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时间:2019-05-14 20: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第一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张晓辉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笔者也正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就心得体会浅谈这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涉及广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评测、系统设置、硬盘规划、软件安装、计算机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

2、课程知识更新周期短,时代特征鲜明

众所周知,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和产品的需要。

3、课程侧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和掌握计算机日常维护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因此在夯实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要侧重实践环节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更新非常快,教材的编写出版再到征订的周期又很长,很多这方面的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比较前沿和实用的教材,另外就是自行编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编写在深入社会,了解市场的前提下,以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技术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的知识性与新颖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科学性。个人的想法是可以才用模块化的方法,把整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核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比如硬件组装模块,系统安装模块,故障排除模块等,每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其中某个模块来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其他在实验室现场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2教学媒介上,要从“粉笔式“教学向多媒体教学上过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播放一些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方法,实践环节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

4、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环节的设计

在本课程中还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实训部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集中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结合自编的模块化的教材具体可以安排几个单项实践环节:硬件组装连接;硬件评测;BIOS系统设置;硬盘规划;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常见故障判断;日常维护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适当的调整实践环节的难易程度。为了合理而安全地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先通过视频课件进行基础讲解,然后在现场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流程进行实践教学,在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同时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改革应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检验考核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由于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

要目标的,所以其考核应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以动手操作为主,笔试答卷为辅,实践操作的分值比重要高于笔试,从考试评价上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六、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组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并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量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好的实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提高动手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职业中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千人一面,缺乏职业导向和就业竞争力,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特点 学生素质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职业中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护方法,更能为自己独立组装计算机(DIY)和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已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必选课程来开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然而,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几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该课程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就业前景非常好,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根据就业市场调查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甚至达到100%,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重要课程来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该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而学生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三是该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而学生学习的运用能力较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1

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

众所周知,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更新周期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与现代技术严重脱节。由于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大量地补充相关硬件的最新知识,而在黑板上也只能列出相关要点而已,大部分学生又不做笔记,只是被动地听一遍、看一遍,课后又不做相应的复习或自学,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调试、软件的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然而,我们现有的微机组装实验室的设备基本还是P3、P4时代的产品,已远远不能胜任目前的教学实验需求。由于实验室设备陈旧,再加上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本来就较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强,这样的实作条件就更不能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专业化的培养和锻炼。

(三)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然而现有职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仅有期末笔试和指定的实验的终结性考核,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只是在准备要考试前才猛地去啃书,而考核的实验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注意看别人怎么操作,然后自己也照搬来操作,虽然结果是对的,但是根本就没理解操作步骤,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

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图像、声音和动画,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的刺激,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平台、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加大信息容量的传递;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从而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抛锚式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它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第二,确定问题,选出“锚”,进行“抛锚”,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第三,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协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讨论、;第五,效果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突出体现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

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例如在“软件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及硬件系统检查”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景—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

⑵确定问题—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断致命性的故障)、“听一听”(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判断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的存在。

⑶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与同学或教师确诊并着手解决问题。

⑷协作学习—将“安装准备及系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职业中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相关实验和实训教材的内容明显陈旧,而且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不适应,因此,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较为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其三,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教师应根据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情况,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术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从教人员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该课程的目标任务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而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专业化的培养与锻炼;另外,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按照课本目录来上课,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并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护技术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考核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的内容应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既有基本的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因此考核改革应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原来单一的考核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及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进行考核,为学生今后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的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另外,可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操作、组装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也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我们今后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地探索与创新,从而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2]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苏仲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付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探索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早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各方面人才是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的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就是职业中学计算机类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特点是内容广泛,操作性强,更新快。但长期以来,本课程存在教材落后,跟不上市场发展,学生兴趣不浓厚,学校设备跟不上、男女生学习差异性较大等问题,本文就中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12-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课程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

课程知识更新较慢,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这是计算机类课程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主流软件几乎每年都在更新,而课本依然使用Windows xp、office2003等,硬件也是如此,CPU、硬盘、主板、内存等主要配件发展迅速,而课本依然大都是七八年前的主流配置,甚至像软驱这种十几年前就淘汰的东西居然还要向学生介绍,因此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学的知识太旧,和市场严重脱节。

1.2 该课程涉及面较广,学生不容易掌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涉及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安装、检测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维护、优化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知识面广、各个知识点大多独立成块,联系较少,因此,学生要想全部掌握难度较大。

1.3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成就感不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起点较高,在操作时受制于设备等条件,学校不可能将崭新的计算机供学生进行拆装及实验,一些故障现象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大于实践,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

方法和对策

2.1 明确学习的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必须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如DIY组装、设置开机密码、设置BIOS密码、系统的安装及升级、故障的排除等,此外还可以知识扩展,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数据恢复,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课程是很实用的。对于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组织成立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帮助教师及同学甚至社会上需要的人进行硬件安装、系统安装、系统优化、数据恢复等任务,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并带动其他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达到共同进步。学校每年也可组织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大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对他们进行激励。

2.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材最好应该每隔两年就更新一次,这样教师在讲授时才能接“地气”,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课程教师也要通过上网搜索、订阅杂志、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最新的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的资讯,确保教学的前言、准确、有效。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设计内容丰富,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CPU的参数介绍、主板规格介绍、主板各部件说明及系统内存规格和技术、硬盘接口介绍、硬盘规格和技术等硬件知识,此外还涉及计算机零部件选购建议与规划,DIY组装流程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还有安装软件系统、数据恢复、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面对如此繁杂的知识,教材内容应该选择一些对学生发展有较大帮助的内容,如计算机一些主要部件的性能参数,DIY组装流程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系统安装及数据恢复则是学生的难点内容。并订阅相应的电脑杂志,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3 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体系

针对中职生厌烦枯燥的理论的讲解,不喜欢空洞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实物演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比如在上认识CPU这一节课时,笔者就将INTEL和AMD生产的不同年代的CPU进行对比,并且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两种品牌CPU的正确安装步骤,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很方便学生掌握,此外,注意收集各种计算机的配件充当教具,通过与图片相结合起来的办法,把教案制作成有趣味、吸引力强的课件,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另外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将这节课感觉到学生没有较好理解、理解有些障碍的地方及时总结和反思,以便以后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面涉及较广,教师又不太清楚的知识很正常,面对学生的提问或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也很正常,这时候教师需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再去研究,日积月累,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当然,还必须要有必要的考核手段,传统考试以理论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考核不能局限于理论,因此设置合适的考核体系是必要的。平时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上课出勤率和对待课程的态度,操作能力占70%,它强调硬件设备动手拆装能力及检测能力。可预先设置一些计算机常见的故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运行。考核时,需在规定时间内须完成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每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做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2.4 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应该是中职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方向,因此学校应该组建专门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在实训室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本课程中,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因此让他们动手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应该将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硬件展示出来,并在下面注明型号、特点、安装方法,将实验室布置成有特色的组装实训室。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由3-4人组成,由男女生搭配组成,挑选动手能力较强的一位学生当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于考虑计算机组装实验重复性较高,所以学生初次组装的计算机应该用学校机房已经淘汰的计算机进行,等学生熟练掌握了,再用较好的计算机进行演练,进行系统的分区、CMOS设置,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的优化等在练习之前,可用模拟机的方式进行演练,然后在真机上进行操作。申请经费购买二手笔记本,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拆卸,组装。

2.5 “举一反三”进行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是难点,因为计算机硬件故障很多,学生不好分析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不好教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实例教学,用实际存在的例子进行教授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方法,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准备好实例方便教学,并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一节课的内容就结合一种故障现象,就多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2.6 课堂拓展

计算机发展迅速,各个部件更新很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市场进行调研、暑期参加电脑公司的实习等,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还可让学校安排学生在繁华的市区为市民义务安装系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总之,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应该紧密与市场需求连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切实学到过硬的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苏仲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付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

第四篇: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摘要:计算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且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在此前提下,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维护人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维护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很难独立的开展计算机的维护工作。通过对计算机维护教学实践和教材的研究,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任务式的理论教学方法和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任务式;模块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13-02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LI Fa-ming

(Chongqing Wuxi County Wenfeng Vocational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5803,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has access to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in the daily life, and the popularity of faster, under this premise, need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 maintenance personnel.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specialized generally opened computer maintenance course, bu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e 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in the computer maintenance.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maintenance and material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task type teaching method and modular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Key words: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task type;modular;evalu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T市场的成熟,计算机已经溶入了各行各业,进入了千家万户,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就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即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方法、日常保养方法,软件安装、维护方法。

因此,如何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技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成为目前中职学校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信息论研究学者认为: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信道为100,视觉信道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在教学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奋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

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部件更新换代快且品种繁多。因此,不可能将市场上所有产品完全搬到学校实验室,甚至采购主流产品都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教材编写速度也无法跟上硬件的发展。所以,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就很难了解当前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新技术、新概念就会非常陌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以教材为“线”,在互联网上搜索下载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展示各种新产品的图片,保证学生学习与时俱进,学到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各部件,了解各部件的组成及其细节,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实现的,比起实物教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相对轻松。

1.2 采用“任务”式的理论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每个课程模块之前,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本模块理论学习结束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认识计算机”模块中,给学生布置装配适合办公需求的计算机、并做出预算的任务。这样可以将知识点贯穿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触,使课程适应新产品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注意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市场。

1.3 利用“模块化实验教学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实验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实验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突出体现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精心设计实验模块和实验步骤,将教学内容内在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显现出来,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讲解,这样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示实验内容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按照实验过程,编写实验指导书,并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在每份实验报告最后,还有相关的实验题需要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自己解决。实验完成后,教师将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印象。

其次,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不少学校让学生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1.4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传统课程评价方式中,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但在本课程中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就不合适。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能力应占有较大比例。考核方式也应由笔试扩展为笔试、口试、技能考核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

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市场,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高级考工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初始就让学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用相应考工的要求来考核学生,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项目计划。这样可以使学生适应考工的环节,熟悉考工的氛围,有有利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

结论

总之,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为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罗集学,赵斯.宁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4]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5]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第五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说课稿

【摘要】: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机箱和电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12章的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动手操作要求最强的一门课程。机箱与电源在整机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内存条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电脑故障就是因为选用了劣质的机箱、电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视。相对其他各章的知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机箱和电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12章的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动手操作要求最强的一门课程。机箱与电源在整机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内存条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电脑故障就是因为选用了劣质的机箱、电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各章的知识难度,本章内容应该是学生最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因此,在教材处理方面,我打算将本章三个任务合而为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讲授。

二、学情分析

在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中开设本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应用》与《组装维护》同时开设,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虽然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各主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如CPU、内存、主板、硬盘、光驱、显卡、声卡、键盘、鼠标等,但也只能说是雾里看花,略知皮毛而已。相对上半期的学习内容来说,本章知识因为涉及到的纯理论性知识并不多,因而,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三、教学目标

在这一章里,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箱的种类,知道机箱电源在整机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基本的选购机箱和电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本章教学内容中,AT机箱电源与ATX机箱电源的区别既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也是主要难点所在。

五、教法阐述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教法方面,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当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实物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热情进一步驱动后阶段的教学工作。

六、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我会在每一堂课结课时顺带提出下一堂课要解决的教学任务,并设置几道相关的疑问,布置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去预习教材内容,以备应对我在上课时的提问,对课前预习得好的同学我会及时予以全班表扬,也就是首先用任务来驱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会结合自身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切身体会,设法让同学们明白,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技术,具备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超强的自学能力是迅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力图改变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为主动地去求学。

下载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课教案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009-10-09 11:41:29) 转载▼ 标签: 分类: 实训教案 it 实训内容:拆卸主机,认识主要部件 实训课时:2课时 实训地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519......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验报告第八次实验:系统属性的自我更新 清除BIOS密码的方法 实验地点:电教大楼303机房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5日 指导老师:谌兰樱......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

    贵州国防军事职业学校第七教学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2011年5月,我担任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上2个班,一个老生班,一个新生班级,本学期由于军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 14-15-1学期,我承担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程总共16个课时,理论教学8个课时,实践教学8个课时。因为课时分配较少,且这是一门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总结 2015年9月,我担任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上2个班,,本学期由于军训、参会等其他事情,真正授课时间短,而教材内容多,任务重,而且......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引入实验实训场所,教师一边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现场演示,学生一边进行实际动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要求[范文模版]

    模块一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教学要求 本模块重点是初识计算机系统、初识课程、学会简单拆装计算机系统,难点是正确认识计算机各部件在主机箱内的位置。因为是第一次课,教师应以......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思路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思路分析 [摘 要]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实用性极强。充分发挥课堂的效能,可让学生掌握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