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研究小结
个人研究小结
应湖北高中课改要求,在正月初十,我和三位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贺俊杰,陈思源,刘胜)一起来到了浠水中百仓储购物广场。我在本小组内承担的任务主要为前期网上搜索资料整理资料与后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研究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进入购物广场后,通过询问售货员和自己查找找到了一些加酶产品和酶制剂。在完成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一些加酶产品时,我负责将其拍照并了解酶在其中的作用,交给小组其他同学负责记录。我们首先来到洗衣粉专区,发现了许多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包括许多较有名的品牌,雕牌,立白,活力28,奇强,以及多种肥皂。我们又来到药品专区,发现许许多多药品是以酶作为医治原理的。包括多种品牌多酶片,消化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以及许多其他药物。我们还来到牙膏等区,也发现了很多加酶牙膏,含有淀粉葡萄糖和葡萄糖氧化酶的牙膏及漱口液可防止牙菌班的形成,减少口臭。在乳制品专区找到了加酶益生菌酸奶,在饮料专区看到了添加果胶酶的果汁多种。我拍了很多物品的照片并详细记载,任务完成较好。
综合查找资料,研究过程,并参与了经过整理后,取得了以下关于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成果。
1.乳制品工业:
凝乳酶——奶酪生产的凝结剂,并可用于分解蛋白质。
乳糖酶——降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获得没有乳糖的牛乳制品,有利于乳品的消化吸收。
2洗涤剂工业:
加酶洗衣粉——碱性蛋白酶类 易于洗去衣物上的血渍、奶渍等污渍。
3.纺织工业:
淀粉酶——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的褪浆,其中细菌淀粉酶能忍受100~110℃的高温操作条件。
纤维素酶——代替沙石洗工艺处理制作牛仔服的棉布,提高牛仔服质量。
4.医疗和药品工业:
胰蛋白酶——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5.酿酒工业:
麦芽中的淀粉酶、蛋白酶、葡聚糖酶——将酿酒原料淀粉和蛋白质降解成能被酵母利用的单糖、氨基酸和肽,从而提高乙醇的产量。
除此外,我在网上,书籍上查找到了很多酶的应用。
如:啤酒工业酿造用酶:传统方法将谷物转化成啤酒的酶的来自麦芽。如要麦芽汗中酶活性变化或过低可能导致一系列质量问题:提取率低,麦汗分离时间长,发酵慢,啤酒的口味及稳定性差等。
工业酶可用来补充麦芽天然含有的酶,用辅料(玉米、小麦、大米、等淀粉类原料)酿啤酒,大麦酿啤酒时分别加入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及蛋白酶可确保酿造质量。
麦芽汗分离和啤酒过滤是酿酒工艺两个常见的难关。在糖化过程中的β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的应用可解决这些问题。
发酵早期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可促进双乙酰分解,缩短啤酒发酵时间并确保良好的风味
淀粉糖工业用酶;20世纪60年代,糖化酶的应用很使快大多数葡萄糖生产工艺都由酸水解变成酶小解。由淀粉(主要来源于小麦、玉米、木薯和马铃薯等)制糖的主要转化步骤是液化、糖化和异构化。在淀粉悬浮液中加入耐温型的α-淀粉酶,搅拌后通过喷射液化器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一系列管道统停留约5MIN,使淀粉完全糊化。部分液化了的淀粉经板式换热所产生的麦芽糊精经糖化酶或真菌α-淀粉酶进一步糖化,可生产各种不同甜度的甜味剂,如麦芽糖浆及高转化糖浆。应用α-淀粉酶、糖化酶及普鲁兰酶可生产高麦芽糖浆和中转化糖浆,其麦芽糖含量接近80%。
另外,淀粉经酶水解后还可发酵生产酒精、多元醇、维生素C和青毒素及其他抗生素等
除了上述两种酶的应用外,越来越多的酶被不断地引入到发酵工业中以使人们可利用更多的原料来源,或使生产过程更环保和便利。
我的个人研究成果主要是无法实地调查的部分,弥补了社会实践有限的资源。
活动小结及反思: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以下东西① 酶的应用: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反应能力的特殊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的高效物质。饲用酶制剂是一种以酶为主要功能因子的、通过特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即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又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在抗生素限用或禁用的今天作为三大“绿色添加剂”(另两种为中草药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之一的饲用酶制剂,其应用必将日渐广泛。在纺织加工中,纤维酶(催化水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类总称)可以去掉织物表面茸毛,使织物光洁、明亮、柔软,打光并减少起球现象;蛋白酶同样起抛光作用,具有机可洗、抗起球、起毛等护理功能,能有效消除有机氯,对人体无伤害;淀粉酶(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可以催化水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并且退浆率高、退浆快、污染少,产品比酶法、碱法更柔软,且不损伤纤维。而在生活中,酶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加酶洗衣粉上。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的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很容易从衣物上脱落,而脂肪酶、纤维素根据同样的原理也能将油渍,粉尘从衣物上去掉,并且加酶产品属于生物制剂不会对人体有害,而且也环保卫生。② 酶的发展前景:在基因工程领域和生物制药领域。酶的高效性、无副作用性,使其有很大的发
展潜力。基因工程上,基因的截取和组合都需要酶来完成。在制药方面,因为酶有水解作用,可以使一些微生物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得到控制,也可以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上来。以后我们可能就用生态酶来进行对细菌、病毒的防治及研究。另外,在畜牧业生产上,往往饲料中增加一些生态酶,促进牲畜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这样可减少生产成本,也可节约资源,而且还环保健康。酶在应用应解决问题:①我国在酶制剂开发研制上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往往在技术上多是采用国外。因而我国酶制剂市场上呈现价格偏高的局面,极大限制了酶制剂的应用;②应增加酶制剂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生物小组充分了解了酶的历史、种类以及它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用人们对酶产品的认识与酶产品的运用前景。我们小组还自行了解了酶的应用原理及酶产品的利与弊,这些知识都扩充了我们的知识面,也对课内知识进行了较深的理解。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还增强了我们小组成员的自主意识、独立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对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也有促进作用。(全文完)
第二篇: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我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历史课的共同问题:学生对历史课比较感兴趣,但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拓展阅读历史书籍;历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生之间的差距悬殊,历史思维能力不足等。历史教研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怎样在课堂上使学生身心愉悦的主动学习,并能透过历史文化表象,深化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交流,进而确定了影视资料的“用”与“思”这个研修方向。
影视资料的“用”与“思”就是通过影视资料的运用来增强历史直观性,把相关的历史内容更逼真、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其实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是我们教学公开课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我们尝试着结合教学深度思考如何使用影视资料。针对《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我们以研究如何有效科学的在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为基础,引申出“影视资料的“用”与“思”,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深入理解”。
基于我校史地政生为一个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历史组集体备课与整个教研组听课、观课、议课结合的方式。“政史不分家,史地是一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学科交叉思考、研讨给历史教学也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反思。
教研组成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步骤: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先由一位教师上课;2.整个教研组听课、观课做课堂观察,记录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3.进行课后研讨,针对研究主题、教学效果、教学生成等问题交换意见;4.上课教师结合全组成员建议及课后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5.再上课,根据新的调整实施教学实践;6.往复以上步骤,通过验证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及研修主题,针对第一次的教学情况,史地政生教研组的老师经过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影视资料内容针对性不够;针对资料设置问题不够具体、提问的时机把握不足;环节转化铺垫不够,落实变迁主题不强。通过讨论,教研组成员给出了以下的调整建议:删去一部分重复的影视资料内容;进一步剪接处理资料视频使之更具指向性;重新商定落实问题细节;过渡转接要直接到位、呼应所学;应渗透传达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深入理解。
结合以上问题及指导,我对《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进行了调整,对资料的选择、剪接进行了二次调整及处理。根据对课堂的现场观察和记录,就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我们进行了二次、三次调整及教学实践。
例如在对电影《西洋镜》视频片段的应用中,从“同学们喜欢的哪些演员?看过什么电影?中国人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电影?看电影会是一种什么反映?”的问题设置,到“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让学生明确,今天电影种类多样,3D、4D、5D电影给人们带来更高的视听享受,这体现的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追溯历史,中国人第一次看电影是什么时候,哪一地区的人?联想一下,清朝晚期,一百多年前啊,电影刚刚诞生不久,人们看电影会是一个什么感觉呢?我们通过电影《西洋镜》的镜头去看看,同学们仔细观察,可以从不同身份年龄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感受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通过师生谈话的形式设问,引导学生在问答之间了解相关历史。修改后的对比更加具体,由今及古的追溯方式更能引发学生好奇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观看视频前提问,问题也更具指向性与指导性,使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与思考。
在对于微电影对社会风俗变迁的总结历史剧选取的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活动探究选择《生活的变迁》这个教学问题排演历史剧。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排练历史剧,热情高,但在实际的呈现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观看历史剧时注意力没有集中在问题的思考上,演员存在笑场、不能脱稿、表达不准确等问题。经过思考与研究,我们教研组建议以微电影的形式呈现这幕《生活的变迁》历史剧,通过把历史剧拍摄成视频资料的形式表现这段历史,学生们也算体验了一次拍电影的过程。
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即可以形象、生动展现社会变迁,又因为是同学演绎的更能引发学生共鸣;在观看之前,我提出两个问题,“注意洋教士对晚晴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疑惑?思考自己能为他解惑么?”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过度兴奋的课堂气氛进行了控制,也指导了学生观察的方向,为下一步的共同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语言锤炼方面,针对过渡语言进一步改进。如由简单的“比照相术更先进、更生动的记录生活的方式?”的过渡,变为“照相术不仅能留下美好的记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不论当时还是今日,中国人还保留着一种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就是看戏(系列图片引导)。照相术传入的半个多世纪之后,一种新生的西洋影戏也传入中国,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电影”的过渡。这不仅是文字变化带来的缓冲过渡,更多的是对本课主题的呼应,紧扣整个近代变化历史主题。
将“照相术与电影的传入给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色彩”,扩充为“回顾历史,从梨园里演绎的春秋,到被搬上荧幕的定军山,从敦煌的彩绘壁画到定格历史的照片,照相术与电影的传入给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色彩,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生活也是变化的、进步的”。这既是对前面探索问题的总结,也对比了古代与近代的不同,同时点出了社会生活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步的特点,明晰了学习主题。
通过师生谈话的形式设问,引导学生在问答之间了解相关历史。修改后的对比更加具体,由今及古的追溯方式更能引发学生好奇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观看视频前提问,问题也更具指向性与指导性,使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与思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多次讨论,从学生视角出发。同事们从观察、记录中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进而对下次的讲授提出改进和完善的设想。通过这样反复的思考与对比,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进行平等的师生交流、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期从学会到会学。
第三篇:红楼梦研究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人物刻画、语言描写无不精妙传神,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其中的诗词曲赋也为人称颂。参与这次《红楼梦》鉴赏的课题研究活动,使我获益匪浅,通过实践学到了一些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阅读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状况,此外还需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思想。深入作者的时代思考,才能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红楼梦》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阅读时,要注意评点,做好笔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评点式阅读是对所读内容的提炼总结,对提高分析、理解、鉴赏能力都大有好处。
还要做到略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不能只看个热闹,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更要对重点章节细致阅读。《红楼梦》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草蛇灰线,伏迈千里”,埋下了大量的伏笔,此外,人物的姓名谐音也都有特殊的涵义,其中的诗作也很多都暗示了人物未来的命运。在阅读时如果草草带过而不深入思考,将会错过很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容及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还有很多谜团等待挖掘。此次探究活动,使我学到了实用的阅读技巧,增添了我对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拓展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心灵,也为我的学习生活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第四篇: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个人总结 2012.12.17 二年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我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二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二年来,我认真学习了解课题方案,深入学习有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课题理念。
三、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并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积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研究中,我发现班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很有问题,语文课堂上,学生虽然思维活跃,竞相发言,但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想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很少能静下心来听别人说,少部分学生容易走神或开小差,缺少倾听意识和能力,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由此我便着重从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理论文章和教师经验论文,在充分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倾听习惯现状作了分析,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措施尝试着进行了实验: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制度的制约以及改进语文课堂的交流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被动倾听,着力培养班级学生的倾听能力。一阶段的实验让我明显感到学生的进步,孩子们学会了听他人之言,取其之长进行补充发言,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疏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与语文组老师进行探讨,即围绕“提出问题
——交流诊断”这一流程进行话题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二年来,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教有所思、善于总结。边研究边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收获:
1.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研究过程就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工作习惯。以前我教学更多的只是埋头工作,不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或者说有了教训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课题研究下来,我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
六、存在的不足: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课题研究中跟踪调查与反馈程度还不够,有时候还没真正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3.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实验小学小学韦国艳
本学期,我们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提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批准,并于10月份在学校进行了开题仪式。自开题以来,此项工作在我校有条不紊的开展着。作为课题研究成员,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我积极参与其,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参与研究的人员必须不断读书,善于学习。十月份我认真参加了学校的开题仪式,在开题仪式上,认真听取了学校请来的有经验的蒋丽华老师对我们进行的推心置腹的培训。十一月份,认真听取学校校长黄晓鸣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在网上、相关的书籍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小学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2、周密准备,定课题,出方案
十月份,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就积极酝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性》这一子课题。各年级依据学生实际确定各小组的小课题,我们一年级组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小课题,四个一年级的教师各从一个方面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进行研究,我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研究,明确了目标后,并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书,参加了第一次组员会议,整理个人资料。
3、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疏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与语文组老师进行探讨,即围绕“提出问题——交流诊断”这一流程进行话题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1、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研究过程就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工作习惯。以前我教学更多的只是埋头工作,不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或者说有了教训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课题研究下来,我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本学期,虽然我未曾有机会在组内进行课堂的展示,但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