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产业转化的过程。即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涉农甚
为密切的粮食部门,在实施粮食产业化进程中,参与和服务的最优化形式,在笔者看来,就是积极推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
一、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
2004年以来,粮食局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以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实施以强带弱战略,对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进行调整,采取法人代表制的形式对原粮食购销方式进行了整合,使购销企业由原来的8户合并为1户(沐川县粮油购销公司),改制后的粮油购销公司,积极发挥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较好地推动了粮食产业化发展。但是在粮食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粮食科技的应用和开发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促进粮食稳定增长方面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粮食的深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与兄弟区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这不仅不利于我县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规模种植尚未形成 一是在粮食产业化经营问题上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运作机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土地合理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几乎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种粮大户十分缺乏。三是种子市场放开后,虽然种子品种日益丰富,但也给粮农选种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往往因为价格的差异,在选种时五花八门,插花现象较为突出,粮食生产没有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效果,这也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加工和销售,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订单履约率偏低,企业和粮农双方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订单双方法律意识缺乏,商业道德意识淡薄。企业和粮农之间的诚信意识较低。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和订单收购合同存在缺陷,主要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为目标,订单双方更多体现为一种买卖关系,缺少经济互动协作。在粮价高时,粮农将粮食以高价出售给其他的经营业主,这样就造成了订单企业的利益往往被市场其他收购主体所获取,而不是按订单履约。同时,个别粮食企业也因市场价格质量等为借口,没有认真履行订单收购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订单双方参与粮食产业经营的积极性。三是农民违约的责任追究很难实施。同样是单个的订单农户,较小的订购数量打消了粮农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念头。
3、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制约因素多,经营效益增长缓慢
一是省市县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加工的企业。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和扶持力度上还不够。二是粮食生产属于弱势产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价格与价值背离,农民种植粮食只有微利,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回报率偏低,效益增长缓慢。
近年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上相继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产业化的政策,在税收及金融信贷政策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支持。但从粮食产业以更高的效益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方面来看,还有很多需亟待完善之处。如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方面,政策所应有激励性还不健全等。目前,我县粮食生产的一体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除此之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粮食市场放开和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诸多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因此,还存在着粮食供求形势逆转并冲击粮食产业化进程的隐患。
二、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策略
1、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培育和发展好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这根链条中,龙头企业是火车头,是实现粮食综合效益的重要载体。有了龙头企业,才能带动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建设,才能使粮食初级产品大幅增值,才能真正推动粮食产业的大发展。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的实践中,政府和粮食部门要重视和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以粮食购销或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粮食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为主的优势产业。要结合粮食企业的改革重组,在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引“活”龙头企业。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给予相应的扶持,激“活”龙
头企业。当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身要努力创新经营机制,炼好内功,开发精品,打造品牌,开拓经营,充分发挥企业一头连接农产,一头连接市场的优势,在粮食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上做好文章,舞“活”龙头,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真正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2、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创建农村
新经济组织。推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要与这个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完善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的形式,努力扩大订单覆盖率,提高订单履约率,保证农民生产的粮食卖得出去,企业需要的粮食收得上来,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二是要积极推广利用“公司+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形式和“二次结算”等方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倡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的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和灵活的营销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三是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粮油购销员队伍,利用他们身处农村的有利条件,发挥粮油购销经纪人的作用,为农民售粮提供便利。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村粮食购销网点联合经营,实现粮食生产、加工与流通的良性互动。
3、引导和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
要改变种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必须要以优良品种为突破口,通过龙头企业的优质优价收购和精深加工,扩大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提高粮食综合效益。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宣传和引导种粮农民转变陈旧生产观念,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使增产增收的效果惠及更多的种粮农民。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以“优”字当家,尽快实现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种粮农民得到实惠
4、实施示范基地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最讲究的是眼见为实。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推广种植优质稻品种,必须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重要。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要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种植品种的“优”,二是种植面积 “上规模”。有规模才会有更好的效益。如通过优质稻的推广和基地的规模示范,引导和带动农民连片种植优质品种,进而推动土地逐步向种粮能手的合理流转,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建立全方位的产业化服务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部门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涉农部门,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全身心服务于种粮农民,突出为农服务之“情”,献出为农服务之“心”。一是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的服务,引导农民种植受市场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优质优价的粮食品种。二是要协调联合农业、种子、农技等部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推广、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科学安全储粮和产品销售加工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便民服务活动。三是要积极帮助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培训。要通过组织科技人员举办专题授课、田间示范、现场答疑、电视讲座、结对帮扶等有效形式,对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培训,努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科学种粮素质和实用技术水平。
第二篇: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产业转化的过程。即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涉农甚为密切的粮食部门,在实施粮食产业化进程中,参与和服务的最优化形式,在笔者看来,就是积极推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
一、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
XX年以来,粮食局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以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实施以强带弱战略,对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进行调整,采取法人代表制的形式对原粮食购销方式进行了整合,使购销企业由原来的8户合并为1户,改制后的粮油购销公司,积极发挥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较好地推动了粮食产业化发展。但是在粮食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粮食科技的应用和开发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促进粮食稳定增长方面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粮食的深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与兄弟区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这不仅不利于我县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 展,而且制约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规模种植尚未形成 一是在粮食产业化经营问题上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运作机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土地合理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几乎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种粮大户十分缺乏。三是种子市场放开后,虽然种子品种日益丰富,但也给粮农选种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往往因为价格的差异,在选种时五花八门,插花现象较为突出,粮食生产没有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效果,这也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加工和销售,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订单履约率偏低,企业和粮农双方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订单双方法律意识缺乏,商业道德意识淡薄。企业和粮农之间的诚信意识较低。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和订单收购合同存在缺陷,主要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为目标,订单双方更多体现为一种买卖关系,缺少经济互动协作。在粮价高时,粮农将粮食以高价出售给其他的经营业主,这样就造成了订单企业的利益往往被市场其他收购主体所获取,而不是按订单履约。同时,个别粮食企业也因市场价格质量等为借口,没有认真履行订单收购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订单双方参与粮食产业经营的积极性。三是农民违约的 责任追究很难实施。同样是单个的订单农户,较小的订购数量打消了粮农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念头。
3、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制约因素多,经营效益增长缓慢
一是省市县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加工的企业。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和扶持力度上还不够。二是粮食生产属于弱势产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价格与价值背离,农民种植粮食只有微利,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回报率偏低,效益增长缓慢。
近年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上相继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产业化的政策,在税收及金融信贷政策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支持。但从粮食产业以更高的效益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方面来看,还有很多需亟待完善之处。如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方面,政策所应有激励性还不健全等。目前,我县粮食生产的一体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除此之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粮食市场放开和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诸多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因此,还存在着粮食供求形势逆转并冲击粮食产业化进程的隐患。
二、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策略
1、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培育和发展好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这根链条中,龙头企业是火车头,是实现粮食综合效益的重要载体。有了龙头企业,才能带动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建设,才能使粮食初级产品大幅增值,才能真正推动粮食产业的大发展。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的实践中,政府和粮食部门要重视和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以粮食购销或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粮食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为主的优势产业。要结合粮食企业的改革重组,在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引“活”龙头企业。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给予相应的扶持,激“活”龙头企业。当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身要努力创新经营机制,炼好内功,开发精品,打造品牌,开拓经营,充分发挥企业一头连接农产,一头连接市场的优势,在粮食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上做好文章,舞“活”龙头,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真正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2、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创建农村新经济组 织。推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要与这个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完善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的形式,努力扩大订单覆盖率,提高订单履约率,保证农民生产的粮食卖得出去,企业需要的粮食收得上来,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二是要积极推广利用“公司+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形式和“二次结算”等方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倡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的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和灵活的营销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三是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粮油购销员队伍,利用他们身处农村的有利条件,发挥粮油购销经纪人的作用,为农民售粮提供便利。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村粮食购销网点联合经营,实现粮食生产、加工与流通的良性互动。
3、引导和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
要改变种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必须要以优良品种为突破口,通过龙头企业的优质优价收购和精深加工,扩大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提高粮食综合效益。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宣传和引导种粮农民转变陈旧生产观念,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使增产增收的效果惠及更多的种粮农民。要 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以“优”字当家,尽快实现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种粮农民得到实惠
4、实施示范基地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最讲究的是眼见为实。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推广种植优质稻品种,必须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重要。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要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种植品种的“优”,二是种植面积 “上规模”。有规模才会有更好的效益。如通过优质稻的推广和基地的规模示范,引导和带动农民连片种植优质品种,进而推动土地逐步向种粮能手的合理流转,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建立全方位的产业化服务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部门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涉农部门,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全身心服务于种粮农民,突出为农服务之“情”,献出为农服务之“心”。一是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的服务,引导农民种植受市场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优质优价的粮食品种。二是要协调联合农业、种子、农技等部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推广、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科学安全储粮和产品销售加工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特 别是种粮农民的便民服务活动。三是要积极帮助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培训。要通过组织科技人员举办专题授课、田间示范、现场答疑、电视讲座、结对帮扶等有效形式,对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培训,努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科学种粮素质和实用技术水平。
第三篇:关于推进襄汾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襄汾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为此,应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现笔者结合襄汾实际,就粮食产业化经营与发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襄汾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
襄汾县位于临汾盆地南部,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按照“确保面积、稳定总产、提升质量、突出效益”的思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粮食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进步,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该县粮食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实际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粮食生产缺乏规模优势。襄汾县小麦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0万亩左右,正常年景下总产可达1.5亿公斤,但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上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运作机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生产、加工、销售等坏节各自为战,生产环节尤甚,全县13个乡镇绝大部分是一家 1
一户的小农生产,种粮大户比较缺乏。虽然种子品种日益丰富,但因为价格的差异和个人喜好因素影响,在选种时五花八门,插花现象较为突出,粮食生产没有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加工和销售,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粗放。襄汾县的粮食经营企业主要由三大块组成: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小规模的私有粮食加工企业、个体粮食经营户以及分散于各乡镇村户的众多粮贩。襄汾县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小麦0.5万公斤左右,以上三类粮食经营企业共分收购这块蛋糕,这些经营主体互不联系,各自为政,多数采取的是收原粮卖原粮的简单原始的经营方式,这样乱而散的经营群体,制约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龙头企业较少,加工能力薄弱。目前襄汾县粮食行业中,虽然有数十家加工企业,但省级龙头企业寥若晨星,也仅局限于小麦、玉米的加工生产,其他企业多数只具备初级加工水平,实力弱、加工生产能力低,即使是粮食加工骨干企业也只是以小型设备为主,加工能力有限,满负荷运转状态下日加工能力也超不过50吨,而且加工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绝大部分为普粉和精粉,缺乏市场竞争力,辐射面窄,这种“单、少、弱、小、低”的状况,缺乏对粮食产业化的带动力。
二、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1、以订单粮食为切入点,夯实粮食产业化基础。订单收购是粮食产业化的基石,同时也是粮食产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粮食部门应把粮食订单收购作为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探索通过“二次结算”、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建立粮食订单收购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粮食订单收购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不断完善订单收购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规范完善订单收购合同,明确订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提高粮食订单收购合同履约率。
2、以培养龙头企业为立足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纽带作用,是实施粮食产业化的核心,也是粮食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针对襄汾县粮食企业小且散的局面,应当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作用,以省级龙头企业—泽宇粮食购销公司为骨干,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立足点,从而带动粮食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结合粮食企业布局结构调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采取内涵改造、低成本扩张等办法,重点培育一批粮食加工和购销龙头企业。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粮食产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充分发挥粮食加工
企业在设备、技术、产品、市场方面的优势和粮食购销企业在仓容、资金、网点方面的优势,实现加工企业与购销企业的联合,优势互补,不断把粮食企业做大做强。
3、以粮食精深加工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粮食的精深工可以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培育粮食的产业链,提高粮食的竞争力,实行粮食产业的增收。这就要求必须在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上下功夫,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产品,实施“实业兴粮”工程,使粮食加工成为粮农和企业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创造品牌,通过美化包装,优化质量和媒体的宣传引导,使企业的产品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让消费者全面客观了解企业的优质产品,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
4、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为支撑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主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需求为己任,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向纵深发展。通过自筹资金、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本、争取银行信贷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解决好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搞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同时,实行优质服务促动,千方百计创新经营,引导消费,扩大市场份额,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连接城乡消费两个市场的优势,以拓展“放心粮油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粮食购销业务,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
发展粮食经济。
5、以政府推进为关键点,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粮食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建议政府部门协调农业、粮食、种子等相关部门,研究优质小麦的选种、基地建设布局,使优质小麦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县、乡镇政府应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签订订单,督促农民和粮食企业履行合同,确保订单粮食的有效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单产水平;粮食部门要协助工商部门抓好市场管理,维护好粮食流通秩序;相关部门应争取有关龙头企业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等,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篇:粮食产业化工作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是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粮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强化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化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是粮食产业现代化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同时产业化又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这是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在粮食流通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想发挥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充足的粮源,掌握粮源的最现实出路就是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不然的话,就很难掌握粮源,粮食企业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与发展就会更加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农户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有2.2亿多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两个市场的竞争。而发展产业化经营,可通过“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工厂+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夯实产业化基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们xx的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拥有国家“放心粮油”、国家免检产品、江苏省着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省级以上品牌13个,市级名优产品5个,市级知名商标2个,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达30多万亩,连接农户近20万户,有力拉动了全县粮食经济的发展。应该讲,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好的,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夯实三个基础。
1、思想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我们深感,粮食工作的主阵地在农村,主战场在农村,发展平台也在农村,只有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找准粮食产业化经营这一抓手,粮食工作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从上到下进一步确立“农民发展我发展”的思想,为抓好产业化经营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织基础。2005年底,县政府对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今年来,我们按照调整后产业指导办公室七大方面的主要职能,结合全年目标任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进一步细化了自身职能,并明确了推行订单粮食、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建原料基地、加强政策调研、抓好挂钩共建以及全社会规模以上粮油工业企业统计汇总上报等工作重点,从而确保了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3、感情基础。今年,我们组织专人深入到上规模的粮油企业当中进行调研,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在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的同时,就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如龙头企业、名优产品、放心粮油等的申报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会议,分析根源,为他们出谋划策,有效加深了与企业间的感情基础。
三、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把发展“订单”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
粮食订单收购是指粮食生产、收购双方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要求完成粮食生产、收购经营活动,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来,订单农业的兴起,为农产品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粮食订单收购健康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我们应把发展订单收购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订单收购的意义和作用。
订单收购有利于引导粮食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生产;有利于实行优质优价,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稳定的商品粮源、发挥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因此,积极发展订单收购,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保护农民利益、引导生产、服务消费、实现产销衔接和搞活粮食流通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第二,要在积极推进订单收购的实际工作中求发展。
2001年以来,xx玉奇米业中心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之路。它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县、镇农业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向广大农户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供技术服务,落实种植面积,讲解栽培技术,宣传收购政策,并分别与驻地马塘、曹埠镇43个行政村的42000多农户签订了订单农业收购合同。
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4月份,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稻米示范工程在xx新店启动,该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位于我县新店镇胡港、月池、祝套、新联等六个村,总面积3.2万亩。核心示范区将采取“五统一”种植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农资施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收购,并承诺按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进行收购。另外,全县今年还在5个镇推广种植了15万亩的优质小麦,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
第三,加强对订单收购的引导和服务,提高产业化程度。
在推进订单收购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转变观念,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农户”的原则,加强引导和服务,为发展订单收购创造好的条件。一是要引导订单双方树立“以销定产”的市场经营意识;二是要建立、健全粮食订单收购的信息服务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四是要提供市场信息和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
2、要把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立足点。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是实施粮食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可以说,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粮食产业化经营。
第一龙头企业要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好领头、支撑作用
近几年来,我县粮食行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在着力培育一批区域特色基地和龙头市场的同时,把培育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出一大批粮食龙头企业。全粮食系统获得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有,国家级的江苏宝宝集团公司、省级的江苏东方明珠公司、江苏金太阳公司和南通巴大公司;市级的xx玉奇米业中心、南通正大公司。
龙头企业在粮食经营中充分发挥领头、支撑作用,在市场竞争中显现出六大优势。这六大优势是
1、资本结构优势;
2、生产能力优势;
3、产品质量优势;
4、销售总量优势;
5、品牌战略优势;
6、现代管理优势。宝宝、东方明珠、金太阳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均超亿元。龙头企业绝大多数产品都通过了l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葵王牌葵花调和油”、“江海明珠牌食用油”、“玉奇牌特等粳米”获国家放心粮油荣誉称号;建立并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龙头企业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
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扶强,通过破产、撤并、整合、重组,把企业资产向骨干强势企业聚集,培育一批条件好、竞争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全粮食系统于2002年开始,借助全县民营化改革的东风先后破产了拼茶油厂、双甸油厂、兵房油厂和凯亨集团公司;对东方明珠公司、金太阳公司、大力机械公司和巴大公司实施了民营化改革,出售了面粉厂;东方明珠公司认购了双甸油厂的全部资产,使自身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巴大公司于2004年引进广东客户的2000万元资金组建了新的合资公司,从而使经营总资产达到10929万元。通过改革系统内的金太阳公司、东方明珠公司和巴大公司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第三,龙头企业要在工贸联合上壮实力。
3、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着力点。
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是粮食产业拓展阵地,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各企业通过努力,打造了一批“国家放心粮油”、“国家免检产品”、“省着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等名牌、名品。龙头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造出新品、名牌,积极地拓展市场,叫响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当狠抓品牌创建工作,将品牌创建作为提升产业龙头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路径,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一方面,应对现有工业用粮规模企业所获得的各等次品牌进行整理归类,同时针对全县七家工业用粮规模单位创省、市优名牌产品工作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应继续与东方明珠公司、南通大力机械有限公司等商讨品牌升级问题,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材料,为完成市局下达的品牌创建任务而不懈努力。
4、要把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关键点。
粮食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客观上成为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载体,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在这方面我们还应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完善: 一是培育农民党员经纪人。农民党员经纪人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党员经纪人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扩大充实粮食农民党员经纪人小组;二是组织学习、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对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律意识;三是要及时提供粮油市场信息行情;帮助联系和各地粮管所联姻,联手收购粮食、菜籽等农作物。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民党员经纪人要不断做大做强、增收致富。
通过订单农业,xx玉奇米业中心与马塘、曹埠两镇不仅建立了20万亩比较稳定的优质粮生产基地,还建立了12450亩无公害优质粮生产基地。2005年丰利粮管所30万亩无公害优质粮生产基地申报成功。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但有利于粮食购销企业掌握充足的粮源,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而且调优了农产品结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每年为农民净增收入300多万元,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举三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系列举措,我们认为应当在全系统加以认真总结。
三是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要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粮食龙头企业在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订单到户、上门收购等服务的同时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项目。玉奇米业中心向农户提供优质品种和种植技术服务;东方明珠和金太阳公司在实行民营后继续向广大农民户提供菜油的加工和兑换;巴大公司在开发新品饲料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咨询和养殖技术服务。从而使广大农户提高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了产量,方便了生活,增加了收入。
5、要把搭建产业化平台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支撑点
为推动我县产业化经营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应着力抓住三大支点,搭建有利于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平台。
第一个支点是:行业协会。今年,我们根据《xx县粮食行业协会章程》,及时召开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协会人事调整方案和《协会经费管理办法》,并对2006年协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对加强多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等产业化经营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为开展产业化经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协会正在根据市局要求,组织有关粮油企业积极备战全市粮油质量检验职业技能知识大赛。
第二个支点是:执法检查。产业化经营需要一个良好的流通环境作保障。为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今年6月7日至6月13日,我们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对全县已申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企业和在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粮食转化用粮企业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粮食流通统计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粮食统计行为。6月15日,我们又与工商部门联手,对全县夏粮收购市场组织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共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对无证无照的船只收购点、路边收购点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有效规范、净化了夏粮收购市场,维护了粮农的切身利益。
第三个支点是:“放心”工程。今年来,我们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关于继续进行“放心粮油”、“放心粮店”评审命名工作的具体部署,在已获得国家“放心粮油”四个品牌的基础上,组织江苏东方明珠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的江海牌特
一、特二面粉申报国家级“放心粮油”称号,组织南通绿洋商贸有限公司的联华超市申报国家级“放心粮店”称号。目前已对两家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根据初审意见,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整改。
四、明确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
1、在理念上谋求突破。我们要认真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企业所处的新环境和新情况,树立两个理念,一是粮食产业化发展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抢抓机遇,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二是粮食产业化发展要“促农增收、农企共赢”的理念。通过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拉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从而实现共赢。
3、在举措上谋求突破。有了好的理念和思路,必须切实地付诸行动,才能干出效果。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名牌产品。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既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品牌的梳理、整合力度,着力改变过去“小而多”、“小而杂”的格局,努力实现主导产品品牌化、名牌产品产业化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知名品牌建设,坚持以质量拓市场,以服务争市场,不断增加品牌内涵,树立品牌个性,努力在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方面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建设粮食物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目前各级都十分重视粮食物流业的规划和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洋口港开发建设的良好契机,根据《洋口港散装粮油中转库和专用码头及植物油加工中心项目》,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抓好实施。三是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充分利用资源的科学理念,明确“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开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粮油加工向食品、化工方面的深度开发”三大主攻方向,积极更新现有的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粮食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使企业的发展实现由初级加工扩张型向精深加工效益型的转变。四是增强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以健康消费为引领,进一步加大创建品牌的力度,尤其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国“放心粮油”品牌申报,推进粮食产业向更高更新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4、在服务上谋求突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赋予了粮食行政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职能,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粮食系统的概念,在产业化经营的大舞台上,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介入对他们的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引导。不断搜集粮油市场行情,提高信息的前瞻性、综合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为全县产业化经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积极深入基层,主动上门服务,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了解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及时了解并竭力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营造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攸县粮食产业化工作调研报告
攸县粮食产业化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局党委安排,6月份我会同行发股、财会股的同志对全县部分粮食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将全县粮食产业化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1、攸县概况: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县辖2个办事处、15个镇、4个乡,304个村和社区(居委会),其中258个村、46个社区。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
2、粮食生产概况:全县耕地面积60.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55.6万亩、旱地面积4.9万亩),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稻谷50万吨以上、其中商品粮达22吨以上。
3、粮食企业概况:全县现有粮食经营企业43家,其中饲料企业3家、油脂加工企业1家、米粉加工企业1家、大米加工企业38家,共有12家省市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4家、市级8家、有省级粮油品牌4个、市级品牌6个。
4、经营概况:年经营产值139115万元、经营产量415231吨、利润5800万,年加工能力833850吨,其中产值过亿企业6家,过5000万1家,过1000万10家。
5、仓容及库存概况:全县总仓容22.5万吨(不包括郴州绿
田粮库及神农米业公司黄图岭点),现库存51941吨。
二、存在的问题:
1、粮食精深加工不精。
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是促进现代粮食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我县粮食企业虽多,但加工能力弱而且链条短、附加值少、只是简单的加工没有深加工能力,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龙头企业是发展粮食产业经营的关键,目前我县虽有多家龙头企业但无一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并且龙头企业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基地面积也较小,没有很强的带动能力。
3、行业品牌化、科技化水平不高。
品牌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我县由于企业规模大都较少,品牌重视和开发投入不够,特别是在品牌的科技含量,搞活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做品牌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没有达到“品牌”效果。
4、水稻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市场上水稻种子品种多乱杂假,农民辨识和选择能力有限,而农业部门造定的“优质品种”也有限,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的需求,水稻种植产销衔接不紧密,没有做到以销定产来调整品种结构,水稻种植出来既不高产更不优质。
5、粮食收购质量不能达标。
随着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日趋增多,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和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致使农民粮食质量意识不高。农民为了赶抢时间和节省劳力,收割稻谷往往整晒不彻底,其次,由于个体私营业主竞争手段和方式比较简单,为争抢粮食市场,对粮食质量把关不严,淡化了农民的粮食质量意识,结果导致收购的粮食难以储存和影响加工质量。
6、粮食物流销售不畅。
粮食本属微利行业,由于我县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企业公司“蒸发”环节偏多,上、下车,进出库费用及途中损耗较高,短途运费过高,导致粮食流转慢,没有形成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道,加上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反应不灵敏,缺乏先进的营销手段,粮食销售不够理想。
三、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一)把发展“订单”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粮食“订单”收购时指粮食生产,收购双方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要求完成粮食生产、收购经营活动,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经营形式,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我们应把发展“订单”收购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工、贸、农一体化之路,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供技术服务、讲解栽培技术、制定收购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树立“以销定产”的市场经营意识,建立健全粮食“订单”收购的信息服务体系。
(二)要把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立足点。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是实施粮食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可以说没有龙头企业就说不上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一是要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带头、支撑作用,二是要通过一条系列举措做大做强,三是要在工贸联合上壮实力。
(三)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科学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着力点。
实施品牌各种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是粮食产业拓展阵地、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以品牌扭带,通过品牌整合扩张实现企业规模发展,扩大优势品牌的市场效益率,提高品牌的集中度和盈利水平,带动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要把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关键点。
粮食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各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客观上
成为落实国家“三农”改革的重要载体,这方面应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和完善:一是培育农民党员经纪人,稳定收购渠道。二是要完善订单收购,建立优质粮源基地,三是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发展农村经济。
(五)要把搭建产业化平台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支撑点。
为推动我县产业化经营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应该抓住三大支点,搭建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平台,第一个是行业协会,协会应加强自身建设和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各方关系,提供优质服务,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一些优惠政策。第二严格执法检查,县局应与工商等部门联手,规范粮食收购秩序、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的稳定,第三个支撑点是“放心”工程加大“放心粮油”工程的建设力度和强度,树品牌、拓渠道。
201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