储中心,有效解决了僵尸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涉及剥离办社会职能中省市企业60家,其中国企办教育8所、医疗机构14家、社区机构2家、市政设施53项,除洛川县政府未实质性接收**炼油厂两所学校外,已全部通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和自行撤销方式完成剥离任务。“三供一业”涉及160个小区、供水改造42521户、供电改造40499户、供热改造38787户,分离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面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420份,签订率100%;按规范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03项、招标139项;已完成21个小区9269户供水维修改造,完成55个小区22298户供电改造,完成49个小区
13440户供热改造,使国有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三)公司制改革重组整合深入推进
一是明晰了政策,使改革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改革攻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方案》《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总体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国企改革“1+6”政策体系,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二是吃清了底子,实现了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定出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方案》等12个配套政策,明确了国资委、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义务,由市国资委统一监管有经营能力的51户市属国有企业,解决了企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问题。建立企业财务快报制度,按月收集、审核、汇总、分析企业运营情况,对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对51户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除南泥湾农场外,50户企业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审计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做到了改制重组心中有数。
三是理清了思路,重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资本集团化、经营集约化、主业归核化要求,今年提出将51户市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为18户(集团)公司方案,除5户主业单一的企业单独保留外,剩余46户重组整合为13户(集团)公司。目前,5户单独保留企业已完成主营业务及内设机构调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新公司已挂牌运营。13户重组(集团)公司中已有6户集团企业完成了业务划转、人员归并、财务并表、公司章程制定、内设机构调整等重组整合工作。另外7户制定了公司章程,正在进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工商注册登记、业务划转、财务并表等工作,其内部的15个二级子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已按章程规定全部完成。企业党组织由原22个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11个党委、11个总支、104个党支部、2400多名党员转隶由市国资委党委统一管理。改制企业**市煤炭出口公司产权整体转让、**市环保公司固定资产公开拍卖及**汽车工业总公司、**石油机械厂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出让项目已在西部产权交易所成功挂牌转让。
二、存在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配备尚未到位。目前,企业重组只是形式上将51户企业整合成18户(集团)公司,并明确为承担有限责任,业务整合、资产并表、人员分流还没有进行,还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起新型企业制度,没有形成由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有效运转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资薪酬等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整合后的18户(集团)公司中7户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全部空缺,11户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重组后的整合工作没有管理层牵头抓总,直接影响着重组整合后续工作推进。
(二)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还本付息和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压力增大。截至8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14.7亿元,负债总额698.98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8.89%,接近70%的警戒线,累计对外担保余额278.47亿元。**城投集团负债率85.19%,今年要还本付息63亿元;市保障房建设公司负债率85.97%;新区投资发展集团、高新发展集团及南泥湾农场集团下属11户企业负债总额157.27亿元,总体资产负债率68.64%,同比增加1.38%。市水务环保集团每年仅南沟门水库、黄河引水项目就要还本付息4亿多元,企业负债率过高给重组整合后的经营发展带来了风险和困难。
(三)企业资产的实物边界与价值边界、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边界不清晰。政府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过去的许多项目融资都是通过国有企业融资平台完成举债,由企业还本付息。而国有企业为了能多贷到款,按照出资人要求,采取资产并表形式,将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统一并表到有融资平台的企业,以壮大其账面实力,提高融资能力。比如**城投集团,2017年并表后资产718亿元,跻身全国城投百强第56位,实际自身资产只有140亿元;负债中并表占85.66%,不并表占72%;累计融资94.3亿元,80%的贷款是为政府项目融资,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另外,该集团公司还垫资为政府代建了凤凰广场、南门广场等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财政资金未到位,而且项目受验收、审计及土地手续复杂等因素影响,至今也难以计入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导致财务成本增加。资产并表融资造成企业资产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不清、企业负债与政府负债边界不清,严重影响了被并表企业自身的融资发展。一些企业自身被并表、名下有贷款,这次又要求被整合,这给重组整合明晰产权带来了阻滞和麻烦。在去平台化的大背景下,导致一些企业发展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渠道融资,既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潜在资金风险,也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四)企业人才短缺,经营效益差。现有企业多数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员结构不优,人才流动性差,管理人才、经营性人才严重短缺。普遍存在紧缺的人才招不来,重要的人才用不好,优秀的人才留不住现象,企业家仍然是稀缺的市场资源。市属国有企业主业不精不强,创新能力偏低,大多属于传统行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小,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弱,缺乏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截至8月底,51户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亿元,同比减少3.04亿元,降低30.66%;成本费用总额35.52亿元,同比增加5.12亿元,增长14.41%;盈利企业仅为12户,占23.5%,实现利润11.38亿元。其中**能化集团“一家独大”,实现利润11亿元,占96.7%;亏损企业37户,占72.5%,累积亏损4.51亿元;2户盈亏持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尚未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全覆盖,2016年、2017年、2018年上缴财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别仅为169万元、66万元、770万元。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加快企业管理层配备和重组整合。尽快研究设立企业集团党委,抓紧配齐重组企业管理层,确保重组后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改革方向不走偏。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加快企业重组整合,严把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节奏,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划转、人员归并、业务调整等基础工作,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布局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与发展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与企业运行相适应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深化企业内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切实做好招才引智工作,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防止企业人才流失。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培养一批擅长经营、业绩突出的优秀企业家。
(三)厘清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边界,强化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依法规范资本运作,明晰产权,积极稳妥化解以企业债务形式形成的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解决融资平台政企不分、责权不清问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切实提高对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正确处理好举债与发展、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全面摸清债务底数,按照企业债务性质分类研究化解。抓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积极推广市场化债转股和永续债等模式,强化PPP项目管理,控制债务规模,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防风险能力。
(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集中资源做精做强主业,推进企业“瘦身健体”,着力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强化企业成本管控,确保企业经营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和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鼓励条件成熟的集团下属二级企业以股权投资、资产收购、债务重组、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推进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对目标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和并购重组,鼓励集团整体改制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分板块上市。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五)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坚持和完善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扎实做好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加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认真抓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严把国有资产评估、转让处置关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五篇: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县粮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我局对我县国营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于7月进行,到12月已完成了全部工作。256名在职职工在领取了安置补偿后,终止了国有职工身份,为113名退休职工全部缴纳了养老统筹,退休职工移交社区管理,由社保局每月按时发放退休养老金。全县21户粮食企业的注销手续全部完成,实现了“两终止、一退出”的改革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新组建
了县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负责县级储备粮的购销储存等工作,从原下岗职工中聘任了三人进公司工作,公司成立了董事会,董事长由粮食局副局长兼任。
一、企业改革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问题。
我县21户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时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总挂账万元。其中占用农发行贷款万元,占用企业自有资金万元。
在万元的农发行贷款,中央财政承担531万元贷款产生利息的50%,省、县各负担531万元贷款产生的利息的25%。下余万元农发行贷款产生的利息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县财政实际承担的农发行贷款总额为万元,按年利率‰计算,县财政每年需支付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利息万元。
我县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为每年80万元,全部用来支付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利息都还有很大缺口,而我县财政又
非常困难,建议上级将我县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再增加100万元。
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万元,长期占用企业自有资金,使新组建的企业经营运转困难,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与农发行协调联系,把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占用企业的自有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实行挂账,置换企业的自有资金,使新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产生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贷款,按贷款合同约定期限,到12月31日到期。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贷款本金消化政策、消化此笔贷款。
二、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的布局和结构,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差,粮食存在品种结构性余缺。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大米、面粉、大豆、食用油才能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而每年都同时有大量的玉米外销。我县以上粮油的调入、外销在
企业改制后都主要是私营、个体粮食经营户在经营运作,企业改制后重新组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因原粮食仓库出让开发,新仓库正在征地建设过程中,除了管理县级储备粮及开展军粮供应外,市场议购议销业务开展得不够活。根据我县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几个乡镇现有的粮食仓库,向周边乡镇辐射批发粮油,在县城和粮食销量大的乡镇建立粮油连锁门店,或与粮食销售大户合作,扩大粮食销售市场份额,发挥国营粮食企业在资金、资产、业务方面的优势,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在玉米主产乡镇,培训扶持粮食经纪人,主动与私营、个体粮食经营户、乡村经济组织和粮食经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玉米收购量,既满足售粮农民需要,增加农民收入,也可满足县级储备粮轮库需要,外销实现经营利润。
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作用与组织管理制度。
我县的粮食企业改制工作,主要就是围绕触动企业的产权制度、国营职工身份制度的改革开展的,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彻底的。
改制后新组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
改制后新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逐步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分配、约束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管理是否科学、最终要从管理的经济效率上,即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正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约束机制。要打破现状,积极而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公司在奖励、分配、约束机制方面工作举步维艰,效果不明显。其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资制度或行政工资制度。即不管经营业绩如何,公司经理1500元/月,副经理、会计主管1000元/月,普通职工500元/月。该公司从成立以来主要业务就是县级储备粮的管理储存和军粮供应工作,市场议购议销业务开展得不够好
不够活。
要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帮助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约束机制,充公调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加快仓库建设征用土地手续办理及建设并利用现有粮食仓库资源积极开展市场粮油经营。
四、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
我县由于经济落后,公路等级差,交通不便,粮食运输成本较高。除县城外,大部份乡镇的粮油经营户对粮油都是附带经营,粮食购销市场不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较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
建议粮油购销储备公司通过外引内联,充分利用几个乡镇现有的粮食仓库资源,主动与私营粮食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户联合协作,大力发展城乡粮油连锁门店,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培植1—2户粮食
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城乡连锁门店和连锁经营的做法。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没有开展粮油连锁店经营工作。
六、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由于县城没有储备粮仓库,县级储备粮稻谷现在是异地储存,其主要业务就是县级储备粮油的管理储存及军供粮供应,其它市场粮油经营数量不大,经营活不起来。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县级储备粮保管费用,只能维持基本工资和费用。公司目前只能做到不亏损,或少亏损,盈利还需各方面艰苦的努力,上上下下的协调配合。
为了确保县级储备粮安全,要加大储备粮仓库征地手续办理的力度,使县城储备粮仓库早日开工建设,使国有粮食企业能够发挥主渠道作用,支援服务
三农,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