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电局红外技术管理制度(精选)
供电局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供电局(以下简称“我局”)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电网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局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
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局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和相应管理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
一、总则
×
(一)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工作的管理要求,提出了诊断技术和过热缺陷的判断方法。我局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红外检测的技术管理工作。
×
(二)各生产单位应明确一名生产领导分管红外检测工作。必须设立红外检测的专(兼)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的红外监督工作。
×
(四)各生产单位应负责对红外检测设备的使用、缺陷的汇总、总结及上报工作。
×
(五)各生产单位班组(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负责红外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红外检测设备管理。
×
(六)人员基本要求
×、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二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三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公文处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
×、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当需要打开遮挡红外辐射的门或盖板时,应由当值运行负责人按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三检测环境的要求
×、一般检测环境要求
×()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移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板。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压℃、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
×()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风速一般不大于(树叶有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相当于级风,)。如果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度化,应记录风速,必要时按照相应公式进行测量数据的修正。
×()气候为阴天、多云为宜,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无雾。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
×、精确检测环境条件要求
×()风速一般不大于(烟能表示方向,树叶略有摇动相当于级风,)。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小时,最好在小时以上。
×()检测时间为晴天日落后小时。
×()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测温时要避开附近的热辐射源的干扰。
×
三、现场操作方法
×一一般检测
×、红外热像仪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在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
×、红外检测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应测试部位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热像异常部位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检测设备进行详细测温。
×、热像系统的初始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左右的温升范围
内进行检测。
×、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热像系统,宜选择彩色显示方式,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高温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
×、应充分利用红外设备的有关功能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有自校除外),校准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被检测电气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可取。
×二精确检测
×、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在安全距离保证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检设备,使被检设备充满整个视场。以提高红外仪器对被检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精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线路()检测需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精确测量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可进行检测的最佳位置,并作上标记,使以后的复测仍在该位置,有互比性,提高作业效率。
×、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辐射率(可参考下列数值选取:瓷套类选,带漆部位金属类选,金属导线及金属连接选)。
×、仪器应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可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记录被检测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电压及被检测设备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
×
四、红外检测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一表面温度判断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值,对照《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的有关规定,凡温度超过标准的可根据设备超标的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小、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要从严定性。
×、危急热缺陷(Ⅰ):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或温升超过℃℃或相对温差超过℃℃;
×、严重热缺陷(Ⅱ):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或温升超过℃℃或相对温差超过℃℃;
×、一般热缺陷(Ⅲ):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或温升超过℃℃或相对温差超过℃℃;
×、热隐患(Ⅳ):公文处理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或相对温差超过℃℃;
×二相对温差判断法
×、温差:用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不同被测物或同一被测物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相对温差:两个相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相对温差δ,可用下式求出:
×δττττ×()()×
×式中:τ和————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τ和————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τ————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状态异常,应进行准确测温,按照上述公式算出相对温差值,参照下表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质。
×表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相对温差判据
×设备类型
×相对温差值
×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
×视同危急缺陷
×断路器
×≥
×≥
×≥
×真空断路器
×≥
×≥
×≥
×充油套管
×≥
×≥
×≥
×高压开关柜
×≥
×≥
×≥
×空气断路器
×≥
×≥
×≥
×隔离开关
×≥
×≥
×≥
×其它导流设备
×≥
×≥
×≥
×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时,不宜按照上表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有条件改变负荷率,可以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当无法改变负荷率时,可以暂定为一般缺陷,并注意监视。
×三同类比较法
×在同一电器回路里,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对应部位的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若三相设备同时出现异常,可与同回路的同类设备比较。当三相负荷电流不对称时,应考虑负荷电流的影响。
×对于型号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备,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值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宜用允许温升或同类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同类温差超过允许温差值时,应定为严重缺陷。当三相电压不一致时应考虑工作电压影响。(允许温升标准参照《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中相关设备的允许温升值)。
×四热谱图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
五、检测记录、缺陷、周期与管理
×一检测记录
×、红外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测温仪器编号、检测时日期、时间、气象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测试地点(相对设备的距离与角度)、测试人员、设备名称、运行编号、缺陷部位、测点温度、相对温差、系统电压、实际负荷、正常对应点温度或环境参照体温度等。
×、出现异常情况的带电设备红外图谱应记录下来,存入存储装置,以备分析。
×二设备缺陷性质
×、危急缺陷:设备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进行处理的缺陷。
×、一般缺陷: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月度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
×、热隐患:视现场情况跟踪监视或安排处理。
×、电流致热的设备测量温升小于℃℃时,只记录在案,不必确定故障性质,对于小负荷要注意负荷变化引起的发热过程。电压致热的设备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
×三缺陷上报制度
×、检测班组在发现设备异常以后应立即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方法确认缺陷属于保种缺陷,并在缺陷确认以后立即向本单位红外检测专(兼)责人和领导汇报,并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红外报告和红外热相图谱,以备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各生产单位的红外检测专(兼)责人应在每个季度开始前十五天内将上个季度本单位发现的严重缺陷和危急缺陷在本单位生产上反映,以便各单位交流。上报的内容还应包括红外热相图谱。
×四红外检测周期
×各单位原则上可参照以下规定执行,同时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生产计划制定红外检测与诊断周期,并严格执行。
×、带电设备所有接头至少每月测试一次,并在设备巡视记录上做好记录,包括测试时间、本次测试中的最高温度、具体部位,重要枢纽站和负荷较重的变电站,检测次数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般在预试和检修开始前应安排一次红外检测,以指导预试和检修工作;
×、新建、扩改建或大修尤其是拆接过接头的电气设备在带负荷后的天内应进行一次红外检测和诊断,对及以上的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应进行准确测温,求出各元件的正常温升值,作为分析这些设备参数变化的原始资料。
×、在每年的大负荷或者度夏高峰来临之前,应加强对带电设备的红外检测,至少增加一次带电设备红外普测。
×、计划性普测应结合停电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遇较大范围设备计划停电,应在停电前小时进行一次计划性普测。
×、对于运行环境差、设备陈旧及缺陷设备,在负荷突然增加或运行方式改变等情况下,要增加监测次数。
×、危急热缺陷发现并上报后每小时测试一次,并在设备巡视记录上做好记录,包括记录测试时间、环境温度、发热部位、发热温度及负荷电流。
×严重热缺陷发现并上报后,每小时测试一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一般热缺陷发现并上报后,每天测试一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热隐患发现并上报后,每天测试一次。
×五建立红外热像数据库
×各个单位应建立带电设备的红外数据库,记录各种设备的热像图谱及温度数据,通过掌握各种设备在多种工况及负荷下的不同热图象及相关数据,经过图像处理分析再与其它有效手段相结合,可以预见设备的运行状态。红外数据库的归口管理为生产部。
×六红外检测仪器的管理和校验
×、红外检测仪器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定期进行检查和比对。
×、仪器档案资料完整,具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质保书、分析软件和操作手册等,厂家应提供仪器校验报告。
×、红外热像仪的保管和使用环境条件、以及运输中的冲击、振动必须符合该热像仪的技术性能的要求,仪器存放应防湿、干燥。
×、仪器故障不得擅自拆卸,须到仪器厂家或厂家指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
×、对红外热像仪和点温仪应定期进行保养,包括通电检查、电池充放电、磁盘存储处理等,每年不少于一次,仪器及附件应处于完好状态。
×、红外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验,每三年送专业检验单位校验或比对一次。
×
六、奖惩与考核
×一对检测数据错误分析造成误判断,发现缺陷因管理不当、汇报不及时造成设备损坏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对没有严格执行红外检测周期造成设备故障的,追究有关部门与人员的责任。
×三在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中对发现危急、严重缺陷并避免设备事故的人员,各单位应给予表彰与奖励。
×四生产部将本制度中对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要求纳入部门考核标准与岗位考核标准工作中。
×五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应按照技术监督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每个月考核一次。
×六本制度下发之日起实施。
×
第二篇:风电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风电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保证公司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根据电力行业现行标准(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2007),并结合公司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技术监督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主要内容。
2.2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各部门。
3.术语和定义
3.1 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工作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采用有效的测试和管理手段,对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其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3.2 三级技术监督网
由班组、部门、公司专业组等三级组成。
3.3 绝缘监督:电气一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缆、母线、绝缘子等设备的绝缘强度,过电压保护及接地系统。
3.4 电测监督:各类电测量仪表、装置、变换设备及回路计量性能,及其量值传递和溯源;电能计量装置计量性能;电测量计量标准;如:电能表、互感器、电量变送器、测量系统二次回路、电测计量装置和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等。
3.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监督: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开关、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容器、电缆、母线、输电线路等设备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同期装置、故障录波装置及所属二次回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及其投入率、动作正确率、故障录波完好率。
3.6节能监督:发电设备的效率、变电设备损耗及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措施等。
3.7 环保监督:噪声治理、环保设施效率、电场的环境现状评价等。
3.8 金属监督:旋转部件,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变化、寿命评估、缺陷分 析、焊接材料和工艺等。
3.9 化学监督:电力设备用油,电力设备的腐蚀、结垢、积盐等。
3.10 电能质量监督: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相位及其测量装置。频率
和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指标为频率允许偏差;电压质量指标包括允许偏差、允许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和正弦波形畸变率。
4.管理职责
4.1 公司设立由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部是技术监督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部部设立技术监督管理专责人,在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各个技术监督网的管理工作, 各项技术监督负责人及其技术监督网成员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
4.2 技术监督领导小组职责
4.2.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技术措施等,并制定本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4.2.2 建立、健全公司技术监督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技术监督(专业管理)专责人能够正确、充分履行其职责。
4.2.3 开展技术革新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对专业人员的培养,保障技术监督专业队伍的稳定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4.2.4 审批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检查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2.5 监督检查设备技术台帐和档案的建档、完善情况,对设备的维护、检修进行质量监督。
4.2.6 组织技术监督人员参加公司在建工程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阶段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4.2.7 根据标准要求,配置各种技术监督检测仪器和计量设备,并督促做好定期校验和计量传递工作。
4.2.8 组织技术监督人员参加相关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反事故措施并督促实施。
4.2.9 不定期监督检查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并实施相关奖惩工作。
4.2.10 负责对外委托技术监测项目及内容的审定工作。
4.3 技术监督专责职责
4.3.1 组织编制技术监督工作计划。
4.3.2 负责技术监督日常管理工作。
4.3.3 对本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促进计划的完成。
4.3.4 负责与技术支持单位之间的综合联络工作。
4.3.5 及时向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反馈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落
实整改工作。
4.4 各技术监督负责人职责
4.4.1 贯彻执行有关技术监督政策、标准、规程、制度、条例,负责制定本专业的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措施。
4.4.2 对所管辖的设备按规定进行监督,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进行质量监督,并督促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监督处理,重大问题如实上报。
4.4.3 将技术监督工作及具体任务、指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岗位,并做好协调工作。
4.4.4 加强自身和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专业水平。
4.4.5 参加本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审查、设备招投标、施工质量的检查及验收工作。
4.4.6 参加本公司设备事故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建立本专业重大设备隐患和故障跟踪记录。
4.4.7 不断完善更新测试手段,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
4.4.8 计划和专业要求上报各类报表,编写季度、、机组计划检修等类别的监督计划、总结。
4.5 监督网成员职责
4.5.1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单位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本专业的初稿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4.5.2对所管辖的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进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重大问题如实上报。
4.5.3 参加本专业监督网成员开展监督网活动,积极对所辖设备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5.监督内容与方法
5.1 技术监督的内容:根据相关标准和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开展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
5.2 技术监督的主要任务
5.2.1 按照上级及有关技术监督的规定要求,对本场的发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改进、设备选型、施工验收各阶段,实行全过程技术监督。
5.2.2 对设备的安全、质量、环保、经济运行等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与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
5.2.3 落实反事故措施。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查出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为防止生产事故的“关口前移”奠定基础。
5.2.4 设备(系统)的事故、事件的调查分析。
5.3 技术监督的实施
5.3.1 在发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改进、设备选型、工程施工及验收各阶段,严格执行本厂各项监督管理标准。
5.3.2 各级技术监督人员应对定期维护、试验和设备工况进行检查、评估,分析设备运行状况,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各级技术监督人员应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措施,有关部门应给予协助。
5.3.3 相关部门应做好技术监督记录(试验报告、校验报告、测量数据、保护定值变更、机组运行参数和设备异常的相关参数等),如实分析、报告技术监督数据结果,记录内容应准确、完整。
5.3.4 技术监督专责应按规定及时编制月度、季度、监督报表和总结,由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组长批准,报上级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总结及下监督计划由各专业监督组组长在每年的12月编写。各监督总结应在12月20日之前,报设备管理部审核后,经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组长批准,报上级部门。
5.3.5 各专业监督负责人应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报技术监督专责,汇总后,报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组长批准,以文件发给各部门。主要内容包括:监督基础管理工作内容;设备检修时监督检查和试验项目;监督有关的设备维修、保养、改造工作内容;监督规定的定期试验、预试、校验、抽检等工作;工作计划有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期限。
5.3.6 各级监督网的成员应根据下达的各项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有关的设备维修、保养、改进工作;进行定期试验、预试、监测、校验、抽检。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
5.3.7 技术监督月报(见附件报表)由各专业监督负责人每月30日填写本月情况。内容包括本月监督基本情况(设备在运行、检修、定期试验、预试、监测、校验等过程中,发生的监督指标异常、设备故障、质量不符标准等监督情况)、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下月监督重点;一个月内没有发生以上情况,为无异常。
5.3.8 各专业监督负责人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上报上季度技术监督总结,技术监督专责根据集团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报送季度技术监督总结。
5.4 检查与考核
5.4.1 各技术监督负责人应认真编写季度、的监督工作总结及下一技术监督工作计划。
5.4.2 技术监督月报表分别在当月30日前上报技术监督专责(节假日顺延)。技术监督月报表的内容要真实,不得隐瞒,特别是自行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填报。
5.4.3 各技术监督网每季至少活动一次,并提前2日将活动时间报备技术监督专责,技术监督专责将抽查技术监督网召开情况。
5.4.4 技术监督专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领导小组会议。
5.4.5 技术监督的季度监督小结应包括本季度监督工作的情况及季度监督网活动情况,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下阶段的工作意见,经厂监督领导小组批准并报技术监督专责备案。
5.4.6 技术监督办公室应不定期检查各监督网活动情况,及时督促监督负责人落实各项工作。
5.4.7 技术监督网活动不得迟到、缺席。
5.4.8 有关技术监督总结、资料、报表向外报送时,必须经过各监督组组长审核、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报送。
5.4.9 外出开会、学习人员除执行厂的有关规章制度外,须在回厂后五日内,将开会、学习的情况及资料在网上发送给监督网成员及有关人员并送技术监督专责备案。
6.附则:
6.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部制定和解释;
6.2 本制度自发行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说明
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说明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和计算机。
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硬件(电子白板)和软件(白板教学软件)组成。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机机交互,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环节,课堂生动有趣。是目前交互式教学所倡导的领军设备。
二、红外扫描技术原理
由密布在显示区四周红外接收和发射对管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扫描网格,形成一个扫描平面网。
当扫描平面网中某一点被物体遮挡时,对应的横向和纵向红外线发生中断,计算机会根据被遮挡的红外对射管编号对鼠标进行定位。
红外扫描网示意图
三、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特点
1、定位准确,精度高。由于每一组红外对射管都有严格编号,当某组对射管发生断路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对射管编号迅速给鼠标进行定位。
2、无需专用笔,可用教鞭,手指等对白板进行书写和触摸操作。有效的减少了由于专用笔丢失或损坏带来的后期使用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专用笔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没电导致白板无法操作而影响教学质量。
3、具有单指书写,多指同时触控实现版面漫游,令书写版面无限增大。单指操作实现书写功能,三只手指同时触控拉动可以实现版面漫游,有效避免了由于书写满了反复清屏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只需轻轻拉动就会漫游出新的空白空间继续书写,再轻轻拉动可以回顾之前写过的板书,增加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面板采用高强度航空材料。红外感应式电子白板操作面板采用铝制蜂窝板,能有效避免划伤。由于红外线对射管分布于边框,即使操作面板发生深度划伤也不会破坏内部的电子器件,更不会影响教学操作,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5、采用双侧快捷键设计,使用更简便。由于白板两侧都设有快捷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穿梭于白板两侧进行快捷操作,更好的保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连贯性。
6、独特的智能笔架设计。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了智能笔架,把书写笔或教鞭放在智能笔架中,提笔技能启动教学软件,操作更简便。
7、一线连接,只需一条USB线即可满足供电和数据传输功能,节能环保。
8、多学科教学软件。鸿合多学科教学软件特别根据中学教育的五大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分别设计了独特的教学软件。可实现不同学科特色教学,多学科动态教育,特别是在有实验仪器的教学学科中生动形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的重点功能如下:(1)、统一驱动程序,鸿合三种技术电子白板使用同一安装软件,方便学校后期采购选用设备。
(2)、双功能快捷按键,既可控制白板软件,又可控制PPT,方便课堂使用(3)、八种笔迹更好实现书写、绘图及强调功能(4)、实时插入矢量图形、图片、视频、PPT等,快捷调用资源,并实现流媒体批注。
(5)、分学科使用不同学科工具栏,专业学科工具栏中提供专业学科工具(6)、结合第三方软件,如PPT、CAD、几何画板等(7)、增加课堂生动性工具,如:聚光灯、遮屏、无限漫游、计算器等
9、强大的教学资源网站。鸿合科技拥有强大、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站,www.xiexiebang.com提供不同版本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科完整教学课件资源。
四、鸿合红外感应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参数
型号: HV-3282 感应方式: 红外线感应 书写方式: 笔或手指 消耗电流: ≦85mA 接口: USB/串口 规格(英寸): 82 显示比例: 4:3 有效感应区(mm): 1653*1139 外形尺寸(mm): 1824*1301*49 面板快捷键: 两侧 笔架: 智能笔架
工作温度:-20 到 +50℃ 工作湿度: 20~90% 存储温度:-40 到 +50℃ 存储湿度: 10~95% 包装尺寸(mm): 2040*1400*120 净重: 24-25kg 包装重量: 33kg
五、所获荣誉
42007年教育技术协会展示、书写类产品十佳品牌 2008年《微电脑世界》BUESTBUY奖
2008-2009大屏视听行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电子白板十大优秀品牌
第四篇:近十年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2003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近十年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理学院 所在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 电科1102班
指导教师
李思东
职称 教授
近十年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 广东湛江 524088)
摘要:红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红外辐射技术。红外辐射习惯上称为红外线。也称为热辐射。[1] 红外辐射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凡是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红外技术主要是关于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辅、探测、识别及其广泛的应用。[2] 至今,红外技术逐步在下面各个领域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红外在军事应用、工程应用、医学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红外技术、军事、工业、医学
前言:最近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红外技术业已被应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红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的极大的便利,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概述了红外技术在军事、工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一、红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红外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军事应用的角度看, 有二点需要再次证实: 首先是红外技术从过去的战术地位发展到了今天的战略地位;其次是红外技术从过去少数局部应用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军事发 达的国家, 武器装备多数都已使用了红外系统, 甚至连传感器都使用了红外传感器。红外技术在现代军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完全是由其巨大而迅速的技术进步所支撑。[3]从技术角度看, 红外技术的进步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红外隐身: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来实现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称之为红外隐身技术。它是通过更改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红外辐射的能量,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如:红外隐身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和红外隐身技术在舰艇上的应用。隐身已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被大量战争实践所证实,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伊拉克和南斯拉夫采用多种隐身措施对其武器装备、军事设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伪装防护,有效地抵御了多国部队的空袭,证明了隐身是保存自己、掩盖作战意图和达到战斗突然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军事技术难以替代的作用。[4]
红外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技术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海湾战争以来,精确制导武器在军事打击行动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而且在未来战争中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是利用目标和景物的热辐射成像进行目标识别与跟踪,并引导导弹或制导炸弹(统称制导弹药)准确攻击目标的集光、机、电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一项专项技术,因其全天时、对气象条件要求低等特点,近年来在精确制导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红外成像导引头的高带宽、高数据率为红外制导武器系统提高其机动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以上原因,欧、美、俄等军事强国无不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科技界也在该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5]
红外探测:探测和跟踪目标的一门高技术, 是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使用的主 要技术之一。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 其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也越大。因此, 从理论上讲, 任何目标都有可能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这就决定了红外探测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例如, 利用目标和背景辐射特性的差异可以比较容易地探测和识别各种军事目标,且无论白天黑夜均能进行被动探测等。在现代战争中, 获取战场信息的优势已经成为获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红外探测技术则是获取战场信息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 许多国家均投人很大的人力和财力, 研制各种红外探测器件, 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6]
红外夜视:红外夜视器材正是利用红外线使人眼能在夜暗环境中观察景物的。设法将景物的不可见红外图像转换为能引起视觉的可见图像,这就产生了红外夜视技术。红外夜视根据系统本身是否带有红外辐射源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带有红外辐射源的称为主动式红外夜视技术,无红外辐射源的称为被动式热成像技术。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红外灯源发出的狭窄光束照明目标,目标与背景反差大,可在全 “黑” 条件下工作。用作装备步枪、机枪、火炮、车辆等军事设备,作短距离侦查、瞄准和搜索使用。热成像系统的作用就是基于目标与背景的温度及辐射发射率的差异,利用辐射测温技术对目标逐点测定辐射强度,而形成可见的目标热图像。[7]
二、红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红外辐射在烘燥方面的应用:红外辐射加热的原理与特点红外辐射与物质作用方式有反射、透射和吸收。不同物质对红外线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同一物质对不同的波长的红外线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也不同。当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固有频率与红外辐射频率相同时, 就会产生共振吸收该波长的红外辐 射能, 使物质温度升高, 反之则不能或很少吸收辐射能, 升温甚微。温度升高时,近红外辐射强度远比中、远红外线的辐射能大, 但近红外大多不能使物质的原子、分子发生振动, 对物质升温作用不明显, 因此常采用中、远红外辐射加热物体较理想。[8]
高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光波炉光波微波炉与传统微波炉的工作原理不一样,普通微波炉加热(烹饪)由磁控管发射的微波来完成, 光波微波炉工作时, 分别选择微波、光波或微波与光波组合等三种加热方式。光波微波炉综合微波自内而外和光波自外而内的加热原理, 使烹调者可根据食物的特点, 分别选择微波、光波或微波与光波组合等三种加热方式。选择微波与光波组合加热时, 光波源和磁控管可同时启动, 在数码光波技术的作用下, 数码光波微波炉能综合光波和微波同时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在高度密闭的炉腔内对食物进行从里到外加热, 由于加热时间更短, 不仅比一般微波炉加热更快速, 而且通过高度智能化能更好地保持食物水分和营养成份不流失。[9]
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工业生产中50% 以上的检测量是温度。测量温度的方法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温。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式由于其反应速度慢、测温时间长、干扰物体的温度场等缺点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主要的非接触式测温方式是红外测温。红外测温不仅可以测量温度很高的、有辐射性的、高纯度的物体, 而且可以测量导热性差的、小热容量的、微小的目标。运动的物体, 以及固体、液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具有响应速度快, 测量范围宽, 灵敏度高, 对被测温度场无干扰, 热隋性误差小等优点。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其辐射能包括各种波长, 其中波长范围在0.76~ 1000 Lm 之间的称为红外光波。红外光具有很强的温度效应, 适用于辐射测温。[10]
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探测, 如变压器、套管、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绝缘子串、低压电器以及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设备的二次回路等 , 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可见光下察觉不了的故障,通过红外热像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通过采集设备中的温度异常点的温度, 并计算其相对温差值, 便能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采用红外热像技术诊断电气设备故障, 具有不停电、不取样、不解体及不接触的特点, 能够大面积扫描成像, 快速、方便、直观且不受电磁场干扰的影响。[11]
红外计数技术的应用:煤炭等矿业生产属于地下作业, 人员多、时间长、危险性大.有矿工有上有下, 时进时出, 管理部门很难确切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因此, 不便于现场生产管理和人员出勤考核, 尤其是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或矿井涌水等突发性事故时, 由于不能确切掌握受灾现场的矿工人数, 因而难以准确及时地组织营救.所以, 必须对上下矿井和出入井下主要工作场所的矿工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计数。采用红外检测技术, 研制开发被动式矿井人员红外探测计数装置, 将其安装于井口及开采现场, 对出入矿工进行探测和计数.所谓被动式, 就是通过接收人体自身发射的红外线来探测人体目标, 因而不受被探测者主观意愿的影响.采用单个探测器的计数系统同时实现对矿工人员的探测和累加计数, 即既能探测和区分进出人员的数量, 又能识别人员的进出方向, 从而实现对矿工人员的动态计数。
[12]
三、红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红外临床诊断技术:红外热像仪分为致冷型和非致冷型两类。其中致冷型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它的第一代产品主要由红外探测器(含致冷型),光机扫描器,信号处理电路和视频显示器组成[2]。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标/背景的特征辐射发出红外线,由摄像头接受并进行光电信号转换,经过电子学处理,在荧光屏上显示可见图像的技术。[13]医用红外热像仪温度是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医用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扫描采集系统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能量, 经计算机智能分析和图像处理形成红外热像图, 以不同的色彩显示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 定量的分析温度变化,判断出某些病灶的性质、位置, 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14]
目前, 红外热像仪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用于人体多个部位(头部、颈部、心血管、脊椎、四肢血管、乳腺、前列腺、胃肠道等)和多种疾病(脉管炎等炎症、栓塞、疼痛, 乳腺癌、肺肝癌、胰腺癌、血管瘤等肿瘤, 溃疡, 烧伤、放射线灼伤、疼痛, 胎盘定位, 断肢再植等)的诊断。红外治疗技术:红外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 红外线被机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使生物组织温度升高, 细胞的通透性, 胶体状态, 生物电、酸碱度、酶系统发生改变, 形成生物活性物质组织胺和乙酰胆硷等, 使新陈代谢旺盛, 生物组织营养状态改善, 组织再生能力加强, 功能恢复加速, 因而在治疗扭伤、消炎、镇痛解痉挛, 活血化瘀, 恢复肌肉功能等方面皆有明显效果。[15]
结束语:红外技术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可以预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取得新的技术进步。我国在红外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技术的落后 严重制约着国内目前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技术研究,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我国红外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新永,蔡凤丽,刘 海.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88-90 [2] 金以荃,吴晓红,武文远,赵先会,徐松涛.红外技术及其在医学和军事中的应用[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8,13(3):82-88 [3] 陈胜哲,陈彪.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6,32():581-583,586 [4] 张伟.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2,4(4):386-386 [5] 罗海波,史泽林.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38(4):568-573 [6] 万全.红外探测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国防技术基础,2004,(1):19-20 [7] 白宏刚.红外夜视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11,23(8):45-46 [8] 邹专勇,郭玉凤,郑少明,程隆棣.红外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纺织科技,2010,38(11):1-3 [9] 徐苇.红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1):86-89 [10] 孔 琛,孙 坚,徐红伟,陈 亮.工业现场环境下提高红外测温精度的方法探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8,(6):60-62 [11] 刘 晖,陈国华.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2010,39(1):47-53 [12] 朱 华,葛世荣,余小燕,朱丰沛,徐国栋,陈志平.矿井人员红外探测计数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3(2):165-168 [13] 杨爱明,杨宇,余仕汝,高绍阳,张曙.红外热像仪用于医学中[J].红外技术,2004,26(6):97-100 [14] 王清.红外技术的医学应用与展望[J].医疗保健器具,2003,(9):28-33 [15] 李文永,王玉玲,马登程,吴磊磊.红外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信息科技,2008,(1):118-118
第五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
国电集生[2003]177号
集团公司各分支机构,各直属、全资、控股单位:
技术监督是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保证电厂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搞好集团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二00三年七月一日
附件: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监督是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保证电厂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搞好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称“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术监督工作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管理。
第三条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四条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设备诊断新技术,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第五条集团公司各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一般可协议委托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直属、全资发电企业,控股发电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集团公司成立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技术监督工作。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技术监督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工作。集
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集团公司已投产发电厂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工程建设部负责在建电厂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集团公司子公司应成立技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其所属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发电企业成立以总工程师(或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本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发电企业按专业成立专业技术监督网开展技术监督活动。发电企业的生产技术部门为技术监督的归口管理部门。在建电厂的技术监督机构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筹组。
第十条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技术监督方针政策,行使技术监督的领导职能;
2.审批集团公司技术监督标准、规程、制度;
3.审批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规划和计划;
4.审批对发电企业有关技术监督工作的奖励和处罚。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集团公司的有关技术监督的标准、规程、制度;
2.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标准、规程、制度、导则、技术措施,并对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负责制定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召开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专业会议;
4.参与在建和已投产发电企业发生的重大、特大事故的分析调查工作;
5.按照集团公司的工作规划,根据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广先进、成熟、可靠、实用、有效的技术监督和故障诊断新技术;
6.按照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制度的规定,提出对各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的考核奖惩意见。
第十二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的技术监督职责为:
1.负责已投产发电企业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2.监督指导已投产发电企业开展技术监督工作。检查发电企业与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签订技术监督服务协议的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的技术监督职责为:
1.组织在建电厂的设计审查、设备监造、安装调试以及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
2.监督指导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开展技术监督工作。
第十四条发电企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根据上级的各项规定,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监督制度及实施细则;
2.组建专业技术监督网,建立厂(公司)、车间(部)、班组各级岗位的技术监督责任制;
3.掌握本企业设备的运行、检修、缺陷和事故情况,发现设备出现重大异常或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报告;
4.制定各项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总结、考核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5.组织技术监督人员工作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专业技术监督网的主要职责是:
1.按照厂(公司)级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的要求,认真完成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做好各项技术监督的日常工作;
2.认真执行反事故措施计划,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3.对于达不到监督指标的项目,立即向厂(公司)级技术监督领导小组报告,提出具体改进方案或临时应对措施,供领导决策。同时,有权向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汇报;
4.做好技术监督检测仪器仪表的维护工作,确保技术监督项目指标的准确有效;
5.认真记录各项技术监督数据,建立、健全设备的各项技术监督档案。按时报送技术监督工作的有关报表;
6.参加技术监督培训,努力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第三章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及电力试验研究院(所)三方的关系
第十六条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监督并检查发电企业各项技术监督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十七条各发电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与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签订技术监督服务协议。服务协议的内容应包括:技术监督服务范围、双方职责及收费标准等。协议中要明确电力试验研究院(所)每季应向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报告委托监督服务的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情况。各发电企业与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签订的技术监督服务协议须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分支机构核备。
第四章技术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第十八条技术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热工、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振动、水工等方面。对影响设备健康水平、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与指标进行监督、检查、处理及评价,以确保发供电设备在良好状态或允许范围内运行。
2.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穿于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即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运行、检修、停备用、技术改造等整个过程。
第十九条对技术监督工作的要求:
1.各级领导和生技部门要提高对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认真开展技术监督活动;
2.技术监督工作要健全技术监督组织机构,落实责任。按监督项目建立监督网,依据技术监督标准、规定,做好技术监督工作。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签字验收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
3.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技术监督工作,按期完成每一项监督指标,提出监督中发现设备缺陷的处理意见及措施,使被监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监督工作档案、规程、制度和技术资料,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及技术改造等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原始档案和
技术资料,由设备主管单位保管,并确保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对被监设备应有:1)技术规范、技术指标和检测周期,2)相应的检测手段和诊断方法,3)全过程的技术监督数据记录;
5.要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技术监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技术监督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以适应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二十条对技术监督人员的要求:
1.为保证技术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发电厂企业应保持专业技术监督人员的相对稳定,技术监督专职工程师工作调动,要办理好技术档案的交接手续;
2.各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应具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监督规定,参加相应的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爱岗敬业,积极做好技术监督工作,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4.参加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组织的各项技术监督活动。
第二十一条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制度:
1.发电企业每季度监督项目及指标完成情况,应按各专业规定的格式于每季度后第一个月15日前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
2.发电企业在每年1月15日前应将上一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
3.发电企业在每年10月31日前应将下一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
4.发现被监设备出现异常或事故,应立即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和所委托的电力试验研究院(所)报告;
5.电力试验研究院(所)对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情况应于每季度后第一个月内汇总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集团公司在本区域的分支机构。
第二十二条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制度:
1.集团公司定期召开技术监督专业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技术监督工作,讨论并部署技术监督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2.发电企业每年召开两次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检查、布置、总结技术监督工作,对技术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第二十三条技术监督工作的考核奖励制度:
发电企业参加当地电力试验研究院(所)组织的技术监督检查评比,集团公司对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