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省政协王平副主席莅淅调研座谈会上的
在省政协王平副主席莅淅调研座谈会上的致辞
淅川县人民政府县长马良泉(2011年5月 日)
尊敬的王平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县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王平副主席一行带着对淅川人民的深情厚爱,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淅川县四大班子和全县67万人民,对王平副主席一行莅淅调研、指导工作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平川而得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全国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全县国土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67万人。
淅川是典型的库区县。在正常水位下(157米),水库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河南、湖北各占一半,河南水域全部在淅川县境内;库岸线长3200公里,其中淅川800多公里。水库大坝加高蓄水后(170米),水域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我县506平方公里,占整个库区水域面积的48.2%;库岸线长4610.6公里,其中淅川1085.8多公里。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淅川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初期工程丹江口水库修建时,淹没淅川土地362平方公里(折54.3万亩),其中
耕地28.5万亩,占当时全县总耕地的55%,直接损失
7.4亿元(时价)。中线工程实施后,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折22.96万亩),占库区新增总淹没面积的近一半,各项静态淹没损失约90亿元,主要淹没指标居库区两省六县市之首。
淅川是全国移民大县,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出大县。两次移民累计达40万,其中,初期工程移民20.2万(由于当时安置政策、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大量外迁移民返迁);这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16.2万,同时,线上还有留置移民人口3.5万。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目前,我县已完成试点移民1.08万人和第一批移民6.52万人。最后一批移民也就是第二批8.6万移民,目前,已正式启动,并与5月5日在大石桥乡西岭村举行了隆重的移民搬迁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县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正式拉开序幕。
淅川也是全国文物大县。淅川古为商於之地、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境内已出土国家一级文物54件,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3处,是全国文化大县、文物大县。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思想家范缜等历史名人。近年来,我县抢抓南水北调中线蓄水前时间,加大库区文物发掘力度,先后对库区700多座古墓、400余座房址、500余处遗迹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5万
余件,有效保护了我县库区文物。
近年来,我县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抢抓南水北调机遇,认准建设生态淅川、富强淅川、和谐淅川“三大目标”,大力弘扬敬业、实干、奉献、争先的“淅川精神”,坚持一手抓移民迁安,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12.5%,总量是“十五”末的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143.7%,比“十五”末翻了两番多;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27.5%,相当于“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2倍,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南阳市第一方阵,在全省108个县市区中位居第54位。一是移民迁安有序推进。坚持把移民迁安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全力攻坚,试点和一批移民顺利完成,受到李克强副总理和国调办、省市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第二批8.6万移民搬迁已于5月5日正式启动,8月底将全面完成,县内安置工作基本赶上省、市步伐,复建工程正在有序展开。二是水质保护初见成效。坚持把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强化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构筑水质保护屏障,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丹江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符合调水要求。三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渠首枢纽工程进展良好,总干渠淅川段
推进顺利,征地拆迁任务已提前完成,拆迁房屋面积
6.55万平方米,拆迁人口1006人,迁建13家企事业单位及大量的电力、通讯等专业设施,移交1.67万亩永久、临时用地,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这次王平副主席一行莅临我县调研,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和王平副主席对淅川的关心和厚爱。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淅川承担着第二批大规模移民迁安、保护水源区水质安全、服务中线工程建设和库区文物保护等重大历史任务,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在此恳请王平副主席及与会的各位领导继续关注淅川、支持淅川。我们将以这次省政协调研为契机,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水质保护、移民迁安、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等工作,推动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最后,预祝这次调研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淅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省政协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省政协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汕尾市工商联 吴明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汕尾工商联界别向省领导和调研组汇报。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后,汕尾市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做好政协工作。市委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市学习贯彻《意见》作了统一部署。
同时,市委、市政府又采取具体措施:一是坚持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参加讨论,通报工作情况,与委员共商汕尾发展大计。二是及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三是大力支持政协履职,市委、市政府主动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四是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印发了《汕尾市政协提案工作办理工作规程(试行)》,规定提案办理程序和时限,明确了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和服务。
市政协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先后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等,对学习贯彻《意见》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从而使《意见》 1
在全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工商联组织作为政协的一个界别,这些年,市委重视、关心、支持工商联(商会)的工作,主要的体现在几方面。
第一,重视培养一支有素质的参政议政队伍
各级工商联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护共产党领导、一支有优势、有素质的参政队伍。现在,全市工商联会员2000多个,其中企业会员1140多个;全市工商联会员担任政协委员职务的118人。其中:4人任省政协委员;3人任市级政协常委;20人任市级政协委员;2人任县级政协副主席、17人任县级政协常委;72人任县级政协委员。
第二、重视发挥工商联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
近几年来,市政协加强对委员履职情况的收集和掌握,建立委员履职信息库。市政协不断对新委员开展参政议政理论培训。市工商联会员的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汕尾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反映社情民意。
一是工商联会员、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为汕尾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计。近几年工商联会员的政协委员调研专题有: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关于加快商业服务业务发展、关于发展汕尾旅游业、关于为外来工推行廉租房、关于加强劳资关系稳定就业局面等等。这些调研专题都引起市委、市政府和有关
部门的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
二是工商联会员的政协委员为市政府工作出谋献策,积极提案。如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政协委员的50个提案中,工商联会员政协委员提案有11个;其中黄永好副会长“关于加快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的管理”提案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制订了有更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办法和优惠措施。
我市工商联副会长林义鸿、副主席林树冯、常委陈俊松、郑礼建等分别在省、市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得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落实。
第三、重视汕尾民营企业的发展
汕尾有私营企业2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5万多家。
近几年,汕尾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民营经济比重已占全市的62%,这是汕尾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结果。在金融危机期间,有的企业经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民营企业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指导他们拓展产品市场,关心企业员工等等,使企业受到很大鼓舞,努力应对困难度难关。
这几年的事实表明,汕尾工商联组织班子成员得省、市政协委员中,他们的企业发展了,都会回报社会。从2007年以来,他们有的追加投资,扩展项目,解决了许多就业;有5个工商
联会员政协委员捐资办学,为农村修路、造桥和饮水工程资金4600多万元。
第四、重视工商联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工商联的工作高度重视。工商联举办的历年商界迎春座谈会,为了凝聚民营企业家的力量,加强沟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外地商会到我市参观考察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到会与他们座谈,互通信息;又如去年省光彩事业汕尾行活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活动接待工作方案,作出批示,亲自参加活动,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工商联会员的政协委员在经济社会、在民营企业界是举足轻重的人士。市委重视、支持汕尾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形成了社会凝聚力。而政协委员在民营企业界又形成了号召力,他们增强了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感,也就增强了投资创业的安全感。所以,我的感想就是:市委重视、支持政协工作,已在汕尾取得经济社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双赢。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省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省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省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
镇地处辛河路、维高路交汇处,面积平方公里,拥有行政村122个,人口万,是县政府驻地镇。
镇现有农村党员2400余名,上次换届后,全镇有村级干部37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分别达到94%和91,农村班子队伍总体上说结构合理,素
质较高。
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尤其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县城的改造开发,我镇大量的土地被征租用,土地矛盾、村级财务矛盾、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短时间内大量涌现,带来了较多的困难。**镇历届党
委、政府面对困难,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做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连续四年被县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2004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下面我将我镇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镇党委近几年来一直把强化村级班子、健全奖惩机制、实现后进村转化升级做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突破点。一是村级班子上配齐配强。利用上次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对全镇的农村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员结构进行了大面积调整,目前,全镇376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1岁;其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0人,占70以上,致富能手型干部占到73%,双高双强型干部占到85%。同时,着重从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人中
选拔村后备干部,进行着重培养,及时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全镇各村长期保持有2-3名后备干部。二是奖惩机制上逐步完善。根据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重点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干部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并根据不同村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使内容重点突出,目标责任明确,并把目标考核与实际工资挂钩,在村干部中达到前有目标后有压力的效果。同时,对村干部的工资结构进行较大调整,突出对实效工资的奖罚,将重点放在维护稳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方面上,严明奖罚,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抓好典型村培养和后进村转化。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确定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对“无人可选”的支部班子,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回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等途径解决;每年按照20的比例,倒排出一批后进村,派驻由科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按照“查、建、树、帮、管”五个环节进行
集中整顿。同时,实行了镇直部门包扶联系后进村制度,对后进村进行重点帮扶;结合“小康文明村”的创建,搞好典型村的培养,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帮扶等方式,全面提升典型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文明程度和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档次,着力培养出一批在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都均衡发展的“双强村”。
(二)加大转移支付,保障村级正常运转
根据农业税取消后,财政收入少,村级运转难的问题,我镇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机关财政支出、加大村级财政支付,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保证了村级正常的运转。一是进行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压缩财政支出。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在全镇机关内部实行了机构合并和改革,将全镇原有的30多个部门、单位合并为两委、六办、十个农工商公司,分流精减了部分人员,压缩了镇级财政支出。二是提高村“两委”兼职率,减少
村干部工资支出。结合村“两委”换届,提高村干部的兼职率,缩减村干部职数。全镇农村“两委”班子经过换届由原来的736人,减少到418人,减少43,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4和91。大大减少了村干部工资支出。同时在全镇实行农村会计代理制,取消原来的村会计和保管员,只设一名报帐员,仅此一项就减少干部职数318人。三是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针对税费改革后针对全镇有75个规模较小,村干部工资难以保障的村集体积累薄弱村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村的干部工资实行镇级统筹,统一核发,2002年镇财政转移支付万元。2003年转移支付资金万元。2004年,转移支付资金万元。
(三)创新工作思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我镇几年来把健全村级制度,扩大村级民主,提高村务透明,融合干群关系做为规范村级管理的主要措施,在工
作做法上力求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实行村务管理程序化。根据以往在村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广饶镇村级工作程序》,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党员发展、土地调整、印鉴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印发到各村,同时向村民公开,要求村干部必须依照“程序”管理村级事务,使村级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二是实行村务决策双向化。根据过去在村务决策中出现的部分村干部一人说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在省政协召开的基层组织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镇地处辛河路、维高路交汇处,面积107.57平方公里,拥有行政村122个,人口7.1万,是县政府驻地镇。**镇现有农村党员2400余名,上次换届后,全镇有村级干部37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分别达到94%和91%,农村班子队伍总体上说结构合理,素质较高。
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尤其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县城的改造开发,我镇大量的土地被征租用,土地矛盾、村级财务矛盾、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短时间内大量涌现,带来了较多的困难。**镇历届党委、政府面对困难,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做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连续四年被县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2004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下面我将我镇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镇党委近几年来一直把强化村级班子、健全奖惩机制、实现后进村转化升级做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突破点。一是村级班子上配齐配强。利用上次村两委换届的机会,对全镇的农村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员结构进行了大面积调整,目前,全镇376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1岁;其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0人,占70%以上,致富能手型干部占到73%,双高双强型干部占到85%。同时,着重从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后备干部,进行着重培养,及时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全镇各村长期保持有2-3名后备干部。二是奖惩机制上逐步完善。根据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重点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干部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并根据不同村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使内容重点突出,目标责任明确,并把目标考核与实际工资挂钩,在村干部中达到前有目标后有压力的效果。同时,对村干部的工资结构进行较大调整,突出对实效工资的奖罚,将重点放在维护稳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方面上,严明奖罚,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抓好典型村培养和后进村转化。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确定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对“无人可选”的支部班子,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回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等途径解决;每年按照20%的比例,倒排出一批后进村,派驻由科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按照“查、建、树、帮、管”五个环节进行集中整顿。同时,实行了镇直部门包扶联系后进村制度,对后进村进行重点帮扶;结合“小康文明村”的创建,搞好典型村的培养,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帮扶等方式,全面提升典型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文明程度和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档次,着力培养出一批在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都均衡发展的“双强村”。
(二)加大转移支付,保障村级正常运转
根据农业税取消后,财政收入少,村级运转难的问题,我镇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机关财政支出、加大村级财政支付,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保证了村级正常的运转。一是进行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压缩财政支出。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在全镇机关内部实行了机构合并和改革,将全镇原有的30多个部门、单位合并为两委、六办、十个农工商公司,分流精减了部分人员,压缩了镇级财政支出。二是提高村“两委”兼职率,减少村干部工资支出。结合村“两委”换届,提高村干部的兼职率,缩减村干部职数。全镇农村“两委”班子经过换届由原来的736人,减少到418人,减少43%,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4%和91%。大大减少了村干部工资支出。同时在全镇实行农村会计代理制,取消原来的村会计和保管员,只设一名报帐员,仅此一项就减少干部职数318人。三是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针对税费改革后针对全镇有75个规模较小,村干部工资难以保障的村集体积累薄弱村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村的干部工资实行镇级统筹,统一核发,2002年镇财政转移支付25.5万元。2003年转移支付资金56.5万元。2004年,转移支付资金133.4万元。
(三)创新工作思路,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我镇几年来把健全村级制度,扩大村级民主,提高村务透明,融合干群关系做为规范村级管理的主要措施,在工作做法上力求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实行村务管理程序化。根据以往在村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广饶镇村级工作程序》,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党员发展、土地调整、印鉴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印发到各村,同时向村民公开,要求村干部必须依照“程序”管理村级事务,使村级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二是实行村务决策双向化。根据过去在村务决策中出现的部分村干部一人说了算,大搞“一言堂”,群众对村务的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无法保障的情况,在全镇深入推行了村务“双向决策”工作法,通过提出议题、制定草案、上报审核、民主表决、公布结果等步骤的严格实施,使村务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公开转变,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使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融入到村务执行的全过程,使村级工作更加规范、民主、透明、公开,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借此赢得群众对干部的信任,融合干群关系,夯实群众基础。三是实行村级财务透明化。针对个别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部分村财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我镇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农村会计代理制,在镇经管站设立了代理中心,在全镇各公司设置了专门的会计网长,每周到所辖的村中现场办公3-4次,对各项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一月一公开。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
使用收款收据;统一收支手续;统一张榜时间;统一资金账户。通过会计代理制的实行,加强了镇级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使村务公开真正的落到实处。
(四)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我镇在几年的基层建设工作中注重搞好村级组织在产业调整、劳动力转移和村级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一是发挥组织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发展。根据部分村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需求,按照支部领办、支部联合、支部介入、支部带动四种模式,在全镇部分村探索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中介协会。各中介组织联系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签订农业订单,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保障了农民收入增加。二是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根据我镇失地村多,失地农民增收难,就业难的问题。我镇在全镇建立了“广饶镇人力资源库”,将全镇各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年龄、学历、特长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发挥政府在协调方面的优势,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和用人企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发挥区域优势,搞好房地产开发增加集体收入。利用地处县城的优势,在搞好旧村改造的同时搞好城中村沿街商品房的开发和专业市场建设。在近几年中已经组织一村、七村、八村、南三里等村成功开发了迎宾路商品房、广饶商贸城、南三里批发市场、乐园商贸广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今年也在五村和十九村的改造开发中取得了突破,旧村改造开发将成为增加城中村集体积累,增加城中村农民收入,繁荣城中区商贸的主要途径。
二、几点体会
俗话说“农村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村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乡镇,深深的感觉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做好基层建设工作我认为重要搞好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建设廉洁勤政的班子是关键。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车头的好坏决定着火车的快慢,同样班子的强弱也对一个村级的稳定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一套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班子往往是对上服务大局,支持上级工作,对下服务群众,切实维护发展群众利益。这样的班子几年内会带出一个各方面都先进的典型村。而村班子内部闹矛盾,搞摩擦,搞内耗,班子成员遇事绕着走,遇利赶不走,不求干事创业只求海吃海喝,这样的班子只会与群众越走越远,最终失掉群众基础,本质上是败坏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说村级班子是群众与上级党委的连接点,其形象直接关系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关系着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二是抓好农村稳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定的环境是搞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跨越期”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农村中大量矛盾随时激化,能否及时、合理、妥善的解决矛盾、化解矛盾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稳定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首先要做到的,并且必须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常抓不懈。三是抓好后备干部培养是源泉。要做到村级班子“后继有人”就要深入做好后备干部培养,但目前来看后备干部的培养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还是薄弱环节,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现任村干部梦想着村官“终身制”不愿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年轻人热衷于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不愿意“趟浑水”。一个村只有不断把有能力的年轻人吸引到村班子中来,才能使村班子保持长久的战斗力,才能使村级不断发展。后备干部的培养是基层组织生命力保持不枯竭的源泉。四是促进经济发展是目的。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弱最终要体现在“富民强村”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找准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强化自身对经济发展的掌控能力,在实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同时,想方设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公益事业不断的配备完善,方便群众,凝聚民心,实现农村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需要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扎实有效,工作上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农村的面貌真正得到改观,村干部的积极性真正得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得到加强,在落脚点和着力点上见到实效。
第五篇: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 话
201
19月日
年6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集中调研宣传文化工作。上午看了宣传系统的主要单位,刚才,听取部分同志的发言,我对宣传系统各单位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市委之所以这么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担负着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的政治责任;作为城市软实力重要体现的主要引导者,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的社会责任;作为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担负着由文化立市向文化强市进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历史使命。面对这样的繁重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切实加强领导,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襄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基础好、队伍好、发展势头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借今天这个机会,就我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解和初步的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尊重新闻宣传规律,在“四个襄阳”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襄阳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发展理念上讲,将由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式;从发展形态上讲,将由过去建设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和人口为特征的大城市逐步转向以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为特征的区域中心城市;从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上看,将由过去以城镇化带动现代化逐步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这三个转变,是襄阳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承担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面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一)要坚决落实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政治家办新闻网的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鸿忠书记反复强调,政治家是所有媒体人的第一身份、核心身份,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都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这是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在这样一个时代,要保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政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靠两点,一是靠媒体负责人的政治家标准和政治家素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新闻人民性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来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把政治放在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以及推进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中。二是靠广大新闻工作者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自觉的职业操守。而这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需要广大的新闻人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新闻理想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坚定地把握政治方向的领导集体,有一支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我们新闻舆论的政治方向就有保证。
(二)要遵循新闻规律,把握时代特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深刻变化,新闻传播手段急剧变化,对新闻宣传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
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真正使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深度、办出力量。新闻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取决于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一个新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首要的是取决于这一点。新闻舆论的客观性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个人感情、个人利益纠葛与新闻作品产生关联。媒体人提供一个新闻稿、一个新闻事件时,更重要是体现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这个新闻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在复杂的社会变革面前、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新闻工作者要克服和力戒自身的冲动、自身的价值判断、自身的利益关联,使自己始终站在客观真实立场上。这样所写出的作品、所反映的事实就会更为客观、更为理性,就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按新闻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尊重受众。事实和受众的感受,是考量新闻作品、媒体人职业道德的基准线,偏离了这个标准,就偏离了新闻的准则,当然也违背了新闻的规律。
其次,要引领时代风尚。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特征相协调的城市精神。要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要率先学习深刻领会,搞好舆论引导。要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对意识形态领域中重大问题的性质、趋势和影响,要及时研判、准确应对,更为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变迁面前、多元文化的政治生态面前,担当起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通过理论先导、舆论先行、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方式,把党的主张、执政理念、阶段性的工作部署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在多元文化时代,新闻工作者责任重大,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和谐稳定的目标。这项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再次,要创新城市文化。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不管它的历史文化有多么厚重,现代人总不能永远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这个地区、这个城市一定是要发展、要前进的。这种发展和前进,既包括对历史文化精髓的汲取、历史文化财富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总结和提炼出反映我们时代文化发展特征和时代文化精神风貌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文化,一定是先进的、科学的,能够反映这个城市时代特征的。所以,文化工作者不能滞后于社会现实,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但是高于生活、高于实践。如果只是生活、实践的简单总结,那就不是文化人的创作,只能说是社会历史的记录者。一个地方文化的高度取决于这个城市文化人的素质,一个地方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地方文化群体的精神境界。深圳改革开放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深圳城市文化。深圳的发展,既靠党的政策,给了他们历史性机遇,也靠一批有现代化理念、有责任感的传媒人和文化人,以拓荒牛的精神,引领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比如,“时间就是金钱”、“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被深圳文化人放大,成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引领了许多人的思想。深圳现代先进文化,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了时代发展。我们襄阳的文化人要总结襄阳现代文化,提炼襄阳城市精神,引领襄阳跨越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我们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态中,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要想生机勃勃,就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非理性减弱,让理性增长。因为一个理性的社会才是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社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整体转型时期。这是我们所处的宏观背景。对襄阳来说,我们还有一个小环境,就是正在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建设“四个襄阳”。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但这个发展过程不可能尽善尽美,表扬、激励、批评、责难,都符合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生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新闻工作者是以建设性的姿态、建设性的批评,出现在受众面前;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肆意对这个社会进行鞭挞,这是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所产生的两个不同的结果。每一个热爱襄阳的新闻工作者,都会站在爱护襄阳、热爱襄阳的立场,为襄阳的发展建言献策。如果我们怀着爱护之心来对待襄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襄阳跨越发展自身环境来观察事物、观察社会,我们就会感觉到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快速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就会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开展舆论监督,就不会简单地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建设性的批评,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二、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文化事业发展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增长后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目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在承担社会功能的同时,以自身的发展来助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提升文化发展的功能为抓手,推动襄阳文化蓬勃发展。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着力点。文化消费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文化创造的直接动力和重要指标。适应和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必须把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产品创新活力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关键。有利于文化事业的进步、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作品的创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先进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在文化体制的改革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总要求、总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从襄阳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出发,特别是要从改革阻碍我们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起能够推动襄阳公共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的体制机制,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是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物质的,需要靠经济实力作支撑。如果说物质很贫穷而精神很富有,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持续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是创造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竞争力大提升。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有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产品。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是通过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传播的。要大力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先锋模范人物的推介和文化传媒基地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层次、品质和竞争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实质上是文化基础产品依附一种产业发展,向社会传播。我们开始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最早是靠西方的一些产品,诸如麦当劳、迪斯尼等。文化产业是渗透着城市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特殊产业。若干个文化产品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建设文化襄阳,必须创造性地推动襄阳文化产业大发展和竞争力的大提升。全市上下要真正从思想上、领导上、投入上,大力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层次、品质和竞争力。
三、用硬措施提升软实力,创造特色,锤炼品质,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襄阳
“文化襄阳”的提出,是鸿忠书记多次到襄阳调研之后,对襄阳在未来发展中确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定位。鸿忠书记谈到“四个襄阳”时说,产业襄阳是核心,如果没有产业,城市就没有经济支撑;都市襄阳是载体,使襄阳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影响力;文化襄阳是襄阳的特色;绿色襄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个襄阳”既是一个经济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竞争力的系统工程。推进“四个襄阳”建设,是我们襄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为生动、最为全面的具体实践。“文化襄阳”是襄阳人的骄傲,是襄阳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最重要标志。建设“文化襄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是我们发展的巨大优势,可以转化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现实的生产力,也是我们襄阳未来发展的巨大优势。推进“文化襄阳”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加强平台建设。要通过平台建设,全方位展示“文化襄阳”。既要有文艺作品、文化名人、文化产业,也要有文化载体。展示“文化襄阳”的魅力,我们必须建设更多的可观瞻、可参与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
一是理论武装。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所决定的。我们要保持襄阳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社会共识的形成,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对襄阳的重大决策,来统一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省委、省政府提出“四个襄阳”战略定位,对此大多数人充满信心,而少数人大发议论,就会分散我们的工作精力,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所以,理论武装的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理论武装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襄阳”建设的重大决策,使之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激励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涌跃投身襄阳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是学习型城市建设。一个城市有没有生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城市读书的人多不多、学习氛围浓不浓。如果没有多个的图书城,没有众多的图书馆,没有相当多的读书群体,襄阳要建成一个创新型城市,一个时尚的城市,一个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是不可能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策划读书月、读书周,创建读书社区、读书机关等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把襄阳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市要有明确的考量指标,比如个人所拥有的图书量,个人读书时间等。建设学习型城市,要明确创建活动的组织主体,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让所有的襄阳人和到襄阳的人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浓厚氛围。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建设文化襄阳的重要载体。
三是文明城市创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夺一块荣誉牌,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来推动市民现代文明习惯的养成。创建文明城市,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的过程,过程长点更好。我们举起文明城市创建的旗帜,必然要围绕这个旗帜制定若干工作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进,必然会对市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先天的文明人,只有后天通过培养、熏陶和环境感化的文明人。同样是华人,在新加坡生活的华人和在大陆生活的华人习惯是不一样的。新加坡人认为排队就是生活、就是修养、就是一种文明习惯。再比如打电话,在新加坡,大家声音都很小,来电显示多半是震动状态,公共场所没有铃声此起彼伏的现象。这些习惯都是长期养成的。所以文明创建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获取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使我们的市民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创建文明活动来感染、熏陶、感化、影响更多的人做文明人。四是要确立文化立市的理念。襄阳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把文化作为襄阳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要资源、重要优势和重要竞争力来看待,是毫不过分的。我们确立文化立市的理念,就是要把文化资源、文化的特质、文化的力量,体现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目前,有悖于文化襄阳建设的问题还不少,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一个是襄阳古城的保护问题。在中国古城保护中,应该说襄阳古城的保护是比较好的,但不是最好的,与南京、西安相比,是有距离的。再一个是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我们缺乏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还没有做到修旧如旧、复古如古。比如“九街十八巷”,改造方案就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方案。还有襄阳王府、陈侯巷等古街古巷,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如陈侯巷,青石板换成了水泥板,没有青石板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了。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我们确立了文化立市的理念,大家就会知道文化在襄阳发展中的位置,就会影响我们的执政理念,影响我们的发展规划,进而影响我们的城市未来。市文化管理部门对襄阳古城内所有文物要进行清理,列出禁止开发、修复保护的清单,再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该保护的坚决予以保护。要开发的也必须以保护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主、开发为辅,开发要服从历史文物的保护。
五是城市品牌的营销。城市品牌营销是一篇大文章。随着襄樊改襄阳,城市的知名度提升了,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襄阳的负面消息也增加了不少。这种负面的消息,时间长了会削弱社会对襄阳的客观判断,会定格一个所有襄阳人不愿接受的“襄阳印象”,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每次点击襄阳都是一个负面消息,都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事件,时间长了,古襄阳的灿烂文化和襄阳当前迅猛发展的势头,就会慢慢地被那些负面的、不好的消息所取代,人们对襄阳的美好印象就会褪色、就会改变。襄阳城市品牌营销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研究的主体,就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一个能够托起襄阳这片热土的、非常完美的、具有魅力的城市印象,这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宣传思想文化自身的发展,既要靠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同志们自身的努力,也要靠各级党委、政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造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像重视经济投入一样重视文化投入,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新闻传媒的建设。一是要解决好机构问题。这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非常必要,在编制管得很紧的总体要求下,机构设置要考虑文化事业建设的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服从、服务于发展。二是队伍和人才问题。要创造一种机制,让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能够最广泛地吸纳社会最优异的人才到襄阳工作。有更多的外地人到襄阳来工作,襄阳的发展才会加快。三是经费保障问题。襄阳报社和电视台的能力建设,对外宣传以及其他单位的工作开展,经费要全力予以保障。
第三,要加强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和新闻传播是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需要有一套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来激励干事创业。对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传媒发展的的体制机制,都要先行先试。报社要学习南方报业的体制机制,来提升我们办报的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标志是在一定区域内成为有影响力的传媒。电视台可以找一个时段或者一个平台,做成卫星电视。汉江传媒网、政府门户网,要找一些知名网站做好链接,如果能够与《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链接,那么我们的网站就办成功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想得到,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就办得到。在法律框架内,我们要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文化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关系到城市的人文素质和形象。襄阳因文化而兴,也必将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强,全市上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衷共济,力度统一,共同创造襄阳蓬勃向上、创新创业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