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产业
21世纪为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资源的减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1]
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三角沿海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他们所及之处。自此之后,长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著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过:“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长三角区域来说,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大
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对实现“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2011-04-05 04:48:00 来源: 宁波日报(宁波)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为“海洋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海洋大市。据勘查,宁波市海域面积约9758平方千米,超过陆域面积近400平方千米;海岸线1562千米、海岛面积524平方千米、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的30%、20%、34%;港口航道、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源之一,是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海洋文化是宁波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至迟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宁波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自此之后,宁波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世惊俗的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态的海洋捕捞,到唐宋时期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下西洋时的庞大船队,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宁波沿海居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展,内涵也不断丰富,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宁波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学者也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提升。可以说,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根据《2009年美国海洋和
沿海经济发展报告》,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总值的51%。基于此,我们认为,面对新世纪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和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上宁波”的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宁波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滨海文化旅游业、涉海出版发行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影视动漫业、涉海工艺品业等主体的海洋文化产业,是引导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地域文化品位、振兴宁波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对实现建设“海洋大市”、“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海洋文化产业在宁波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应该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应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制定突出宁波海洋文化产业区域特征的战略性规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要注意发掘本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对现有简单、粗放、雷同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二是要发挥政府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主导和培育作用。政府应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持引导职能,制定以海洋文化产业为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给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研发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操作性形态,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集群;三是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培育成熟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深入挖掘极具宁波区域特色的海商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民间文学艺术等文化遗产,创造性地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并加以宣传和包装,最终形成海洋文化的强势品牌;四是要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海洋文化产业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在海洋文化开发的同时促进海洋文化保护,保障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第二篇: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宁波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为“海洋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 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 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海洋大市。据勘查,宁波市海域面积约9758平方千米,超过陆域面积近400平方千米;海岸线1562千米、海岛面积524平方千米、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省的30%、20%、34%;港口航道、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 源之一,是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海洋文化是宁波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至迟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宁波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 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自此之后,宁波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世惊俗的历史文 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态的海洋捕捞,到唐宋时期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下西洋时的庞大船队,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 充分展示了宁波沿海居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展,内涵也不 断丰富,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 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宁波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 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学者也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 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提升。可以说,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 的发展。根据《2009年美国海洋和沿海经济发展报告》,近年来,美国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与娱乐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约占海洋经济就业总量的75%,生产 总值的51%。基于此,我们认为,面对新世纪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和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上宁波”的战略机遇,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宁波丰 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滨海文化旅游业、涉海出版发行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影视动漫业、涉海工艺品业等主体的海洋文化产业,是引导文化为促 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地域文化品位、振兴宁波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对实现建设“海 洋大市”、“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海洋文化产业在宁波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阶段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应该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应重点抓好以下四方 面工作:一是要制定突出宁波海洋文化产业区域特征的战略性规划。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要注意发掘本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对现有简单、粗 放、雷同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二是要发挥政府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主导和培育作用。政府应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持引导职能,制定以海洋文化产业为 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给宁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研发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操作性形态,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集群;三是 要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培育成熟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深入挖掘极具宁波区域特色的海商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民间文学艺术等文化遗产,创 造性地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并加以宣传和包装,最终形成海洋文化的强势品牌;四是要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海洋文化产业法律和 制度体系建设,在海洋文化开发的同时促进海洋文化保护,保障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作者:农晓丹
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产业、海水增养殖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
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意义
1.顺应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目前,海洋经济发展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加快转变,海洋高技术产业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群,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已居海洋产业产值首位。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是顺应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2.实施“科技兴海”和“海上浙江”战略的需要
我国在“九五”后期组织开展了“科技兴海”计划,《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要求沿海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2009年5月浙江省政府在《关于我省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上浙江”的战略目标。宁波市目前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是实施国家“科技兴海”战略和浙江“海上浙江”战略的需要。
3.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科技创新是提升海洋产业层次、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途径。目前宁波市整个海洋产业中仍以港口海运、渔业、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对海洋高技术领域研究渠道不宽、深度不够,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小,占海洋经济的比重低。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能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提升海洋经济质量的重要途径。
4.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海洋开发方式忽视了资源的永续利用,海洋污染面的扩大和渔业资源的衰竭已经一次次地敲响了警钟。以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为契机,转变传统粗放的海洋经济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的压力,还可以利用高技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开展海洋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产业规模
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全市海洋经济处于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2002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94.5亿元,至20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约3964.05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总产值也是逐年提高,至2008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转变为4.2:55.4:40.4.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临港工业等得到了充分的扩张式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水淡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
2.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海水增养殖领域,以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在海水饵料、科技养殖等方面拥有优势。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以南方水产、飞日水产等企业为代表,在低值鱼深加工方面成果突出。在海洋生物领域,以超星海洋生物、海浦生物科技为代表,这两家企业生产的海洋调味料和各种海洋功能型添加剂达到了同类企业的领先水平。在高技术船舶领域,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新乐造船厂为代表,前者实现了海洋工程船生产的突破,后者成功开发了IT类化学品船。
3.研发实力
宁波市具备雄厚的海洋研发实力。目前建有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院等一批海洋科技方面的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有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从事海洋科技工作人员已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15%以上。近几年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授权30余项。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
1.海水增养殖
宁波渔业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浅海、滩涂等各个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特色化的养殖基地,而且在育苗、饵料、防治病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应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要进一步研究养殖品种改良、健康养殖、病害生物防治、优质饵料等关键技术,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加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广鱼藻工厂化养殖、封闭式内循环
养殖等高效养殖方式,改造水产苗种培育与养殖装备;利用岛屿资源推进海岛生物技术养殖,积极开拓海珍品养殖。
2.水产品精深加工
目前宁波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361个,加工能力达到21.1万吨/年,水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巨大。在水产品加工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改造提升海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比率;积极发展有经济效益的海洋食品和海洋食品添加剂等,尤其要加快打通藻类资源的产业通道;积极打造“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为水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安全保障。
3.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生物资源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目前已经从各种海洋生物体内分离和鉴定了数千种新型化合物。宁波沿海已记录的物种有1255种,为研究开发海洋药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要继续对海洋生物中含量极微、活性极强的物质进行探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在产品中试、临床试验等各方面进行扶持,促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实力的海洋生物高科技企业,增强其与科研机构的联手,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与下游产业的衔接。
4.海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装备
目前,我国90%以上大型海洋装备依赖进口,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国家战略和前瞻角度出发,宁波市应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业。宁波市在高技术船舶生产方面已有突破,海洋高技术船舶在加工设备、制造场地、工艺流程等方面与海洋装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可以为海洋装备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有利条件;要引导宁波造船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集中优势资源生产化学品船、工程船等高技术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开发水上承载装置、海洋勘测与海底布缆船舶、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等;积极开展海洋装备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形成内外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
宁波市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对策
1.要强化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推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业联动、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海洋高技术产业主管部门,由其组织和协调海洋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协调涉海各部门各行业的关系及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动:市政府要从把握全局的角度构造宽松的政策平台,研究制定鼓励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
策;统计部门要建立海洋高技术产业专门的统计制度和体系,以实现对海洋高技术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2.要逐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体系
首先,结合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刚刚起步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设立“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海洋高技术产业培植中需要做大、做强的发展项目的贴息和补助。其次,放开领域,降低门槛,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直接投资、承包、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进入海洋开发领域,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再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海洋经济领域。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海洋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拓宽海洋高技术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3.为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支撑
应从人才的储备、科研攻关力量的增强、海洋高技术创新平台的搭建、创新体系的完善这4个方面来保证。一要加紧制定引进海洋高技术人才的政策,使宁波市成为海洋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二要充分发挥宁波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三要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各种海洋高技术创新平台,例如海洋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科技园区等,使之成为海洋高技术创新的载体、成果的转化基地和产业的辐射源。
4.增强宏观调控,改善要素供给
首先,宁波市作为沿海城市,陆域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更是日益紧缺,这对宁波海洋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屏障。因此,要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用地紧张矛盾。其次,要重视建设海水淡化、潮汐发电、风力发电等工程,提高水、电的要素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炳水.打造海洋经济强市一宁波的实践与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刘洪滨,刘康.青岛市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陆立军.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强市”建设[J].宁波党校学报,2005(4).[4]陈飞龙,金戈,吴霞.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产业布局[J].宁波党校学报,2003
(5).
第四篇: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新浪网
近年来,以青岛国际海洋节为代表的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那么,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特色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又将如何呢?本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教授。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但地理区位及主观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打破。”张胜冰指出。
优势得天独厚
张胜冰告诉记者,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开发也较早,发展上较为成熟,加之城市经济较发达、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因素,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国内,有两个城市是最亲近大海的,一个是厦门,一个就是青岛。”张胜冰指出,这两个城市与海洋的关系最亲密,其他沿海城市的城市中心其实都远离大海,并没有建在海边,只有这两个城市例外,整个城市中心轴都围绕着大海而建,与海洋的关系如此亲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都与海洋有关。
青岛海岸线长达730.64公里,占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的1/4,有大小岛屿50多个、大小港湾49处,青岛的海岸线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青岛气候较温和,无酷暑和寒冬,也较少有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蚀,较适合从事水上运动项目和度假休闲旅游,加之毗邻日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以滨海观光娱乐为内容的海洋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青岛基础设施完善,数十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地落实和推进,涉及交通、道路、场馆、车站、机场、港口、艺术中心等,与文化设施建设有关的有青岛大剧院、青岛奥帆中心、奥帆剧场、青岛国信体育馆、青岛海滨艺术中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银海大世界等,还有在建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会、港中旅海泉湾滨海度假城、红岛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青岛影视基地及滨海影视城、四方欢乐滨海城等重大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这些都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这些优势对于青岛海洋文化产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张胜冰强调。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张胜冰告诉记者,据初步估算,青岛海洋文
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左右,有效地带动了青岛社会经济的发展。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主要门类包括涉海影视业、动漫游戏业、出版发行业、滨海演艺业、滨海文化旅游、休闲渔业、海洋节庆、海洋民俗、海洋主题公园、滨海娱乐业、海洋工艺品业等,特色十分鲜明。
以海洋节庆为例,青岛有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海军节、周戈庄祭海节、金沙滩旅游文化节、青岛天后宫民俗庙会、胶南琅琊文化节等,成为国内海洋节庆活动最多、特色最鲜明的城市,对青岛城市知名度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瓶颈亟待打破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处于领先水平,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相对于国外知名滨海城市而言,如阿姆斯特丹、迪拜、夏威夷、巴塞罗那等,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张胜冰指出,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的范围和影响力都不够,青岛还没有形成像德国“基尔周”(KielerWoche)那样的世界级的帆船运动知名节庆品牌,也没有形成向夏威夷那样的国际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当然,青岛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张胜冰认为,目前制约或者影响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两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看,海洋文化产业还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比如在青岛市制定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海洋文化产业的内容,仅有的也只是滨海旅游业。
从客观方面来看,青岛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中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外部条件的影响,青岛虽然是山东省的龙头城市,但不是省会城市,因此在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上相比省会城市欠缺很多东西,这对发展文化产业尤为不利,因为文化产业不像传统的工业,可以不依赖于城市的作用,它对城市有很强的依附性,包括人才、资金、环境、设施、条件等,省会城市这方面条件较优越。
另外,青岛属于北方沿海城市,北方沿海城市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气候是一个制约因素,对于发展滨海旅游业、观光业、娱乐业的影响很大,虽然青岛号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很多海上娱乐项目在冬季是无法开展的,季节性很强,必然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唐岛湾在建的海上嘉年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室内控温全天候海上娱乐项目,克服了季节带来的不利因素,但仍有很多室外项目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要实现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各方面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张胜冰指出,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去落实
和实施,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次要增加产业意识,开发青岛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把它们变为产业,我们政府在这方面是不够的,导致了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
另外,要进一步普及有关海洋文化方面的知识教育,增强海洋文化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海洋文化资源,关心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用实际行动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专家学者来要加强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第五篇: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目录
《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章宁波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育现状分析1
第一节宁波海洋资源发展现状1
第二节宁波海洋产业发展状况9
第二章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趋势分析24
第一节高层次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4
第二节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相关规划解读34
第三节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分析45
第三章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评价54
第一节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54
第二节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62
第三节宁波海洋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5
第四章国内外海洋服务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81
第一节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81
第二节国外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经验83
第三节国内海洋服务业发展情况100
第五章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研究109
第一节海洋交通运输业概述109
第二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15
第三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24
第四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分析127
第五节宁波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保障措施140
第六章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144
第一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144
第二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61
第三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164
第四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战略分析165
第五节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措施169
第七章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策略研究177
第一节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177
第二节我国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191第三节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10
第四节宁波海洋科技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对策227
第八章长三角区域海洋服务业协调与联动发展对策236
第一节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与格局分析237
第二节长三角区域海洋服务业发展潜力与存在问题241
第三节长三角海洋服务业协调与联动发展思路与对策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