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

时间:2019-05-14 02: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

第一篇: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

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

——海事界人士畅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体会

(2012-11-29)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作系统性的阐述,让广大海事界人士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这一战略部署振奋人心,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同时,他们还对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振奋”、“鼓舞”、“重要”、“落实”是业界人士在谈到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容时提及最多的词汇。大家认为,建设海洋强国要从唤醒国民的海洋意识,坚定大家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的信心开始,要以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突破海洋装备技术瓶颈,加快提升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表示,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普遍不强,大家经常提到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却忽视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最近,南海主权之争、钓鱼岛主权之争等事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对唤醒国民海洋意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大意义。”他说。

对此,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福建原省委书记陈明义深表赞同。他指出,十八大报告对普及海洋知识、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十分重要,同时,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海事界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努力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有生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体现了党对重要战略机遇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海洋经济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了十八大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尤其是报告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对造船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行业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

标,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造船企业必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给船舶工业描绘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作为船舶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十八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青年焊工洪刚激动地说:“我要带领周围的工人兄弟们,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实践,通过革新工艺和发明创造,不断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为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造船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开发资源 维护主权

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当前我国亟须建设海洋强国?海事界人士的回答是:建设海洋强国最核心的内涵是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权益。

刘赐贵表示,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升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来加以保障。

陈明义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正在以新的姿态进军海洋。当前许多沿海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新一轮的海洋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抢占海洋科技的制高点。各国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公海上的“圈地运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纵观国际海洋竞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二是海权的竞争。因此,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既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又要坚决维护国家对海洋国土的主权。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大家认为,海洋是一个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也是未来真正能够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提供资源的主要源泉,而且发展海洋经济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少。我国人口众多、陆上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必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偏低。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海洋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2012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力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海事界人士认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实力,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

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海事界人士一致表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从多个层面进行有效推进,而做强船舶工业、打造先进的装备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陈明义长期致力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对我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国家要加强对海洋事业的领导,其次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他建议,将国家海洋局从国土资源部划分出来,成立国家海洋部,作为中央海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而有效整合资源;海洋知识的普及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将我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写入教科书,让大家了解海洋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及全球海洋资源的情况、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在制定实施海洋战略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同时,陈明义指出,建设海洋强国,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维护海洋权益,加快海疆开发;抓紧对公海的调查探测;加快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坚持科技兴海,大力培养各类涉海人才;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注重陆海统筹发展;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加强海洋执法,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的研究和制定。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方书甲表示,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认知海洋,其次要实时感知海洋,这就需要对海洋进行深入的科学考察,这也是建设海洋强国要抓紧推进的重要工作。他说,海洋资源是丰富的,但需要我们去认知,海洋也是多变的,需要我们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安全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因此,必须建造出先进的装备。

刘赐贵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我国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必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新技术的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装备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必须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

同时,大家纷纷阐述了装备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无论是维护海洋权益还是开发海洋资源,都离不开过硬的装备。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对装备的需求十分广泛,包括海军装备、海上运输装备、保障基地装备、油气资源开发与运载装备、环境保护相关装备、科学考察装备、海底探测装备等。因此,做强船舶工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造船界应该也必须作出更大贡献,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大有可为!

建设海洋强国 船界大有可为

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设造船强国,必须建设海洋装备的强国。海事界人士在谈到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时,一致表达了上述观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将给我国船舶工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造船界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海事界人士一致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提振我国船舶工业的信心,使船舶企业跳出传统的发展路子,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

工业已经打下较好的基础,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只要造船人继续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机会大 有空间

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给涉海行业尤其是船舶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可以拓展的空间。

“当前,我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几年船舶市场又十分低迷。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产能向其他领域拓展,而中央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工程给我们带来了调整的机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表示,远洋运输业、海洋科考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能源利用业、远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是我国船舶工业可以开拓发展的六个主要领域。

在海洋运输装备方面,业界人士指出,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的需求将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船舶企业要抓住航运业运力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发展重点转到高效、节能的绿色船型上来。

在海洋科考装备方面,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福建原省委书记陈明义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像发展航天事业那样推进海洋探测与开发。目前,造船界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超过7000米,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设计建造工作正陆续启动。他认为,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科考装备,在2020年之前,我国需要8~10艘能够承担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渔业资源、能源等特殊任务且有远洋能力的先进科学考察船。研制这些船舶既是造船界的重要任务,也将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自然少不了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撑。在海洋能源开采装备方面,我国船企已经成功建造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先进装备,今后的舞台将更加广阔。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10年国际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量将达到400亿~500亿美元,与世界船舶市场规模相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下一步,船舶工业要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投入更大的力量,以取得更多突破。渔业装备方面,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远洋,因此,远洋渔业装备建设成为海事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陈明义表示:“必须把远洋渔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我国造船界要集中一批力量,为尽快提升远洋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有生也认为,渔船现代化势在必行,这预示着我国存在巨大的渔船建造需求。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今后必将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展海洋旅游不仅需要更多、更先进的豪华游船,而且要充分利用我国众多的无人岛,打造旅游胜地以及后勤保障基地。方书甲认为,船企不仅要在设计、建造更适用的游船上下功夫,而且可在这些岛屿建设中发挥作用,除建造运输装备外,还可以研究海洋波浪能发电设备、潮汐能发电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以满足各岛屿开发和岛上民众生产、生活

需要。

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沿海各地区对各种海洋装备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吴有生举例说,海南省三沙市的成立为我国开发南海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在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中,需要能承受强台风考验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保障与运输装备,需要在大陆与群岛之间、岛与岛之间进行海洋运输。这必将促进物资运输、海域执法、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需要船舶工业企业提供体系配套、功能齐全、达到绿色标准要求的系列海洋装备。

责任重 须努力

建设海洋强国给船舶工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了船舶工业企业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张广钦表示:“目前,在高技术船舶建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我国与先进造船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要满足建设海洋强国对装备的需求,船舶工业还面临不小的挑战。”。那么,造船界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做强,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业界人士指出,一是要调整发展思路,改变过去那种依靠产能扩张来寻求发展的传统思路。今后各地在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时,不能再在扩充产能上做文章,必须高度重视高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过硬的装备。

二是要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在运输船方面,船企要力争在三大主流船型上创出品牌,在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和建造上进行重点突破,掌握自主开发技术;在海工装备方面,要做好产品定位工作,重点发展市场急需的海工产品;在渔船方面,要尽快形成先进渔船的专业设计、建造能力,抓住渔船更新换代带来的机遇。

三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造船界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先进装备,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得。而要推动自主创新,必须建立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比如,有关方面可以考虑将研发经费算作利润,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船企要认识到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良好的创新平台,是难以拿出成果的。因此,船企要舍得投入,勇于坚持,才能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力。

四是要努力提高本土化船配产品装船率。“当前,我国很多船舶配套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作为船舶工业的科技工作者,我感到压力很大。”金东寒认为,要抓住建设海洋强国所带来的机遇,满足各种先进装备的需求,造船界科技人员必须在船配产品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研发自主产品提供支撑。

“无论是提供运输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还是建造用于维护海洋权益的执法船及军用船舶,都是造船界的责任所在。”张广钦指出,对军船和执法船,全行业要不讲条件、不惜代价、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海洋资源开发所需的各种装备,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自主研发;对深海勘探装备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虽然“蛟龙”号已成功下潜到7000多米,但离投入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加强深水科研,打造出能乘坐十几个人、可在海底直接进行科学试验的深潜器;对今后需求将大幅增长的游艇休闲娱乐和豪华游船旅游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良好的装备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他说:“等待我们去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抓紧推进。”

海事界人士一致认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已经明确,造船界只有加倍努力,依靠已有的基础,依靠高明的谋略,依靠科技创新,依靠不懈奋斗,才能抓住机遇,勇挑重任,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船舶报

第二篇: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认知和利用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发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育技术,使科技在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着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努力提高深海大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综合管控,建设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海,提供海洋

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修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不断提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大力推进和谐海洋建设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

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国家海洋局局长 刘赐贵)

第三篇: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海洋文化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海洋文化体系。但我国千百年来的中原农耕文化主体观念和大陆文化思维定势,导致了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弱化,掩没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海洋大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明历史的显示度。当代的世界一体化、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的产物,我国在当代海洋国力竞争中发展当代海洋文化,无疑应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海洋文化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而不能本末倒置。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提“海洋强国”,虽着墨不多,却意义非凡。

什么是海洋强国?指的是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对利用海洋的传统认知,只有“兴渔盐之利”与“通舟楫之便”而已。传承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边界线长约2万2千公里。却较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到生态海洋、和谐海洋,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建设“海洋强国”之路是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为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等四个方面。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0.8%,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维护海权的斗争首先表现为海洋资源的争夺战。为什么原来相对平静的南海会紧张起来?就是因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南海发现了储藏量可观的油气与可燃冰资源,被世界称之为新的波斯湾。而越南正是依靠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而一举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却至今没有一口自己的油田。真是情何以堪!

争夺海权的核心是岛屿主权之争,它直接关系到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与海域划界,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菲黄岩岛争端愈演愈烈,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岛礁主权的争端是何等激烈。而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现在南沙群岛的130多个主要岛礁中,中国(包括台湾省)只占了9个,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印尼占了3个,文莱占了1个,凡露出海面的岛礁几被瓜分一空,有的国家还在窃占的岛屿上驻有军队。面对如此严竣的形势,我们怎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急需建设海洋强国。

综上所述,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非凡,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维护海权必需有强大的海军作支撑;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必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技术能力。没有这个“支撑”和技术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借以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总之,中国已经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其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

第四篇: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建设中国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海洋文化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海洋文化体系。但我国千百年来的中原农耕文化主体观念和大陆文化思维定势,导致了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弱化,掩没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海洋大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明历史的显示度。当代的世界一体化、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的产物,我国在当代海洋国力竞争中发展当代海洋文化,无疑应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海洋文化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而不能本末倒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什么是海洋强国?指的是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对利用海洋的传统认知,只有“兴渔盐之利”与“通舟楫之便”而已。传承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边界线长约2万2千公里。却较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到生态海洋、和谐海洋,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建设“海洋强国”之路是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为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等四个方面。

争夺海权的核心是岛屿主权之争,它直接关系到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与海域划界,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菲黄岩岛争端愈演愈烈,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岛礁主权的争端是何等激烈。而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现在南沙群岛的130多个主要岛礁中,中国(包括台湾省)只占了9个,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印尼占了3个,文莱占了1个,凡露出海面的岛礁几被瓜分一空,有的国家还在窃占的岛屿上驻有军队。面对如此严竣的形势,我们怎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急需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非凡,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维护海权必需有强大的海军作支撑;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必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技术能力。没有这个“支撑”和技术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借以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总之,中国已经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其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

第五篇: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2012-12-25 05:30:53 《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25日 07 版)

王宜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作为海洋资源开发的排头兵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海洋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海油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顺应改革开放大潮,通过对外合作和对内改革,公司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上中下游一体化、国内外同步发展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配套勘探开发300米以内的近海油气资源的技术能力,并开始向深海领域拓展。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效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成立30年来,中国海油在我国广袤“蓝色国土”上精耕细作,不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油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海洋石油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海域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过40亿吨,累计油气产量6亿多吨,年产量由成立之初的9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成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海洋油气是我国油气产量最主要的增长来源,“十一五”以来,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量超过60%来自海洋,海洋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气接替区。同时,中国海油向深水领域进军,开辟油气产量新增长点,拓展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新空间。中国海油还积极开展海上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利用试验,探索利用多种形式的海洋资源。

有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当前,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9.7%,其中海洋油气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488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123亿元,缴纳利税费1243亿元,海洋油气实现增加值超过1700亿元,在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的比例达到9.2%,是我国海洋经济第四大支柱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国海油建立了天津、深圳、湛江、上海四大海上油气生产基地,“十一五”以来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超过400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25%,累计资本投资接近5000亿元,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特大型中央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

大力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中国海油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海洋油气作业装备自主制造能力,构建了包括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工程体系在内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建立了青岛、塘沽、珠海等多个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在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为适应发展深水油气的需要,加强了深水装备及技术能力的建设,经过6年精心研究、设计和建造,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建成,于今年5月9日在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正式开钻。“海洋石油981”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平台设备设计建造方面的空白。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船队的建成,使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中国海油不断提升装备设施国产化水平,通过与国内船舶制造、钢铁冶炼、仪器设备、软件开发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长期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带动相关民族产业发展。

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海油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生产作业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执行最先进的国际环保标准,节能量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十一五‟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率先从事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全力打造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天然气发电超过150亿千瓦时。妥善处理渤海溢油事故,成立“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局举办的“世界海洋日暨中国海洋宣传日”、农业部组织的“渤海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等,宣传海洋环保理念,推动海洋环保实践。

海洋石油工业在海洋强国建设中肩负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海洋强国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海洋石油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对海洋石油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新形势。当今国际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伴随陆地油气资源日益紧张、世界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空前激烈。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源,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已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许多国家把海洋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重要而紧迫。

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机遇。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很不充分。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的释放,海洋石油工业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发展目标与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高度吻合,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国家海洋科技实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油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融入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进一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海洋石油工业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积极探索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途径。一是继续加强对外合作,创新对外合作模式,加快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二是积极开展海洋科技难题攻关,加快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增强国家海洋科技装备的整体实力。三是不断深化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在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等各种新型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迈出新步伐。四是协同打造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格局,与相关涉海部门等加强协调,建立和谐用海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海油要做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

做大做强油气主业,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海上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的重要内容。中国海油要实现2020年达到1.2亿吨、2030年达到1.8亿吨的油气总产量目标,必须把做强做大油气主业作为公司各项业务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勘探力度,夯实油气产量增长的储量基础;采用新工艺、新手段、新措施,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老油田稳产增产;有效开发低品位油藏、非常规油气资源和边际油气田;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油气勘探和开发。

加快实施深水战略,不断拓展海洋利用空间。深水不仅是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前沿阵地。中国海油将按照国家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部署,积极实施深水战略,坚持自营与合作并举,稳步推进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提升深水作业能力,加快深水重大装备和后勤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发展海洋科技。提升科技实力是“二次跨越”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油将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的关键技术,打造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科技实力,为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提供支撑和保障,促进国家海洋科技整体实力的提升。

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重大装备制造是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基础,具有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海油将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为龙头,加快推进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海洋装备的集成化、系列化、智能化水平;继续加大对深水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和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深水作业船队;加大设备设施的国产化水平,带动船舶、原材料、机电仪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在陆海统筹发展方面发挥示范效应。

着力守护海洋环境,全力打造生态海洋。维护海洋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中国海油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资源生产、转化和使用方式的转变,全面促进资源能源节约;进一步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等制度,提高海上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员工海洋意识,积极传播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塑造和传播,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中国海油将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强化广大员工的海洋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海权观念;加强海洋知识普及,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关注海洋、爱护海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传播海洋文化,促进海洋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提升国家海洋文化软实力。

(作者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下载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洋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王宜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

    让文化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让文化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青岛行政学院 赵立波 2012-11-24 06:02:49来源:《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4日 09 版)两则消息令人振奋。一是国内首个海洋文化产业园——“中艺1688......

    中国,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于法有据,于理应当。面对毫无根据的非议乃至横加阻拦的图谋,中国有足够的清醒和定力将自己的战略意志转变为切实行动 中国作出建设......

    院青年论坛关注海洋强国建设

    院青年论坛关注海洋强国建设 2013-01-22 16:19:3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网1月22日快讯(记者 宗敏)今天上午,“建设海洋强国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学术研讨会在中......

    海洋强国梦论文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就目前情况来看,走向海洋, 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建设海洋强国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

    海洋强国的心得体会

    海洋强国的心得体会 “海洋强国”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几千来,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

    十二五 海洋强国 心得体会

    《“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心得体会 中国海洋建设将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力强大,军事必须强大,新海权,新海洋资源是未来各国竞争的对手。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没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