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10万美元和等值的国内配套经费建设的。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委员会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人员50人,其中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实验室拥有物理海洋、气象学和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博士点,设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以物理海洋国家重点学科和海洋气象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实验室拥有大型风-浪-流水槽、内波水槽、旋转水槽、SGI超级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集群等大型设备以及一大批先进的外海和室内观测仪器。实验室是中国海洋大学3500吨“东方红2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主要用户。
实验室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方面基础研究,同时从事海洋水文气象环境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环流动力学;(2)海洋波动与混合;(3)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目前实验室正在主持 “973”项目2项、“973”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863”课题7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项目2项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验室通过开放课题基金和对外承接室内实验工作等形式对外开放。
第二篇: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计工作条例
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统计工作条例
为便于全面掌握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使实验室的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统一规范。不漏报,不瞒报,不夸大。
第二条 统计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研究室教职工的自然状况,完成、在研和新批准的课题情况,论文发表及引用情况,国内外专利申请、获得情况;仪器设备购置情况,获奖或成果鉴定情况,在读研究生情况等。
第三条 各项工作的统计格式须按照实验室办公室制定下发的格式统一填报。
第四条 各研究室必须配备专人负责本室的统计工作,并报实验室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 各研究室首席教授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督促、检查本室的统计及上报工作。
第六条 各研究室各项工作的统计结果原则上每学期末(7月1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上报实验室办公室,学年末须于12月10日前将本的总体统计结果上报实验室办公室。
第三篇:物理实验室简介
物理实验室简介
我校物理实验室分实验室和准备室两室,其中实验室面积88m2,准备室45m2,实验桌12张,仪器柜10个,仪器共6类,120种,2560件,仪器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测量,专用模型,玻璃器皿及其它实验材料和工具等。
实验室备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并建立健全防火防盗措施,制定学生实验守则、仪器使用制度。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有效,所有仪器完好率可达95%。学校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好物理课,还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亲历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完成率达100%,并且下午时间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学习和探究。
第四篇:物理实验室简介
物理实验室简介
学校物理实验室建于2002年9月,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物理实验室分为5个单元,分别为电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准备室和器材室。每个物理实验室美观整洁,配备有网络信息口、数字化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数码投影仪、视频展台和银幕)等齐全的现代化设备。
学校给学生实验配备了安全的具有桌面电源的实验课桌,配有性能优越的力、热、声、光、电实验演示仪器供教师上演示课,还有各种配备器材等供学生分组实验。现学生分组实验能满足二人一组的实验条件,教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能全部开出。
学校先进的现代化实验设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保障,使课堂效果能达到更好。其中的光学实验室,室内安装典雅大方的遮光窗帘和通风设备,使得它达到暗室的要求。07年开学之初,学校购进价值约3万余元的仪器(其中有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其他实验材料和仪器等),大大方便了物理教师的教学,也为学生的一些小制作提供了器械方面的保证。此外,学校还经常及时增补教学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满足教师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
为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物理组通过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设计制作提供仪器,并对他们的制作进行指导,最后对学生的小制作进行成果展览。这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里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美,为学校师生的教育教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五篇: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教育部科技司 2011-6-23 17:55:00 关于组织申报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大学)建设目标和有关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为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我司决定开展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新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紧密结合,突出与“985工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有机衔接。
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和区域分布,加快高校优势领域的基地建设。对同一高校同一重点学科内已建有国家和教育部基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的不再列入建设范围。
3.突出特色建设,加强在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
4.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创造实验室优秀的文化和氛围。
二、申报方向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在高校择优推荐并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我司拟定了今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见附件)。申报实验室必须符合指南方向的总体研究目标和涵盖所有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
三、申报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所申报实验室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
2.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基础。所申报的实验室应处于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研究项目,有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具备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能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具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4.具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面积应在3000平方米左右;具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有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5.具有良好的建设与运行条件支撑。依托高校要保证建设期间匹配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保证实验室建设期间和建成后,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四、注意事项
1.拟申报高校需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和申报基本条件,充分考虑本校相关学科科技资源的整合,使实验室成为集中依托高校相关学科优势力量、代表依托高校相关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科研基地。
2.实行严格限额申报,每所学校只能申报一个符合申报方向指南的实验室。
3.认真组织填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参见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一式5份和电子版光盘须于2011年8月26日前送达我司基础研究处,逾期不予受理。
我司将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聘请专家对高校申报的实验室材料进行评审,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南楼413)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话:010-66096519,66096301
附件: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教育部科技司
2011年6月21日
附件:
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一、前沿基础领域 1.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
围绕逆境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逆境下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逆境适应、逆境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细胞与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
围绕新型电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重点开展与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物理基础问题、能源材料的理论和结构设计、能源存贮与转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技术研究。
3.科学工程计算
围绕科学工程中的前沿数学核心问题,重点开展生命科学中的网络动力学问题、科学工程中多尺度输运问题、复杂流畅的数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4.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
围绕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基于生物评价的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天然产物生物学意义的发生本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规律、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和基于靶蛋白结构的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5.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
围绕中医现代化中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研究的难点与核心问题,重点开展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剂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方证相关性以及新药创制等方面的研究。
二、重大需求 6.生物化工
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生物催化剂技术与理论、生物催化过程工程、生物质功能化、生物质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7.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
围绕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食品胶体的结构与功能、食品胶体的生物制造、食品胶体的结构改造与功能强化、食品胶体的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8.地下水文与水环境
围绕地下水循环的水文过程及地下水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地下水系统、循环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文耦合机制,污染质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监测其及治理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9.交通隧道工程
围绕大型与复杂交通隧道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环保、节能 等核心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隧道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力学、安全控制与结构耐久性理论、高烈度地震区交通隧道抗减震理论与技术、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隧道的灾害防救与运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10.深部矿产资源开采
围绕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深部资源赋存特征、深部高效开采理论和技术及优化方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11.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
围绕灾害形成及重大能源工程防护中的科学理论和工程问题,重点开展固体强度与灾害力学、地下废物处置与能源储备工程安全、边坡稳定性与高坝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12.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
围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获取与传递、中低温热能热力转换系统工质与关键部件、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技术与总能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13.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
围绕能源清洁高效热转换过程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煤、生物质和太阳能热转换新模式的理论和技术,能源热转换过程污染物生成机理和排放控制技术,新型能源热转换过程测量原理、控制理论和优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三、交叉学科领域 14.数理经济学
围绕数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博弈论与机制设计、数理统计模型与方法、数理金融方法与金融建模、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海量实时数据统计建模、宏观经济模型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15.现代教学技术
围绕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认知神经科学与教学、教学心理与创造性、信息技术与教学、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的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6.环境食品学
围绕环境与食品协同作用于健康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环境地理与膳食模式选择、气候因子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