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区建设考察报告
贵池市站前区考察报告
2008年8月19日下午, 西湖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松林,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汪晖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赴贵池站前区对新城区怎么开发等问题进行现场观摩,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从中使考察人员受益非浅,达到了预期考察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情况
站前区前身是铁路筹备处,成立于2006年11月份,2007年3月改为站前区管委会,并在4月份邀请合肥一家规划设计院制作了7.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这标志着新城区建设正式开始启动。在贵池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新区以不断创新为阶梯,成功地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并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管委会职能界定明确。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了“三定方案”,明确界定了职能:在机构设置上,为“一正三副,一办三局”。即一名正主任,三名副主任,一个办公室,三个职能局(财政局、经贸发展局、建设环保局),国土、规划为市局的派属机构。为又好又快地开发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原则上同意管委会自己成立两个下属单位,一个是站前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用于构筑融资平台,提升融资承载力,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另一个是城管执法队,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授市城管大队委托,执法辖区内市容市貌。在人员编制上,行政和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执行)事业编制共9名,投资开发公司聘请相关技术人员14名,管委会主任兼公司董事长,一名副主任兼公司总经理,城管执法队16名编制,目前管委会人员为39名。在财
税分流上,实行转移支付政策,市政府统一征收,按30%比例返还,辖区内各种费税全部归管委会所有。
(二)、注重景观生态建设。按照现代城市发展新思维,景观生态也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新城区建设好比黑棋,生态建设好比白棋,二者是对垒的。管委会在开发新城区上,较好地执行了现代规划理念,强调可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平天湖开发上,目前已完成围绕8平方公里湖面进行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局布地区建立休闲观光度假区。平天湖和周围的湿地已成为新城区呼吸主动脉,构成富有活力的绿色、景观、生态、游憩的景观格局,提升了平天湖活力、亲水力,便捷、连续的游憩交通路网的建立,形成郊野鱼塘、居住休闲、农田村庄风貌等功能区,使“新区绿肾”效应彰显更大优势。
(三)、高速度开发。在不到两年建设时间里,新城区本着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依山傍湖的生态优势和通达便畅的交通杻纽优势,从三方面着手,强力、高速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拉开城区大框架。一是上下内外联动,整体推进。建设第一要事,外围主循环网络由市政府投资,道路新建延伸到哪里,道路两旁的供水、供气、排污和亮化就跟到哪里,据测算27米宽车道每公里投资为一千万元。内围微循环网络由管委会修建,目前共建9公里长微循环道路,整个路网花费建设资金一亿元。同时管委会还创造性开展工作,将省里“村村通”项目资金与市政府补贴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顺利完成环湖道路硬化工程。二是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管委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强化项目落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提升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在交
通杻纽项目上,实现“四站合一”,即火车站、城际铁路、长途汽车站和公交中心。为提高新火车站档次和规模,管委会自投资金将原先5000平方米扩增到10000平方米。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先后建立起 家具、小商品、汽配及农产品四大专业市场,同时加快三产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动碧桂圆房产、凤凰酒店、徽商大市场、百汇广场建设速度。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体现以人为本。新区开发涉及众多职能部门,他们着力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之利,来收整体工作推进之效。尤其在招商引资与规划调整上建立了联动机制,根据规划总体布局和招进来的项目需要,市政府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规划局布调整问题,并及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辖区内所需资料,便于招商。辖区里被拆迁农民拥有较完善的生活保障机制,一方面他们达到低保条件的人都进了低保,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都有余房出租,在入城项目招收就业岗位上,管委会要求企业单位侁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女子,如保安、环卫、餐饮服务等行业。充分让拆迁农户在环境的改进中感受变化、体味发展、共享和谐。
二、存在主要差距
(一)、职责界定不明。与站前区相比,一个显著差距就是西湖管委会职能界定不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步工作展开。
(二)、开发力度不够。站前区通过建立四大保障机制(领导协调机制、优化产业机制、市场投入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强力推动新城区开发,而我市新城区建设才刚刚启动,保障机制不全,开发的力度、速度、深度明显呈现不足。
(三)、缺乏融资平台。站前区拥有自己的投资开发公司,为新区新建、改建道路、整治河道提供投融资平台,实行市场化投资、融资,建设路、桥、和物流联营载体。开放的投资平台,吸收了外来投资主体参股、合作、重组,“以小鱼引大鱼,把小鱼养成大鱼”。相比之下,西湖管委会无自己的投资开发公司,失去了融资渠道,弱化了控制力。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管委会职责界定。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市政府给予管委会意向定位职能是协调、服务和管理,这与我们前期设想差距较大。应该说,市委、市政府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新组建一班人员,又好又快地把新区建设起来。可以说,在这次铜陵市党政机构调整中,管委会的成立是新生事物,在职能定位上,它不同与指挥部或临时机构,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几个部门重组,职能合并,它需要生产要素整合和体制、机制深度开发。站前区的主要做法是:管委会从一开始就给予融资权,对辖区内土地有主控权,加大成本投入,形成市场化运作,主动掌控建设进度;税收实行与市政府按比例分摊制经营,不仅确保了建设资金,而且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国土、规划实行派属制,采用一线工作法,加速推动辖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学习取经,我们深感要想减少探索成本,实现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就要对管委会职权放彻底、放到位,不能一开始就有弱化管委会应有的职权趋势。
新区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为彻底解决“上活下死、上热下冷、中层梗阻、力度递减、效能低下”的局面,我们希望要求市委、市政府
尽快下放“三定”方案,明确管委会职能,并赋予以下主要职能:
1、负责组织编制实施西湖新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及计划;
2、负责组织编制西湖新区的开发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建设与管理;
3、负责西湖新区开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4、负责制定西湖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
5、承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利用政策性融资。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倾斜政策,积极申请安徽省和国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力度,使之成为西湖新区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其它银行的优惠贷款,将其集中使用,重点投向新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管委会下属的运作公司,建立投融资平台。针对具体项目,集中市政基础设施资产,配置土地资产的经营权,通过财政建设资金或贷款启动,引入社会资金,向社会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三是利用证券市场融资。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行业内部和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横向联合,将我市城建集团(城投、交投和建投)发展成为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甚至海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集团,从证券市场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上市公司配股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借壳”或“买壳”的路子,将业绩优良的城建企业资产置换进入上市公司,经过资产置换之后的上市公司再通过配股融资投向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四是利用土地资产融资。土地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资产,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已被证明是可行的成功经验。新城区城市公路、道路和绿化等都可以和周围土地开发捆绑运作,获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三)、强调景观生态建设。要用最少的土地获得最好的景观格局,从传统的见缝插绿变为在绿色中填充新区,绿色网络避开马路,构建生物多样性、节能、绿色的游憩景观安全格局。西湖公园和湿地应成为新城区呼吸主动脉,要与车站新区的山体为友,形成山水生态模式。沿湖要建保护缓冲带,确保新区污水得到完全收集和处理,留出动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从而更加保障西湖的安全、健康,恢复自然净化功能,确保基本生态需水量,建立便捷、连续的游憩交通,形成郊野鱼塘、居住休闲、会展文化中心、核心商务、农田村庄风貌区等功能布局。绿化是城市的第一形象、第一载体、第一环境,是城市最重要的“包装”。要在新区上下树立一个意识,即:“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比状态、但比生态;不比高楼大厦、但比绿化美化”,要全面实施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达标工程,以更加过硬的举措,推进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大提高。
(四)、建立六大动力机制。面对正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重要阶段,新区要牢固树立“四优先”(规划设计优先、经营城市优先、基础设施优先、人气聚集优先)做法来建设新西湖,开发新城区。必须建立六大保障机制(领导协调机制,优化产业机制、市场投入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公众监督机制,干部考核机
制),整体推进新城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2008年8月21日
第二篇:新区建设
新区建设
洛阳新区规划面积71.3平方公里,由行政、商业、文化、大学城、科技园区等六个功能分区组成。目前新区开发建设33.59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成规模、聚人气、出形象”的目标。
郑东新区远景概念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西起原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共分六个功能区:(1)CBD,是郑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也是郑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由两环60栋高层建筑组成的环形城市,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和24小时不夜城。环形建筑群中间布置有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高达280米的会展宾馆等标志性建筑。(2)商住物流区,是CBD的功能支撑区,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是以机关单位、公益设施、现代服务业及批发、物流、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的综合区。(3)龙湖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龙湖规划面积约6.08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规划的点晴之笔,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规划面积约0.48平方公里;CBD副中心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娱乐和休闲的胜地。CBD中心和CBD副中心通过3.7公里长的运河相连,形成一个“如意”型,运河两岸是45米高的建筑。(4)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高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园区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5)科技物流园区,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安排科研院所和公路物流港等物流产业项目。(6)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已开发15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的工业支撑区。六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为了加快新区建设,拉动城市全面发展,新乡市规划局对新区76平方公里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随后又组织召开了新乡市工业布点方案专项研讨会和新区空白区指导性详细规划专项研讨会,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使新区布局更加合理,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据了解,焦作市将以龙源湖乐园为中心建设焦作的CBD,其大致范围是东至东二环路,西至塔南路,南至龙源路,北至丰收路,此次规划CBD的核心区域在丰收路、龙源路、修武路、东环路所圈定的范围内。焦作市新区正在兴建的位于龙源湖地带的中央商务区即焦作市的CBD。
平顶山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许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三篇: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编者按 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为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曲江新区规划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大遗址公园,并与曲江新区城建、文化、金融等方面负责人交流探讨了曲江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
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
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09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7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曲江模式对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洛阳与西安同为著名文化古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前,我市已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到了重要位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曲江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洛阳市破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大手笔、高起点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对我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立足洛阳文化特色,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与论证和实施,确保论证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二是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文化招商服务政策。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文化企业服务直通车体系,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平台,通过环境创优拓宽文化产业的招商渠道。借脑、借力、借势,广泛引进智力,敢于把好的项目交给体制外文化人才去运营,为懂经营、懂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洛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平台。
三是加快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步伐。洛阳文化资源由于分散、零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集团优势不明显,急需形成大文化格局,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文化要素,形成文化、文物、旅游联合开发、统一运营的市场运行模式,打造一批代表洛阳水平,符合产业生态链条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四是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洛阳新区拓展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利用优厚的环境政策优势,打造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培育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资金、人才,带动相关产业链滚动发展。五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管办分离,把可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资源分离出去独立运行。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内在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文化公司参与国有文化资源的管理和运营。
第四篇: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
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
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
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达43亿元。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12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40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几点启示
1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现代城市是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文化旅游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实践证明,城市发展新区当先,新区发展文化旅游优先。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公园化景区化,景区城市化、商业化。
2开启产业发展新思路。一是借鉴曲江经验,文化、旅游、城市一体经营、一体开发。二是实行特区管理模式。三是实行特殊政策。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集团。实行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3开辟资本运作新途径。全方位立体化运作城市资本。一是运作历史文化资本,二是运作城市土地资本,三是运作商业房产资本,四是运作文化旅游产业存量资本,五是运作城市品牌资本。
第五篇:关于深圳市坪山、光明新区考察报告
关于深圳市坪山、光明新区的考察报告
9月13日至14日,根据襄阳经开区党工委统一安排,襄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伍义兵、招商局长刘海涛两人分别对深圳市坪山新区、光明新区进行了考察。现将两个新区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两区基本情况
坪山新区成立于2009年,位于深圳市东北部,成立前属于深圳市龙岗区管辖。辖区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下辖坪山、坑梓两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60万,其中户籍人口3.6万。全区规模以上企业353家,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75家。201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9.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0.3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3亿元。
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成立前属于深圳市宝安区管辖。辖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其中户籍人口4.2万。下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办事处,光明街道办事处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集中的地区,共有归侨侨眷7008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9家。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0.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1.1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9亿元。
二、两区发展定位
坪山新区是以‚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新兴产业名城、民生幸
福新城、文化创意新城、山水田园新城‛为主题,坚持‚穷区富规划‛,以国内外先进城区为标杆,紧紧围绕‚现代产业园、生态样板城‛的发展目标,全力将坪山新区建设成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支撑地,辐射力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城市副中心,生产、生活、生态最佳组合的发展样板城区,实现‚产业在园中、园在城市中、城市在园中‛。
光明新区是以‚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空间、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绿色城市形象‛为主题,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一城两轮‛总体发展战略,明确了高品质环境、高科技项目、高档次设施、高素质人口、高水平服务的‚五高‛发展目标,形成了以城市化拉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循环格局,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区开发拉动新城建设的新路。
三、两区产业特色
坪山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生产性服务业‚4+1‛主导产业。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中芯国际、高先电子、日立环球、村田科技等为代表电子信息产业、以赛诺菲、微芯生物等企业为骨干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震雄、中集为组成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打造五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基地。
光明新区按照‚一区多园、园区聚集‛的构架,全力打造平板显示、LED、电子信息三大‚千亿优势产业‛,培育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百亿新兴产业‛,提升内衣、模具、钟表三大‚百亿传统产业‛,建设国际平板显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专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化合物半导体照明基地、高端服务业基地、生物制药基地、IT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六大产业基地。
四、发展体制与机制
1、新区权限:两个新区的党工委和管委会都属于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兼具开发区和行政区的职能,采取‚大部门、大综合‛的体制,履行一级行政区的职责(即除了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武装等必须由行政区履行的职责外,履行一级行政区其他党委、政府的所有职责)。新区内的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事项,由新区与市直部门和宝安区分别签订了执法委托书来获得执法权,为新区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机构编制情况:两个新区机构基本上都是10个正处级行政机构+3或4个正处级事业单位的格局。正处级行政机构为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局(审计局)、组织人事局(编委办)、发展和财政局、经济服务局(安生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大队)、公共事业局、社会管理局、城市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规划土地监察大队。正处级事业单位为建设管理服务
中心、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土地整备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深圳市公安、规划、国土、税务、社保、市场监管、供电、海关、检验检验等市直部门在两个新区设立派驻机构。
坪山新区公务员编制234个、事业编制395个(不含街道办事处、区内自设事业单位人员)。光明新区公务员编制240个、事业编制105个(不含街道办事处、区内自设事业单位人员)。由于新区机构精简,但日常管理事项并未减少,市直各部门均把新区作为一般行政区来对待,工作量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区又向社会招聘了职员(指事业单位聘用于行政管理职位和专业技术职位的人员)、雇员(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核定编制和员额内,以合同形式雇用的人员)、聘用人员(指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向社会招聘的人员,具有临时性,合同短期性)等几类。
3、干部管理:区内正、副处级干部任免由新区党工委管理,正处级干部任免事后在市人事局备案。干部即使交流到广东其他地区职级待遇都予以认可。正、副科级干部任免由区直各部办委局自行管理,在区人事局备案即可。在严格按照深圳市编办下达总额度控制的前提下,正科以下的区直机构、事业单位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配备均由新区编委审批核定。
4、管委会与镇、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党工委、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而镇、街道办事处又是一级政府,为了解决管理法理上的冲突,深圳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法,镇、街道办在原基础上又成立了‚新区管委会××办事处‛,把
‚街道办事处‛中的‚街道‚二字去掉,原有的牌子也继续保留,平时开展工作大多是以‚管委会办事处‛名义出现,从而理顺了管委会与办事处之间的隶属关系,办事处即为管委会派出的办事处。办事处的正、副处干部由新区党工委任命管理,正、副科级干部由办事处任命管理。正处级干部任免事后在深圳市人事局备案。
管委会主要履行管理、协调、监督职能。工作重点在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经济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规划、政策,按权限进行业务审批;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办事处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总体工作部署;监督下级单位的执行、落实情况,组织工作考核等。办事处主要履行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征地拆迁和查违的职能。办事处以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区保障和地区稳定为工作重点。社区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自己所属范围内的治安、安全、卫生、人口、计生等工作;开展各种便民服务;依法履行居民自治职能。
5、财税及建设:
国税、地税的地方留存部分,深圳市与坪山新区两级财政分成比例为30%:70%;与光明新区两级财政分成比例为32.5%:67.5%。管委会对区直各、部、委、局实行部门预算。办事处目前实行一级财政,以后要实行部门预算。
在新区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方面,主、次干道市政管网和道路由市里负责建设;乡道、村道和新开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由新
区负责建设,每年市里还会给新区一定的乡、村道路建设专项经费和城乡改造专项经费。
五、建议:
一是理顺经开区与市里的财政体制,尽快明确财税分成比例,建立一级财政金库,为经开区营造较为宽松的财政环境,加快经开区城乡改造建设。二是下放给予经开区一定的人事任免管理权限,建立较为灵活的用人机制。三是积极稳妥地推动薪酬改革,建立激励性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经开区工作人员敢闯、敢干、敢试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0一一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