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

时间:2019-05-14 19:5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

第一篇:(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

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上)

胡洁人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当前城市社区内新型人民调解机构如何处理、如何解决群体纠纷,为构建与维护和谐社区提供理论和实际的经验借鉴。和谐社会并不等于消灭了一切矛盾和纠纷,而是一个拥有合理的多元化的冲突解决机制的社会。本文的两个重要研究目标:一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中作为社区和政府沟通中介的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如何协调和解决群体性纠纷?二是透过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特色的“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在社区冲突解决的作用,探讨民间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及其合作机制。本文试图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解释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影响下的社区群体性纠纷处理的发展历程,阐述在目前我国政治现状下,这种民办非企业的独立法人团体并以GONGO形式运作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会更好地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中间桥梁”的作用,有利于“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理念的推进以及维护社区的和谐。

一、当前城市社区冲突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基层管理体系已经从垂直型的单位制为主变为由基层政府主导的社区制为主(Wu,2002,华伟,2000)。由于近年来的城市改革以及基层管理重点转向社区建设,社区逐渐取代单位成为各级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商业组织和市民等各方利益竞争的一个重要场地(石发勇,2003)。以往在群体行动和草根抗争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多关注在农村基层社会(Scott,1985,1990,1998;应星,2001;李连江、欧博文,1997;于建嵘,2003,2004,2008;O?Brien,1996,2002;Read,2003等),这些研究认为,导致集体抗争兴起的重要因素包括“政治机会结构”的出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容忍、市民领袖或抗争行动组织者的出现、社区成员的支持、市民权益意识的增长以集体记忆的促进,同时也提出了如因“压迫性反应”(于建嵘,2003)导致的维权抗争及从“依法抗争”①(李连江、欧博文,1997)到“以法抗争”②(于建嵘 2004)的农民集体行动的主要方式。一些外国研究者也有对中国大陆冲突的调查,主要也是关于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处理(Thireau & Hua,2001;Thireau,2003)。

然而实际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位制和社区制是国家政权建设与城市社会相互适应的产物,构成了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结构(朱健刚,1999)。在当前城市的社区制体制下,冲突的种类较以往单位制时期更为多样化、复杂化,冲突的解决途径也日趋多元化。较为完善的司法制度和较强的关系网络的确有助于实现社区居民维护自己权利的目标,而更为重要的就是体制的根本改善与发展,社区组织被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制度创新,这对于在第一时间发现纠纷、解决纠纷以及维护社区稳定和谐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当前宏观的社会经济变迁及城市更新所引起的城市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市场经济改革引起社区公共事务剧增,原有社区政府能力明显不足;城市化进程要求广泛的社会动员,社区居民的动员首当其冲;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引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维权和自治意识大大增强,小区发展和改善小区管理提上议事日程。

由此我们关注在处理纠纷的体制上,社区组织的权力如何安排以及社区与更大范围的权力体系的关系问题。在五十年的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的权力如何通过社区调解组织与制度渗透到社区内?社区解决矛盾的权力又如何在不同组织之间配置?面对宏观的社会变迁,社区内权力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如何依赖其资源及其面对的环境限定,运用和创造各自的权力,回应和推进这一变迁?这些问题成为本文关注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上海社区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出发,通过对社区内新型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如何成功解决社区群体性纠纷来探求中国城市冲突解决机制的改革及发展,从而考察国家与城市民间组织的互动关系。本文强调新型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的重要性,因其与传统民间调解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组织化、程序化的,而后者依托的是个人。人民调解的变迁实际上也表现为组织的变迁。

从2006至2008年,笔者进入并亲身参与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对纠纷的调解过程,多次参加相关的人民调解会,并实地观察研究,开展大量开放式访谈来理解和纠纷有关的信息以及处理过程。前后采访对象共达七十多人次,其中涉及地方政府官员(包括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相关部门)、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社区组织领导人、社区运动积极分子、上访代表以及参与事件的普通居民。同时,也收集了大量有关社区纠纷的历史背景和人民调解组织发展过程的资料。

下文将首先介绍 “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作为民办非企业的半官方社团组织与社区其他机构的关系,其后将分析工作室对J街道一起长达14年的社区群体性纠纷的调解与解决的具体案例,并总结工作室的行动策略和能动性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揭示体现这种半官方的民间调解组织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并探讨人民调解组织社会化运作对于推进“国家”与“民间”互动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及其与社区工作网络的关系

这个新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的动机是什么?工作室如何与国家的权力控制联系在一起?政府主导酝酿而成的工作室代表了政府怎样的行为动机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从法律角度看,人民调解属于自治范畴,人民调解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是业务指导关系,因此工作室的社团化运作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其自治性的表现。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室与政府各部门有着很强的行政依赖关系,有时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体现GONGO组织的特点。

“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位于上海市N区J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内,据街道司法所W所长的介绍③:自2005年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政府把百姓的需求看得很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切实行动。林乐原是居委会调解主任,在社区有一定知名度,后来她开通调解热线,反响很好,市民很需要,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有专门机构来处理调解纠纷,之后市政府就开通司法服务窗口,处理人民调解和两劳安帮(劳改人员的改造、再就业等),直接面对居民。居委会的调解主任流动性很大,而且对调解主任本身素质要求有能力、口才和一定的法律知识,且必须熟悉社区情况。社区矛盾各种各样,需要有一定资历和社会经验的人来处理。林乐工作室于2003年10月成立,以她的个人名字命名,一是因为她本身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几乎毕生在社区从事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工作,居民很信任她;二是她有高超的处理纠纷的技巧和手段,工作能力很强;三是因为现在的居民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弄不好就要曝光媒体之类,造成不良影响,以前光有街道调解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不够,很多纠纷难以处理,急需一个规范化的纠纷处理机构以防止矛盾激化。

工作室的诞生是城市社区建设中权力下放到街道层面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加强街道调委会的工作力度,也是上海市人民调解组织变革的代表,是在原有的居民调解小组、居委会调解委员会以及街道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网络中增加的调解机构。这种在街道层面建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方式到现在为止已经在上海各其他区的街道推广,形成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工作室的工作网络,纵向的包括工作室与街道(司法所)、区司法局、居委会、信息调解员的关系;横向的工作网络包括工作中与其发生密切关系的公安部门的支撑与合作、同区法院的合作,以及与社区其他民间团体的合作。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在街道层面原来分立的条块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④,条块之间的各机构部门也开始了广泛的合作,所以无论从横向网络还是纵向网络来看,工作室是嵌入在社会工作网络与制度环境中的⑤。

(一)工作室与街道司法所、区司法局的关系

J街道办事处的内部职能科室包括司法所、市容管理科、保障科、计划生育办公室、组织科、综合治理办公室、宣传统战科、社会发展科,还有行政办公室、档案室、社区事务值班室以及居委会换届选举办公室等,是典型的政府科层制结构⑥。而在众多的机构中,直接负责工作室的职能部门是司法所,工作室的业务也受司法所指导,而司法所则是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县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⑦。司法所对人民调解的指导具体表现为定期召开各级调解主任例会,开展对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结合本地区民间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新情况、新特点,重点抓好防止纠纷激化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纠纷排查和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协助和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

工作室和司法所都属于综治委体系中的一部分,下属综合治理办公室,上级部门还有区司法局。彭勃2003年在调查中发现:区司法局和街道虽然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前者可以通过评比工作来加强对后者的“领导”,因为评比的结果对于街道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获得优胜,将有利于提升司法所在街道政府体系中的地位。不过,由于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区司法局对街道的控制又是复杂和微妙的,而且缺乏稳定性。

“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在2004年10月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是依法独立的法人,由街道政府保障工作室的运作经费,按照人口计算,街道总共6万人口,以每人2元的标准,就是12万,所以刚开始时街道每年拨12万,现在已增加至18万。条件是工作室与街道司法所签订人民调解合作书,工作室每年要承担街道40%普通纠纷的调解,成功率需达到95%以上;需要完成90%疑难纠纷的化解工作,且成功率要达80%以上⑧;还要指导和培训各居委会调解干部处理矛盾纠纷的技能以及负责社区内维护和谐稳定的工作、活动的组织策划。

虽然司法局管理着街道司法所和工作室,但在实际运作上,上级政府也给予工作室一定的自由度和权力,尽量让其发挥民间组织的特点,减少政府对它的干预。

(二)工作室与居委会、社区信息员的关系

工作室与居委会在纠纷的解决处理上有着密切的协作,它们之间的业务是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工作室对J街道下辖的13个居委会需要进行业务指导,对居委会调解委员进行培训,小的纠纷一般可以在居委会调解下得以解决,解决不了的交由工作室处理,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双方需与工作室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协议书的制作包括证据固定和劝导,协商、笔录、签订协议书、交割、履行和监督等程序,力求做到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体现人民调解的专业化倾向。这个工作居委会是无法做到的,其间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居委会调解委员也并非完全理解,所以居委会在纠纷处理中只是起到通报消息和解决一些容易处理的小纠纷的作用。

导致居委会无法很有效地解决复杂的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居委会调解人员难保证,兼职过多,网络作用难发挥,且缺乏经费保障,较难利用国家的权力资源。同时,街道人员认为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人民调解组织、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由此建立了“林乐人民调解工作室”。

据街道Z主任的说明,工作室与居委会实际上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工作室是一个人民调解机构,是街道设置的一个工作平台,对于各居委会来说,工作室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在处理一般性纠纷时,工作室会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对于突发性以及久调不决的纠纷,工作室将会及时、直接介入调解。同时,工作室的职能也补充了街道调委会只有牌子,实际没人员的这一空白。

在社区中协助工作室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的除了居委会,还有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在居民小组中设置的“神经末梢”——社区调解信息员。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反映居民中的纠纷问题,特别是注意收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不稳定隐患,争取将其消除在“苗子”阶段,以避免大的纠纷或冲突的发生。(三)工作室与法院、派出所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是法院的职责⑨。法院也积极把纠纷尽量在诉讼前以调解化解,主要表现在法院对诉前人民调解和法院委托调解(审前调解)的规定中。诉前人民调解主要是对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而直接向法院起诉的部分家庭、邻里纠纷以及其他一些疑难纠纷,法院可以建议纠纷当事人向所在街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法院不再立案(何兵 2004)。

因此,工作室纵向和横向嵌入性的工作网络在预防和解决纠纷中有利于调动各方调解机构和资源,快速、高效解决纠纷。比如预防纠纷中的网络排摸法是通过街道、居委会、楼组三级调解网络对地区中的民间纠纷进行定期排摸。由楼组提供纠纷住户的信息,由居委会对本地区的纠纷信息进行登记、分类,再由街道对居委会所提供的纠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列出易激化的纠纷并加以控制和提前介入调解。除此之外,工作室还与社区的法律团体、律师机构以及志愿者组织有较多合作,J街道还涌现出诸多维护社区平安的自发的民间调解组织,为社区稳定和谐共同做出努力。

第二篇:如何化解群体性纠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特点,一些矛盾纠纷若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会转化为民事案件,甚至有的由民事案转为刑事案件。既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并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难度。那么,担负着人民调解职能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及时化解群体性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笔者认

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准确、深入了解矛盾起因。矛盾双方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迫切需要一个不涉及各方,不带任何偏见,办事公道正直的人为他们化解矛盾纠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负责处理问题的人,一是要依靠纠纷各方基层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等威性较高,通情达理的人员协助工作。二是向各方当事人表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吃下“定心丸”,从而稳定各方情绪,控制事态进一步升级。之后,调处人员应通过广泛的调查走访,准确摸清纠纷起因,并迅速决定最佳调解方案。

其次,互摆问题解怨气。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之后,为进一步印证所了解的情况的准确性,调解人员应及时召集各方当事人召开调解工作会议。调解会成员(各方代表)不要太多,每方三至五人为宜。调解会的各方代表,应由各方自行推荐。调解会上主持人要有思想准备,尤其是互摆问题中,纠纷双方因积怨原因,互相追根问底,相互指责,各自争辩,言词激烈,会上气氛会非常紧张,这都是正常现象。作为调解人一定要因势利导,控制场面,把握好以下几点即可:一是宣布会场纪律,规定不是代表的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会场,会上辩论只对事不对人。二是凡参加会议的纠纷双方代表,都应在参加调解会议报到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手印,以示在会上的言行要负责任。三是作为主持调解会的调解人员,只能当“裁判员”,绝对不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四是做好会议记录,不管那一方的发言,都应记录在案。调解会议时间不宜安排过短,第一天调解会议结束后,要求各方把对方摆出的问题带回向群众宣传探讨,同时要求他们向群众收集新的内容,待第二天召开会议时,让各方代表代为发言。这样,一来可以让各自没有出面参加会议的“军师”、“后台高参”有一个“渲泄”(即发言)的机会,让其在背后“火”上添不起油;二来能把其他没有参加调解会议的一般群众有一个“消气”的缓冲期,这样群众的怨气转嫁于参加会议的与会代表,代表带着怨气又转向对方“渲泄”,通过“发泄”,肚子的怨气没有了,矛盾自然就不会激化了。第二天再次召开调解会,要矛盾各方再拿出新的问题和焦点到桌面上理论、评摆。如此几番,此时矛盾已由原来白热化转向冷静和缓和,此时,主持人应趁热打铁组织双方实地印证矛盾纠纷的焦点,是帐目不清引起纠纷的应组织人员清帐,是土地纠纷的要实地勘查等等。

再次,依法合情合理作出调处意见。矛盾纠纷起因已在桌面上挑明,又通过在实地得到印证,纠纷各方已心知肚明,此时调解人在掌握各方提出来的问题后,应同双方一起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来做调解工作,但绝不能袒护一方,批评一方,对做得对的应支持,做得不对的要纠正。让矛盾各方明白自己有道理是哪一方面,违规违德理亏又是哪一方面,使他们各自明白赢得有理,理亏的心服口服。其次是解决问题应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逐项落实解决。在作出调解意见时,既可以用法律来解决,也可以用社会道德规范来处理问题,这就看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只要对方无异议,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尽可能让矛盾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化解,但一定要填写好调解协议书,并要求各方当场签字,以便日后备查,防止当事人随意反悔。

最后,矛盾调解要善始善终。矛盾纠纷的双方,在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谈判”过程之后,纠纷得以妥善解决,矛盾各方心服口服、心情舒畅,此时,调解人员应抓住这个机会,召集各方当事人开个庆贺会,让双方有个互表歉意的说话机会。同时,调解人员应抓住时机以案释法,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防止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

第三篇: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

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

应急预案

为认真落实《人民调解组织条例》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提高对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对处置这类事件的组织指挥和综合调解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辖区稳定。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司法部两个文件为依据,按照“属地调处,快速反应,教育疏导,依法调解,维护稳定”的原则,力争把较大的民间纠纷以及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党工委对本辖区内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司法所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负责,社区调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处。

(二)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萌芽阶段。

(三)依法调处,防止激化。坚持依法处置、疏导教育的调解方针,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较大的民间纠纷、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和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四)快速反应,相互配合。较大的民间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和社区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应切实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为党工委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如一时难以控制,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寻求解决办法。

(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民间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所发生的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以及跨区域的重大疑难纠纷。包括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各类劳资纠纷引起的重大事件或工伤事故、集体访等。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街道设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司法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人由街道领导担任,成员由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有关社区调委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确定成员之间的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有关部门、社区组织实施;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制定本社区处置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参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挥、决策;并根据本社区调委会的职责具体负责某项工作的开展;协调纠纷发生地有关部门尽快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五、预警机制

(一)预警信息收集掌握

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社区调委会要制订针对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突发性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预警信息报送范围

相关信息报送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分级负责、归口报送的原则,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及其起因动态、处置措施、处置情况进行报送。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报送的主要内容如下:

1、民间纠纷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

2、各类群体性事件;

3、社区内由民间纠纷引起的各类突发性事件;

4、跨区域的疑难纠纷;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访:(1)赴杭、进京上访及苗头;

(2)有五人以上去市、区有关部门上访的;(3)行为激烈,妨碍机关工作秩序的;(4)其他可能或正在影响社区稳定的事件。

(三)预警信息报送形式

墙门信息员或居民骨干可报送至社区或社区调委会,各社区调委会的相关人员应报送联居领导、联居干部或街道司法所,街道相关人员得到信息后必须立即上报街道主要领导,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紧急情况可电话报告,然后再补报书面材料。重大事项可直接报送街道主要领导。

(四)报送时限及内容

各类较大的民间纠纷、跨区域的疑难纠纷和重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发生社区应立即报送,处置情况随时报送。报送内容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或人员、起因、简要情况、发展方向等。

六、处理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对一般性事件,应在社区党委(总支)统一领导下,相关调委会为主处理;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事件,由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处理,同时立即报上级有关部门,并会同有关社区及市、区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处理。

(二)教育疏导原则。事件发生后,针对参与者对立情绪强烈、言行偏激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要本着“宜缓不宜急,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方针,冷静观察,准确判断,坚持教育疏导为主,有针对性地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制止等手段,控制局势,严防事态恶化,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三)快速反应原则。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在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实施处置行动,控制局势。

(四)分级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的规模、激烈程度,确定负责处理人员,组织和协调有关社区和人员到现场实行处置行动。

七、后续工作

(一)尽量解决实际问题。事件平息后,有关社区和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有关单位或人员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协调解决到位;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

(二)加强督查回访。由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群体性事件后续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做好回访工作,了解动态信息,调整工作措施,及时妥善解决。

(三)总结经验教训。对发生的事件,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发展过程。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提出今后处理这类事件的应急办法,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并向党工委提出合理的建议。

第四篇:船舶救生艇操作规程

船舶救生艇操作规程

船舶救生艇操作规程

作者:佚名技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87更新时间:2008-8-251、经常保持救生设备良好,定期按规定进行检查、保养。使用救生艇必须经船长同意;

2、放艇前应检查艇内属具、设备及备用品,进行吊艇机械、制动器试验和导向轮、吊艇滑车、钢丝绳、吊艇钩等的检查,确认无故障后,塞妥艇底塞,备妥艇艏艉缆;

3、放艇时必须在水手长或值班驾驶员的指挥下进行,要掌握好风流和船速,一般情况下,应在停车后余速不大时,且在船舶下风一舷进行。在风浪中放艇,应防止艇身与船舶碰撞。解脱吊钩时尽可能动作协调,做到前后同时脱钩,避免先脱前钩。对吊艇索及其滑车,事先应用绳索套住,脱钩后,及时拉紧,防止晃动伤人;

4、随艇人员应穿救生衣、戴安全帽,最多不得超过3人,要服从艇长指挥。其他人员应从绳梯上下。艇长要携带对讲机,随时与船舶保持联系;

5、人员在登艇后,要保持低蹬姿势,并当心钩头碰头。艇在离开船舶之前,要紧握救生索,无论天气如何,都必须使用止荡索;

6、吊艇时,所有人员都必须按指挥者的命令操作。严禁擅自板动刹车,使用摇柄和启动电机,一切动作都应密切配合;

7、收艇时,要首尾同时挂钩。艇升至登艇甲板时,随艇人员随艇人员登船。艇在艇架就位时,艇上禁止有人。就位完毕,收紧吊艇钢丝绳,缚牢缚稳艇索;

8、救生艇在离开船舶航行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航行的规章制度,船舶值班人员应加强了望和联系,注意观察其动态。救生艇返回船舶后,应立即吊起,把艇底塞打开放尽艇内积水,寒冷季节应放尽救生艇机的冷却水。严禁救生艇在水面过夜;

9、救生艇使用后,值班驾驶员应将使用时间及原因记入《航海日志》。

第五篇:劳动纠纷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印发鹰潭工业园区劳资纠纷群体性

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局(办),白露街道办事处,驻园区有关单位,园区各企业:

现将《鹰潭工业园区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八日

鹰潭工业园区劳资纠纷群体性

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建立健全园区处置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预防劳资纠纷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鹰潭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鹰潭市工业园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按照“以法律为准绳、兼顾各方利益、协商解决、预防为主”四项原则,妥善解决、及时处置,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减少或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不良影响。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园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资纠纷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及应急响应工作。等级标准

根据事件的紧迫和激烈程度、规模大小、行为方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与发展蔓延的趋势等,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

2.1 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1)一次参与人数5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2)冲击、围攻各级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对企业进行打、砸、抢、烧的事件;

(3)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4)阻断铁路繁忙干线、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

2.2 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上、5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集体上访事件;

(2)出现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2.3 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200人以下,影响企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

(2)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

(3)可能引发跨地区、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

2.4 一般群体性事件(IV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般群体性事件:(1)一次参与人数在100人以内;

(2)参与人员消极怠工或对抗性特征明显。3 组织指挥体系和工作职责

3.1 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

3.1.1 任务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1.2 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社会稳定的党工委副书记、分管劳动保障的副主任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综治信访办公室、工会、白露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他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参与处置工作。

3.1.3 职责

(1)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2)负责启动本预案,指挥、协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了解和掌握事件具体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3)收集、整理事件情况信息,分析、研判事件发展态势,适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提出预警意见。

3.1.4 成员单位职责

党政办公室:负责信息报送及后勤保障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前期劳资纠纷的调处工作,了解职工诉求,沟通用工单位,稳定职工情绪;负责事件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报告事件苗头和动态。

建设局:负责建筑领域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协调工作。

综合执法局、派出所:负责事件现场的安全保卫、警戒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综治信访办公室:负责信息报送工作,负责维护稳定及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

工会组织:密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融洽劳资关系,就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与用工单位协商处理。

白露街道办事处:负责事件现场的稳控工作,协助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各项工作。

3.2 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2.1 任务

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是应急领导小组的下设机构,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园区分管劳动保障的副主任兼任。

3.2.2 职责

(1)根据突发性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建议启动或终止本应急预案。

(2)建议、组织、安排应急领导小组办公会议。

(3)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授权,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具体工作。

(4)研究处置应急工作中的其他事项。4 预防预警机制 4.1 预防工作

4.1.1 应急办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2 应急办应经常广泛收集职工对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排查发现不稳定因素,建立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并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处理:属于职责范围且政策许可的,应及时帮助解决;目前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应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或及时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报告,并提出建议对策或转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对排查出的情况,经分析研究后认为有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做好应急预案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进入相应的准应急状态。

4.2 预警行动

4.2.1 应急办要定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演练,不断磨合、协调运行机制,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4.2.2 应急办要按照预案的要求,落实责任制度,保证应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2.3 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建立党支部、工会组织,指定专门人员担任预警信息员,注意了解、收集员工的思想动态,使企业及早处置,避免事态升级。处置程序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扩大,并将事件和先期应急处置情况及时报应急办,应急办应随即报应急领导小组。

5.1 时限要求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应急领导小组,经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党政办公室和综治办在2小时内分别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政法委报告,重大紧急情况必须于半小时内报告,重特大隐患及群体性、突发性苗头信息,要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5.2 启动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级有必要启动本预案时,由应急办按有关程序报请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决定启动本预案。

5.2.1 特大群体性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特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由园区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在市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各成员单位迅速派人进入事发现场,按照职责分工投入指导处置工作。

5.2.2 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指挥系统启动,由园区应急领导小组按照预案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各成员单位迅速派人进入事发现场,按照职责分工投入指导处置工作。

5.2.3 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较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指挥系统启动,在园区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各成员单位迅速派人进入事发现场,按照职责分工投入指导处置工作。

5.2.4 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一般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由相关单位协助企业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将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园区应急领导小组。

5.3 处置程序

(1)应急机制启动后,应急办根据应急机制等级情况迅速通知成员单位参与应急,相关成员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处置工作,直接相关单位需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与应急办保持联络畅通。

(2)应急机制启动后,应急办要随时掌握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并通报各相关单位。

(3)应急办迅速建议、组织、安排应急指挥。(4)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授权,应急办督促检查各项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落实到位。

(5)特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需待应急救援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市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宣布应急结束。

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需待应急救援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园区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经请示市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宣布应急结束。

较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需待应急救援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园区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决定,宣布应急结束。

一般群体性突发事件结束后,由应急办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经园区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宣布应急结束。

(6)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完毕,由应急办会同相关单位进行调查评估,并及时上报调查评估报告。

5.4 分类处置

5.4.1 按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处置

(1)因企业没有执行相关政策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要责成企业向职工解释原因,如属企业有条件执行而没有执行的,要及时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政策;如属企业暂时没有条件执行的,要责成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限期予以解决。

(2)因职工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误解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要采取向职工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职工认真宣传有关法律政策,引导职工自觉遵守法律政策。

(3)因对有关政策有意见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如确属政策原因,要在稳定职工情绪、努力平息事件的前提下,及时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报告,并提出政策调整的建议。

5.4.2 按群体性事件表现的行为处置(1)对在企业内部聚集的群体性事件

要尽快研究处置办法,限期解决问题。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在第一时间与企业沟通,召开职工代表会议,向职工说明事件性质,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

(2)对到地方党委政府上访聚集的群体性事件 园区要成立若干工作组,分流上访聚集的职工,严格控制和监视事态的发展,并尽快研究处置办法,力争使矛盾逐步得到缓解,事件尽快得到平息。

(3)对堵塞公路铁路或强占要害部门的群体性事件 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能够现场处理的应立即处理;对原因不详,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处理的,要耐心细致地向职工解释,限期答复上访职工。要严格控制和监视事态的发展,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蓄意破坏的极个别人利用事件危及公共安全。采取有效办法,动员职工尽快解散离开现场,促使事件尽快得到平息。

(4)对已经出现暴力行为的群体性事件

要立即赶到现场,阻止过激行为,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尽快了解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能够现场处理的应立即处理;原因不详,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 10

处理的,要向职工解释,限期答复上访职工。要把握有利时机,避免矛盾激化。要依法严厉打击策划、组织、煽动群体性闹事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动员职工尽快离开现场,促使事件尽快得到平息。

5.5 处置措施

5.5.1 稳定情绪,控制事态

要关注现场参与事件职工的身体状况,照顾好老、弱、病、残人员,稳定职工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通过说服教育,团结大多数职工,孤立极少数闹事者,控制事态发展。

5.5.2 研究对策,提出意见

要通过与职工代表对话,在认真听取职工诉求、充分掌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应急领导小组。

5.6 后期处置

(1)应急响应终止后,应急办在上级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做好相应人员安置、损失评估、赔偿、奖惩等后续事宜。

(2)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办应及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和完善本预案。

(3)应急办应根据需要请求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批准,成立专门调查组,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关人员责任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5.7 信息报送和处理

信息收集、报送和处理应做到及时、迅速、准确、全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瞒报、漏报、误报。

5.7.1 信息收集

各有关单位接到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后,应及时赶到现场,核实、了解、收集、续报有关信息。

5.7.2 信息报送原则

(1)快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关单位在第一时间按要求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尽可能准确,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续报:初期因为时限要求,报告内容可以相应简化,但在后续报告中要逐步补充完善。

5.7.3 报送形式

根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口头或文字报告等形式。用电话形式报告的,也应及时加补文字报告。

5.7.4 报送内容

(1)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及伤亡等情况;

(2)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用人单位和有关单位采取的处置措施;

(4)群体性事件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映;(6)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5.7.5 信息处理

本预案应急响应起动后,所有信息由应急办汇总、处理,并按有关程序逐级上报。

5.8 保密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制度,遵守保密工作纪律,确保信息安全和畅通。

5.9 信息发布 5.9.1 信息发布的管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5.9.2 信息发布管理的主要内容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要严格按照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注意把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5.9.3 信息发布的原则和重点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内外有别、遵守纪律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奖励和处分

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办事不力、扯皮推诿的,要依法追究群体性事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对不贯彻执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维护稳定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关规定,侵害企业和职工利益,做出错误决策或失 13

职、渎职等行为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处置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群体性纠纷的“救生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务费纠纷及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XXX项目劳务费纠纷及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稳妥地处理项目因劳务费问题引发的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将不良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项目及公司正常......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xx街道是全区区域最广,人口最多,人员结构较复杂的地区。今年以来,街道治安总体是平稳的,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至10月份......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xx街道是全区区域最广,人口最多,人员结构较复杂的地区,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今年以来,街道治安总体是平稳的,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影响社会稳......

    劳务费纠纷及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江苏中关村创智园北区一期工程 劳务费纠纷及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编 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正确化解新时期矛盾纠纷 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正确化解新时期矛盾纠纷 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随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化,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一些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办法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落实“三个到位”,实现“四个确保”; 1、畅通信访渠道工作到位,确保不因信访工作引发一起赴州赴县涉法上访事件出现; 2、排查调处措......

    桌面游戏《救生艇》 规则及玩法

    桌面游戏《救生艇》 规则及玩法 游戏人数:4-6 游戏概述: 一艘孤独的救生艇漂泊在海上,船上载着你和你爱的人、你恨的人以及其他一些心怀鬼胎的家伙。 每一回合,你可以采取一次......

    北京市房屋拆迁纠纷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简本)

    北京市房屋拆迁纠纷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现状分析 当前,北京市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奥运工程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房屋拆迁规模大。由于拆迁现场情况复杂,拆迁补偿直接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