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则
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实验室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的发展,促进我国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
二、资助对象
具有中级职称(助研、讲师或工程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研、教学及技术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资助数量:不超过10个。其中,有2项为定向支持合作实验室。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根据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主要资助方向填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日期2009年11月30日。
2、实验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网上公布,并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
3、申请书可在网上下载(deke.ruc.edu.cn),也可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索取。
四、资助范围
围绕实验室目前支持的下列研究方向开展基础性或者应用基础性的研究。题目自定。方向一:数据工程,包括
高性能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新技术 数据永久存储与恢复迁移技术 系统与信息安全
方向二:知识工程,包括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知识网格 知识管理
五、经费额度和使用范围
每个开放课题资助金额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经费使用参照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出版费等,不支持设备购置。
资助经费不划拨到获得资助人员所在学校,采取报销的方式支付。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完成至少1篇国内学报级或以上的学术论文,或者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论文应标注本重点实验室名称和开放课题编号。另外,结项后一年内,需安排一次学术成果报告会。
六、联系人
易谦
电话:62512304,Email: deke@ruc.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邮编:100872 此外,有关基金管理的信息和通知,请见实验室网站:deke.ruc.edu.cn
第二篇: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申请指南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教育部专业研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覆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探与普查”、“地学信息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十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测绘科学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测试条件。实验室是我国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每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受理国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研究基金和实验研究条件,以促进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交流。
一、宗旨
1.面向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西部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地质工程课题开展研究,配合国家西部开发中的重大基础性研究工作部署,加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国际前沿和重要基础性理论研究,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促进这些学科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以及西部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2.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涉及到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重要课题以及科学前沿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鼓励人才流动。
3.重点考虑支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同时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可望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工程数值仿真等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创性工作以及涉及解决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实用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4.通过扩大开放,努力将实验室建成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5.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本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6.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校外申请者。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实验室长期以来立足于我国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地质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索,紧紧围绕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需求,进行长期持续的探索与科学研究,为提升国家地质科技水平,为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以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西部成矿动力学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新技术 依据本研究方向发展趋势以及本实验室已有基础,针对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勘查与成矿动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方法与信息技术,确立3个方面的近期重点研究内容:
(1)岩浆作用及其矿产资源研究。
(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与勘查评价技术研究。(3)成矿规律、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研究方向二:西部地表过程的环境灾害效应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 本研究方向旨在从西部特殊地域地质环境出发,瞄准国际同领域的前沿,紧紧结合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实践,研究和探讨西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成因机理及其对工程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和黄土高原隆起的环境灾害效应以及西部地质灾害形成的力学机理与动力学环境;开发和研制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预报、应急处治及长期防护的关键技术,以及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的控制与防治的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2)西部地质灾害力学机理与防治技术。
(3)西部特殊岩土体工程病害与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三:西部地质资源与灾害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探明中国大陆西部特殊地质构造的动力学成因、储油气构造、储煤构造及其它矿产资源储藏的特殊性、以及 重大工程建设中前期地质工程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亟待解决的近地表乃至深部的地球物理探测科学问题,遵循自我创新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举的研究思路,围绕如下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1)井地联合多分量地震与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2)重磁、电磁、地震立体探测新技术与西部矿产资源“攻深找盲”。
(3)近地表地质缺陷的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研究方向四:西部资源与灾害高精度观测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及资源环境探测的高难度问题,研究以GPS、GIS、RS等对地观测与信息技术手段在西部资源探测、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西部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的高精度识别与观测技术。(2)西部资源与灾害评价预测信息技术。(3)西部资源与灾害遥感技术。
三、开放基金申请办法
1.凡从事与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有关的国内外高级、中级科技人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博士研究生均可申请本实验室的开放基金。60%以上的开放基金项目应由长安大学以外的研究人员承担。
2.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属于本实验室研究内容的范畴。3.申请者必须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四份及相关电子文档1份。纸质申请书应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方才有效。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博士研究生单独申请课题必须具有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历,并附有指导教师及1名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
4.实验室资助研究课题的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调研费、实验费、分析测试费、药品试剂器材等费用,同时也包括研究者的住宿、交通费等。申请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资助金额,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3~5万元。
5.每年受理开放基金的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6.对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以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支持,并酌情加大资助力度。
四、开放基金审批
实验室将对符合要求的所有申请书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提交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复审、终审和批准,最后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开放基金的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正式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并在本实验室主页上公布。
所有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五、经费管理
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按课题研究进度拨款。拨款方式:课题资助经费的60%按进度计划拔付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用于研究工 5 作的顺利开展,其余40%待课题结题验收后再拨付。
在财政制度规定范围内,课题承担者有权按照工作计划的安排支配费用的使用。对于经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课题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拨资助经费。
七、课题管理
基金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根据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半个月内填写研究工作计划书,报实验室核准后开始进行研究工作。
基金申请者,每年年底应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资助课题结束后,应在一个月内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
本实验室有权对资助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设法予以纠正或停止资助。
在规定的课题执行期间,承担者不得无故中断研究工作或延长工作期限。对因客观条件影响课题研究进度,或在原有目标达到后,确有必要由原承担者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时,经课题承担者提出申请,实验室主任批准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工作期限。
凡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在课题结束后可参加长安大学科技成果评奖。
八、成果管理
凡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应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每个资助课题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篇被SCI或EI检索的论文(有正式的检索号),或其它高级别学术刊物(如 6 核心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被ISTP检索等)上发表不少于3篇的学术论文。特优者可由实验室另行资助出版专著(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课题验收时,发表论文的影印件和相关的检索证明应作为结题验收的重要资料提供。
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与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共享。成果在正式发表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凡由本实验室资助的课题,其第一署名单位须为重点实验室,同时并注明课题批准号。重点实验室的正式署名为:
中文:长安大学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英文: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 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China.
第三篇: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概况
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07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研究内容
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CO2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以及“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安全”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和“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计划,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安全预测与调控方法和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解决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以及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CO2地中隔离中的安全、经济和环境协调问题。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概况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研究内容
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以及(4)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定、深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到细观(结构、颗粒、水),再到多相(固、液、气)、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色的研究体系。
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概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4、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于1989年开始筹建。1990年9月,对外开放。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研究与应用单位。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是我国冻土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心,在国际冻土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程国栋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思敬院士。研究领域
实验室学术方向为研究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特性、机理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环境与资源问题上的应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活动层过程;未冻水动力学;质、热、力耦合过程;寒区化学、生物作用;
(2)寒区工程与环境问题研究:寒区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预测;工程结构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监测与调控;冻害防治措施及寒区建筑材料;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冷能综合利用;寒区资源探索;
(3)测试与低温应用技术:室内及现场试验测试技术,人工冻结(融化)应用理论体系和技术。
二、部属重点实验室
1、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概况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首批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是在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爆破与振动研究所基础上,于2006年优化整合而成。
本重点实验室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工程爆破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承担完成了三峡、南水北调、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构皮滩、彭水、乌东德、锦屏、溪洛渡、瀑布沟、白鹤滩、向家坝等100多个大中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工程爆破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主编和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20余部,出版专著20余部。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业务范围是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行业中的岩土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拥有岩石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工程岩体力学特性、地应力与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工程岩体加固、土的工程特性、地基与基础处理、渗流与地下水环境、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爆破与安全防护、水工结构振动与工程抗震、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岩土工程物理模拟等学科。
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概况
2007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该重点实验室集中体现了同济岩土学科在国内的突出地位、应用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方向涵盖:软土渐进破坏理论与变形控制、环境土工学与多场耦合效应、复杂环境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安全控制理论以及数字岩土与地下工程及防灾减灾理论。
本重点实验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直接依托的学科涵盖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城市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在岩土流变理论、损伤与渐进性破坏理论、节理岩体破坏力学、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地面沉降控制理论、动态施工反馈方法、岩土力学数值新方法、岩土工程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积极与上海及全国各地重大土建工程相结合。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几个:
(1)土体渐进破坏理论与软土工程变形控制(2)土体宏细观理论与软土工程动力灾变(3)非饱和土多场耦合理论与工程地质灾害控制(4)地下工程安全理论与风险控制(5)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防灾及数字化
3、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了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陈祖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云敏。研究领域
实验室开展了软弱土和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软弱土多场相互作用与环境土工、软粘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和结构相互作用与近海岩土工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5、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立项,2008年6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现场论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体静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堤防与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岩土渗流与环境土工和高边坡安全与灾害防治五个研究方向。特别在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大型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工程安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6、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述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部级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依托长安大学,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以中青年为主的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及专门实验人员10人。研究方向
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工程区域稳定性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地质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特殊性岩土体工程特性及其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的物理模拟与数值分析;复杂工程地质体的探测、监测技术与地学工程信息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管理与决策。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 概述
环境岩土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批准建立,是一个集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机械电子和高新技术等于一体的,以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的理论与技术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绿色设计和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岩土工程综合化勘察、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害废物地质处置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岩土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环境岩土灾害快速评判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环境岩土灾害治理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第四篇: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申报书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申请书
1.工程实验室拟突破的技术方向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拟突破的技术方向为:R语言与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交互技术。
R语言是一种自由免费软件编程语言与操作环境,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本来是由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ss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开发(也因此称为R),现在由“R开发核心团队”负责开发。R的源代码可自由下载使用,可在多种平台下运行,包括UNIX,Linux,Windows和MacOS。R主要是以命令行操作为主,同时支持GUI的图形用户界面。R内建多种统计学及数字分析功能,R比其他统计学或数学专用的编程语言有更强的物件导向功能。R的另一强项是绘图功能,制图具有印刷的素质,也可加入数学符号。虽然R主要用于统计分析或者开发统计相关的软体,但也有人用作矩阵计算。其分析速度可媲美GNU Octave甚至商业软件MATLAB。CRAN为Comprehensive R Archive Network的简称,它除了收藏了R的执行档下载版、源代码和说明文件,也收录了各种用户撰写的软件包。全球有超过一百个CRAN镜像站,上万个第三方的软件包。R的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统计分析,应用数学,计量经济,金融分析,财经分析,人文科学,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全球地理科学,数据可视化。
Hadoo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由Apache基金会开发。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高速运算和存储。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简称HDFS。HDFS有着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用程序。HDFS放宽了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的要求,这样可以以流的形式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自2006年,Hadoop以MapReduce和HDFS独立发展开始,到今年2013年不过7年时间,Hadoop的家族已经孵化出多个Apache的顶级项目。特别是最近1-2年,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融入了很多新技术(YARN, Hcatalog, Oozie, Cassandra)。
Hadoop家族的强大之处,在于对大数据的处理,让原来的不可能(TB,PB数据量计算)成为了可能。R语言的强大之处,在于统计分析,在没有Hadoop之前,我们对于大数据的处理,要取样本,假设检验,做回归,长久以来R语言都是统计学家专属的工具。所以,hadoop重点是全量数据分析,而R语言重点是样本数据分析。两种技术放在一起,恰好是取长补短。以计算机开发人员的思路,所有事情都用Hadoop去做,没有数据建模和证明,“预测的结果”一定是有问题的;以统计人员的思路,所有的事情都用R去做,以抽样方式,得到的“预测的结果”也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R语言与Hadoop的结合,是产界业的必然的导向,也是产界业和学术界的交集,同时也为交叉学科的人才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目前,通常有两种方法将R语言与大数据处理平台相结合使用。第一种方法是,在Hadoop上用MapReduce处理PB、TB量级的数据,缩小数据容量到GB量级,然后将其加载到R中进行处理。在R中,GB级别的数据可以利用MPI并行处理框架构建的集群计算。R包Rmpi、snow、snowfall都可以实现多种MPI支持的并行编程模式。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使用支持Hadoop的R包,在R中操作存放在HDFS中的数据,并利用R语言完成MapReduce算法,用来替代Java的MapReduce实现。R包Rhadoop使得R语言具有处理高达TB甚至PB级的大数据的能力。在GitHub社区可以找到该项目与开源实现代码。Rhadoop包含有三个包,分别是rhdfs,rmr以及rHBase,分别对应Hadoop系统架构中的HDFS, MapReduce和Hbase三个部分。除了Rhadoop之外,还有从R中进行Hive查询的Rhive包,能够直接从Hive中进行查询。将R和结合起来,其既能够利用分布式计算打破数据量的限制,又能够利用R中的众多优秀的免费扩展包,快速实现所需的数据处理分析。
综上所述,R语言与Hadoop的交互使用技术就成了本项目急需突破的技术方向。
2.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为统计学学科与大数据有关的课程教学提供支持。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整个世界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就业市场对熟悉并且能够分析大数据的应用型人才思贤若渴,所以对《大数据挖掘》等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将对大数据的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习者将来从事大数据处理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为统计学学科大数据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在保证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打算面向学校及社会开放,为大数据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提供支持。为大数据的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大量、详实的数据。为大数据的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
(3)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可以为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大数据的采集、准备、存储、分析与挖掘以及大数据的展示与可视化等一系列服务。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设计、开发、培训,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工程实验室的任务如下:
(1)培养统计学学科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能力,尤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大数据时分析与挖掘方法的创新。
(2)以实验室为基地建立学术氛围浓厚的大数据分析科研团队。提倡科研团队先根据数据特点构建缜密的大数据分析模型,然后依托于功能齐全的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对模型进行实践验证,继而最终修正完善模型。(3)把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中,通过我们对模型的预测和决策确保企业的最终决策能应对日益增加的复杂性,跟上日益加快的步伐。3.工程实验室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如下:
(1)建立先进稳定的Hadoop与R的交互平台;
(2)组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创新团队。力争使该团队成员人人熟练掌握Hadoop与R的交互技术,利用R语言对复杂大数据进行建模最终用于预测和理论上的决策;
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中期目标
(1)自主研制开发基于Hadoop与R交互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尤其针对复杂数据,例如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大数据。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数据,开发基于Rhadoop的R程序包,申请国家专利,继而把R程序包上传国际CRAN镜像站,为大数据R程序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2)把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销售、服务销售等企业的商业预测和决策之中,构建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第五篇: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新蕾”因材施教计划(ITP)参观及宣讲通知
按照电信学院的统一安排及部署,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ITP计划正式启动。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验室研究工作及方向,了解实验室ITP项目相关政策和研究环境。实验室特定于6月26日举办ITP计划参观及宣讲活动。活动信息如下:
时间:2010年6月26日(周六)晚19点整
地点:网络中心三楼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2会议室(从教一楼南面入口上三楼进入)
参加人员:欢迎所有符合ITP计划要求的优秀本科生同学参加
附: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基地,是国家985工程重要建设单位,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支撑计划以及多家国内外企业的支持下,开展网络化系统的优化、安全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国际奖励,形成了一支多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包括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IEEE Fellow和250多位研究生(博士生50多位),建立了一套密切协作、追求卓越的管理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