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劳简朴,孝敬父母”德育活动总结
“勤劳简朴,孝敬父母”德育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通知,学校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勤劳简朴,孝敬父母”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
刚接到文件通知,校长刘会华同志立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商讨上级有关组织开展“勤劳简朴,孝敬父母”的文件,刘校长表示:一定要将此次活动作为一项对全体学生进行社深刻思想教育的极好机会,要将他抓好抓落实,抓出特色和成效来。
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刘会华校长担任顾问,赵业生副校长亲自任组长,辅导员任副组长,全体班主任老师任组员。并组织召开全体班主任老师会议,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宣传发动,动员大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各班要根据学校方案,结合本班特色,踏踏实实组织活动,坚决杜绝“走过场”的现象。
二、方案详尽有效
根据专题会议安排,我们在第二天便制定了内容较为详尽、措施得力、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案,并及时发放至各班班主任,各班根据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也纷纷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在寒假活动方案中,学校布置了参与“勤劳简朴,孝敬父母”四个一教育活动。
三、活动丰富多彩
1.活动开始前夕,我们专门撰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通报了我们活动的内容,并希望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鼎立配合,广大家长纷纷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此项工作。
2.开学初组织开展“勤劳简朴,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异样的激烈和精彩,同学们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美好愿望,并在班会对生活有实际困难的同学赠送了文具和衣物等。
3.学校正在对上交的征文或手抄报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帮助爸爸、妈妈做好了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部分同学还深入到社区和敬老院帮助孤寡残疾人办生活上的实事;还有的同学自己动手给爸爸妈妈制作了感恩卡,表示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勤劳简朴,孝敬父母”系列教育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我们将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将此次活动组织好。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勤劳简朴,孝敬父母”系列教育活动一定会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勤劳俭朴 孝敬父母
国旗下讲话资料
勤劳俭朴
孝敬父母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一)养成勤劳俭朴的作风
勤劳俭朴包括努力工作的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勤劳表现为自觉积极地参加各种必要有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忠于职守,重视劳动效率和质量等等。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朴实的生活作风的行为。
勤劳和俭朴是相辅相成的。勤劳意味着创造劳动成果,俭朴意味着爱惜劳动成果。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师临终时对两个儿子说:“我辛苦了一生,没什么留你们,我只能给你们兄弟俩留下一块匾。”这块匾分成两半,大儿子拿一块“勤”字,他起早贪黑,拼命劳动,确实收获不少,可他不知道节约,平时大吃大喝,结果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日子过得很艰苦。小儿子拿了”俭“的一半,他只知道节省,吃饭穿衣都尽量节俭,却不知道去劳动创造,没多久,家里东西用完了,日子过得同样很艰苦。后来,兄弟俩终于醒悟过来,把两块匾凑到一起,“勤俭”成了弟兄俩有致富法宝。这个故事说明勤劳和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勤劳是开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节俭是节流,节约社会财富,积累财富,以利再生产和合理消费。
对于中学生来说,勤劳俭朴的品质首先要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中学生是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接受教育全部费用要由家庭和国家负担,更应该养成勤劳俭朴的好习惯,我们提倡勤劳俭朴并不是反对改善生活。但这种改善必须建立在勤俭朴劳动的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单纯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必然增长自私的贪欲,失去远大理想和志向,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二)孝敬自己有父母
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儿,母亲病卧在床多年。小女孩儿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每天买卖、做饭、收拾房间,为母亲擦洗身体.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她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她仍每天按时到校上课,勤奋苦读,还担任学生干部,成为三好生,被评为十佳少年.
孝敬父母是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密感情,孝敬父母既是子女对父母特殊感受情的集中体现,是子女对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作为中学生还未成年,虽然还不能担负起赡养父母折责任,但也要懂得孝敬父母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在家庭中责任也相应地加重.
中学生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在思想感情上要热爱和尊敬父母,对父母养育之辛劳。有出自内心的爱戴的敬重感激之情;行为态度上,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能虚心接受,恭敬有礼,尽可能按照父母正确 的要求去做,并在生活上体贴照顾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孝敬父母,就应该听从父母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孝敬父母,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父母的艰辛,尽可能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孝敬父母,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孝敬父母,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和,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担忧;孝敬父母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
新建学校德育室 2008年上学期
第三篇:孝敬父母演讲活动总结
孝敬父母演讲活动总结
2010年10月29日下午,我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大礼堂如期开
展了孝敬父母的演讲比赛活动,本次演讲比赛共有29位参赛选手,其中23位学生代表、6位教师代表。下面针对这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1、领导重视
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方案通知后,我校行政积极开会认真安排部署,由团委牵头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及时下发到各个班级和教研组,活动任务落实到人,认真准备。
2、师生积极
各班主任在接到活动通知后认真组织学生积极为演讲比赛做准备。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肺腑之言写出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各教研组的老师接受任务后,也积极撰写演讲稿,认真练习。
演讲效果
情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师生。数学组的杨生海老师用他真实的生活经历,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是真诚的言语表达出了母子间的那份真情,他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教
育课。155班的陆丹利和吴荣荣同学演讲的《女儿与母亲的对话》生动的演绎了母女之间的真情。通过这次比赛活动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父母的恩情,身为父母的不易,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通道三中团委
2010.11.2
第四篇:勤劳团日活动总结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主题团日
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大当代大学生对勤劳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勤劳意识,特举办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二、参与人员:
xxxxxxxxxxxxxxxxxxxx11级同学
三、活动主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2509
五、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 22日
六、活动内容 为了更好地贯彻胡主席提出的“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的观点,响应学校号召,我院举办了此次团日活动。在本次系列活动的第一项“只争朝夕”照片展中,11级同学们取日出时刻为主场景拍摄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切身地体会到了勤劳的精神,在日出日落之间要分秒必争。拍摄出来的若干照片组成了一个硕大的“勤”字立于教学楼门外,更是让全校所有同学的内心都有了深深的震撼,警醒人心,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要忘记“业精于勤荒于嬉”。
在本次活动第二个系列“天道酬勤”视频秀中,每个专业的同学们都在VCR中将勤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同学们在拍摄和
观看的过程中都对勤劳有了很深的感悟,从多方面对勤劳做出了完美的诠释,更是因为亲身参与其中,从而感受到了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让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主题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
其后的花絮播放,展现了同学拍摄制作视频工程中的不易,但也使得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视频播放完
毕,由组织部两位同学代表上台演讲,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意义,激励自己,在未来中更加勤奋努力。本次活动在激昂活跃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都深刻的认识到了勤奋的劳动与刻苦的努力的重要性,坚定了自己在未来积极勤劳的信念。
七、承办单位:
分团委组织部 2011年11月22日
第五篇:如何上好小学生孝敬父母德育教育课
如何上好小学生孝敬父母德育教育课
重阳节那天,我被邀请至女儿幼儿园开展的一次“尊敬长辈
孝敬父母”的活动,感触颇深。“百事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孝敬父母的教育要求。由此我对如何上好小学生孝敬父母德育教育课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二是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五是出门和回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代,以免父母挂念;六是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体表现如下:
(1)消极型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差。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限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3)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愤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似是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a)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b)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c)传授知识单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d)教师的能力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5)来自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而忽视思品学习等原因,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我应采取的对策是:
(1)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面对学生复杂的学习心理,教师必须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儿童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状,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2)改革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一是要创高情境,激发兴趣。如导入新课可用游戏、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解除其消极、沉闷的学习心态。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图画、故事、语言等教学媒体和手段,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刺激学生试听,开发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克服消遣、淡漠的学习心理。二是设计提问,激发求知欲。即根据课堂教学目的、重难点、设计揭示课文观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议论明理,为学生创造密度学习空间,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使之既有:“求”之趣,又有“知”之乐。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参与意识。即让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参与讨论。这样主客观的一致,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使学生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产生驱动力,参与意识会强烈。四是强化效果,及时反馈按照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通过学生表情、动作、语言等获得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事物的是非观点及行为的正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纠正,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