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

时间:2019-05-14 02: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

第一篇: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

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

转载:网易 2012-11-28

一个自称不以利润为绩效考核目标的企业,却每年进账3亿元,同时在餐饮业内拥有数一数二的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这些令人艳羡的表象让人禁不住探究:其内在的驱动力究竟何在?

长江商学院EMBA14期学员、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忽然决定到他的西单分店吃顿晚饭的时候,秘书告诉他,所有包间都已经订满,实在无法安排。最终,他这个董事长所能够享有的最大特权,也就是在大堂拥有几个不用排队的散座。就连享受这点特权,也得穿过门前几十位正在下跳棋、打扑克、吃瓜子的等位顾客狐疑的眼光,他们仿佛在问:这家伙为什么不排队?

海底捞在食客中以“等位”而著名。曾经有一位火锅业同行在夜里10点慕名前往,服务员的一句话让他终身难忘,服务员真诚地说:“哥,您别等了,今天吃不上了。改天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提前给您留个位。”此时离打佯时间还有近3个小时。等待区人声鼎沸但其乐融融,并非通常所见的抱怨和焦急。人们喝着免费豆浆、柠檬水,亲朋好友间或是在惬意地聊天,或是已经摆开了牌局。

除此之外,等位的顾客还可以享受到免费擦鞋、免费上网或免费美甲的服务。等待尽管漫长到两三个小时,但一点都不煎熬。

而店堂中的繁忙景象一如所有曾经有的描写或者网友热情的评论:满座的顾客,穿梭来去笑意盈盈的服务员,他们的服务完全像传说当中一样殷勤。旁边一桌客人点了面条,服务生——或许应该称之为表演者——将一根面条舞动得像长了眼睛一般,逗得一桌子小姑娘咯咯发笑。

还是那个夜晚,当张勇在9点左右结束晚饭出门时,门口蔚为壮观的景象有点惊讶——虽然早已对海底捞的火爆有所耳闻,但在炎热的夏季夜晚,围绕着数十张小方桌的上百位等位者所制造出的喧闹气氛和巨大声浪,还有他们似乎超出常人的耐心,还是显得令人讶异。

海底捞遍布全国的30多家分店在顾客眼里都是这样自如运转的赚钱机器,但张勇却声称自己并不以利润为主要考核目标。如果企业本身具有意识,它首先拿来为自己辩护的一定是财务报表。事实上,当我们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时,利润是最简单有效的衡量标准。当一位企业家声称利润并非他看重的主要指标,而实际上他的生意正如日中天时,我们难免会质疑这个声称的真诚度。

传说中的海底捞

火锅是中国民间最为流行的美食之一,在任何一座城市经营火锅店都非易事,在中国创造一个火锅品牌更是充满挑战。1994年在四川简阳起步的海底捞火锅不过是4张餐桌的小店。15年后,它已经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地拥有36家分店,成为全国知名火锅品牌之一。

凡来过海底捞的人,恐怕都很难不对细致入微的服务留下强烈的印象,有人夸张地称之为“变态伺候”:顾客入座后,立马会送上绑头发用的皮筋、围裙、手机套,就餐期间会有服务员不时递上热毛巾。更深的感

触是服务员个个精神饱满,快乐感染了每位顾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很多顾客对这种贴心服务感到“受宠若惊”,感慨“终于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

到目前为止,海底捞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有管理学教授跟踪探访海底捞的商业智慧。在餐饮业中,火锅是对食物烹调要求相对较低的一种。缺乏差异化使得火锅业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往往会尽量降低运营成本而与竞争对手区分开。

但这些途径往往很快被整个行业复制,包括曾经被披露的反复使用锅底等行业黑幕。海底捞的菜品在顾客中以干净、新鲜以及分量适宜而著称。结合他们的超品质服务,我们不免好奇海底捞的利润如何,又来自哪里?

也许正如海底捞自己的广告语:“好火锅自己会说话”,它每年3亿元的营业额来自这些表象下面埋藏着的未知的内在驱动力。

被误解的海底捞

所有顾客都是“上帝”吗?

在张勇看来,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要远比简单的利润加减法重要得多。他们所提供的无与伦比的服务,似乎也证明了他们在争取每一位顾客时付出的努力。

海底捞的北京分店大部分时间能保持每晚高达3到5桌的翻台率,堪称餐饮界的奇迹。海底捞不断在菜品与服务上创新,以求为顾客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但并非每一位等待要求被满足的顾客都能在海底捞如愿。有人曾经借机问过张勇:“3个小时的等位时间对一些人来说未免太漫长,他们不在乎免费茶水,也不需要擦鞋美甲,你将如何吸引这些顾客?”

张勇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对时间过于敏感的顾客不会选择吃火锅,也就不会选择海底捞。”

提前预订或者两三个小时的等位时间已经成为海底捞的特色之一。这一特色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中低档餐饮服务对便利、廉价的追求。海底捞倡导并竭力营造“为家庭、朋友聚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场所”,定位于看重体验而非效率的顾客。因此,对于等位时间过于敏感的顾客,海底捞也只好放弃。

海底捞的一线服务员都拥有免单权,既简化了流程也加强了服务员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但也有一些顾客曾利用海底捞这一特色蛮横强行要求免单,这些人的要求当然就不会被满足,同时也不会被任何企业或个人所欢迎。

经营餐饮业最大的成本不是来自食物,而是租用的店面、水电和员工工资等,收入又几乎全部来自食客,因而顾客忠诚度成为企业赢利能力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决定海底捞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满意的顾客并不一定会是忠诚的顾客,发掘与餐厅理念契合的顾客,并了解他们的需求是海底捞的“顾客经”。给顾客不可替代的非常体验,令其非常满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恰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在海底捞的企业内刊上,有很多员工亲自撰写的工作感受,其中有很多是对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感悟。北京七店的客户经理被员工亲切地称为“干妈”。她的能耐让很多新员工佩服,一问今天哪儿有老顾客?干妈都会顺畅地回答道:“大厅96号,苏打水宋哥;大厅1号,爱美甲的张姐” 任何关于老顾客的问题,她都能倒背如流地回答。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餐饮消费大国,餐饮龙头企业发展并不理想,百强餐饮企业的市场份额居然不到10%。在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低门槛的激烈竞争市场,不少餐厅选择“跟风”来招揽顾客。海底捞并没有为此去开发各式各样的特色应景,而是先确立餐厅文化理念,再选择顾客并培养他们的忠诚度。企业文化先行的商业理念并不陌生,但与海底捞这样的中档大众餐 厅联系起来让人惊讶。

优质服务可以保证一切吗?

海底捞有一点似乎让人难以理解,它的董事长张勇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对美食并不在行。但他绝对是超一流的服务员。技校出身的他10多年前在街边摆摊卖麻辣烫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麻辣烫味道不是最好的,但他非常朴素地认为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一样可以招揽回头客,他独创了接待的招牌动作:右手抚心区,腰微弯,面带自然笑容,左右自然前伸作请状。这个动作今天在海底捞随处可见。

也许正如张勇自己所言:四川火锅味重偏麻辣,吃到最后味觉都麻木了,服务成为差异化的代言。这点对小小麻辣烫摊是适用的,对地方的火锅店也是受用的,但如果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5年间开起了11家分店而且天天火暴,这点朴素的观念显得未免单薄。豪华汽车司机脸上的微笑绝对不能代替豪华汽车。北京城火锅店多如牛毛,如果味道差强人意,无论服务员对顾客多么的尽善尽美,都毫无用处。

服务创新是海底捞最被津津乐道的,但新菜品的开发也一直是海底捞不断追求的。在诸多中华美食中,火锅是相对“粗犷”的一类,食客对菜品本身的烹饪精细程度诉求相对较少,而对其安全、绿色、营养价值格外关注。对于涮锅用肉类食品,海底捞不仅对产地精挑细选,还摸索初加工以及切片工艺保证健康与方便使用。

在锅底方面,海底捞自创了鸳鸯无渣锅底和蹄花三鲜锅底等,成为传统四川火锅的补充。除此之外,海底捞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凉卤小吃等,其中当数海底捞捞面影响最为广远。它将舞蹈与抻面结合在一起,观赏性极强。不少顾客还制作了视频,并有不少在网络上流传,免费为海底捞进行“口碑传播”。

海底捞对食物品质的注重,甚至体现在他们为等位顾客所提供的免费食品和饮料上。曾经有顾客反映免费豆浆豆渣过多影响口感,海底捞立马改进并提供柠檬水增加顾客的选择。海底捞的免费爆米花也是顾客所津津乐道的,其口味和质量远远超过了电影院里价格奇高的爆米花。

2009年夏天,海底捞底料和蘸酱料陆续开始在超市出售,共分3大系列17品种,并已经在北京、西安和郑州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海底捞还计划每年推出1-2款有影响、有效率的火锅品种,每季推出5-10种新菜品。很多服务理论都在关注服务过程的质量,包括提供服务的可靠性、及时性、权威性和顾客认可,但很少提及向顾客提供的最终价值。对于一家火锅店,食品质量和味道就是服务的最终结果,但也往往被解读海底捞的人们所忽视。

人性化是万能灵药吗?

美味的菜品和人性化的服务往往是人们对海底捞最直接的感触,但海底捞不为人知的还有“非人性”的后台标准化生产。

如今海底捞火锅遍布全国: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天津和南京。同时,海底捞还与美国夏晖公司合作在四地分别建立了配送中心,这样的投资即使在其他优秀的火锅品牌中也不多见。

北京12家海底捞分店的全部菜品依靠位于大兴西红门的物流中心。这里有一整套先进的清洗、检验、冷藏或者冷冻设备,并组成了严格标准化的生产链条。每天下午从协议农户收购来的蔬菜会先经过专业品控检验进入冷库。第二天早晨这些蔬菜会经过第二步检验进入全自动化的清洗机床、甩干机,并在装箱前经过第三道检验,不合格的需要返工重洗。

随后专门的检验室会对这些成品进行细菌含量等检验,通过的会根据各个分店需求装箱进入冷库,在下午由专门的消毒保鲜车运送到各个分店。严格完整的食物配送体系大大简化了各分店厨房的工作,他们只需将菜品拆箱、切片、按重量标准装盘上桌。

除此之外,海底捞后台配送中心与前台各分店餐厅的合作流程也已经高度标准化。为了减少库存并保证菜品的新鲜,各个门店每天需要根据营业情况估算并向计划部报送原料需求量。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后,计划部会向配送中心下达采购命令和生产任务。海底捞配送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在北京残奥会期间曾被选为指定食物配送中心。

“每次只需要一双手,来的却是一个人。”在工业革命初期,亨利?福特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海底捞,所有能用“一双手”解决的事情都在通过严格标准化的流程完成,而每一位员工则被赋予了最大的自由与空间投入到为不同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中去。这些“非人性”的流程不但没有扼杀海底捞的创造性,反而将员工的热情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人都在尝试解读海底捞的成功秘诀,但当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一线服务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一线服务是战略选择的结果。海底捞下重金规划建设配送中心,旨在提高各个分餐厅的经营效率,而员工生产率直接决定其向客户提供的价值,从而影响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专业的后台支持使门店后厨工作量减到最低,不仅最大化了实际营业面积,还保证了足够的员工精力投入到对顾客的直接服务中。目前海底捞分店都配备了诸如自动的火锅加汤设备、自动洗碗机以及触摸屏点菜等自动化设备,以便做到最快速度上齐菜品。海底捞还在努力加强后台菜品配送流程,以期达到“分店无后厨”的最终境界。

故事背后的故事

员工比顾客重要

海底捞成名后,不少大学生慕名而来希望求得一个职位。但面对如何挑选员工的问题,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坦诚地认为,餐饮业工作简单,但量大压力大,从来都是员工挑他,而不是他挑员工。

但这并不代表张勇不在乎员工。如果说有张勇不在乎的顾客,但几乎没有他不在乎的员工。在大多数餐饮业打工者居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时,海底捞不仅为员工提供公寓,还配套24小时热水与空调。公寓内电话、电视和网络一应俱全,有专人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员工生病了会送上药品和病号饭,下夜班的员工还能享受到夜宵服务。

家是一个人奋斗的最大动力。当海底捞努力为顾客提供家庭聚会的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在为员工提供家长式的全方位照顾。除去员工本人,海底捞还优先解决配偶及亲戚的工作机会。对于优秀员工,海底捞会每月把一定金额的奖金直接邮寄给员工的家长,让他们一起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

“员工比顾客重要”,张勇从不考察分店的营业额,他只关心员工的满意度。他把两眼只盯着利润的企业家称为糊涂,但他不重视利润并不代表不能获得。海底捞的利润有目共睹,相对于顾客付出的金钱与时间,海底捞不仅依靠优质服务为其营造轻松悠闲的就餐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菜品创新为其提供味觉享受,这才是餐饮业为顾客提供的根本价值。而所有这些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直接传递者:员工。

“草根”更渴望人文关怀

海底捞的大部分员工来自现有员工的亲戚朋友,而不是社会招聘。他们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对美好生活一样充满向往。“双手改变命运”既是张勇自己创业的经验,也是他观察社会的感悟。对于一个餐饮企业,这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不容易让人理解,但与海底捞员工的“草根特色”契合在一起,它却给予了员工最大的激励和鼓舞。

海底捞员工的微笑最感染人的不仅是那份关切,还有自信,一下子拉近了和顾客的距离。这份自信来源于张勇对他们近乎溺爱的信任。海底捞的大区经理,拥有百万元的审批权,与其捆绑着的也正是犯错误的机会。如此高风险的授权制度,在私营企业中实属罕见。张勇如此大胆并非有规避风险的过人之处,而是一笔看似糊涂实则聪明的生意账。只有放开手脚,才能开动脑筋;也只有犯错误,才能把所学到的东西刻骨铭心。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员工的成长速度。

海底捞北京与上海区的总经理袁华强,年纪轻轻只有29岁,已经负责海底捞全国30多家分店中的12家。19岁时他因家庭条件不好没能进入大学,在海底捞从门童做起,经历了一条从普通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分店经理——区域经理,直到大区经理的职业历程。

袁华强在北京凭借自己的能力已经买房,初步实现了个人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故事在海底捞并不少见。几乎所有的大区经理都同袁华强一样,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善良和勤奋,希望通过自己双手的劳作改变自己的命运。海底捞给了他们希望变现实的平台,给了他们在实践第一线磨练自己的机会。

在海底捞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模糊的。任何新员工都有清晰的升迁路线,可以选择管理、技术和后勤三个方向,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正直、诚实和勤劳,就可以复制袁华强的经历,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无视学历与工龄的选拔方式,既保证了员工升迁的公平与公正,又使服务员出身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具备了对顾客满意度的直觉和判断能力。

隐含在海底捞员工升迁制度中的还有一个独创的家访制度。每提升一个员工到重要岗位,张勇都会亲自访问他的老家。一是获取家里的鼓励和期望,这对大多数承担养家责任的海底捞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一个来到海底捞的员工都很年轻,又都缺乏特殊技能,家访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差异和真实性情。

将“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变为现实,是海底捞的首要公司目标。从张勇到袁华强,再到每一位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海底捞员工,这一理念在不断传递。目前海底捞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都是超过10年的老员工,他们的忠诚度直接带动了员工创新与生产效率。严格升迁制度保证下“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不仅为员工带来了尊严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更将这种满意与幸福自然而然地传递给每一位顾客,并最终推动公司整体的增长。

海底捞究竟能长多大,走多远,没有人比张勇更担心。当外界对海底捞的优质服务备加推崇时,他担心的是如何将企业文化在海底捞内部继续很好地传递下去,让“双手改变命运”的梦想永不破灭。在他眼里,服务已经不是普通顾客眼中的微笑与无微不至,服务是一张连系企业利润、顾客忠诚度与员工忠诚度的全景图。

他依旧不会为企业利润或是任何一家分店的营业额而操心,他开始忧虑的是如何更好地衡量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为这才是最终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关键

第二篇:海底捞火锅成功经验分享

海底捞火锅成功经验分享—海底捞为什么会成功?

海底捞火锅吸引着众多的食客络绎不绝的前去消费,凡是去过海底捞火锅店的顾客都会被它深深的吸引,然而吸引人们的不是海底捞火锅的口味特色,而是海底捞火 锅无微不至的服务带给顾客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如此真实的从每一位普普通通的服务那里传递给海底捞火锅的每一位顾客,每一位海底捞火锅员工的微笑和服务都 那样的真诚和温馨,只有当你亲身光临并感受了海底捞火锅的服务后,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这样一家普普通通的火锅店的门口总是排着就餐的长龙,为什么全球餐饮连 锁巨头百胜集团(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百事可乐等)都愿意到海底捞火锅进行参观学习?

海底捞火锅经营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我想起它的成功背后肯定会有必然的原因:海底捞火锅的致胜法则是:把员工“当成家里人”,而员工回报的是“用 心”来服务每一位客户;海底捞火锅给予每一位员工的别处无法企及的报酬:“尊敬、希望和公平”。海底捞火锅成功的秘诀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一同分享:

一、海底捞火锅的员工是在用心服务,用心创造差异化服务

怎 么才能让顾客体会到差异?就是要超出客人的期望,让人们在海底捞火锅享受在其它火锅店享受不到的服务。要做到这点不能仅靠标准化的服务,更要根据每个客人 的喜好提供创造性的个性服务。从洗菜、点菜、传菜、做火锅底料、带客人煮菜、清洁到结账,做过火锅店每一个岗位的张勇深知,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 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

服 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可是客人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人要标准的调料,有人喜欢自己配;有人需要两份调料,有人连半份都要不了;有人喜欢自己涮,有人喜欢服 务员给他涮。有人不喜欢免费的酸梅汤,能不能让他免费喝一碗本该收费的豆浆?碰到牙口不好的老人,能不能送碗鸡蛋羹?让客人满意不可能完全考标准化的流程 和制度,只能靠一线服务员临场靠自己的判断完成。如果碰到流程和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就需要大脑去创造了。比如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务员要不要到外面给他 买?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去创造?心理学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让海底捞火锅的服务员都能想自己一样的服务就变成了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

二、海底捞火锅把员工当成家人

可是,如何让服务员也像自己一样用心呢?毕竟,自己是老板,员工只是做一份工作而已。张勇的答案是: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他们就会把心放在工作上。为什么?一个家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家长,但不妨碍大家都对这个家尽可能作出最大的贡献,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都在家里。

海底捞火锅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电视电话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公司还雇人给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公司给员工租房的标准是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因为北京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太长。

海底捞火锅不仅照顾员工的子女,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谁不想孩子有出息?可是衣锦还乡的毕竟少数,而公司每月寄来的钱让这些父母的脸上有光彩。中国人含蓄,中国的农民更含蓄,心里骄傲不好直说,却说:“这孩子有福气,找到一家好公司,老板把他当兄弟!”难怪员工都管张勇叫成张大哥。

如果你的姐妹结婚了,你能眼看着年轻的夫妇分居吗?如果妹夫没有工作,你能不替他着急吗?于是海底捞火锅的人事政策又让人力资源专家大跌眼镜——鼓励夫妻同时在海底捞火锅工作,而且提供有公司补贴的夫妻房。

海底捞火锅的招工程序也别具一格,提倡内部推荐,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乡、同学、亲戚一起到海底捞火锅工作。与此相对,许多公司把亲属回避当作铁律。张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家人之间不仅有亲情,更重要的是信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社会学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在熟人圈里的道德水平比在陌生人群中要高。看,无师自通的海底捞火锅又胜了一筹。

把员工当成家人,就要像信任家人那样信任员工。如果亲姐妹代你去买菜,你还会派人跟着监督吗?当然不会。所以,海底捞火锅200万元一下的开支均由副总负责,而他们同张勇都无亲无故。大区经理的审批权为100万元,30万元以下各店店长就可以签字。40多岁的张勇,如今已经“半退休”。授权如此放心大胆,在民营企业实属少见。

如果说张勇对管理层的授权让人吃惊,他对一线员工的信任更让同行匪夷所思。海底捞火锅的一线员工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就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有权免掉一餐的费用。在其他餐厅,这种权利起码要经理才会有。

聪 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为此,除了让员工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利。张勇的逻辑是:客人从进店到离店始终是跟服务员打交道,如果客人 对服务不满意,还得通过经理来解决,这只会使顾客更加不满,因此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一线员工,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客户的不满意。

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火锅的员工都是管理者,海底捞火锅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难怪张勇说:“创新在海底捞火锅不是刻意推行的,我们只是努力创造让员工愿意工作的环境,结果创新就不断涌出来了。”如果你是海底捞火锅的同行,想想看,你怎么跟这6000个总是想着如何创新的脑袋竞争?

三、海底捞火锅让每一位员工都得到尊敬、希望和公平

有人会问:难道张勇就不怕有人利用免单权换取个人利益?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只不过极少,而且那些员工做第二次的时候就被查处开除了。

两个因素决定海底捞火锅一线员工不会滥用免单权。

第一,管理层除了财务总监和工程总监外,全部从服务员做起。

这条政策极端到包括厨师长的职位,理由是不论你的厨艺有多好,没有亲自服务过客人,就不会知道服务员需要什么样的后厨支持才能把客人服务好。管理3000多员工的北京和上海大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从门童、服务员一路做起来的。至今他还骄傲地说,我是超一流服务员,可以一个人同时照顾4张台。他和手下每一层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什么时候必须用免单的方式才能让客人满意。因此,作弊的人怎能骗过他们?

第二,人的自律。

人都有邪恶和正义两重性,两者谁占上风经常是生存环境使然。孟子有言: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海底捞火锅把员工视为手足,员工自然把海底捞火锅当作自己的心脏来呵护。那些被偷垮的餐馆,员工在那里可能受到了土芥般的轻视。设身处地想想看,如果你既喜欢这个工作,又感激这个公司,特别是你还在意亲戚朋友、同学和老乡对你的看法,你愿意用几百元钱去交换它们吗?如果对员工连这样的信任都没有,你怎么能期望员工把心给你?

当然,更重要的是海底捞火锅的晋升制度让他们看到了真切的希望。任何新来的员工都有三条晋升途径可以选择:

管理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线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大堂经理---店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

技术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标兵员工——劳模员工——功勋员工

后勤线——新员工——合格员工——一级员工——先进员工——办公室人员或者出纳——会计、采购、技术部、开发部等。

学历不再是必要条件,工龄也不再是必要条件。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晋升政策,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有了尊严,更是在这些没上过大学的农民工心里打开了一扇亮堂堂的窗户:只要努力,我的人生就有希望。对他们来说,袁华强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是农村人,高中毕业,19岁加入海底捞火锅,最初的职位是门童,现在是北京和上海地区总经理。他说:“只要正直、勤奋、诚实,每个海底捞火锅的员工都能够复制我的经历。”这样的事例确实不少。区域经理林忆今年只有21岁,掌管海底捞火锅西单、牡丹园等三个店店长;王燕只有22岁,这些大孩子一样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天接待上千名顾客,每年创造几千万的营业额。他们不曾读过大学,但是他们脸上有着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能有的自信。

晋升制度是海底捞火锅服务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保障。因为管理者要是没有做过服务员,再换位思考也是近台看戏。看戏的哪怕是票友,也不能完全体会真正靠唱戏为生的压力与追求。海底捞火锅的晋升政策除了能保证管理层知道服务员的冷暖外,也让普通员工感到公平,于是他们笑得自然,笑得灿烂。

社会动物是有移情能力的,笑与哭都会传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顾客说,到海底捞火锅吃饭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服务员都愿意笑。看,海底捞火锅的超值服务体现出来的:海底捞火锅不仅有火锅,还能让你笑,千金难买一笑!

四、海底捞火锅秉承造人优先的企业理念

人必须一天一天长大,成功的企业也从来不是一步登天。从偏僻的四川简阳一路开到北京和上海,张勇发现海底捞火锅很有竞争力,于是他的战略目标变成了“把海底捞火锅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张 勇认为扩张这事急不得,因为他有一块“心病”没解决。那就是:海底捞火锅的所有做法别人都可以复制,只有海底捞火锅的人是没法复制的,而这恰恰是海底捞火 锅的核心竞争力。可是上哪找这么多出色的员工啊?不要以为都是农村出来的打工妹,拿一样的工资就能干一样的活。一个人在海底捞火锅可以干12小时,还笑着说不累,在别的餐馆干10个小时就愁眉苦脸。

为什么?海底捞火锅的员工是在用“双手改变命运”,而他们的同行仅仅是为了挣钱糊口。

人 的思想成长和转变都需要环境和时间。做参观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家餐馆一旦做成连锁,流程和制度就至关重要。海底捞火锅员工在入职前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也 有要员工死记硬背的 服务流程和手册。但是,海底捞火锅的环境不仅仅是那些成文的制度和流程,还有从心里相信双手能改变命运,大脑能想管理者那样做判断的老 服务员的言传身教。

尽 管大多数员工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来的,但淘汰的仍然不少,因为海底捞火锅不仅劳动强度大(翻台次数差不多比同行高一倍),更要紧的是海底捞火锅要求员工用心 服务客人,对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高,这让很多新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海底捞火锅员工不仅仅要经过统一的培训,还必须经过一对一师徒式的单兵教 练。

海底捞火锅服务的标准化要求每一个服务员都让客人觉得他们在尽心尽力的服务,高高兴兴的工作。比 如,有的服务员不善言语,但她可以一溜小跑的给客人买烟;有的服务员喜欢说话,他可以陪客人海阔天空,这种标准化轻易学不来,因为他要求每个服务员都是管 理者。海底捞火锅的很多具体服务方式,比如眼镜布、手机套、免费电话等等,这几年被很多餐馆效仿,可是细心人一看就会发现——形似神离,因为他们的员工只 是用双手为客人服务。

海底捞火锅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火锅发展战略的基石。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火锅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占据了他现在绝大部分的精力。海底捞火锅对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于是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造人”,完全不知平衡计分法为何物的海底捞火锅,竟把平衡计分法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三篇:《海底捞》读后感9-绩效考核

海底捞总部对分店的考核中都不考核利润指标。不仅如此,张勇对海底捞总公司每年要赚多少钱也没有目标要求。

他说:“考核利润没用,利润只是做事的结果,事做不好,利润不可能高;事做好了,利润不可能低。另外,利润是很多部门工作的综合结果;每个部门的作用不一样,很难合理地分清楚。不仅如此,利润还有偶然因素,比如,一个店如果选址不好,不论店长和员工怎么努力,也做不过一个管理一般、位置好的店。可是店长和员工对选址根本没有发言权,你硬要考核分店的利润,不仅不科学,也不合理。”

黄铁鹰说:“利润多少同成本也有关,各店起码对降低成本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吧?”

张勇说:“对,但店长以下的管理层能起到的更大作用是什么?是提高服务水平,抓更多的顾客!相对于创造更多营业额来说,降低成本在分店这个层次就是次要的了。”

“随着海底捞的管理向流程和制度转变,我们也开始推行绩效考核。结果,有的小区试行对分店进行利润考核,于是就发生扫厕所的扫把都没毛了还用;免费给客人吃的西瓜也不甜了;给客人擦手的手巾也有漏洞了。”

“为什么?因为选址、装修、菜式、定价和人员工资这些成本大头都由总部定完了,分店对成本的控制空间不大。如果你非要考核利润,基层员工的注意力只能放在这些‘芝麻’上。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马上就停止对利润指标的考核。其实稍有商业常识的干部和员工,不会不关心成本和利润。你不考核,仅仅是核算,大家都已经很关注了;你再考核,关注必然会过度。”

关于绩效考核有句名言:“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看来,海底捞员工的绩效同海底捞的考核也有关系。绩效考核是锄头

黄铁鹰问张勇:“你们连每个火锅店的营业额也不考核?”

张勇说:“对。我们不仅不考核各店的利润,我们也不考核营业额和餐饮业经常用的一 1

些KPI,比如单客消费额等。因为这些指标也是结果性指标。如果一个管理者非要等这些结果出来了。知道生意好坏,那黄瓜菜早就凉了。这就等于治理江河污染,你不治污染源,总在下游搞什么检测、过滤、除污泥,有什么用?”

上面是《海底捞你学不会》中的原文,下面把我收集到服装公司的三个案例分享一下

案例1: 某位同仁聊天时说到绩效考核的问题, 和我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有一次他的绩效考核分数是86分,和她同级的一个女同事是65个, 结果女同事的考核薪资竟然比自己高一档,他很难理解, 领导却把他批评了一通

领导的话是这么说的:“小王,你知道我对你的期望吗? 以你的能力,不应该是86分的, 我对你的期望是90分以上, 甚至95分以上, 你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 而小张她呢, 我对她的期望是60分, 她都65分了,是超出我的期望,你知道吗? 你呀, 好好努力,调整一下心态,别让我失望,知道吧?”

小王心里嘀咕“那您还是别对我这么高期望吧”

案例2: 某一位陈列师小陈,在陈列部主要负责橱窗设计工作, 每年的春夏秋冬4季的货品上市时间分别是1月下旬、4四下旬、7月下旬、10月下旬,按理说, 每季的橱窗道具应该和货品同时到店, 但小陈的工作做得不够出色, 每季的橱窗上市时间都要延时1-3个月时间,经常是秋季快结束了,秋季橱窗道具才到店铺.店铺的投诉不断,甚至有店铺拒收道具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工作成绩,小陈每月的绩效考核依然是接近满分,结果是“优秀”

案例3: 某位服装公司从业人员讲,她们部门的绩效考核有这么一个情况,有一个工作并不重要且工作量很少的员工,很季考核都是“A-卓越”,而自己和另一个同事工作量非常大,且属于那种无可替代的员工, 但每次考核最好的也是“B-优秀”,多数是“C-合格”,这让她们很郁闷;

还有一次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全公司公认的一个很优秀的员工, 竟然被他领导评为“D-不合格”,这名员工找到领导的领导诉苦, 又重新改为“B-优秀”

能过上面3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包括绩效考核.不用拿国外的公司来反驳我,我的这个结论有个前提 “人治的社会”

大家看到这么多不合理的绩效考核,肯定很想知道海底捞是如何考核的呢?

张勇说:“我觉得公司把结果指标作为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员工身上,然后按此进行考核、激励和惩罚的做法,听起来科学,很有道理,但做起来太难了。因为企业绩效是所有员工协作劳动的结果,每个部门和员工的作用不同,指标就应该不一样。怎么确定这些指标,必须要懂行的人做才行,否则一定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考歪了。我说的懂行,可不是懂人力资源,而是要懂得做生意和管理的人。

“我们现在对每个店的考核只有三类指标,一是顾客满意度,二是员工积极性,三是干部培养。”

黄铁鹰说:“这些指标可都是定性的,你怎么考核?”

张勇说:“对,是定性的指标。定性的东西,你只能按定性考核。黄老师,我真不懂这些科学管理工具为什么非要给定性的指标打分。比如客户满意度。难道非要给每个客人发张满意度调查表?你想想看,有多少顾客酒足饭饱后,愿意给你填那个表?让顾客填表,不反而增加顾客的不满意吗?再说,人家碍着面子勉强给你填的那张表,又有多少可信度?”

黄铁鹰说:“那你怎么考核顾客满意度?”

他说:“我们就是让店长的直接上级——小区经理经常在店中巡查。不是定期去,而是随时去。小区经理和他们的助理不断同店长沟通,顾客哪些方面的满意度比过去好,哪些比过去差;这个月熟客多了还是少了。我们的小区经理都是服务员出身,他们对客人的满意情况当然都是行内人的判断。”

“对员工积极性的考核也是如此,你黄老师去考核肯定不成,因为你看到每个服务员都是跑来跑去,笑呵呵的没什么不一样。可是我就会跟你说,你看那个男生的头发长得超出了规定;这个女生的妆化得马马虎虎;有几个员工的鞋脏了;那个员工站在那里,眼睛睁着,脑袋走神了。这不就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吗?店长对组长、组长对员工的考核也如此,都是这种定性的考核。”

黄铁鹰又问:“他们的奖金就根据这些定性的考核决定?”

张勇说:“不仅是奖金,他们的提升和降职也都是根据这三个指标。你想想看,一个不公平的店长,手下的服务员怎么可能普遍有积极性?服务员积极性不高,客户的满意度怎么可能高?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等到这家店的营业额和利润数字出来后再提醒他或撤换他,因为结果一定不会好,即使好也不是他的原因。我们就有很赚钱的店,但是店长就是提不起来,因为他培养人的能力不行。他一休假,店里就出乱子。那么即便他的店很赚钱,他也可能被降职。”

黄铁鹰又说:“按照你的考核方式,下级的命运全由直接主管来决定,这样是否足够公平和客观?

张勇说:“不是全部,而是主要由上级来决定。你想想看,上级同自己的直接下级在一起时间最长,工作交往最多,也最了解下级的工作状态和为人。如果他不对下级的升迁起主要决定作用,谁更有资格来决定呢?把大多数人拍脑袋的判断,用数据表现出来就客观了吗?我看不一定。其他人的意见只能起参考作用,如果其他同事对这个人有意见,平常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作为经常同他在一起的上级,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也是上级考察下级的一个方面嘛。”

“当然我们的定性考核不是上级说你行,你就行。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些验证流程和标准,比如用抽查和神秘访客等方法对各店的考核进行复查。对这些考核结果,要经过上一级以上管理者的验证通过。同时,我们还有越级投诉机制,当下级发现上级不公平,特别是人品方面的问题时,下级随时可以向上级的上级——直至大区经理和总部投诉。”

“什么叫客观?我看这种用懂行管理者的‘人’的判断,比那些用科学定量化的考核工具得出来的结果更客观,至少在我们火锅行业是如此。你说对不对,黄老师?”张勇挑战地问黄铁鹰。

张勇说:“有一次,一个你们北大毕业的、在一个外国咨询公司做高级咨询师的人问我,你用哪些指标判断一个店的生意好坏?我说,我不用指标,我到那个店看一看,就知道它的生意好坏、问题出在哪里。他说,那你的海底捞要是开1000家店呢?我说,那我就训练100个跟我差不多的小区经理。”

黄铁鹰提到30多年前从城里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的经历。第一年,城里来的知青只拿了干同样活儿的农村青年一半的工资,申诉为什么不同工同酬?队长说:“别人拿锄头铲的是草,留的是苗;可是你们铲的是苗,留的是草,给一半工资都是照顾你们!” 黄铁鹰们哑口无言,因为在城市长大,刚下乡,分不清草和苗。

原来绩效评估工具就是锄头,懂行的管理者拿到手里就能铲草,不懂行的拿到手铲的就是苗。难怪张勇的心病是培养人。他要的人,不仅是能用锄头,而且还要能分清苗和草。

“草”拿起锄头,锄掉的绝大部分是“苗”,而“苗”拿起锄头,锄掉的绝大部分是“草”-------------------这句话,我说的,你们懂的!

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海底捞同样一个“人治”的小社会, 同样是靠人来考核人,但他们有个前提,首先保证考核别人的人是优秀的,其中有一点是干部培养,你业务技能不达标,光靠投机取巧抢别人功劳是培养不出干部的,其次是对行使权力的人有群众监督机制,以此来约束考核人,这种方式非常值得政府机关学习.不考核政绩,只考核为人民服务,考核公职人员解决了多少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可变成这种的三条:1老百姓满意度如何?2 员工工作积极性3 培养了多少善于为百姓服务的干部 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幸福的社会,那么海底捞的功劳就大了

网上有个关于绩效的段子,讲是关于绩效考核在国内的现状,很贴切,作为结尾,分享一下:

有个工具叫做绩效,用它来训练袋鼠跳高,因为KPI和GS设定合理并与战略保持一致,并结合袋鼠的职涯规划,所以激发出了袋鼠的潜能,袋鼠越跳越高;等到这个工具舶来到中国,主人用它来训练驴,只关注驴拉磨的时间而不关注拉磨的效率,更不关注驴的感受,最后因为驴厌倦了怠工,索性卸磨杀驴

第四篇:“海底捞”读后感

挖掘“主观能动性”的财富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首先,感谢部门领导能够组织这次学习,让我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一本书。事实上,在读这本书之前,“海底捞”对于我也并不是很陌生。这一国内企业界的奇葩,餐饮管理的神话,早就如雷贯耳。这次的学习真的是让自己更加了解了海底捞,以至于能够真正的引起自己的共鸣和些许表层的思考。

思考是从这本书的题目开始---海底捞你学不会。开始真的很纳闷,一个做火锅的到底有怎样的神通,能够让作者敢这样口出“狂言”。不过看完书的内容之后,不禁感慨:海底捞确实让人学不会啊!书中也不止一遍的提到:同样是做餐饮的海底捞的同行们,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擦皮鞋;有的学习海底捞为客户 打折;有的干脆把海底捞的员工以优厚的待遇挖走。但海底捞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事情既然发生了就一定有他的原因,张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学不会的海底捞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原因。

这其中的真正奥妙究竟是什么?

这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让同行们争先学习习近平半个世纪的企业——日本丰田。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日本制造业以低成本、高质量、高竞争力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时候。一个制造业教科书般的管理模式:丰田生产方式(简称TPS)被世界所学习。今天的海底捞不正是国内餐饮业的丰田么?

众所周知,TPS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准时化生产,另一个是自働化。准时化生产是完成订单,减少时间和人工成本的根本保证。是要求,也是一种管理的目标。而精髓的一个词是自働化。我一开始接触TPS的时候以为这个词的意思与自动相同,还有那么几次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働化”写成“自动化”。“働”这个字其实是丰田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特定的一个汉字。这个字是有运动的动加了一个人字组成。这其中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个人认为这是丰田生产

方式的表观精髓部分。而真正的精髓就是怎么让人动起来,和如何让人动起来。

书中有些部分也写到了,海底捞的行业特点以及海底捞把这个特点抓牢做好。我并没有对这个部分有太大的关注。我认为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找准自己行业的特点是每个企业必须做,而并非海底捞的差异化特点。

大野耐一说过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大脑,我们不应该只雇佣了他们的双手。

怎样能够给让员工动起来,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智慧,我想海底捞做到了,丰田也做到了。这其中,应该怎样放权,怎样给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要靠制度,更要靠文化。中国企业当下面对的怎样提升竞争力的问题。质量与成本,企业转型,做成熟。

下一步要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篇:海底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海底捞启示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基业长青,必须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驱动力。还记得在我们杭州联合银行银行企业文化启动仪式上张晨董事长曾说:让“人为本,合为贵”成为被所有员工遵从和奉行的价值观,让“心至诚、事至善、业致远”的企业精神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的各个细节。

作为服务行业中,成为一种成功的典范,一种备受服务业关注的热点对象属海底捞。为了能知道海底捞金牌服务的背后是什么?12月初我们支行全体员工亲自到海底捞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海底捞,在最开始它仅仅只代表了普普通通的一家火锅店,但海底捞以独特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心,它们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即把“诚实经营,优质服务”落到实处,把一些看似简单、众人皆知的小事情做好做到位。海底捞所经营的是一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营的是人心。海底捞正是通过对员工的情感经营,带动了员工对服务的热情,从而赢取了消费者的忠诚。

“海底捞”也有“早会”,员工在会上既能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公司一旦采纳员工建议,会给予嘉奖。整个“早会”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然开展。而且“早会”多样化,个性化,不是笼统的形式化“早会”。正因为有这些制度,才有员工脸上的笑容不是靠“嘴角裂开多大”、“露出几颗牙齿”的量化指标来规范,而是“用诚意和真心”。我从海底捞的普通员工身上体会到了它们的企业文化。

如今,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在即,杭州联合银行的发展即将开启新的篇章。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将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为了能提供给我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位员工,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客户。我们的一句“您好”,一句“再见”,甚至于我们每一个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我们的企业文华。

“海底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但是如何保持从优秀到卓越,从中国走向世界,还是一个谜。尽管如此,作为我们金融服务行业的,如何将学术化的“服务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定和落实”像“海底捞”那样通过日常工作完美地实践,落到实处,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2010-12-22

下载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底捞:无绩效考核而成功的经验[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底捞总结

    大家好,我是生产计划部的一名员工,海底捞的秘密这本书我觉得写的非常朴实,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是却能深刻的表达企业与员工与顾客之间那种妙不可言的感情,我做为一名员工,可能......

    海底捞有感

    读《海底捞你学不会》有感读完《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根本书,感受特深写这段文字,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 首先,看完这本书让我彻底的被海底捞员工的精神折服了,为了公司他们可......

    海底捞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作者:陈鹏《海底捞你学不会》是一本很火的书,看了书名就让人有种一定要在书中探个究竟的冲动。起初的两个疑问是:为什么要学海底捞?怎么可能学不会?带......

    海底捞读后感

    海底捞读后感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学院 学号:20115125018 姓名:李景慧读过海底捞后,我有很多感想。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海底捞的创始人、员工和它那无法复制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海底......

    海底捞分析

    海底捞经营的成功之处: 一﹑巧妙地结合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激发员工的潜能 海底捞的高薪酬和高福利策略,既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为了激励大多来自农村的员工的......

    海底捞活动(本站推荐)

    捞活动策划书之行 经 济 管 理 系物 流 协 会2011-5-25 海底 “海底捞之行”物流活动 ————策划书一、活动目的 为了加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近半学期的物流理论知识的学......

    海底捞分析

    浅谈“海底捞” 一. 请从管理的职能出发分析海底捞公司管理的方法。 我们知道,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五点中的每一点,都......

    海底捞心得(定稿)

    《海底捞你学不会》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感慨很多,的确是受益匪浅。海底捞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与出色的行业业绩,使其在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