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在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爱情悲剧。
最初开始对《金粉世家》感兴趣,是因为看了它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当时只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想把原著找来看看,读完之后才发现原著与电视剧还是有差距的。书中描写趋于生活化,语言也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小说文字读起来更加吸引人。电视剧强化了爱情主线,小说却将爱情,人性,家庭,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的矛盾都集中到了一起,也让人更加信服此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张恨水也曾说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其实也间接说明了《金粉世家》的创作是把个人言情和社会家族结合在一起,而对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背景的深度了解。张恨水在《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只此一句尽能演绎一段人事的悲凉历程。
我且不去关心什么封建制度的腐朽,大家族的破灭。我只从我的心思着眼入手,细品冷清秋和金燕西那段美妙开始和凄婉结局。
阳光明媚的春天,繁花似锦的皇城,跑马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与游园的女学生在途中不期而遇,似乎顺其自然地一见钟情,燕西迷恋上了清秋,而一段夹杂着甜蜜与泪水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女主人公冷清秋出身寒门,与寡母相依为命。学识功底厚实,外柔内刚。她身上
融合了旧时礼教和新思潮,可能正是这种矛盾才深深吸引着见惯风流的大家少爷金燕西。其实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属自然。那是五四之后与抗日之前,中国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形成了新旧文化并存的文化面貌。在旧有文化尚未被全部摒弃、新文化还没有完全接受的情况下,中国的文化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段。因此这时的女学生中出现冷清秋这样的人物也并不奇怪。就是这样的冷清秋才会在面对婚变的时候一个人搬进小竹楼,成为一个孤苦伶仃卖字的妇人。才会在丈夫要与另一个女子远赴他国时,毅然与之决裂,奔向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
男主人公金燕西出身豪门,作为国务总理最小的儿子,从小养尊处优,实在在一个纨绔子弟。理所当然,他的身边从不缺乏异性爱慕者,而且数量还不少。想来也是,他那样的身份地位放到现下想必也是有很多女性趋之若鹜的,更何况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真真是属天之骄子了。可他偏偏对半新不旧、新旧参合的冷清秋动了心。
小说中在金燕西决定追求贫寒的清秋时,写到他的内心想法,不仅因为清秋素雅清秀对他的吸引,也因为她已习惯贫寒的生活没有抱怨,不需要处处讨其开心,也就会有更多遇见其他女子的自由。这样想过之后才决意要娶她。这也注定的他们爱情婚姻的悲剧。至于冷清秋,在面对那一段婚姻绝望之时说,其实自己也就是败给了金钱。书中写,起初她对那么一个日日拿着手绢,梳着油亮发型的男子并没有多少好感,但因为他是金少爷,因为金粉世家,她没想过拒绝,她没有选择。
其实世间男人追求所爱女子所费心者也不过金燕西那般了。知她喜欢诗文,拼命学习作诗,又费劲心思做了她的国文老师,为了见到她,在她隔壁租下房子与她做起了邻居,为了她不惜与别的女子决裂。这些追求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乍读之下让人感动,但一对照前后文,也只能说性格使然。对之前的小怜,之后的白莲花,前后都有的白秀珠,燕西的追求手段如出一辙。不能说燕西对清秋的感情是虚伪的,但至少是不长久的。
而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钱与心的交换,结果可想而知。
风雨飘摇中,一场大火烧了阁楼,烧走了冷清秋,也烧完了他们的爱情。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渴望烧掉所有的腐朽,再塑新的世界的愿望,当然作者没有表明,我也只是胡乱猜测罢了。
我看《金粉世家》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时代的腐朽,大家族的没落,毕竟那些与我现在的生活关切不大。我们看书自是想在书中得到一些能让我们思考的思想和道理。因此看完这本书令我思考良多的反而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我有时候在想,爱情是否本身便是场悲
剧,得到时便开始失去。又像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人的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至于想做朱砂痣还是蚊子血便在于各人的选择和追求。有得必有失,如何取舍便是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了。
每次看《金粉世家》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我都只看到他们结婚处便弃了。我觉得人生中的很多东西都一样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像金家,就像冷和金的爱情„„
冷清秋在与金燕西辞别时的信里写道:“秋此次不辞而别,他人必均骇然,而先生又必独欣然。行矣!燕西。生生世世,吾侪不必再晤。行矣!燕西。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我看着这样一对恋人苦苦相爱打破世俗的束缚,再至后来的分钗劈凤劳燕分飞;贪恋红尘,然后看破红尘;从陌生人到陌生人,这世间残留的不过是一段令人唏嘘的阴晴圆缺。
“世事就是这样,一场戏紧跟了一场戏来,哪里一口气看得完呢?正是:西郊芳草年年绿,多少游人似去年?”张恨水便这样给我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我知道《金粉世家》不仅仅只是一出爱情悲剧,它里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深深探究的东西。而那些需要深究思想和道理大概要等到我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才能领略个透彻吧!
第三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第四篇: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
不久前又一次看过金粉世家,其中人物、剧情如旧,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金家怎么这样说垮了就垮了?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故事有告诉我们什么?金家子弟最终归宿会怎样?
金家衰败的原因
金家衰落如山倒,首先,作为家长的金铨有重大责任!为什么?
作为国务总理的他似乎是仪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他的缺乏深谋远虑,不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结束了金家的生命。在整个剧中,就没有见到过他为政治的事说做过什么?再者,在白雄起开始对他不满时,并且在后来竟然没有察觉!
第二,他的生活作风不正派,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们(欧阳于坚除外)都和他一样——有外遇!我们可以肯定,若是欧阳于坚也生长在大家庭里,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奢靡。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的政府首脑,生活好些不可以吗?可以!可是明显过头了。白雄起,一个总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比现在的部长更有权势),家里的设置和金家不可以同日而语?还不是奢靡吗?
没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儿子身上体现出了。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他还真就栽培出四个犬子了,除了他对子女教育不是很重视的话我还真就找不出其他主要原因了。
最后,我们似乎还是要转过来同情这位总理了,同情他“生不逢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这开明的思想,有自由恋爱的观念,可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如此观念,过早了。这不是恰好说明他“生不逢时”吗?
批评完当家长的了,现在说说他那四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民国总理的亲儿子,他们似乎就没有一丁点儿继承父辈事业的想法!老大是参与了政治生活,但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把金家、把他父亲的脸全丢尽吧。我们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所以我推断:他参加那样的工作,是他父亲要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弊病,一粒洁白的大米掉进了墨水里,怎不教它受污?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故事所启 2012-5-
1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来得汹涌,去得訇然。
燕西在无意中见到清秋,一见钟情,便傻傻的寻找。后来又在花店里相遇,使得两人关系得以深化。金燕西为了追求清秋,不惜重金买下房屋,与之为邻。又买通学校,去学校里任教。为了进一步靠近她,还成立了诗社。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至少有表示心意的机会。接着,在一个晚上,他路灯向她表明了爱意,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告白。她同意了他之后,就有了两人数次去游玩的浪漫时光。随着两人爱意的高涨,两人准备订婚了,虽然最终达到目标,燕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得到了姐妹们帮助。然而,因为一点小误会,拉出了一个欧阳事件,最后还是由燕西认错挽回了危局。两人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金铨的逝世使得整个家庭走下坡路了。燕西有了外遇,两人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最终无法调解,彼此不得不分开了。带着大家无穷的悬念就结束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经济是恋爱基础。说实话,金燕西和清秋结好,除了清秋的舅舅出了力外(虽然目的不太好),恐怕与他么那些烂漫的二人世界不无关系。而要创造这些浪漫,没有雄厚的资金似乎是不可能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容易。
有个慈祥宽容、思想开放的父母很重要。清秋虽淑,假如碰到个在乎门第的伯父、伯母,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吧。金家父亲也怀疑过清秋的动机,可是被她美丽的诗词征服了。他俩订婚的过程中,燕西的姐妹功不可没,试想,假如不是因为金家父母思想开明,哪个姐妹还敢多嘴?
争取主动是恋爱大战中的利器。在金燕西追求冷清秋的过程中,金燕西关键时刻的主动姿态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加分。出现了欧阳事件后,燕西虽然诚恳、浪漫的道了歉,可是冷清秋似乎并愿意领情,若不是金燕西再次关键时刻主动地把她紧抱在怀里,那么二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吧!用欧阳于坚来做个对比,他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就持了悲观的态度,总是显得那么不自信,更不主动,结果被他自己的弟弟打败。再看看白秀珠前期的失败,不也是输在被动吗?
适当的表白少不了。在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恋爱过程中,金燕西在路灯下对清秋的经典表白可以说是他们感情深化的转折点。因为如此有才的淑女再次之前就没怎么看好这个纨绔子弟,何况她身边已经有一个在学识方面远胜于燕西的欧阳于坚。
夫妻生活还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应该接近。冷清秋和金燕西最终分离,普遍的人都觉得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个必然事件,尽管这其中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金燕西安于现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打算深造,而冷清秋却不是这样。她追求自立自主,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学识。尽管前者可能是她为了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的选择,但后者的进取却是有证明的。早在两人订婚之处,冷妈妈就问清秋还要不要深造,清秋肯定地回答了,而且似乎是有所计划的。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点在欧阳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秋和燕西因为一点不起眼也很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矛盾,第二天燕西去找她,却见到她和欧阳于坚有说有笑的并肩走着。燕西情绪失控,“不小心”把棒球达到了欧阳的脸上。叉一点,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不小心”地打一下对方,完了之后在诚恳地赔礼道歉,大显男儿宽广的心胸,最终转败为胜。后来燕西马上就进行了赔礼道歉,先付了医疗费用,再取得欧阳的原谅,最后去恳请清秋的原谅。如果他还麻木地等待,那么他等到的就是佳人的远去。这一启示在他们婚后也体现了出来。燕西整天出去了,夜晚才回来,清秋就不免说两句,结果金燕西并没有像原谅那样,反而……结果就加速了两人的分手!
沟通宽容很有必要。只一点主要体现在金燕西订婚时和婚后生活中。在订婚前后,没有耐心地和金家父母沟通,那么他们就直接死在萌芽状态了。婚后是个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沟通的漫长磨合,只是两人在磨合期就结束了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了。
门当户对似乎有点道理。这一点主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领域说起。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总是有所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来自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里的人,心理感受或者说是优越感、尊严等是会不同的。因此,小两口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极少人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大多数人就此终结了,即使山盟海誓铭心刻骨!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心胸,我们本人再清楚不过,所以在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必须合理给彼此定位,免得双双受伤。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改变现实,但较容易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要做好为对方做些改变的准备,没有那个螺母和螺钉天生就一定是合适的。
第五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金粉世家观后感]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