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与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持续永久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是一项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几年来,共完成改水52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8500户;改厕1918户;改用沼气灶试点1500户;新建村卫生所15所、武装中心村卫生所35个,新上医疗设备120台(套);新建村文化活动室21个、“万村千乡”农家店55个;新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8公里、通讯光缆15公里,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完成重点绿化村屯51个,栽植绿化树280万株;新建村内公园5处、2.8万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11个村,安装路灯530基杆;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总数的62%,有65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占通村通畅公路任务的79.3%。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西胜、大古洞等5个村村内道路建设工程5个,道路总长10024延长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个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20个,道路总长53963延长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设。全县改造泥草房2800户。三是路边沟建设。建设东胜、富林等5个村水泥路边沟总长34990延长米。四是村屯绿化建设。绿化浓河、富强等村屯10个,栽植绿化树11.75万株。五是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亮化长兴、东胜等5个村屯,安装节能路灯171盏;改造庭院栅栏林胜、清茶等6个村,总长度43900米。
二、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护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管护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等问题。
一是管护不利、使用不善。少数村对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冬天一层冰的现象;个别村没有调动起村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资金,路灯不能经常使用,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维护,公园内的休闲、锻炼设施损坏严重;等等。致使公共设施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管护意识薄弱、不到位。个别镇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将主要精力用在争项目、跑资金、搞建设上,忽视公共设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部分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尽义务。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成熟。虽然各村有关基础设施管理有所考虑,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级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利用政府拨付的农村公益资金解决设施维护费用问题,但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个别村管护所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但集体经济出现困难后,导致设施无人管护的后遗症;受长期使用公共资源、设施不交费的习惯影响,部分村民没有形成公共设施需要交费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费机制,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加重。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着眼,从农村公共设施长远永续使用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探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和管护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一是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应切实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发展;二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应切实摒弃缺少资金不好管的畏难情绪,切实把公共设施管护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着力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在农村群众中,应切实摒弃只享受不管护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民受益,农民自然也应成为管护的主体”这个道理,使农村群众彻底摒弃“大家都在用,但都没当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径。新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都没有成形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专业管护。对跨村、跨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等管护难度较大的农村公共设施,可由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其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范围,成立专门管护机构,落实专项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并将公共设施管护事项纳入全县农村公益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集体管护。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作为一项农村重要工作编制到《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实现村委会、养护人员、全体群众“三级联动”,体现群众参与管护的主体地位。三是协会管护。鼓励群众组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协会,制定章程,落实管护措施,并在协会下设立理事会、监事会,落实资金筹措及其监督等事项。由协会负责管护资金、日常维护及对破坏道路行为进行监督。四是义务管护。引导农民志愿加入到管护队伍,主动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同时,积极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人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义务管护。五是商业管护。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本村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三)培育乡风民风,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公共设施管护,都应以农民为主体。应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一是强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形式创新,紧贴农村基层实际,采取鼓励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倡导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节目等形式纷呈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二是强化教育载体的实用性。切实利用好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使之成为农民学习、娱乐、交流、沟通的阵地和场所,发挥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农村文化设施“物有所用、物尽其用”。三是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在加强群众素质提高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创新教育内容,把带领村中发展生产的“致富能手”、尊老爱幼的模范等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人物和事迹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农民、感染群众,使广大群众人人思建设、个个谋发展、家家争致富,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第二篇: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
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2010-06-29 19:09:1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使用管护调研报告(2)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与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持续永久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是一项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几年来,共完成改水52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8500户;改厕1918户;改用沼气灶试点1500户;新建村卫生所15所、武装中心村卫生所35个,新上医疗设备120台(套);新建村文化活动室21个、“万村千乡”农家店55个;新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8公里、通讯光缆15公里,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完成重点绿化村屯51个,栽植绿化树280万株;新建村内公园5处、万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11个村,安装路灯530基杆;共硬化道路公里,有51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总数的62%,有65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占通村通畅公路任务的%。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西胜、大古洞等5个村村内道路建
设工程5个,道路总长10024延长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个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20个,道路总长563延长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设。全县改造泥草房2800户。三是路边沟建设。建设东胜、富林等5个村水泥路边沟总长34990延长米。四是村屯绿化建设。绿化浓河、富强等村屯10个,栽植绿化树万株。五是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亮化长兴、东胜等5个村屯,安装节能路灯171盏;改造庭院栅栏林胜、清茶等6个村,总长度400米。
二、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护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管护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等问题。
一是管护不利、使用不善。少数村对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冬天一层冰的现象;个别村没有调动起村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资金,路灯不能经常使用,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维护,公园内的休闲、锻炼设施损坏严重;等等。致使公共设施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管护意识薄弱、不到位。个别镇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将主要精力用在争项目、跑资金、搞建设上,忽视公共设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部分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尽义务。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成熟。虽然各村有关基础设施管理有所考虑,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级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利用政府拨付的农村公益资金解决设施维护费用问题,但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个别村管护所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但集体经济出现困难后,导致设施无人管护的后遗症;受长期使用
公共资源、设施不交费的习惯影响,部分村民没有形成公共设施需要交费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费机制,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加重。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着眼,从农村公共设施长远永续使用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探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和管护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一是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应切实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发展;二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应切实摒弃缺少资金不好管的畏难情绪,切实把公共设施管护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
置,着力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在农村群众中,应切实摒弃只享受不管护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民受益,农民自然也应成为管护的主体”这个道理,使农村群众彻底摒弃“大家都在用,但都没当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径。新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都没有成形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专业管护。对跨村、跨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等
第三篇:校园公共设施调研报告
校园公共设施调研报告
一、地点:兰州理工大学
时间;2011.08.28
二、调查对象:学校公共设施(椅子、标牌、垃圾筒、任何可以装饰校园的东西)
三、答卷内容
(一)、椅子
1、“学校设施应该再多一点,至于颜色应该多是绿色的,至于材质,我想应该是一些环保的例如说是木头的”。
2、“篮球场附近少椅子。”
3、“椅子通常都很脏没法坐,”
4、“长椅质量太差,被人随意摆放 ”
5、“长椅数量太少 一到晚上就被人占去 几乎没人空位”
(二)、垃圾桶
1、“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掉很难闻,应该设计成那种把垃圾丢进去之后就能处理掉的”
2、“垃圾桶可以做出很多不同形状的、”
3、“现在的垃圾桶都很普通跟其他的学校都一样突显不出我们艺术学校的风格”
(三)、标牌
1、“标牌设计的显著点颜色应该是绿的或者红的,比较显著”
2、“还有学校的校徽和标志比较乱,展厅和校车和报告厅的都不统一,颜色不一样。”
3、“学校标牌略显单一,且其中广告影响学校校风”
4、“晚上来咱学校根本是抹黑、标牌是块黑台,不但起不到引导作用,还吓人。”
(四)、整体感觉
1、“我觉得学校内部的公共设施设计元素要统一起来”
2、“没有艺术气息。”
四、调查内容
(一)、椅子
、标牌
(三)垃圾桶
五、学习心得
通过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和学习,总结出几点自己对公共设施设计的看法和学习心得。
(一)、产品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使用者的心态。
(二)、和环境相融合、协调。
(三)、开拓自己的见识,放松心态,设计新颖自然有创意。
(四)、要有环保意识。六.对自己设计设施的基本要求
(一)、产品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学校使用者的需求。
(二)、符合我们学校的整体自然和人文特色。
(三).色调大气、活泼、有生气。
(四)、绿色生态设计,形态自然不拘束。
(五)、找到合理的放置位置。
第四篇:调研报告(防火管护)
企业在国有林区改革下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与农牧业矛盾调研报告
一、调研项目
双层经营、三级管护、五点结合森林资源管护及防火新模式
二、管护站功能区基本情况
管护站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北邻黑龙江,是林区阻止林缘后退的第一道防线,肩负着东北地区松嫩平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生态功能总面积xxx公顷,有林地面积森辖区总人口2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社会成份复杂,流动人员多,村、屯点50多个,森林资源管护及森林防火工作管理难极大,被列为林政案件多发和国家重点火险区。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实施、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林情、社情、气候的变化,森林资源管护及防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我站现在有职工xx人,管护人员xx人,人均管护面积3000余公顷,人员缺口巨大。同时,现职工老龄化十分严重,造成森林资源管护及防扑火力量减弱;二是我地区地形复杂,公路网密度低,加之农林交错,从事农牧业人员多,勾勾叉叉都分布种养殖人员,森林资源管护和火源管理难度大,极易发生林政案件和森林火灾;三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火灾呈集中爆发态势;四是由于受利益驱动,毁林开垦现象屡禁不止;五是执法打击力度过小,犯罪成本低,没有震慑作用;六是毁林案件侦 1 破难度大,案件不能得到及时侦破,非法开垦林地者不能及时被抓获。面对严峻的森林资源管护及森林防火新形势,要做好当前森林资源管护及防火工作就要创新管护、防火机制,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森林资源及森林防火长效机制,进一步更新完善工作机制,使森林资源管护及防火工作向现代化、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根据《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资源管护及防火工作要继续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管护与防火责任状,建立林业局、管护站经营;管护站、管护外站、管护员、责任区种养殖户三级管护模式,坚持专群相结合、团结奋战的工作方式,坚持常抓不懈、突出重点、分类施治的工作举措,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护及森林防火灾综合控制能力。同时,针对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要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当前的森林资源管护及森林防火工作,把传统管理工作模式与科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我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课题项目成果主要内容
(一)森林防火工作方面:
1、强化责任主体
随着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经营呈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但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公益性和救灾的性质,必须以 2 政府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一是通过深入贯彻《森林防火条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通过法规形式明确政府和林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相应职责,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各级森林防火行政管理机关及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二是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建设;三是是强化政府的森林防火监管检查职能。为保证林农的整体利益不因森林火灾而受损害,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督检查力度。
二、强化工作方式。一是由现在的全面管理转为重点防范。当前的森林防火管理需要的是一种比较细、面面俱到的管理方式,人力、物力和财力需求很大,为此,就需林区各级单位、部门共同参与;二是由现在的全面深入转为重点引导和指导。应把加强预防措施的科技含量,加强队伍防火技术的培训指导,做为当前工作重点;三是强化对村民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执行力度。要把森林防火措施、职责、奖惩等始终贯穿于各种责任制当中,明确各自职责。
三、强化火源管理。野外火源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核心环节,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形形色色的人群涌入到林区从事农牧业活动和林下、林间产品的采集活动,野外生产性用火成倍增加,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逐步转变过去那种动员大批森警、林业职工上山,死看硬守、全面禁火、严处重罚的管理办法和只抓管理不讲服务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手段对野外生产性用火探 3 索建立新的管理办法。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搞高林区干部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二是在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帮助林农安全进行生产性用火,做到有堵有疏;三是加强野外火源的监测,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巡护工作;四是加大依法治火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制度,适时开展火案专项治理,对野外随意用火人员和森林火灾肇事者要处理到位,对火源管理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严格按照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时追究有关责任。
四、强化防火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森林防火人才的培养。目前森林防火队伍存在着力量短缺、人员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专业人才稀缺、教育培训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森林防火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因此,应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从调整结构、提高能力、激发活力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森林防火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扑火指挥人员三支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森林防火人才环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和专家型的扑火指挥人员,确保森林防火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按照“以区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的原则,推进森林消防队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重点区域和跨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工作,重点建设机动队伍。重点地区要建立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按要求配置人员和必要的扑火机具,实行定岗不定人。建立健全完善统一指挥、协调有序、4 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配备必要装备和工具,做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实现处置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三是加强乡镇级多元化队伍建设。以政府主导负责,建立村与村、户与户等多级联动制度。按照村组设置、片区设置、乡镇组合设置等形式,形成群防群治的合力,解决一家一户防火力量单薄、扑火风险高的问题;四是加强培训。在坚持分级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把培训工作放在村、户,使群众人人知道应该怎么样防火、怎么样扑火,提高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知识与技能,培养一支长久的扑火队伍。
第五篇: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宣传、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一定思想觉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开展如“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歪风邪气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会自动销声匿迹。农村的精神空气就会得到净化,文明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只有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吸引农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点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引进实用人才,为其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使之各尽其能,为农村文化建设献技出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工作者扎根乡村工作;引导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配备;以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