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

时间:2019-05-14 02: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

第一篇: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

北大清华都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在看,北大已经大大落后于清华。在战略方面,清华大楼大师并重,扩充资源与抢占科技制高点同步。战术方面,围绕战略,稳步推进,目标明确,方法实用。北大呢?我不知怎么说才好,还是比较一下吧。

先说大楼。这些年,清华新的建筑都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在全国甚至全球高校中都数得上一流。图书馆、六教、中意合建的生态楼、科技园等等。紫荆公寓使学生住宿条件领先全国。校园的整体规划也很好。而北大呢?西南角的资源宾馆,楼顶那几个丑陋的小亭子,使它可以算全世界高校中最差的建筑;东南角的太平洋大厦彻底破坏了燕园的风景和风水;万柳成了领导和学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再说大师。杨振宁、林家翘、姚期智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师级教授和桑顿这样的杰出管理大师都奔清华而去。清华先是重金礼聘,并不为非议而动,继之设讲席教授,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清华知道,只要是引得来大师就行!接着便是大师全职加盟。一两位大师的加盟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它所必然引发的“雪球效应”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反观北大,这些年,有一位大师加盟吗?

说说抢占资源。清华现在是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凡是代表时代前进的先进学科,它都努力涉足,清华文科的发展迅猛,去年在山东招生录取线高于北大,这是一个目前还不为大多数人重视的历史性突破。清华在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方面已不弱于北大,生物信息技术方面甚至强于北大!北大唯一成功的是合并了北医,在工科方面,畏首畏尾,毫无作为。倒是在成人教育、大专教育这些与研究型大学任务不符的低层次教育上殚精竭虑,大力动作。

抢占科技制高点,清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科研成果不断,以至于我都难以历数。

去年非典一出,清华的红外仪就出了;核能技术,世界一流;IT方面的一些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性,为国家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政府管理和国家安全政策方面,清华的学者们也很活跃,对国家高层决策帮助很大。而北大呢?我们需要发动大家一起找,或许能找出一点来,但总的感觉,北大在关键领域失位,在关键时刻失声!

不想再多说什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么办?北大智者如云,都比我明白。我只想猛喝一声:“北大领导,你们醒醒!!”

或许有人要说我是“清华派”的,错了!清华北大都有我的亲人,清华北大同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都是我的最爱,每每看到一方攻击另一方时,总在心里为被攻击的一方鸣不平。爱清华,希望它永远清朗俊秀,蓬勃向上;爱北大,希望它永远恢宏包容,激昂创新!老百姓对你们的要求其实只有一条:一定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时代!

--

第二篇: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

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校园景点浏览:西校门、办公楼、华表、校景亭、蔡元培铜像、乾隆诗碑、未名糊、钟亭、翻尾石鱼、斯诺碑、博雅塔、图书馆、百年纪念讲堂等。

西校门:原名校友们,是原燕京大学校友与1926年集资修建。1988年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捐资修缮。西门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毛泽东亲笔题名的“北京大学”匾额镶嵌在大门正上方,门前两座威武雄壮的石狮忠实地守侯着大门,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实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由光绪皇帝胞弟爱新觉罗﹒载淳购得,存放于郎润园多年后移此。办公楼座东朝西,位于原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现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处,金碧辉煌的二楼礼堂可容纳600人,学校举行重要会议以及外国政要访问北嗲发表演讲都在此进行。

华表:两柱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清末明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

校景亭:原名为冀然亭,是清代鸣鹤园(原淑春园一部分)仅存的一个建筑。1926年燕京大学近来后对该亭进行修葺,亭内彩绘燕园校景十余幅,遂名校景亭。1984年曾进行过一次修缮。蔡元培铜像: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早年组织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统长。1916—1927年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门、人世楷模“。蔡元培铜像由北大七七、七八级毕业生捐赠。乾隆诗碑:此诗作于乾隆五十二年,记乾隆十三、十四之事。十三年九月,“旨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圣安,即视事于观澜榭,引见于大西门”,“爱亲御弧矢”,“连发十二矢,中一十有九”,十四年,“陈马技以娱慈颜,亲发十矢,复中九,且破其的三焉”,此碑当为畅春园之遗物。钟亭:位于未名湖南岸的小山上,1929年为燕京大学校钟而建。亭内悬挂着一口大钟,钟上刻有精美的龙、海涛和八卦图案,并有大清国丙申年制字样,使用满汉两种文字。钟亭为圆顶六柱结构的古典风格建筑,精巧隽秀。钟亭周围苍松翠柏、绿草如茵。向北眺望可俯瞰整个未名湖和湖心岛,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长春园北部的建筑群中有谐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里的一个装饰物。圆明园惨遭英法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怠尽,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被朗润园主人载淳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级学生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斯诺墓: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生于美国坎萨斯城,1928年以记者身份到中国,1934年任燕子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曾秘密赴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回京后写了《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建国后,斯诺曾先后三次访问中国,为发展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1972年2月15日逝世于瑞士日内瓦。遵照斯诺的遗愿,其部分骨灰安葬在中国,1973年10月19日在北大举行了安葬仪式。

博雅塔:1924年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在此打水井一口,井深55米,水质清澈,水源充足,喷水高于地面3米多,喷水量每小时16,000加仑(合60,560公升)。博雅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塔型仿初建于北周时代的通州燃灯塔。由当时燕子大教授晨光集资所建,故名博雅塔。

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52年院系调整后,原燕京大学馆藏并入北大图书馆。1975年新建了一个图书馆,1998年由李嘉诚捐资修建的北大图书馆新馆落成。邓小平亲笔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名,新建馆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藏书容量可达650万册,成为亚洲高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

百年纪念讲堂:为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兴建,是目前全国高校中最大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讲堂,整个建筑构思精巧、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讲堂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34,8米,舞台面积884平方米,观众厅内设有2,167个座位,附属设施有:化妆间、排演厅、多功能厅、观众休息厅、会议室、贵宾接待室等,学校放映电影、文艺演出以及举办大型会议都在此进行。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 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园景点:西校门、近春园、二校门、校训碑、大礼堂、清华学堂、工字厅、水木清华、图书馆、游泳馆、主楼、主校门(东门)。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

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大学校园占地329公顷,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

清华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集,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工字厅:清华园是清康乾时期熙春园的一部分,咸丰登基以后把此园赐予其弟,易名为清华园。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中之主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工字厅原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院内曲廊缦折,勾连成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形成这组建筑的主要特色。工字厅门口匾额“清华园”三字为咸丰御笔。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北京北大清华著名景点大全)

大礼堂:大礼堂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相结合的古典建筑,科林斯风格的石柱,柱顶的涡形装饰带着古希腊晚期的情调,东罗马拜占庭风格的圆形屋顶,拓弘的拱形门窗有着罗马的辉煌与大气。它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之性格的象征。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

第三篇: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才算正式成立,1931年到1937奶奶是清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民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清华大学、清华文化简介)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兼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2005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目前清华有13个学院,54个系。到2011年百年校庆的时候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6000多亩,在校25000学生,10000教职工,2000名教授,50多位工程院院士,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数字在全国高校都名列前茅。清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目前清华知名人士有神五总设计师王永志等。历代领袖都很重视清华的发展,清华西校门是毛泽东题词。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风是行胜于言。(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孔子的雕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毕业生专门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他的寓意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工科的学生们能够多多关注人文科学。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时因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们笑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以后,曾调任北平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狱中。后来清华大学师生为了几年这位杰出校友,学着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这两个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荷塘月色厅”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应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死去。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不要政府配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厅”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个大字是朱自清文章中手稿的笔记。对面山上零零阁是校友捐资兴建的,2000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娱乐休闲的场所。清华园区: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的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湛”是澄清的意思,水木清华就是因为其后有一池塘而得名。现在此建筑物为清华贵宾接待室,校长党委书记也在院内办公室。

在此园中,我们还看到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而修建的自清亭和一尊朱自清的汉白玉雕像。另外有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和闻亭,亭内有一个大钟为清华的珍贵文物,以前按钟声控制作息时间。闻一多先生1932年来清华教书,1946年在云南昆明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在会上登台演讲,痛骂反动派无耻,在回家途中,中弹死亡,碑上的字是“诗人的主要天赋要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先生的座右铭。

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刻着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字。因为校园不断扩建,修建了西大门,所以称此为二校门,十年**年间,二校门曾被推到,在此修建毛主席雕像。91年在一些校友的倡议下经学校同意,安老照片重新修建此门。二校门现已成为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参观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家左边这两栋楼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年、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仍在使用。

最北边这个宏伟的建筑就是大礼堂。是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它是一座古罗马与古希腊式建筑风格混合而成的。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庄严宏伟,它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大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27.6米,里面有1200个座位,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就连设计都是由美国设计师莫非亲手操作。而这个建筑的一砖一瓦全部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仍在此举办各种活动。南面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地方。1936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同方部是清华大学校友办公室。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是德国古堡式建筑。门上“清华学堂”四个大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馆,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这里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日晷是1920(清华目前最优异的一届学生)级的学生送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端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指针正指着地球的南北极两端,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刻。春分以后用太阳在上盘面上的倒影计时,秋分以后用太阳在下盘面上的倒影计时,没有太阳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学风,就是鼓励清华学子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两边侧面是拉丁文的翻译。

校训碑上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名,引用《周易》里面„乾‟„坤‟二字的卦辞,在同方部给清华学生做了一次演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像地一样柔顺,包容万物,培养出大公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广为流传。

校训碑旁边有一个书形状的标识叫做《悟》,有中国福建清华校友会捐赠。雕塑是铸钢制造的,长2米宽1.3米,由人类的面部和一本巨型的书组合而成,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有着实不可分的关系。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1926年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1920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燕大的主楼,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美以美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1926年落成时的英文名即为Bashford Hall。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开办的汇文大学。其首任校长李安德是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李安德于1893年因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在内的校董事会一致推选贝施福为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同时选举刘海澜为常务副校长。贝施福当时也是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长。虽然他于1904年正式来北京传教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实际主持和过问汇文大学堂的具体事务,但由于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同时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的丰富经验,所以他对于提升汇文大学堂学术和管理水准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自从他亲自来北京主持美以美会的教务活动之后,以及在1913-1919年任上海美以美会会督期间,更是在汇文大学堂的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与此同时,贝施福还是一位藏书家和多产的史学家,编著过《中国与美以美会》(1906)、《美以美会在华一百年文献集》(1907)和《中国述论》(1916)等重要的在华教会史文献。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贝施福向汇文大学堂遗赠了他所收藏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书。它们后来成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大图书馆的书库中仍能找到上千册有贝施福亲笔签名的西文书籍,内容大都跟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历史文化有关。为了纪念他对于汇文大学堂和燕京大学的突出贡献,1926年落成时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卫理会海外传教团捐款16万美元建造。贝公楼的正门是在可以远眺燕山的西面。门前原来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树,还有一块西方所有大学校园均少不了的长方形草地。贝公楼正门上方的屋檐之下还挂有一块很大的牌匾,上书“贝公楼”三个大字。从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块牌匾。“贝公楼”的牌匾其实跟那块被奉为国宝的“大学堂”牌匾一样,都是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的。

贝公楼原来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小阳台,每当校内举行大型的集会时,这个阳台常常被用作一个讲坛,而听众们就站在办公楼与西校门之间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当苏联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周总理陪同下访问北大时,就曾经站在这儿对下面站满草坪北大师生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讲演。可惜这样的壮观场面如今已难以重现。宁德楼(Ninde Hall)宁德楼(又称宗教楼,今北大外院民主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1922年落成,作为学校的宗教学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维尔夫妇捐赠,以纪念前美以美会会督宁德威廉牧师(Bishop William X.Ninde)。宁德威廉牧师与其妻1895年来华,自此从未中断过祷告,祈求这个伟大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早日福音化。宁德楼二楼有小礼拜堂,学校的主要圣事都在这里举行,这里还进行许多重要的选举,这个礼拜堂至今犹在。

穆楼(McBrier Recitation Hall)由托事部的司库、银行家穆布莱(McBrier)捐款10万美元所建,今为北大外文楼。科学楼(Science Buildings)其中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建设北京协和大学医学预科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兴建,今为北大化学南楼和化学北楼。燕大图书馆

燕京大学图书馆位于贝公楼南侧,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档案馆,是由托马斯•贝利(Thomas Berry)夫妇的三个女儿为纪念父母的遗愿——“在全中国推广学习”而捐款五万美元兴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书和古籍书而著称。1952年院系调整时,它已有图书期刊40万册,未编图书期刊18万册,另拓片12000余张,木刻书板2400块。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善本书数量高达3578种,37484册。由于燕大作为原教会学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书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数基督教神学和有关基督教在文化传播史方面的收藏。古籍丛书也是国内图书馆中收藏最丰富者之一。此外,燕京大学图书馆还收到来自各方的赠书。其中有孙中山先生从自家书架上亲自取下的一包书,还有美国校友分别于1924年和1927年赠送的书。李赋宁先生在一篇题为《我与北大图书馆》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初来北大任教的日子里,正是燕京大学保存的西文特藏书,使他能够顺利地备课和准备讲演稿,并在北大图书馆度过了一段祥和而严肃的研究时光。(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甘德阁,麦风阁(又称姊妹楼,今南阁和北阁)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任命马寅初为中国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从沙滩迁到西郊海淀的燕园。院系调整,北大响应国家基础学科的号召,调出农学、工学、医学、地学、法学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北京大学创立与1898你,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 ”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北大的校门口了,请大家注意一下卫生,如有垃圾请扔到垃圾桶或垃圾袋里。(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塔级有十三级,高三十七公尺,本来是一座水塔,现在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供大家欣赏。湖是未名湖。当年取名时,参选的名称很多,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图,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已经百年历史了。现在藏书1046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第四篇:清华、北大学习训练营

清华、北大学习训练营

享名师教学,与状元对话

这个假期,做一名清华、北大的准大学生,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最高学府

与状元、名师、名胜,零距离接触

引爆无限的学习潜能

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

与清华、北大高考状元做朋友

效果绝对震憾

我们的训练营特色:

★ 在清华、北大不是旅游,是真正感受做一名清华、北大学生的滋味,吃在清华,住在清华,学在清华,全方位体验一流学府的学习,生活氛围。

★ 与历届高考状元一对一交流,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掌握他们的学习方法。

★ 和清华、北大学子做朋友,从此向一流学子看齐。★ 清华、北大名师亲临授课。

★ 游览北京名胜古迹,拓展综合素质训练,拓宽你的人生视野。★ 全程由教育工作团队陪同,保安全、出成绩、看效果。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学子和父母的心,寒窗苦读,为的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接受最好的大学教育,然而,成绩的好坏却决定着学生最终的归属。

据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非常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热衷于学习,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他们自信、乐观、心态平和,而大部分同学往往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往往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

为什么有的学生不管多努力成绩总不好?

为什么有的学生怕学、厌学、弃学?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分数?

本次训练营学习依托北大、清华师资,从引爆无限的生命潜能和激发学习动机课程开始,到思维方法、记忆力训练,最终帮助参训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本次课程学习采用吃住在清华,由清华、北大老师授课,清华、北大高考状元一对一派对交流。旨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参训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树立美好人生理想。

课程设置

一、初

二、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的学生。

第三页

培训常见问题解答

1、为什么要参加清华-北大学习训练营,有什么作用?

答:学习对于大多数同学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参加训练营的目的就在于开发出学员的学习潜能、学习动机,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破除心理不良因素,不仅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了积极、正面、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内容或许会让学员受用一生。

2、为什么有些学生读书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好?

答: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潜能、学习方法决定成绩的好坏,经常人们会归咎于悟性,何谓“悟性”,其实就如武学的任督二脉,有的无师自通,有的却需要名师指点,才能开窍,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打通了 “动机”、“潜能” 二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开窍。

3、为什么大多数学生怕学?厌学?甚至弃学?

答:其实这是一个心理问题,由于对读书、成绩好坏的恐惧,长此以往形成了一道屏障,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恐惧,因此怕学、厌学,在此心理作用下,成绩会好到哪里去?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读书、学习、上课就成了最大的痛苦和折磨。

4、有什么方法可以破除怕学、厌学吗?

答:要破除怕学、厌学,首先要针对学生个人情况,了解具体问题,其次要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再次要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进行潜能开发训练,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需要培训多久?培训时间 可以自由安排吗?

答:学员先进行登记,详细了解学习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要达到的效果。培训时间安排在学期考试结束后,为期8天,开营时间为:2014年1月12日——20日。

6、为什么培训安排在清华、北大?

答:潜能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专业、资深的领域,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得接受最好的培训。北大、清华是我国顶尖人才的聚集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面对面交流学习,并保持长期的朋友关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7、收费12800元,会不会高了?

答:学习潜能、学习动机的挖掘,人生态度的培养,心理问题的疏导,学习方法的建立,不是用金钱就能衡量得出来的,老师的一席话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一种方法,一个环境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就,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不能用价格的高低作为衡量的基础了,这是无价的。其次从行程安排、课程安排、师资等方面核算只有这个价格才能支撑起项目的正常运转。

8、学生参加训练营后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答:本次学习方法训练营采取吃、住在清华,上清华、北大老师的课,领略清华、北大校园文化,游览北京名胜古迹,参加学习方法训练营,开启学习心智,激发学习潜能,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本次活动从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梦想,开发无限的学习潜能,到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最终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价值。

我们承诺:通过本次清华、北大学习训练营活动,让优秀生更卓越,让中等生、落后生改变学习态度,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成就精彩人生。

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1月10日

出发时间:2014年1月12日上午10点

报名费用:12800元/人(含机票双飞、食宿费、资料费、景点门票、车路费、学费)

第五篇:《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读后(转载)

《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读后(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03年07月06日14:55:4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看了澧水兄的文章,不觉手痒,也把自己先前写的这本书的一篇书评贴出来放在这里,识 者哂之。

无知的“知识立场”

徐晋如编著的《清华第一北大第二》终于使经常出现在北大清华bbs上的“校际之争”浮 出水面。具有挑衅色彩的书名明白无误地昭示着编者的立场,徐晋如甚至将北大、清华的 比较上升到所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理论高度,并据此判断两校的优 劣。徐晋如爱怎么看这两所学校是他的事,然而他为了得出他的论断,不惜对(特别是关 于北大的)历史事实加以歪曲、遗漏和编织,互相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没有经过论证的 主观臆断充斥在全书中。这不是对号称站在“清华知识立场”上的徐晋如的巨大讽刺吗? 这实在是万分可惜的事:北大、清华的一百年的校史并不是按照徐晋如的逻辑来展开的。确实,对北大、清华的风格有种种比较,然而这些比较大多停留在轶事和传说的层面上,它们大多都是一些无法加以实证的直觉,而且并无强烈的褒贬色彩。然而徐晋如一定要将 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定要将北大、清华本质化为互相对立的形象,那么他对历史加 以歪曲和臆断正是当然的事。

好,让我们就来从“知识立场”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徐晋如说“正是因为北大有着如此 强烈的追求事功的传统,1949年以前的北大,尽管名师云集,而学生当中成为世界级学术 大师的寥寥无几,1949年以后北大沾了院系调整的光,很多别的学校的学术大师调到北大,才造就了今日北大学术的地位。”(第54页)既然名师云集,又为何说北大的学术地位 是沾了院系调整的光?这里面的矛盾暂且不说,我不知道徐晋如所说的“世界级学术大师 ”是个什么规格,如果从两校培养的学生来看,那么冯友兰、罗常培、魏建功、丁声树、罗尔纲、邓广铭、董作宾等丝毫不弱于清华培养出来的学术大师,徐晋如你不要告诉我你 不知道这些名字,那只能更加暴露你的无知。所谓1949年以后北大沾了院系调整的光,网 上早已有人批驳过了,我不得不再在这里重新说一遍。1955年中国人文学界评选了一次也 是建国以来唯一一次文科院士,其中52年院系调整以前就在北大任教的就有魏建功、向达、冯至、罗常培、马寅初、汤用彤、季羡林。这里面还不包括胡适、钱端升这样的1948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而清华当时只有冯友兰、金岳霖、陈寅恪三位。院系调整后冯友兰和金 岳霖从清华调入,后来金岳霖又从北大调出去了。不过,看在徐晋如也承认北大在1949年 以前就“名师云集”的份上,在这一点上就不和他纠缠了。

徐晋如又说“我们看蔡元培时期,北大教员可谓人才济济,然而那个时候的学生又有几个 今天成为大师的?”(第97页)我不知道徐晋如是真不知道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他 下面就引了冯友兰的《北大师友杂忆》。冯友兰不就是那个时候毕业于北大的吗?徐晋如 难道忘了傅斯年、顾颉刚、俞平伯、朱自清、罗常培这些名字了吗?又说“与二、三十年 代的北大相比,当时的清华在师资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当时的清华就是能够培 育出超量极的学术大师。”(第98页)国学四导师算不算“师资方面明显的优势?”为了 拔高清华,贬低北大,徐晋如竟犯下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徐晋如说“1952年院系调整,建 构了新的北大中文系学术传统的,几乎都是清华人。”(第98页)果真如此吗?1952年北 京大学中文系自己留下来的教授有俞平伯、游国恩、魏建功、周祖谟四位,从清华调过来 的教授有浦江清、吴组缃、余冠英三位,剩下的还有从燕京大学调过来的。且不说原来任 教于北大的唐兰调入故宫博物院。徐晋如所谓新的学术传统,大概指的是王瑶(当时还是

副教授)所开创的现代文学研究。仅以现代文学研究来涵盖整个中文系已属偏颇,况且北 大早在解放前就有冯文炳、杨振声、沈从文等教授讲授新文学,当然作为“北大流浪者” 的沈从文是不入徐晋如法眼的。

徐晋如一会儿说“蔡元培根本就没有完成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而完全依靠他本人的人格 魅力调和鼎鼐。”(第13页)一会儿又说“蔡元培有些不重人格,只看学诣的意味”(第 51页)令人莫衷一是。建议徐晋如先读一读陈平原先生的《北大传统:另一种阐释——以 蔡元培与研究所国学门的关系为中心》(收入《老北大的故事》)那篇文章再来谈论蔡元 培校长。实际上北大1922年在蔡元培倡导下创办研究所国学门早在清华创立国学研究院之 前,虽然没有清华财大气粗,请得动四大导师,但清华国学院走“明星路线”,因人设课,更接近古代书院的大师讲学,名师去世后便难以为继;倒是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更重视现 代学术制度的建设,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参见《老北大的故事》第92页)以后 北大的傅斯年等人创建史语所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写下辉煌一笔的学术机构,也与此有关。当今更是有专门的著述研究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见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兴起— —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1922—1927)》)。研究所国学门虽不如清华 研究院声名显赫,但也培养出如堪称中国纳西学研究之祖的方国瑜,一生致力于故宫文物 研究、被称为“故宫老人”的单士元以及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并称“甲骨四堂”的甲骨学史上的一代宗师董作宾(彦堂)这样的大师级学者。况且到底怎样才能算是“北大人”还是“清华人”呢?是在那读书,还是在那教书?徐晋 如似乎并不屑于做此类分辨,由此带来的矛盾在书中俯拾皆是。朱自清在和周作人对比时 就成了清华的代表,却忘了他是北大毕业的学生。(第98页)刘文典骂沈从文就是象征着 清华人“纯然由知识出发”的贵族性的傲慢,也不管他早年也在北大教过书。(第152页)罗家伦当过清华校长,然而他一推行党训作者就想起他是北大的学生来了。(第150页)至于把鲁迅和梁实秋的论争也归入北大清华之间的差别那就更离谱了。(第150—151页)鲁迅还骂过北大教授顾颉刚呢,这又怎么解释?其实这些何尝跟北大清华又有什么关系 ?大学不过是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或传授知识的场所,自然对个人的成长塑造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活只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解释一个人的所有方面。否则 又怎么解释同为清华学生,胡乔木和钱钟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同是北大教授,胡 适、傅斯年一派与朱希祖等章门弟子势容水火?

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常识,徐晋如也未必不知道,你看他的个人文集就叫《女神的私处—— 北大第一保守派思想文录》(第306页),他又不做清华人了。清华、北大在他那也不过 是一些招牌,哪个好用用哪个,至于以前说过什么,都在所不计。我所佩服的是,这种东 西他也有拿出来发表的勇气。

关于《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03年07月06日14:57:0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NO.78629关于最近的一本书,《清华第一 北大第二》(2003-4-27 19:30)

或许是从“法国保守主义思想家”贡斯当所严格区分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处获得灵感,又途经“谨慎”的奥地利人哈耶克对“英美自由传统和法德自由传统”的区 划,中国的“保守主义思想家”徐晋如同志终于觉得自己把握了中国人“自由观念”的发 展脉络,于是拿出了一点专业精神,区分了“北大人的自由和清华人的自由”。为避免误 会,我先交代则个:但凡引号内带介绍或者评价性质的文字,皆出自徐晋如最近编著的一 本有关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通俗读物《清华第一北大第二》,不代表笔者的观点。

徐晋如的文章写得都很有意思,他爱找些东西比来比去的。他说这么着,你看,“如果说

清华人都像英美人士那样与公共惯例保持一致,那么北大人则像德国人那样以独特性自豪,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清》书第4面)。这是徐晋如对北大人的自由 和清华人的自由的一个很基本的表述,再往下走,这人就有些语焉不详了,“北大人以其 政治上的激进主动认同于古代人的自由,而保守的清华人,却孤独地行走在另一条自由的 道路上”——至于什么是“古代人的自由”,徐同志没有解释,大概你若没有读过贡斯当 的书他也不屑与你谈自由的——最后,徐晋如的结论来了,“许多人误以为北大是最自由 的所在,殊不知只有在清华,才能找到真正属于现代人的自由”。

这个有关“自由”的结论下得很是突兀,但稍微想想,也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事情。首先“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这样的口号式的书题早就告诉你这不是一本准备和你爬梳历 史,讲点道理的书,作者选这么一个名校排位的香艳角度去切入对自由传统的考察就已尽 显无聊本色,我想清华人也多半不会愿意做这“花魁”。而徐晋如既然已经早早将英美传 统和法德传统的标签分贴至清华和北大两校,以其对英美尤其是美国价值观的认同,他自 然要将清华置于某种优先地位。那么,什么又是“现代人的自由”或者说徐晋如认同的理 想的“自由”呢? “一切的自由都不可能是没有限度的,没有限度的自由最终必然是取 消自由”(《清》书第12面),当然,但这是废话!徐晋如一会儿批批“兼容并包”,一 会儿聊聊“通识教育”,似乎是说,自由“意味着只受法律和规则的制约,而不受其他一 切所谓的公意的束缚的权利”(《清》书第3页),而其背后,则是徐晋如对“制度化” 和“程序化”隐隐约约欲说还休的向往。我不知道徐晋如的“其他一切所谓的公意”这个 词是作何解释,但对于他推崇备至的“法律”、“规则”又或者“制度”、“程序”却不 妨多多留神。徐将法律区别于“其他的公意”意味着他相信法律有更为可靠的合法性,但 他拒绝对法律或者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那么法律为什么有合法性呢?是不是它更理 性或者更公正呢?徐晋如说,我们不要提理性,不要提公正,因为“人类事务中绝大部分 秩序都不是人们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自然产物”,所以,我们得在这个框架内解决 “自由”的问题。哦!恍然大悟!终于搞清楚了,这个徐晋如,他搞了很多的旧报杂闻,煞有介事的建造了北大清华对立的种种意象,到最后,对清华自由传统的推崇在悄然之中 却变成了对社会现实对历史的“自然产物”无条件的辩护。

《清》这本书里有不少的掌故可供读者消遣,其中之一精彩之至,是说“清华的名教授” 刘文典看不起“北大的流浪汉”沈从文,西南联大时期,二人共事于一校,“某一天空袭 警报,大家都在往安全的地方跑,刘先生本来也在跑,看见沈从文,他站住了,怒斥道: ‘学生跑,是为了祖国的将来,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可是你这该死的,你跑什么!” 徐晋如对这个故事大是欣赏,他说,“这种纯然由知识出发的傲慢才是真正的贵族性的象 征”(《清》书第152面)。不知道最近巴格达在拉响空袭警报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这样 戏剧性的场面,但如果转换时空让刘先生真有权力根据他的知识来建立一套决定人生死的 制度的话,我想这个制度可能比之徐晋如所切齿痛恨的萨达姆的统治要好不到哪里去的。看来徐晋如不但是一位“保守主义思想家”,而且是一位“矛盾重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

最后我得说,与其对清华的推崇最后蜕化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庸俗态度一样,徐晋如对北 大自由传统的批评和贬低也盲目的否定了北大人对于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和批 判。在自己丧失了批判性和战斗力之后,徐晋如居然向还存留批判精神的北大倒打一耙。至于随手收些散碎银子,倒也快活;只是其手段之低劣,动作之笨拙,却是令人好笑罢了。

下载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与清华的对比(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北大、复旦面试风格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面试什么风格北京大学:尊重学生的独立想法北大的笔试内容是数学、英语和语文,时间是一上午。英语考试的题型比较基础,难度与平时的练习差不多;数学考试的题型也......

    北大VS清华 全明星辩论赛 语录

    北大VS清华 全明星辩论赛 语录(较完整版)来源: 宗帅的日志 看完辩论赛回来忙着赶稿了,看到大家分享的那篇语录,发现只有几句,在此收录更多妙语,如有不全,欢迎补充~ 主席:今天的辩论就......

    北大、清华保送生考试再“撞车”

    北大、清华保送生考试再“撞车” 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方法尚未公布记者 李征晚报讯日前,北大(微博)、清华(微博)两校公布了2012年保送生招生政策。和往年一样,两名校2012年保送生......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学习方法

    归纳了考入清华,北大五百名学习的方法 我听完周教授的讲课后,做了完整的记录,整理后,发到博客上,希望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长好好看看。 如果你把这些都用在孩子身上后,孩子还给你......

    2012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笔试题

    2012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笔试题 2012年2月 和去年一样,两大联盟考试科目并不一致。清华系七校联盟考试,考生须考3科,分别是阅读与写作、数学、自然与科学(理科)或人文与社会(文科);北......

    清华少儿英语预备级教材特色与剑桥教材对比[推荐5篇]

    亮点 1. 符合3-6岁的幼儿心理年龄,,从孩子视角出发观察生活,并将其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基本原则 2. 教辅教具完善,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

    《北大与清华》(出自一位读书在北大,工作在清华的老师之手)

    下面这篇文章,出自一位读书在北大,工作在清华的老师之手。与诸君共赏之。北大与清华传统中国人的精髓,除已溶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多只有在象北大这样少数一些地......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化学)

    第一部分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 楚 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北京市高考理科第四名):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