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界,人才最重要。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义务教育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城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上严重失衡,导致我国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目标;教师素质;教育投入;教育平衡
(一)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等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丢体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一切都围绕升学转。至于其他不能考得高分的学生,学校并没有教给他们适合学习的方式,大多数毕业后回乡务农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本领,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多数教师家在当地,并且配偶没有固定收入,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家在当地,调动可能性小,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小学老师调任,一般都是中师文凭,到中学后往往是通过自修或函授学习尽快使学历达标,而自修或函授学理科难度大,学文科相对较容易(绝大多数是学中文和政史专业),但部分教师学非所用,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能力的发挥。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由民师经过突击培训,转正而来,其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工作,即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安心,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这些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总之,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好教师调不来,本校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
(三)地方财政困难,教育资金投入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税费改革后,尤其是“一费制”学校,上交各部门代收费用后,剩下的初中人均40元、小学人均30元杂费,无法开销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校运转更加困难。诸如水电费、出差会议费、报刊茶水费、取暖降
温费等无法解决。有的学校公用电话也停了,工友也辞退了;有的学校因交不起电费,如取消收上机费,就会被迫停止计算机教学;电脑、电教器材坏了没钱维修,只好停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无钱添置,危房无钱改造,更不要说还债;桌凳坏了学生自己带回家修理,教师的办公桌椅坏了,也只能是自己修理,凑合使用等等。
(四)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上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并且大多数农民认为,上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一定就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思进取的孩子。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严重失衡的问题。
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端正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一个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要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应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农村教师,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社会多方筹措资金。
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应该齐抓共管,尤其需要突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中央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和县级政府要将农村教育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统一直接拨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还要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要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四)推行使用乡土教材,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的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加入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职业课程,初中三年级可不予安排。如在山区农村可安排种植类、畜
牧兽医类的课程,在沿海地区可安排海产养殖类的课程。这样,即可以培训回乡从事农业的学生的一技之长,又不会耽误、可升学学生的学习。教材应采用在地方长期从事农业推广、有经验的农技员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土专家编写的教材,教材应该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即可以满足农村孩子对农业事务了解的渴求心理,又可以让农村孩子学有一技之长。
第二篇: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已不再胜任教学工作,而由于受当地财政水平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和正规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的却聊聊无几。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对农村教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普遍较低,而随着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村教师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越来越为之不满。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致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所以就导致了大量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虽然也有许多农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四)外出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对于留守子女的定义,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与此同时,学生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比例占外出民工总数的56.70%,是外出打工家庭总数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亲外出打工数明显多于母亲。统计结果还显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进行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为 41.24%,而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的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低仍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在广大农村,因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要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作为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师生交流。通过一些积极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加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集体中感受温暖。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广大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选择。
所谓寄宿制学校,是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学校是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摆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寄宿学校学校中充分体验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检验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只有搞好义务教育,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接受高等教育,来发展国家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础教育搞不好,将对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该肯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各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有: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一)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
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学经费的问题。近些年,虽然在有关法律、政策的保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危房少了,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基本的教学器具仍比较缺乏。一些课程特别是艺术、体育以及实验课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教具不完善。农村学校学生享受不到城镇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薄弱学校依然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办学条件上的差别,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农村学校也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这使 到一些地方的学校‚开得了学,而办不好学‛。正是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为此,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意,情愿为子女出高价择校、借读或送子女入民办学校,从而使中央关于免费义务教育的规定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纸空文。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比较薄弱的乡镇,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二是各地实施新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后,学校的经费单一全靠财政维持学校的基本的运转,无其它多余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更新设施设备,更谈不上足额保证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三是由于山区条件限制,按学生就近入学要求,迫使一些学校的整合力度不够,无法更好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二)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教师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政府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一些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实际收入低,较多的骨干教师流向城市或调入效益较好的城市学校,或纷纷抢夺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至使一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学校严重缺编、教师老龄化。一些教师即使没有调动的想法,但为了家庭生活也大多从事第二职业,变成了‚亦商亦教‛,这样使一些原本基础教育薄弱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多数教师无其它收入来源,只能靠工资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二是学校其它收入微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完全与教师劳动付出成正比,奖金分配差距不大,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四是经济薄弱的乡镇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总之,由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优秀教师引不进,本地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差,许多教师‚上得了岗,但站不‘稳’岗。
(三)辍学率有所反弹,实际辍学率情况严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但至今为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20%左右,一般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4—10%之间。具体情况一般是小学毕业后就有1%左右 的学生未就读初中,进入初中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三年级为辍学高峰。初中学生辍学多发生在年级之间,即由初一年级向初三年级过度时,或二年级向三年级过度时。其辍学原因有:一是课程内容设臵不合理,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失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四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叛逆心理较强;五是家长法律意识、社会见识差,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与学校教育不同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基本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学生 ‚上得起学,却上不好学‛。
(四)山区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然而,在山区,学生的上学交通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出来。在山区,有的小学生每日要走10多里才能到学校,再加上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安全问题尤为严重。由于山区交通无法达到像城市一样便利,学校集中实施寄宿制后,造成上下学、放假或返校时段交通拥挤,甚至学校生无公交车可乘,迫使一些学生搭乘无证车辆,形成严重安全隐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教育经费来主要源于政府的投入,虽然义务教育现在实行免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是学校办学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稳定的投入,才能真正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
一是通过制定教育投入法和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县、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责任、投入比例和奖励处罚要求:根据城乡不同的人均GDP和人均实际收入,制定乡镇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标准,作为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目标。
二是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首先是要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的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使教育拨款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拨款程序,增加拨款的透明度。当前,在投资取向和政策选择上,弱化或不实行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优先配臵政策,不使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素质高的教师流向少数学校,不扩大城乡教育的差距,然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现实情况下,要特别增加对乡镇学校、对各级各类村级小学的投入,解决经济落后乡镇义务教育面临的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是保证县财政对义务教育主渠道投入的畅通,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政府经常性预算,并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二)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低,必须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实现区域师资配臵的均衡。并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觉悟,使农村教师安教乐教。
首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上,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分布广、班额小等情况,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增加教师编制。
其次,对长期坚持在落后乡镇工作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县政府安排一定专项经费,补贴山区和贫困地区教师,提高这些地区学校教师待遇,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其职称晋级。
最后,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必须下大力气清理整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一是对于不能胜任教师职业的要分离出去,同时严把教师进入关,招考教师应考查参考人员的实际教育教学操作能力为主,而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理论考查上;二是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关心热爱学生;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加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四是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接触最新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各地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城市的 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上观摩课、优质课,这样可以把先进的经验、方法、思想和观念带到农村,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引导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结对子,在互帮互学中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三)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学生流失
义务教育对个体的成才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流失反弹迹象明显,大量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流失到社会,直接阻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后劲。并且,‚早流‛的青少年群体缺少抗体和抗病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病毒‛感染,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必须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统一认识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第一,着力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教学场所等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等软件配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优化课程设臵,尽量开设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发现自身的特长,而不至于在学校当中找不到自己学下去的理由。第二,建立依法保障机制。实行‚控制学生辍学四书制‛,即学生入学前向家长送达由乡(镇)政府盖章的《义务教育通知书》;学生入学时由乡(镇)政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订《保学合同书》;学生辍学时向家长送达由乡(镇)政府盖章的《限期复学通知书》;家长不送学生返校时送达《处罚决定书》。
第三,建立控制辍学奖惩机制。凡是农村初中辍学率超过规定范围的,教育工作评先选优时将实行一票否决。由于政府行为不到位,产生大面积辍学的,要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由于学校管理混乱,导致辍学率明显上升的,要追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由于歧视、侮辱、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辍学的,要追究学校领导和当事教师的责任。
第四,完善学籍管理机制。加强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的两级报表制和辍学学生情况报告制度,认真履行学生转出转入休学手续,防止学生辍学。建立小学升初中交接制度。避免小学升初中过程中出现学生辍学现象,保证初中的入学率。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籍管理的严肃性。
(四)立足源头,解决安全隐患
面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日益突出交通安全问题,要坚持从源头入手,切实保障师生安全。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优化学校区域结构。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可按照‚立足发展,着眼长远,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不能只停留在撤并几所学校或改建几所学校的基础上,“关、停、并、转”也不能搞一刀切。学校布局一要结合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二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地理位臵进行规划,重点放在扩大乡镇所在地的初中和中心校规模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乡镇适龄儿童和农村转入城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又可以实现初中和中心校有限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良性运转。在学校建设方面要在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上多做文章,以满足中小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们必须正视义务教育在经费上、教师队伍建设上、高辍学率上、安全上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义务教育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义务教育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其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影响很大,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实际工作中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解决措施。以抛砖引玉,共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关键词:义务教育 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最近,教育局委托我们核算中心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检查,检查涉及全市27个镇乡(街道)教办、中心学校及城区5所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共计抽查了104个教学点,抽查面达到71.23%。检查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管理职责落实情况、固定资产账账及账实相符情况、固定资产基本现状及使用状况、固定资产安全管理状况、现有多媒体、电脑等配置情况等五方面内容为重点,在学校自查的基础上,采取面上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学校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有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网络化、正常化,各校重视基本建设和设备设施的投入和应用,在促进教育、教学方面成效明显。但是,检查中也发现,少数学校在制度建设、职责落实、账物对应、使用状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学校管理较为混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完善和整改。
一、存在问题
(一)制度建设及管理职责方面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检查中发现有许多学校虽有
管理制度,但制度陈旧,可操作性不强,管理岗位及管理人员不落实,职责不明确,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显的意义。由此产生各岗位自行其事,资产管理随意性大,管理环节缺位,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浪费和损失严重。如一学校既无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岗位和人员不落实,也未进行一年一度的资产清查,特别是检查中发现待报废和可用资产长期混杂堆放在一起,既造成资产浪费,又挤占了紧张的校舍资源,也给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后续维护带来困难。
2.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本次检查发现有四所学校发生电脑、照相机等资产被盗,但被盗资产均未及时报损处置,部分失窃资产也未按规定上报教育局;检查中还发现个别学校存在照相机、复印机等资产不知去向,笔记本电脑被借调教师使用未收回,摄像机被调出教师借用未收回等违反资产管理规定的情况,必须强化整改。
3.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和效益发挥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一校将一套省配农远工程多媒体设备安装在音乐室,而该音乐室功能已为会议、接待所用,多媒体设备未见使用痕迹。从区域因素分析,教育设备设施城区学校的使用率比农村学校相对较高;从资产类别分析,信息化设备设施比基础性设备使用效率相对较高。
(二)固定资产记账不规范的问题。
1.账账不符。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或漏登错登,至2013年 10月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财务账面固定资产合计为850624868.20元,实际录入国资管理系统软件为849601019.70元,尚有12所学校未及时登记资产合计1023848.50元(以上不包括尚未入账的捐赠部分电脑设备)。
2.资产台账和清点数严重不符。对实际已形成报废、报损状态的资产未及时处置,资产总账已不能全面反映学校资产的真实面貌。部分学校未严格落实诸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固定
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保养制度,随时对各处室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固定资产内部转移、清理、报废等工作,对资产的增减变动随时与财务处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管理好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要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还要管理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通过本次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和认真核实,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在落实整改的基础上,制订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以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同时需要加强校产安全防范措施。
(六)要建立健全资产档案制度。学校档案管理员要对重大资产建立档案,归集采购合同、招投标书、有关财务凭证等,并落实建档。
(七)对固定资产管理采取绩效考评措施。引入企业业绩评价办法,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考评。以学校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和决算报告为基础,对各学校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等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客观评价,以此作为学校干部考核和相关人员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等方式进行。具体设计下列指标开展量化考评:
1.配置计划执行率,即学校固定资产实际配置量与计划配置量的比率。考核学校固定资产配置计划执行情况,检验配置计划编报的合理性。
2.资产调剂利用率,即学校通过调剂方式配置的资产数量与配置资产总量的比率。考核各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资产调剂情况,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财政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产配置。
3.资产处置平台交易率,即各学校通过财政局资产处置服务
平台交易资产量与实际处置交易资产总量的比率。考核各学校通过进场交易方式处置资产情况,促进资产处置规范有序和公开公正,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
4.人均通用设备占有率,即各学校通用设备占有总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比率。考核各学校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通用设备的人均占有水平,从数量、价值角度反映各学校通用设备配备使用水平和利用效率。
5.固定资产增长率,即各学校新增固定资产原值与年初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考核各学校固定资产变化情况,提高各学校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上述规定指标外,各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情况也同时纳入绩效考评范围。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实行百分制,教育局将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合理确定各项考评指标权重和分值。
三、结束语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措施,一定能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果,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诸暨市预算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何卫东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全区行政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区农村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看到了缺点和不足。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
我区共有3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村书记、主任“一肩挑”12个村,村“两委”委员305人,交差任职88人,农民党员2128人。近年来,在“和谐社区(村)创建”、“ 精神文明建设”、“ 三向培养工程”、“ 农村社区试点”、“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陈宏发,“五个好”村书记李扬等一批先进典型。近五年新发展党员近400名,极大地改善了党员的年龄结构,提高了党员整体文化水平,为村级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越来越受到村民关注,村委会地位逐渐上升,村党组织地位迅速下降。具体表现为村主任强势,“两委”不合谐村数量在增加,“两委”交差任职比例低(只有28%的党组织成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村支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全区村支委共161人,年龄50岁以上有93人,最大的支委67岁,初中以下文化占76人)。
问题存在原因:
1、村书记队伍管理教育不到位。存在有能力、有影响的易失控,不犯错误的没能力,年纪大的“混日子”现象。本次走访的村级党组织中,真正有规划想干事的负责人并不多,多数村只把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或寄希望于上级的政策、资金和物资支持。更有甚者以上级政策不支持,村民致富有门路等理由掩盖自己的不作为。同时,来自上级的约束也相对不足。
2、村班子自身建设不到位。村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明显少于社区,有的村只有到了“七一”才找党员开个会,旅个游、吃顿饭层面上,对党员进行教育更是奢望。有的村级组织缺乏有效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致村部和村民活动场所破旧,活动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村“两委”班子主观上不作为,总以资金不足、没有场地为借口,少开展、不开展活动,造成了一些党员与群众没区别,甚至党员不如群众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
3、党员队伍不能涵盖所有乡村能人,村党组织后备人才奇缺。通过调研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有的村书记嫉贤妒能,怕发展了乡村能人,顶了自己的 2 位臵,故意拖着不予发展。二是少数村书记业务素质偏低,不会做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有的村入党靠自然成熟,村党组织不闻不问,坐门等客,对入党申请人漠不关心。四是个别村受家庭、宗派势力影响,在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意见不一致,通过不了。五是部分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个别党员自身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信低,影响坏,致使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减少。全区现有农民党员2128名,其中55岁以上1050名,占总人数的49.3%,35岁以下250名,只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1.4%。
(二)执行力差、不能因地制宜和缺少创新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党建方面一直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最近几年出台的:“双述双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四议一审两公开”等一批制度都很好。但一进村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许多好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挂在墙上,没能认真执行,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当遇到村里的个性问题时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新形势下我区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种养殖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城郊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明显,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现状。农村社区工作还在探索阶段,许多相关政策制度还没有落实,对于大量入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没有抓起来。由经济大发展推动的收入激增与村民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突出。
问题存在原因:
虽然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应的执行力,区、乡、村三级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因为没有相关制度制约,各乡镇对村务、村财政的监督形同虚设,乡镇多充当村报帐员角色,对村里的大事知道的少、管的更少。例如:村委会一届只有三年,有的村领导却敢签署10年以上的长合同,给继任者造成工作上极大的被动,给村级财政造成极大损失。对村书记、村主任制约手段少,没有硬手腕,不少村35岁以下党员几乎没有,后备人才几乎为零,乡镇党委也拿不出好办法来。书记一干几十年,想换没人选,严重降低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村主任为民选产生,多数家里条件好,乡镇对其制约手段多为扣工资,这对他们几乎没用。失去有效制约的公权力往往为私人所用,这也是干部不想事、不干事,想私事、办私事的根源。2008年以来,区纪委查处案件70件,涉及村“两委”成员的达29件。乡镇一把手抓党建刚刚推开,各乡镇对解决村级组织近年出现的新问题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多,创新无力。用旧思想旧制度去管新情况的多,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推出新举措的少。
(三)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多年来,市区的东西延伸和北扩使我区产生了“城中村”现象,***进入了城区管理序例。由此出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土地征占上访、土地出让金分配、农民如何市民化等一系列过去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为当今我区农村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存在原因:对于新兴事物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对突如其来的城市化和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在心理和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准备不足。另外个别村干部有私心,处事不公又缺少有效监督导致事态严重,村民上访。还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影响自己连任而丧失原则,对村民代表一些无理要求听之任之。大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远见,在土地征占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保护集体资产,失去了集体收入和创收能力,丢掉了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对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难、村干部选拔难、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的问题,在严格选任标准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严格选任标准,创新选拔机制。不为换届而换届,对没有适合人选的村不能为了完成换届的任务而降低用人标准,同时加大上级选派力度、探索村干部跨村任职等方法,保证村干部有本领能干事。
重点培养后备人才。将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纳入区委组织部干部人才库统一管理,将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列为区委对乡镇,乡镇对村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强化“三向培养工程”,提速村组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优先他们中选拔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切实将包村干部工作抓起来,奖勤罚懒。对家族势力影响党员发展的村,乡镇党委应采取适当方式保证没有家族背 5 景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二)确立发展模式,给各村指路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的最大瓶颈是没钱办事,中央、省市区的匹配资金和项目毕竟有限,修了这家的桥就没钱去铺那家的路。说到底要解决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就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其次是“城中村”问题,村子基本上失去了农村的所有特征,村民身在城区身份为村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圈,也不便于管理,从而生发出大量问题,只有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两条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即“两进一退”模式。
两进:
**村模式。***乡**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体现出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在其他村以极低的价格出让集体资产时,村里以股份制形式把两个企业保留下来。二十多年里,两个企业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效益大不如前,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谋出路,筹资兴建了***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达80万元。
传统强村的典型----**村模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优越的地理位臵,雄厚的工农业底子成就了**模式。马金模式也是目前为止我区农村党建工作可见的成功标杆,是大部分村的发展方向。
一退:
***乡**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资产管理委员会前身**联社,幅员东起**,西达**桥,南到***岸,北至铁路。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快,**联社成为第一个城中村,随着农村功能的逐渐弱化直至完全丧失,2004年改制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变行政村为纯经济组织,委员会只为村民管理集体资产,舍弃了村务工作。2010年**资产管理委员会用资产赢利为45岁以上村民全额办理了养老保险,为每名青年人交纳了15年的保费。现有在册村民126人,全部城市化,且和谐稳定,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应具备条件:
1、村级组织要有一定的物业财产(相对现金财产可保值增值)。
2、村民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不出不进通过自然减员达到去农村化)。
3、要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对管委会的财务进行监督(纯经济组织毕竟不同于行政村,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4、村民同意。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定期组织全区统一培训。在换届的同时,就要统筹纪检、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农林水、交通、计生、公安、检法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村级组织所需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订单式培训。按各乡镇实际需要定期选派相关部门优秀干部下乡进村对村干部进行小集中或点对点订单式培训。
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村属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与现实表现挂钩,才能使他们真正在村级组织各项建设中施展自己全部才华。
(四)提高待遇,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干部每年单靠上级转移支付开支,收入已明显落后于外出务工人员。各乡镇要建立村干部工资与村民收入同步上涨机制,要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保证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在《离职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基础上,扩面提标,让为党工作一辈子的老同志在晚年能得到党的关怀,让老同志与时俱进地分享改革成果。
(五)加大投入,缩小各村硬件差距
加大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配足、配齐相关设施设备,集中精力解决个别村村部建设问题。
(六)强化制度建设,打好依法治村根基
针对选举,建立村“两委”干部任期内工作承诺项目化管理制度。对任期内不能兑现竞选承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对一些庸官懒官要及时查办。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职责,杜绝越权办事。建立包村干部定期汇报制,村财乡管制度,执行财务联审,强化日常审计,深化乡镇一把书记抓党建活动,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建立全区统一的考评制度。
(七)强化城乡共建,提速村级集体发展
调研发现,我区开展的城乡共建活动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让区直部门党组织和优秀社区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 8 果。
(八)坚持一村一档,实现村级组织建设项目化 给全区38个行政村建立影响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急需解决问题档案。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多村一策的个性解决办法。由组织部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能解决的问题监督速办;对需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限期办;对近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定期考核,时机成熟立刻办。通过解决矛盾纠纷,开展有益活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提升村级党组织地位和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