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尔的并购(小编推荐)
海尔的并购
一、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企业兼并的动机有:1.追逐市场势力。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3.消除过剩生产能力。4.利用企业生命循环中成熟阶段的优势效应。5.弥补有限理性的不足。6.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7.避免讨价还价问题。8.消除下游产业投入品选择中的扭曲现象。5.改善不完全市场信息的质量。6.便于实施有利可图的价格歧视策略。7.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8.分散风险。9.降低交易成本。10.接管低效率企业。11.构造大企业。12.经营者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
兼并目标的依据: 海尔选择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海尔选择“休克鱼”是基于一下两个考虑:首先,体制不顺使效益好的企业没有被兼并的动力,真正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在国内条件尚不成熟;其次,资金匮乏,使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普遍的根本原因。对被兼并的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部条件的优化,可指标却不能治本。因此,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海尔选择那些硬件不错,只是管理不善的企业,用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可以很快使它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二、海尔提出吃“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
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从国际上讲兼并分为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作用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强强联合,所谓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之间兼并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国外成功的例子只能作为参考,大鱼不能吃小鱼,也不可能吃慢鱼,更不能吃鲨鱼,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活鱼是不会让你吃的,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能吃“休克鱼”。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自得其乐,缺乏兼并重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活鱼不会让你吃,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三、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
答:海尔选择兼并的都是“休克鱼”的企业。也就是该企业硬件很好只是企业的战略。理论有问题。海尔在兼并后,注入海尔的文化模式和管理模式,使企业起死回生,重新充满活力。这种‘低成本扩张’方式作为被兼并的企业管理人员我认为海尔的做法聪明专业特使行之有效的。
第一被兼并的企业往往都是些技术人才素质.设备欠佳.因管理不善而在市场竞争中败阵的企
业。海尔在兼并企业后,首先是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把他们的认识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为此海尔所做出的改变企业文化的努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部。最为管理人员在接受了这种文化思想也会变的严谨活跃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随意的海尔的文化渗透堪称最好的救死扶伤药。
第二海尔在文化渗透以后,接着开始一系列的工作。如○1建立全质保体系奖惩制度,这些是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有章可依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2用人制度的改革变“相马式”为“赛马式”精简人员公开招聘,这些随队员管理人员造成了一些威胁,但却给企业的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全面推行oec管理法和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这些是公司日常业务及各个方面都更加标准化严禁化使管理者的工作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将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总之作为一名兼并企业的管人员。我认为,海尔的做法是非常明智和科学的。它不仅是公司起死回生.充满活,也给管理人员提供机遇,公司这种展示自我的平台。这对公司和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四、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毕德士和华特曼的研究结果;“最失败的企业就是扩张方位太广的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入行时一定要慎重。对于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你有何看法?行业的选择标准有哪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行业?为什么?
1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属于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我们组认为海尔在1997年的实力,即在资金技术人才规模.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能力发展多元化战略。这里海尔选择的是不相关的多元化和相关的多元化战略.海尔实行这种战略。利用还诶现有的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等各方优势进军彩电医药既可以降低管理风险又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当时彩电.医药行业市场潜大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海尔此时选择进入彩电医药行业是正确的发展战略。而且以后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在进入后肯定能取得规模优势或品牌等其他优势。
2进入行业的标准有;
1)该行业的潜力如何?是处于发展初期中期只是饱和期
2)要明确企业是选择技术相关联产品群。市场相关联产品群还是市场技术相关联的产品群。
3)要考虑进入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是否提高了以及新进入的行业能否取得规模优势或品牌等其他优势
4)看进入行业政府的干预度是低还是高,政府干预过高的行业在进入后往往受政府的约束大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如我让我选择我会选择首先进入彩电业,因为海尔主要生产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而且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技术销售渠道.人才经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追所以选择彩电是属于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即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市场管理技巧和产品等方面积有共同或相似的特点。在进入后便可利用海尔的这些优势再者在当时我国彩电市场容量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会购买或更新新一代的彩电。这对还得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抓住了产生的品牌的效应是不可过量的所以让我选择我会进入彩电业。
五、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加入你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兼并战略?“继续”低成本扩张还是别的?
我们组认为要“强强联合”组建“联合舰队”的兼并战略。
海尔公司吃“休克鱼”的低成本扩张战略有很大的限制性。首先,作为目标公司,公司的本身的硬件不错,技术,设备,人才不错,只是因为管理不善才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适合兼并的企业太少。再次,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尔在兼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与政府产生一些联系。政府对兼并的干预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些对政府有很大负担的企业,政府会给预相对的政策支持,那么兼并会很顺利,而海尔在向世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优惠条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那么海尔的低成本扩张也会受到限制。
最后,由于中国文化、法律、政策与世界上有一定区别,从而海尔在向世界发展过程中会因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组建“联合舰队”这一方式,不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资购买,只是进行控股就可以叻,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并组建“联合舰队”各企业是各自独立的,有一定的自由度,只需统一听从指挥就可以了,加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增加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组建“联合舰队”有很大的优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海尔在进入世界范围后。因该选择“联合舰队”的策略。
六、结合案例中的政府行为,讨论一下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其一,在中介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发挥了中介替代的功能。对于企业兼并而言,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评估、咨询、策划和组织,投资银行甚至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筹集资金,注入到需要改组和实施并购计划的企业当中。根据Greenwald和Stiglitz(1992),金融机构的核心作用在于,当资源从拥有者一方转移到高效使用者一方时,金融机构能克服信息问题。鉴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政府不仅掌握着对企业领导人的任免权,还能低成本的获得企业经营绩效的各种信息。对于企业兼并中的双方而言,政府的引导、干预和牵线搭桥,正是政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了对我国弱小的中介机构体系的功能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介力量的不足。其二,政府在地区、行业间的部门协调中发挥作用。由于企业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往往带来利益上的重新调整,如纳税对象的改变,必然影响被兼并企业原来隶属政府财政收入以及主管部门的既得利益,当被兼并企业是盈利企业时,必然遭到有自身利益的各级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强烈阻碍,只靠兼并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游说”行动,很难保证兼并过程的顺利实施。兼并过程中高昂的谈判成本往往导致兼并行动的失败。若政府凭藉其行政权力和经济管理权力,以同为“系铃人”和“解铃人”的身份,从优化产业政策的原则出发,协调地区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则能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兼并在跨地区、跨行业之间顺利实现。其三,政府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对企业兼并起着导向的作用。我国经济中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而全、小而散”的产业分布格局。大量的资产存量凝固在低效部门和行业上,形成资产存量的结构刚性,使资金这种稀缺资源难以流向高收益的部门和企业,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兼并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部门的闲置资产存量流向资金短缺而又缺乏这些资产的生产能力不足的产业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但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是一个市场的自发过程,需要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在企业兼并过程中,政府通过对短缺产业、规模经济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倾斜政策和优先原
则,则必然会引导这些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增强兼并动力,降低兼并成本,促进规模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终使各产业部门健康、协调发展。其四,政府在企业兼并中保障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除了所有者(股东)之外,还包括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职工。在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对被兼并企业的职工进行安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企业兼并、拍卖的过程中,银行债权的权益如何保障,尤其是在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业通过兼并、破产等各种途径来逃避银行债权,国有银行本身状况不佳时,该问题就异常突出。另外,如何保障国有资产在兼并过程中不流失,使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在产权交易中不受侵蚀,是政府以及各界普遍并注的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有足够的动力来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作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所有者,又有防止国有资产和银行债权流失的激励。因此国有企业购并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及角色定位 在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方面,政府凭着其强大信息和协调能力,通过制定、实施法规条款以及严格监督兼并过程等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发挥着正面效应的同时,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用行政性的直接干预手段影响企业兼并。不顾经济效益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式的企业兼并或联合,非但达不到改善不良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反而拖累了优势企业。这种行政干预一方面造成产权交易的行政性垄断,无法保证企业在兼并中遵循效率原则;另一方面往往会人为规定产权流动方向,不利于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效益低下。
第二篇: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在这次调研中较多地关注了这三次并购,在下面的报告中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整体兼并一一一红星电器公 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未,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的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并购经过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人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
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
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
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标上创名牌。
2.“范萍事件”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300元。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
任。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靠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3.市场理念的导入“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棗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棗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棗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o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棗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1995年底,该公司又根据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这个目标要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下马了一批商场滞销产品,同时确立了加速开发市场畅销的“小神童”、“小神泡”系列洗衣机目标,保证每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三)整合的成效
企业却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19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无故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率调查活动中,海尔洗衣机成为唯一一家投诉率为零的企业。目前,海尔洗衣机已拥有8大系列50多种规格洗衣机产品,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投资控股――顺德爱德集团
一、背景介绍
顺德,是创造了中国家电工业奇迹的城市。只要看看下面这些产品的名字,你就不会怀疑顺德为什么
会被誉为“家电王国”了。科龙华宝和美的空调,容声冰箱,爱德电饭锅,格兰仕微波炉,希贵抽油烟机这些人人皆知的名牌家电产品,都诞生在顺德。其中,爱德集团生产的爱德牌电饭锅的产量规模和市场覆盖率在同行中多年一直占据第一。1996年市场占有率高达26.2%。1993年1月,李鹏总理和乔石委员长曾先后到爱德集团视察。1991年,爱德集团开始实施“小家电”向“大家电”转移的结构调整战略,当年便投资上了年产20万台的广东第一家,中国第一代大容量全自动洗衣机,借助爱德这块名牌,产品曾风行一时。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洋名牌”的冲击,爱德洗衣机日益力不从心,两年来一直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债务缠身,于1996年7月正式宣布停产。公司高层决定寻求一家有实力的家电厂商合作重振山河。此时的海尔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1995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利润2.4亿元,1996年销售收入61.6亿元,利润3.1亿元,整个企业呈现出一种良好的上升势头。1996年海尔洗衣机的产量达到了103.81万台,“海尔”商标被评为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
二、并购目的在顺德周边,早已有威力、万宝、高路华和风凰等5家全国名牌洗衣机企业“盯”上了爱德,但爱德又为何“舍近求远”地寻求与海尔合作呢?
关键还是海尔的品牌、质量、发展打动了爱德。
爱德集团总经理李文坚说,爱德早就注意到,这几年,由于家电产品需求过剩,所有家电同行都被迫降价,引起效益下滑,惟独海尔不但不降价,反而供不应求,多年一直处于超常规增长态势,商标价值评估达77亿多元,高居家电同行榜首。尤其是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更令人凉讶,推向市场不致两年,便一举夺得同类产品质量、产品占有率、消费者购物品牌等8项全部第一,能和中国家电的“领头羊”合作,爱德未来的发展也一定能呈现“超常规”。这就是爱德加盟海尔的初衷。从全国来看1996年中国城镇家庭洗衣机拥有率达到了90.06%,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许多家庭拥有的洗衣机使在八十年代中期购买的,现已需要更换,加之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他们对洗衣机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全自动洗衣机。而人口数2.5倍于城镇的农村家庭在1996年洗衣机的拥有率仅20.54%,洗衣机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正是鉴于这些原因,享有中国家电第一集团之称的海尔自然想在洗衣机市场上更有作为。爱德集团本身有着较强的实力,而且地处临近港澳、东南亚市场的广东顺德,对于想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的海尔有着较大吸引力。而且,顺德作为中国改革的前沿地区,其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另外,顺德地方政府在这次并购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将把这一点作为此次并购的特点加以介绍。
三、并购过程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跨过长江,南下挺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广东顺德市,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赫赫有名的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总结接管红星等企业的经验,这次海尔依然是以文化导人为主要手段,派出了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苏芳雯和海尔洗衣机公司总经理柴永森一行前往顺德。他们的使命有两项,一是向爱德集团员工传播海尔企业文化,实施”观念先投入”;二是切身感受、交流并吸收南国重镇改革开放的新信息,新观念,进行南北企业观念上的优势互补,使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厚。海尔人常常自豪地说,海尔最大的优势,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报国精神。在此之前,海尔就以观念和企业文化等作为最大的投入,在不注入资金的情况下将红星电器公司从负债累累的破产边缘救活过来,一年半时间便创出了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的奇迹。用企业文化盘活存量资产,已成为海尔规模扩张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模式。在爱德洗衣机公司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苏芳受详细讲述了海尔怎样从12年前的一家亏损小厂跃变为年销售额超过60亿、利润超5亿元的中国第一名牌家电企业的辉煌历程,讲述了海尔为什么能用10年时间便走完国际同行需用50年才能走完的路,讲述了什么叫“星级服务”,什么叫“真诚到永远”,讲述了海尔人与爱德人将怎样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明天。爱德大多数干部听了海尔的文化介绍后,都从内心感受到鼓舞,感受到踏实、充实,打消了许多顾虑,坚定了与海尔合作的信心,都一致认为“加盟”海尔的选择是正确的、超前的,并说,跟着海尔干,顺德海尔也一定能创出名牌,企业也一定大有前途。
海尔洗衣机公司派出赵振中任顺德海尔公司总经理后,他不住爱德集团安排好的“贵宾楼”,而住进企业设施简陋的招待所里,他每天和职工们一同下车间,一同加班,一同在职工食堂就餐。这位海尔老板无私奉献、敬业报国的行为,就是海尔文化价值的体现,深深打动了爱德员工的心。赵振中却说,因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代表着海尔形象,也代表着青岛企业形象。在公司上下一心奋战10多天后,原已停产半年之久的洗衣机总装线已全面恢复运转,在家待业的爱德员工已全部回厂上班,原定5月中旬正式出产品,提前到4月中旬,以海尔命名的新一代电脑控制全自动洗衣机从顺德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四、并购特点
与红星案例不同,这一次并购是跨地区进行的,当地政府的态度对于并购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务实精明的顺德人此时展现出了他们的远见,顺德市以及爱德集团所在的桂洲镇对此次并购都表示了支持,桂洲镇是顺德家电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小家电,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镇政府支持爱德选择海尔这个中国大家电第一名牌合作,他们认为得益的不仅仅是爱德,对全镇所有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服务水平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和促进。镇政府官员甚至认为,海尔的到来,可使桂洲的小家电继续保持全国的“霸主地位”。顺德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从1992年撤县建市后开始的。有人说顺德的崛起90%以上是靠政策,顺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锦秋曾说,这是因为顺德抓住了90%以上的发展机遇,体现在4个字上:务实,快速。务实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采取“让利发展”政策上。为此,提倡政府利益向企业分配,每年都要从市政收入中拿出20%来支持企业发展,水、电、用地、用工和税收上都实行减兔。正是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企业获得高速发展,然后又以丰厚的效益回报政府和社会。目前,顺德基本上已消灭了城乡差别,家家户户都已提前10年进入了“小康”阶段。从经济发展程度看,顺德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正进入以投资为主的第二次创业阶段。顺德第二次创业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达到发达国家中等工业水平。其思路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淘汰劳动力密集型、污染型产业,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具体做法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将国内外大集团、大财团和名企业都吸引到顺德来。此次爱德集团与国内最有名,实力最强的海尔集团合作,就是顺德实施第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在全市震动和反响都很大,为顺德企业如何吸引名牌大企业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市委市府对此非常重视和支持。对于顺德海尔公司,市委市政府和桂洲镇都已决定,要在两级政府的权力范围内全力支持,首先是在信贷方面倾斜,其次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税收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企业,增值税也将返还一部分,再就是水、电、土地、用工等都将实行最优惠的政策。由此可见,在这次并购中,顺德地方政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至少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支持直接促成了爱德与海尔的合作;其次,地方的支持使得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整合与重组得以顺利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走上了生产经营的正轨。从这一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并购中地方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强强联手一一一西湖电子
一、背景及井购目的有关数字显示,我国彩电生产能力已达3000万台,而市场年需求只有2000万台。彩电生产行业被称为“黑色家电”,商标品牌价值被评估为77.36亿元的“海尔”选在此时“下海”棗进入黑色家电业,多少有些令人惊讶。1997年9月海尔与浙江省最大的电视机定点生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大屏幕彩电。
海尔为什么要在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残酷时“自投落网”呢? 海尔总裁张瑞敏十分肯定的认为:中国彩电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说,海尔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调查,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最大的弱点之一是技术开发能力低且雷同,而以电脑、电视、电信一一体化为标志的数字技术时代正悄然来临。用数字技术代替以模拟技术为主的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市场。因此,拥有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海尔有能力在未来的彩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集团副总裁杨绵绵认为,上彩电也是海尔事业发展的要求。海尔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而她认为要脐身500强就必须实行“多元化”,海尔从白色家电转向黑色家电就十分自然了。而作为拥有资产近17亿元的国家一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主导产品为彩电、彩色显示器、vcd、电子琴及电子元器件等。公司建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电视设
计、综合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工艺技术、专用集成电路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中心,具有年生产12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公司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前列,并进人全国科技开发实力百强企业行列。近年来在满足自己品牌生产的基础上,为日本的三菱、韩国的大字、国内的牡丹公司进行定牌生产,但几年的合作并没有给“西湖”自己带来太多的的实惠,而西湖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弱点却一天天暴露出来,由于西湖拥有一支近200人的科研队伍,具备多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成熟技术,在这几年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西湖仍能站住脚,但已经缺乏后劲。西湖是一家有雄心的企业,因此寻求一家有实力和强大市场开拓的企业与之合作成为它明智的选择。
二、并购经过
1997年9月海尔推出了其自有品名的中国数字丽音彩电“探路者”和vcd、电话及电脑等信息产品。调研中据海尔员工介绍,根据西单商场销售额统计估计海尔彩电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但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对此数据加以证实。对此次并购的具体操作过程由于无法深入了解,因此不知道双方各自的出资比例。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也不尽一致,有的说海尔不曾投入一分钱只是利用其自身的无形资产入股,但有的媒体却称是双方共同出资。
三、并购特点
毫无疑问本次并购是海尔若干次并购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向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就兼并方式而言,海尔也认为这是其品牌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超过了其所谓“吃休克鱼”的模式,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了一条活鱼。
第三篇:分析海尔并购红星电器公司(本站推荐)
本案例是以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公司为例,讲解了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可以说,企业文化石一个企业的中心思想,一个企业的灵魂。因为,企业文化直接引导了一个企业的思考方式,影响了企业的处事原则,直接使企业生产力得到提高。这篇文章中提到,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不耗费一分一厘,便兼并了红星电器公司,并使得红星电器公司的效益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老旧的生产模式与营销理念,必然会使得企业走向灭亡。而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的注入直接影响了红星电器公司的理念,从而使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到红星电器公司中的宣讲,使场中的员工与干部都得到了新鲜思想的注入。同时,注重干部的培养教育,也让全场的员工有了学习的榜样。全部工作责任到人,是每一位员工都有了责任感。中间发生的“范萍事件”让干部们有了更多于以前的责任感。这一系列的改动与思想的汇入,使得红星电器公司的业绩与绩效有了巨大的提升,使公司扭亏为盈。公司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就好比企业的大脑,日常工作或者处理事件便直接参考了公司文化所映射的思想。因此,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一个方面。在这个案例中,可以说是完全因为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拯救了红星电器公司。高效、负责、严谨的企业文化是对于员工的行为约束,也使得员工对于企业有了个人的荣辱感。经常会看到很多工厂的自我宣传语“厂兴我兴,厂荣我荣”。但是真的能将这一思想灌输于员工的大脑中的却少之又少。因此,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几句话的提出,几句口号的宣扬,而是真的将思想文化根植于员工的脑中。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是一个企业直接的生产创造力。企业文化于企业管理之中,也让员工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即自己的行为尽量靠近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提出,也可以完善不健全的企业管理条规的内容。各个企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各有特色。企业文化便是企业特色的直接表现。以此,企业也可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特色管理---以企业文化为主导思想,来进行特色管理本企业。这一做法也使得企业能够坚持本企业的特色,有原则性的管理自己的员工。总之,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生产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四篇:海尔集团:名牌战略下的并购过程剖析
海尔集团:名牌战略下的并购过程剖析
2005-3-15
名牌战略下的并购是海尔品牌运作的高级形式,超过了其所谓“吃休克鱼”的模式,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了一条活鱼。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迈进了重要一步。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 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
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原因之一。
三、并购经过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招。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入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
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
2.“范萍事件”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500元。
3.市场理念的导入
“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
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
(三)整合的成效
企业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至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19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无故障运行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
● 投资控股——顺德爱德集团
一、背景介绍
顺德,是创造了中国家电工业奇迹的城市。科龙华宝和美的空调,容声冰箱,爱德电饭锅,格兰仕微波炉,希贵抽油烟机这些人人皆知的名牌家电产品,都诞生在顺德。其中,爱德集团生产的爱德牌电饭锅的产量规模和市场覆盖率在同行中多年一直占据第一。1996年市场占有率高达26.2%。
1991年,爱德集团开始实施“小家电”向“大家电”转移的结构调整战略,当年便投资上了年产20万台的广东第一家,中国第一代大容量全自动洗衣机,借助爱德这块名牌,产品曾风行一时。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洋名牌”的冲击,爱德洗衣机日益力不从心,两年来一直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债务缠身,于1996年7月正式宣布停产。公司高层决定寻求一家有实力的家电厂商合作重振山河。
此时的海尔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1995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利润2.4亿元,1996年销售收入61.6亿元,利润3.1亿元,整个企业呈现出一种良好的上升势头。1996年海尔洗衣机的产量达到了103.81万台,“海尔”商标被评为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
二、并购目的
在顺德周边,早已有威力、万宝、高路华和凤凰等5家全国名牌洗衣机企业“盯”上了爱德,但爱德又为何“舍近求远”寻求与海尔合作呢?
关键还是海尔的品牌、质量、发展打动了爱德。
爱德集团总经理李文坚说,爱德早就注意到,这几年,由于家电产品需求过剩,所有家电同行都被迫降价,引起效益下滑,惟独海尔不但不降价,反而供不应求,多年一直处于超常规增长态势,商标价值评估达77亿多元,高居家电同行榜首。尤其是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更令人惊讶,推向市场不到两年,便一举夺得同类产品质量、产品占有率、消费者购物品牌等8项第一,能和中国家电的“领头羊”合作,爱德未来的发展也一定能呈现“超常规”。这就是爱德加盟海尔的初衷。
三、并购过程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跨过长江,南下挺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广东顺德市,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赫赫有名的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总结接管红星等企业的经验,这次海尔依然是以文化导入为主要手段,派出了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苏芳雯和海尔洗衣机公司总经理柴永森一行前往顺德。他们的使命有两项,一是向爱德集团员工传播海尔企业文化,实施“观念先投入”;二是切身感受、交流并吸收南国重镇改革开放的新信息,新观念,进行南北企业观念上的优势互补,使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厚。
在爱德洗衣机公司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苏芳雯详细讲述了海尔怎样从12年前的一家亏损小厂跃变为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利润超5亿元的中国第一名牌家电企业的辉煌历程,讲述了海尔为什么能用10年时间便走完国际同行需用50年才能走完的路,讲述了什么叫“星级服务”,什么叫“真诚到永远”,讲述了海尔人与爱德人将怎样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明天。
爱德大多数干部听了海尔的文化介绍后,都从内心感受到鼓舞,感受到踏实、充实,打消了许多顾虑,坚定了与海尔合作的信心,都一致认为“加盟”海尔的选择是正确的、超前的,并说,跟着海尔干,顺德海尔也一定能创出名牌,企业也一定大有前途。
在公司上下一心奋战十多天后,原已停产半年之久的洗衣机总装线已全面恢复运转,在家待业的爱德员工已全部回厂上班,原定5月中旬正式出产品,提前到4月中旬,以海尔命名的新一代电脑控制全自动洗衣机从顺德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四、并购特点
与红星案例不同,这一次并购是跨地区进行的,当地政府的态度对于并购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务实精明的顺德人此时展现出了他们的远见,顺德市以及爱德集团所在的桂洲镇对此次并购都表示了支持。桂洲镇是顺德家电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小家电,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镇政府支持爱德选择海尔这个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合作,认为得益的不仅仅是爱德,对全镇所有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服务水平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和促进。镇政府官员甚至认为,海尔的到来,可使桂洲的小家电继续保持全国的“霸主地位”。
顺德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从1992年撤县建市后开始的。目前,顺德基本上已消灭了城乡差别,家家户户都已提前10年进入了“小康”阶段。从经济发展程度看,顺德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正进入以投资为主的第二次创业阶段。
顺德第二次创业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达到发达国家中等工业水平。其思路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尽快淘汰劳动力密集型、污染型产业,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
此次爱德集团与国内最有名,实力最强的海尔集团合作,就是顺德实施第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在全市震动和反响都很大,为顺德企业如何吸引名牌大企业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对于顺德海尔公司,市委市府和桂洲镇都已决定,要在两级政府的权力范围内全力支持,首先市在信贷方面倾斜,其次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税收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企业,增值税也将返还一部分,再就是水、电、土地、用工等都将实行最优惠的政策。
由此可见,在这次并购中,顺德地方政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至少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支持直接促成了爱德与海尔的合作;其次,地方的支持使得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整和与重组得以顺利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走上了生产经营的正轨。从这一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并购中地方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 强强联手——西湖电子
一、背景及并购目的
有关数字显示,我国彩电生产能力已达3000万台,而市场年需求只有2000万台。彩电生产行业被称为“黑色家电”。商标品牌价值被评估为77.36亿元的“海尔”选在此时进入黑色家电业,多少有些令人惊讶。1997年9月海尔与浙江省最大的电视机定点生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大屏幕彩电。
海尔为什么要在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残酷时“自投落网”呢?海尔总裁张瑞敏十分肯定的认为:中国彩电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说,海尔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调查,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最大的弱点之一是技术开发能力低且雷同,而以电脑、电视、电信一体化为标志的数字技术时代正悄然来临。用数字技术代替以模拟技术为主的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市场。因此,拥有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海尔有能力在未来的彩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集团副总裁杨绵绵认为,上彩电也是海尔事业发展的要求。海尔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而她认为要跻身500强就必须实行“多元化”,海尔从白色家电转向黑色家电就十分自然了。
而作为拥有资产近17亿元的国家一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主导产品为彩电、彩色显示器、VCD、电子琴及电子元器件等。公司建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电视设计、综合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工艺技术、专用集成电路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中心,具有年生产12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公司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前列,并进入全国科技开发实力百强企业行列。近年来在满足自己品牌生产的基础上,为日本的三菱、韩国的大宇、国内的牡丹公司进行定牌生产,但几年的合作并没有给“西湖”自己带来太多的的实惠,而西湖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弱点却一天天暴露出来。由于西湖拥有一支近200人的科研队伍,具备多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成熟技术,在这几年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西湖仍能站住脚,但已经缺乏后劲。西湖是一家有雄心的企业,因此寻求一家有实力和强大市场开拓的企业与之合作成为它明智的选择。
二、并购经过
1997年9月海尔推出了其自有品名的中国数字丽音彩电“探路者”和VCD、电话及电脑等信息产品。调研中据海尔员工介绍,根据西单商场销售额统计估计海尔彩电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对此次并购的具体操作过程媒体的报道不尽一致,有的说海尔不曾投入一分钱只是利用其自身的无形资产入股,但有的媒体却称是双方共同出资。
三、并购特点
毫无疑问本次并购是海尔若干次并购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向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就兼并方式而言,海尔也认为这是其品牌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超过了其所谓“吃休克鱼”的模式,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了一条活鱼。
第五篇:并购讲稿
财务分析:
并购价格:2004年12月8日,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联想收购IBM PCD的最终交易代价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交易价格具体的来说: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其中,联想使用自有资金1.5亿美元,向高盛过桥贷款5亿美元。)、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承担5亿美元的债务。股份收购上,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整个财务安排上,当时自有现金只有4亿美元的联想,为减轻支付6.5亿美元现金的压力,与IBM签订了一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而后在IBM财务顾问高盛的协助下,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得6亿美元国际银团贷款
股权结构:并购后,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在股权结构方面,IBM成为联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联想集团此次并购的总价为12.5亿美元,在三年锁定期结束时,IBM将获得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股票,此外联想还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股权在三年之内不得出售。
随后,联想还获得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青睐,以私募的方式向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发行股份,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其中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2亿美元、泛大西洋集团资1亿美元,美国新桥投资集团5000万美元。联想集团则以每股1000港元的价格,向这三家公司发行总共273万股非上市A类累积可换股优先股和可认购2.4亿股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三大战略投资者因而获得新联想12.4%股份。
联想并购IBM 所受到的影响 1人才整合风险整合及其治理
为了留住优秀的海外员工同时又安抚老员工, 使所有的员工同心同德联想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 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杨元庆提出了联想高层员工要注意三个词: 一是坦诚, 二是尊重, 三是妥协。(2)为促进联想不同国籍员工之间文化融合,在并购完成后的头18 个月, 联想把原有人才,文化整合停留在加强沟通、改用英语为官方语言、跨文化培训等。
(3)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则认真宣讲公司愿景, 给予高级员工充分的施展空间, 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保证老员工的各种收入、福利、工作环境等保持与IBM 的相同。(4)联想还宣布不裁员以稳定员工心态, 而且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留任收购完后的联想的CEO,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原IBM 的员工有些许亲切感。2.财务风险及其治理
联想收购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联想并购前全年营业收入为29 亿美元, 利润为1.44 亿美元。财务风险表现在:(1)并购IBM 付出了17.5 亿美元的成本代价
(2)加上股票和负债联想此次收购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已经达到了24.55 亿美元(3)本次的收购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发行新股筹集资金, 使其承担了大量债务, 资产负债表也因此而恶化(4)联想向战略投资者发行了大量的可转换优先股, 这些优先股可以赎回, 且每季都须支付现金股利。
3.客户流失风险及其治理 联想客户流失风险来源有
(1)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主要客户为企业团体, 每年美国政府及其他官方组织在IBM有10亿美元的固定订单, 这笔业务约占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10%, 但是, 美国政府一直实行压制中国经济的对华政策, 这将导致美国政府的PC 采购转向其他的美国供应商, 这部分的订单极有可能流失。
(2)联想收购后尽管还是IBM 和ThinkPad的品牌, 但是一个联想管理的IBM 和ThinkPad 品牌是否还能保持原有的口碑很值得怀疑。处理方法
(1)联想和IBM 派遣大量销售人员到各个大客户去做安抚工作、说明情况, 一起和大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新老客户真切的认识新联想, 了解新联想, 对新联想重新定义。
(2)联想和IBM建立了广泛的、长期的战略性商业联盟;全球销售、市场、研发等部门悉数由原工BM 相关人士负责, 联想的产品也通过IBM 加盟到联想的PC 专家进行销售。(3)将总部搬到纽约, 目的是把联想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4)IBM 通过其现有的近3 万人的企业销售专家队伍, 并通过ibm.com 网站, 为联想的产品销售提供营销支持, 创造更多的需求,(5)同时联想开始大力开掘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并加紧夺取成熟市场上的中小企业用户
4.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品牌风险:
联想并购前的路线是走中低端市场, 这与IBM Tink2Pad, TinkCenter 的高端产品形象是不匹配的, 联想要成功的将这两种品牌进行整合风险 在于:
(1)联想只拥有IBM 品牌五年的使用权, 所以联想要在短短5 年限期 内完成高端品牌建设。
(2)IBM 的品牌是值得所有使用PC 的消费者所信赖的ThinkPad 是IBM 的子品牌, 而且ThinkPad 并没有自己的品牌根基, 它一直依赖IBM 在 PC 界的权威。当这个ThinkPad 的商标转给了联想, 它就不再是背靠一 个强大的主品牌, 而是成为了联想的一个子品牌。当它不再属于IBM 之 后, 这些忠实的顾客是否会继续保持对ThinkPad 的忠诚度, 一旦失去 了IBM品牌, 缺少了IBM 品牌的支持Think 商标将黯然失色, 很多客户 将可能转向美国或日本品牌。联想采取的措施有:(1)营销战略,2004年联想为冬奥会提供了近5000 台台式电脑、600 本笔记本、近400 台服务器、1600 台桌面打印机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
(2)战略联盟,联想集团与可口可乐公司结成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已就共同助力北京2008 年奥运会签署了合作意向。同时, 双方将在未来充分利用品牌、渠道及营销等综合优势, 联合发动一系列大规模的合作推广活动, 共同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上谋求双赢。整合后业绩表现
营业额:据财报,2006年财年联想综合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计入重组费用后,联想2006/07财年全年盈利1.6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6%。
净利润:接下来的8月初,联想200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形势继续朝着令人乐观的方向发展,该季度联想净利润达668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1万美元增长11.8倍。这是联想集团(0992.HK)自2004年12月宣布收购IBM PC业务、2005年5月两家正式宣布合并以来,联想拿出的最好成绩。现状:市场地位靠收购
2005年,联想依靠收购IBM从全球第九位跃至第三 2007年 8月7日,联想发布公告,正通过独立第三方就收购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进行谈判。巩固全球老三位置,与欧洲老大宏基拼抢欧洲市场是其主要目的。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启示
一、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二、努力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营造良好的环境
1、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加快建立起与企业对外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企业海外并购的通报、管理、统计体系、在多边场合,加快商签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把保护我对外投资企业的利润纳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的议题。
2、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伟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3、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国内市场,改革商业银行职能,加大对海外并购的融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