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遗留问题及如何调处的调查报告2
调研文章
关于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遗留问题以及如何调
处的调研报告
宛田瑶族乡司法所 梁正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发展,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宛田瑶族乡依法依规、严格程序、有序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有部分遗留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解决,如争议地未确权登记发证等问题。
一、宛田瑶族乡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本情况
宛田瑶族乡集体林地面积42.6万亩,其中责任山面积345292.783亩, 自留山面积22670.805亩, 集体经营面积41286.32亩, 退耕地面积709.37亩,已流转面积190.4亩。截止2012年3月,宛田瑶族乡共计完成外业勘界31868宗, 勘界面积410698.78亩,占总面积的96.41%,除去纠纷林地面积已达100%,其中公益林面积206160.8亩,商品林面积175954.951亩,已打证数7277本,已打印宗地数27270宗,已打证面积374265.65亩。已确权发证7277本,已发证面积374265.65万亩,完成确权发证率91.13%。其中已打印商品林面积154556.33亩,均山到户152997.1亩,均山到户率98.99%;已打印公益林面积193417.75亩,均山到户170981.97亩,均山到户率88.40%。
二、宛田瑶族乡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遗留问题及原因分析
1、花坪自然保护区问题。花坪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1年,197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1998年,花坪自然保护区扩充范围,在没有经过当地村民同意、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把陶善村委毛竹山、流水岩、上瓦江一带划为保护区范围。当地村民为此多次上访均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时,村民不同意签字确权,无法发证。
2、历史遗留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行“林业”三定后,造成了较多而且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在“林业”三定的时候部分林地没有按相关规定和手续办理,且大多方案未经村民会议 2/3 以上村民或 2/3 村民代表同意,也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因此部分林地一直处在纠纷中。宛田村委东长岭村,流峰村委蹦潭村、上下大庙岭村、神岭村、干岭村、平寨村,东江村委下东江村等的界限问题就属此类历史遗留问题。
3、错漏证问题。由于我乡林改面积较大、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参照模式,各项工作都是摸住石头过河,造成部分原已确定的宗地范围内测量面积错误,以及少量的宗地各项因子与实际不相符合,出现了近100本错误的林权证。另外,在林权证打印过程中出现的打印遗漏、在填写表册及外业勘测过程中出现漏勘等现象,导致我乡出现近200本的漏证情况。
三、宛田瑶族乡处理遗留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调处机制。林权纠纷往往与国土、农业等纠纷纠缠在一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宛田瑶族乡建立了由法制办、国土、档案、林业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调处机构,对来访的林权纠纷由调处机构进行专门负责。同时调纠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情况,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复合型纠纷、跨界纠纷进行专题研究。
2、提高调解人员自身素质。林权纠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宛田瑶族乡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多次让乡调解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考察。同时,群众申请在宛田瑶族乡内进行调解的,乡调解办多次聘请调解专家莅临现场指导,以此提高乡调解人员自身的素质。
3、坚持“调解优先”,慎用行政裁决。林权纠纷的形成,大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属于“疑案”,轻易裁决给某一方,将可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导致一方不服,使得“案结事未了”,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留下后患。对此,宛田瑶族乡坚持一调二调再调,不到最后不放弃,即使调解达不成协议,也耐心细致的做解释工作,防止了纠纷激化。
4、建立保障机制。宛田瑶族乡政府把调处机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同时严格管理专项资金,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了资金的最佳使用效能。
5、档案管理规范化。宛田瑶族乡建立了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从登记造册、勘界图、核发证书、流转管理等环节工作的纸质版档案和电子版档案的立卷归档同步进行,做到林权档案管理规范,存放安全,查找方便,有据可依,减少纠纷调解过程寻证难的问题。
四、遗留问题处理的建议
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尊重历史。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保证改革的稳定性。对不合法或严重损害大多数农民利益的,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改革过程中,政府应把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议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原则上,本着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原则进行处理,不
搞推倒重来。
2、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依据上,既要按照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进行处理,又要注重符合民意,考虑实际,兼顾公平。
3、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方式上,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上下结合,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处理。要坚持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4、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程序上,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
5、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责任上,实行分级负责制,小矛盾不出村、一般矛盾不出镇、大矛盾不出县。要按照“围绕林改抓调处,调处纠纷促稳定,社会稳定强民心”的思路,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要结合实际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方案》,做到思路明确,以行政调解为主;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时限明确,真正做到一个纠纷、一套人马、一个期限、一个案例,责任到人,限期解决。
6、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机构应进一步健全。林权制度改革产生的林权纠纷,乡级人民政府只有调解权,无裁决权,遗留下很多积案,争执双方当事人的诉求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县级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仲裁。因此,建议县级林业局、经管站成立相应的仲裁庭进行仲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针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现的矛盾和纠纷,必须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出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有效对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经营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胜利成果。
第二篇: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北安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 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
为全面巩固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打牢集体林深化改革基础,认真贯彻省林改办《关于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的通知》(林改办字[2011]1号)文件精神和《黑河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学习贯彻好今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保证改革质量,确保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确保国家法律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确保改革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工作失误和隐患不留给林权人,进一步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措施,以查促纠,以查促改,全面提升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体水平。用近百天时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和“巩
固深化改革大会战”活动方案任务,明晰产权率达到100%,林权证发证率100%,发证合格率达到100%,档案管理合格率到达100%,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检查林改程序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村级林改方案是否经过报批,村民代表会议是否按要求召开,是否形成决议,有无代签现象,查阅村民小组痕迹资料,确认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合同手续是否齐全,改革程序是否合法等。
(二)检查基础材料是否完整。重点查看资源调查是否详尽,有无遗漏和错位现象,林改地块周边四至是否准确,检查人、地、证、图、表、册是否一致,填写是否详实,承包合同是否完善。
(三)检查林改档案资料是否建立、归档是否及时、管理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林改档案要求,建立林改档案并及时归档,有无专门档案室(档案柜),有无专人管理等。
(四)检查林改发证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资源底数是否准确,产权是否明晰,林改过程中林权证发放是否及时到位,发证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林权证付卷材料是否齐全,山证是否相符,发证质量是否过关。
(五)检查林权纠纷调处是否得力。重点检查有林权争议的地方,在林改中的调处情况,林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否
得到有效处理,检查林权纠纷是否得到及时有效调处,重点上访案件是否解决,有无因不作为而引发越级上访情况,了解基层群众对林改的满意情况等。
(六)资源管理是否到位。林改期间是否发生哄抢国有林木现象,是否发生乱砍滥伐现象;林地承包到户后是否有林农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等。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3月10日—3月20日):各乡(镇)要在全面总结主体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市林改办备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林权改革政策,调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林改。
(二)巩固深化阶段(3月21日—5月20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主要工作任务逐一进行排查,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巩固深化主体改革成果,保证“回头看”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巩固深化大会战”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5月21—6月10日):各乡(镇)要根据检查验收办法,组织自查,然后市林改办对各乡(镇)要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结束后,乡(镇)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市林改办,然后市林改办进行总结、评比、奖励。
四、保障措施 :
(一)要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对林权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改革大会战”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特别要在组织发动、规范操作、林权纠纷调处以及林权改革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上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深入实际督查指导,确保“回头看”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同时,各级林权改革领导小组要采取分片包干制度,层层落实责任。
(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具体工作方案。在检查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程序操作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务求实效。要让群众满意,把好事办好。
(三)要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工作方案,周密稳妥地推进,要把林改质量放到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密切掌握新动态,及时发现新情况,指导和规范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要边“回头看”、边总结,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四)继续强化林权改革的专门队伍。按照政策引导、部门服务、县乡组织、村组操作的要求,要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此项工作,要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学习林改政策,切实掌握检查的政策要求、工作步骤、程序和
有关技术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的要严格按照林改的程序步骤,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林权改革的宣传和政策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大林权改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方针和政策,把林权改革的政策规定、做法、要求等送到千家万户,送到林农手上。通过宣传,真正让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五、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群众满意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2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群众满意情况问卷调查表
县 乡(镇)村委会 组
1、你家有没有收到县里或乡里印发的林改公开信或宣传资料?
有收到
没有收到
2、你们村民小组有没有开过由户主或村民参加的林改会?
有
没有
3、在这次林改中,你对村民小组管理的集体林地的分山方式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4、你们村民小组林改方案是不是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参加,并有到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后才通过的?
是的 不是
5、你们村民小组在这次林改中,对林权现状、林地权属勘查结果、林权申请登记是否公示过?
公示
没有公示
6、你对这次林改后还由集体继续统一管理的山林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7、你对村里的山林管护工作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8、集体山林分到户后,你们村小组有没有出现将林地挖成农地等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
没有
有
9、在林改实施中,你们村民小组有没有出现村主任、村组长或其他村干部强行多分多占现象或者大多数村民要求分山到户,村主任、村组长不同意而强行不分的情况?
没有
有
10、你领到的林权证里面填写的内容,和你家承包经营的林地的情况是不是相一致?
一致
不一致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关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学习《中共大关县委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按期完成了全镇的主体改革工作。达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调动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和谐稳定。为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现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国土面积185.98平方公里,全镇11个村(社区)、75个自然村、185个组。农业户数6994户,农业总人口28485人。有耕地面积20685亩,其中水田5970亩,旱地14715亩。林地总面积112032亩,占国土面积的44.96%。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6471亩,集体林面积105561亩。按林地现状分:有林地65356亩,疏林地3121亩,灌木林19004亩,未成林地22675亩,无林地1876亩。退耕地14474.725亩。
全镇共确权面积10.51万亩、14790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9%,面积确权率99%,共涉及9个村,174个村民小组,5445户。实际确权面积中:公益林28107.48亩,占集体林面积的27%,商品林76487.53亩,占集体林面积的73%。实际确权面积中:自留山72392.04亩;均山到户13534.15亩;均股到户18599.93亩;均利到户40.22亩;仍由集体统一管理28.6亩。实际确权面积中均山到户85926.19亩;均山到户率82%。发放林权证5891本5445户。
二、主要做法
我镇林改工作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做林业工作的中心来抓;贯穿二条主线:即林改工作进度服从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改变三大难: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支持到位,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四是服务管理到位;狠抓五个早:即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
(一)强化责任,组织领导到位。7月,××镇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大关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林业、民政、扶贫、农技、水管、国土、综治、统计、信用社等负责人和各村总支书记任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林改办,组建了业务技术组、纠纷调处组、综合文秘组、后勤保障组、档案管理组、监督督察组等六个具体业务工作组,抽调了23名业务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强势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也相继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推选了3—5名有威望、群众信服,公道正派的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组成林改实施小组,负责配合驻村林改工作组实施该组的林改工作。
(二)宣传发动,培训引导到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宣传标语、发放致林农公开信、出黑板报、办林改宣传专栏等形式,切实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每一个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通过舆论先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林农参与林改革、支持林改的积极性高涨,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更加规范,政策理解执行到位,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镇村两级利用各种会议、专题培训加强对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知识、政策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全镇共发放林改宣传资料6994册、书写林改宣传标语96条、编辑简报板报46期,召开各类会议420场次,专题培训2场次,237人次。
(三)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到位。镇、村、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林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此次林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施方案,必须摸清林业“三定”时期山林权属的基本情况和乡村集体林场、自留山、责任山面积和四至界线。为此,镇村干部职工爬山涉水,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块,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大量查阅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认真分析山情、林情、社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民意,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切实开展方案制定工作。方案草拟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规定,严格遵照法定程序,坚持两个2/3,即必须有2/3的农户参加,必须有到会2/3的村民讨论通过后,才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方案的合法性,保障群众利益。全镇共制定了乡级实施方案1个、村级实施方案9个、村民小组实施方案174个。
(四)依法依规,纠纷调处到位。主体改革期间,各类林权林界纠纷相继涌现出来,镇、村、组始终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和“三个不出”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是采取“查、访、看、比、议”的方法进行调处,避免主观武断、行政手段的方式解决林权林界纠纷和争议;二是采取“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法规与情感并举。对借纠纷滋事的个别村民,认真向其宣讲有关林改的政策法规,施以法律的威慑力,对一时想不通而钻牛角尖的群众,耐心讲解调解的理由和依据,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四是层层负责,集中力量攻难点。对比较复杂的纠纷,采取“四定”的办法,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调处方案,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进行调处。五是强化纠纷调处档案的创建与收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反映纠纷调处的情况。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林权纠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全镇共排查林权林界纠纷14起,调结14起,调处率100%。排查林权林界争议262起,化解262起,化解率100%。
(五)严肃纪律,技术规范到位。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给群众一本保障利益的放心证,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证,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认真把握好林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我镇林改工作的质量。一是镇驻村工作组必须按时按质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全体林改工作队员实行问责制,明确奖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勘测定界精准、信息填写准确、确保“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勘测质量实行终生负责制。三是外业勘测时,必须组织林权当事人、相邻接界人对每一宗地进行实地勘界确权。四是强调均山到户,无论是自留山、责任山,还是统管山,都不能误导林农联户确权,搞联户发证。确实需要的,全体村民讨论决定。五是加强技术研究,做好传统技术与现代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对集体山林产权的全面明晰,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六)加强管理,后勤保障到位。为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全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实行“行政与技术双项责任承包”。把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分别量化,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分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行政人员以完成前期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纠纷调处等的工作量兑现差旅补助;技术员以完成的宗地数量、面积和质量兑现差旅补助。这样,有效地调动了林改工作队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后勤保障方面,镇、村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始终注重相关行政资源的调动与整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镇累计投入林改资金19万元。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确保整改工作和配套改革的顺利完成。
(七)确保质量,档案管理到位。自林改启动以来,我镇把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的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林改的档案建立工作。在林改工作的建档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确保档案质量。全镇林改档案按照文书类、林权类、纠纷调处类、电子声像类分别收集整理汇总,装订成卷。档案盒、卷宗分类、件号等按档案局的统一标准填制。档案实行专柜、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借阅等制度。全镇共建立档案369盒6967件。其中:文书类13盒1176件;林权类355盒5777件;纠纷类1盒14件;电子声像类1盒4件。
(八)吃透政策,深化改革到位。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镇各级干部职工在吃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基础上,准确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林改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应改尽改”,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彻底到位,不留尾巴。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我镇顺利地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激发了林农的积极性。通过林改把所有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激发了林农“护林、爱林、造林”的积极性,营造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管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种好自己的树”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
(二)锻炼了一批干部队伍。主体改革期间,广大干部职工、林业技术员和基层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家庭和生活的重重困难,一心一意谋林改,专心致志搞林改,增长了才干,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锻炼的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林改期间统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传统的识图,绘图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了林地承包合同、村规民约,有效地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
(四)促进了林区的和谐。林改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纠纷妥善处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林区和谐。
(五)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来,全镇共发展核桃3000亩,竹子800亩。
(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林权信息档案。主体改革期间产生的一系列的痕迹资料,档案材料,均按各级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建档,为今后的林业发展和数字化林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5月,我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县级验收。6月,又通过了市级抽验,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们在前期的林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林改工作经费紧张。我镇财政十分困难,林地破碎、类型复杂,林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前所未有。林改启动以来,尽管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集林改经费,但与林改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加之整改完善工作还将持续,配套改革即将启动,林改经费尤显紧张。
(二)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改后,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林业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目前,我镇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现代化程度比较低。核桃、竹子等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小、质量不高,管理粗放,资源培育投入严重不足。森林生态旅游还形不成气候,缺乏活力。
(三)配套改革任重而道远。完成主体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的担子不会减轻,各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还在等着我们。要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到底,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经营主体的处置权还未真正落实,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还不规范,公益林补偿制度还未建立,农民林业合作组织还有待研究和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掀起林业产业建设高潮。抓住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政策扶持的机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结合我镇培育壮大优势农业产业。突出核桃、竹子两个重点,做好核桃产业、竹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黄连河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和培植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产业。
(二)稳步推进配套改革。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配套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林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规范股份合作,规范林地使用费收取与使用,完善林业保护体系,规范林业专业协会的组建与运作,完善生态林保护管理机制,探索林木采伐管理新模式,拓展林业要素市场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三)多渠道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按照《森林法》和《福建省森林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提高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
第五篇:集体林权改革制度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