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四月的清华园,紫荆盛开,春意盎然,清华大学101周年校庆如约而至。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心系母校的各届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奋力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师生员工送上最良好的祝愿!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光荣革命传统和巨大办学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向清华大学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向全国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全校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开展了“学总书记讲话精神,谋新百年科学发展”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百年清华,奋斗征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学校按照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综合调控、科学规划实施的建设思路,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强化战略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工科优势,加快理科建设,促进文科突破,加强理工结合,推进文理交叉,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刚刚召开的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阐述了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在办学实践中,深入动员全校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建一流,完成“十二五”发展任务,推进第三个九年建设,奋力开创学校新百年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着力培养清华新百年的领跑者,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启动实施“卓越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位博士生作为第一作者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论文新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受聘到海内外名校任教。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就业学生中超过八成选择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工作。推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超过40%博士生和30%本科生有境外学习交流经历,在读海外留学生总数达3400多人。
积极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校内验收,全面启动学科结构调整改革,学科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前不久,我校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这对加快现代金融学科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金融教育和学术平台具有深远的意义。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实施学校“221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等3位
1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胡洪营、李俊峰两位教授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19项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其中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章晓中教授研究组的工作“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文科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社会科学论文进入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形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科建设,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新清华学堂、音乐厅等一批新百年标志性建筑相继投入使用,我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清华大学发展既有着宝贵机遇,更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全校师生员工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学校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与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两个战场”统一起来,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深入探索一流大学建设规律,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术管理、资源配置、行政管理等学校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发展道路。今年,学校将重点研究和推进新形势下工科的改革发展,推动建立学科更新发展、动态调整、交叉融合的有效机制;同时,围绕学科建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12年,是清华大学新百年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和推动第三个九年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之年。清华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集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之智之力之心,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册上续写清华人的光荣与梦想!
第二篇:清华大学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校 庆 贺 辞
四月的校园,水清木华,春意盎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庆时节。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也藉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清华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5年4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104周年华诞。104岁的清华大学厚重又富有朝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矢志奋进在一流大学建设路上,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章程》,进一步理顺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人才培养的非功利性,明确学校治理的育人导向和学术导向,突出学校治理架构的社会参与和开放合作。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内部运行的规范化、办学治校的科学化。
清华大学率先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方案首家获得国家批准。学校紧密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一流大学发展模式这一目标,确定了综合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将大大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并形成潜心学术、热
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目标,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14个院系已完成方案制定并落地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院系聘任自主权明显加强,新进教师质量
显著提升,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幅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已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作为主角深度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之中。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教育全面开展,近期清华面向全国高校发出了建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推动高校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创
新创业教育资源,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大局。
继续提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水平。2013年启动的苏世民学者项目,中美两国元首曾发来贺信,已正式进入全球招生程序,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来青年领袖;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耶鲁环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高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宗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进展。我校师生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暗物质探测、量子计算、灵巧通信卫星、液态金属人工机器、出土文献、国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和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日益严峻,知识创新和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全面改革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成果。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创新体系和国家转型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和创新自身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
人类文明进步。
我们要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发展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把清华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以从容的心态、执着的精神、超越的勇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扫除阻碍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战略规划,做好“十三五”重要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践,切实抓好通识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校友们,师生们!校庆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清华永远是我们大家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书写新的清韵华章!
(http://news.tsinghua.edu.cn)
第三篇:清华大学103周年校庆贺辞
清华大学103周年校庆贺辞
在这万木逢春、百花争艳的时节,迎来了清华大学103周年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清华大学在过去一年坚持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自觉从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谋划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认真做好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砥砺奋进。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为主题召开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围绕未来的人才战略需要,突出清华学生在独立思考、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培养,明确以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术文化氛围、构建共享知识体系等为手段,谋划启动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抓好各类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提高培养质量,去年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加大就业引导力度,八成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是坚持人才强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院系为主体全面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学术导向,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吸引最优秀的学者来校工作,让教师做出最有价值的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综合改革,努力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2013年,我校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入选杰青11人,“青年千人计划”进入公示33人。到目前,我校有两院院士76人,国家教学名师15人,长江学者和杰青351人,千人和青年千人125人。一年来,李学勤教授获我国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汪晖教授获“卢卡•帕西奥利奖”,施一公教授成为荣获“爱明诺夫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985工程”(2010-2013年)建设任务,学科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校有13个学科已经进入“基本学科指标”(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材料位于前0.01%,化学、物理、计算机位居前0.1%。根据最近发布的QS学科排名,我校材料、化工、电子、机械、环境、土木、统计等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0名。15项科技成果、1个创新团队荣获201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并连续四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薛其坤院士团队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同时入选2013“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开工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
四是坚持面向世界,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近百所海外院校开展了交换生等实质性合作,学生出国访学人次迅速增长,留学生生源质量持续提高。苏世民学者项目积极推进,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我校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全球政治与经济领域联合开设双硕士学位项目。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自主开发“学堂在线”平台,累计选课人次已突破10万。
五是坚持勤俭办学,积极改善校园软硬环境。去年下半年,全校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得到有力推动,优良校风学风得以进一步弘扬。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基建工程进展顺利,医学院二期建成投入使用,艺术博物馆、6-8号学生宿舍楼、学清苑教师住宅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苏世民书院、清芬园食堂、图书馆北楼等工程陆续开工。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清华大学也正处在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今后一年,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订和实施深化综合改革方案,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开启教育教学改革,举行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研究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大局意识、改革意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时,真诚地期待各位校友和各界朋友以各种方式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携手谱写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新篇章,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衷心祝愿全校师生员工、全体清华校友、海内外各界朋友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第四篇:校庆贺辞
春风化雨花朵绽放无私奉献桃李芬芳
————贺**第四小学校20周年校
~年,**第四小学迎来了建校20周年。校庆20周年,对百年老校而言算不了什么,但对在艰难曲折中奋进的珙泉四小来说注定会在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20年来,曾经名不见经转的一个村小今天呈现出了崭新的姿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年风雨、20年沧桑,经过全校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规模初具、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并不断阔步前进的学校。**四小的教职员工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把文明一代一代传下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使成百上千的**四小学子走出了a乡大地,走向了大江南北,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并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提高全民素质的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是非常辛苦而又平凡的职业,更是十分崇高而又重要的职业。希望**四小的教职员工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继续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严谨笃学的作风,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言传身教,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建设更美丽的校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相信:**四小全体师生员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县,为四川,为国家培养更
多的优秀人才。衷心祝愿四小的明天更美好!
第五篇:小学校庆贺辞
小学校庆贺辞
春风化雨花朵绽放无私奉献桃李芬芳 ————贺SS第四小学校20周年校庆
2005年,SS第四小学迎来了建校20周年。校庆20周年,对百年老校而言算不了什么,但对在艰难曲折中奋进的珙泉四小来说注定会在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20年来,曾经名不见经转的一个村小今天呈现出了崭新的姿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年风雨、20年沧桑,经过全校上下的艰苦努力,SS四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规模初具、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并不断阔步前进的学校。SS四小的教职员工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把文明一代一代传下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使成百上千的SS四小学子走出了A乡大地,走向了大江南北,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并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提高全民素质的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是非常辛苦而又平凡的职业,更是十分崇高而又重要的职业。希望SS四小的教职员工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继续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严谨笃学的作风,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言传身教,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建设更美丽的校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相信:SS
四小全体师生员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S县,为四川,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衷心祝愿四小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