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强
摘要:农村火灾频发会给村民造成重大损失,加大城乡差距,造成社会新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多角度对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农村火灾多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连云港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加快连云港新农村发展,具有紧迫而十分重要的意义。1连云港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及消防工作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5 497 km2,乡村人口403万人,下辖83个乡镇、214个居委会、1 436个村委会。连云港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每个乡镇基本都编制了消防规划,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了消防警务室和保安联防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初步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住”。
1.2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
2000—2008年,连云港市农村火灾4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火灾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当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3.60%、直接财产损失总数的9.13%,2008年则分别上升为66.60%、11.71%。村民住宅是农村火灾发生最为集中的场所,2000—2008年,全市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 187户,占农村火灾总数的50%,因住宅火灾死亡的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0%。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平均每户3.4人计算,在火灾中受灾的农民至少4 036人以上,相当于1个行政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每年全市有约132户家庭、448位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1.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并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如何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连云港市农村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造时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耐火等级非常低,大多数属于二、四级。同时,村民住宅往往同厨房、储物间、牲畜棚等连为一体,厨房内经常堆满柴草作为做饭燃料,火灾载荷非常大。农村各户之间基本上是联片建造,没有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2003—2008年,用火不慎和稻草火引发农村火灾分别占总数的24.5%和23.7%。
2.2农村消防水源紧缺,公共消防设施滞后
连云港市4个县为江苏省扶贫县,乡镇财政紧张,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乡镇消防站处于零状态。另外,连云港市近年降雨量较少,天然池塘、湖泊和沟渠等蓄水不足,河水流量日渐下降,消防水源紧缺。发生火灾时,县城消防队到达偏远地区至少需要40 min以上,加上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不理想,特别是面对麦田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1]。
2.3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管理不善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连云港市大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木柴与柴草做饭和取暖,明火的大量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近几年,连云港市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农村家庭各类电器数量增多,但是大部分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购置劣质电源开关、插座,电线乱拉乱接、接线头松动、线路陈旧老化,滋生大量火灾隐患,电器火灾逐年增多。2003—2008年,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6.1%。
2.4消防宣传不到位,群众消防自救能力差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宣传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防火、灭火常识匮乏,甚至有不少群众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得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2]。有些群众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即使有火灾也不敢报警,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和扩大。还有些群众不知道放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5农村结构发生变化,非传统火灾隐患突出
过去农村传统火灾隐患主要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间距、缺乏水源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出现的火灾隐患,农村也大量出现,比如安装防盗窗、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出现的“三合一”等。1990年以前,农村发生火灾,基本上靠左邻右舍自发进行扑救。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巢”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象,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力,靠邻里自救火灾的传统将不复存在[3]。
2.6消防监管难度大,火灾隐患难根除
由于公安现役消防监督警力有限,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区重点单位,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防法》明确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赋予公安派出所,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个别村委会虽然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多,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即使发现隐患,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火灾隐患变成难以根治的顽疾[4]。
2.7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消防组织难以为继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自防自救能力差[5]。同时,一些地方伴随乡镇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原有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被取消,有些乡镇虽然还保存着原有的消防队伍,但也因经费和队员待遇等因素而名存实亡,发生火灾后也形成不了有效战斗力。
3对策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网络
以新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乡镇重点防控,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义务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6]。要建立和健全考评机制,凡发生重大特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实行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分层次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企业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联防队,探索建立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县、乡、村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商户、村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3.2编制消防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农村消防布局
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到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屋改造,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请专门的评定企业定期评测;结合各地乡村道路的改建,合理地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与农田浇灌工程,加强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源、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新农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1个面积不小于20 m2的供学习与培训的消防室;1个由村领导与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1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火钩、灭火器、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与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农村防火条件。
3.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公共设施
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消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GDP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征收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经费,改善消防队伍装备和消防公共设施。探索连云港新农村多元化消防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消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消防事业。
3.4发挥派出所监管主体作用,及时整治火灾隐患
把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镇、乡、村的民警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所领导负责、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指导、管区民警抓落实”的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消防部门要建立与派出所、安监所定期互动工作机制,通报阶段性的消防形势与防范重点,交流消防监管工作经验,提升派出所民警专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警务室职能作用,配备2~4名消防监督员,定期到所在乡镇的各村进行监督,从而使乡镇、村消防安全工作基本落实。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公安工作总体目标,在工作考评和奖惩方面,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和同奖惩,激发派出所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安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二者要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浓厚的符合各地特色的消防宣传氛围[7]。要讲究防火宣传策略与方式,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春耕垦荒烧荒期、清明扫墓期间、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可以采取发布通告、宣传车走村串户的巡回宣传等方式或者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和刊登消防知识与消息等手段,广泛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把消防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新农村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乡镇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各地农村治保人员、治安协调员、供电所电工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再通过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把消防知识灌输到农村基层。此外,要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到农村学校,做到真正把消防常识与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来。
3.6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的灭火救援体系
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超过5万人或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要率先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村则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依法建立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政企联建消防队及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建立村民联户联防组织,制定执勤制度,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技能,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争取用3年时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镇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为主体、群众消防队或志愿者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伍,逐步提高群众抵御火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生春.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消防月刊,2003(5):6-8.[2] 胡子荣.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0(2):34-35.[3] 萧岩.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5(7):106-107.[4] 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3(11):49.[5] 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4(5):21-22.[6] 王家明.国家五部委就农村消防发通知做好规划、设施和队伍建设是关键[J].领导决策信息,2008(32):
[7] 翟玉宽,马学峰.当前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0(3):26-27.
第二篇: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近期,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现就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如下: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消防“四进”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点上,没有人力、物力去解决面上面的问题。提到消防工作上也仅仅知道可以用水来灭火,许多农民没有接触过灭火器等常见的灭火工具,甚至“119”报警电话都不清楚。一但家用的液化气瓶发生火灾,只能等待消防队来扑救,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灾害损失。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
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多为三级耐火建筑,经济状况落后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四级耐火建筑。加之有农家小院内四处堆放有木质杂物或生活取暖使用的木柴。由于农村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火烧连营”就有可能在农村经常发生。
(三)、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缺乏
农村火源较多,诸如用木柴生火做饭、取暖,小孩玩火,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有一些地方烧香拜佛现象也存在,也是造成农村火灾的隐患。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农家。农村家用电器线路普遍没有经过正式电工安装,无保险丝,电线老化,乱接乱拉等现象严重。
(四)、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困难
农村因分布广远离城市,一但发生火灾,消防队到现场时间迟,甚至消防队还在赶赴火场的路上,火已烧完了。加上部分农村山高寨深,交通不便,水源不足,消防队根本无法到达,消防装备无法派上用场,只能靠人力去拼。特别是在青壮年外出务工期间,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更是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强化镇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本地突出的消防问题,同时要求在农业收获季节和火灾多发期对各村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基层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要真正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能仅仅局限于挂横幅、贴标语、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层面上。
(二)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有关规定,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投入更多的警力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农村个私企业及村、组、户延伸,加大农村消防管理力度,减少失控漏管。
(三)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部门定期派人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乡镇专兼职防火员进行消防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消防培训宣传教员,由他们去培训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最后由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对企业和村民实施培训教育。通过层层培训,使消防宣传真正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
(四)成立群众自救组织
消防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应当积极号召并组织青壮年农民,进行火灾扑救常识培训,并组织建立农民消防队,配备简单常用的灭火装备,以保证火灾初起时能及时扑救。
(五)推行燃料、电气线路改造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很多住户还在使用山上砍柴作为燃料。并且农村电力部门对农户的用电要求还不规范,乱拉乱接情况还十分突出,给火灾留了后门。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用火、用电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户的使用安全.
第三篇:浅淡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防火、火灾、消防工作。
[摘 要]:本文分析讨论了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农民消防意识淡薄、农村消防设施简陋、农村收获季节火灾多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
我国近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规定多数是涉及城市消防监督管理的,而涉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较少。然而,从火灾统计数字来看,搞好家村防火工作尤为重要。1998年全国火灾四项指数分别为:起数84062起,死2389人,伤4905人,损失138430.9万元。其中,乡镇发生火灾28623起、死1025人、伤1645人、损失39192.2万元,分别占火灾总数的34%、42.9%和28.3%。作者在对息县24个乡镇的火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没有发生过火灾的乡村极为少见,并且在当前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消防宣传、消防监督难以实施。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还较低,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农村实行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除考虑个人的责任田和搞好其它经营活动外,对防火安全考虑不多。农村集体开会少了,贯彻上级文件和集体学习少了。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普及的有线广播喇叭,到八十年代末也逐步被收录机、电视机所代替。加上农村政治观念相对淡薄,即使收听、收看也无非是电视剧和戏曲节目,再加之农村征订报刊少。因此通过新闻媒体向其传播灌输消防常识收效不大。其次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火灾隐患相对分散,加之警力不足(每个大队监督干部只有几个人,每县至少有数万户),即使发现火灾隐患也难以落实整改,导致消防监督工作难以实施。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
农村街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防火间距,由于农村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多为三级耐火建筑,加之有的地方仍保留畜耕,养有牲畜,农家小院内四处堆放有做饲料或生活取暖使用的植物秸杆。有的农民家里有汽车、摩托车及拖拉机、机动柴油三轮车,因距离城区较远,家里存有几十斤甚至几吨的汽油、柴油,留作自用或兼作经营,更增加了火灾隐患。据调查,在息县这样的经营站点,少的村庄有十几个,多的数十个不止,且没有任何消防安全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将殃及数家,甚至火烧连营。
三、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缺乏,措施不完善。
农村火源较多,诸如用植物秸秆做饭、取暖,小孩玩火,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农民吸烟比较普遍,无论是在场边地头,还是灶前床边,不分场合,危险性较大。还有一些地方烧香拜佛现象也存在,也是造成农村火灾的在隐患。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农家。农村家用电器线路普遍没有经过正式电工安装,无保险丝,电线老化,沿可燃物敷设等现象严重。加之农村小作坊多,如饲料粉碎、油料加工、粮食加工,这些电器多数不经电工安装,合格率较低。
四、农村收获季节防火问题突出。
农村收获季节的防火历来被政府所重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消防法。据调查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打麦场火灾隐患很多。由于实行了承包责任制,缺乏集体管理,农民普遍安全意识差,电线乱拉乱扯,无水缸水桶,农机无防火罩进场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过程中的随意性大。其次,公路打场现象很严重。近几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国道、省道公路打场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但乡村公路打场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路面狭窄,有些农民甚至将麦秸垛设置在临街的房屋边,垛垛相连,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烧毁小麦,也将殃及农民住宅。有些地方随着机械化收割程度的不断提高,虽然减少了麦场火灾,但麦田火灾随之增多。由于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留麦茬较多,加之将麦秸抛在田里,影响秋种,农民干脆点燃麦茬,一旦失控往往酿成大面积火灾。今年收麦期间息县此类火灾就有50多起,其中过火面积100亩以上的有6 起,最大一起过火面积250余亩,殃及34 家,共烧毁麦地3650亩。息县中队最多一天受理火警12起。
农村防火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农村防火工作落到实处,就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发挥消防宣传、消防监督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防火工作,是摆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面前的一项紧近任务。本人结合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
公安消防机构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即参谋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监督职能和奖罚职能。从而营造一个高效运行机制。
在消防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消防工作由公安消防部门一家包揽的做法,而作为消防工作的主体——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广大群众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们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以便通过政府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决策、计划和组织职能,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地走入消防工作中来,为消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达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达到“消防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变“要我负责”为“我要负责”,变“孤军作战”为“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
二、强化分级管理,采取“双向参与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应明确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及同级消防监督部门以及各辖区派出所所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强化分级管理,各尽其职。政府是消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消防工作中起着宏观指导和决策作用。而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则应为政府当好参谋,同时也是消防监督机构的具体执行者。农村派出所则对辖区内的消防工作按照分工具体实施。
所谓“双向参与制”就是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各行政执行部门的工作内一道管理,将消防管理和其他行政管理合二为一,变消防监督部门独家管理变为各部门齐抓齐管,形成集体合力。如在农村收获季节,农业、农机、电业、公安、交通、保险等部门联手进行麦收防火安全检查;工商、劳动、城建等部门联合进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专项治理;农户安全用电问题可由电业部门对农村电工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严格用电制度等。通过这些管理手段,扩大消防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农村消防安全教育。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要形式多样,发挥各宣传媒体、职能部门及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字幕、墙壁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例如:在每年的11月9日,即全国的消防安全宣传日,息县组织县直各单位和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出动消防宣传车辆和张贴消防宣传条幅,并且走上街头,向过路的行人散发消防知识传单,回答行人提出的关于消防方面的疑难问题,在当地电台上广播消防知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教育部门要依照消防法规定,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使消防科目走进课堂。我国中小学生的消防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因小孩玩火发生的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四、因地制宜完善消防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民办消防组织.农村火灾易燃物多,报警及行车不便,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农村消防工作应立足于自防自救。第一要因地制宜完善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利用常年有水的河流、坑塘修筑便于取水的设施作为消防水源,利用自来水管线安装公共消防栓,在农村街道、固定的麦场边沿建立永久性的消防水池,以备自救取水和消防车给水。第二要发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消防组织。对农村现有的打更队、巡逻队进行防火灭火培训,有条件的乡村可购置小型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灭火器等轻便消防工具,以便机动灵活地扑救初期火灾。
五、加强基层派出所的分级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一个县只有一个消防队,每个消防大队只有几名防火干部,这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的消防工作,除了县里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大型的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大型的公众聚集场所由县消防大队负责外,其它一些小的加油站、点,液化气经销站、点,小型的公众聚集场所以及乡、镇的消防安全工作具体应该由各乡、镇派出所负责,业务不熟悉的地方应该向当地消防大队请教。通过这样的分级管理能够扩大消防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基层的消防安全,减少基层火灾的发生。
六、政府下发文件,加强农业收获季节的消防安全。
每年农业收获季节,当地政府应该下发文件,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乡、镇派出所加强对农民焚烧麦秸、公路打麦等易造成火灾事故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这种手段来激励各乡、镇搞好农业收获季节的消防安全工作,减少和杜绝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防;消防设施;对策
1.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消防工作发展较慢,乡镇级财政经费匮乏,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欠缺,消防安全宣传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农村房屋耐火等级低,村民生产生活用火、用电不规范,导致乡镇、农村和社区火灾隐患严重,火灾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深刻。笔者所在临沧市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幅员320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5%以上,2009年到2011年全县共发生农村火灾38起,占火灾总数的63.3%。
一是农村消防规划达不到要求,随着国家政策对新农村、新家园建设的大力支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农村消防规划未得到重视,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极大反差,存在较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首先,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政府部门对消防事业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有些乡(镇)领导视消防工作为“软任务、软指标”,不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致使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这就直接造成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村干部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导致农村防火工作基本无人抓、无人管的状态。
二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工作责任状基本上没有签到社区、村民委员会一级基层组织,大部分农村未配备常规的灭火设备,农村义务消防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农村公共消防设施不全是历史性遗留问题,目前许多农村在建设中也常常忽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各地区因财力、领导不重视等诸多原因,每年投入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较少,甚至没有安排经费,消防器材装备严重缺乏,领导对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和经济发展滞后直接导致了消防建设的不平衡。近年来,农村许多地方都在搞基础建设,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有的新农村建设甚至没有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农村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使用大量易燃材料装修、消防水源缺乏、消防通道不畅是农村常见的问题。各乡(镇)虽然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社区、村民委会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但因缺乏必要的消防配套设施和器材装备,各种组织也是形同虚设,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一直是消防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以原始的灭火方法扑救,小灾很易酿成大祸。有些边远地区只有崎岖不平的村级道路,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不能到达,只能望火兴叹。
三是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消防宣传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村民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法律意识淡薄。
当前,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普遍依赖于基层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消防宣传教育机制不完善,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制度做保障,又无专职防火宣传人员。加之多数农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没有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花时间、花精力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一些边远山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乏安全用火常识,大部分农村因经济条件限制,固守旧的风俗习惯,用柴禾生火做饭、取暖,柴草乱堆乱放,诱发火灾因素多。由于受到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状,基层消防监督部门对农村消防宣传教育“鞭长莫及”。
2.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如何扭转农村火灾频发、损失增多的现状是目前消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消防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工作的自觉性,提升抗御火灾能力。各基层乡(镇)、社区、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立乡(镇)一级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和农村各类消防义务组织,配齐消防器材装备,让全社会群众参与到防火灭火工作中来。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应牢固树立“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大局意识,要把消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层层签订消防工作责任状,将责任书的具体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村民委员会的考核验收评比工作中。每个乡镇选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并制定计划,逐年解决。同时,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民防火安全公约。消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给予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应明确一名政府领导主管消防工作,并落实一定数量的农村消防专项经费,结合乡镇实际,帮助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各乡镇政府、社区、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尽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2加强村镇消防规划,努力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笔者所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大部分乡镇远离城区,远离辖区公安消防大队,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救,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大面积火灾,所以尽快完成乡镇消防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消防规划,合理将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安全布局纳入乡镇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做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经济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各乡镇、村要在保护好现有消防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完善消防设施,充分利用农村的水资源,设置消防水池或消防车取水点。
第五篇: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以及小学的数量不断减少,但规模却越来越大,寄宿生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校园宿舍的火灾隐患问题日益严重。查阅我国近几年的火灾档案,学校火灾场景令人触目惊心。无论是幼儿园、初高中还是大学校园,都有许多年轻的生命在火灾中飘零。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校园火灾事故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1998年至2006年间,我国共发生学校火灾事故9122起,死118人,伤17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64万元。青少年是建设祖国的未来,我国各类学校有在校学生3亿多,教育工作涉及到全国城市、农村的千家万户,学生安全更是举国瞩目。近年来,校园火灾频发,资料统计,2004年以来,全国学校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共造成44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消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已成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研究学校消防工作是一个现实的课题。笔者想就当前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点认识。
一、学校火灾特点
(一)人员众多,扑救难度大。由于各学校的不断“扩招”,在校人数师生越来越多,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而学校用地由于教学楼、宿舍楼的新建、扩建越来越紧张,造成消防车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战斗不易展开。
(二)人员伤亡大,造成的影响大。学校是公众聚集场所,多数火灾发生在夜晚,加之学生的宿舍楼的窗户、楼道出口安装铁栅栏等防护栏,影响人员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2001年6月5日,江西广播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园丧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三)设施缺乏,火灾危险大。学校图书馆、档案室、印刷厂、学生宿舍等场所存放着书籍、纸张、衣物等大量可燃物,而且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市政消火栓、消防水带、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和消防车取水口不足,火灾危险大,发生火灾蔓延发展快,造成损失大。
二、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意识差。学校领导对消防工作往往不是十分重视,对火灾隐患危害的认识不够,思想麻痹,认为抓消防工作事倍功半,不如抓教学质量、升学率等工作见成效。所以,在消防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在消防方面投入的经费不多,对查找的火灾隐患存在侥幸心理,整改不到位。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很多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和做好防盗安全工作,在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楼的窗户、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处安装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灭火救援的防盗窗和铁栅栏,在夜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造成人员疏散不畅。
(三)违章用火、用电现象严重。随着家庭生活的提高,许多学生配备了电脑、电风扇、电温瓶等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等违章用电现象较普遍,而学生消防意识比较淡薄,又经常处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往往在使用各种电器后忘记拨出插头,致使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极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另外,一些管理不善的学校,学生在宿舍内点蜡烛、点蚊香、抽烟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火灾危险性非常大,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灾。
(四)新建工程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留下先天性隐患。部分学校因扩招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和危房改建、扩建等原因,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擅自施工并投入使用,致使留下了消防车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危及整个学校的安全。
(五)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且缺乏维护保养。一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车取水口,不按消防技术规范配置室内外消火栓、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等设施,无法保证消防用水需要。二是灭火器材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没有配齐灭火器、火灾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器材设施,或者配置后多年没有进行维修,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
(六)消防宣传教育不够,监督管理不完善。加强消防宣传,落实监督管理机制,杜绝火灾隐患是防范火灾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有意识地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消防宣传教育没落实,没有真正形成一种长抓不懈的长效机制,致使师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遇到火灾惊慌失措,局面失控。
三、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1、做好学校消防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关键,健全消防组织是保障。学校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增强责任意识,确定校内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建立义务消防队,具体负责抓好日常校内防火、灭火工作。
2、学校应建立有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和加强学校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改善消防安全“软环境”,形成“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
(二)加大消防经费投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
1、学校问题带有普遍性,许多消防问题都要经费去落实,而学校又是义务教育,基本没有什么经费来源。所以,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消防经费上给予倾斜政策。
2、学校要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经费开支计划,积极落实资金配置消火栓、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设施,并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提高学校抗御火灾的能力。
(三)部门协调,加大学校火灾隐患整治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公安、消防、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深入细致开展学校火灾隐患的整改。
1、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应严格按照界定标准要求,将学校纳入消防监督管理重点,督促学校加强消防管理、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公安消防机构和各派出所应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能当场改正的公安消防机构和派出所应责令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应责令限期改正,火灾隐患不及时整改的,应依法给予查处,以此来全面促进学校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2、城建部门应严把建筑工程审核验收关。许多学校之所以存在防火间距不足、疏散出口不符要求、消防器材设施缺乏等问题,是因为城建部门没有严把建筑工程审核验收关,没有做到建筑设计、验收与消防审核、验收同步进行,致使这些建筑物在建筑初期没有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在设计源头上留下了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因此,城建部门在督促学校新、改、扩建建筑物审核验收时,应及时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提前介入,共同把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确保新的隐患和问题不再产生。
3、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保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作为消防工作的重点来抓,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对学校开展消防检查,重点检查出口情况,查用火用电情况,不能因为便于管理和防盗安全工作,就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将窗户封堵,要下大力气加强日常管理,将用火、用电“管”起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通”起来。
(四)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教育部门要依法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之中,力争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促进消防知识进家庭,达到“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效果,提高全社会整体消防意识。
2、教育部门和消防部门要相互协调,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消防部门可利用军训、“3.29”、“11.9”等宣传活动时机,通过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防火、灭火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提高师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五)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制定详细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火灾情况下的疏散程序,掌握逃生方法和要点,以帮助学生尽量克服在火灾情况下的惊慌心理,克服盲目行为,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可以使消防官兵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迅速采取对应的灭火战术,为扑灭火灾和抢救人员节省时间,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