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深圳市情(写写帮整理)
深圳概览
2013-11-22
序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国际大都会香港一水之隔。全市面积1991.6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1054.74万。
1980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从此,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短短33年,深圳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2012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启动,将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这标志着未来深圳将继续先行先试、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活跃城市之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被评选为“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的四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深圳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九年位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并荣登201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能力最强排行榜第二。
深圳是中国的设计重镇和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实力较强的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2008年11月19日,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是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这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数量众多、品质一流的文化设施,以及每年上万场文化展演,让市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自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稳健发展。
深圳是一座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总面积近1/2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禁止任何建设项目的开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是中国首个“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被中国政府评为“优秀旅游城市”,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2010年必到的31个全球旅游胜地之一。
深圳志愿者文化发达,整个城市都充满着爱心。在这座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关爱行动”,保护、关怀弱势群体。深圳因此被誉为“没有冬天的城市”。
三十而立的深圳,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打造一个孕育梦想并成就梦想的美丽深圳。
深圳概貌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91.64平方公里。全市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310条,分属珠江、东江、粤东沿海水系。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蓄水工程171座,总库容6.1亿立方米。其中深圳水库总库容4496万立方米,是香港和深圳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四个新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人口构成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末,常住人口1054.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87.62万人。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中,深圳位居第二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位。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工商业界人士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粤语。全市正在开展“深圳市民讲外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语活动,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应用能力。
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时长2120.5小时。
市树、市花
深圳的市树为荔枝和红树。深圳的市花为簕杜鹃。
城市发展定位
中国政府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
综合实力
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经济增长
2012年,深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29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8.78亿元,增长16.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667.9亿美元,增长12.8%。深圳外贸出口总额已连续二十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经济规模
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
财政收入
2012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经济地位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口岸运输
深圳海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口岸
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以及我国首个内地与香港无缝接驳的地铁口岸——福田口岸。
深圳海关
深圳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领导,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海关是全国任务最繁重的海关之一,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等个性化服务。2012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2.19亿人次,日均59.9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577.8万辆次,日均4.3万辆次。
港口航运
2012年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94.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2.16%、1.64%,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四。截至2012年底,深圳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43条,成为国际班轮航线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驳船服务网络覆盖泛珠三角51个码头,海铁联运班列15条,友好港11个。
民用航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截至2013年2月,通航城市97个,通航航线137条,货运基地航空公司9家。2012年,深圳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957万人次,同比增长4.7%;货邮吞吐量85万吨,同比增长3.1%;航空器起降24万架次,同比增长7%。机场二跑道
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深圳空港进入双跑道运营时代。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将于201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机场的旅客吞吐能力将达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240万吨,飞机起降能力达37.5万架次。
铁路运输
贯穿中国大陆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和京九线在深圳交汇,有直达北京、上海、长沙、福州、桂林、九江、武昌、郑州、西安、沈阳等城市的长途旅客列车。目前,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日开行旅客列车233.5对,其中广深城际高速列车105对,广深城际“和谐号”在客流高峰期每10分钟开行一对“和谐号”动车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建成开通,厦深铁路将于年底通车,深圳北站、深圳东站枢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华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
公路运输
深圳公路交通发达,可通过高等级公路网方便地到达珠三角各城市。至2012年底,深圳市长途客运班线覆盖省内各市县,辐射香港、澳门及内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高速公路联网的实现,深圳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地铁交通
2012年,深圳市地铁线网共有5条运营线路,总里程178公里,设站118座,包括换乘站13座。全年客运量7.8亿人次,日均 21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深圳步入轨道交通运营新时代,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
城市公交
截至2012年底,深圳成为全国第4个、全球第11个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达千万的城市。原特区内公交站点500米实现全覆盖,原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
对外贸易
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截至2013年5月,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92家。
进出口贸易
2012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2.1%,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47.4%。其中出口总额2713.7亿美元,增长10.6%,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3.2%,占广东省出口总值的47.3%。进口总值1954.15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0.8%。
利用外资
2012年,实际使用外资5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实际使用香港直接投资3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
对外投资
2012年对外投资总体保持活跃,经核准新设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543家,同比增长64.55%;协议投资额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7.46%;中方协议投资额22.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5%。
高新科技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产品产值
2012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31.82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科技研发投入
2012年,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约482.0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81%,居全国领先水平。科研实力
2012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73130件,同比增长15.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075件,同比增长7.81%,占申请总量的42.49%;发明专利授权13068件,同比增长10.50%,占授权总量的26.8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2374件,同比增长29.86%,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2012年,深圳市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为8024件,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0.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906件)继2011年之后再度蝉联全球冠军,领先第二的松下电器公司(2961件)近千件。截至2012年底,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52768件,专利密度为50件/万人,远远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高居全国榜首。全市已获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800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华大基因科学家王俊入选英国《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深圳成为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唯一中国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已形成了产业链和相关配套比较成熟的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和医药产业群。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00.91亿元,同比增长15.94%;每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实现工业总产值408.8亿元,位居全国各高新区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网站:)虚拟大学园
始建于1999 年,是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区。园区集成国内外院校资源,营造产学研结合创新生态,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深港科教合作平台、博士后工作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汇聚55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累计培养人才16.26万名,孵化科技企业740家,设立深圳研发机构151家,转化科技成果1391项,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367个,获得专利407项。(虚拟大学园网站:http:///)
高交会
由国家商务部、科技部、信产部、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从1999年起每年秋季在深圳举办,至2012年高交会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第十五届高交会将于2013年11月举行。(高交会网站:http:///)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致力于公益性研究的新型民间研究机构。研究院在基因组科学领域确立了自己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基因资源的批量发现、高等生物复杂基因组组装、复杂疾病遗传背景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世界首创的突破性进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网站:http:///)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在深圳按全新体制机制共同组建的, 是一所以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为特色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践行教育、科研、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目前
已形成总人数逾1800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健康与医疗、机器人、云计算与物联网、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四大领域的产学研布局,并于2012年挂牌成立了“深圳先进技术学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网站:http:///)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创立于2010年,是一个以超材料创新技术为特色的国际化新型创新机构。具有国际前沿的超材料创新技术及相关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世界级的创新研发团队,将以一流的科研能力、创新的商业模式,持续引领超材料上下游产业的战略性发展。截至2012年底,已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2210件超材料领域核心技术专利,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5%。(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网站:http:///)
深港创新圈
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以深圳、香港两地为核心,通过优势互补、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体系,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区域创新中心。自2007年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来,深港创新圈联合资助计划2007-2012年共资助深港联合研发项目45项,深圳单方资助项目222项,深港两地共投入资金超3亿元。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2012年底,深圳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66万人,其中科技研发人员约32.56万人,海外归国人员近5万人。2012年“孔雀计划”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84人。
第二篇:深圳市情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国际大都会香港一水之隔。全市面积195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9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1.45万人。
1980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政府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从此,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很快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会,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2009年,深圳出台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力争到2015年,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6500亿元产业规模的高技术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 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
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2009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超过2万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发明专利授权8132件,位居全国第二。2009年深圳市PCT申请达3800件,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深圳是中国的设计重镇和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实力较强的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2008年11月19日,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
深圳是一座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总面积近1/2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禁止任何建设项目的开展,控制线内的一草一木,都受到绝对保护。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3平方米,近年来曾被国际有关组织和中国政府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并荣获“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深圳志愿者文化发达,整个城市都充满着爱心。在这座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关爱行动”,保护、关怀弱势群体。深圳为此被誉为“没有冬天的城市”。
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被中国政府评为“优秀旅游城市”,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2010年必到的31个旅游胜地之一。
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深圳景区名闻遐迩,自然生态和滨海休闲景区也各具特色,别有情
趣,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这座青春之城,将于2011年8月12日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深圳是该运动会史上最年轻的举办城市。深圳2011大运会是近年来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又一个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运动会。体育运动将为这座青春之城增添新的魅力。
深圳概貌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现有蓄水工程220宗,其中水库172座,水库总库容5.79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提升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两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2010年7月1日起实行特区一体化,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035.79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1.03万人。而在常住人口中,男女性比例发生“逆转性”变化,男性超过女性。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居内地城市榜首。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工商业界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粤语。全市正在开展“百万市民讲外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语活动,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应用能力。
■气候情况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时。
■市树、市花
深圳的市树为荔枝树和红树。
深圳的市花为簕杜鹃。
■城市发展定位(“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
中国政府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
综合实力
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经济增长
2009年,深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8.68亿元,增长15.4%;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4%,但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经济规模
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人民币,2009年达到92771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财政收入
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经济地位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口岸运输
深圳海陆空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深圳口岸
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类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深圳湾口岸。
■深圳海关
深圳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领导,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关也是全国任务最繁重的海关之一。深圳海关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等个性化服务。
2009年,经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1.85亿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1483.48万辆(艘)次。
■港口航运
截至2009年底,深圳港共建成500吨级以上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7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2个。码头岸线总长度29.8公里。共建成蛇口、盐田等10个港区,1个修船基地。
挂靠深圳港的国际班轮航线超过200条,覆盖世界12大航区的主要港口。2009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9364.9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准箱,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
■民用航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118条,国际航线(含港澳台)37条。2009年深圳空港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448.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54万吨。
■铁路运输
深圳铁路四通八达,贯穿中国大陆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和京九线在深圳交汇。广深线开行旅客列车119对,其中广深城际旅客列车100对,长途旅客列车19对。广深线高峰时刻每隔10分钟开通一趟“和谐号”高速列车,基本上实现了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铁路长途运输开行深圳至北京、郑州、合肥、九江、武汉、长沙、岳阳、肇庆、韶关、茂名、河源、梅州、汕头和香港九龙等。
正在建设的深圳(龙华)北站将成为华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
■地铁交通
地铁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运营。2009年总客运量达到1.38亿人次,日均客流37.81万人次。根据规划,到2010年,深圳市将建成238.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半数市民出行将靠轨道交通网,在网线内到达任一目的地换乘次数均不会超过3次。
■公路运输
深圳公路交通发达,可通过高等级公路网络方便地到达珠三角各城市。
至2009年底,深圳市长途客运班线覆盖省内各市县,辐射香港、澳门及内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高速公路联网的实现,深圳作为泛珠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城市公交
深圳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公交理念,率先在全国启动“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层次公交网络,市民出行非常便利。2009年末,全市公交营运车辆2.5万余辆,运营线路578条,总长近1.3万公里。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超过21亿人次。
对外贸易
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66家。全世界每5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是深圳生产的。
■进出口贸易
2009全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19.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进口总额1081.76亿美元。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利用外资
200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3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重为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2%;房地产业为6.1%。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6家。
■经济技术合作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7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完成营业额71.50亿美元,增长9.4%。
■对外投资
深圳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2005-2009年深圳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和机构405家,协议投资总额27.3亿美元。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启动建设。
高新科技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支柱
产业。
■ 产品产值
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 科研实力
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3万多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4家。2009年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58万余人。200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6%。
■科技成果与专利
2009年登记科技成果234项。年末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个,比2008年增长16.6%。专利授权量25894个,增长37.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高新区已形成了产业链和相关配套比较成熟的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和医药产业群。
2009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49.7亿元,同比增长13.3%。
■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始建于1999年。主要功能是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深港科教合作平台、博士后工作服务平台。目前已汇聚52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累计培养人才10.8万多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2.8万多名,孵化科技企业600多家,获得专利超过240项。
■高交会
由国家商务部、科技部、信产部、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从1999年起每年秋季在深圳举办,至2009年高交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每届展会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产品与技术交易额超过130亿美元。第十二届高交会将于2010年11月举行。
第三篇:深圳综合市情介绍(最新)
2.3主办城市——深圳市,第26届世界大运会举办地,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一个青春现代、时尚动感、创意无限、多元包容的国际都市,梦想可以实现的地方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紧邻香港,面积1953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6万人,本地生产总值(GDP)9510.91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出口占全国13%,外贸出口总额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东南亚重要的高科技、物流和金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这座年轻时尚、创意十足、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创业的乐土,旅游的胜地,这是一个梦想可以实现的地方,人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青春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历史只有31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1980年,中国政府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31年来,深圳由一个只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31年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开创了深圳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高度;31年后,深圳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深圳质量”正成为城市新时期转型的重要观念。
2011年8月,深圳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青春的盛会、年轻的城市。“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年轻的深圳奏响青春乐章,开启新的友谊之约。
【魅力都会】深圳气候温和,阳光充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是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的“世界环境500佳”称号的城市。2010年,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球必到的31个旅游胜地之一。
深圳是南中国最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在230公里长的海岸线中,有中国最美丽的海滩、最聚人气的海滨泳场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
作为中国最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可以充分地享受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各种便利。这里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尽情享受这里的景色和美食,东部华侨城、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主题公园深受欢迎;中信广场、万象城、老街、华强北成为游客向往的购物圣地;蛇口“海上世界”、“世界之窗”酒吧街等酒吧街构筑起深圳夜幕降临后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深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深圳在环保方面卓有成效,近年来曾被国际有关组织和中国政府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并荣获“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创新深圳】2010年,《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将深圳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社会研发投入位于全国前列,每万人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
深圳拥有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投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额约占中国的1/3。这里聚集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南方总部、IBM全球采购中心、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沃尔玛中国总部、UPS亚太航空转运中心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共有18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设立分支机构。每年11月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吸引着全世界商家企业参展。
【设计之都】2008年,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荣获“设计之都”称号,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加入此网络的城市。
深圳制造业发达,全世界每5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产自深圳,每10个钟表有4个产自深圳,每3个集装箱有一个产自深圳。作为中国设计重镇,拥有实力较强的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深圳平面设计师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成为城市新兴的文化品牌,近30个城市创意产业园遍布全市角落,每年“创意十二月”让“创意深圳”大放异彩。
【创业沃土】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常住人口95%以上都是外来移民,涵盖全国56个民族。南腔北调的语言、川湘苏粤并举的菜系、古老与现代并行的艺术流派,让这座城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
“来了就是深圳人”,尊重多元、包容多元,给予每一个深圳人创业的种子,梦想都将在这里得到程度的鼓励和实现。无数人在这里激情创业、抒写辉煌:从新能源汽车领域领跑者王传福到互联网巨头马化腾,再到创富新贵李锂,从打工作家安子到钢琴王子李云迪,再到NBA国际篮球明星易建联,年轻而充满魅力的深圳已经让无数人成功创业,梦想成真。
【志愿者之城】深圳志愿者文化发达,整个城市都充满着爱心。在这座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关爱行动”,保护、关怀弱势群体。深圳为此誉为“没有冬天的城市”,已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教育体育卫生事业】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机构1040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高考升学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深圳已建成拥有11所高校、1个大学城、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以深圳为中心的1小时车程范围内,聚集着60多所大学、3座大学城,在校大学生近100万,是中国高校最集中区域之一。
深圳市民热爱体育运动,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大运会赛后场馆使用面向市民开放,“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每一个深圳人的生活理念,市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1.9%。体育竞技成绩斐然,多个从深圳走出去或培养的运动员屡屡斩获国际大奖,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
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76家,60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布全市各个社区,使得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具体请参阅“深圳政府在线”门户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深圳市情 公务员考试参考资料
序
1980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政府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从此,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很快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会,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2009年,深圳出台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力争到2015年,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6500亿元产业规模的高技术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运用“绿色GDP” 指数来评价城市发展的整体运行质量。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局面。
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2009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超过2万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发明专利授权8132件,位居全国第二。2009年深圳市PCT申请达3800件,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深圳是中国的设计重镇和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实力较强的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2008年11月19日,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
深圳是一座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总面积近1/2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禁止任何建设项目的开展,控制线内的一草一木,都受到绝对保护。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3平方米,近年来曾被国际有关组织和中国政府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并荣获“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深圳志愿者文化发达,整个城市都充满着爱心。在这座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关爱行动”,保护、关怀弱势群体。深圳为此被誉为“没有冬天的城市”。
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被中国政府评为“优秀旅游城市”,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2010年必到的31个旅游胜地之一。
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深圳景区名闻遐迩,自然生态和滨海休闲景区也各具特色,别有情趣,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这座青春之城,将于2011年8月12日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深圳是该运动会史上最年轻的举办城市。深圳2011大运会是近年来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又一个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运动会。体育运动将为这座青春之城增添新的魅力。深圳概貌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现有蓄水工程220宗,其中水库172座,水库总库容5.79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提升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两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2010年7月1日起实行特区一体化,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035.79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1.03万人。而在常住人口中,男女性比例发生“逆转性”变化,男性超过女性。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居内地城市榜首。
■市树、市花
深圳的市树为荔枝树和红树。
深圳的市花为簕杜鹃。
■城市发展定位(“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
中国政府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深圳定位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综合实力
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经济增长
2009年,深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8.68亿元,增长15.4%;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4%,但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经济规模
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人民币,2009年达到92771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财政收入
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经济地位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公路运输
深圳公路交通发达,可通过高等级公路网络方便地到达珠三角各城市。
至2009年底,深圳市长途客运班线覆盖省内各市县,辐射香港、澳门及内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高速公路联网的实现,深圳作为泛珠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城市公交
深圳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公交理念,率先在全国启动“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三层次公交网络,市民出行非常便利。2009年末,全市公交营运车辆2.5万余辆,运营线路578条,总长近1.3万公里。口岸运输
深圳海陆空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深圳口岸
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类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深圳湾口岸。
■深圳海关
深圳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领导,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关也是全国任务最繁重的海关之一。深圳海关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等个性化服务。
2009年,经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1.85亿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1483.48万辆(艘)次。
■港口航运
截至2009年底,深圳港共建成500吨级以上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7个,集装箱专用泊位42个。码头岸线总长度29.8公里。共建成蛇口、盐田等10个港区,1个修船基地。
挂靠深圳港的国际班轮航线超过200条,覆盖世界12大航区的主要港口。2009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9364.9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准箱,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
■民用航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118条,国际航线(含港澳台)37条。2009年深圳空港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448.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54万吨。
■铁路运输
深圳铁路四通八达,贯穿中国大陆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和京九线在深圳交汇。广深线开行旅客列车119对,其中广深城际旅客列车100对,长途旅客列车19对。广深线高峰时刻每隔10分钟开通一趟“和谐号”高速列车,基本上实现了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铁路长途运输开行深圳至北京、郑州、合肥、九江、武汉、长沙、岳阳、肇庆、韶关、茂名、河源、梅州、汕头和香港九龙等。
正在建设的深圳(龙华)北站将成为华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
■地铁交通
地铁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运营。2009年总客运量达到1.38亿人次,日均客流37.81万人次。根据规划,到2010年,深圳市将建成238.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半数市民出行将靠轨道交通网,在网线内到达任一目的地换乘次数均不会超过3次。
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超过21亿人次。
对外贸易
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66家。全世界每5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是深圳生产的。
■进出口贸易
2009全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19.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进口总额1081.76亿美元。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利用外资
200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3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重为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2%;房地产业为6.1%。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6家。
■经济技术合作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7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完成营业额71.50亿美元,增长9.4%。
■对外投资
深圳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2005-2009年深圳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和机构405家,协议投资总额27.3亿美元。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启动建设。
高新科技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 产品产值
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 科研实力
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3万多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4家。2009年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58万余人。200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6%。
■科技成果与专利
2009年登记科技成果234项。年末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个,比2008年增长16.6%。专利授权量25894个,增长37.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高新区已形成了产
业链和相关配套比较成熟的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和医药产业群。
2009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49.7亿元,同比增长13.3%。
■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始建于1999年。主要功能是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深港科教合作平台、博士后工作服务平台。目前已汇聚52所
2001年 《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方性法规。
2002年 深圳市实行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改革,在探索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方面实现了突破。
2003年 胡锦涛视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2004年 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中小企板块。
2005年 福田区渔农村爆破拆除,拉响了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爆”。
海内外著名院校,累计培养人才10.8万多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2.8万多名,孵化科技企业600多家,获得专利超过240项。
■高交会
由国家商务部、科技部、信产部、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从1999年起每年秋季在深圳举办,至2009年高交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每届展会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产品与技术交易额超过130亿美元。第十二届高交会将于2010年11月举行。深圳30年大事记
1980年8月2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1年 深圳蛇口港正式对外开放,深圳拥有了第一个海港口岸。
1982年 深圳推出工资改革试点,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
1983年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1984年 邓小平视察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5年 《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
1986年 《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出台,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新路。
1987年 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1988年 《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房屋是商品”的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
1989年 百万劳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1990年 深交易所圳证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1991年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深圳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1992年 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
1993年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出台,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公务员规章。
1994年 江泽民视察深圳,勉励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1995年 深圳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城市合作商业银行。1996年 深圳地王大厦竣工,成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1997年 深圳建立人才大市场,首开劳动力商品化之先河。
1998年 《深圳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开创中国内地审批制度改革先例。
1999年 腾讯推出即时通信软件“QQ”,开启网上个人即时通讯方式。2000年 深圳数码港举行揭牌典礼,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由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创办的企业孵化器。
2006年 《深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纲要》出台,深圳首次把“走出去”列入城市重点发展战略。
2007年 深圳、香港两地政府共同签订《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提升深港区域在全球的竞争力。
2008年 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09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开市交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
2010年 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
1.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是?行政处分和人事决定
2.关于“请示”机关能不能列两个以上上级部门(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
3.深圳的重点发展产业 :文化产业
4.深圳要摆脱的“四个难以为继”(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近年来,日本西部铁路线上列车撞鹿事故不断增加,铁路管理人员想出以狮粪趋鹿的办法,受到了成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C)A.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原有的客观规律 B.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C.主观能动性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十分巨大 D.客观规律是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8.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总量平衡)
9.三个代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本,基,源”(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9、毛泽东思想中关于要协调好下列哪些关系,答案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等等。深圳市经济转型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发展后劲不足。转型将面临工业增长放缓,核心创新能力、循环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
二是调控经济能力不足。成品油等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电力供应紧张,对深圳企业生产、市场供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快,对房地产投资、市场运行和行业发展的综合调控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社会管理能力不足。从人口调控和管理看,深圳租住人口仍呈现规模强烈扩张趋势。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与市民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城市规划和管理能力不足。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二元结构仍较明显,“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在基础设施、市政配套、环境建设等方面,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篇:2014年深圳市情考点之2013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
2014-02-18
2013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深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2013年,深圳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5%,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2.8和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5亿元,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6296.8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198.14亿元,增长11.7%。经济规模继续居于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工业经济增速有所加快。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95.00亿元,增长9.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159.50亿元,增长12.8%,比上年提高
3.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501.01亿元,增长14.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2117.70亿元,增长24.3%,比平均增速高10.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4.7%,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城市更新改造投资358.3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4.3%。
消费市场持续畅旺。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59亿元,增长10.6%,。十大商品类商品销售中增长较快的有: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4.5%,通讯器材类增长56.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6%,日用品类增长19.2%,金银珠宝类增长18.5%,汽车类增长13.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2.1%,服装鞋帽针织类增长7.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
进出口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5373.59亿美元,增长15.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7.5、4.2个百分点,比重占全国的12.9%和全省的49.2%,分别比上年提高0.8、1.8个百分点;出口总额3057.18亿美元,增长12.7%,分别比全国、全省高4.8、1.8个百分点,比重占全国13.8%和全省48%,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0.8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316.41亿美元,增长18.5%,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1.2、7.5个百分点,比重占全国11.9%和全省50.9%,分别比上年提高1.1和3.2个分点。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4.09亿元,增长9.0%,占GDP比重3.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5.43亿元,增长14.2%,占GDP比重12.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9.77亿元,增长2.5%,占GDP比重1.9%,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2008.16亿元,增长15.0%,占GDP比重13.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1334.42亿元,增长10.8%,占GDP比重9.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492.37亿元,增长12.6%,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7.0%。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凸显。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002.50亿元,增长20.5%,比我市经济平均增速高10.0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34.5%,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228.28亿元,互联网产业增加值590.59亿元,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35.97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10.36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180.3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7.00亿元。
制造业高端化取得新进步。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162.87亿元,增长12.2%,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370.67
亿元,增长12.3%,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9.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邮政快递业、电信业表现突出。全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到586.66亿元,增长26.5%,其中邮政快递业务量达220.36亿元,增长89.6%。
三、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731.26亿元,增长16.8%,高出总体经济增速6.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3%和18.3%,分别比上年提高19.9和23.5个百分点。
单位能耗继续保持较低水平。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0.43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3%;预计全年单位GDP电耗558.41千瓦时/万元,下降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