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州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拓宽息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全州系统实际,现制定如下规划。
一、建设现状
在省工商局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全州系统信息化工作经过各县市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州系统全部建立了政务内网(局域网),成为支持日常办公的基本系统;二是建成了州局联接省局及各县市局,能够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政务专网,实现了与省和各县市局网络互联互通;三是建设了以州局为中心,以县市局为站点的12315申诉举报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申诉举报平台;四是大部分县市局建立了数字档案查询系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企业数据提供了方便服务;五是实现了州局、省局、县市局公文、信息、会议等网上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六是州局建立了红盾信息网站,部分县市局在州局门户网站上建立了二级网站,在政务公开、对外宣传、便民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七是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八是部分县市局单独设置了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选派了业务骨干负责信息化工作,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
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县市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意识,影响了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业务系统版本较低、功能少,需要更换新的版本;三是业务系统应用少,基础性数据采集、整合未达到要求;四是网站建设缓慢;五是缺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没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六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局信息化工作比较滞后。
二、主要目标
在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的总体框架基础上,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工商局的要求和本地实际,今后五年内,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积极推进基础网络建设,逐步网络互联、业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积极开展12315申诉举报、广告监测、食品监管、移动执法平台、网上远程登记、名称预核、年检等业务系统建设,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三)认真组织基础性经济户口数据库、标准化业务数据库及州局中心数据库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四)加快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州系统信息网络综合保障能力,使网络维护和管理得到加强。
(五)逐步建立起依托信息化带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工商局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起步,依据工作需要和实际建设能力,制定全州系统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标准,并积极推进统一规划和标准的贯彻落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考虑全州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开发与应用、风险与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避免浪费。
(二)应用主导、突出重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依托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以推进职能到位、促进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优先建设对履行监管、执法、服务职能起关键作用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业务系统和支撑平台,科学务实、规范高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整合资源、促进共享。在广泛应用基础上,对现有网络、业务系统科学分析、总结,在确保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加快网络和应用系统整合、优化,强化各系统的衔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涵盖全部工商业务、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内网办公平台、外网服务平台和集成化基础数据库,并促进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效益。
(四)讲求实效、保障安全。坚持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近期和长期建设内容,立足现有条件,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多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注意投入与效益的统一。综合平衡安全与风险,把创新技术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制定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方案,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全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在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的政务专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加快完成还未完善的后续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州、县(市)、分局三级联网。2011年前,县(市)、分局之间联网率要达100%,网络传输速率要进一步提高,加快业务数据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要积极推进与税务、技术监督、卫生、海关等部门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交换,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奠定基础。
(二)重点抓好全州系统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和开发利用各类经济户口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州、县(市)局数据中心按照各类经济主体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源物理分布存储,逻辑集中建库和信息整合的建设思路,建立全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实现内资、外资、私营企业登记、经济户口动态监管数据、行政处罚案件数据全部入库;二是加强数据资源质量控制与应用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完整、准确、实时、开放、安全,要能够提供具有统计和分析功能的数据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三)大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立足全州系统实际,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目前的多个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一是重点抓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实现公文流转、信息传递、内部事务管理的电脑化与网络化。二是抓好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应用。建立基层分局动态监管机制,建立登记机关、基层分局、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联动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三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系统应用。以“12315”申诉举报电话为受理平台,建立一个组织健全、反应灵敏、执法有力、覆盖全州系统的打假维权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四是抓好广告监测系统、食品监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移动监管执法平台、网上远程登记、名称预核、年检系统等应用。五是抓好数字档案系统应用。从企业登记档案入手,将各类业务档案、政务档案整理、扫描、数字化存储,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及联网互查系统,向政府部门及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四)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依托全州系统各级局红盾信息网站,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按照有利于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通过对州、县(市)局两级门户网站改版优化和整合,进一步完善对外信息服务系统,推进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受理业务服务。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建立外网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数据传递通道,实现内、外网信息自动交换,提高业务处理和公众服务能力,使各网站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一条龙”服务,构建工商电子政务对外门户,为公众提供网上业务受理、投诉举报、审核处理、反馈、公告、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实现“网上工商”的目标。同时,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宗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提高网站服务功能,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窗口式”办公和“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五)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和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网络维护和管理,切实加强病毒检测、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系统备份和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加快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等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网络和重点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实行分级保护,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的认识,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抓、亲自管。全州系统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州局的部署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局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并协调处理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承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州本级局、县(市)局应至少配备2名以上中级技术人员。全州系统都要在组织制度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考核各项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二)明确分工,求真务实。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继续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州局负责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制定、项目调研和过程控制,负责全州系统统一的应用系统开发、推广、整合和优化。各县(市)局根据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负责本县市局信息化建设,并保证州局规划、标准、方案落实。
(三)纳入预算,保证建设资金。要建立正常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全州各县市局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财务预算,作为正常经费固定下来,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技术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位的因素。各县市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培训。要通过培训,造就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干部和人才。“一把手”领导要了解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掌握信息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的应用和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一般工作人员都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处理本职业务工作。技术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技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技术成果,提高技术水平。要特别注重培养与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熟知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全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和有效政策,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聪明才智的良好环环境。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xx镇中心小学2011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统筹规划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特制定xx镇中心小学2011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十二五规划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关键,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坚持“建设硬件、强化培训、开发资源、服务教育”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大力推动我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1、教育信息化要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服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教育信息化将促进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的转变,促进社会教育的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教育层次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终身教育提高技术支撑。
2、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镇各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信息化基础各异,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避免浪费,提高整体效益。
3、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循序推进、逐步突破。把建设重点放在校园
网与学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上。
4、应用为主,资源共享。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注意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软、硬件结合,以应用需求促进建设,适度超前规划。
三、发展目标
2011,以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办公与教学的数字化,无纸化进程,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渗透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总体水平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三年内,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加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班多媒体建设。加强各班级硬件设备的建设,通过班班多媒体建设来实现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完善网站建设,加强中心校网站建设与维护,鼓励骨干教育建设有特色的教学专题网站,鼓励学生建设班级网站,网站要做到及时更新与维护,使网站成为展示教育教学工作的窗口,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2、以数字化校园平台为载体,搭建全镇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
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育管理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政务和校务工作。
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建成内容丰富、共享共用、覆盖全镇的教育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优势,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本地教育资源,提升远
程教育平台的功能。
3、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建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机制。2011-2013年期间全校信息技术教育首要任务是抓管理促应用,抓巩固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确保资源配备全部达标。实行组织检查,召开信息技术工作会、研讨会。成立有专兼职教师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或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学校网络设备、网站的管理与维护,组织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从组织建设、硬件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与应用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两年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评比活动,加大对先进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鼓励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出特色,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创新、多做贡献。
4、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确保信息化的高投入与提高教学质量协调发展。
要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研究,搭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竞赛、课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确保信息化的高投入与提高教学质量协调发展。扩大学生信息技术评比活动的规模,严格组织工作规程。
5、加大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引向深入。
从推广与深化两个角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术与方法培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引向深入。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学校所有适龄
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到2011年12月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5周岁,女50周岁)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争使85%的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6、实施网络德育建设,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各校充分有效的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培养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住处技术搜集整理传播信息,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创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同时成立常规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负责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工作。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益。
3、激励机制、发挥效益
继续抓好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作用,搭建交流平台。
xx镇中心小学
2011年2月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 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 “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 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
三、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原则。以前瞻的思想、改革的思路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认识统一,领导到位,改革有力,投入落实。
2、科学规划原则。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总体需要出发,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整合和共享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益。
3、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硬件的设置,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将以人为核心,服务于教育教学,服从于教育教学。
4、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围绕加快教育信息化,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加强网络管理,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
5、工作与研究相结合原则。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建立相关的课题,通过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科研活动。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要引导教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2、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根据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专门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园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领导。建议以“一严”(“严格要求”)、“三高”(“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为管理目标,进一步落实以下职责:
①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预算、实施校园网建设工作,做到网络“班班通”。
②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等硬件建设,创造上网条件。
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④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大投入,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尽管我校已经建起比较简单的班班通,但是,要实现数字化校园,还需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建议学校将根据资金状况,加大投入,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组织技术开发,建设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可以在校级和部门等多个不同的层面上,或按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不同方面,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库。根据资源库的建库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共享、开放方式。
对开发校园网的教育功能而言,其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因此,组织技术开发和建设好教学信息资源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除包括部分光盘资料与多种应用软件,更要重视开发多媒体助教课件、多媒体助学课件,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的多媒体自学课件。
为此拟订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1、鼓励教师多方收集教育教学的有关素材(光盘素材、视频素材、相关的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素材等);
2、将学校已有的录像、录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3、购置与教育教学相关的VCD、DVD、CD-ROM等光盘资料;
4、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特别是积件、电子作品的创作,组织有关的评比活动;
5、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
6、下载相关网站资源,丰富自已的资源库;
7、鼓励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网页,每学年组织师生进行网页制作评比活动;
8、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信息技术作品创作评比活动,将较好的作品收入资源库。
(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创出我校的特色。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要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的“网上”培训活动,培养和培训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科教育行家。开辟网上青年教师交流空间,鼓励青年教师发表自己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成绩和心得体会;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活动,建立“短平快”的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的模式。
(六)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班班通的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总之,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不懈努力,建立稳定持续的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将信息化人才培养、设备折旧更新、项目建设运维经费纳入学校每年的预算,并认真落实,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加强信息化经费的管理,优化预算和资金配置,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要积极争取财政和省有关信息管理部门的支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五年内力争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更高的层面。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大溪边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化教学设备、各种教学仪器装备均有所改进。学校已构建了校内电话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脑控制的校园音响系统。学校教育信息网也已建成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建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8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现在,教师们大多数均已通过区级计算机过关考核。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
硬件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继续管好用好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的资源。
4、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软件发展目标: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对已有的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验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
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五、实现信息化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依据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切实做好全体成员信息技术的考核和评估,以此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上促使他们观念更新,在行为上促使他们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务处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规范师生上网行为,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7、加强维护:时刻注重校园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篇: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014---2018)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办公室、教学楼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
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语文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的链接。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教师中培养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带头人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5、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
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应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几个学期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及将学校局域网提升至域管理,在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学校网站的建设,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互相协作开展具有各科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4—2018)
太华办中心小学 二0一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