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法制论文
消防法制论文
消防工作是全社会的事,它涉及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无人不用火(电),无处不用火(电)。人人防火,处处防火,概括地反映了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但是,在防火工作中,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又是错误的呢?这就需要通过消防法制建设来规范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调整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人,人与人,人与单位在消防安全中的关系。
一、消防法制概述
消防法制,包括制定、执行和遵守消防方面的法律三个方面。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关系极为密切,法律秩序是在严格遵守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必须以实行法律制度为前提;而法律秩序的建立,则是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前提。因此,通过对消防法律的制定,并严格执行和遵守,从而在消防方面建立良好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是整个社会安定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治国兴帮,需要法制。消防法规是我国法制总体的一部分,属行政法的范畴。它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消防安全的需要而制定的,它充实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内容,使依法治国中对消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
定和颁发了各种消防法规,包括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技术标准等130 多部。
(一)消防法制建设
消防法制建设在贯彻依法治火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制是一种社会控制,依法治火,是我国开展社会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开展消防工作进行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所谓依法治火,就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等,对火灾隐患进行监督治理。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消防法制建设,推行依法治火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消防工作,发展消防事业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消防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火的关键
首先,实现消防行政执法法制化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保证全体人民在消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规定了社会各单位和每一个公民在消防活动中的义务,以及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根据造成的不同后果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消防法制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条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技术标准等,使消防监督和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防管理工作沿着法治的轨道健康发展。
其次,实现消防行政执法法制化是公安消防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以及在消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但全体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公安消防机构及其消防监督人员的职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它不代表个人意志,却容易凭着行使责的意志和情绪运行,演变为滥施权力。行政权对社会的覆盖面最宽,与社会接触最广泛,渗入社会的能力最强,是国家权力中最积极、最主动的权力。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防止行政权滥用,必须限制、约束、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据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 年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中,有80%以上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贯彻落实。可见,加强消防行政法律制度,使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消防监督检查等公务中做到依法行政,把政府对消防事务的管理活动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实现依法治火方略的关键。
再次,实现消防行政执法法制化是对过去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许多年来,人民在同火灾作斗争中,付出了生命和血的代价:消防法制建设滞后,消防法规不完善、不系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监督措施和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必须大力推进消防工作法制化进程,加强消防法制
建设。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强化消防监督管理,才能有效遏制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健全消防法制是实现依法治火的基础
所谓消防法制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予,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妨碍和干涉;第二,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即职权法定原则,越权的行政行为即为违法;第三,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民个人和组织可以依法请求复议或提起诉讼;第四,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对公民造成损害的,公民可以要求获得赔偿。而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在于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
(四)健全消防法制,贯彻依法治火方略的要求和措施实行依法治火,这是由火灾的破坏性和管理的强制性所决定的。根据消防法制建设在消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依法治火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实现消防工作法制化,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否则,只能妨碍消防法制建设的进程,各级领导要从全局出发,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而且两手都要硬。第二,要加强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建设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要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决纠正重权轻法、以权压法的思想和行为。全体公安消防民警要按消防法规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同消防违章、违法行为作斗争。第三,必须加强消防立法工作,完善消防法律体系。立法是依法治火的根本,要实行依法治理,必须建立健全消防法规,使管理者有法可依,使被管理者有法可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火灾事故也急剧上升。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消防法制建设跟不上,消防法规不完善,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单纯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已是远远不适应了,要能使消防工作适应时代的进程,就必须不断加强消防法制建设,要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消防法》为根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互配套的科学的消防法律体系。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制定和完善消防法规,要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消防事务工作。
第四,在全社会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安全责任制。依法治火,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其次,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大力整治火灾隐患;再次,依法强化“源头”管理,切实把好消防基础关;最后要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
第五,在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严格的消防执法责任制。要把推行执法责任制同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加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以推行执法责任制为突破口,把依法行政,健全消防法制作为贯彻依法治火方略的关键措施。
第六,反对人治和特权,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消防法制建设,必须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要重视和树立法律的权威,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不管是谁犯了法,违反了消防法规都要依法查处。
第二篇:法制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点看法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孩子走向真善美,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是我对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增高,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方明建设。
二、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
1.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可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教育读本等书作为教材。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与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法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要让学生懂得“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因为,如今学生减负后有了较多的空余时间,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加强教育和正确引导,他们就容易误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室之类场所活动,危害身心健康。又如,让学生懂得“自觉抵制有害读物的传播”很重要。因为小学生平时喜欢看杂志、画报之类的读物。由于他们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刊物所引诱,毒害非浅。学生学了我国颁布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懂得未成人严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和读物等有关法律知识后,就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如,近几年父母离婚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孩子有的被父母抛弃,无人关心,失去了家庭的温暧,容易走入邪道。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懂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等法律知识,使自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开展法律教育的方法。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使学生想学,学得好,真正掌握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知识。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副校长、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还可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④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3.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教育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法制观念强与淡薄,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法制意识。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
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给他们正确引导,容易使少年儿童走上歧路。因此社会要提供对儿童有益健康的活动场所,多出版一些有利于学生法制教育的书刊、影视等,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强化法制教育
1、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每周都有一节班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对学生进行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讲座,让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自己也要遵守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为将来能在社会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前不久,我们班召开了一次,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有关法律知识。例如:在家里,如果爸爸妈妈虐待你的时候,就可以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自己;在学校,如果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你的时候,就可以用《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来保护自己。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法规,做一个文明、礼貌、守法的好孩子。
2、利用课文,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学科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课文中的内容与法律法规息息有关,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习《藏羚羊的故事》《可爱的大熊猫》这两课,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特别要告诉学生,每年冬天越冬的候鸟——黑颈鹤,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任何人不能伤害它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学习《植物的睡眠》一课,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保护珍稀植物的法律法规,还可以介绍《森林法》和《消防法》,增强学生野外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责任,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的安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可以介绍有关保护国土资源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利用“小手拉大手”的活动,教育家长不能参与非法开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介绍《防震减灾法》,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地震中的自护自救知识,增强防震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3、利用讲座、图片展,进行法制教育
在我们班级,每学期都要举行几次法制讲座,通过墙报、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势举办一些图片展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每当学校有法制讲座的时候我就积极地组织学生到场聆听。多方面向学生介绍怎样预防入室行窃(骗)、拐卖妇女儿童等案件的发生。学校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览,我就认真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亲眼目睹一幕幕交通事故的惨剧,使学生认识到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危害,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至从学校安装了大屏幕我就组织学生多次观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图片,看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听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学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不但自己决心绝对远离毒品,而且还向老师保证如果一但发现身边的人吸食和贩卖毒品,一定及时向老师或公安机关报告。也可以利用“小手拉大手”的方法,教育和感化他们的亲人也不去吸毒和贩毒,为建设平安、和谐、无毒的社会环境贡献他们的力量。
总之,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他们长大以后才会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才会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才会成长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法制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法制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培养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青少年。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极大力度关心和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树立法制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们的违法犯罪、培养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关键词:法制;法制教育;小学生法制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是一个人品德、个性、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初始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心理状态脆弱,易受各个方面的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预防”和“医治”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特别是小学;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抓好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的整体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指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水平。遵守法律,要所以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培养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首先教师要懂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更应该把《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以此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现在的小学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得靠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如果连自己都不懂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别说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才能顺其自然地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而不是硬把法律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要想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的书本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我们还要意识到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之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要加强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老师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充分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创设优良的校园环境;重视校风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下渗透法制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普法途径。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其他的如: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而学生在书面上接触的知识面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污染情况,青少年犯罪率,河北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即掌握绘制统计的方法,又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由此即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学习法律的主渠道。课改后,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如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的保护的法律,有关保护隐私、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内容等。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四、开展有关法律的活动
开展一些有关法律的活动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开展有关法律的主题班会,通过事例向小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使小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还有在学校橱窗里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有关法律的手抄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法律的知识竞赛等,使他们能从身边的一些事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并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五、家校法制教育结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当通过自己的良好的言行来影响教育孩子。同时,对小学生看电视、上网等进行控制,少儿不宜观看的节目不允许他们观看,对他们看到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则进行正确引导学校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必须争取家庭的密切配合。重视家校联系,重视对家长的法制宣传,重视吸引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推向深入。
引文出自
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同志在《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的讲话。
江泽民同志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抓好的九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孔子《论语·子路篇》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第四篇:法制论文
浅谈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是大家应履行的义务,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有着些许不同,而农村环境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虽制定了大量的关于推进农村环境的政策与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很难达到政策规划的预期,被经济或其他社会利益所支配,不利于农村环境的保护。鉴于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迫在眉睫。这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了一系列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6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23人勾选“不清楚”。10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33人。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33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30人,占全省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73.5%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有80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辱观。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环境不正义、不公平现象的广泛存在,就说明了在农村地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承担了保护环境的义务,环境保护义务没有被公平的分配。因鉴于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迫在眉睫。
第五篇:法制论文
齐抓共管,根治青少年违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案件和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2007年4月16日发生的美国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案件,造成包括凶杀赵承熙在内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33人死亡,这些震惊世界的大案都暴露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方面存在弊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少年强则国家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很富有哲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人生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在外界的不良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计后果,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根据200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统计,从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其中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确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间断地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强自律、自重自爱,养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这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希望工程。
二、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社会各界和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尽管政法委设立综治办,有关部门设立“关工委”、“未委会”,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各有关职能部门缺乏共同支持配合,法制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职能部门对法律教育工作的职责不明,缺乏统一协调的主管部门,无法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导致对一些青少年,特别是社会闲散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出现真空,既没有抓到位,也缺少有效的方法。
2、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二是学校法制教学中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除部份学校开设的《德育》、《思想政治》课中有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到高中均无法制教育的正式教材;学校对法制重视不够,本来法制课程应该从《德育》和《思想政治》课中独立出来。三是中小学缺少法学专业教师。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或政治课的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各校按照规定都有聘任综治副校长,但实际上名不符实,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校园文化单调,学生厌学情绪加剧,导致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五是部分学校教师对“问题”学生帮助教育不够,把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生归为“问题学生”,视为“包袱”、“害群之马”,置之不理,甚至歧视对待,助长了“问题”学生不良品行的发展;六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学校与家长缺乏稳固的联络渠道,部分学校不重视家访工作,根本就不知道学生课外究竟在做些什么?七是职业技术教育薄弱,一些初中毕业的青少年踏入社会后,由于文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难有立足之处,加上受不良因素影响,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一)由党委、政府负总责,切实重视教育
各级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国民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负责并层层落实,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严密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保护网络。切实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由党委第一把手亲自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团中央、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曾经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
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各地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制学校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学校同家长、社区的联系。
1、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的“五五”普法规划,以教材为载体,把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主要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处罚法》等。
2、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校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或者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演练,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印发普法宣传材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形式,与当地的街道司法办、法庭和公安派出所结成友好共建单位,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或者劳教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旁听法院有关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聘请有办案经验的公、检、法人员和律师开办法制讲座,深入浅出,以案析法。向家长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送法回家,与父母共学法,开展“争当守法公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充当小警察,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习交通法的基本常识,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牢记“红灯停、绿灯行”、“骑自行车不准载人”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媒体,对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表扬,弘扬正气。
3、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为首位,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学校老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学校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又要更多的关爱落后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
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文明执教。四是定期聘请医院医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主要解答《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拒绝各种不良的诱惑。
(三)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习惯
要努力提高家长素质,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会影响了子女的素质,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易走上歧途。“子不教、父母过”,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不让学生登陆黄色网站,不打电脑游戏,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者上网QQ聊天。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多学习、少应酬,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小孩子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
(四)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优化学习环境
社会各界、各个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社会教育的框架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政法、工商、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协调,联合行动,综合执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室、网吧“三厅一室一吧”和商贸摊点等场所,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对其它不健康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共青团、“关工委”、工会、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团体组织要向青少年伸出热情的双手,多层次、全方位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少年在温暖的集体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政法机关和共青团要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总之,青少年失足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无法杜绝、不能根治的社会顽疾。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减少违法犯罪,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法治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