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成才必须先成人
要成才必须先成人
——新学期开学寄语
同学们:
金色秋风送走了炎炎夏日,敲开了新学期的大门。
新的学年来到了,在漫漫的求学路上,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着我们的理想目标挺进。
“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学好文化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举止文明,为人友善,严于律己,刻苦勤奋,人格健全的阳光青年。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概括起来是“六要,六不要”。
一、要文明,不要粗野
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文明,不要粗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明行为比比皆是,粗野举动也不鲜见。譬如:
1.尊敬师长是文明,目无尊长是粗野。尊敬师长是我们潮州人的优良传统。大多数同学对老师很有礼貌,虚心、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有错就改;上课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的劳动,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是文明。但是,确有少数同学老虎屁股摸不得,只允许他违纪,不允许老师批评教育,动不动就与老师顶牛,动不动还打电话给家长,说老师如何如何欺负他了,这那像是一个中学生,完全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做派。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讲闲话,看闲书,甚至玩手机等等,这些都是粗野的表现。
2.友爱同学是文明,倚强凌弱、打架斗殴是粗野。同学之间亲如兄妹,将来若干年以后,同学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同学友谊,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这是文明的表现。但是,个别同学为了一点小矛盾,不是通过老师解决,而是大打出手,甚至请校外人报复自己的同学,使矛盾激化,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种倚强凌弱、争强好胜就是一种粗野。
3.珍爱生命是文明,自我摧残是粗野。我们的生命属于自己的,亲人的,社会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要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种文明。但是,个别同学的一些危险举动,如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打篮球时动作粗野、横冲直撞;翻围墙离校出走;违规使用、破坏电器设备;抽烟喝酒、私自到江河游泳;无证驾驶或和乘坐无证人员驾驶的摩托车等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造成自己或别人的伤害,是粗野、不负责任的表现。
4.弯腰保洁是文明,随手乱扔是粗野。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美丽的校园要大家来维护。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同学主动自觉地将地上的食品袋、饮料瓶、面巾纸等,捡起来送到垃圾箱里,这小小的一弯腰,反映的是这些同学的爱美之心,文明之举,也是对那些随手乱扔行为的无言鞭挞。学校的环境卫生至少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厕所的卫生始终是老大难;二是一些同学从教室窗户向外乱扔垃圾、饭盒,并且屡教不改;三是部分同学在校园内随手乱丢乱抛食品袋、饮料瓶、面巾纸等生活垃圾。有这种习惯的同学是不是该想一想,我的行为为别人带来了什么?带来了肮脏的环境,带来了厌恶,带来了劳动。同学们,在你乱丢垃圾得同时,也丢掉了自己的形象、人格与文明。
5.要文明用语,不要出口成“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文明的礼仪之邦。讲话文明是最基础的文明。反观我们的部分同学,没有“妈妈”不开口,一开口就是“他妈、你妈”,好像自己不是“妈”生的,要坚决克服这一坏毛病。
希望大家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倡文明,拒绝粗野。
二、要感恩,不要怨恨
山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要感恩祖国。是祖国的强大,使得我们有尊严。是祖国的富庶,使我们生活得幸福。不要因为暂时的贫富差距或其他的不满而产生怨恨。
要感恩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是父母的辛勤劳动,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精心哺育我们成长。不论你的父母是有钱的老板还是无钱的百姓,他们对你的爱都是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无私。不要因为一件小事没有满足而产生怨恨。
要感恩老师。老师对我们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感情。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导我们的是老师;当我们遇到难题而汗流浃背不得其解的时候,为我们耐心点拨的是老师。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们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我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没有一位老师不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老师的默默辛劳换来了我们的不断进步与茁壮成长,也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不要误解了老师的严格甚至严厉,而产生怨恨。
要感恩同学。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同学的“大拇指”给予了巨大的鼓舞,而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是同学送来了热情的帮助。要感恩对手。正因为有了对手的竞争,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要感恩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你才会一帆风顺,直到永远。
感恩不需要豪言壮语,感恩需要的是从现在做起;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感恩只需要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不会“被感恩”。要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知恩图报的良好校园氛围,为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要守纪,不要散漫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制度是一个学校稳定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犹如法律法规一样具有强制性。个人的行为自由,必须受到纪律制度的约束。任何违反纪律制度的行为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譬如:休息时,有了你随便讲话的自由,就没有别人安静休息的自由;上课时,有了你讲闲话、看闲书、玩手机的自由,就没有别人专心听讲、汲取知识的自由;课间,有了你在教室内外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自由,就没有别人放松精神、调整上课情绪的自由;就餐时,有了你乱插队的自由,有没有别人有序就餐的自由;校园内,有了你乱扔垃圾的自由,就没有大家享受校园美丽环境的自由„„等等。所以,遵守纪律是美德,自由散漫是缺德。希望大家以规范守纪为荣,以散漫违纪为耻,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注重讲究礼仪、礼貌、礼节;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在家做个好子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将来做个好公民。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书写好人生中精彩的每一页。
四、要自信,不要自卑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才干,更需要自信。或者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
不自信的人往往就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人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同时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情绪。
自信的人,不论做什么事,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有了这样的信念,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就为之不远了。一次次的自信,一次次的成功,成功助长了自信,自信促成了更多的成功。我们有许多同学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们进校时没有达到实验班录取分数线,但是他们有自信,不信邪,一年后甚至一学期后从普通班考进了实验班,再后来,屡屡考进全年级前20名,最后在考上了重点中学。可以说,是自信创造了奇迹。
但是,有相当多的同学缺少这样的自信。他们在没有上课之前就断定自己听不懂,在没有学习之前就断定自己学不好,在没有背诵之前就断定自己背不上,在没有考试之前就断定自己考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所以,什么也不用努力,反正我什么也不行,最后只能是越来越不行,给自己帖上“不行”的标签,最后,什么都放弃了。所以,自卑是一个人葬送前程的第一杀手。
五、要勤奋,不要懈怠
关于勤奋的名言很多,譬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这些古今中外名人认为成功必须勤奋,不能懈怠。在我们当中肯定有勤奋者,但懈怠的人也不少。譬如:学习内容懒得消化;作业练习一拖再拖;上课没精打采;迟迟不离寝室,迟迟不进教室;迟到、离堂,找理由离开课堂;休息时间玩手机;节假日泡网吧,等等。那一条可以称得上勤奋?如此懈怠,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学习成绩=智力+动力+毅力。“智力”是没什么区别的,“动力”靠我们的学习愿望激发,“毅力”指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缺少的是什么?
六、要诚信,不要虚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说,我们应该求真知,做真人,讲诚信。“诚信”是人们心灵中无时不在的警察,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三国里的刘备三顾茅庐靠诚信请来诸葛亮共治天下;“狼来了”的故事中小孩不讲诚信招来了灭顶之灾。不讲诚信的人不可能有朋友,不可能有成功,不可能有事业。然而,在部分同学中,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犯错不承认等等,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希望大家不要将这些不诚实的毛病带到学的学年,诚实做人,诚挚待人,诚恳求学,诚信就不再遥远。
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学期,新的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一切从头再来,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成才必须先学做人
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孩子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是无形的示范,应注意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使孩子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视同仁地纳入各地学校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三篇:要成才,先成人
要成才,先成人
邓吾佳
首先,我认为“人才”一词,人与才是缘份组合,人在先,才在后,这就注定了成才先成人的博深蕴含。何谓成人,指为成长、成就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如何成人,则以才成人、以心成人、以信成人、以德成人。“人”与“仁”有缘同音,人要有仁人之心,要有良好的伦理和道德。成人是成才之本,人不成,才不器。
例如:2003年6月,北京某大学2000级女学生奚某因涉嫌盗窃同学宝来汽车被海淀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这是近年来北京市最大一起盗窃案。
21岁的犯罪嫌疑人奚某是北京某大学2000级学生,平时与有同学不和,且有向看不惯平素处处炫耀自己有钱、目中无人的做派。2002年11月11日,奚某利用学校上课收作业的时机,趁同学不备将其衣兜内的钥匙偷走,随后将其放在校内停车场的白色宝来1.8T型轿车偷走,该车价值人民币246733元,同时偷走车内现金10000元,美元2100(价值人民币17408元),奚某于第二天被查获归案。(来自网载)
这样的大学生有才无德又有何用?我认为一个人,有才无德非人才,有才有德真人才,无才无德是庸才。学校德育教育应从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入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是非,明耻辱,美化人格。要成才,必先成人,要成人,先 1
必须有德。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教育人,培养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放在工作的首位,我认为学校德行教育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道德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学校要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使学生做到有章可依;二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和团队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开展适合校情的紧急演练活动,规范学生行为。
二、加强对学生的“美好”教育。
“美好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感知人生的价值,得到人对生活,对学习,对事业,对前途与命运的最大价值的取向。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美好世界、美好未来、美好人生、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等的认识教育来创建人的美好心境,提升他们对美好愿望的憧憬,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对实现美好愿望的期盼。学校要通过社区活动,团队活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来扩大教育渠道。
三、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要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倾注:极力捕足学生亮点,关照学生点滴,关注个体差异,搭建互信平台,提供沟通机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植: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爱校之情,爱师之情,爱亲之情。
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的德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十年磨一剑就能达成目标的,学校只是培植学生良好德行的起步,真正的大课堂在社会,从社会中吸取经验,从社会中磨砺自己,完善自己,找准人生最崇高的取向。使自己能真正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用的人才。
第四篇:励志成人成才
励志成人成才
励志成才首先要励志成人,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我们励志成人,第一就要做到“孝”。
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尊重,那么还提什么“成人”?“孝”或许是一杯热茶,或许是一幢豪宅,或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孝”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可见“孝”是多么伟大!
第二点就要做到“诚信”。民无信而不立。成人,首先是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这个问题对1000多个百万富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能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律己严格、待人宽厚、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成人的基本标准。
励志成才,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既要做翻译,又要做小说,还要当记者,那么怎么他可能在其中一个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呢?其次要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要知道天才=1%的天赋+99%的努力。没有惊涛骇浪,难见大海的广博与壮观。如果我们能够在逆境中锻炼自己并成就一番事业更是难等可贵。贝多芬不因两耳失聪就放弃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终为后世留下了不朽之作,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诠释吗?
初二(11)
邹致远
第五篇:成才先成人
成才先成人
《资治通鉴》中对于人才有这样的描述:“德才兼备者上上才,有德无才者上等才,无德有才者下等才,无德无才者下下才”,成人使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助于我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上上才。
曾经,美国一名记者问李嘉诚先生成为华人首富的原因,李嘉诚用两个字回答:气概。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这名记者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令我终身受益!”初中毕业的李嘉诚能够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与他小时候的精神“喂养”密不可分。
成才先成人。李嘉诚有今天的成就与修身密不可分,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幕幕惨剧也在提醒我们成人的重要性: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2000年浙江金华市学生徐力用铁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浙江教育学院周英民用裁纸刀杀害同学洪某并将同学石沉西湖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一直在向人们敲着一声声的警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人先于做事,情感重于智力,正是体现了以“德”为首的要旨。
“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不仅是个体需要明白的道理,也是教育事业需要贯彻的方针。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我想,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以德为基础,避免假大空的说教。比如,通过充满人性光辉的古典文化教给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告诉孩子们做人最起码要有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品质,还要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让道德教育既成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成为一个人性格、道德、理念形成的过程。
另外,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主人翁意识,并积极吸收优秀文化。联合国大厅挂着一幅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在学习中国,我们也有胸襟学习西方文化中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等,拿别人的优点为我们造翅膀,从而比别人飞得更高。
成才先成人,德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十年磨一剑就能达成目标的,生活中多磨砺自己,完善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