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市政工程复习重点
强度:
1、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方可切缝。
2、混凝土路面达到设计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3、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喷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30%时,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的喷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40%时,不得受冻。
4、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所要求的吊装强度,一般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
5、对孔道已压浆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6、跨径≤2.0m的板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跨径为2.8m的板、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的75%,方可拆除。
7、封底一般先浇一层素混凝土垫层,达到50%设计强度后,绑扎钢筋,浇筑上层底板砼。
8、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对集水井停止抽水。
9、大型沉井达到100%,小型沉井达到70%时,方可进行拆除承垫木工作。
10、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11、封锚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不宜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80%,且不得低于30Mpa。
12、对后张预制构件,压浆强度一般不应低于压浆设计强度的75%。
13、冬期施工期间,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混凝土,抗压强度未道道设计强度的40%,混凝土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14、当收件跨度≤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75%时,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8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拆除。
温度
1、出厂摊铺温度135-170.。沥青碾压开始温度120°——150°,终了温度55°——85°。
2、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温度低于5°,方可开放交通。
3、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宜在135°—170°之间。
4、改性沥青比普通沥青料施工温度高10°—2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气温在20°—29°。
6、气温低于5°,不应进行喷射作业。
7、后张法预应力砼采用蒸汽养护时,其恒温应控制在6°以下。
8、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高于28°。
9、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10、控制混凝土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骨料加热温度不得高于60°。
11、拌制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
12、混凝土拌合物入摸温度不宜低于10°
13、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14、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环境气温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
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模。
一、0.5-1.01、箱涵顶进时地下水降低到开挖面下0.5-1.0米;(其他顶进,比如顶管施工和盾构施工,是0.5)
2、沥青混凝土摊铺前0.5-1.0小时预热烫平板(可能不是重点,但是我还是记住了)
3、路基施工中,根据道路中线和宽度放出道路边线,距离边线0.5-1.0米外每隔5米、10米、15米设置边线桩(可能不是重点,但是我还是记住了)
4、浅水区域筑岛埋置护筒,筑岛高度高出最高水面0.5-1.0米(围堰高出最高水面0.5-0.7米)
5、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浇筑一直要高出桩顶0.5-1.0米,事后凿除
6、管涵上部填土0.5-1.0米后,方可机械通过或碾压
二、25米
1、装配式桥梁,对于大于25米的预制梁,要验算裸梁稳定性
2、人工挖孔桩深度不超过25米
3、预应力张拉,超过25米的直线预应力筋,两端张拉
三、2-2.51、涨缝宽度2-2.5cm2、管棚中,钢管间距一般为直径的2-2.5倍
3、后张法施工中,管道净面积为预应力筋断面积的2-2.5倍
四、3-
51、小导管注浆支护中:
(1)、小导管直径3-5(单位厘米)
(2)、小导管长度3-5(单位米)
(3)、小导管入土间距3-5(单位分米即30-50厘米)
五、2-
41、无论沉井尺寸多大,垫木须在2-4(小时)内抽除
2、钻孔桩护筒直径比桩径大2-4(单位厘米)
3、钻孔桩护筒埋深一般2-4(单位米)
4、钻孔桩水下砼浇到钢筋笼底以上4(米)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以上2(米),然后正常速度浇捣(导管被砼埋深2-6米)
六、三个角度45、60、1351、预制装配式水池,构件吊装时,吊绳与构件夹角不小于45°
2、预制装配式桥梁,构件吊装时,吊绳与构件夹角不小于60°,否则设置吊架或扁担(因为桥梁构件比水池更大更重,所以角度要求严格些)
3、顶管施工,开挖面土方从上往下开挖,上部超挖不超过1.5厘米,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
七、百分数:75%
只要题目涉及到“达到设计强度百分之几方可进行xx操作”的时候,一律选“75%”,仅预应力水池例外-----70%(板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0%时方可进行预应力缠丝、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曲梁跨中临时支撑)
八、百分数40%(对上点的补充)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强度大于40%时,方可行人。
1.2MPA前禁止通行(桥梁P23)
九、百分数80%
后张法施工中,封锚混凝土强度不低于结构的80%
P8路基横向重叠0.4—0.5M 纵向1—1.5M
P11石灰基层预留300—500MM
P16沥青摊铺重叠5—10CM 前后10—30M
P17接缝上下纵缝错开150MM以上,上下层横接缝1M以上
改性沥青搭接100MM
P21为防止离析,卸料不超1.5米(动)
P105朝深超2米,采用穿桶或滑槽(禁止)
P89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大于300MM,插入下层50-100MM(水池)
P190振动器不应过震,且不宜少于30S,移动间距不大于50CM(路面)P213桥梁冬期砼浇筑不小于20CM,P89池壁不超40CM
水池底板砼坍落度50—70MM 惨外加剂小于150MM池壁不大于80MMP25网喷坍落度80—120MM
水池养护不少于14D
石灰稳定土7D
沉井7—10D
网喷2H养护 一般不少于7D重点不少于14D
预应力连续梁普通水泥不少于7D,矿火山不少14D
P101开槽埋管挖槽留不少于200MM排水
P113机械开挖,留标高以上0.2—0.3M柔性管道
P128人工留0.05-0.1M 机械留不小于0.15M燃气管
P24 基坑机械留300MM
P184石灰土粒径分层厚度60%,不大于10CM
水泥 2灰最大粒径不超37.5MM
P189砼路面 碎石不大于31.5MM 碎石乐石不大于26.5MM
水泥稳定基层初3H以上,终6H以上P185
砼路面初大于等于1.5H,终小于等于10HP189
高温初不小于3H终不大于10H
P194水泥砼面层弯拉低于1MPA,抗压低于5MPA
P26+P213 桥梁砼采用普通 硅酸水泥抗压小于30% 矿渣小于40% 不得受冻
第二篇: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试述国际贸易的作用
2简述国际分工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3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4试述对外贸易政策积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5简述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6简述普惠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7简述进口配额制简述进口配额制
8比较分析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的异同之处
9简述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
10简述WTO(GATT)的基本原则
11为什么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中介地位
12简述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3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
14试述中国发展外贸的主要理论依据
15试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各阶段的主要措施
16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新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目标及实施措施 17试述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
18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9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20简述汇票的定义及其主要票据行为
21简述本票与汇票的不同
22简述支票与汇票的不同
23简述信用证的业务流程
24比较分析国内金融市场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同
25比较分析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欧洲货币市场的不同
26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27比较分析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异同
28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与影响
2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30比较分析三种国际货币制度的不
31试述欧元创立的过程
32试述欧元诞生对国际的影响
33简述IMF贷款的特点
34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
35试述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及主要措施
36试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9级北京(燃气)班社会学专业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
林梅
(以下注有※的内容需要学员重点掌握,其它为一般了解)
第一讲
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
(三)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一)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
(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
(二)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
(三)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11
2、试辨析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异同。P11
3、试比较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的特点和差异。P27-32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三)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
(四)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一)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
(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
(三)文化人类学的冲击
(四)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四)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
(五)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来源。P39-41
2、试述20世纪20-40年代由文化人类学家完成的几项经典跨文化比较研究。P50-52
3、二战时期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之间主要有哪些研究发现?P52
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63
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
二、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实验法的功与过
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
(一)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
(二)抽样调查
(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四、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一)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
(二)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
(三)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
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
(三)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取向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P83、P86-111
2、跨文化研究中,一般可采用哪几种方法?P107-111
第四讲
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
一、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
(一)社会化是什么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一)本能与环境
(二)社会生物学的解释
(三)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三、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文化
(二)家庭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职业背景
(六)大众传播媒介
四、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一)人格与社会行为
(二)复杂的自我
(三)有关人格与自我发展的几种理论
五、社会化中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六、社会化的历程※
(一)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二)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些?P123、P124-126、P132-139
2、试述人格、自我与社会化的关系。P140-145
3、请比较以下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P160-163
第五讲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一)社会认知:塑造行动框架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一)社会知觉
(二)社会印象
(三)社会判断
三、印象整饰※
(一)印象整饰的涵义
(二)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四、社会认知偏差※
(一)首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
(四)社会刻板印象
五、社会行为的归因※
(一)归因的类型与研究
(二)归因:一致性推论和三维模式
(三)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P169-178
2、试述印象整饰的涵义。P178(P179-182)
3、如何认识中国人的“脸面观”?P183-187
4、影响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有哪些?简述之。P187-195
5、请简述社会归因的几种理论。P198-202
第六讲
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
(一)内驱力、需要与动机
(二)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
(三)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
二、侵犯动机
(一)侵犯概念的确定
(二)侵犯:先天与后天之辩
(三)侵犯的消除及其控制
三、亲合与利他动机
(一)恐惧与亲合
(二)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三)施与报: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思考题:
1、试述内驱力、需要与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P205-208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213
3、你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施报观?P236-238
第七讲
社会态度
一、社会态度剖析※
(一)社会态度的界定
(二)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二、社会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测量
(二)非量表测量
三、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认知平衡和认知失调理论※
(二)劝导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四、若干现实性态度的研究
(一)偏见:一种常见的否定性态度※
(二)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
(三)孝道: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
思考题:
1、态度有何特点?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242-244、P254-264
2、根据态度能预测人的行为吗?简述你的理由。P245-248
3、请举出某一种社会偏见现象,并用有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之。P264-268
第八讲
社会沟通
一、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
(一)沟通及其特点※
(二)沟通网络与类型
(三)沟通与互动
二、语言沟通
(一)人类语言的起源
(二)人类语言的获得机制
(三)语言的沟通功能
(四)语言、思维和文化
(五)暗语: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
三、非语言沟通
(一)身势学和动态姿势
(二)近体学与静态姿势
(三)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四)目光接触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它有哪些基本特点?P275-276
2、人际沟通有哪些不同的形式?P280-281
第九讲
群体与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
(二)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
(三)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
二、对称性社会互动※
(一)合作与竞争
(二)冲突与调适
三、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一)暗示
(二)模仿
(三)感染
四、社会群体及其分类※
(一)社会群体的基本含义
(二)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三)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内群体和外群体
(五)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六)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五、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一)群体规范及其作用
(二)群体压力
(三)阿希与从众行为研究
(四)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群体行为
六、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一)莫里诺与社会成员关系测量
(二)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
(三)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思考题:
1、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会对群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P337-340
2、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有哪些主要特征?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P344-348
3、请你谈谈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的看法。P353-357
4、依据不同的标准,社会群体可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P329-337
5、简述对称性社会互动与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异同。P313-328
第十讲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一、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一)社会角色的本质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功能
二、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一)角色的扮演
(二)角色的社会化
(三)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四)君子与小人:中国式的角色冲突
三、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与制约
(一)职业角色
(二)性别角色
(三)社会文化变迁与角色适应※
思考题:
1、社会角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角色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58-361、P362-364
2、辨析角色丛、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间的联系与区别。P376-378
3、简述社会文化因素对于角色的影响与制约。P383-397
第十一讲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一、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
(一)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
(二)集群行为的条件
(三)集群行为的理论
二、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
(一)群众的类型
(二)**
(三)骚乱
三、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一)时尚与流行
(二)从时髦到时狂:时尚的演变
(三)时尚的心理机制※
(四)时尚的传播规律
(五)恐慌及其特征
四、由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
(一)流言与谣言的性质※
(二)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
(三)如何制止流言与谣言
五、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一)从集群行为到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的四大发展阶段※
(三)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思考题:
1、试简述时尚的心理机制。P419-423
2、流言与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基本特征?P427-429
3、社会运动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社会运动包括哪几个阶段?P436-438
第十二讲
文化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情感、动机与文化※
(一)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
(二)青春期危机:普遍抑或特殊
(三)文化、亚文化与成就动机
二、文化与认知
(一)文化对感知觉的影响
(二)知觉模式:场域独立与场域依赖
(三)价值观:东西方的比较
(四)文化母题
(五)公设
三、文化与性
(一)性别角色的文化塑造※
(二)性行为的文化控制
四、文化与变态行为
(一)变态行为的文化解释
(二)文化性变态行为举要
(三)变态行为的文化塑造
思考题:
1、俄迪浦斯情结在儿童早期情感发展中是否具有普遍性?请简述你的理由。P444-446
2、成就动机受到了哪些文化与亚文化因素的影响?P449-450
3、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是如何形成的?P461(参考P154)
第十三讲
文化、亚文化与群体人格
一、民族性格
(一)民族性格和民族刻板印象※
(二)民族性格的研究历史
(三)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四)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
二、阶级心理
(一)作为“地位”亚文化群体的阶级
(二)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
(三)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
三、社区意识
(一)作为“地区”亚文化群体的社区
(二)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的体现
(三)社区意识研究范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性格与民族刻板印象?P476、P478
2、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民族性格?P481-485
3、在中国农村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中,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谈一谈你的看法。P499-504
第十四讲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
一、社会文化变迁※
(一)社会文化的变迁因素
(二)有关社会文化变迁的若干理论
二、变迁对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文化震荡与未来的震荡
(二)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边际人”现象
(三)代沟:行为方式的断裂
三、人的现代化※
(一)落后也是一种国民心态
(二)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
(三)转型时期中国国民的社会心态
(四)中国的现代化与国民性格的重塑 思考题:
1、简述英格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的论述。P542、P547
2、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人如何实现国民性的重塑,请谈一谈你的观点。P553-557
3、如何看待“富饶的贫困”现象,请谈一谈你的观点。P544-545
4、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哪些?P515-518
阅读参考书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夏学銮:《整合社会心理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许锋:《社会心理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5、侯玉波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赵中天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朱启臻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8、时蓉华编著:《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8年版
10、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四篇: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下)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基础知识
&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⑴强调个性,表现自我。⑵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⑶崇尚自然,提倡想象。⑷鲜明的夸张和对比,表现神奇内容。⑸重视中古文化和民间文学,富于民族特色。两种倾向: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 德国:发源地,早期“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 晚期“海德尔堡派”,格林兄弟,小说家霍夫曼 &海涅,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英国:湖畔派三诗人 华兹华斯“大自然诗人”,代表作《丁登寺》,《抒情歌谣集·序》: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宣言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
骚塞 &雪莱《致云雀》、《西风颂》“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怎能遥远?”“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秋颂》《忧郁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纯美说”对唯美主义的影响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众多“拜伦式英雄”典型。
《唐璜》讽刺艺术
&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艾凡赫》
& 法国:夏多布里昂,擅长异国情调和“废墟美”的诗意描写,《勒内》:孤独、忧郁、厌世的“世纪病”典型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沃达夫的形象
乔治·桑 田园小说《魔治》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茶花女》 雨果
《〈克伦威尔〉序》:浪漫主义文学宣言,提出了著名的“对照”原则。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九三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更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 俄国:
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茹可夫斯基
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抒情诗《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小说《驿站长》 维林
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开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先河。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普希金心目中理想的贵族妇女典型。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奥涅金的形象,开创了多余人形象系列。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毕巧林是一个三十年代的“多余人”形象 & 美国: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 《见闻札记》(《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库柏《最后的莫希干人》,开创了“西部文学”的传统 爱伦·坡,现代派的祖师爷,侦探小说开创者。
霍桑 《红字》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牧师狄梅斯代尔,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
麦尔维尔 《白鲸》
惠特曼,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草叶集》创造了自由体诗
二、名词解释:
1耶拿派: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的作家最早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概念,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他们反对古典主义,要求创作的绝对自由,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理论奠基人是施莱格尔兄弟,代表成员还有诺瓦利斯、蒂克等。因为耶拿派创办《雅典女神神殿》杂志而得名。2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对照而表现出来的。艺术的任务在于再现这个“对照”。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并采取艺术的夸张,就可使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
3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结成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湖畔派诗人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89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作写了《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品。1800年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提倡情感和想象,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4恶魔派: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 “桂冠诗人” 骚塞为叛徒,因此骚塞称拜伦是 “恶魔派”。恶魔派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5拜伦式英雄:拜伦作品中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形象,他们烙刻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印记。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原因起来反抗国家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但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之中,斗争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精神面貌的共同特征:反叛、孤傲、浪漫。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拉德。
三、重点思考题: 1.《巴黎圣母院》在人物塑造上的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对照而表现出来的。艺术的任务在于再现这个“对照”。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并采取艺术的夸张,就可使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美丑的尖锐冲突。“对照”原则的巨大成功。(人物自身、人物之间)爱斯梅拉尔达(内善外美)加西莫多(内善外丑)弗罗洛(内恶外丑)费比斯(内恶外美)2.《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A、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男人在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被送上断头台。”(《悲惨世界》)B、反思革命。在雨果看来,革命是反对暴政的有力工具,但他同时也对革命进行 了批判性反思。
C、以“仁慈,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感化教育。
①铸造美好灵魂:冉阿让的转变。②自然淘汰恶人:沙威之死。
③融洽人际关系: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婚姻。3.《唐璜》的讽刺艺术特色
⑴讽刺的广泛性。诸多的暴君、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
⑵讽刺的深刻性。讽刺涉及到许多欧洲社会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题外话”评论。⑶讽刺的艺术性。采用了讽刺艺术各种各样表现手法:形象的比喻、含蓄的幽默,集讽刺艺术之大成。
19世纪中后期文学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现实主义文学
& 基本特征:
1、冷静的客观性和严肃的真实性。
2、深刻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揭露性。
3、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
4、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 代表作家:-----梅里美:《嘉尔曼》(《卡门》)卡门形象:恶之花,对个性自由的追求,社会叛逆者-----司汤达: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国现实主义的宣言;《红与黑》被看作是法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副标题:1830年纪事。四个典型环境:维里埃尔小镇、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侯爵府、监狱,两个女性:德·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出色的心理描写。-----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思想内容:
1、反映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2、描绘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欧也妮·葛朗台》:吝啬鬼形象葛朗台 《高老头》: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脱冷-----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罗道尔弗、赖昂、爱玛,副标题“外省风俗” “包法利主义”: 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莫泊桑:《羊脂球》-----都德:《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描写劳资矛盾小说《艰难时世》 《双城记》:巴黎、伦敦,人物:梅尼特医生、代尔那、得伐石太太、卡尔登、露西-----萨克雷:《名利场》,女冒险家和投机者蓓基·夏泼,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勃朗特姐妹:夏洛蒂《简爱》(罗彻斯特)艾米莉《呼啸山庄》(希茨克利夫、凯瑟琳)-----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亚雷、安玑·克莱)-----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野天鹅》-----易卜生:《玩偶之家》,争取妇女解放的典型娜拉、资产阶级男权主义者海尔茂-----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多余人”形象毕巧林-----果戈理:《彼得堡故事集》(《涅瓦大街》《肖像》《鼻子》《狂人日记》《外套》)、《狂人日记》《外套》中的“小人物”形象,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死魂灵》,地主形象系列:玛尼洛夫、柯罗博奇卡、诺兹德廖夫、索巴开维支、泼留希金(守财奴、吝啬鬼典型),乞乞科夫是一个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特征的人物形象
3-----赫尔岑:《谁之罪》,“多余人”形象别尔托夫-----俄国三大批评家
1别林斯基,典型说“熟悉的陌生人”○; 2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即生活”○;小说《怎么办》,副标题“新人的故事”: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拉赫美托夫
3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谢德林《戈洛夫略夫老爷们》,犹杜什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小公务员杰符什金,延续小人物主题;《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索尼娅)、《白痴》(梅斯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弟》-----屠格涅夫:成名作《猎人笔记》,长篇《罗亭》(娜塔丽莎)、《贵族之家》(丽莎)、《前夜》(叶琳娜)、《父与子》(巴扎洛夫、巴威尔),其中的多余人和新人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卡杰琳娜“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德烈、娜塔莎、彼埃尔),《安娜·卡列尼娜》(列文、渥伦斯基、卡列宁),《复活》(玛丝洛娃、忏悔贵族聂赫留朵夫)-----契诃夫:《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别里科夫的形象。《樱桃园》没落贵族阶级的代表朗涅夫斯卡娅、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陆伯兴-----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废奴文学代表作
-----豪威尔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提倡“微笑的现实主义”-----亨利·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创始人,“国际小说”(《黛茜·密勒》《贵妇人画像》《鸽翼》和《金碗》)-----马克·吐温:《竞选州长》《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从“良心”的角度抨击了美国的蓄奴制,黑奴杰姆-----欧·亨利:短篇大师,《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杰克·伦敦:《马丁·伊登》,描写“美国梦”幻灭的作品
(二)自然主义文学
法国的龚古尔兄弟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左拉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家和代表作家,系列长篇《卢贡·马卡尔家族》(《小酒店》《娜娜》)其中《萌芽》在文学史上第一次集中描写了劳资矛盾,擅长描写大场面的群体形象
(三)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的先驱法国诗人戈蒂耶
英国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戏剧《莎乐美》
(四)象征主义文学
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先驱,《恶之花》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
象征派三诗人:魏尔伦、兰波《醉舟》《元音字母》、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五)无产阶级文学
英国“宪章派”文学是欧洲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巴黎公社文学,鲍狄埃《国际歌》
二、名词解释部分
1.人物再现法:“人物再现法”即让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把典型人物贯穿起来。不仅典型人物得到了符合性格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连成一个互 4 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2巴尔扎克化情欲典范:巴尔扎克描写人物,往往把握支配人物精神世界的某种最本质的情欲,加以聚焦、强化和夸张,通过反复描写和强调,使人物成为个性鲜明突出的偏执狂。& 绝对忠贞的代表:欧也妮&绝对好色代表:于洛 绝对贤德代表:于洛太太
& 绝对贪食代表:邦斯 绝对父爱代表:高老头& 绝对吝啬代表:葛朗台绝对野心代表:在绝对情欲模式中,有一组野心家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狠毒凶残,不顾一切地往上爬。伏脱冷、拉斯蒂涅(《高老头》)、杜·蒂埃(《老姑娘》),腓利普(《搅水女人》)
3威塞克斯小说:⑴取材农村。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所带来的政治、经济、道德、风尚的变化,揭露资产阶级的道德、婚姻、法律和宗教的虚伪和伪善,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沦落为它们的牺牲品的悲惨遭遇。⑵大胆表现爱情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⑶写景技巧别具一格。景与人化,情景交融。⑷悲观思想浓郁。
4社会问题剧:19世纪60-90年代,挪威剧作家易卜生针对社会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问题,写出了十多部剧本,统称为社会问题剧。剧本真实地描写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冷酷无情的法律、以男权为中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庸俗和自由主义政客的丑恶。代表作《玩偶之家》。总体艺术特色:⑴凝练集中,高度生活化。⑵封闭式的戏剧结构。历史影响:把欧洲的戏剧从形式主义的歧途拉回了现实主义正道,成了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一面旗帜。
5自然派: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创始人果戈理,别林斯基热情地肯定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自然派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自然派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新人: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特点: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
7多余人: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8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9忏悔贵族:尼古林卡→聂赫留朵夫→奥列宁→安德烈、彼埃尔→列文→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共性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活意义,愤愤不平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的残酷无情,苦苦思考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原因,寻找贵族出路,寻求接近人民的图景,具有道德感情的纯洁性。这些人物无不打上俄国社会发展印记,同时也包含了作家本人思想探索过程。
10托尔斯泰主义: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原则,把信仰上帝和道德自我完善当作消 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
11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这种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它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转变成另外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是静止地描写人物心理,而是注重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注意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变化过程,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
12废奴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盛行于50年代,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进步文**流。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汤姆叔叔的小屋》 希尔德烈斯(1807-1865)《白奴》
1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文学应该像科学一样使用实验的方法,对事物要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精确而毫无遗漏地摄取下来,反对现实主义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概括生活现象,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完全受环境和遗传决定。龚古尔兄弟:倡导者,《热曼妮·拉瑟顿》 左拉(1840-1902):理论家和代表作家。
1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的旗帜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核心理论贯穿于唯美主义所有文艺理论和艺术思想之中。“为艺术而艺术”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则是艺术独立,即艺术从劝世训诫的道德说教追求中脱离出来,从金钱实利的功利追求中脱离出来,从认识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追求中脱离出来,而仅仅以其自身为目的,为其自身而存在。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目的就在于追求自身的完美。所谓“艺术自身”即艺术的形式,一种与内容相脱离的纯粹的形式。
15象征主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三、重点思考题 1.于连形象
1平民反抗英雄。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他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平民青年,他曾想通过“红”踏上社会,但是波旁复辟王朝结束了他的英雄梦;而同时,于连又亲眼目睹了圣职人员的荣耀,萌发了通过披上黑色教袍以实现出人头地的欲望。他用尽种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然而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
2于连的一生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性格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怯懦、自卑、虚伪的矛盾统一体,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物。于连本质上是纯真、善良的,所以他没有一直堕落下去,而是在经过了风雨以后,最后悬崖勒马。
2.《红与黑》书名的含义 1从整体构思来看,○“红”代表拿破仑时代的红色军装,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黑”代表着教士的道袍,意味着波旁复辟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2从于连的生活道路来看。○“红”与“黑”概括了主人公的追求、幻想、野心和毁灭的短短历程。
3作品设置的两个“预言性场景” ○3.巴尔扎克的典型化原则
运用典型化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1典型是集中了某类人物“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同类人物特征的概括和结合,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2典型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环境,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性格,揭示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环境被视为人物性格的一种外延。
3小说一般采用环境——人物——情节三段式。○4.拉斯蒂涅形象
在《高老头》中是一个初出茅庐、初露锋芒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典型。他的思想性格在作品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比较质朴的贵族青年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拉斯蒂涅从良心到野心的转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他在《高老头》中接受了人生三课的教育。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生动地揭示了金钱势力强大的腐蚀作用,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高老头》中的拉斯涅蒂虽然满怀野心,但良知未泯。在《纽沁根银行》中,他心黑手狠,通过机会和手段,他挣到了一份有大宗嫁妆的婚姻,开始在政治交易场上钻营。在《轻佻的女人》中,他爬到了副国务秘书的职务。在《无知无识的喜剧演员》里,他摇身变成了具有伯爵爵位的部长。在《阿尔西的议员》中,他抛弃了旧情人纽沁根太太,娶了她的女儿。他还在《贝姨》中出现,作为于洛女婿的证婚人。在《小资产者》中也出现。不论他在社会的哪一级台阶出现,他都信奉当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人生哲学。5.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
取材平凡,小中见大。构思精巧,出奇制胜。语言传神,凝练生动。
艺术特色:⑴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⑵匠心独具的情节结构。⑶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逼真的肖像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6.多余人形象系列
“多余人”概念最早是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多余人”的完整形象是由19世纪20-50年代一批作家所塑造的同类人物共同完成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 形象。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罗亭。《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最后一个多余人 7.《双城记》的人道主义倾向
浓重的人道主义倾向:⑴抨击贵族血腥统治,同情人民的苦难遭遇,肯定人民革命的正义性。⑵反对革命暴力,贬斥凶杀行为。⑶宣扬宽恕仁爱,塑造理想人物。8.安娜形象及其悲剧原因
形象:安娜是一个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俄罗斯贵族妇女形象。美丽典雅、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安娜悲剧成因分析
㈠ 爱情与社会的彼此对立 整个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对安娜的谋杀 卡列宁官僚集团、伯爵夫人集团、年轻的公爵夫人集团。安娜对上流社会的依赖性。㈡ 爱情与婚姻的无法相容
& 卡列宁代表的是日常生活,并且常常是积极向上的那部分内容。他有责任心,对社会和家庭都有正直的看法和做法,并且坚信遵循这一切能够得到幸福。但由于缺乏形而上的深思,他只能停留在庸俗的层面。
& 安娜出身贵族,贵族教育规定了安娜的价值观念。贵族社会的习俗和道德准则成了她判定自己行为的尺度,这使得安娜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罪恶感和自责的情绪。7 ㈢ 爱情与亲情的不可兼得 儿子谢廖沙是安娜除爱情之外另一个精神支柱,在儿子与情人
之间她无法割舍,可是,当安娜对伏伦斯基的爱情和对儿子的亲情发生冲突时,她却不得 不做出取舍抉择。这也导致了安娜在离婚问题上的犹豫。㈣ 爱情与激情的不能持久。观念、现实和性格的差距导致了两者爱情的不平等,爱情带有很大程度的情欲性质。爱作为理想的短暂性。安娜要求渥伦斯基的是对她无限的、绝对的感情,只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安娜开始对伏伦斯基苛求,激烈的争吵,无端的怀疑,疯狂的妒嫉,使他们的爱情出现裂痕,并且越来越深。对安娜来说,沃伦斯基热情的消退,就是他对她爱情的消亡。她想到了以死进行报复。“惩罚了他,摆脱了一切人,也摆脱了自己”
9.《恶之花》的艺术成就
1提出了“通感”理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诗歌必须重视想象,认为外部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内心能相互感应,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之间能产生“交感”,要注重各种感官(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间的某种神秘联系。主张用感官可及的具体事物(如山水草木)来暗示人物内心微妙的精神世界。2象征手法的运用。○(《忧郁之四》)
象征:以外界存在的某种具体事物当作标记或符号,表现隐含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它需要通过联想体验形象所传达的含义,往往具有暗示性、多义性和模糊性。3以丑为美,化丑为美。
○
20世纪现代派文学
(大概占考试内容的10%左右,限于填空和选择两类基础知识题)
(一)现代主义文学
& 后期象征主义:叶芝《驶向拜占庭》、瓦雷里《海滨墓园》、里尔克《杜伊诺哀歌》、梅特里克《青鸟》、勃洛克《十二个》、艾略特《荒原》
& 意象派:庞德《在地铁车站》
& 表现主义: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恰佩克《万能机器人》、卡夫卡《城堡》(主人公K)《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尤金·奥尼尔《毛猿》主人公扬克
& 未来主义:马里内蒂《他们来了》、阿波利奈尔的立体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 & 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嘉》
& 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现代庸人布卢姆、虚无主义者斯蒂芬、肉欲主义者莫莉)、伍尔夫《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
& 存在主义文学:萨特:小说《恶心》、戏剧《苍蝇》、《禁闭》,“他人就是地狱”
加缪:中篇小说《局外人》(莫尔索)、《鼠疫》 & 荒诞派戏剧:阿瑟·阿达莫夫《弹子球机器》、让·热奈《女仆》、品特《生日晚会》、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等待戈多》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无名氏的肖像》《行星仪》、罗伯-格里耶《橡皮》《窥视者》《嫉妒》、米歇尔·布托尔《变》《日程表》、克洛德·西蒙《佛兰德公路》
& 黑色幽默: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宰场》《顶呱呱的早餐》、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约翰·巴思《烟草经纪人》
&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附:考试题型跟上学期一样,填空题25%,选择题(多项和单项)20%,名词解释3个15%,简答题2个12%,分析题2个28% 考试范围: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占90%,现代派文学占10%
第五篇:法医学复习重点
11卫管法医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
是应用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法律方面涉及医学问题的医学学科。
二、法医学研究对象.尸体 2.活体 3.生物源物证 4.其他(犯罪现场和灾害现场勘验,医
疗诉讼方面的病历及有关资料的文证审查或法院提供的询问记录)
三、法医学任务.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依据,揭露或预防犯罪,维护
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断发展本门学科,促进法学、医学和法医学的发展和提高,更新理论
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并争取获得新的成就。
四、中国南宋时期宋慈著书《洗冤集录》。
五、林几教授是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奠基人,曾获德国法医学博士学位。
第二章、死亡与死亡学说
一、脑死亡
脑的严重外伤或疾病,使脑的全部功能不可逆地停止而导致的人体死亡。
二、脑死亡诊断标准.确定的不可救治的脑损害,包括各种原发性颅脑外伤和疾病,特别
是脑干严重损害。.意识丧失,临床上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对各种声音、语言和强烈
疼痛等外界刺激均无反应,不能发声,无任何自发性运动。.自主呼吸丧失,必须依赖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关闭呼吸机
3min后,仍无反射性呼吸活动。.脑干反射消失12h,包括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头眼反射,眼前庭反射消失;咽喉反应消失。
三、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
大脑死亡和皮质死亡情况下的自觉意识活动、运动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呼吸和循环等基
本生命中枢功能仍存在的状态或临床综合征,即为植物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病人称为
植物人。
四、假死(apparent death)
有些病人,各种生命功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状态,一般的临床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察觉其
生命指证的存在,这种状态称为假死。
五、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
机体死亡后,部分组织或细胞尚能生存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这些组织对多种刺激仍
可产生反应,称为超生反应。
六、死因分析.直接死因,所有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2.根本死因,凡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理过程的最初的疾病或损伤,或造成这些
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中介原因,发生于根本死因和直接死因之间的并发症或外部介入的不利因素。4.辅助死因,凡是与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因果关系或必然联系的其他可能促进
死亡的情况。.死亡诱因.联合死因,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独可致死的死因情况。
七、死亡方式.非暴力性死亡方式.暴力性死亡方式:①自杀死 ②他杀死 ③意外事故或灾害
第三章、尸体现象
一、以死后24h为界,死后24h以内出现的尸体现象称为早期尸体现象,死后24h后出现
为晚期尸体现象。
二、早期尸体现象
I.与肌肉变化相关的现象
1.肌肉迟缓:死后立即出现短暂的骨骼肌松弛现象。
意义:①是确证死亡的参考指标
②根据是否有压迫的痕迹,推断是否有移尸及移尸的时间,分析案件性质
③根据尸体是否存在肌肉迟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作为推断死者死后经
过时间的依据
2.尸僵:死后肌群经过短时间的松弛后又变僵硬,使关节固定、尸体僵硬的现象。
意义:①确证死亡
②根据尸僵的出现顺序,发生,发展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度,可作为推测
死因和死亡时间的参数。
③尸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将死亡发生时尸体的位置和姿势固定下来,有
助于判断死亡时尸体的状态,判定是否被移尸。
④认识心肌与平滑肌的僵硬,可避免尸解时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解释。
3.尸体痉挛:尸体未出现弛缓而直接进入僵硬状态,保持着死亡时刻死者的姿势和
动作。
意义:①能使死者保持生前最后一刻的姿势,对判断死亡性质,分析案情有重要的 法医学意义
②由于尸体痉挛的发生需要具备特殊的条件及诱因,有助于分析死亡原因
II.与热量变化先关现象——尸冷
作为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指标,已得到法医学界的公认。
III.与血液变化相关现象
1.尸斑:因血液坠积而致该处皮肤出现的边缘不清,呈紫红色的斑片。
意义:①是较早出现的死亡现象,一旦出现即证明死亡已经发生
②根据尸斑的发展可以估计死亡时间,但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
③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可作为分析死因的参考指标
④根据尸斑的位置可以推测死亡时死者的体位及尸体有无变动等
⑤充分认识尸斑及内部器官血液坠积的特点,可避免与生前疾病相混淆
⑥正确区别尸斑与皮下出血,鉴别死后伤与生前伤
分期:①坠积期,12h以内
②扩散期,12—24h
③浸润期,24h以后
尸斑与皮下出血的区别
2.内部器官血液坠积
死后内部器官的血液向其低下部位坠积。
3.尸体血液状态:是指尸体心血管内血液的性状。分为死后凝血块,鸡脂样凝块和
血液流动状三种类型。
意义:①根据血液状态可以推测死因或病因
②根据血液状态能够推测死亡机制
③根据血液的凝固状态及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IV.与水分相关的现象
1.角膜混浊:人死后角膜逐渐失去透明性,变得混浊,呈灰白色,最后不能透视瞳
孔的现象。
2.局部干燥:尸体局部表面,尤其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及湿润的创面和粘膜面,水分
不断蒸发,以致局部水分蒸发变硬,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外
观似羊皮纸样的现象。(与挫伤鉴别)
V.与酶化学反应变化相关的现象
1.自溶:死后组织细胞失去活性,受自身释放的水解酶作用,使组织变软或液化的现
象。
意义:①自溶的发生发展时间有一定的规律,通过组织学观察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②正确辨认自溶组织形态特征,避免与变性,坏死,出血相混淆。
③自溶可能破坏和影响生前损伤和对疾病的诊断,影响死因的判定,因此尸
体解剖应尽早进行,早取材,早固定,防止自溶发生。.自身消化:死亡后,器官因自身消化液中的酶的作用而溶解的现象。
意义:①因自身消化常常可形成死后器官穿孔,出血,淤血。应注意与生前病变辨
别。
②根据自身消化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可以大致推断死后经过的时间。
3.浸软:妊娠4月以上的胎儿死于子宫内并在羊水中发生无菌性,自溶性改变。
三、晚期尸体现象
I.毁坏性尸体现象
1.腐败:尸体的组织细胞因腐败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的过程。
白骨化:腐败发展至最终,全身软组织溶解,液化,最后完全消失,仅存骨骼,牙
齿和毛发,此现象称为尸体白骨化。春秋两季需5-6周以上,冬季需数月,泥土中的需3-4年。
意义:①根据腐败的发生发展情况可大致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②正确认识腐败尸体征象,避免与损伤,病变相混淆
③腐败可使水中尸体浮上水面,揭露犯罪
④腐败可破坏生前损伤和病变,影响鉴定与分析,尸体应及早进行法医解剖
或冷藏。.霉尸
II.保存型尸体现象
1.木乃伊
2.尸蜡
3.泥炭鞣尸
4.其他(冻尸,盐渍尸,糖渍尸,固定尸体,中国古代保存型尸体)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
一、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变化
1.形态变化为主的损伤:擦伤,挫伤,创,骨折,内部器官创伤,肢体短碎 2.功能变化为主的损伤:神经源性休克,震荡伤
二、擦伤(abrasion)
概念:表面粗糙的致伤物与体表摩擦造成的以表皮剥脱为主要改变的损伤。包括擦痕,抓痕,压痕。
意义:1.擦伤是暴力作用的证明,擦伤所在的部位常标志暴力的作用点。
2.根据擦伤的形态特征,有时可以推断致伤物的表面特征。
3.根据皮瓣翻转的方向可推断外力作用的方向。
4.根据擦伤颜色的改变及痂皮形成的特征等,课推断外力作用的时间。
5.根据擦伤的特征性分布,可提示加害者的犯罪意图。
三、挫伤(contusion)
概念:为钝器打击造成的以皮内和皮下出血为主要改变的损伤,表现为皮肤和皮下软组
织出血,可伴不同程度表皮剥脱,局部组织肿胀和炎症反应。
意义:1.挫伤标志暴力作用,除死后超生反应期内较大暴力可引起皮内,皮下出血外,一般均为生前伤。
2.根据皮内,皮下出血的颜色改变可推断损伤时间。
3.根据皮内,皮下出血的形态可推断致伤物。
4.根据挫伤的分布,数量和形态,可初步推断案件的性质。
四、竹打中空
若棍棒较细,用其快速击打在较平坦和皮下组织较厚的部位,可形成中间苍白,两边平
行的条状挫伤。
五、创(wound)
概念:较强的暴力造成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破裂的开放性损伤。分类:1.锐器创,由锐利尖端或有刃缘的致伤物造成的创
2.钝器创,由粗钝的致伤物造成的创
区别
其中的概念:
1.创缘:破裂处皮肤边缘
2.创口:创缘皮肤形成的皮肤破裂口
3.创角:创缘皮肤交接的夹角,除圆形创口,一个创口至少有两个创缘和创角
4.创壁:创口皮肤及其下破裂的组织断面
5.创腔:创壁组织形成的破裂空腔
6.创底:创腔深部未破裂的组织
7.组织间桥:连接于创壁之间未断裂的组织,多为较柔韧的血管。神经及其外膜
结缔组织束。
六、颅脑损伤
是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为首位。广义的颅脑损伤应包括颜面部
损伤,头皮损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及脑组织损伤。
七、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由于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头部遭受打击,可在不同部位脑组织中造成长
而纤细的神经纤维损伤,亦称弥漫性髓质损伤。
八、交通损伤(transportation injury)
指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在道路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
坏或功能障碍。
九、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
在车辆急骤加速或减速时,因惯性作用,车内人员颈部过度伸展或屈曲而引起的颈椎,颈髓及脑组织的损伤。多发生在第5-6颈椎,主要为颈椎脱位与骨折,颈髓震荡或挫伤,以及脑干挫伤或脑震荡。
十、火器伤
1.枪弹创(gunshot wound)
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他投射物击中机体所致的损伤。
近、中距离射击时,见有圆形或椭圆形创口,边缘有擦拭轮、烟晕及火药斑纹,并有
射击者所持的枪支、手及衣着上粘附被射击者的血液及其他人体组织的回溅现象。2.散弹创
猎枪或自制土枪发射的散弹造成的损伤。第五章、机械性窒息
一、分类
1.压迫性窒息:①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包括缢死,勒死,扼死
②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包括活埋,挤压死 2.堵塞性窒息:口鼻腔或呼吸道内固体或液体等异物阻塞所致
二、1.缢死(hanging)
用条索状物体缠绕颈部,以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其压迫颈部而引起的死亡。
2.勒死(ligature strangulation)
用绳索类物体缠绕颈部,通过某种机械力作用,可是自身或自身以外的力量,使绳索
类物体勒紧并压迫颈部而导致的死亡。
3.扼死(manual strangulation)
用单手或双手,上肢等扼压颈部引起的窒息死亡。
三、Tardieu氏斑
概念:机械性窒息死者,瘀点性出血最常见于脏胸膜和心包脏层下。
形成机制:1.缺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
2.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小血管,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而发生破裂
3.胸腔负压加大,肺浆膜下毛细血管不能耐受高压而破裂出血
四、性窒息(sexual asphyxia)
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场所采用各种奇特的方式,使自己处于一定程
度的缺氧状态以刺激其性欲,增加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性行为活动。
五、溺死(drowning)
1.概念:亦称淹死,指液体吸入呼吸道和肺而引起的阻塞性窒息死亡。2.尸体征象
水性肺气肿(emphysema aquosum)是尸体溺死的最重要证据之一。3.实验室检验:①硅藻检验 ②血液化学成分检验 ③叶绿素检验 ④其他生物学的检验
六、溺死和抛尸入水的鉴别
七、猝死(sudden death)
概念: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性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特点:1.死亡的急骤性。WHO规定为24h,大多数死亡案例,常发生在出现症状后数
分钟或数秒钟。
2.死亡的意外性。
3.死因系潜在的进行性疾病或功能障碍。
4.可有或无诱因。
注:几乎所有疾病均可引起猝死,只是发生几率不同。
八、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的特点
1.发病年轻
2.表现为心率失常,心功能衰竭 3.即刻死
第六章、高低温损伤
一、烧死
1.尸体形态学改变
①体表征象:烧死者除皮肤有红疹,水疱,坏死外,尚可有碳化等各种不同程度烧伤,体表及口,鼻,咽内有烟灰炭末沉着,以及外眼角褶皱,拳斗姿势,皲裂创
②内部改变:呼吸道损伤,碳氧血红蛋白增多,硬脑膜外“热血肿”,胃肠改变,其
他器官改变
2.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呼吸道损伤所致的急性喉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
炎等,统称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3.死亡原因
窒息;急性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中毒;休克;自身中毒;烧伤并发症;火灾现场
房屋倒塌或逃离时跳窗高坠可引起严重的机械性损伤。
二、电击死
概念:电流进入人体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称点击,又称触电。电流所致人体皮肤及
其他组织器官损伤称电击伤。电流所致死亡称电击死。
形态改变:1.电流入口:电流斑,皮肤金属化,电烧伤
2.电流出口:出口部位组织受损可较入口严重,但无金属化现象
3.电击纹
4.电流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第七章、法医临床学
一、概念
应用医学的理论和技能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等问题的一
门学科。
二、活体损伤鉴定
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对被鉴定人进行检验,从而确定被鉴定人是否存在损伤,并
按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评价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或伤残等级,为司法审判提供定罪,量
刑和经济赔偿的医学证据。
三、损伤程度鉴定
1.重伤(grave bodily injury)
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①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②使人丧失听觉,视觉
或其他器官功能的;③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2.轻伤(flesh injury)
是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
功能障碍,但尚未危及生命或未遗留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损伤。
3.轻微伤(slight bodily injury)
是指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造成人体局部组织结构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短暂的功
能障碍,恢复后不遗留明显后遗症,达不到轻伤标准的损伤。
第八章、物证检材
一、法庭生物物证
是指与案件有关并可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能揭露和证实案件性质的生物
物品皆为法庭生物物证,简称物证。
二、检材的采取原则
1.在现场勘查或侦查中,必须全面,仔细寻找一切可疑的物证
2.详细记录检材的名称,数量,形状,大小和发现地点,并进行绘图,照相和记录后,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用适当的方法采取和包装。3.取材时应尽量保持其原形状不受损坏
4.提取现场的检材时,应同时提取受害人的血液,唾液和毛发等 5.取尸血,最好取末梢血 6.用镊子或手套,不可直接接触 7.宁多勿少,足量
8.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三、血痕检验步骤
1.肉眼检查 2.预实验与确证实验 3.种属实验 4.个人识别,即血型和DNA分析实验
5.根据需要可进行性别,出血部位等检验
四、1.亲权鉴定(parentage testing)
应用医学与生物学的知识与技能判断不同个体间是否有血缘关系,包括鉴定有争议父
母与子女,隔代与隔数代个体间的血缘关系。
2.亲子鉴定
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3.父权鉴定
判断有争议的父亲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
第九章、强奸与性犯罪
一、强奸(rape)
是指男子违背妇女的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以强奸论并从重处罚。
二、强奸后果
1.精神创伤
2.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3.会阴损伤
4.被害妇女常因抵抗暴力而导致身体各部位损伤 5.妊娠
第十章、法医精神病学
一、精神疾病
是指各种生物性,心理性以及环境有害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
知,意识,思维,情感,智能,意志或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法医精神病学(forensic psychiatry)
应用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并解决精神疾病与法律之间有关问题的学科。
三、刑事责任能力(criminal responsibility)
指一个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简称责任能力。
第十一章、中毒
一、毒物(poison)
是指较小计量进入机体即可通过其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的物质。
二、中毒(poisoning)
指人体因毒物作用发生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因中毒造成的死亡称中毒死。
三、毒性(toxicity)
毒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程度,致死量小的毒物毒性大,致死量大的毒物毒性小。按致死
量的大小,可分为5类: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四、按毒物作用分为:
腐蚀毒,实质毒,酶系毒,血液毒和神经毒。
五、有机磷农药中毒
大蒜味,瞳孔缩小
六、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
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且撤去药物可引起
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
七、药物滥用
是指违背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是用任何一种药物。
八、毒品
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等200余种,国际公约命令禁止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十二章、法医人类学
一、个人识别(personal identification)
指用科学的方法对尸体、活体或人体组织进行个人同一认定。
二、骨骼的性别差异以骨盆最为明显,其次是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