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特别是1998年以来,按照市场化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再到主产区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特别是粮食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条件和时机基本成熟。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内容,对于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新格局,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减员分流的改革目标(减员分流3003人)后,又积极稳妥地实施了“两放开一调整”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通过这两项改革,国有粮食企业破解了“三老”难题,走出了困境,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粮食产业化经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了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演变,打造了粮食产业经济新平台,建立了粮食市场预警系统和粮食行情监测系统,初步建立了本市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也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市委、市政府对粮食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但是,如果置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来看,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前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仍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认真探索并加以解决。粮食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相对薄弱,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粮食企业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粮食县、区长负责制还没有完全落实等等。这些问题表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作用:第一,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绝大多数商品市场和价格已经放开的情况下,粮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市场和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确立粮食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解决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第二,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粮食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农民增收困难,从而造成粮食生产滑坡。尤其是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农民不能直接得到补贴实惠,增产不增收,这就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对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粮食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无农不稳,有粮不慌,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粮食生产和粮价的大幅波动,会产生强烈地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善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不仅有利于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也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总之,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坚决打好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攻坚战。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粮食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改革要坚持的原则是: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要达到的目标是: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监管规范化。与以往相比,这次粮改更为全面、更为深刻、更为系统。从主产区的角度看,既要确定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又要解决好原有体制遗留的历史问题;既要全面放开,又要监管跟进;既要搞活流通,又要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主产区多做贡献,又要主销区自求平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中部地区的崛起,首先是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农业,首先是搞好粮食生产和销售,这既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优增效。只有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结构调整才有坚实基础。反过来,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保证,才能避免高产低效、增产不增收局面的发生。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放开市场与加强监管的关系。放开市场和加强监管,是这次改革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放开搞活,又要加强监管;放开是必然,监管是保障。放开不是放任自流、一放了之,监管也不是管死、不是制约,而是规范和服务,是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管放结合,活而有序。粮食既是重要商品,又是特殊商品,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市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履行职责,从市场准入、监管服务、整顿秩序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主体多元化与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关系。发展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搞活粮食流通,但这并不是不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个主渠道。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这个抓手,政府就难以有效地对粮食市场进行调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尤其在目前的过渡阶段,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尤为重要。没有多元化不活,没有主渠道不稳。主渠道是多元化格局中的主渠道,多元化是有主渠道支撑的多元化,主渠道作用要通过平等竞争来实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增强竞争力,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尽快走向“市场化的主渠道”。四是要正确处理好粮食全面市场化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市场不断档,粮价不暴涨,这是我们在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粮食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的商品,粮价是百价之基,万民之本,如果粮食供求出现大的波动,势必影响经济全局,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县、区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预警体系,开展粮食产销区之间的长期稳定协作等。
三、加强调控,各司其职,切实把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到实处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精神。粮食安全是政府的职责,而且主要是行政一把手的重要职责,只有加强一把手的责任,提高一把手的责任意识,才能把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县、区长负责制,要签订责任书,哪一级出问题,哪一级负责。县、区长要切实担负起本地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的全部责任。一是要重视粮食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第二步改革,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发挥主渠道作用。各县要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革目标任务。三是要按要求建立县、区粮食储备,力争两年内达到省下达的规模。今年我们已经建立了首批市级粮食储备,各有关单位要继续通力合作,确保年底完成任务,否则将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责任。四是要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五是要搞好产销衔接,做好区域内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保证粮食供应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职能作用,深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要逐步实现从粮食行业管理向全社会粮食管理转变,精心组织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方案,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健全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督促和指导,加强行业指导和粮食统计,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三要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市国有粮食部门,为保证军需民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广大粮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再接再励。各县、区政府要稳定和加强本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和队伍建设,人数较少的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保证执法经费,使其承担起粮食流通的监管职责。同志们,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合力推进,努力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一、认真总结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各县区、各部门通力配合,粮食部门精心操作,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第一步改革从7月中旬启动,至当年10月底就基本结束,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了减员分流目标任务。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在岗职工由改革前的3405人减少至402人,减员分流88.2%。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周密、工作细致、严格政策,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十分平稳,至今无一人到市、省上访,无一封人民来信,得到了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从2003年6月1日开始,我市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推行以“两放开一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调整粮食补贴方式。一年多来,市、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规范操作,直补工作做到了“五个到户”、“十个不准”,全市发放直接补贴1400万元,每亩补助10—14元,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目前,改革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一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13%、总产量增加21%,且优质粮比例大幅提高。二是激活了粮食市场。去年,在全省粮食收购量下降60%的情况下,我市粮食收购总量却达到了4亿斤,比上年增加20%,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三是破解了国有粮食企业“三老”难题。“老人”走掉了88%;“老粮”基本销售完毕;“老账” 已审计挂账结束。去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900万元;今年1-6月,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166万元。四是推进了粮食产业化经营。去年全市共落实粮食订单生产面积59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今年已落实订单面积105万亩;5户粮食企业被列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开设了34家粮油连锁店;“佛谷香”牌大米,被评为国家级“放心粮”。五是确保了全市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初步建立了粮食价格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市政府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下达了市县区储备粮计划,增强了粮食调控能力。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市粮食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国有粮食企业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坚持和完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大家要深刻领会这次改革的精神实质,把握重点,扎实工作,确保中央、省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切实落实好直接补贴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健所在。健全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是这次粮改的重要内容。中央已明确直接补贴的对象是主产区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必须体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里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直接补贴工作,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操作,把中央、省已出台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确保直接补贴及时足额地补到种粮农民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也不得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要切实让种粮农民得到直接补贴实惠。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直接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省政府[2002]8号文件要求,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已完成了减员分流目标,第一步改革任务已圆满完成。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经营机制还很不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改在难处是减员,改在深处是产权,第二步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严格政策,周密部署,规范操作。
一要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皖政办[2003]90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步改革。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改革的先进经验,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对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载体和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控股的产权制度;对收购经营量很少的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合理优化企业布局。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要克服和纠正“一卖了之、一租了之”的错误思想。要坚持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格批准制度,按程序清产核资、合理定价、公开交易,实行依法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银行债权不悬空。贵池区和市直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即将完成,在全市带了一个好头,在全省也处于先进行列,下一步要认真规范、总结,做好完善工作。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进展较慢的县,要加强领导,合理安排,集中力量,强化力度,确保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于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要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是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是稳定粮食市场的骨干力量。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企业内部关系,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岗位聘任制,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规范企业经营效益与个人贡献相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营活动要面向市场,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尽快从 “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
三要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搞活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者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农民余粮,鼓励广大农民自主走向市场,自主经营粮食,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从事粮食代购代销、批零业务。继续办好农村集贸市场,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搞活粮食流通,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四要进一步解决好“三老”问题。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在岗职工已由减员分流前的3405人减至402人。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离开企业的“老人”,我们务必要结清补偿金,办好养老保险证、失业证和下岗再就业优惠证,转好档案管理和党团组织关系,积极扶持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已经处理完毕的“老粮”,要全面组织清仓兜底。要抓紧确认“老帐”的审计结论,政策性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市、县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先实行挂帐。对审计确认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亏损,按照债务随资产转移的原则,由企业自行解决。贵池区、东至县要想办法尽快归还98年以来的因灾借粮,其中贵池区981吨、东至县1323吨、青阳县319吨。
五要落实好企业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企业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拔土地收入,要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给予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帐相应占用农发行的货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要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的粮食,继续免征增值税。
(三)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今年我市夏季粮油喜获丰收,中稻长势良好,各地要及时分析和把握粮食市场行情,千方百计抓好粮食收购,努力实现增产增收。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取信于民。从现在起,就要研究落实承担保护价收购任务的企业收购方式、仓储设施、操作模式、资金来源等具体问题,确保一旦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立即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购销企业要模范地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要面向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要在资金筹措、收购方式、责任落实等方面大胆创新,把收购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全年全市收购总量要达到2亿斤,力争订单收购突破1.5亿斤,确保粮农手中的粮能卖得出,卖上价。尤其要抓好粮食订单的兑现,取信于民。农发行要发挥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对市、县区政府为调控当地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承诺有关费用、利息及价差补贴的前提下,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加工企业以及符合粮食收储资质的其他粮食企业,要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
(四)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农业首先是发展粮食,这既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我们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乘势而上,把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免税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和服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起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各县区要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尽快恢复撂荒地生产,加强土地整理,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扩大高产稳产良田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增收促进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优增效,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粮食产品,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只有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调整结构才有基础;反过来,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两者有机结合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保证。
(五)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农村经济。粮食企业要以订单粮食为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拓展订单收购覆盖面,提高订单收购履约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为农服务,引导粮食生产和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规范粮食订单合同文本,合理确定订单收购粮食价格,引导农民种植生产优质粮油,积极扶持种粮能手和种粮大户,借鉴“二次结算”等定价形式,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降低市场风险,促进粮食生产。我市目前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粮食企业占了5家,但还没有一家进入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争取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子。市粮食局要以市生态粮油购销公司与东至塔基粮库为主体,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培育建设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国家级放心粮“佛谷香”品牌。各县、区也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进行整合,逐步培育出1—2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粮食与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利益共同体建设,大力兴办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大粮食,营造各种所有制粮食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六)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让行政执法人员、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了解《条例》的内容,知法懂法守法。《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粮食市场的责任,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条例》赋予的粮食执法任务。当前最为紧迫地是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审查工作。要抓好执法人员的培训,严格依法行政。要加强粮食统计监督检查,确保统计资料准确真实,掌握粮食流通动态。粮食、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增加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检查、全社会粮食管理(包括台帐、统计)等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叶市长的部署,认真解决好粮食行政机构、编制人员及执法经费等问题,确保粮食行政部门能有效地承担起粮食市场监管职责。
(七)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实施适时适度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条件。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将粮食生产、储备、吞吐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市粮食总量平衡机制。要加强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的管理。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建立市、县区地方粮食储备。市政府巳决定建立市级5000吨粮食储备,并出台了《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各县区都要认真落实好省、市政府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今年至少要完成50%,并确保两年内全部落实到位。这是落实粮食县区长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责制的硬性要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池州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试行)巳制定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进一步强化落实措施,确保全市粮食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市场预警系统和粮食行情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储备、销售和规模加工能力,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引起的粮食供求市场波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粮食供应不断档,粮价不暴涨。
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市粮食流通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07-02-06 09:44:4
5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刚才,白县长全面部署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宣传读了《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文件,这次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政策性强,大家要认真学好会议文件,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全面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粮食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市场管理、财政金融、人员安置、供应流通等多行业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所以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搞好我县的粮改工作。一是保证种粮面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二是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做好我县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管好县级粮食储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落实好储备粮食,要做到管理规范,品质优良,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我县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和人员分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不负责任,工作不力,影响粮改不能正常进行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把粮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粮食流通体制处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省、市政府多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会议,相继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具有很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流通市场化后,我县面临着产销平衡和品种串换的压力,粮食产需结构矛盾突出,面粉、大米主要靠外调。随着我县能源基地的大开发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粮食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退耕还林补贴由粮食改为现金补贴,更增加了粮食的交易量。为此,建设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不仅是实现我县粮食余缺调剂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引导我县名小优杂粮外销和吸纳产区粮食经营企业来我县直销粮食商品的通道;不仅是实现产销区广泛合作,粮食顺畅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各级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油以及陈化粮公开交易、有序竞争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对于保障我县粮食顺畅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县政府制定的有关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市场配套设施及相关功能建设,可实行政府投资,实现独资经营,或通过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实
行股份制运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有关的建设费用,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县粮食局要切实做好市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市场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发展粮食期货贸易,创造畅通有序的现代粮食物流通道。要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粮食市场管理交易服务机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市场交易的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政府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现有布局和规模的实际出发,决定集中优良资产,组建户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承担政策性供应的主要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整体退出国有序列。新组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建立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按需要定编、定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保证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以适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形式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和安插调入人员。所有国有粮食改制企业,从今天起,对人事进行冻结,严禁在此期间提拔、调入人员。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较为突出的是“老人”和“老帐”问题。关于“老帐”问题,省市文件规定的比较明确,县粮食局在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现已完成了审计任务,要做进一步的认定工作。县粮食局、审计局、农发行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认定工作,要实事求是,能宽则宽,能挂则挂,努力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我的意见
是由县粮食局集中管理,以便于新组建的企业不背包袱、轻装上阵。财政、粮食和农发行要认真研究,积极寻找消化解决的办法。
解决“老人”问题,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这次改革的难点,也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有多名职工要实行身份置换,按上年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倍计算,需支付的安置补偿金达多万元。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资产可变现的和折价量化外,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部分缺口,由县政府统筹考虑,在粮食局自有流动资金、省补资金中调剂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要善于寻找落实政策的途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从事特殊工种的粮食企业职工,按有关政策实行提前退休。
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保障军需民食、保障全社会的稳定作出
了巨大贡献,广大粮食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为政府和社会付出了改革代价,这完全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身份置换,又是一次巨大的利益调整,涉及到几百户家庭的切身利益,补偿问题敏感,触动面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国有粮食企业置换身份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四)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去年月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粮食管理走向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条例》是全国规范粮食流通体制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对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局职能,改革粮食行政管理方式,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
通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管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贯彻《条例》规定,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县粮食局要依照《条例》赋予的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条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落实粮食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仓储规范、经营者最高最低库存及统计台帐制度。指导督促粮食市场监管机构、粮油质量检验机构依照县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各类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依法查处违反规定、破坏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各种不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粮食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查制度,依法保护粮食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质检、物价、卫生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与粮食行政部门一道做好粮
食市场的监管工作。
(五)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的县级粮食储备,进一步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粮食市场建设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实现供需平衡的充分条件,而建立地方储备则是保证粮食安全,保证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应该看到,我县的储备规模,确实微不足道,与国务院、省政府销区建立六个月销量的粮食储备要求,相差甚远。一旦发生全局性突发性事件,就难以保证市场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经过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因此,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储备费用补贴的落实工作。县粮食局要落实好储备粮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粮食的采购、储藏、轮换的管理工作,确保储备粮管理规范,品质优良,储藏安全,保证政府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抓组织落实,确保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
量大面广,出台的改革措施多,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使粮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扛死责任,按期完成。要严格制止工作敷衍拖拉、推诿扯皮的无组织行为,要防止各种腐败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县政府将定期召开粮改调度会,各有关部门要按时报告粮改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粮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粮改顺利进行。
二是成立县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明确工作职责,使其尽快开展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是粮食局实施对全社会粮食市场管理的实体,建立这个机构是保证市场监管到位的必要手段。
三是成立县粮油质量监督监测站,加强对市场粮油的质量检验,确保粮油
质量监管有机构、有技术、有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构筑我县粮油“放心工程”,确保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安全。
四是成立县粮油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履行市场信息服务、现期货交割、商务结算、中介仲裁、合同履约、商业诚信等服务和管理职能。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机构的组建工作,要尽快落实三个机构的编制和人员、设备经费,确保粮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抓任务落实,全面完成粮改各项工作任务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面宽、任务艰巨,历史积累矛盾突出,既要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又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入市关;既要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搞活粮食流通,又要规范、强化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既要转换企业机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又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既要解决“三老”历史包袱问题,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又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粮改工作是在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粮食局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打好这场粮改攻坚战。一是认真学习会议材料,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把握好“放开”与“管理”、“搞活”的关系。要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千方百计,解决现有粮食流通体制下的遗留问题,尤其要解决“三老”问题。按照中省市的要求,建立新的粮食流通体系,政策性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品种、高质量的粮食产品,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
政府的要求作为第一任务,把职工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顾全大局,高效运作,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政府决定把粮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量化到部门,扛死责任,按期完成。属于哪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哪个部门要主动做好工作,不得推诿、扯皮。
同志们,全县粮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县粮改的目标和任务,出台了有关的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狠抓责任落实。要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作风,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为开创我县粮食流通体制工作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刚才,白县长全面部署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宣传读了《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文件,这次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政策性强,大家要认真学好会议文件,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全面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粮食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市场管理、财政金融、人员安置、供应流通等多行业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所以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搞好我县的粮改工作。一是保证种粮面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二是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做好我县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管好县级粮食储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落实好储备粮食,要做到管理规范,品质优良,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我县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和人员分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不负责任,工作不力,影响粮改不能正常进行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把粮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粮食流通体制处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省、市政府多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会议,相继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具有很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流通市场化后,我县面临着产销平衡和品种串换的压力,粮食产需结构矛盾突出,面粉、大米主要靠外调。随着我县能源基地的大开发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粮食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退耕还林补贴由粮食改为现金补贴,更增加了粮食的交易量。为此,建设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不仅是实现我县粮食余缺调剂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引导我县名小优杂粮外销和吸纳产区粮食经营企业来我县直销粮食商品的通道;不仅是实现产销区广泛合作,粮食顺畅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各级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油以及陈化粮公开交易、有序竞争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对于保障我县粮食顺畅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县政府制定的有关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市场配套设施及相关功能建设,可实行政府投资,实现独资经营,或通过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实行股份制运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有关的建设费用,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县粮食局要切实做好市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市场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发展粮食期货贸易,创造畅通有序的现代粮食物流通道。要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粮食市场管理交易服务机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市场交易的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政府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现有布局和规模的实际出发,决定集中优良资产,组建1户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承担政策性供应的主要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整体退出国有序列。新组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建立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按需要定编、定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保证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以适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形式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和安插调入人员。所有国有粮食改制企业,从今天起,对人事进行冻结,严禁在此期间提拔、调入人员。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较为突出的是“老人”和“老帐”问题。关于“老帐”问题,省市文件规定的比较明确,县粮食局在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现已完成了审计任务,要做进一步的认定工作。县粮食局、审计局、农发行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认定工作,要实事求是,能宽则宽,能挂则挂,努力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我
第五篇: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县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刚才,白县长全面部署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宣传读了《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文件,这次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政策性强,大家要认真学好会议文件,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全面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粮食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市场管理、财政金融、人员安置、供应流通等多行业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所以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搞好我县的粮改工作。一是保证种粮面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二是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做好我县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管好县级粮食储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落实好储备粮食,要做到管理规范,品质优良,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我县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和人员分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不负责任,工作不力,影响粮改不能正常进行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把粮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粮食流通体制处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盛市政府多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会议,相继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具有很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流通市场化后,我县面临着产销平衡和品种串换的压力,粮食产需结构矛盾突出,面粉、大米主要靠外调。随着我县能源基地的大开发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粮食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退耕还林补贴由粮食改为现金补贴,更增加了粮食的交易量。为此,建设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不仅是实现我县粮食余缺调剂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引导我县名小优杂粮外销和吸纳产区粮食经营企业来我县直销粮食商品的通道;不仅是实现产销区广泛合作,粮食顺畅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各级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油以及陈化粮公开交易、有序竞争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对于保障我县粮食顺畅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县政府制定的有关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市场配套设施及相关功能建设,可实行政府投资,实现独资经营,或通过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实行股份制运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有关的建设费用,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县粮食局要切实做好市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市场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发展粮食期货贸易,创造畅通有序的现代粮食物流通道。要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粮食市场管理交易服务机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市场交易的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政府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现有布局和规模的实际出发,决定集中优良资产,组建1户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承担政策性供应的主要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整体退出国有序列。新组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建立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按需要定编、定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保证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以适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形式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和安插调入人员。所有国有粮食改制企业,从今天起,对人事进行冻结,严禁在此期间提拔、调入人员。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较为突出的是“老人”和“老帐”问题。关于“老帐”问题,省市文件规定的比较明确,县粮食局在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现已完成了审计任务,要做进一步的认定工作。县粮食局、审计局、农发行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认定工作,要实事求是,能宽则宽,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又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入市关;既要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搞活粮食流通,又要规范、强化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既要转换企业机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又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既要解决“三老”历史包袱问题,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又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粮改工作是在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粮食局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打好这场粮改攻坚战。一是认真学习会议材料,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把握好“放开”与“管理”、“搞活”的关系。要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千方百计,解决现有粮食流通体制下的遗留问题,尤其要解决“三老”问题。按照中省市的要求,建立新的粮食流通体系,政策性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品种、高质量的粮食产品,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政府的要求作为第一任务,把职工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顾全大局,高效运作,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政府决定把粮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量化到部门,扛死责任,按期完成。属于哪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哪个部门要主动做好工作,不得推诿、扯皮。
同志们,全县粮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县粮改的目标和任务,出台了有关的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狠抓责任落实。要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作风,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为开创我县粮食流通体制工作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