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时间:2019-05-14 02: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尔的国际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第一篇: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分析

一. 背景介绍

企业概况

海尔集团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是青岛电冰箱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制造技术后始用海尔品牌。通过20多年的迅速扩展,目前其主打产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与通讯产品等四大类,其家电产品占有3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行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其电冰箱在全球同类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上数一数二。2003年其全球营业额高达806亿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走出去”的经过与形式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严格地说是开始于1999年,在这一年里海尔集团着手进行了三个转移及四个业务流程的再造。三个转移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市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海尔提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并不是把国内外市场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出口和海外建厂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0年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年。这一年的1~6月份海尔就实现出口额1.4亿美元,超过上一年全年。特别是海尔彩电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彩电行业业绩缩水的情况下,海尔彩电出口持续增长,截止2000年已出口到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月份出口比上年同期翻了5番。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在产品技术方面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海尔先后与荷兰飞利浦、德国迈兹、日本东芝等12家国际大公司组成技术联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

纵观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不难发现海尔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是设立海外营销中心,然后是从事制造业务,最后是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具体的方式如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点、贸易中心,海外建厂,在海外建立信息中心与产品设计分部,最终实现其“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模式。(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国际化进程

(一)企业战略

海尔在海外坚定有序地推进其国际化战略:第一步,先为国际大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开始用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第二步,进入主流销售渠道。第三步,成为当地化的主流品牌。在此基础上,海尔牢牢树立起国际市场竞争的观念,确定了“创世界名牌”,“进入世界500强”这两位一体的全球战略目标。海尔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也是立体推进。在海外建立了13个工厂,其中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已初步实现“研发、制造、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海尔按自己的步子走,现在已是位居世界第四的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器唯一取得国际声誉的本土品牌,综合实力即将跨入全球500强行列。海尔已经在自有品牌身上下足了工夫,在2007年全面启动全球化品牌战略后,并购国外企业或

者海外上市已成为优先选择.(二)营销战略

海尔的目标是:世界500强。但是如何把海尔做大?

(1)建立销售网点、贸易中心。海尔目前已经在全球构建了国际一流的营销网络,在全球已经拥有了3万多个销售网点、56个贸易中心,成为国内目前以自身品牌出口国家

和地区最多的企业。根据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海尔先出口发达国家树立品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出口发展中国家。海尔集团首先把目光瞄准美国市场,据统计

数据显示,目前在出口美国的国内家电企业中,海尔出口量位居榜首。目前海尔

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在中东阿联酋的迪拜和欧洲的德国分别建立了国

际物流中心以保证给各国经销商及时供货。

(2)海外建厂。海尔采取本土化设计、本土化生产的战略。海尔总裁张瑞敏认

为只有做到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企业才

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走出去”。本土化经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得到投资所在国的认同,避免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出现的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问题。如

果不是本土化经营,一旦发生反倾销诉讼,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应诉,而实现本土

化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海尔对欧洲的出口额是1999年的4倍,其数量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冰箱厂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海尔在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在此情况下建厂,将最大限度节约运输成本,从而增加利润。迄今

为止,海尔在全球已建有46个工厂,其中在欧洲、美洲、亚太、中东、非洲等

地建成10个工厂,“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海尔模式正在全球形成。

(3)建立海外信息中心、产品设计分部。1994年10月,海尔的首家海外产品

设计分部——日本东京产品设计分部正式成立。迄今为止,海尔已在美国洛杉矶、硅谷、法国里昂、荷兰阿姆斯特丹、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本东京设立了6个产品

设计分部,在韩国汉城、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硅谷、荷兰阿

姆斯特丹、奥地利维也纳、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国台湾、香港设立了10个信息

中心。

(三)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指的是对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产生影响的环境方面,包括那些

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到一个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因素,需要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因

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经济环境: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判断目前国

家经济是处于何种阶段,是萧条、停滞、复苏还是增长,以及宏观经济以怎样一

种周期规律变化发展,从而使行业内的各企业能够制订适合本企业的相关战略,指引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政治法律:就是政府的政策。在中国,政策的大方向决定了未来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政府政策会对吸收式中央空调行业带来不同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逐

步降低进口关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较多利用进口零部件的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但是,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则是有利有弊。而加息则不可避免

地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社会文化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

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对企业的战略有潜移默化的影

响。

技术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技术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

社会现象的集合。对于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在行业的技术发展动

态和竞争者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动向。新技术的快速扩散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度缩短,给那些能快速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公司带来了竞

争优势,最先导入新技术的企业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回报。

全球化环境:分析全球大环境包括相关的新的全球市场,还包括正在变化中的重要的国际政治事件,以及全球市场重要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企业不仅需

要注意本国市场,还必须时刻注意新的全球市场,以及那些正在发生变化的市场。许多全球市场正在变得无国界、地区界限模糊和一体化,企业除了要

考虑机会,也要注意潜在的威胁。

国内的宏观环境。海尔的发展顺应了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 抓住了有利的发

展时机, 1993 年成功上市, 为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筹措之忧, 在中国加入

WTO 之前, 就将战略重心移至国际市场;其次, 海尔地处经济发展迅速、具

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东省, 尤其是位于以孕育全国著名企业著称、交通

便利的青岛市, 除了海尔集团外, 这里还有青岛海信、青岛双星、澳柯玛、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企业。可见, 青岛在各方面具有让企业迅速发展的优良

环境。因此, 在外部环境方面, 海尔具有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四)调研

任何企业在走出去时都会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预测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进而进行相应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营销战略的设计,海尔同样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

(五)市场定位

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定位

拥有顾客就意味着占领了市场。张瑞敏总是希望海尔的服务能够做到两点:一

是不断向用户提供他们意料之外的满足,二是让用户在使用海尔产品时能够毫

无怨言。为了体现这些要求,海尔总是体贴人微地想用户之所想。

当海尔人发现,在北方市场很好销的冰箱上海人却不喜欢,经过深入的市场调

查发现:原来上海人的家庭住宅面积比较小,比较喜欢外观小巧的冰箱,于是海

尔人便设计了一种瘦长型的冰箱,推向市场后一下子便轰动了上海。

当农村冰箱的需求迅速上升时,张瑞敏并没有简单地把现有的冰箱拿到农村去,而是仔细地研究了农村冰箱的消费特点,发现我国农村的消费水平比较低,现有的冰箱价格难以接受,再则是农村的电压不稳,最低时只有160伏,若冰箱长时

间在低压状态下运行,压缩机就会烧掉。针对这些特点,张瑞敏指示设计人员在开发农村用冰箱时,把现有的功能大幅度削减,以降低价格,同时把压缩机进行

改造,以适应低压启动的要求。结果这种冰箱在农村市场大受欢迎。

还有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洗衣机的销售淡季是每年的5月到8月,经过深

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原来尽管夏季人们的衣服换得勤,但用现成的大容量

洗衣机,既费水又耗电,只好用手洗。张瑞敏瞄准这一市场空当,组织科技人员

在1996年夏天推出容量仅有1.5公斤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它以其“体积小、及时洗”的优势,成功地填补了机洗和手洗的空间,所到之处,消费者竞相抢购。正是基于海尔这一市场目标定位,海尔产品现已发展到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六)生产战略

“海尔在海外三位一体的结构已在当地深深扎根。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国际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海外生产海外销售三分之一)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8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立足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把海尔的这一思路概括为“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行动的本土化目的在于加快品牌影响力的渗透过程。

(七)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当今世界商战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期,今天靠品牌瓜分市场,未来靠名牌主宰世界。海尔以发展名牌为拓展国际市场的切入点,以出击中国名牌为征战国际市场的武器,以冲刺世界名牌为征战的目标,使得海尔从一个高的起点走向国际市场,在一个高的基点上参与竞争,取得国际市场的有利地位。同时,海尔的名牌战略还说明,名牌只有以高科技为支柱,并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主导着产品的市场地位,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企业只有以领先世界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才能在国际化经营中胜人一筹。价格策略:2001年以来,国内市场价格战非常激烈。海尔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不打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没有赢家,价格战赢不来市场。作为企业来讲,永远不要说有效需求不足,一定要说有效供给不足。海尔在创造有价值的订单的时候,主要是做了两条:对外,在市场上是创造需求;对内,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外的创造需求就是每天、每时、每刻不断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满足其需求;对内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将已经被割裂的企业和市场,通过流程再造连接到一起。

分销策略:在扩大产品出口的基础上,海尔凭借自己的实力,现已在印尼、南斯拉夫、马来西亚、菲律宾建厂生产和经营。海尔已开始了跨国经营,并正在建造“远洋舰队”——海尔跨国公司。随着海尔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海尔的生存空间将更为广阔。

(八)营销管理

特色管理——构筑海尔文化驱动企业发展

张瑞敏说:“企业家应该首先懂得哲学。”他用自己的管理哲学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海尔文化,形成了崭新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海尔实行了“OEC管理”模式(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即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和控制。每位员工按“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标准检查自己,使每项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提高,从而推动整个企业按照既定目标向上爬坡。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旨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其智慧,发挥其创造力。这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达到了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海尔的人才理念和用人机制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使一批批人才脱颖而出。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所以海尔不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海尔产品开发的理念是:“您的难题,我的课题。”“为您设计,让您满意。”所以,海尔总是不断创造新的顾客,开发新的市场。

海尔的服务理念是:“真诚到永远”,“解释用户烦恼到零”,所以海尔的国际星级服务荣获世界“五星钻石奖”。

海尔文化无处不在,凝聚在品牌中,渗透到海尔人心中,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海尔文化又看不见摸不着,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品位,是海尔发展的内在动力。

由此,我们看到了海尔成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以海尔文化为特色的管理。这是海尔成功的基础,走向世界的根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即便走向世界也缺乏稳固的“后方”,难以在世界市场长久立足。因此,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更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更应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理论把现代管理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是当代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海尔以其敏捷的反应,率先领悟并实践了这一管理模式。学习海尔,建设或重塑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无形的文化力来驱动企业发展,既是时代对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 结束语

海尔的市场国际化步伐的确惊人,这是海尔以名牌为武器,以规模作后盾,以管理为基础实施市场全球化战略的丰硕成果。同时,海尔对商标的国际性注册和保护;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营销人才的国际化选择;“先难后易”的出口策略等,都保证了海尔全球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海尔的品牌、扩张、管理、营销等战略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将企业全面推向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且每项战略又有其独到的谋略和方法,使海尔在不长的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对正迈向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启发。

姓名:李普超

学号:2008303050

第二篇: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国际商务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

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国际商务

一、海尔的品牌信仰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信仰往往会对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就像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灯塔所起的作用一样,信仰同样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一个人的精神意识层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一个企业品牌而言,品牌信仰的影响十分巨大,它对企业的发展与战略方向至关重要,同时能够给外界传递有关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追求。海尔集团的经营以及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与其树立了正确的品牌信仰是密不可分的。海尔集团依据其自身的企业情况,树立了“创新、可持续发展、客户至上、缜密的解决方案”的品牌信仰。从海尔的品牌信仰中我们可以发现,海尔集团是一家追求活力的企业,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视创新与改变,积极寻求业务领域的突破。并且,海尔相当重视客户的利益与诉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努力满足并不断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在实现客户利益的基础上实施创新。除此以外,海尔的品牌信仰也体现了其对社会利益的重视,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

海尔的品牌信仰是海尔走向世界的一个有力的展示窗口,从而助力了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

二、海尔的集团战略

海尔的集团战略一共经历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分别为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和当前所采取的网络化战略,每一个战略对应着每一个相应的不同时期的特色,海尔集团在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着自身的企业战略,使其与时代接轨,充分体现着时代的元素和特色。如此贴近时代实际状况的集团战略,保障了海尔能够适时适度的发现和满足国内与国际两个重要市场的需求,是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有利推动因素。

三、海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与内在思想,是企业自身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文化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具体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海尔主要的企业文化则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即其“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观和“人单合一双赢”的利益观。海尔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其努力

国际商务

进取与积极创新的行动意识和以客户为本的顾客理念,正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海尔的经营、决策及其国际化战略才表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与更加高效的执行力。

四、海尔的创新能力

海尔在其国际化的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和挑战,而克服这些挑战和阻碍的重要因素则是海尔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海尔的创新能力在其国际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走向国际并在国际社会立足,国际竞争是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而应对竞争的主要途径便是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在很多企业国际战略失败的典型案例中,相应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衡量标准,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更是如此。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立足并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从对该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分析中便可大致推论。在这个高度重视创新的时代环境下,海尔集团结合自身实际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其经营与客户理念、组织结构、驱动机制上努力创新,例如在其经营与客户理念上“人单合一”经营理念的提出,从而丰富了集团的创新能力,提升了集团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促成了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在具备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因为以上的几个方面只是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基础和软实力组成,还需要有着具体的详细的国际化战略的支撑,而海尔集团则巧妙地实现了其多方位软实力与其具体国际化战略的整合与协调。

五、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

海尔集团在其具体的国际化战略中十分重视本土化经营的商业理念,因地制宜,力求在尊重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国际不同经营地的消费者需求,以本土化顾客的利益为生产与创新的主导思想,充分调研,不但改进自己的相关产品,从而打造了不同的极具本土化特色的产品链与大量具有本土化色彩与创新元素的成功产品。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在其国际化经营中采取了与国内大量出口企业不同的思维战略,摒弃“短期创汇”等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经营模式,国际商务

而是将其重心置放于生产高质量、高创新水平的具有显著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并为之提供全套完备的售后服务,并逐渐获得的海外市场客户的青睐和高回报的经营业绩。

六、我国国际政策的运用

海尔集团在依靠和运用国家新国际政策并作用于其国际战略上的举措同样也是精彩的。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海尔集团迅速发现和把握住了这一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加速构建与推进其全球战略布局,提出了研发、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海外创牌策略和创新创业的两创精神等富有活力的企业国际经营指引思想,在紧随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创新,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合作共赢的国际商务生态圈。经过一系列的不懈努力,海尔集团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国际影响力出于加速提升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海尔集团正式通过其在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化经营和与国家“一带一路”等新时期政策等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而这正是现今很多企业所需要学习、改进并加以创新运用的关键方面。当今的国际市场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只有在立足于自身实际综合情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创新,从多角度优化企业的国际经营,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国际市场的机遇,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和企业综合实力的质的飞跃。

小组分工:祝云逸、陈琛 论文写作、修改

刘秉鑫 PPT制作

韩盛光 资料收集

第三篇:海尔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海尔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者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先易后难”战略。

市场进入战略.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

当地化战略.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对于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具体在何时、何地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但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在历史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即经济学家常说的“路径依赖”,同时还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第四篇:华为海尔国际化战略对比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持续发展,近些年中国在世界上叫的响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如联想,华为,中兴,海尔,TCL等,他们的成功有创始人的个人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长远的目光,很早就选择了国际化战略,并且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策略方法手段,从而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今天我就从国际化战略方面对华为以及海尔进行对比,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在国际化中的得与失!

海尔国际化道路 1.市场进入战略

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

2.当地化战略

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3.整合全球资源

从全球市场获取收入和利润并不是全球化经营的全部目标。迈出国门除了给企业带来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机会。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7个(包括生产3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其中海外1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其中海外38000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营销、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华为国际化策略

(一)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华为的研发创新能力与思科、朗讯这些国际巨头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后者在欧美市场已牢牢掌握了主动权,但华为的成本低,员工士气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华为先凭借低价优势进入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能规避发达国家准入门槛的种种限制,而且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血拼”价格。在有效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华为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例如,华为以和谐共进、优势互补为原则,通过与摩托罗拉等成立合资企业,成功地进入美国数据通信市场。而且华为也同NEC、松下、西门子等成功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下一步建立区域性产业联盟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华为国际化过程

华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定了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该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入香港。1996年,华为与和记电信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这次合作中华为取得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第二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重点是市场规模大的俄罗斯和南美地区。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了合资公司,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2001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1997年华为在巴西建立合资企业,但由于南美地区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北美电信巨头占据稳定市场地位,直到2003年,华为在南美地区的销售额还不到1亿美元。

第三步:全面拓展其他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在泰国,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此外,华为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沙特、南非等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第四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西欧市场,从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的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北美市场既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也是华为最难攻克的堡垒,华为先依赖低端产品打入市场,然后再进行主流产品的销售。

另外,为配合市场国际化的进展,华为不断推进产品研发的国际化。1999年,成立印度研究所。2000年之后,又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建立研究所,通过这些技术前沿的触角,华为引入了国际先进的人才、技术,为总部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支持与服务。

根据Johanson和Wiedersheim-Paul(1975)、Johanson和Vahlne(1977)提出的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华为的国际化模式是“渐进式”的,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且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incremental commitment)的连续形式。

1、进入国家的选择。从香港-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美这个顺序中可以看出华为基本上是沿着“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由近到远选择国家的,心理距离指“阻碍或扰乱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制、教育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等”(Johanson和Wiedersheim-Paul,1975)。

2、进入模式的选择。从出口到合资再到创立销售/研发机构,随着华为试验性活动的增加和对当前经营活动的掌握,其对国外市场越来越有信心,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华为通过开展国外经营来了解外国市场,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外国市场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华为国际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和反馈过程。

得失 : 从国际化的程度以及范围是来说,华为的国际化是更成功一些的,海尔从国际化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好处:1 在国内提高了其品牌美誉度,笼络了大批有民族情节的消费者,从而更好的占领国内市场。2.提高了自己的销售额,是公司的规模更大,这有很多好处,例如与上游零配件商的议价能力,银行的授信额度等。3.在国际化中完善了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很多公司就是因为管理落后,所以在发展一定阶段以后就开始跟不上世界的脚步,被历史无情的淹没,海尔在国际化中接触到了西方完善的管理方法与体制,并将其引进消化吸收,与自己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创造了自己的先进的管理风格,这对海尔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4.在国际化竞争中,承受压力,在压力下改变自己,加强研发创新,从而反过来提高了海尔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认为海尔的国际化也是有一些不完美之处:1.有些决策没有体现科学之处,凭领导拍脑袋。2.海尔在国际化中政府介入太深.3.海尔在国际化中着力塑造了张瑞敏的个人形象,从而导致个人威权,不利于海尔的长远发展。4海尔在国际化中利润率太低,很多市场处于亏损状态。

华为得失:华为的国际化可以说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等到公众注意到他的时候突然发现他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并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华为的国际化有以下好处:1.使华为活下来。电信设备市场是一个强者竞争的市场,在其中博弈的都是一些巨无霸,华为当年如果偏安一隅,现在肯定已经死了。2.使华为的销售额变得庞大,从而有实力去开拓创新。3.使华为有了一批国际化的队伍以及研发力量,从而可以创造更好的产品。

失:1.由于保持自己的神秘色彩,华为在很多国家受到了猜疑,从而被排挤出当地市场,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利润丰厚的市场,这是其国际化战略的最大败笔2.在国际化中低价竞争,造成利润率低下,而且收到当地电信设备企业的投诉,收到了很多政策制裁。

第五篇:海尔分析

海尔的三层次论分析:

产品核心---

产品效用: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产品形态---

质量:海尔的发展是靠质量起家的,从原来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厂到现在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狭义的质量到广义的质量。狭义的质量就是产品达到质量检验的标准,广义的质量是达到用户的要求。没有狭义的质量就没有广义的质量,也就是说狭义的质量是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广义的质量是狭义的质量的充分条件。我们就是先达到狭义的质量,以砸冰箱开始为标志,砸冰箱砸出的就是必须符合检验的标准。从198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4年的时间,我们达到了质量检验的标准,直至获得中国冰箱史上第一块金牌。

从1988到1989年,中国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滑坡,那时候我们有了狭义的质量做基础,进入广义的质量,就可以更多地去研究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从国内市场管理观念到国际市场管理观念的阶段。国内市场的管理观念是从1989年以后。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但研究消费者需求,更多是把服务当成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

从国内市场质量管理观念到国际市场质量管理观念,我们主要做了两点,一是整合全球的资源来解决质量问题,即五个全球化: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营销、全球化的资本运作;二是在新经济下,像波特所说的原来的价值链被解体了,原因就在于你不可能使每一个步骤都增值,如果做得不如别人,就可以利用外部资源。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体系上的质保到市场链的质保。我们比较早的达到了9001体系。9001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了职能管理,更多是静态地保证质量;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组织结构不能停留在职能式的管理,因为它没法对市场快速作出反应。但是9001体系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行。在体系质保的基础上,我们发展到了市场链的质保。主要是把外部市场内部化,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的关系,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是一个市场,通过这种相互的强化和相互之间的制约,使每个人都能跟着市场来创新,最终使每一个员工都能通过创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特色: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名列前茅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其间除改革开放给企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以及其创造了一整套严密的经营管理方式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海尔管理的特色。

一、高科技高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海尔的高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高质量。有了技术上的高起点,才有质量的高起点。自1996年以来,海尔集团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明确技术创新三原则,即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于是,海尔人的技术创新支撑起海尔集团13个门类、6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质量大厦,让产品站在了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肩膀上。

二、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海尔盘活企业有三招:一是投人资金,全盘改造;二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三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海尔的OEC管理模式转变观念、转变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第三招是一个奇招。

在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时,海尔首先派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

心的人员开赴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总裁亲自到红星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进而,他们从分析企业亏损引伸出OEC管理方式,简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一点。员工每人都有一张“三E卡”,每天按要求填写,收入以这张卡为依据。全新的海尔观念,使原红星员工受到强烈震撼。集团还组织员工参观海尔冰箱公司,使他们亲眼目睹了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领略到其精髓“责任到人”的涵义。还是原来红星厂那些人,还是那些设备,海尔也没注入资金,只是派来几位领导,红星厂在被兼并后三个月开始扭亏为盈。

三、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

海尔集团于1996年向社会推出“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以上问设计服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口访服务,不断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6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这种“国际星级服务”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副脚套,干活时先在地上铺一块垫布,以免弄脏地面,服务完毕后,再用抹布把电器擦于净。由于海尔在提供“化用户烦恼为零”的星级服务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海尔集团通过“不满意率为零”,获得了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

张瑞敏从宏观角度,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三分天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国内市场销售1/3,海外市场销售1/3,境外建厂辐射1/3。这里的1/3不是指销售量,而是三种不同的经营方式。

在出日及市场国际化方面,海尔一反常规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将自己置身于与强手的竞争中,获得迅猛发展,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目前海尔已分别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O多家海尔专营点、550O多个经营点,并通过这些专营商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及声誉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海尔以设备与技术作为投资在印尼建立起拥有5l%股份的合资厂,这将对海尔产品打入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品牌:砸冰箱树品质 建立产品质量品牌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创业之初是一家只有600人的资不抵债的集体小厂。为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工厂注入活力,厂里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冰箱制造技术。从这一刻起,海尔就将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在海尔刚刚起步的1985年,一位客户反映他买的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面对用户的诉求,时任厂长的张瑞敏立即检查并发现库房76台冰箱有缺陷,他当场宣布把这些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

张瑞敏告诉职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这一事件,海尔集团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牢固地树立起来,得到全国消费者的认同。三年间,依靠质量创新,海尔集团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也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过渡。

在奠定质量基石后,海尔开始从出口创汇走向出口创牌,赢取世界市场上的用户资源。张瑞敏把海尔走向世界归纳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就是把自己的品牌产品输出到国外,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走进去就是要自己的品牌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的主流销售渠道;走上去就是要让海尔品牌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品牌。

凭借自主创新技术和过硬产品质量,海尔系列产品已经进入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各国、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海尔产品广受欢迎。海尔集团的品牌产品已成功地走进了国外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其产品曾在美国纽约著名的连锁广场创下7个小时销售7000台海尔空调的纪录。

由制造业品牌转型为服务业品牌

海尔集团通过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整合国际市场资源,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

心和19个海外贸易公司。在2009年金融危机下,海尔实现利润增幅是销售收入增幅的两倍。

但为了在互联网时代创造更多用户资源,海尔取消了自己的仓库,推出以用户为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推动企业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海尔品牌从家电制造业品牌向制造服务业品牌转型,用服务卖产品,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第一需求。

在互联网用户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海尔从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车间到消费者的“即需即供”模式。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是员工,“单”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合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目标,“双赢”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前提下,员工和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以互联网和物流销售网相互融合为基础,初步实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互联网上不是促销而是相互沟通,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如海尔空调把所有方案放在互联网上,用户只要输进去居住房子的面积、朝向、装修风格和颜色,就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来销售产品。

海尔基于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出了虚实网融合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竞争能力,引起了一些国际企业巨头的关注和青睐。像GE把在中国家电销售的整个代理权都给海尔,还有欧洲、日本非常著名的一些家电品牌把局部地区也让海尔来做。

让海尔成为提供新型生活方式的品牌

今年年初,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海尔推出世界首台不用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络线的“无尾电视”成为这届消费电子产业盛会的一大看点,而“无尾电视”只是海尔瞻望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未来生活的代表作之一。

海尔集团表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海尔U-home系列产品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物相联、人机对话。目前,海尔U-home数字家庭解决方案已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为国际标准,这是中国企业在家庭网络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

目前,海尔已相继推出世界首台物联网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其中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同时,它还带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浏览资讯和播放视频等多功能。

在正在推进的“三网融合”试点过程中,海尔也不甘落后。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忠清向记者介绍:“今年8月份,海尔的数字家庭硬件核心将上市销售,这个类似机顶盒的盒子不仅能实现电视、电话和上网功能,还是家电控制、灯光、安防、健康管理和远程看护的中心设备,预计月销量在一年内能达到1万台。”他说。

物联网和三网融合时代刚刚到来之际,海尔集团的目标是,让海尔成为向用户提供新型生活方式的品牌。

包装:海尔集团是我目家电领域里具有优秀的管理经验,它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其成为卓越的运营企业.有需求就有物流,有物流就有包装。包装对家电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海尔的采购、物流都是全球化的,所以海尔在包装上也要做得最好。说到包装必然涉及到标准,海尔要制订套适合家电包装的标准,而且不能低于国家标准。为此,海尔集团特邀纸制品包装行业业内专家,来到海尔集团参加海尔集团包装箱标准与“恰好”包装座谈会。海尔集团召开此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共同探讨家电包装箱标准,寻求与海尔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包装供应商。

与顶级包装供应商合作,一直是海尔所希望的,并将其作为一十大项目来推动,已于近两年开始启动。海尔集团采购部部长就曾表达了海尔的心愿希望未来的合作供应商是从前期就参与进来,能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物流体化的包装服务,这将对以往的供应体系做颠覆性的转变。企业永远追求的是低成本、高利润,从包装成本上考虑,海尔将推动材料革新、设计革新,要从设计资源、物流资源上着想。所以.海尔对包装供应商提出7很高的要求,要最有竞争力的、能解决成套包装方案的供应商。海尔近年来一直在推这个事,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供应商,今天开这个会就是为了尽快把这件事做起来,让我们起来完成。

海尔集团提出的“恰好包装概念,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专家表示,就家电包装而言,也不是最大的冰箱就使用最好的纸箱,家电包装有其特殊性,所以制订企业标准这条路非常好。要制订适用于企业自身、同时还要适用于全行业的标准,再参照目标把企业标准提升到国标。找到成本与质量的临界点,这是制标的出发点。制标不仅要从循环经济方面考虑,减量化、环保性,还要考虑仓储存放、销售区域等等因素,因为包装问题会影响到品牌。在做这项工作当中,采购部门也非常重要,如何节约采购成本,采购负责人就是资源的拥有者,降低成本、节省每一分钱就是为企业挣钱。希望包装标准化在阶段性上也能做到“恰好”,定时修订。

海尔集团以“恰好”包装为基础,特地邀请了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的专家学者.成功解决了冰箱产品包装运输成本难题。工程技术人员从测试原有包装运输性能八手,分析冰箱的特性和原包装优缺点,并根据产品在流通、运输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包装结构设计、选择适用的包装制品,在保证产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包装成本的最优化,减少包装废弃物和资源消耗。改进后的冰箱包装不仅实现了产品和包装材料成本降低,而且使运输货损坏律明显改善。目前,中心已为海尔热水器、微波炉、空调、液晶电视等产品全部进行了专项设计和改进,增强了企业在家电行业竞争力。

样式:海尔的主要产品集中在大小家电上,大家电有:冰洗彩空,小家电有:热水器、太阳能、厨房家电、电磁炉、手机、电饭煲、吸尘器、DVD、音响、电脑、三菱空调等等

产品附加利益---

运送:订购

信用:海尔集团顾客服务部秉承“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宗旨,真诚为用户服务,用户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买海尔家电,就是把舒心、放心买回了家。

维修:1.保修期限:

海尔家电终身保修;

海尔用户享受不低于国家三包规定的包修期限:包修期限内,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包修期限外,按照海尔统一的收费标准(低于当地家电协会规定的收费标准)为用户提供有偿服务;

部分海尔家电包修期限与国家三包期限对比如下:

笔记本电脑: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如:CPU,主板等保修2年

台式电脑: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如:CPU,主板等保修3年

2、保修期释义:

保修期中保修指保证维修的意思,即用户购买了海尔产品,海尔售后保证对产品进行维修。海尔俱乐部会

员享受的保修期分为包内保修期和包外保修期,其中包内保修期指的是海尔所承诺的三包期限,在此期限内正式会员及金卡会员同一般海尔用户一样享受海尔三包规定,即享受免费服务;包外保修期指的是超过海尔所承诺的三包期限外的保修期,在此期限内对于俱乐部正式会员及金卡会员维修不用交纳维修费,但需交纳备件材料费,对于一般海尔用户维修服务则需按国家三包规定收取维修费和备件费。

3、包修凭证:

在三包规定内保修期限的海尔产品出现故障,用户须凭购货发票和产品保修证书办理保修,且需修理产品编号同保修证书上的产品编号必须一致,如无发票、保修证书则以产品编号推算保修期限,如两者全无则用户不享受免费服务,但承诺为用户提供有偿服务,按照海尔的统一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检修费和配件费

4、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4.1产品自售出之日起(以发票日期为准)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4.2、产品自售出之日起(以发票日期为准)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

4.3、在包修期内,由于多次维修(两次或两次以上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要求退换的,按国家三包法相应规定予以办理;

4.4、在包修期内,符合换机条件,我方因无同型号同规格产品,消费者不愿调换其他型号、规格产品而要求退货,我方给予退货;

4.5、在包修期内,符合换机条件,我方有同型号同规格产品,而消费者要求退货,我方给予退货,此时按规定标准向消费者收取折旧费;

4.6、折旧费计算自开发票之日起至退机之日止,其中扣除修理占用和待修的时间,按国家三包规定计算折旧费,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折旧费=【(退机日期-购机日期)-(取机日期-送修日期)】*日折旧率*购货价格(以购机发票价格为准),折旧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4.7、换货后的三包有效期自换货之日起重新计算。

4.8、退、换货的商品包装、外观必须完好,附件必须齐全,否则不予以办理。

5、不适用及限制: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享受免费退、换及免费“三包”:

1)消费者因使用、维护、保管不当造成损坏的;

2)私自拆动或修理造成损坏的;

3)无三包凭证及有效发票的;

4)三包凭证上的型号与商品型号不符或者涂改的;

5)因不可抗拒力造成的损坏的; 以上情况,承诺为用户提供有偿服务。

保证:

1、用户永远是对的,只要用户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海尔来做

2、随叫随到,到了就好

3、“五个一”升级服务模式

一证件:上门服务时出示“星级服务资格证”

二公开:

1)公开出示海尔“统一收费标准”

2)公开一票到底的服务记录单,服务完毕后请用户签署意见

三到位:

1)服务后清理现场到位

2)服务后通电试机演示到位

3)服务后向用户讲解使用知识到位

四不准:

1)不喝用户的水

2)不抽用户的烟

3)不吃用户的饭

4)不要用户的礼品

五个一:

1)递上一张名片

2)穿上一副鞋套

3)配备一块垫布

4)自带一块抹布

5)提供一站式产品通检服务

一站式产品通检服务:

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一个产品的售后服务完毕后,不但要对此产品进行全面的通检、维护,同时主动对用户家中其它海尔家电问寒问暖,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建议一票到底地跟踪解决,直到用户满意。

4、推行“全程管家365”服务

4.1“全程管家”定义:在全年365天里,海尔“全程管家”星级服务人员全天候24小时等待海尔用户的来电,无论一年中的哪一天,只要消费者打电话到海尔当地的服务热线,我们“全程管家”服务人员会随时按用户下达的需求上门服务。

安装:上门安装

海尔的五层次论分析:

核心利益:保鲜,冷藏

基本产品:冰箱

期望产品:售后,安装,服务承诺,上门维修

扩展产品: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

潜在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

下载海尔的国际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尔的国际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推荐]

    案例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一.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

    海尔企业文化分析

    1绪论海尔是让我们很多人羡慕的企业,他的“激活休克鱼”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张瑞敏坚信“观念一变天地宽”,因此,海尔对其他公司的兼并就是将......

    海尔营销分析

    海尔营销分析 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开始创业,至今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型集体企业,发展为一个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于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企......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铸造国际品牌运营商——11国际商务1班陈建11250603106 海尔,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1......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团队:CREATE 队员:俞夏芹、储静、张晔、王妍、马彩霞 提到海尔,无疑是中华民族品牌的骄傲。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海尔SWOT分析

    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

    海尔市场营销分析

    海尔市场营销分析 海尔集团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不得不说是其营销策略的巨大成功。在分析其成功的经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84年1月1日,青......

    海尔企业文化分析

    “海尔”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