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4 20: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篇: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者:程仁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产物,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近几年,宜都市围绕兴农富民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已阻碍了农村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702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7个,占16.7%;行业协会带动型9个,占1.3%;专业市场带动型6个,占0.9%;经纪人队伍和农庄业主带动型570个,占81.2%。网络基地45万亩,带动农户8.5万户,实现产业化经营收入7.6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综合商品率达到75%。在发展类型上,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即由龙头企业发起,创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合作组织。目前,全市有龙头企业11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9600万元,带领农户5万多户。二是行业协会带动型。即由行业经营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如市柑桔销售协会、市无公害水产养殖协会等。三是经纪人销售合作型。即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我市农村从事经纪服务的有500多人。四是农庄经济型。即由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品自发组建的庄园式合作组织。如聂家河镇发展种养业农庄40多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000多亩。在发展趋势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四个转变的特点,即由松散间接的合作经营向紧密直接的利益联合体转变,由亲戚邻里间联合向跨地区跨所有制合作转变,由单纯产后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转变,由能人单独闯市场向集团作战转变。

(二)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同时也是经济实体,它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并通过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和营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其服务内容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改变了过去结构调整热在市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二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通过发展过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加入,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村专业协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具活力的组织载体,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三是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村专业协会把农村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和优势整合,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四是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销路,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经营的农产品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且诚信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五是促进农技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典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尤其在技术服务上,协会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六是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后,促使农村干部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而通过抓流通促生产,并逐步开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指导农业生产。

(三)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艰巨性。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协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部分协会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显不足。二是活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的成本虽然较低,但仍需要一定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大户赞助,靠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解决,自身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三是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协会组织没有登记注册,有的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协会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协会成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分协会属官办性质,政府干预较多,偏离了协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协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四是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特别是少数合作组织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

和发展。五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见含量较低,产品加工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接不够紧密,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全市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当前,我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既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可供借鉴的办法经验,又有农民的发展热情和愿望,更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宜都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标是: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组织20个以上,规范完善10个,力争各主导产业都要有1-2个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第一,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一是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各地要选择1-2个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扩大影响,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三是加大典型推广力度。认真收集整理、总结推广干部领建、企业带建、能人创建、农户合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以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第二,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源于农民,萌芽于农村。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善于发现农民的合作意愿,发现可以作为专业合作基础的产业,发现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技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第三,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组织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合作组织发展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工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不断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绝不能随意干预甚至包办。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依法成立,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可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具备社团法人条件的可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三是规范合作组织管理。要严格会员入会条件,加强会员管理,增强会员诚信意识,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引进有管理经验的专家参与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合作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第四,抓创新。重点是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在体制机制新方面,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组织。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对处在起步阶段尚未规范运作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分类指导,加大扶持,逐步规范,达到专业协会标准后,再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在运作机制创新方面,要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指导各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五,抓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协会会员开展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更快更好发展。第六、抓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带动力。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实施订单生产等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要在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要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名牌,使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特色品牌走向市场。

三、加强领导,加大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要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与深化农村改革相衔接,与优化产业结构相配套,与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相适应,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并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化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等方面,优先选择农村专业协会组织作为实施载体,为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机会。今年,市政府将对有一定带动能力、效益显著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表彰,每个奖励3000元。第二,要形成推动合力。市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市民政、工商部门要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注册,不断改进登记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市农村信用社及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对实力强、资信高的专业协会提高信贷额度。市农业、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并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检查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市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双学双比等活动载体,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总之,各部门要从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出发,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支持,并提供优质服务。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知识和重大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特别是宣传农村专业协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要严肃处理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以便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实,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有一个大的增加,在规模上有一个大的扩张,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在组织化程度上有一个大的提高,为繁荣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第二篇: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程仁平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产物,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近几年,宜都市围绕兴农富民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已阻碍了农村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702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7个,占16.7%;行业协会带动型9个,占1.3%;专业市场带动型6个,占0.9%;经纪人队伍和农庄业主带动型570个,占81.2%。网络基地45万亩,带动农户8.5万户,实现产业化经营收入7.6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综合商品率达到75%。在发展类型上,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即由龙头企业发起,创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合作组织。目前,全市有龙头企业11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9600万元,带领农户5万多户。二是行业协会带动型。即由行业经营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如市柑桔销售协会、市无公害水产养殖协会等。三是经纪人销售合作型。即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我市农村从事经纪服务的有500多人。四是农庄经济型。即由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品自发组建的庄园式合作组织。如聂家河镇发展种养业农庄40多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000多亩。在发展趋势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四个转变的特点,即由松散间接的合作经营向紧密直接的利益联合体转变,由亲戚邻里间联合向跨地区跨所有制合作转变,由单纯产后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转变,由能人单独闯市场向集团作战转变。

(二)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同时也是经济实体,它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并通过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和营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其服务内容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改变了过去结构调整热在市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

。二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通过发展过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加入,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村专业协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具活力的组织载体,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三是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村专业协会把农村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和优势整合,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四是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销路,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经营的农产品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且诚信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五是促进农技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典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尤其在技术服务上,协会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六是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后,促使农村干部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而通过抓流通促生产,并逐步开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指导农业生产。

(三)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艰巨性。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协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部分协会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显不足。二是活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的成本虽然较低,但仍需要一定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大户赞助,靠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解决,自身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三是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协会组织没有登记注册,有的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协会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协会成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分协会属官办性质,政府干预较多,偏离了协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协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四是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特别是少数合作组织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五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见含量较低,产品加工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接不够紧密,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全市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当前,我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既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可供借鉴的办法经验,又有农民的发展热情和愿望,更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宜都市农村专业合作组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抓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协会会员开展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更快更好发展。

第六、抓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带动力。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实施订单生产等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要在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要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名牌,使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特色品牌走向市场。

三、加强领导,加大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要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与深化农村改革相衔接,与优化产业结构相配套,与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相适应,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并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化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等方面,优先选择农村专业协会组织作为实施载体,为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机会。今年,市政府将对有一定带动能力、效益显著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表彰,每个奖励3000元。

第二,要形成推动合力。市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市民政、工商部门要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注册,不断改进登记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市农村信用社及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对实力强、资信高的专业协会提高信贷额度。市农业、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并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检查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市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双学双比等活动载体,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总之,各部门要从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出发,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支持,并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知识和重大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特别是宣传农村专业协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严肃处理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以便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实,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有一

个大的增加,在规模上有一个大的扩张,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在组织化程度上有一个大的提高,为繁荣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传统农村的封闭性被打破,利益诉求更为多元,迫切需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现阶段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需要紧紧围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关键、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以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为补充,尽快建立起有着坚强领导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同时,从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法治进程等方面,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提供条件和保障。

关键词:乡村治理机制;农村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基本框架,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民利益诉求更为多元,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乡村治理机制不适应“三农”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是仅涉及农村社会管理的单项工作,而是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进步也离不开坚实的经济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创造前提和基础,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则可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近几年,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协同推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不仅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但从全局上看,乡村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仍未形成。一方面,乡村治理格局难以为农民特别是中小农户发展提供足够支持。我国的2.15亿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已经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超过1.5亿人。同时,农民联结松散,农村缺干部、缺能人、缺劳动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2016年农村20%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减少2.6%,与总体情况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完善乡村治理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约3万亿元,但其中76%集中在东部地区,超过一半的村集体当年无经营收益。没有经济基础,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都难以为继。

结合近期的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新时期乡村治理和农村经济互促互进的关系日益明显,现阶段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为此,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关键、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以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为补充,尽快建立起有着坚强领导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同时,从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法治进程等方面,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提供条件和保障。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具体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关键,打牢乡村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推进。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无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下方古城村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3011人,村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党员多达165人。该村高度重视班子建设,村党总支从抓牢组织建设入手,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加强村组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在党总支领导下,该村成立了古城花卉协会、建筑专业合作社,并整合各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联合合作社,在2012年以来的短短五年时间内,村集体年收入由基本为零快速增加到2亿多元,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有了财力保障,农户通过种植花卉、蔬菜和在周边务工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管理规范、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坚强、有战斗力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许多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有的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号召力差;有的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有的村干部作风不正、漠视群众,甚至违纪违法,等等。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问题较多的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往往缺乏活力,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不高。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占党组织总数的30%、农村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0%的情况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推广农村改革试验区经验,改变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单一做法,适应村庄合并、农村经济主体发展的需要,在村民小组、经济组织内部设置党组织,也可以设置跨村跨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增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能力。二是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拘一格、打破常规,从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人员中发现人才,将党性强、有思路、有能力、有威望、有奉?I精神的党员选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将真心向往党组织、实意服务家乡建设的人发展成为党员,优化党员结构,加强教育管理,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四是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化解村级管理的矛盾和问题,查处排除干扰村务的非法因素,必要时派驻专门工作组帮助加强工作,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常态化机制。五是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坚持和完善组织员制度;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推动村级组织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的落实,提高村级组织转移支付标准、村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补助标准。

二、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

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农民的伟大创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村民自治保持健康发展,农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民主权利意识深入人心,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实践中,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保障了村民基本?嗬?,促进了村级治理良性运行。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好的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乡风民情必不可少,完善村民自治、扩大民主参与是创造好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成都市探索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的村级治理机制。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自治事务常设议事决策机构,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自治事务的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讨论决定村级日常事务、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村委会仅作为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的执行者,以及乡镇政府下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承接者,不再承担村级事务决策职能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职能。这种机制从制度建设着手,拓展村民自治的空间和途径,使得“由民做主”、“还权于民”的观念深入人心。实践证明,农民通过民主参与,能够管好自己的事务,新型农村自治机制具有蓬勃生机,经济发展活力也能不断增强。2016年,成都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7%,分别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133.6个百分点和167.4个百分点;全市新形成乡村旅游点348个,已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979个,占应建行政村的63%。

现阶段,影响农民民主参与乡村治理的因素客观存在。比如,在一些地方,村级自治组织异化为一级行政组织,乡、村两级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演变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乡镇政府将村委会看作下级机构发号施令,使村委会偏离了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属性。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三留守”现象突出,部分在乡农民权利意识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村民自治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素质不高、不适合搞村民自治,漠视村民的民主权利。

下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应以扩大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一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宣传教育。适应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形势,强化民主政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依法严厉查处。二是突出抓好“四个民主”。以尊重民意为原则实施民主选举,以民主议事为关键实施民主决策,以民主理财为重点实施民主管理,以村务公开为基础实施民主监督,切实保证群众当家作主。三是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实施科学管理机制,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和途径,塑造新型农村伦理道德。加快推动政社分开,使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独立行使职能。完善农民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

三、以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为补充,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近年来,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不断发育成长,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比如,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发展公共事业、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扶贫组织、技术协会以及各种文体组织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社会调节功能。广东省云浮市在自然村成立的乡贤理事会,由各村的经济文化领域成功人士组成,功能是协商自然村发展大计、筹措资金、推动自然村环境和文化建设、改善维护村庄日常管理。有的村利用“公司+乡贤理事会+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收获的生态米每斤超过50元,农户在乡贤理事会的自我组织下获益匪浅。

在本质上,乡村治理就是共同意志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既需要统一形成意见,也需要各方面主体充分沟通协调,尊重各共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的组织资源和传统的乡村习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组织仍以党政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主,其他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传统的组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样的农村社会管理组织格局越来越难以适应乡村事务纷繁复杂、经济社会主体日趋多样的形势变化。特别是随着行政村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多元化,仅靠村两委已经很难有效地号召组织农民,也很难有效地引进外部资源要素促进本村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多元化的方向。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村公益性组织、乡贤组织等,发挥其在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提供服务、引进资源等方面的功能。二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在强化服务中改善农村社会管理。加大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扶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借鉴国际经验,鼓励探索发展地区性综合农民协会组织。创新多方共赢的制度和政策,调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在运用好法律、行政等社会管理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凝聚农民,主要是在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带动下繁荣农村经济,把农民纳入各种组织并帮助他们得到实惠。密切与社会组织沟通协调,加强农村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四是加强信用社会建设。引导农民和农村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在合作发展与乡村治理中强化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四、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增强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发展起点、发展机会的平等性。近年来,各地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和创新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成都市等地将农村公共服务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绍兴市柯桥区等地从各镇街抽调人员到农村社区开展各类文卫科技服务,广东清远等地构建了乡镇、行政村和社区“三级”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网络。清远市农村社区服务站已建成农资服务平台、农技服务平台、农机服务平台、农产品销售平台等近1400个。广西田东县由村两委协助人民银行收集农户信用信息,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推广了小额信用贷款,而且增强了村两委的影响力、号召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重心放在城市,造成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承担提供农村公共服务职责的主体――乡镇政府的财力普遍偏弱,无法向农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虽然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但因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后存在乡村过疏化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依然不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没有彻底改观。教育、卫生、养老等服务水平低,制约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降低了外出农民工返乡的积极性;商事、法律等创业服务功能不健全,增加了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难度。

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一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坚持权责一致,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财权事权,界定清楚乡镇政府职能,取消对乡镇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指标考核,把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乡镇工作的重点,主要按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效果对乡镇政府开展绩效管理。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把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经常性支出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不再由乡镇和村两委承担。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部分集体收益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继续提高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硬件水平,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教职人员、医务人员城乡双向流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类型和组织。支持乡镇和村采用“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方式,整合服务机构,方便农民办事。适应农村“双创”发展需要,总结推广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的成功经验,将公共服务和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农机农技等经营性服务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a、互促共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养老、教育等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五、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引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改善互促互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相互深刻影响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快速增加,农村社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权益诉求日益强烈,不少地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同步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在发展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治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集体经济对推进乡村治理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为开展村级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推进乡村治理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监督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等方面。如果制度设计得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治理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发展,又能推动各类集体资产更加顺畅地进入市场,增加农村资源要素供给,同时改善村风村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治理之间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干群矛盾激化,成为乡村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在乡村治理机制中,村民自治机制不完善,民主制度难以落实;“村财乡管”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出现村级资金被平调或挪用的风险,村庄对集体资产的民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虚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为集体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此外,发展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治理还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处理好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别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和村民自治事务,这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但一些地方实行“政经分离”后,集体经济组织在划拨村级公益金时不够积极,有“各干各的”想法。如果沿着这种趋势发展,未来集体经济组织将成为更加市场化的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的社区性将不断弱化,很难再成为村两委推进乡村治理的抓手。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继续扩大改革试点,完善集体资产的继承、抵押、担保等权能,研究制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二是同步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指导试点地区利用集体经济发展的契机,带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并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村民自治机制有机衔接,主动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的监督。三是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落实《民法总则》相关规定,研究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资格。研究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明确职责界限,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

六、以加快农村法治进程为根本保障,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农村法治是重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的利益和阶层逐渐分化,农村社会内部的许多矛盾冲突日益凸显。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村两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弱化,造成许多矛盾冲突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给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突出表现在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维护经济秩序的法治手段有限等方面。这些问题既使农民合法权益受到很大损害,又给农业生产经营增添很多不确定性,导致农村投资的交易成本、经济风险大大增加。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法治,才有利于建设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改善农村法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健全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机制。云南开远建立“大包保”制度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量化领导干部对村、社区、企业的“包保”任务。构筑城乡综治维稳网,建立健全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人员管控教育、综治维稳信息资源共享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程,完善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农村法治体系。成都制定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建立“社区法律之家”,形成村民有效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制度规范,同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建立村民法治学校,聘请法律顾问,开通法制广播,开辟法治宣传栏,建立村两委干部、中心学法户和村民学法制度,深入开展大众普法。

这些探索创新对化解农民之间的纠纷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是初步的,优化农村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规范和约束基层政府的权力,推进科学、民主、公开决策;如何推动乡镇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依靠基层组织加强群众工作;如何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治途径来合理调节利益分配,这些重要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完善农村法律体系。针对矛盾突出的征地、环保、确权等问题,结合改革试点经验,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从顶层设计上消除一些矛盾的根源。二是提高乡镇政府治理的制度化水平。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过程中,完善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建立高效合理规范的办事规则,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决策的渠道,建立乡镇人大对乡镇政府监督的制度化机制,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三是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加强对涉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加大对基?诱?府和干部侵占涉农资金、违规收取税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互惠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当中,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继续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通过法治轨道解决经济领域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总的看,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涉及面很广、情况复杂,不仅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更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完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度放宽法律和政策限制,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前提下,培育发展和强化监督并重,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社会组织,推动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推进农村社会合作共治。支持农村改革试验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封闭试点,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综合性农民协会组织,在自主发展基础上,代表政府落实政策,代表农民表达诉求,发挥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加快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把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把为农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作为相关人才晋升的基本依据,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等延伸至农村。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帮扶,普遍实施教育、卫生、文化部门人员到农村服务一定年限的制度规范。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城市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利用信息技术等便利化手段,促进农村共享城市优质公共资源。鼓励人才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强化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要加快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农民充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将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完善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将公私合作模式推广应用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并通过产权改革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鼓励慈善、捐赠、投资等社会力量加入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与农民结成巩固的利益共同体。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的评价监督。要统筹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是法治和德治的结合,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对于破解合作困境、树立文明乡风意义重大。要针对农村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抓紧制定乡村文化建设的长远思路和具体政策。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和喜闻乐见的传统传播形式,搭建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倡导文明向上的精神追求;建立农村公共事务的协商议事平台,增强农民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增进农民对乡村的认同感,提高农民的自治与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第一作者系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第二作者系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凌玉

第四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荐)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小贷公司呈现4特点2方向

小额贷款是单笔贷款额度在贷款机构注册资金_ 7 以下的贷款。根据我国现行政策_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年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中已经先后提出: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_ 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_ 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 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_ 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_ 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_ 规范民间借贷。到目前为止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所有制的小额信贷机构体系。

总体来说_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

开展信贷业务_ 运转良好_ 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贷款对象主要是个人、农户和中小企业从经营角度来讲_ 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_ 是根据地域特色和自身实际来选择客户群体的。

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自身 只贷不存、贷款额度小的特点_ 它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个人贷款、农户贷款、企业贷款_ 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各个公司的三种贷款比例有些不同。

信贷流程相对简单_ 担保条件较低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审批手续简单_ 一般只需要借款人持有身份证_ 有稳定收入和信誉良好的人员作担保_ 或是用自己的房产、物品等作抵押就可以进行。在填写借款申请书后_ 小额贷款公司派人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营能力、人品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简单考察后_ 就可以决定是否给其贷款_ 所用时间在三天内。例如天津市华创天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流程_ 这个流程也代表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一般流程_ 每个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又有所不同。

贷款利率较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外部存款_ 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不制定较高的利率_ 试点办法规定_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_ 贷款利率上限放开_ 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_ 即不得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高利率在有益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_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_ 如农民负担过重等。但是从试点办法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_ 贷款利率都要比银行利率高些。贷款质量高但好项目少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金全部是自身拥有的_ 在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查时就更为谨慎_ 除此之外_ 小额贷款公司的借款对象一般都是当地的_ 对借款人及用途有较为充分的了解_ 到目前为止_ 不良贷款情况出现得比较少_ 逾期贷款率也比较低。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所面向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一些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愿意贷的_ 所以相对于金融机构来说_ 找到很好前景的贷款项目不是很容易_ 小额贷款公司的项目质量上要比金融机构的差些。

小额信贷公司自成立以来_ 拉动了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_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困难_ 弥补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不足。但是_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展开_在运营成本、融资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_ 阻碍了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小额贷款需求的不断扩大。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低收入者和微小企业这种特殊的客户

群体_ 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其需要。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_ 基本上是沿用了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一些贷款产品及其管理模式_ 缺乏产品创新_ 业务发展也比较缓慢。小额贷款公司力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出积极尝试_ 但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例如_ 在采矿权开采抵押问题上_ 云南省规定_ 未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局备案的银行一律不得办理抵押登记_ 登记之前还必须具有采矿资质的认证_ 小额贷款公司取不到该项资格_ 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业务创新受到限制。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办理抵押登记时要做二次公正_ 手续比较麻烦_降低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小额贷款还受跨区和超限业务额度、同城票据交换等条件的制约。这些都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在产品、业务、流程上的创新。

根据不同的制度安排,小额贷款公司未来有两个发展方向_ 要么转制为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_ 要么成为上市股份公司_ 这样就可以通过吸纳资金用于借贷。

第五篇:农村合作组织复习资料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如何理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如何理解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P1-2 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和生产方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分散进入市场,交易成本高,交易方式落后,市场谈判力量有限,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合作、合作组织、合作社、农村合作组织的内涵?P9-14

合作:人们或组织,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合作组织的含义:合作经济组织是劳动者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农村合作组织的内涵: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农民组织的,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原则组建和运营的,直接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合作社及其联合组织的总称。

第二章 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环境

1、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环境的含义

处于特定农村合作组织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2、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环境的属性有哪些? 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3、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环境的类型?

根据环境因素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自然环境、人造环境

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4、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含义?

是能够对特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定的统称,是特定系统所处于的区域经济力量与经济活动方式的总和。

5、经济环境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3、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6、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含义?

是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系统的成因、结构、运行方式,及其成员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组织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在成员 心理上的稳定反映和沉淀。

7、教育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义?

一方面能使广大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管理等方面能力,扩大经济活动视野,增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与把握,为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能提高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文化素质,并使其正确行使自身所具有的各种权利与义务,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向着科学化、规范化转变。

8、文化环境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传统的小农意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产生着根本性制约,这一制约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将长期存在。

2、农村道德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共同营造了稳定的秩序,传统道德文化中所倡导的温良礼让,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个性化有一定冲突,也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产生着制约。

3、农村教育培训水平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并直接作用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与演变

1、有体现合作经济思想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主义? 圣西门(法国)《论实业制度》;傅里叶(法国)“法郎吉”;欧文(英国)《致工业和劳动贫民救济协会委员会报告书》和《新道德世界书》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思想评价?

1、空想社会主义把合作社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药方,他们寄希望统治阶级的支持,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

2、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找到社会改革的科学方法。

3、人们合作社要想成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要适应现行的社会和经济条件须关注和改善社员的切身利益。

3、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原则和划时代意义?

诞生:1844年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在英国诞生,揭开了现代合作社运动的序幕。

原则:(1)人社自愿;(2)一人一票;(3)现金交易;(4)按市价销售;(5)如实介绍商品,不短斤少两;(6)按业务交易量分配盈利;(7)重视对社员的教育;(8)政治和宗教中立。

划时代意义:目标和性质定位于在社会生产的某个环节联合,解决具体的实际困难,谋取社员利益。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合作社作为社会改革工具的幻想,赢得了资本主义上层社会对合作社的支持。

4、国际合作社联盟的诞生和发展?

1895年8月18日,英、美、法、意、荷等19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聚会,成立了一个非官方的合作社的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联盟的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995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了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周年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Statement on the Cooperative Identity),对合作社的性质、价值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规定。合作社的基本价值是: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5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以纪念国际合作社联盟建立100周年,并决定考虑将来每年都将此日定为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

5、合作社的七条原则? 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民主的社员控制;社员经济参与;自治与独立;教育、培训与信息;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心社区。

6、互助组概念?

互助组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户在个体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的,成员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农户私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成员之间开展换工互助,调剂劳力、畜力和农具的使用,互助组内实行等价交换。

7、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启示?

第一,社队的规模和体制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第二,老社富社和新老上中农再并社中吃亏,磋商了积极性。第三,过早的取消分红,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使一部分土地多劳动力少的农户生活发生困难,尤其是老弱病残户的生活发生困难。第四,滋生和助长了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启示:其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其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

8、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和弊端? 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第一,“一大二公”;第二,平均主义分配;第三,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的制度弊端:

1、产权模糊和残缺;

2、监督和激励困难;

3、推出机制丧失

9、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的过程?

第一阶段——包工到组、包产到组;第二阶段——包产到户;第三阶段——包干到户:

从上述制度变迁过程上看,改革的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从不联产向联产发展,从联产作业组向联产到户发展,从联产承包想包干到户发展。在包干到户中,农户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农户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从而导致了人民公社的解体。

10、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创新?

重塑农业微观组织结构: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模式,也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在农业中,市场责任必须联系最终农产品,才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这是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所要求的。其因为农业劳动质量的显现具有滞后性、对农业中集体劳动的监督和计量成本极其高昂、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

农户具有独立产权:农户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农户拥有收益权和剩余索取权、农户拥有对土地有限的处置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创新了产权制度,对产权主体产生了激励效果。

建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的集体统一经营,但又不是分田单干恢复农民的小私有制。农民既有农户分散经营,还有集体统一 经营。分——家庭经营的层次;统——集体层次的经营。

合作经济是以社员的个人产权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农户独立经营主体的确立是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重要前提。

第四章 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1、农户、厂商生产交易中的费用

包括界定和保障农产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的费用和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交易合约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制裁的费用以及维持交易秩序的费用。

包括厂商向农户出售产品售时,需要搜集市场信息、寻找客户、谈判以及开展售后服务等。

2、农户市场交易成本?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单个农户,农户市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执行成本、监督成本。

信息成本:即农户为合理配置资源而支付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费用,以及市场信息失真或滞后导致决策失误的损失,通常发生在农户生产或购销活动之前。

执行成本:即农户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品过程中,寻找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合同、检验质量、交割商品和贷款等发生的费用,以及违约及受欺诈遭受的损失。

监督成本:即农户为防止和解决市场交易纠纷以保障自身权益所发生的费用。

3、经济合作组织降低交易费用的机理?

只有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农户经营才能够进入市场,农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农户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的主体地位才能够确立。

1、有利于节约农户获取信息的费用

2、有利于减少交易数量,提高交易效率

3、有利于增强农户的市场交易力量,保护农户利益

4、农户规模经营的基本方式? 农户规模经营有两种方式:家庭内部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户家庭外部经营规模的扩大。

农户家庭内部的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形式,属于“工厂规模经济”或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即大规模生产方式由于能够采用更先进的工艺、使用更高效率的专业化设备和更有利于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而带来的成本节约或收益增加。

农户家庭外部规模经营:由生产者联合或合作形成的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属于“企业规模经济”,即生产同样产品的若干生产单位联合(水平联合),或者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不同水平的若干生产单位联合(垂直联合)而形成的规模扩张。这种性质的规模扩大,同样可能产生比分散生产经营更高的效益和市场支配力量。

5、合作组织对农业经营风险的化解

改变单个农户由于经营规模小、信息不对称、自我素质低、谈判地位差的局 面,发挥合作优势,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从而减少经营风险

可以抵御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造成的重大损失。

可以减少技术风险,提高技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避免技术的失败,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的增产增效潜力。

7、如何化解合作组织创新成本?

基本思路: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队相互结合;

具体对策1: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坚持多种途径、多元化发展; 具体对策2:强化政府职能,为合作组织创新创造条件。

第五章

农村合作组织的创建

1、农村合作组织的创办因素? 创办合作组织的内在因素:产业(产品)基础、合作意愿、合作好处预期(潜在利润)

创办合作组织的外在因素:政策环境的支持、管理体制的创新、基层组织的推动

2、合作组织设立条件?

县、乡、村区域内专业协会的设立条件:注册资金不低于2000元,有规范的名称、固定的场所、一定的数量的会员、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设立条件:除了具备专业协会设立条件外,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只能成立、注册一家行业协会。

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条件:一般要有自然人7人以上作为发起人,有固定的场所及与其开展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经营服务手段。

专业联合社的设立条件:在某一行政区域内有若干性质相同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县内若干乡镇成立这类协会;业务有较多联系,有联合的需要,有共同的联合协议,才能成立联合社。

3、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

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主要为:发起→申报→筹备→召开成立大会→组建工作班子→注册登记(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例)

5、农村合作组织的创办原则?

(一)依法组建的原则;

(二)不改变分户承包的农村经营体制;

(三)自愿、自主与民主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对内服务和对外盈利的原则;

(六)合作制分配方式的原则;

(七)尊重农民的选择,鼓励多种形式发展

6、组织名称拟定思路?

1、专业合作社;

2、专业协会;

3、产业协会、行业协会

第六章 农村合作组织的运作

1、农村合作组织运作机构的一般框架?

会员代表大会: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依照大会决议,筹划业务并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并按期向大会报告业务和财务工作情况。

监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的监察机关,监察合作组织业务和财务,监事会可聘专职或者兼职监察员对合作社业务和财务进行监察。

2、农村合作组织运作人员安排要点?

专门、专职、专业的管理机构是合作组织功能发挥所必须,特别是产业协会应该有完善的高效的分工专业的管理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日常事务,必须有理事会及运作班子负责。根据合作组织的规模大小的业务情况,理事长可聘请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并成立若干职能部门,聘请职员,分层负责和办理各项具体业务。

5、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监督的内容?

监事会的监督审计:监事会根据专业协会章程规定,对协会的财务收支经营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会员大会审计:主要是指会员大会召开前会员大会可派代表对协会业务收支进行审计。(以上两项有利于合作组织改善经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主管部门的监督审计:主管部门有权对合作组织的财务开支进行审计,主要是督促遵守财经纪律,正常开展业务运营。

财务收支审计: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审计、有关财务、技术经营咨询等收支审计。

收益分配审计:主要是审计收益分配项目和比例数额是否符合章程规定。合作组织领导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理事长或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是否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等。

6、利益联结机制的概念和类型?p104 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组织不同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所形成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制约、影响的方式,是对合作组织运行过程中产生收益的所有权和占有权进行划分,以保证其合理归属与运用的方式。

统供生产资料联结关系(服务优惠)、契约合同联结关系(契约联结)、利润分享联结关系(利益返还)、股份合作联结关系(按股分红)

7、风险共担机制的概念和类型? 风险共担机制是指,农村合作组织中不同主体由于在市场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不同,根据它们所面临的不同风险,来匹配不同的利益分配。

实行价格保护机制、推行农业互助保险模式、建立风险基金。

9、农村合作组织的经营方式包括?p104 协商定价、代理推销、中介推销、保护价收购

第八章 农村合作组织的拓展

1、农村合作组织拓展质量管理功能?

拓展方向:由一般技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向组织技术攻关和协调、统一制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方面拓展。拓展重点:由农业合作组织牵头进行无公害基地申报、绿色食品商标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关系? 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取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产地认定主要解决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是产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产品认证主要解决产品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

3、品牌的作用

对制造商的作用:

1、有助于管理订货和处理销售业务;

2、保护制造商正当权益;

3、树立商品和企业形象;

4、对产品生产的质量起到监督作用。

对经销商的作用:

1、为经销商产品的销售带来方便;

2、有助于经销商把握生产质量标准;

3、有助于带动其它相关商品的销售;

4、有助于树立经销商的形象。

对消费者的作用:

1、有助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商品;

2、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

4、品牌的设计原则

严肃性原则、标志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简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6、合作组织的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

纵向合作:纵向合作市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产业内纵向合作与行业的纵向合作。构建产业纵向合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构建行业纵向合作: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合作体系

横向合作: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区域间各个合作组织寻求新的联合;与其他类型组织的联合--通过与公共服务组织、社区组织以及产业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第九章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与政府支持

1、农村合作组织对于政府的意义

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弥补当前农村行政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实施地方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转型。

2、政府支持推动对农村合作组织的意义

政府支持是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保证;政府支持是农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迫切需要;政府支持能够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3、政府支持的原则

民主性原则、市场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制度性原则

4、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方式及其评价

支配型:支配型是指农村合作组织依托政府部门或基层组织发起,由政府或相关技术部门领导担任负责人,掌握实际控制权。

引导型:引导型是指政府不干预合作组织内部的具体管理和运营过程,而是通过政策支持、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为合作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引导行为:包括宣传推广、提供培训、明确其法律地位、贷款扶助、政策优惠等。)不支持型:有不支持型是指政府“退出”农村合作组织的活动,既不在宏观上提供政策支持,也不在微观上干涉农村合作组织内部的运转。

评价略。

总结:在农村合作组织创建上,政府应采取“渐退”的策略;在政策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应采取“渐进”的策略。

5、合作组织不同发展的生命周期特点,以及政府的支持方式(见图)特点:引入阶段:《农村合作法》实施后,创新者探索期,领导/制度危机;成长阶段: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文牍主义危机;成熟阶段: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多角化,发展危机;分化阶段:变异(企业法人或公益事业)、继续发展、衰退

引入期政府重点做好合作组织的引导者和扶持者。(扶上马、引上路)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成长期政府重点做好合作组织的合作者和服务者。成熟期政府重点做好合作组织协调者 分化期政府要做好合作组织环境创造者

在全过程中,农村合作组织生命周期中政府要始终扮演监管者。

第十章 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与金融支持

1、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中的金融缺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基础融资环境欠佳;

二、难以享受机会均等的金融服务;

三、金融信贷准入门槛过高;(抵押资产、抵押贷款、信用支撑、信用评级);

四、担保范围缺位致使资金供给渠道减少(担保资金额度、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担保组织形式、担保成本)。

2、不同阶段的农村合作组织对于金融的需求特征

资金需求特征:初级萌生型合作社是小额信贷需求,满足流动资金需求;初级成长型合作社是中等额度的信贷需求,满足流动资金及一部分固定资金的需求;初级成熟型合作社较大额度的信贷需求及相关的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全方位联接市场的需求。

初级萌生型合作社倾向获得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扶持;初级成长型合作社更倾向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综合支持;初级成熟型合作社则需要在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基础上,拓展商业性金融支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论述题(10分)

六、材料分析题(20分,每小题10分)

下载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企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文章标题:发展企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的考察,可以发现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农村经济发展越快;农业工业程度越高,农村城乡一体化进程越快等,通过求同求异逻辑......

    农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土地的投资......

    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在封建时代树立世界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战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中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净......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调查报告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另一种叫法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合作经济形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集体经济得......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监督的服务,为政府管理与决策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统计工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