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答案(Word 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答案
语文
1.D2.C3.A4.B5.A6.C7.D8.B
9.(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10.(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庭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11.(1)卒相与欢。(2)将有事于西畴。或棹孤舟。(3)皓腕凝霜雪。还乡须断肠。
12.专业化教育,命意
13.C14.D
15.①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②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16.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17.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18.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②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19.答题要求: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
20.答案要点提示: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21.答案要点提示: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
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为,去恶扬善,提升自我。
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为,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22.作文。略……
第二篇: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一、语言的运用(12 分,每小题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任务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
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
A、萃孚fóu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
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佳恪kè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C ] ..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里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副《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动力,也模仿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
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
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
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 .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 .
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 .
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韪:正确 .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而因之B、则为所
C、以乎之D、且于所
7、下列用“/”给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学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和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②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③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重章叠句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其二)》)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常识教育牵涉以下重大命题: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观,塑造基本社会共识;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
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个体,乃至于螺丝钉似的现代“部件人”(工具主义个体),或为学术而学术,为科技而科技,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但这里的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通者千篇以为,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就此而言,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小通人”。专家亦必须具备“小通人”的相关常识,即先成为基本自由个体,然后才是专家和成就专家之学。“大通人”则不敢苛求所有个体,而且“大通人”亦可或亦段有一二专家之学,而有专家之成就业绩。专家之学不必苛求所有个体,“小通人”之学却须人人具备,这便只能通过教育,亦即普及的常识教育来实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素质和水平,便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及其生活的整体品质和水平。常识教育水平高,则人民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指数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
12.本文以专业化教育 比照,主要从命意 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常识教育加以辨析阐释。(4分)
13.下列关于“常识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
A.常识教育是培养自由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通人教育。
B.常识教育关涉到文化传承创新、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等问题
C.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D.常识教育是伴随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珠 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普及性教育。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专业教育叶注重知识精深,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有忽略对科技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
B.通识教育把“小通人”作为培养目标,其水平与人的素质、自由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
C.专家之学以通人之学为基础,是成为大通人的重要途径,不过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不具备普遍意义。
D.通人之学既不同于“大通人”之学,又不同于“小通人”之学,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儒硕学。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为角力场,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料,两料,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建阳零点,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
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去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毛片《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
15.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
答: 1.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2.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16.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
1.机器切断了人和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2.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17.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6分)
答: 1.“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2.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18.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1.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2.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六、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直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问她跌了多远,滚下来多少级楼梯,她也不说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他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 答题要求: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夫为人予着,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以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①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 答题提示: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第一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第二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上,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么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情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 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有的态度。第一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第二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三篇: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 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 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o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2),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论语o卫灵公》)
(4)闾阎扑地,;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诗经o车辖》)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 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 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 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 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 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 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 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闻线索。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
2.【答案】C
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答案】B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答案】B
A并列不当,“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应该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D把“(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放到“腹白”后面,解释成份要紧贴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5.【答案】C
A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B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D偷换主语,“世界”不是“时代”。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
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
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7.【答案】D
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8.【答案】A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
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9.【答案】B
B选项中的“秀”为“秀美”的意思。
10.【答案】D
A“因”:因此;趁机。
B“于”:在;比。
C“而”:表修饰;表转折。
D“乃”:竟然。
11.【答案】C
②是说薜萝,3只说是嘉树,5说的是章三益。12.【答案】B
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前面两亭并未提及。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1)(5分)
【答案】张先生具有济助世人的雄才伟略,当年闽寇大举入侵时,曾经树立旗帜擂鼓作战,磨砺戈矛兵器,统帅大众捣击并攻退他们,大概有建立功业来自我表现的想法。
(2)(5分)
【答案】难道能压倒一年中寒冷的时节而不改变行为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托付它来自我勉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
14.(8分)
(1)(4分)
【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4分)
【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5.(任选3个小题)(6分)
【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2)寄蜉蝣于天地 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 不相为谋(4)钟鸣鼎食之家 景行行止
五、(12分)
16.(4分)
【答案】1倘若(如果)2甚至 3因此 4否则
【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17.(4分)
【答案】1示例: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2示例: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18.(4分)
【答案】创造是人通过思维或行动首次获得成果的一种活动。
【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们的一种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并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获得”。
六、(18分)
(一)19.(4分)
【提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待人亲切,性情质朴,不被重视,生命力顽强。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4分)
(1)
【提示】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福贵对老牛的疼爱,以及有老牛作伴找到亲人般的喜悦。
(2)
【提示】细节,“脚上都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着身体”细腻传神的写出,老人与牛的艰辛和衰弱。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4分)
【提示】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宁静伤感的氛围,升华主旨,打动读者。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6分)
【提示】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只要活着就好,体现生命力在孤单中依然顽强。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二)19.(4分)
【提示】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20.(4分)
(1)
【提示】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
(2)
【提示】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会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
21.(4分)
【提示】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
22.(6分)
【提示】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点拨】
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可以从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切入立意,同时还可以从《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给名人挑错、铁凝莫言等名人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所持有的态度等角度着手。
第四篇:2013高考语文卷分析
7日上午,201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顺利结束,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的形式与内容再度传递着高考改革的积极信号。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更加强调对考生五大能力的考查,即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考使用的18套语文试题有3套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其中全国课标甲卷供内蒙古、宁夏、云南、黑龙江、吉林、新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海南等11省区使用,全国课标乙卷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另有一套全国大纲卷供广西使用;其余15套由实行新课改的相关省份分省命题。这18套试卷基本依照全国课标卷进行分值安排:即:古诗文阅读36分,选考题(二选一)25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作文60分。
补写与判断:考你怎样用语文
今年,补写语句的命题形式在多套语文试卷中有所体现。在全国课标卷要求学生补写一篇植物学的科普文章,而山东卷则要求补写为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主持词。专家指出,要做好类似题型,只有对整段文字表达的核心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才能对整个文段的内在逻辑有非常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进行考查。另外,湖北卷要求考生比较《雷雨》中一段台词的两种表达方式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四川卷要求考生设计“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主题活动的访谈问题等,都是对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古文与美文:考你怎样读文学
近年来,高考一直选用优秀的古代诗文和美文作为鉴赏材料,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并可以对中学的教学作出进一步引导。今年,全国课标乙卷选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鹊桥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选用《明史马文升传》中马文升劝谏皇帝修身爱民,引导学生思考爱岗敬业的意义;重庆卷选用《枪口下的人格》,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的真善美……专家指出,这些阅读题强调经典性与时代性,不仅文体经典纯正,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而且思想主题深刻,不只满足于对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有益于提升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材料与写作:考你怎样看问题
2012年高考语文全部采用材料作文。专家说,今年选用的材料更具时代感和思辨性。如,全国课标甲卷给出了一段关于“同学关系”的问卷调查,同学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投毒等新闻事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北京卷以科学家与文学家的不同视角,引出“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会如何看待手机”的假想;广东卷以“受捐者对捐助的不同反应”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的角度;辽宁卷以一位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和老者的对话,引发了“沙子是否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的思考。专家指出,这些材料作文可以给考生提供多个立意角度,考查学生如何看待和思考问题。
论述与推理:考你是否会创新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定义,考生在阅读或表达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视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高考语文命题设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注意选取论述色彩较浓,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短文,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逻辑推理以及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如,全国课标乙卷选取了一段当代知名学者的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判断“孔子是否求教于老子”。专家指出,类似的题目见仁见智,学生在答题中“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反映了思维的拓展,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此外,湖南卷《烈酒里的殖民主义》要求学生分析如何看待技术引进中的负面影响,而福建卷《时尚浅说》涉及对社会风尚的思考,都要求考生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阅读与发现:激发学生去探究
针对2007年以来进行的高中新课改,高考语文命题相应设置“选考”内容:考生只需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取一题作答,前者对应体裁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而后者则对应新闻、传记等。专家指出,今年,多套考卷的阅读选考题要求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深度“探究”的能力。如,全国课标甲卷中的选考题选用阿城的小说《峡谷》,要求考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考生作答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作品出发,就某一观点或某一方面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部分考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如全国课标卷在卢作孚、陈纳德的传记后,增加了传主自己的文章或别人对传主的评述,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考生的“新发现”提供空间。
第五篇:2011年高考(湖北语文卷)[范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棘手 际遇 极乐鸟 集腋成裘 ....B.嗜好 侍奉 试金石 适逢其会 ....C.钦慕 倾情 青云志 轻车熟路 ....D.溺爱 丽质 逆时针 匿迹销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誉值千金 C.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迁徙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 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 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是一名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
(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 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 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 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
烈。
7.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
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
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
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
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8.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
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
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9.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
①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 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15.填空。(6分)
(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
(2)日本作家 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 ”,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 潭清,③ ”,意境澄净:《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 ”,情景交融。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
①②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ks5u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