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前沿论文

时间:2019-05-14 19: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前沿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前沿论文》。

第一篇:专业前沿论文

海洋生物制药现状及展望

王珍婷

(生物制药一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

关键词: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糖苷类生物活性基因海藻

Marine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status and prospect

Wangzhenting

(The 1th class of Biopharmaceuticals,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150080)

Abstract: Marine biological activity in material is rich, new discovery of terpenoids widely distributed YuHaiZao, coral, sponge and some Marine fungi such as Marine organism, mainly monoterpenes, sesquiterpenes terpene, two terpene, terpene structure forms of existence;And glycosidase-catalysed compounds in seaweed, sponges, sea cucumber, starfish etc Marine organism to find that most rkatsiteli fat, steroidal glycosidase, terpenoids glycosidase form...Keywords: Marine organismterpenoidglycosidebioactivityGeneseaweed 正文:

海洋未被利用的有效面积约为陆地的5一10倍, 海洋生物中99%的物种尚未被利用。现代研究表明, 许多海洋生物都含有结构新颖的各种活性物质。近年来, 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 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1】。海洋生物制药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 显示出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目前已有10000多种新型结构的化合物被发现, 其中200多种已申请专利, 主要包括枯类、聚醚类、皂贰类、生物硫、多糖、小分子多肤、核酸及蛋白质等, 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艾滋病、抗菌、抗病毒、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功能等。现已开发的海洋药物【2】【3】已在治疗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早老年痴呆症等一些至今仍困扰人类的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萜类物质是一类天然的烃类物质,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C5H8)的基本单位。故凡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isopenoids)。但有些情况下,在分子合成过程中由于正碳离子引起的甲基迁移或碳架重排以及烷基化、降解等原因,分子的某一片断会不完全遵照异戊二烯规律产生出一些变形碳架,它们仍属于萜类化合物。海洋生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为主,三萜和四萜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且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萜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中,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杀菌止痛等活性作用。

单萜

2005年M.G.Knott等人【4】对从红藻Plocamium corallorhiza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多卤代单萜化合物plocoralides A-C(1~3)【5】【6】进行了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Plocaralides B,C对食管癌细胞WHCOI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化合物具有卤素取代基。

倍半萜

从海泥来源的真菌Emericella variecolor GF1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型的倍半萜化合物6-epi-ophiobolin G和6-epi-ophiobolin N,化合物在1~3μM浓度时能使神经癌细胞Neuro 2A凋亡,同时伴随细胞萎缩和染色体聚集【7】。这一类ophiobolins是天然的三环或四环的倍半萜化合物,对线虫、真菌、细菌以及肿瘤细胞有着普遍的抑制活性。

糖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在生物体内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可将其分为原生糖苷和次生糖苷(从原生糖苷中脱掉一个以上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按照糖苷中含有的单糖基的个数可将糖苷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按照糖苷的某些特殊化学性质或生理活性可将糖苷分为皂苷、强心苷等;按照苷元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糖苷、蒽醌糖苷、生物碱糖苷、三萜糖苷等,海洋类的糖苷大部分是按照此特点分类的,主要包括鞘脂类糖苷、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和大环内酯糖苷等,在很多海洋生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绵等中均发现有糖苷类化合物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糖苷类成分大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D-arabinosyl cytosine)、抗病毒药物的AraA)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12】。从蓝藻肠形链丝藻H.enteromorphoide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细胞毒性多肽, 它对多种癌细胞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3】。蓝藻属胶须藻R.f irma 含有一种胶须藻素(Rivularin D3), 即为多溴双吲哚化合物, 具有抗炎活性。鱼腥藻中含有心脏活性的环状多肽(Puwainaphycin C)【14】。从小头颤藻O.aculissima中分离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即Acutiphycin,具有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体外试验当剂量大于50 Lg/ kg 时具有抗肿瘤作用。蓝藻phormid ium 的甲醇提取物, 亦具有明显的抗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 剂量大于12.5 Lg/ kg时, 亦不产生慢性中毒反应, 剂量达10 Lg/ kg时, 对Ehrlich 腹水瘤有明显作用【15】。目前, 螺旋藻多糖具有潜在的生理活性, 能显著地增强免疫功能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16】【17】。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 应当坚持“ 务实、高效”的原则, 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和宏观管理, 增加在海洋生物技术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人另一方面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间建立密切联系, 发挥各自在人力、智力、财力上的优势, 协调合作, 重点发展几个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最终形成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反过来支持和促进基础研究这一良性循环的局面。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药物的研究, 改变了以往单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制药的模式,解决了海洋药物开发中规模化和合理化的矛盾, 使生物技术制药进人一个新的时代, 为海洋科

学和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地开发海洋资源。

参考文献:

【1】关美君, 林文翰, 丁源海洋药物一二十一世纪中国药学研究的新热点中国海洋药物,2001.20(1)

【2】李光友, 刘发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15(2)

【3】罗素兰, 张本, 长孙东亭等海洋药物研究新进展及其开发战略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

【4】M.G.Knott, H.Mkwananzi, C.E.Arendse, et al.Plocoralides A-C,polyhalogenated monoterpenes from the marine alga.Plocamium corallorhiza Phytochemistry, 2005, 66: 1108.【5】Stierle D.B., Wing R.M., Sims J.J.Polyhalogenated cyclic monoterpenes from the red alga.Plocamium of Antarctica Tetrahedron, 1979, 35: 2855.【6】M.D.Higgs, D.J.Vanderah,D.J.Faulkner.Polyhalogenated monoterpenes from Plocamium cartilagineum from the British coast.Tetrahedron, 1977,33: 2775.【7】M.Kladi, C.Vagias, G.Furnari, et al.Cytotoxic cuparene sesquiterpenes from Laurencia microcladia.Tetrahedron Lett., 2005, 46:5723.【8】Long K H , Wu Z D.Marin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M].BeiJing : Marine PublishingCompany, 1984, 1: 127.【9】海洋:药物研发新领域,2004.12.14

【10】Koclm F.E.et al.J Nat Pr od 1992, 55(6):613.【11】Car ter D.C.et al.Jor g Chem 1984, 49: 236-241.【12】Kobaya shi J.et al.T etr ahedr on Let t, 1986,27: 5755.【13】Gerwick W.H.et al.Experientia, 1989, 45:115~210.【14】Mocte R.E.J Am Chem Soc, 1989, 111: 6128~6232.【15】Mundt S.et al.Die Pharmape, 1988, 12(43):809~815

【16】Yonshak A.et al.Physit ogia Plantaram1996, 97(1): 175.【17】11 Mat hew B.et al.Nat rition and Cancer 1995,24(2): 197.

第二篇:交通运输专业前沿论文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以下是小编带来交通运输专业前沿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交通运输专业前沿论文【1】

一、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优秀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保证。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契机,保证交通运输专业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坚持优化整体结构、拓宽就业口径、突出专业特色和注重实践创新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在课程的体系设计上,不仅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素养,而且强调文理渗透,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确保实践环节的学时和质量;设置两个创新学分,并明确获取途径;倡导毕业设计(论文)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结合,鼓励和积极安排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工作。

(二)实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在专业课中重复、陈旧是目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当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组织专家充分研究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特色,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基础上保证“基础课程质量精、专业课程内容新、选修课程形式活”。基础课程力求规范化,保证其严谨性和精炼性;专业课程注重学科特色,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为学生更新专业前沿信息;选修课程增设研讨类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等一系列形式更为灵活课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使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理论基础与初步研究经验。

(三)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促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引导。提倡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相应阶段给予学生帮助和点评。在考核中引入过程要素,改革考核的形式与评分办法。教学过程中讨论和作业等环节都应按比例计入考核成绩。改革考试试题分值的比例,提高试题中分析题、综合题和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目比例。此外,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倡导无标准答案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开放性综合题,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探索重点课程建设的新思路重点课程建设是东北林业大学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传统重点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构建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为主要改革内容。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课程建设可以围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计实践环节、建设实践平台,指导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2012年开始建设的重点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为例,在课程建设的同时由课程组老师执导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负离子对柴油机节能作用的研究”。学生在重点课程建设中搭建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深入的试验与研究,独立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顺利完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二、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合理选拔学生,注重专业分布尽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项目级别较高、指标数量有限,因此在兼顾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合理选拔学生并注重专业分布。选拔出的学生团队要具备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通常可以进行多专业混合,学生最好学有余力并具有潜心研究的精神。在项目的专业分布上,应依托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的重点课程建立。因为通常这样的专业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项目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且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整体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影响着整个基于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总体效果,因此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项目的选择,既要从实际出发,具备地域特色,还要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与个人兴趣爱好,并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在申报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加强对学生项目申请书撰写的指导。确保选题和研究内容的量与度的合理性,以便在研究期内能够顺利完成。在评审过程中,应更倾向于既有自主创新性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项目,并最好能够依托一定的重点建设课程。由于很多申请参与项目的学生还在读大学二年级,专业知识体系还不完整。所以,在提倡学生在按照个人兴趣自主选题的同时,也鼓励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提供一些结合实际科研项目的课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做,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

(三)调动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合理研究思路指导,还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技术解答,针对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在相应课程中的教学方式与内容,这对于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样具有关键的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并注意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如学校可以通过给指导教师计教学工作量,给参与项目的学生记创新学分,在保送研究生时优先考虑等方式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推进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效途径。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交通学院某些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在改革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交通运输专业前沿论文【2】

摘 要:本文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分析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任务及具体措施,为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更多交通运输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交通运输论文

一、交通运输专业现状分析

1.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现状。交通运输专业水运方向在我国最早开设的高校有原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而后随着全国性高校扩招,以及各个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但这三所高校在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对其课程体系模式以及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如下:这三所高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式大体上分成基础课和专业课或者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均设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反映它们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开设课程来看,三所大学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都包括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会计学、交通运输工程学、运筹学、财务管理、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船舶货运、海商法、现代物流学、水运商务管理、港口装卸工艺、国际航运管理等。每个学校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大连海事大学在港航法律法规的教学上有优势;上海海事大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港航应用方面的课程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安排的课时较多。

2.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对航运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各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当前交通运输专业不论在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体方案上,还是在设置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部分必修课程之间有一些重复的内容,不能实现对人才培养的高效性以及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选修课大都安排在第7学期开设,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是在这一学期到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学生上课出勤率较低,致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较少,影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质量。②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一些课程设计、基础强化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量较低,指导老师的教学热情受到抑制,学生的收获受影响。认知实习或企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经费较低,实际学时不得不减少,教学方式只得简化,导致许多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态度不够认真、积极,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③双语教学效果普遍不好。2003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中强调本科教育要重视双语教学。国际航运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国际航运的全球特点要求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精通英语,因此开设双语课程很有必要。但是由于英语听说写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反映双语课程听不懂也看不懂,导致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翻译英文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④创新能力不足。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被动学习知识,懒得动脑思考,也就无法创新。如何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创新精神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近几年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越来越广泛,主要分布在港口企业、航运企业、政府运输管理部门、院校及科研单位、物流企业、汽车行业,还有银行等其他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类型越来越分散,跨专业就业的现象也累见不鲜。另一方面,我国水运行业一直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并且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为了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使学生达到“素质高、强能力”的要求,提出几点关于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1.合理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协调好一些相关度较高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授课次序,既保证专业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增加用人单位普遍需要该专业毕业生具备知识的相关选修课的比重,并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授课时间计划,第7学期既有选修课,也有必修课,一方面,授课时间可适当安排在第1―2节、第7―8节和晚上,另一方面,校方主动和用人单位协调好招聘面试时间。尽可能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生心理健康类课程的设置上要重视起来。目前高校虽设有少量的公共选修课涉及心理健康方面,但影响不大。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频频发生,社会影响恶劣。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且注重其质量,保证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在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2.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了工程、管理、经济学科的相关课程,体系繁杂零散,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中尽早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例如增加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实地实习等实践活动,并采取评分与相应的奖励制度。切实提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以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合理降低其计划学时。提高一些课程设计、基础强化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计划学时,激发教与学双方的热情,以优化其教学效果。

3.改善交通运输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国水运状况、教育状况差异较大,目前水运方向交通运输专业原版教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双语教学的需要,因此建议采用内部资料(英文)结合相关专业书籍翻译稿作教材。在本专业的双语授课时,可先让学生熟悉本门课的重要英文词汇,配上多媒体动画介绍国际前沿研究,弱化学生对英语的惧怕,激发他们对外文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应考虑学生的英文水平,针对配载理论、船舶特性等不易理解掌握的重、难点章节在用英文授课后宜用中文进一步翻译讲解。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可以用全英文讲述,让学生自己理解。授课的中英文比例最初应以中文为主,慢慢增加英文比重,当学生对学科大部分专业名词熟识后再渐渐进入到全英文教学。4.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交通运输专业创新人才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特色,还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会走向社会生产实践,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服务,对于这部分学生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参与创业类项目,使其思路开拓。一部分会继续深造,最终有一部分会进入科研领域,加强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学模型构建能力。因此,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应当设置分层次的培养方案,使得就业的学生能够满足不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继续深造的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好的科研素养。采取基于专业模块和层次模块的自主选课模式,可以实现分层次的培养目标。

5.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心理学研究显示,英国大学生听课时,平均只有10分钟能集中注意力,但同时也表明大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多媒体教学相同时间内讲授的内容更多,更能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但同时带来授课内容展示速度过快,影响学生对上课知识的系统理解。所以在讲授复杂教学内容(如:分析推理、公式推导等),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一边讲、一边板书往往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调节授课节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老师在上课时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前沿

工商管理专业前沿

学号:100207247姓名:张瀛方

摘要:回顾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介绍工商管理专业的结构设置,展望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了解无论国内或是国外,无论时间活动还是理论研究工商管理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重点从从企业 管理模式,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前沿,企业发展

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国内外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形成为一门科学,并上升为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的。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前沿[范文模版]

课程名称:最新科技前沿

论文题目:计算机专业前沿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张颂阳

上课时间:周日第5、6节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上的工具,成为生活中的控制中心是必然的事情,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将会让我们惊叹科学技术的力量,感受计算机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论文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并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计算机发展史;应用;组成;人工智能;感悟;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

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三、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

计算机的诞生,及其飞速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可现在人们很难设想没有计算机的生活会怎样。

有人会问,如此高性能的计算机与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从应用的角度看,计算机的应用是潮流,更是财富。以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为例,由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两个国家的造船工人人数从十几万下降到2万多,年造船排水量近千万吨,我国有30万造船工人,年造船300万吨排水量,效率相差数十倍。在当今时代,制造业,拼人力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计算机技术提高产业水平。

在谈到计算机的应用时我们总会提到普及率,这与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然有。简单理解,计算机普及率低说明应用水平落后。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率不到10%,而美国是50%以上。从统计上来说,任何一项技术普及率到50%时,才可以说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效益。在美国波音公司,飞机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计算机来完成的,整个过程看不到一张图纸,日本的造船也是如此,从船的设计到造完全是无纸化的。

计算机的外形也不是我们过去熟悉得样子,对我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未来计算机不仅具有非凡的记忆功能,而且具有判断能力,真正成为人脑的延伸。但目前的计算机的功能与人脑相比还相差很远。现代计算机虽然“智商”很高,具有人无法相比的计算速度,但“情商”很低。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一样,我们一按开关,信息就流进来。

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化,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但无论系统有多复杂,任何一台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

例如,计算机的机箱、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大底板(母板)、各类扩充板卡等都是计算机硬件。

五、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上的工具,生活中的控制中心是必然的事情。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

普遍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拟人的智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型化、网络化发展。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

多处理机

激光计算机

超导计算机

生物晶体计算机(DNA计算机)

其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更为明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史忠植指出:“计算机能解决许多人类大脑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用‘社会计算’来研究社会问题。此次汶川地震,计算机就能分析出,地震对社区乃至每个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到2020年,计算机将具备各种基本感觉功能,包括听、说、看、嗅、触等,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

对计算机未来的发展,邱波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二是向并行处理发展。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

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第三个方向便是“深”度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例如,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是简单地点击一个网站,里面就能搜索到与其相匹配的内容,而是需要计算机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化。人机界面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等各种方式同时与计算机进行沟通。

六、个人感悟

虽然计算机的出现,不到百年,然而为了它的出现,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早已经历经数百年的历史。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到今天朝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让我们见识到科学技术惊人的力量,“科学技术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年轻人晶莹透明的梦想!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化的时代,未来时速招引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如果不懂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简直就无法从事科技创造劳动!从事创造性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思想。几千年来,我们人类之所以富于发明创造,是因为人类创造性思想的积累,在先天的智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后天智慧却是呈巨大的增长。因此,我们需要追寻开创者的足迹,重温成功者的道路,在感受前人发明创造过程中,激发自己发明创造的冲动!

参考文献

【1】《书呆子的胜利-计算机发展史》[Z].美国,2005.【2】《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作者:窦文华,张鹤颖,郑彦兴等著),2007

【3】《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选讲》张凯编著,2010

【4】http://baike.baidu.com/view/22636.htm

第五篇:信息前沿论文

课号:***** 作者:***** 学号:******* 专业:***** 写作时间:2011-11-25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论文

微电子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作者:**** 摘要:论述了微电子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对社会的生产力、新技术的产生、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阐述了我国发展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并对发展我国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提出了的见解。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社会信息化;重要性。

微电子技术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小化的技术,其中心内容就是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而其实质则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60年代初,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技术,从此开创了微电子技术发展进步和广泛深入应用的新纪元。它的兴起和获得急速发展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科学计数的迫切需求。展望21世纪,微电子技术仍将非常活跃,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对它的社会影响及发展预测已收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现代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它以核心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空间通讯技术的逐步走向成熟为标志。70年代以来至今为第二阶段,它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技术群引起了当代技术的巨大变革为标志。具体体现为微型电脑广泛应用于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微电子技术使人类由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转向知识经济时代。纵观40年左右为电子计时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社会生产的急需和其本身所具有的持续发展的潜力这两个因素不断相互推进的结果。集成电路技术仍将是21世纪上半叶科技竞争的焦点,微电子产业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微电子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联网,信息改变着传统社会的所有一切:时间、空间、数量、规模、环境等等。同时,科技技术的进步。使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工世界。用现代科技元器件所组装的世界。因此我们只有适合这个不断进化的世界,才能够生存和进步。而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成为当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信息化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形态、军事技术、国防、新技术产生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燃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而微电子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数据表明,现在世界上GNP 的65%与微电子 技术有关,发达国家或者正走向发达行列的国家,经济增长有这样一条规律:电子工业产值增长率是 GNP 增长率的3倍,微电子产业增长率又是电子工业增长率的5倍。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8%左右的增长率稳定快速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以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近3倍的速度增长,高达21% 左右,而支撑中国电子信息产快速发展的基石则是微电子技术。一般认为,1元的半导体产值,支撑着7-10 元的电子工业发展,支撑着100-300元的国民经济发展。

2.对新技术的产生的影响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微电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诞生了新技术和产业增长点。微电子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这种技术一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便会诞生出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重大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与微电子技术成功结合的典型例子便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或称微机电系统)技术和生物芯片等。前者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光学等领域结合而诞生的,后者则是与生物工程技 术结合的产物。

3.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通信与信息业的硬件基础。到2010年,每芯片最多包含100 亿个元件(理论上的物理极限是每芯片1000亿个元件),信息存储量达到 16G/S,是现在的60余倍。这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存取的速度,同时,也对信息高速交换、宽带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以硅片为基础材料的微电子产业的总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达3000亿美元。届时,信息产业将超过传统的汽车、石油和钢铁等工业,而跃居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4.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变为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过“语音、文字”来获取的信息资源量占全部信息比重越来越小,现在只占15%;图像与文字、语音一样成为人类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手段,目前占人类获取总信息量的80%以上。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图像语音传感技术已涉足军事、医疗、工业、国防、影视等领域。虚拟本身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而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中介系统的革命,它创造了人类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但虚拟则是在思维空间中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性,导致了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5.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科学技术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智能革命,因为思维是智能的源泉,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人类智力与智力的竞争。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而科学技术革命则孕育着新的 3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又根源于实践方式的变革,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紧密相 联。在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思维主体以人脑为主,思维客体受思维主体及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微电子技术革命则给现代实践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知识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生产为主的历史阶段,思维主体以人脑为主发展到以人—机系统为主;思维客体由现实性为主进入到虚拟为主,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由现实性转换到虚拟性思维。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意交流,每天可以接受到大量的不同种类、不同文化特质和民族风格新信息,大大加快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的融合、变革和更新,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局域性转向全局性,从封闭性转为开放性,从单向性转为多向性。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展开思维活动,促进跳跃性、联想性、创新性的思维网络的形式,共享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6.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现代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的投入。在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中,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第二,以微电子技术支撑的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第三,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

7.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可以说管理、科学和技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三大支柱。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将管理提到重要地位。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办公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程度、管理效率和管理的信息量。

8.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指除生产以外的人们日常活动的表现形式,说明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怎样生活的,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微电子技术支撑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现代化的发展,支撑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诸如音像系统(VCD、CVD),数字音像系统(DVD)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DTV)以及家用电脑和多媒体通信产品等全面进入居民生活,从而促使人类走进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了人与物的关系、淡化了人际关系。计算机、录音机和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电话、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当然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给新的生活用品、家具等产品的研究带来动力,促进微电子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

三、我国发展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却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因此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 内在逻辑关系,使它们实现互动发展,是我国加速信息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捷径。这就是说,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真正出路。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化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城镇化水平较低等。而发展信息化对于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则有巨大影响。一方面信息产业本身提高了产业内部结构的技术集约度;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可以使其他高级产业迅速发展。第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面向国际竞争的前提。我国已加入WTO,各个产业直接面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挑战。而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会直接导致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的提高。第三,信息化有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工业化过程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中国,先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道路已不可取。因为离开网络的发展,离开信息技术,不可能有真正的农业现代化,更不可能有工业的现代化。因此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才能更有效地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也有利于信息化本身的推进。微电子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现代化的‘粮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经济效益。所以在!世纪,自主发展微电子技术,尤其是加速发展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微电子产业已迫在眉睫。

总之,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无不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结果。科技、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对微电子技术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性能集成芯片技术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标志,它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战略中,微电子技术已具有了与粮食、能源一样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有人比喻,现代经济起飞的发动机是计算机,而燃料是集成电路,谁拥有微电子技术优势,谁就掌握 21世纪的主动权。这也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光宗,戴桂康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2.赵保经编。《微电子技术与新技术革命》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汤姆福雷斯特编。《微电子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徐小田编。《快速发展的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与产业》世界电子元器件,2001。

下载专业前沿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前沿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气工程前沿论文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

    专业前沿专题讲座报告

    专业前沿专题讲座报告1721201班 1172100119邱睿繁忙而又充实的大二生活即将过去,处于过渡阶段的小学期在带给同学们一个轻松闲适的大学时光的同时,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承前启......

    机设专业前沿讲座-最新

    机械专业前沿讲座 姓 名: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 级:学 号: 数控机床产品的创新策略 摘 要:近年国产加工中心产业尽管在产量和销售额上取得巨大的进展,但由于过分依赖模......

    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 专业前沿讲座 心得体会 信管1401 陈春月 学号 2202140101 2016年11月10日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浅谈VR技术和启示 一.简介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

    专业前沿讲座(精选5篇)

    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锻压一班 姓名: 学号: “专业前沿讲座”院级选修课为2013年新增课程,目前为2010年级学生开设,由专业的多名老师共同授课。在......

    经济学前沿论文[五篇材料]

    .经济学前沿论文姓名:赵志卫 学号:101702066 专业:金融学 学院: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即通过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定位及其面临的制度困难的提出......

    计算机前沿讲座论文

    计算机前沿讲座论文 图书馆怎么面对云计算 姓名:甘超江 学号:20092460 目录 摘要: ...........................................................................................

    计算机前沿创新论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