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儿监护室及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监护室及病室的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
1.执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或消毒隔离措施并具体落实。
2.环境布局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符合需要,各区标识清楚。
3.有专用的配奶室、沐浴室、隔离室、早产儿室等,没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三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一米。各室严格管理。
4.房间设置洗手干手设施,入门处及每床配备手消毒剂,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更鞋,外出
应更换外出鞋及工作服,拖鞋定期消毒。严格控制室内人员、限制探视。
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动态消毒机消毒2次/日。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50%-60%。
6.室内建立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环境、物品、地面清洁,诊疗仪器、用具、设备等应每日清洁、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遇环境或地面污染时应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7.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新上岗人员必须经感染管理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8.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
人员,应暂时停止与患儿接触。
9.感染性疾病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做标识。如母亲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其新生儿也应采取隔离措施。诊断不明或特殊传染的病患儿,按照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隔离管理。
10.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管理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反重复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均有消毒供应室清洁消毒灭菌: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听诊器、磅秤、眼药水、药膏、备皮刀等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消毒后更换,呼
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2次,有污染及时更换。11.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无菌水湿化液,每周消毒一次,患儿出院终末消毒并有记录。清洁毛巾一床一用。
12.奶瓶、奶嘴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感染患儿奶具应单独处理,严格消毒。
13.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应分池沐浴,沐浴顺序应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顺序进行。沐浴时浴巾、浴垫粉扑等一人一用,每日更换被服、衣物,污染后及时更换,洗后高压灭菌,专柜存放。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1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严格执行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隔离患儿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第二篇: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三、建立医院感染监控报告制度,每月行微生物监测。
四、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入室戴口罩、帽子、流水六步洗手法洗手。非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者禁止进入新生儿病室。
五、病史保持清新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多功能动态消毒机消毒3次,每次1小时。
六、患儿进入病室时主动进行定植菌筛查,一旦发现有多重耐药菌致病或定植,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规范,增加消毒液浓度和消毒频次;一旦有院感爆发征兆,立即启动上报及控制流程,阻断事态扩散,感染人员和非感染人员分开安置
七、患儿按照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室收治,对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标识。
八、发现感染疾病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时,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管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选择一次性的,非一次性物品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布类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做到一人一用一处理。
十、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
十一、患儿使用的被物、衣物、毛巾灭菌后方可使用,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十二、奶瓶、奶嘴一用一消毒;配奶用具、盛放奶瓶容器每日清洗消毒。
十三、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消毒并更换湿化液,患儿长期使用暖箱时,每周更换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十四、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患儿前后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中应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立即脱手套病洗手。
十五、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定点密封存放、标识清楚、转运有交接记录。
第三篇: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室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着装规范。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2、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3、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4、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污染后及时更换。
5、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专科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6、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第四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收治危重新生儿患者的场所,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外科术后监护的重症患儿,他们全身各系统未发育成熟或缺陷,对外界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此,丽水市中心医院把N ICU医院感染管理作为重点科室,自1991~2008年以来,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132%的较低水平。防范措施
1.1 改善NICU环境
该医院是丽水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NICU收治全市各级医院送来的疑难、危重患儿,因此NICU先后进行了6次装修改进、扩建、搬迁,床位从5张增加到12张,布局逐渐合理化和科学化。NICU设有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间、洗涤间、配奶间、仪器消毒室、更衣室、隔离病室、危重室、早产儿室、治疗室等。各监护室安装有循环风净化机或多功能空气杀菌机。
1.2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NICU管理制度经过不断补充完善,从最初只有4项管理制度增加到了现有的10多项,如探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护理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疗污物处理制度,实习生、进修人员入室管理制度、危重儿病情告知制度、侵入性操作告知制度、奶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预防监测制度等。工作流程有新生儿、医务人员入室流程,暖箱消毒处理流程,新生儿沐浴流程,呼吸机管道消毒处理流程等,使护士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按规章把关。
1.3 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培训
医院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防范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每月组织专业和消毒隔离知识学习。新入科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每天督查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1.4 加强监管
NICU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医院各级管理部门和科室负责人都极为重视NICU管理,因此监管力度较大。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本科室每月对NICU空气质量、工作人员手卫生、物品表面进行细菌学监测,每月定期对病室管理、清洁卫生、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等进行抽查。2 管理措施
2.1 环境管理
严格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无菌清洁和污染区域,分别收住各类早产儿、新生儿。病室循环风净化机持续24 h开放,并开窗通风3次/天,每次1~2 h;地面、工作台面、门把手等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3次/天,室内每周大扫除一次。地拖、抹布严格按区划分开使用,杜绝混用。特殊感染患儿用物及室内地面等用有效氯1000 mg/L 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2 医务人员入室管理
医务人员入室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制度。谢绝进入病房探视,在固定探视窗口探视,特殊情况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需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从病人通道进入。医务人员患感冒暂时调离,并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为减少交接班和外出机会,工作人员实施8~4连续工作制。
2.3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部清洁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因此NICU各室均安装了脚踩水龙头,配有液体皂,水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擦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各暖箱及婴儿床边配有速干手消毒液,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从2007年的85.7% ,提高到2008年的95%。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从67.5%提高到96.7%。
2.4 物品管理
医务人员衣服每天更换,清洗后用被服消毒机消毒后备用。鞋子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晒干备用。电脑、电话机、治疗车、病历夹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遍。听诊器每床固定专用,每天与暖箱一起用
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儿出院后垫絮、盖絮及暖箱内海绵垫终末消毒,用被服机消毒30 min备用。
2.5 仪器设备管理
暖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擦拭。每周更换暖箱一次,换下的暖箱进行彻底终末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紫外线照射1h,配套的脸盆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呼吸机管道和冷凝水每天更换,并根据患儿病情尽量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简易呼吸器每床一只备用,用后彻底清洗,送环氧乙烷灭菌。氧气湿化瓶每天更换,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吸氧管用一次性每天更换。中心吸引瓶每天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2.6 配奶间及奶具管理
配奶间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60 min /次。冰箱、配奶台、地面每天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每周彻底整理清洗一次。奶瓶和奶头一用一消毒。奶液现配现喂,多余奶液存放冰箱,超过24 h丢弃。外送母乳暂不喂时存放冰箱,喂前微波消毒5 min,超过24 h丢弃。每月对配奶间空气、奶瓶、奶头等进行细菌学监测。
2.7 基础护理
患儿眼部、脐、口腔、臀部护理2次/天,眼部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用30 g/L苏打水清洁;脐部用碘伏消毒;臀部鞣酸软膏涂擦。患儿全身擦浴每天一次,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必要时碘伏涂擦。患儿体位经常更换,一般取鸟巢位,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取头低侧卧位,利于引流。有呕吐者取头高斜坡侧卧位,防止溢奶、吐奶、胃食道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医院感染重在防范,需要多部门合作,加强监控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以提高防范意识。重点人员严格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降低NICU感染发生率。
第五篇: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得措施。(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
A: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懽患率。
B: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隔离病人,积极治疗。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必要时,暂时关闭,停止接受新病人。
C: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以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
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表格。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F:根据感染爆发和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写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