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

时间:2019-05-14 04: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

第一篇: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

一、我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粮食生产现状:我县现有耕地面积67.38万亩,播种面积61.43万亩,其中早稻28.89万亩,中稻1.25万亩,晚稻31.29万亩,品种结构早籼稻 万亩,粳稻 万亩,糯稻 万亩。目前我县粮食年总产量在30万吨左右。平均单产635.8万公斤,商品量21531万公斤,商品率为75.4%,人均贡献粮食量为835公斤。

(二)、基本农田建设情况:我县现有耕地面积67.38万亩,其中: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6.32万亩,已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0.57万亩,为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49万亩,为改造中低产田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2000亩的有20.17万亩,面积为2000-5000亩连片的有6.39万亩,面积5000亩以上连片的有3.93万亩。

(三)、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情况:近年来,上高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的利益联结模式,在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下,由企业对接扶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农民致富。随着各级政府部门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典型示范、指导服务等措施稳步跟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较好成绩。截止2011年,全县共组建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9个,联系带动面积62万多亩,带动农户达4.8万户。现有粮食生产合作社88个,其中直接带动农户数100户以内的又46个,100户-1000户的有38个,另有4个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类型的合作社。以经营面积来划分,200亩以内的有13个,200-2000亩的有44个,2000-10000亩的有27个。我县汇农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等服务型合作社通过采用“企业+合作联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龙头企业携手推进订单农业生产。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龙头企业的前沿市场引导下,合作社引导农户推广绿色大米新技术,实践“高产、高价、高效”的“三高”农业技术推广。目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翻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稻谷烘干及相关技术咨询等服务。

(四)、粮食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近些年来,我县粮食产业的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011年,我县共有粮食加工及流通服务性龙头企业13家,加工类型企业10个,流通类型企业3个,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下的企业有8个,5万吨-10万吨的企业有4个,10万吨-50万吨的有1个,粮食龙头企业年交易量70万吨,直接带动农户数19233户,直接带动基地面积13万亩,直接带动农民增收4200万元。我县江西金农米业集团组建于2006年底,2007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我省首家米业联合试点集团公司,也是江西省人民政府选定的“双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达2.3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66亿元,净值1.22亿元。2009年度实现工业产值10.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49亿元,实现利税1936万元。集团现有大米加工生产线13条,设计加工能力60万吨,实际加工能力45万吨。谷物油生产线2条,日产25吨,年产1万吨。饲料生产线2条,日产100吨,年产3万吨。米粉生产线2条,日产30吨,年产1万吨。黄酒生产线1条,日灌装30吨,年产1万吨。谷壳发电机组1套,总装机容量1200千瓦。集团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以政府颁布的《合作社法》为契机,直接扶助组建水稻种植合作社70个,入社社员12233户,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亩增收240多元,可为农户增收2400多万元。

二、近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情况

2008-2010年,我县共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530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478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 亩,建设高标准农田 亩,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的项目有:2008年,完成扶持江西圣牛米业有限公司1万吨优质大米加工扩建项目,2009年,完成扶持江西金农米业15万吨优质大米加工新建项目;扶持合作社的项目有:2010年,扶持上高县汇农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的3万亩优质稻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项目。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特点有:

1、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夯实高效农业发展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通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成了一批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高效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为粮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载体。

2、农业综合开发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为我县的粮食加工企业上台阶、上规模做出了积极引导作用,在我县粮食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链的联结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我县地方区域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当前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粮食产业化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领导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以为解决粮食问题就是抓总产量的增加或简单的规模化生产,未从大市场、大流通和粮食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因而未起到积极引导粮食产业发展的有效作用。

2、产业化资金投入不够

近几年,尽管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真正投入到粮食产业化这一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则并不明显,虽然众多部门都在探讨产业化之事,但却没有一个部门主动牵头具体抓这项工作,致使粮食产业化工作本身呈现出放任自流的状态。

3、产业化程度较低

生产领域,规模型的优质粮食、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尚未形成;收购领域,“订单”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加工领域,我县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属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且加工技术仍停留在对粮食进行初级加工处理的层次上,深层次加工所需的技术、设备、管理还有待跟上。同时,粮食产业链条仍局限于简单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

4、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多,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低

我县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产量大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在粮食加工水平方面,与其他地区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仍以初级加工为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差,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化程度低。大多数小型粮油加工企业的产品雷同,产品品种少、档次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品牌,技术含量低,综合加工能力薄弱,经济效益差。

5、资金短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我县粮油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瓶颈。一方面,经济效益差、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国家在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虽然给与粮食深加工一定扶持,但是相对于粮油加工从家庭作坊的传统加工业进入规模化高技术产品的升级改造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同时,大多数企业由小型初级加工向高技术深加工发展存在资金、市场的种种风险,因此影响了资金的投向。从事粮食深加工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没有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粮食深加工的发展。粮食产后加工还未能得到像粮食产前、产中一样的重视,投资不足,制约着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四、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思路,以及拟推进的重点项目 我县粮食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原则,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总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改善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做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农业综合开发以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为基础,结合部门职能,进一步确立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目标:总体上坚持“资源加工型起步、产业配套式联动发展、产品链条式延伸增值”的发展思路。稳定水稻生产规模,突出抓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节本、增效技术及优质、高产良种,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益。同时树立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促进企业实现产业链的衔接、延伸与升级。当前,产业链相互分离的粮食企业形式,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农民增收。现在亟须把传统粮食的产、供、销、加工相互分割的状态,转变为现代的产、供、销、加工相衔接,形成产业经营一体化的现代经营组织形式,以收购带动加工,以加工促进转化,形成收购一加工一转化—供应的一体化经营链条,做强做大粮食产业。

发展目标:

1、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将上高县粮食加工企业优质原粮基地打造成合作区域辐射到周边县市100公里,总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规模;“十二五”期间,上高县优质原粮基地的服务体系涵盖率逐年提高;建立有机稻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和提升“汇农”等一系列产品品牌,品牌效应在市场上迅速得到体现;在我县范围内基本实现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为实现粮食产业化现代化夯实基础。

2、以上高为中心,统筹规划,将金农米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成半径百公里区域的米业龙头。到2015年底,我县龙头企业大米加工能力达100万吨,粮食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以粮食加工企业优质原粮基地的优质原粮为基础,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为品质保障,大力推行品牌战略,提高龙头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扩大企业精深加工的能力。以碎米提取食用蛋白项目为领路军,在上高、南昌、鄱阳等本省粮食加工聚集地建立精深加工生产线。到2015年底,年处理碎米能力达18万吨,年生产糖浆12万吨,淀粉3.6万吨、蛋白1.33万吨;新建年处理2万吨脱脂米糠生产线,生产食品级脱脂米糠9200吨,米糠蛋白1200吨,米糠纤维7100吨。农业综合开发在“十二五”期间将突出抓好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计划扶持粮食产业化经营项目17个。

拟推进的重点项目有:

1、建设三条年处理6万吨碎米深加工生产线;新建一条年产5000吨的黄酒生产线;新建一条年产3万吨的精炼米糠油生产线;拟升级改造一家大型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达到10万吨;在上高县科技工业园区内建设一条大米蛋白营养保健品生产线,年产能1万吨。在上高县科技工业园区内建设一条年产1万吨的达国内先进水平的保鲜方便湿米粉生产线;拟升级改造一条大米加工产能15万吨生产线;新建年处理2万吨脱脂米糠纤维蛋白生产线;新建一条年产2万吨的精炼米糠油生产线;拟升级改造一条大米加工产能15万吨生产线。

2、新建稻米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课题方向为脱脂米糠纤维蛋白、大米可溶性蛋白、米糠油、稻壳综合利用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

3、进行第二期谷壳发电机组建设,装机容量2兆瓦。建设发电车间、汽化车间、回收车间、冷却车间及成套发电机组。

4、建设4幢高标准仓库,用于收购储备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优质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购买日处理400吨稻谷的大型烘干设备。

五、上高县就农业综合开发应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服务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

1、应根据不同区域资源优势确定各自发展重点。

上高县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特别好的品质和效果。为此,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发展优势农产品的重点。例如:优质粮食基地、优质农作物基地:重点安排在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

2、着力扶持产业化龙头项目

龙头企业是家庭经营与市场联结的枢纽,是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进行市场交换的核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般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同农户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机制、能够使所带动的农户得到实惠。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龙头企业。

3、对产业化龙头项目给予以下优惠政策:(1)、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产业化龙头项目,只要与农民建立起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都要一视同仁,予以扶持;(2)、以有偿扶持为主,同时给予适量的无偿扶持;(3)、对已发挥带动作用并确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予以连年扶持;(4)、产业化龙头项目用于项目建设的贷款,在贷款期内给予一定的贴息。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3月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科技厅、科委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万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元内往年申报时间:5-6月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8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视具体情况往年申报时间:9月

新网工程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4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扶贫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国务院扶贫办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不定

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20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5月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8月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底

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资金补助数额: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8月

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发改委、商务厅支持范围: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资金补助数额:1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7月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生机与活力。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省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之一。1988至2009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4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完成投资1649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9406吨,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731.5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6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60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20吨,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84吨。治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路相连,地下节水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配套完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 1

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

曹县为黄泛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高,北部低,自南向北微倾斜。土壤质地分为砂壤、中壤、重壤三种。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引黄客水三方面组成。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灌溉方式,以新打机井和维修旧井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搞好开挖疏浚沟渠以及道路、渠系建筑物的建设,发展方田林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棉、油、芦笋、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

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

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田间道路占用矛盾大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调整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

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这种使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仅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影响到干群关系,引起上访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民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二)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

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只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我县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比如,同样是开挖地下节水管道沟,由农户自行开挖不但宽度深度难以统一,而且沟的走向不直,而用专业的挖沟机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因此,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三)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资产移交后,一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

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是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树木存活率不到70%,田间道路、节水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究其原因: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人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例如,有些机井、田间道路、节水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而林木大多数随地走,确认为农户所有并负责管护,管护主体分散,难以管理;二是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三是管护追偿难以实现,对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当出现较大损坏时再进行维修,必然增大费用支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化解田间道路占地矛盾

农路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应从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解决。一是国家应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的和适宜的补偿标准;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农路占地问题,并耐心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

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我们在调研中感到,项目区农民对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的比例只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没有减少。因此,建议将自筹资金比例降到占中央财政资金的10%以下。但是,降低自筹资金比例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我们可根据具体项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县以下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乡镇可优先立项。

(三)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工程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是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管护队伍。以项目村为单位,每个村都成立一个管护小组,负责该村所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管护。管护队要与乡镇或项目村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报酬、职责和奖惩,一般工程管护期为三年,建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的开支范围,允许从中列支管护人员的报酬或误工补贴,从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四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

——在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我县“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三农”专题片,令人倍感振奋;谷香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县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了“十二五”和今年“三农”工作,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铁场镇、县农业局、县水利局、穗丰公司分别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会议还对去年被国家、省、市、县认定的农业龙头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三农”工作信心

2010年,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挑战,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县农业形势发展最好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7.1%、7.6%,有3.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三农”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把握形势,强化“三农”工作责任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准确把握形势要求,增强做好“三农”工作责任感。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四化并举”的发展战略就涵盖了“三化同步”的理念,这再次说明县委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龙川实际的,是科学发展观在龙川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矢志不移的推进落实。今年2月底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3月中旬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这个主题,大力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培育完善产业链条、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

极拓展农业功能,四个重点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健全农民增收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农村管理,不断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省、市这些要求和举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要吃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按照这次会议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做好“三农”工作信心。一是国家政策好。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连续8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发展,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继续保持了政策、项目、资金的递进式扩增,为我们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项目,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是发展机遇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双转移”和“双到”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等利好政策的全面实施,为我县“三农”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我们自身来看,我县经济社会已经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已进入“四化并举”的新阶段,一批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农业专业基地的建设、“三农”重大项目的推进,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是自身基础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农业发展,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全国油茶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的加快建设,全县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优化。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三农”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上下形成了谋大发展、干大事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中央苏区县”的成功申报,将为我们下一步的大发展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财政支持。

(三)要正确把握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危机感。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工作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二是极端天气事件频繁,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自然风险。三是农产品价格短期下行压力和长期上行推力并存,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从我县内部环境来看,一是农业内部结构、产业区域布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规模偏小,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优等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农产品在深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性较弱,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三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水利化程度较低,靠天吃饭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与农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过硬的措施,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就可能出现滑坡,农民持续增收的局面就可能出现逆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可能陷入被动。

总的来看,“十二五”是我县“三农”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发展大势,顺应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

我县推进“四化并举”、“三化同步”的重点、难点都在农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这块短板。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加快构建现代水利体系。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抓紧谋划,上报和储备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加快推进我县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综合治

理和灌区改造配套工程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二要加快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建设。创新建设模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基地建设,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装备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落实农民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四要加快推进农村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实施农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五通两改”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加强农村防汛、防风、防旱等气象服务体系和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农机安全、农村消防、动植物防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六要着力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使信息网络覆盖整个农村,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以完善产业链条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以加快建设“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为动力,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按照“市场引导、产业支撑、能人带动”的指导思想,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组建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动同类品牌整合,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品牌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加强农业对外合作,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资农业发展项目。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包装水平,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博览会、展销会,积极开拓、培育我县优势农产品面向珠三角的市场。依托良好生态和悠久历史文化,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推动农业产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生产补贴惠农政策,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和维护粮食安全。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增强工业、旅游业、小城镇等吸纳和承载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能力,保证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劳动性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权抵押等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幸福农村

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要坚持“四化并举”发展思路和“三化同步”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富裕、和谐农村,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群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年”主题活动,结合实施“十项惠民工程”、办好“十件实事”,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度。今年是扶贫开发“双到”的决胜之年,要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与村庄整治、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危房改造、通自然村道路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二要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省政府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

1.5亿元用于打造特色名镇名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名镇名村。深入推进宜居村镇“六个一”、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禽畜污染、河沟池塘、农村住房等“五整治”,建设一批具有客家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宜居镇村示范点。三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文化龙川”建设。深入实施行政村文化室、电影进村、农家书屋等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加快创建“教育强县”,建立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四要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要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医疗机构标准化改造,重点扶持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发展。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幅度降低农民看病就医费用。巩固人口与计生工作主体年活动成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农村。加强以社会维稳为重点的农村社会管理,各镇、村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维稳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基层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落实领导包案责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要进一步发挥“公仆信箱”、手机短信信访系统、微博等网络信访平台和县、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的作用,将“大接访”活动延伸到社区、村组和农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推进普法教育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确保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三)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科学发展机制体制。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既抓住了“三农”工作的关键,又顺应了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围绕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这个战略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府【2011】20号)要求,扎实推进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科学发展机制体制,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划分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各镇发展职能定位。要以农村群众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根据各镇资源禀赋、综合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在我县原有“三大经济板块”的基础上,对全县24个镇进行统筹划分为优化开发镇、重点开发镇和生态发展镇三类具有明确主体功能的镇,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引领全县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明晰镇一级政府职能和村级组织职责,着重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明晰各镇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增强镇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建设等基本职能作用,并形成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目标。第三,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镇政府分类调整工作重心,按照功能区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分类考核。

2、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着力从三个方面转变镇级政府职能。第一,为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第二,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第三,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推行城乡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农村各个领域。健全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等制度,提高坚持科学发展、民主管理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为重点,探索农村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措施,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加强组织领导,奋力开创“三农” 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任务,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为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镇、各部门要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巩固和加强“三农”工作一刻不放松,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党政一把手还要亲自抓,在工作部署上

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县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进一步形成“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抓好“三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逐个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折不扣地推动落实。要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任务目标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评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加大激励约束力度,调动各方面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搞调查研究,向农民群众问政、问需、问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提高工作本领。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特别要扭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漂浮风气,扎扎实实地把每一项工作抓实抓好。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创造性地开展好“三农”工作。

四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做好村(社区)换届后的组织建设,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落实好激励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各项政策。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管理社会、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着力扩大基层民主,广泛开展勤廉双述、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着力解决好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机制,切实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使命重任,我们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科学发展、后发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简介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简介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1994年开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切出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靠科技,注重效益”——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竞争立项等市场机制,实现择优选项,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质量;

“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任务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提高沿海经济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等地区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保证其它地区必要的投入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顾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集中投入,不留缺口”——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严格选项,宁缺勿滥,同时,科学确定项目投入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保证项目需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

“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政策,打破基数,克服平均主义,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和扶持对象

(一)项目分类设置

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主要扶持建设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油、果蔬、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能力。

3.流通设施项目:主要扶持建设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市场流通设施。

(二)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同时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

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

三、扶持方式

现行的扶持方式有三种:

(一)有偿无偿相结合。原则上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资金需求量适中、经济效益较好、能够按期归还财政有偿资金的项目单位,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这是目前中央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方式。

(二)投资参股经营。原则上对投资规模较大、企业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资金需求量大、愿意国有资本参股的项目单位,采取投资参经营的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从2004年开始起步,已取得明显成效。

(三)贷款贴息。对融资能力较强、能够从金融机构取得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贷款、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要求的项目单位,一般采取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

四、立项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都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

——技术方案先进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

——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合理节约、手续齐备;——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财政有偿资金还款有保障。

(二)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愿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服务;

——经营期在两年以上并连续两年盈利,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

——近两年资产负债率小于65%,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状况良好,不欠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与农户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在稳定和平抑市场物价、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等方面,为国家分忧,为消费者减负,社会形象良好。

(三)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代表的社会形象和诚信。有偷税漏税或者违反社会治

安等不良记录的,实行“一票否决”;

——法人代表的知识结构、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自身具备完成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能力,而且应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五、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项目管理程序基本相同,但也各有侧重,大致梳理如下:

(一)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省级农发办建项目库,进行初步筛选→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指导性投资控制指标→省级农发办进行重点项目申报,组织对一般项目评审→国家农发办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下达立项通知和正式投资指标→编制初步设计,并由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组织审定,或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审定→省级农发办编报重点项目计划和一般项目备案材料→国家农发办批复重点项目计划,提出一般项目备案意见→项目实施→统计--项目验收、验收考评。

(二)投资参股经营方式。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省级农发办进行初步筛选→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省级农发办进行项目申报→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评审可行的项目进行资产评估→国家农发办下达审定意见→国家农发办与省级农发办签订委托监管协议→国家农发办下达参股资金→省级农发办授权资产运营机构进行运营→资产运营机构独立实施资本运营。

(三)贷款贴息方式。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下达项

目申报通知→项目单位取得贷款(或取得银行同意)后,通过当地财政(农发)部门,逐级申报至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进行审查、核实,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汇总,填列《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审核汇总表》报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进行审定,并下达立项通知→项目实施→原则上一年后,凭立项通知、借款合同、借款凭证等,按要求实行县级报账。

下载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下载五篇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是财政部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由县(市)、地(市)......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

    2016年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4月6日 14:13:17 来源:公示通告 为了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项,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了......

    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上高农业综合开发亮点

    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上高农业综合开发亮点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农......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项目管理调研报告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闫建军 产业化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能否带动产业发展上......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按照老规矩到春天催种地、夏天催夏锄、秋天催秋收,继续唱“四季歌”,还是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经历投放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近一个......

    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申报指南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议书参考大纲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议书参考大纲 第一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 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主导产品,人员结构,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等。合作社项......

    湖南省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湖南省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15]6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