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

时间:2019-05-14 02: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

第一篇:《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

海洋局解读《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全力培养造就海洋人才队伍

就《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访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春先

国家海洋局、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近日联合印发了《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也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海洋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围绕《规划纲要》编制发布等相关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春先。

记者:《规划纲要》发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颁布实施有何重要意义?李春先: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海洋领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重点领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21世纪的伟大构想和长远目标,海洋事业作为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亟须智力资源的支撑,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海洋人才队伍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才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第一资源,对未来十几年人才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和设计,明确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通过更好实施海洋人才战略,把我国巨大的海洋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先进生产力优势,为实现全面完成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海洋局根据中央的部署牵头编制并发布了《规划纲要》,这是贯彻落实陆海统筹,实施海洋发展战

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海洋领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该规划对全面加强海洋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队伍,推动海洋人才的整体发展,乃至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实现建设海洋强国远景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记者:海洋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请问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现状如何?李春先:近年来,我国海洋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海洋人才资源总量已经初具规模。我国海洋人才遍及全国20多个涉海行业部门以及26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一大批海洋科技工作者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大量海洋人才聚集在海洋教育业、海洋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领域,海洋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在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环境正在逐步优化。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涉海机构努力从基础教育、体制创新、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设立涉海人才专项工程,培养了大批海洋人才。我国海洋科研机构130多所,拥有海洋科考、调查船近百艘,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近年来,国家对海洋科研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海洋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科技兴海计划的实施,为培养造就优秀海洋人才和海洋科研团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记者:《规划纲要》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体现?

李春先:《规划纲要》共分为6个部分,分别阐述了海洋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措施、重点工程和规划实施等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指导思想,《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泛海人才战略,树立了大海洋的人才理念,这是我国海洋人才发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要创新和重大突破。它统筹规划各涉海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指导各沿海地区人才队伍发展,整合优化各学科海洋科技人才资源,建设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海洋人才队伍。提出以统筹开发的理念开展海洋人才工作,建立国家和地方海洋人才联动机制、海陆互动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将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与重大海洋专项、重点海洋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应用实践带动海洋人才发展,体现以用为本的先进人才开发理念。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目标,《规划纲要》在对我国及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人才发展现状水平充分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2020年达到主要海洋国家中等发展水平的发展目标。该目标是适应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任务,《规划纲要》明确了高端引领、突出重点、统筹开发、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以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发展为重点,在着力打造7支海洋人才队伍的同时,还分别提出了每支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为未来海洋人才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工作机制,《规划纲要》提出了具有海洋人才发展特点的三大工作机制,即完善海洋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中央与地方海洋人才

工作联动机制、强化海陆互动的海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使海洋人才工作机制体系更加完整、创新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措施更有针对性。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政策,《规划纲要》提出了7大创新政策。这7项政策涉及海洋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着眼于解决海洋人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保障《规划纲要》中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鲜明的政策针对性和导向性,对于解决海洋人才发展中存在问题,为海洋人才发展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于海洋人才发展举措,《规划纲要》设计了7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点工程。在重点工程中,既有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贯彻落实,如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展计划,也有针对海洋领域自身特点制定的工程,如战略性海洋人才培养工程等。《规划纲要》明确了各项海洋人才重点工程项目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这对于整体推进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国海洋人才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记者:我国海洋人才工作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在落实《规划纲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春先:《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海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海洋人才对海洋事业发展的贡献,使海洋人才发展总体水平达到主要海洋国家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建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的海洋强国奠定人才基础”的总体目标和6项具体目标,既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也确立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洋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涉海部门和沿海地区应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在落实《规划纲要》时应该注意4个方面。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国家海洋局将会同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涉海相关部委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沿海各级地方政府、涉海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将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

其次,要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规划纲要》印发后,各沿海地区和涉海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充分协商,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再次,要注重监督检查和过程指导。通过明确责任提高沿海地区和涉海部门对实施《规划纲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纲要》有效实施。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海洋人才工作的关注度,引导全民关注海洋事业、尊重海洋知识、重视海洋人才,为《规划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海洋报)

第二篇: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6/10/17

------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于8月23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这是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测绘方面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纲要》由国家测绘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总参测绘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共同组织编制。规划范围为我国陆地国土区域,规划期为2006年至2020年。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关系国家主权、国防安全和国家秘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纲要》的批准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测绘工作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真做好《纲要》的组织实施,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包括基础测绘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基础测绘的发展蓝图。《纲要》深入分析了当前全国基础测绘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基础测绘发展较快,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立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础测绘服务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今后基础测绘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国际上测绘的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内容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对基础测绘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纲要》还指出,我国基础测绘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和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总体投入不足、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等原因,其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还十分短缺,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加快基础测绘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基础地理信息日益迫切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纲要》指出,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管理的政策法规,大力加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不断完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基础测绘保障。

《纲要》提出,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职能,加强管理;需求牵引,科技推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高效利用,保障安全。

《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完善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纲要》确定了2006年至2020年,全国基础测绘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二是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三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

绘与更新;四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五是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基础测绘成果开发与应用服务;七是测绘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为了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纲要》还提出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和法制建设、加大基础测绘财政投入和经费管理力度、加强基础测绘队伍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家测绘局供稿

第三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第26次会议,讨论研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实施。李源潮对做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组织领导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组织人事等人才工作部门的同志要认真学习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和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本地区本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人才规划纲要的内容进行系列解读和深度解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輿论氛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荣华,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解读,予以摘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大国崛起的关键是人才的崛起。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起草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央在党的十七大以后抓的第一件的大事。笔者

长期在人才研究领域工作,体会到纲要文件形成的研究极为深刻,发动极为广泛,求证极为缜密,领导极为重视。笔者可以预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在全社会将会形成人才强国的共识,在国际上将会产生很大震撼。根据笔者参加起草工作的亲身经历,深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和亮点。

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1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笔者感到,这6句话24个字中,“人才优先”是贯穿于整个规划纲要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就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定位的一个规划,它与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方针中的“自主创新”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具体讲,“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人才优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必须根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体制优先创新。

“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对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把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为中心,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创新机制”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杀开一条血路”的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整体开发”就是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个个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尊严。

总之,人才发展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它包含了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人才发展的制度安排、人才队伍建设等三层深刻含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对我国人才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是对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方向和战略和总体要求,是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突破。

提出了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

我们体会到,只有人才兴旺,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工,首要任务是确定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先烈,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而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反映了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有愿望,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将产生里程碑意义。提出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需求。三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求。提出来这一目标的根据:一是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也分别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二是可行性:通过国际比较,到2020年,中家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按照简约、可预测、国际可比的原则,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还确定了衡量人才强国的6个核心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人才贡献率。经

过综合分析,到2020年年我国进入世界我才强国行列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明确了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思路 人才队伍建设是我才发展的主体,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人国人才队伍现状,未来11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是: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的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展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科技人才强国,因此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特别严重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据科技部测算,目前我国高层次的新型人才不仅1万人左右,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将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要达到4万人左右。二是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据预测,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500多万名;在教育、政法、宣传、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700多万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以“三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后来中央提出

“三支”、“两类”(增加了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次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提出“六支队伍”,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说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也在发展壮大。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每支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第四篇:《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2月29日[字体:大 中 小]

未来10年,是湖南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南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对于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构筑长远发展的人才优势,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确立建设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

《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湖南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要求相适应,确立湖南在中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进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其核心内容是“确立湖南在中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进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换句话说,今后10年,湖南的人才发展,就是要围绕“人才强省”做文章,力争确立在中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把湖南打造成为全国人才强省之一。

人才强省目标的提出,是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上,指出全国人才规划实际上是人才强国规划,各省也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强省规划。这实际上对各省建设人才强省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是对中央要求的呼应,与中央的精神一致。

建设人才强省目标的提出,也是基于湖南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湖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力资源丰富。2009年湖南总人口6900万,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台港澳)中排名第7,是不折不扣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大省并不等于人才强省,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湖南人才的总体竞争力只位居中等偏上的位置,与人口大省的形象并不相符。有关研究表明,2005年,在人才规模方面,湖南位居第12,落后于湖北、河南等中部省份和多数东部省份。在人才素质方面,湖南位居第22,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落后于东部省份,湖北、山西等中部省份和部分西部省份。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湖南的人才竞争力在中部地区还不具备比较优势,与东部人才发达省份差距更是明显。就人才发展自身而言,这种差距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才地域、行

业、城乡等分布不平衡,人才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人才开发和管理的机制还不完善,人才成长、开发的环境基础还比较薄弱,人才资源及其能力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之间尚未很好匹配,等等。因此,《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的新目标,期待通过人才强省的建设,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勾画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人才优先发展还是物力优先发展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战略布局问题。《人才规划纲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整个规划的核心贯穿始终,体现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人才优先发展是针对物力优先发展而言的。目前,湖南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本积累滞后。人才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引人瞩目的经济追赶,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的追赶。每一次经济追赶的背后都伴随着人力资本的先行追赶。在世界范围来看,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为物力资本投资优先,二为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一般认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二者之间比例接近7倍的,称之为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发展路径,接近20倍的则称之为物力资本投资优先发展路径。我国的这一数据大于15倍,是典型的物力资本投资优先国家。湖南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物轻人的发展特征就更为明显。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开发滞后。一方面突出表现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力与传统的科教优势不相符;另一方面是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严重短缺,与东部人才发达地区及近邻湖北相比,有较大差距。

人才结构调整滞后。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互动性。一个人才能创办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搞活一方经济。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具有引领和拉动作用。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不仅要同步,而且要适度超前。现阶段湖南人才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经济建设主战场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等等。

所以,《人才规划纲要》把人才优先作为未来10年湖南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要求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针对性。

围绕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对人才发展来说,体制机制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用为本,大力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并把它作为促进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用为本,是近年来我国人才思想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崭新发展理念。一切为了人,一切也要依靠人,这是各项事业发展之本。人才作为知识与智能的载体,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特别是在科技与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当今时代,人才的战略性意义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因此,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深化对人才与经济社会统一发展规律的认识,不仅仅从人本理念的层面关注人才本身的主体性意义和伦理意义,还应该从功能意义上探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实现人才发展与人才效能的统一,实现人才能力、业绩和贡献的统一。说到底,人才只有在创造性劳动和为社会做贡献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人才的价值在使用,培养、引进、配置、激励与保障的目的也是使用,只有用好用活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进的人才才留得住,引进、激励、保障的目的也才能实现。因此,人才体制机制的构建必须坚持以用为本的方针,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有效用好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并以此为支点,健全、完善、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发展的动力体系。《人才规划纲要》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以用为本的新理念贯穿于体制机制创新的各个环节之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如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鼓励各地、各行业根据实际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等。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主体。根据湖南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人才规划纲要》从三个不同维度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一,未来10年,湖南将坚持高端引领的方针,把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党政领导干部、高技能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发展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湖南人才规模全国排名第12(2005年数据),属中上游水平,但顶级人才、高端人才、大师级人才短缺,特别是能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领先世界,能带领团队勇攀科学高峰,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的高、精、尖人才严重不足。为此,《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科技

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按照政治坚定、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厅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进一步提升厅局级领导干部素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适应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第二,未来10年,湖南将大力开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为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目前,湖南在新型工业化、宣传文化、社会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人才比较短缺,主要表现在产业领军人才匮乏,研发力量薄弱,人才配置结构不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产品延伸服务人才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人才规划纲要》从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开发政策体系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应对之策。

第三,人才高地建设是国内外促进人才快速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人才规划纲要》在认真分析省内外人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建设长株潭人才高地和长沙大河西人才创业示范区,提出要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的原则,在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加强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强化人才高地和创业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人才工作的发展。

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指标,是支撑一个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升区域功能的重要基础。健全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能为一个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有没有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人才服务体系,能否为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提供高质量、随需而变的各项服务,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人才环境,直接影响到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使用、成长与开发。湖南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对于专业化、系统化、高质量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日益增强。把湖南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放在人才强省的坐标系来考量,却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人才公共服务的内容、品种、领域有待拓展,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公共服务的定位有待清晰等。为此,《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全省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市场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健全人才公共服务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监管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人才公共服务业的健康

发展。

凸显重大人才项目的抓手作用

实施重大人才项目是推动人才发展的重要抓手。《人才规划纲要》立足于湖南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10项重大人才项目,使得《人才规划纲要》不仅凸显出宏观视野,而且更具操作性和执行性。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湘创新创业,等等。

从10大人才项目的设计中,可以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为了适应湖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质量、结构所提出的要求,期望通过人才项目的实施促进人才结构的调整、优化。如“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是着眼于做强做大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要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着眼于适应“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是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等等。

以全球化视野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也是这些人才项目设计的关注点之一。“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等项目中,都强调选送若干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深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更是把视角直接投向海外,强调延揽海外人才。这些措施将有力推进湖南人才发展事业的进一步开放,促进省内外人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湖南吸纳、聚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10项重大人才项目,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广覆盖,既覆盖了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又包括了培养、引进、使用等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二是创新性,10项重大人才项目多数是新设计项目,少数虽是已启动实施项目,但在内容、要求、措施的设计上又作了新的调整。三是引领性,从战略引领、创新示范、资源提供与力量整合等方面,对推进全省人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人才规划纲要》对湖南未来10年人才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是湖南建设人才强省的宏伟蓝图,它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对湖南未来10年的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点解读

要点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个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三项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坚持能力为重。“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坚持全面发展。“三个统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三个加强”:加强体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美育、加强劳动教育。“一个促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核心思想:“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大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四项重点指标:到201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一年入园率95%、两年入园率80%、三年入园率70%;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五项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个优先”: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两个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三个创新”: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办学体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两项改革”: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五大要素”:一是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二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是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四是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五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三个观念”: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

六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

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八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

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六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十项改革试点:一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四是终身教育体制

机制建设试点;五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六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七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八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九是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十是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十个重大项目:一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五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六是发展民族教育、七是发展特殊教育;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九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十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下载《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解读(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汇编)

    首都人才发展纲要发布 高层次人才京津冀互认 2010年08月02日09:51中国广播网 【编者按】近日,北京市公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

    唐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河北省唐山市出台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近日,唐山市出台了2011-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唐山市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

    中长期发展纲要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纲要》,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让我感触最深的地就方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

    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一、办学思......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着眼于中国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

    同济大学“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纲要

    “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纲要 二○一六年七月 目录 前言 .............................................................. 1 一、发展基础 ....................................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社部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