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温福钗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
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 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 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
⑵ 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⑶ 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主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上次194艺术班搞了一个名为“学习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作为应邀参加的美术教师,我在黑板上写了20个字:调整心态、抓住套路、狠下工夫、拓宽眼界、不断进取。⑴ 调整心态
⑵ 抓住套路
⑶ 狠下工夫
⑷ 拓宽眼界
⑸ 不断进取
第二篇: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温福钗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 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 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⑵ 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⑶ 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主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上次194艺术班搞了一个名为“学习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作为应邀参加的美术教师,我在黑板上写了20个字:调整心态、抓住套路、狠下工夫、拓宽眼界、不断进取。⑴ 调整心态
⑵ 抓住套路 ⑶ 狠下工夫
⑷ 拓宽眼界
⑸ 不断进取篇二: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
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这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三: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
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四: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杨平
本届高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写生和头像写生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维也相对活跃起来,学生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但问题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素描基本功较差,对结构不理解,素描表现手法不到位,两级分化较严重等。
因为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学生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教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我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
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 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年级:高二
教师:杨平篇五: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如果安排合理,即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速写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孩子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第三篇: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杨平
本届高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写生和头像写生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维也相对活跃起来,学生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但问题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素描基本功较差,对结构不理解,素描表现手法不到位,两级分化较严重等。
因为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学生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教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我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年级:高二教师:杨平
第四篇:素描教学反思
在美术高考教学中 素描教学的反思
吴世前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初学者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养成一种个人性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门学科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初学者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学习素描的方法与步骤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观察、构图、塑造大关系、深入刻划、整理完成。
一、观察
对于初学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和对事物深刻的观察认识,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真正地学会观察实物,这几乎是极其必要的和相当困难的一点。而许多初学画的同学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还没坐稳就急着开始动笔画起来,像这样认为画的成败主要靠手头表现功夫,或者依靠数量积累的认识与方法是十分有害的,逐渐养成一种难以纠正的习惯性毛病,而一旦个人的观察方法形成,再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个人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观念形式,要改变这种固有的观念和习惯是很困难的,教师也在教学当中也要十分注意这一点,以达到艺术教育的初始目的——再认知世界。
1.将眼光视野放开,一眼看到整个被面对的对象,而不是将视点焦聚对准整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就好像是在看着整个对象想心事发呆一样,而对各个局部的细节视而不见。由于不能将视点焦聚对准整个对象的某一局部,所以迫使我们的视觉只能得到一个似乎清楚又模糊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也恰好正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感觉。而在这种整体感觉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全面感受到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动态与神态气势、比例、结构及大的体面明暗深浅对比和虚实关系。当把眼光张大到整体,一切多余的东西都消失了,只剩下必要的、基本的东西。
2.比较的方法。如果说前一种方法取得的是的整体印象,那么这种方法将是前者具体的补充。它可以通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和联系。在观察比较的时候,头脑中有一幅印象中的完成素描作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如果初学画的同学们能注意到并认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和清晰的目标,从而避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灵魂开窍”之目的。改变初学者常有的那种将视点孤立地集中在对象某一细节上看一点儿画一点儿,画到哪儿算哪儿。或在各个部位转过来滑过去没有相互联系比较的局部观察习惯方法,对训练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感受和绘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图
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传换为可感触的具象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迸行恰当的布局安排组合。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起稿定位的时候,一定要看出并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然后根据你所感受观察到的对象基本大形特征的这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有用笔轻轻地确定下来。并且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考论下一步打轮廓时如阿调整形体比例关系。
由于形体自身体面起伏而不同,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虚实转折线,比如我们对简单的几何形体中的圆球和正方体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不同的变化,既然简单的形体都是这样,那么更何况形体变化复杂的结构呢?在它既具体有说服表现力的同时又充满节奏变化的韵律感,打轮廓的时候,我们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根据整体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多采用比较长的低括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为了能更好地捕捉到正确的大形,有时可以借助类似几何形的概括方法去认识对象,使你能单纯的看到并画出对象整个形体的最基本特征,例如确定出对象的基本形是由呈什么形状的、是圆的、方三角规则还是不规则的等等什么形构成的,它的大动态又是如何的等等,在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外形的同时也应注意确定出内部主要基本形位置.比例与特征,如眉弓、鼻子、硕骨等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由鼻子引出的中线与眼睛交又形成的十字线。它的高低与倾斜程度将决定出头部的基本动态比例和五官的位置。另外,在打轮廓时有一些技术手法问题也应值得注意.比如使用的铅笔宜选用B至4B稍软些的,笔尖可以削的长一些,手在持笔时尽量离铅笔尖部远一些。这样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是轻轻浮在素描纸上的,如有错误需要修改肘,只需用一块软布或手帕将铅粉拍掉即可重新画,而无需过早大量的使用橡皮涂改擦坏纸张表面肌理导致影响将来深人刻划和完成的效果。总而言之,打轮廓这一步在整个素描习作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请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认真严格地按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程序进展顺利。
三、塑造大关系
在基本大的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出来以后,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进行检查。因为在画面跟前我们很难检查出大的基本形、比例、动态是否正确。而当把画面推远,一切细节局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样才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一眼看到整个画面的形体比例动态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检查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将画最好能放置在被画对象的旁边,不要先着急看自己的画面。而是要用在进行素描习作时的第一步观察时的方法去整体地感觉一下所画的对象,然后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但一定要记住是看到画面的整体,而不是画面中对象的某一细节,这时,如果你画中基本大形关系捕捉得正确,那在你视觉印象中对象的感觉残像就会与画面中对象的形发生吻合,假若基本大形关系捕捉的不对时,马上进行修改。用辅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检查方法校正形,在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形后,为了进一步检查校正形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一些形的具体位置点能有一种可靠的依据来加以确认,在打轮廓中可以借助用垂直或水平辅助线来进行检查。身体要尽可能坐直,并最好能正视对象,用眼晴假设画出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以它来在对象与画面中形体比例、动态方面去进行测量校正,例如用垂直线从对象上部的某一点开始直至下瑞时,我们便可以确定出哪些形的位置点在这根垂直线上,哪些是在它的左边或是右边,离这根垂直线距离是多少等等;如若用水平线,我们可以从对象左边的某一点开始平行延伸至对象右部,可以确定出哪些形的位置点是与它平行,哪些是高于或者低于它等等。
2.对初学画的同学们在打轮廓时虽然应该主要依靠感觉来进行观察比较,着重加强对眼力的训练,使它能比尺子或两脚规更准确地判定距离。但我们有时也需要借助手中的铅笔来进行形的确定和校正检查工作。它除了可用于垂直或水平检查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在确定出对象各部位的形体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使用时手臂要尽可能伸直,以笔顶端为上点、用大拇指尖在铅笔杆上所测定出的位置为下点来检查校正形。如我们要测量确定出一个有身子带座的石膏像时,先用这种方法测出由头顶部到下巴为止的长短,然后再将铅笔杆向下顺沿测出下巴至底座的长短.这样就可以确定出头部究竟占了整个石膏像长短的几分之几。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定出眼晴、鼻子、嘴等形究竟是应该处在整个头部上下几分之几的位置上。只是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记住: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主要是依赖于感觉而不是理性,因此可以说它所要求的所谓准确是相对于视觉意义上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如果我过分地依赖于借用铅笔或其他工具来进行左量右测就好象不是在作画,倒象是在制作测绘图了。
四、结语
素描训练的每一环节力求进步都是相当艰难的,甚至常常会感到乏味和单调。它是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的苦练阶段,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该首先对他们充满关怀和耐心,来引导他们突破各个难关,因为对于中国美术高考教育来说,这们课程本身就是起到一个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和认知这个世界,一种对自我的潜意识的挖掘和体现,从而迈入所谓的艺术殿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喜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从心理上多予以关怀、沟通,多次帮助其修改画面,讲清修改原因和意见,做到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力求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门传统艺术学科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
第五篇: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如果安排合理,即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速写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孩子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