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

时间:2019-05-14 19:1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篇: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

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管理学

【内容摘要】以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为线索,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管理,从本质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彼得.德鲁克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哈罗德.孔茨

管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活动和过程。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施,组织结构的的设计和运作,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以及对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调整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管理学》刑以群著 第9页)现代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因而对于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我们也应注重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研究,将其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而人文精神是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德鲁克把管理和文化直接联系起来,他说:“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和信念的传统中,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当是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是不无价值观的科学。”

当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因而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立足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审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从而找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管理源于西方,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的许多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五大支柱:1·阴阳五行说2·天人合一的自然观3·中庸,和的思想4·修身克己5·进鬼神而远之。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现在就让我以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为线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理论的契合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

(1)战略管理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

1·有效的管理从制定战略目标开始。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儒,墨,法,道,兵„而我国先秦的诸子思想中就包含了许多用于研究企业

战略性决策的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精髓。儒家主张“修身克己安人”从而实现“和,大同”这其中,修己和安人就体现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对于个人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目标是一个人之所以愿意在一个组织中的根本原因;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在注重企业目标完成的同时,注意营造和协调企业,个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将组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从而促成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

2·注重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一个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努力,而且会受到存在于组织内部外部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五事“五事”乃“道、天、地、将、法”。按现代意义来理解,“道”是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天”,即天时,指机遇,或一种客观的情势;“地”,是地利,即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所初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方面;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以上“五事”,可作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之研究比较》)

3·现代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传统的“分,合”学说。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决策沟通,使组织内成员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当然组织工作的核心应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团结和协作精神,以提高整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相应地,《周易》中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的论断,意指实现组织目标要通过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上下沟通。《孙子兵法》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入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即对组织的要求,更在于其功用,特别是要求组织本身能产生出战斗力,这就是“势”,一旦形成这种组织,又能“择人而任势”,按组织的功能需要用人之长,组织就会具有一种“不动则已,动必雷霆万钧,一击成功,无可阻挡之势。

4·中国传统激励方法与企业领导理论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领导工作是指“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体目标作出贡献的过程。”领导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一种追随关系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可提供实现其愿望、要求和需要手段的人,因此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多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关于人性的各种看法,其中以沙因、波特、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登的人性假设最具有经典意义。他们大致都认为人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演变。(1)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以及法家的“人性好利说”。人性假说是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这与我国道家、法家的看法不谋而合。只有儒家认为人性是可变的,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他们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西方的激励理论也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葫萝卜加大棒” 主张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和处罚违纪者

第二阶段 满足“社会人”的需求 满足人在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社会和心理的需要,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 “寻找人的自我实现”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人就会获得长足和持久的工作动力。

第四阶段 多种激励方法并用 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万能激励方法,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激励方法,必须根据不同的人及人的变化,采取适宜的激励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反映出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追随关系。《孙子兵法》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儒家孔子提出“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象爱护亲属一样对待臣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爱民必须体现在满足臣民的需要上,决策时必须顺应民心,从而形成凝聚力。“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不分人的贵贱,赏罚要严明,这样才能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激励作用,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组织绩效。曹操违纪,自罚“割发代首”;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些历史典故都是执法严明的例证。只有做到恩威并施,才得以“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使之无敌于天下。“任贤律己”,“身先士卒”。这是告诫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下属。在这方面,《周易》、《孙子兵法》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对领导者的期望,认为领导者应反身修行,团结和厚待下属,以达到“上下同欲”的最佳协调状态。

5·控制与“礼治”、“无为”

在管理的控制职能方面,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儒家强调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力推“法治”。“礼”,其实是一种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即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儒家认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必须“两手并用,先德后刑”。用孟子的话说即:“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最有效的控制,应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Peter.M.Senge)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他认为应尽最大可能地让下属面对所有的课题,包括处理企业成长与持续经营之间的两难困境。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无为而治”正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历史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

治”均为“无为而治”的典范。

因而,在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在学习本专业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认真学习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管理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的运用于专业领域。

第二篇:现代管理理论

戴尔公司的生产管理分析

班级:08物流(1)班姓名:学号:08040

41戴尔作为目前全球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领先的电脑公司,其竞争优势之一在于其在全行业中最低的成本结构,而此成本结构部分得益于戴尔优秀的生产管理策略。

在生产之前,必须先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戴尔公司运用到是电子VMI与JIT相结合的管理技术。

VMI与JIT相结合的原材料采购技术的具体流程是:首先通过建立供应链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来接受客户订单;然后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平台将各个订单的消息传递给各个原配件供应商;同时,戴尔进行及时的需求预测,每天三次将最新的预测结果通过网络提供给核心供应商,通知他们所需配件的相关信息,而供应商即可根据预测的结果及时组织相应的生产并迅速组织运货到装配厂,从而保证戴尔的生产。在此过程中,戴尔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速度,其整个流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设备来进行的,因此说其采取的管理技术是电子VMI与JIT相结合的技术。

戴尔在原材料采购上采用此种技术,不仅可以灵敏的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实现零配件的趋零库存;同时能使戴尔将库存负担,原配件的进货与配送负担转移给供应商,从而减少了库存风险以及原配件的存储成本;同时采用电子化的采购管理技术,有利于扩大采购市场的范围,缩短了供需距离,简化了采购手续,缩短了采购时间,减少了采购成本,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戴尔实行原材料的趋零库存,因此就无法通过实行大规模采购原材料来享受批量折扣,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多频次的采购。戴尔为了应对此种小规模多频次采购带来的采购成本上升问题,制定出了总量定购到达策略,即向供应商承诺一个原材料采购总额,以此总额来获得一个总批量折扣。此样的话不仅可以避免采购成本的上升,同时还有利于与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生产时,戴尔采用原材料分配管理战略。

由于戴尔采用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及准时化(just-in-time)的生产方式,其装配车间不设置任何仓储空间,因此原配件是直接送到装配线上的,并通过 “看板管理”技术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上进行分配。即根据客户需求的产品分析每种原材料在各个工序的分配,然后由原材料各个工序到生产线工作台附近的随需库存点领取,并向供应商下达各原材料的供应指令。这种看板分配原材料的方式,可以保证戴尔只采购和分配各产品所需数量的原材料、不多给,同时上游环节会严格控制质量,不将不良的原材料提供给各工序,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防止了原材料的浪费,有利于实现均衡生产,保持原材料的周转速度,实现趋零库存。在销售方面,戴尔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这种方式不仅消除了库存成本和销售费用,还通过和顾客建立关系获取有价值的顾客信息,平衡顾客与供应商的关系。

戴尔高效的生产管理策略,以及贯穿其中的先进的信息技术,造就了戴尔在整个行业中的低成本结构,赋予了戴尔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却有着永恒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谋略,用来指导现代企业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关系

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国门的打开为许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其中就包括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他们想凭借自己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譬如麦肯锡、德勤、罗兰、贝格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外来和尚都能念好经,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因为管理是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问,它没有固定的法则和公式,只有在具体环境中去不断摸索适合的管理方法。那么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文化环境的管理方法,恐怕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答案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和层次,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毫无例外地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紧密的联系。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精神因素的沉淀,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形成起来的思想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庭宗法环境为背景,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包含道家、法家、兵家等多家思想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是儒家思想,是把家庭放在首位,而后推及社会的一种家庭本位思想。儒学思想以家庭为重,它关注的一种由个人组成的家庭的整体发展,强调的是家庭的责任,从而推及社会的一种责任,是以报效国家与社会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思想,即我们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传统文化中体现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沉淀。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其文化内涵中可体现种种管理流派的思想。汉代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记录下乃父司马谈关于古代各个思想家要旨的宏论。其中指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治”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管理”,这恰如其分地点明 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管理学”性质。以下列举几例加以说明。

(1)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儒家视“中庸”为无上道德。不偏谓之“中”,不移谓之“庸”。中庸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处事方式。“中庸”推崇做人要遵从礼仪的道德规范,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管理之道就在于适度和合理,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企业和谐发展需要为准则,力求人与物处于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最高的效益。是和气生财、团结协作、合作制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要义。

通过宣扬中庸之道,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企业中多个要素、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利于实现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中确立竞争合作和双赢、多赢理念,有利于在发展中正确处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

利于我们提高管理经济、实现社会进步的总体能力和艺术。

(2)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精髓,也是道家最重要的理论思想。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要人们无所事事,而是主张人们的活动应该顺应自然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因“道”之力有所作为,从而收到圆满的效果。要使管理活动顺应自然之“道”,首先,必须克服轻率和浮躁的弊病,“欲速则不达”。其次,应该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做事。不看准趋向和时机,则不采取行动;而一旦看准了就应该坚定不移地采取行动,不轻易变迁和更改。另一方面,无为管理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自然属性,把人的社会性降到最小,不要求人在社会活动中处处以社会的利益为本位,就是充分尊重个人自己的意愿,以人为本,让个人自由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员工能充 分发挥自己的丰观能动性,充分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将企业全体员工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积极为企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个人贡献。

(3)法家思想中的“法”

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问的斗争需要用“法”来节制,用“法”来治理国家,用“法”来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用于保障国家良性发展的根本。法家向来都是反对保守、主张锐意改革的,他们认为一切法律和制度都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商鞅曾明确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子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的论断,指明如果组织不能随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地调整内部制度,必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对现代企业来说,一定要做好内部的制度建设。其次,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持续创新。同时进行制度建设的创新,确保制度体系的动态性和前沿性,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兵家思想中的战略管理

家喻户晓的《孙子兵法》不仅适用于战争,还适用于现代商战。“兵形象水。随形成形”兵家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的兵法和管理行为都应像水一样。兵家的管理中蕴含着“虚 实”“动静”“阴阳”“有无”等对立统一的概念。这种对立的辩证思维方式,强调把所有的因素对立统一起来,建立自己的认知,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十分重视决策,提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道”。孙子认为。计划决策应从“道、天、地、将、法”“五事”入手,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这种决策思想同样适用于经济管理。“五事”按现代意义来理解,“道”是社会的大环境,即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天”,即天时,指机遇,或一种客观的情势;“地”,是地利,即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所初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将,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人才,即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方面;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也可指社会的法律制度。以上“五事”,可作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参考总纲。

二. 现代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渗透

(1)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别,中国文化注重的是“情、理、法”,而西方则为“法、理、情”,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管理更需要侧重于人的管理。现实的管理中管理者面对成本的压力、追求经营效益的最佳化,不去考虑人的影响,舍本逐末。常有管理者无视员工的建议,丝毫不考虑员工的想法,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靠的是强权管理,久而久之凝聚力降低,企业效率不断降低,竞争力逐渐减弱直至灭亡。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并依赖于人,也就是企业员工的努力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须把“以

人为本”、“任人唯贤”、“贵在人和、”“敬大爱人”等作为企业的经营信条,管理者则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2)义利并重

中国传统相较西方传统,重义轻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重视义而轻视利的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反过来只重视利益而忽略了国家、民族大义也是不行的。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知名企业为了利而忽视义的报道,例如“三鹿”置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于不顾,丢仁失义,最终导致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在现代管理中,必须实现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大义”与西方传统莺视的“功利”的有机融合,不能厚此薄彼,偏废一方。

(3)赏罚分明

激励是对动机的激发、强化,它通过对行为的肯定、诱发,引导人们的动机指向,并强化动机,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是“赏”的激励,即运用物质奖赏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尉缭子·战威》中指出“礼赏不倦,则士争死”,诸葛亮主张“赏以兴国”等。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很好地被领导层运用,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以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其次,是“罚”的运用,以督促后进。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内部实行重赏重罚的奖惩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组织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从泰罗“1911” 年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至今,管理的发展其实是管理主体不断对管理真谛认识与把握的过程,是不断对管理的规律性认识与驾驭的过程。从管理科学的兴起,到行为科学的产生,再到管理科学的发展乃至现代管理,人们对管理内涵的把握也日益深刻。管理作为一门学问,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需严谨的推理演绎和认真的实验来证明其正确性,且存在各种公理、定理,为人们所统一认识。管理无定式,尤其是西方管理学派的多样化足以说明这一点,如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丰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行为学派等等。当然西方的管理学也建立有大量的数理模型,从无数经营管理的数据中归纳其特点。然而无论哪一种管理学派,其落脚点都必须是解决管理的有效性。

中华传统的文化对现代的管理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各国管理界都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时候,作为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管理思想的推动作用,在管理活动中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可以预见,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并融合古今中外优秀成功经验的东方管理思想,将对21世纪的管理学界产生深刻影响。以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一步步走向世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理解、接受。东方文明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在信息时代有相当大的便利和作用。在今天更多的要求集体合成的技术创新、科研应用的广泛领域,东方传统的多元主义和协调团结的精神,更显其独特优势。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包治企业管理百病的良方,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予以人的思想的启迪,取精华而去糟粕,辩证的应用才是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如果说西方管理好比参与竞技的装备和武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驾驭这些装备的智慧和技巧,单纯的任何一方都不足以战胜对手,只有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克敌制胜。

三. 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将日益而对严峻的挑战。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资源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而是思维智慧的竞争。我们就更需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汲取智慧,开阔眼界,搞活经营思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谋略是智慧之学,谋略之学,创新之学。要使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服务,关键是“去粗求精,去伪存真”,主要是通过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和提炼出来的一些哲理、格言、成语、故事等 去理解和领悟其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思考,以求打开思路,转变观念,实现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维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1)

【2】 宋毅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管理思想中的回归》,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8)

【3】 周建波,《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7.【4】 王红、赵洪方、王长力《韩非法律思想中的“法、势、术”》,管子学刊 2004(01)

【5】 李涛,2005,《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传统借鉴》,《经济问题探讨》第9期。

【6】 张立交,1997,《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儒家、道家、释家还是法家、墨家和兵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思想。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本质来了解万事万物的法则,以及对于奥秘的宇宙万物本原所体悟出的高明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其中有管理哲学简朴、举重若轻的《道德经》;有思想缜密、深邃的孟子;有谋略周详的《孙子兵法》;也有讲管理法制的韩非子;有讲兼爱的墨子;有讲管理的谋略、纵横的鬼谷子;还有讲自我修养的《论语》。很多精辟的理论和道理,我们的先人可以用几个字就总结的很到位,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深邃。毫不夸张的说,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就为现代的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任何的管理都是道和术的结合,所谓道,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论述,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就是管理的道,也就是管理思想的根本所在。管理的术有很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庸》和《大学》都是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思想体系。其思想的核心特点是重视人(尤其是社会大众:“民为贵”)、提倡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现代的人文管理,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与客户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精要和现代管理的理念。

下面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管理的浅议: 第一、“个人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出自于《礼记·大学》,意思是说,通过个人品德的修炼,可以达到家庭整顿有序,而后治理国家繁荣稳定,最后则可平定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作为治国的重要基础,以及崇尚道义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同样将管理者的个人道德修养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一个领导者个人道德修养不高,那必定没有人追随,没有人拥护;没有忠臣勇士的跟随那他必然无法取得成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一个道德高尚的明主定然会有贤臣跟随。

第二、“以人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孔子曾说过“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在现代企业里也已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模式。按照孟子的观点通用到现代企业,我们发现: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有了人才能建立企业,有了人才才能创造价值。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因此管理应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义与利之分”

对义和利古代的诸子百家有过纵多的解释: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等等无不对义利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而这与当今社会的义利观也有相通之处。“无利不起早”,现代的企业都是以利润为目的导向的,如果没有利润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是如因为追求利润而抛弃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道德底线,那这样的企业是没办法走下去的。如我国三鹿奶粉企业一样,做的再大再强,不讲“义”不守“德”,为了利润而无视人民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最后必然走向倒闭走向灭亡。今天的企业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风气。因此,企业对员工、顾客、股东和社会都承担着重要责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犹如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农作物从土壤中吸取养分才能成长收获,但也必须给土壤回报肥料才能继续生存。企业从社会赚取利润,也要回馈社会,多做公益事业,改善社会风气,促进文化升级。相反,如果企业噪音扰民,排放有害废气废水,危害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必将受到谴责,失去生存的外部环境。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孙子的不战而胜,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借鉴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领悟传统东方智慧的伟大力量。

暨南大学

MBA2011P2班

陈秀灵

第五篇: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沟通。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那么,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关键字:企业文化管理沟通反馈良性发展整体优化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

从大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换种说法也就是,管理沟通是企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一个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这种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如企业内部决策讨论)和外部沟通(如危机处理),那么不难想象,该企业一定具备着科学和人性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内部沟通将会受阻,企业的外部沟通同样将会遇挫。

从小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个人内心与外在行动这样一个内外自我沟通的过程,这种自我沟通同样基于自己所处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具备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其组织成员不仅局限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会自觉学会自我沟通管理,这种自我沟通管理促进了自己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

可见,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管理沟通,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包含在企业文化内)。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

二、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1、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2、激励的需要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3、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管理沟通把企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提高管理水平

1.把握目标。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

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环境因素分析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下载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

    道之于道,道在心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课程论文 理学院 应用化学102班 刘琦 23210204 [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对自然界、人类......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赵玉平老师这个在名家论坛上播的视频,让我收获良多,自己费尽心思找到了赵老师这个视频的文稿,特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加油!相信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郭中杰 2012年......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

    现代管理理论总结

    亚当·斯密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 (1) 指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的劳动。这些必需品的好坏取决于两个......

    论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一、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层层沉淀,累积了悠久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炎黄春秋到百家争鸣,从文景之治到五代十国......

    论现代警务管理

    论现代警务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警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如何有效地实现警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警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各市、地区派出所也相应的推出一系列......

    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为了按照企业制定好的计划或设计好的系统,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以使公司或企业顺利完成预定目标,更......

    孙子兵法与现代营销管理理论5篇

    《孙子兵法》与现代营销管理理论 霍守凤 摘 要:《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这种“理性之光”,通过一系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