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4-5月)[小编推荐]
2008年4-5月医院感染监测中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不断改变其自身特点,产生新的威胁和危害,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和难度不断增加,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发展中逐步认识、深入和控制的。最早记载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病人衣服消毒。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普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地断定,大部分病人不是由于损伤本身,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
19世纪中期,南丁格尔建立消毒隔离制度,使前线医院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这是医疗事业界非常突出的成果。
今年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医师),加强基本功培养。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提高基础质量,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合格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病房的清洁卫生:
1、蜘蛛网(51);
2、病房窗台(53)。
病房内的所有设施都必须保持清洁整齐。
二、医务人员的着装:
1、有的护理人员口罩、帽子比较脏,特别是口罩,有的护理人员的口罩两个黑鼻孔,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2、手术中的医护人员的着装(85)。
在我们医务人员的着装方面,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各科室应有各科的特色及要求,如衣裤的清洁等等。
三、消毒隔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用2%戊二醛浸泡的物品(有关监测只到1月份)(86)。
(1)浸泡是否到位。(2)病人过敏,给机体造成的损伤。整改:
1、该高压灭菌的器械一定要高压灭菌。
2、用2%戊二醛浸泡器械进入病人的体腔等必须浸
泡10h。
3、使用前必须用灭菌用水反复冲洗,有管腔的必须
用注射器反复冲洗,方可使用。你做到了吗?
2、使用中有治疗盘(91)。
3、使用中的注射器(90)。
4、治疗室的一角:
(1)护理人员配液废弃的物品乱丢(94)。
(2)快速溶媒器(95)。
(3)开瓶器等(99)。
(4)清洁保存的止血带(97)。
(5)消毒凝胶的使用,不准成小瓶使用,瓶子必须保持清
洁卫生。
(6)打营养液注射器,急救车内的装物品的包装盒脏。给病人打营养液的注射器必须每次清洁消毒。
急救车必须定期清洁,车内的物品管理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7)使用中储槽、饭盒脏(洗半小时)。
四、器械的清洗:
反复使用器械、用物等使用后在第一环节及时清洗污物。
1、器械生锈:(48、93)
使用中器械管腔、关节处存在安全隐患(开包检查发现)。器械的清洗包括6个步骤:分类、浸泡、清洗、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漂洗、保养、干燥,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的科室,反复使用的物品都应该由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
注:贵重、易损、特殊的器械(如腹腔镜、胸腔镜等)除外,但按《中心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要求,供应室也要培养这一类的人才来满足临床的需要。
五、科室节约消毒、灭菌成本(提供给大家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护士长及管消毒隔离的护士)。
1、这样的包是否安全?(87、100、2182)
2、用于浸泡灭菌器械的容器每月才消毒灭菌2次(按要求每星期2次)。
3、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的更换,到目前为止仍有的科室不知道多长时间清洗、消毒更换。
4、缸、桶、方盘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包法: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供应室延长消毒灭菌时间,增加难以估计的危险性(感染、爆炸等都将给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加大
消毒灭菌锅的工作负荷,锅炉房延长送气时间,增加运行成本,给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锅炉房送气是有规定时间的),是违反对医院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的。坚持杜绝不规范的消毒灭菌包进入供应室,从而规范供应室管理的必要和重要性。
六、医务人员的防护:
到目前为止仍有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治疗特殊感染病人时,不知道要配载防护用品,也不知道科室有无防护用品。
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中都是有明文规定,来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的,我们的科室领导是要受到处分的。
医务人员接触所有病人的预防措施:
1、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应用非接触技术,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衣服或脸部可能被污染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2、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3、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注意安全操作,防针刺伤。(98)
4、及时清洁和消毒感染物品的溅出物。
5、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器械、用品、被服应进行适当处置,如消毒、焚烧等。
6、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第二篇: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紫外线悬挂不合理、未检测灯管强度:紫外线消毒灯正确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米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每三到六个月监测一次强度(强度卡上须注明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检测人姓名)。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2.止血带未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应准备两个带盖方盘或一个84液浸泡桶带盖和一个干净的布袋或带盖方盘存放。
3.手卫生设施不合格:应有七部洗手图、干净干燥的肥皂盒或洗手液及干手设施如手纸或干手毛巾,没有条件的可备有速干手消液。洗手池不可用于刷洗器械或涮拖把等避免污染。
4.体温计和血压计、听诊器的处理:体温计应备有两个盒子(一个干燥保存用的,一个放有75%的酒精用来浸泡消毒的)血压计和听诊器应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注:体温计、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管芯、雾化杯(管)一人一用一清洗和消毒;连续使用的湿化瓶24小时更换一次,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瓶内用凉开水。血压计袖带无污染,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5.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①索证包括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授权书、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无菌器械每批次合格证。②台账:每次进货的数量、批号、有效日期及合格证。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消毒液(碘伏或安尔碘、酒精)使用一次性包装,每周更换1次,注明开启时间和开启人姓名。没有条件的使用玻璃瓶的应每周更换2次,瓶外有灭菌指示胶带标识。
7.无菌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信息至少包括(名称、包装人姓名、灭菌和失效日期)。
8.医疗废物管理:①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分类收集,医废暂存室外应有警示标识,室内应配有暂存带盖的桶和消毒设施如固定的紫外线灯或84消毒液喷壶。有条件的室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和灭蝇、灭鼠设施。医废应用黄色专用垃圾袋装2/3满,密封扎口。②废弃输液瓶要签合同(莲湖区指定康泰物资回收处理有限公司,联系电话:*** 田经理 派车电话 *** 黄师傅)
9.液体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离墙面≥5cm。
10.开口器。舌钳:尽量采用塑封灭菌(可保持有效期半年),没有条件的可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如自己进行高压灭菌的每周灭菌1次。11.口腔和外科:①无菌镊子缸建议避免使用戊二醛,如使用戊二醛需进行检测浓度并有登记记录,使用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方可进行夹取物品或其他操作。②无菌柜只存放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不得放其他物品。
第三篇: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7.1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7.2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7.3消毒剂
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7.4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7.5内窥镜
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7.6污水、污物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第四篇:医院感染监测情况总结
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情况总结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1-10月份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 例,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例次数20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7%,例次感染率为1.62%。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为62.96%.其中各科室的感染率如下:呼吸内科0.61%、消化内科0.83%、心血管内科1.96%、内分泌科1.1%、老干部病房3.55%、感染科0.6%、肿瘤科7.94%、神经内科1.8%、中西医内科0.65%、普内科3.24%、普外科1.65%、肛肠外科1.39%、普儿科0.51%、新生儿科2.65%、南院急诊2.35%,骨一科、妇科、产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均为0。
2011年监测ICU出院病人170人,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47%。
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2011年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人,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漏报1人,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008%。
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调查: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15%,Ⅰ类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9.85%。
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
2011年对全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调查病例3489份,使用抗菌药物的1822例,使用率52.22%;
其中一联使用1128例,二联使用632例,三联使用60例,使用
率分别为32.33%、50.44%、1.72%。
细菌学检查114例次,菌检率60.96%。
五、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调查:
2011年前三个季度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调查42个科室,采集样本2159份,具体情况如下:
1、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543份,合格数543份,合格率100%。其中空气270份,合格数270份,合格率100%;物体表面167份,合格167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106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106份,合格率10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监测使用中消毒剂286份,消毒物品201份,灭菌物品934份,内窥镜、活检钳、细胞刷共监测51件,合格率均为100%。
3、监测血透中心使用中的透析液、反渗水共33份,合格33份,合格率为100%。
4、生物监测灭菌器共223个,合格数223,合格率为100%。
第五篇: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二、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每半年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三、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半年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四、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五、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六、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七、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八、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医院
201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