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呈现出“融合、共享、泛在”的显著特征,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互联网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延伸,更吸引了大批传统行业的入驻。在传统线下市场紧缩、实体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新兴起的3G移动互联网,通过在3G互联网完善营销体系的构建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谋求企业经济效益上的增长。纺织业就是这样等待转型的传统企业。
就诸暨市阳盛工贸有限公司而言,公司专业生产高档衬衫面料为主的生产厂家,有着良好的质量口碑并博得了广大服装厂家的认可。公司主营色织条子、格子、牛津纺、全棉、胸花等常规衬衫面料,供货不断。但近两年纺织业的走势并不是非常的稳定,纺织业一度出现萎靡,这也让诸暨市阳盛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萍感到了危机。
葛萍表示,纺织业在一些国家曾经或正在衰退,但同时又在另一些国家正在或将要兴起;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纺织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所以纺织业作为一产业,并不存在什么“夕阳工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的倒是“夕阳技术”。真正的“夕阳工业”应是那些对其产品不在有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手段落后,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行业、部门。现代纤维工业不断开发各种新型的材料,其应用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由此,在相当长的时期,纺织业不是也不会是“夕阳产业”。
尤其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大媒体时代也引来更多传统行业的瞩目,未来纺织品结合移动互联网开启新兴发展指日可待。现在已经有众多的传统行业融入移动大军,开启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发展机制,葛萍认为,这位纺织业步入移动时代做了有利的铺垫。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将作为纺织工业的重点发展,这无疑为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
相关报告《2013-2018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投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二篇:竞争优势
在演讲中,杨壮教授与在座的来宾共同剖析了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流失现象。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高层领导人有一半以上的人准备在两到三年内辞职或者调换工作。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广泛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杨壮教授认为企业中高管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企业缺乏独特的、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文化氛围;企业未能建立起真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企业没有提供人才发挥的平台,未能制定长远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领袖的个人素质和领导风格存在重大缺陷。他认为,高管离职不单单受企业制度影响,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总裁理念和领导风格直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潜力的发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激励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招聘和人才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杨壮教授的研究紧扣目前企业中的热门问题,数据翔实,逻辑清晰,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科学严谨的结论深得在座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赞同。
随后,北大国际MBA项目 EMBA主任、战略管理学专家马浩教授,就竞争优势与中国企业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马浩教授认为,竞争的意义在于参与,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其中。但在参加竞争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胜。“猪也可能会飞,但肯定不如鸟飞得漂亮”,因为飞翔不是猪的优势。同理,企业必须在不同的环境中定位自己,选择不同的游戏。马浩教授就竞争优势的实质内涵、表现形式、定位所在、作用影响、起因缘由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还提出,中国的企业不用走很多弯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成熟企业的案例,模仿本身也是种创新的手段。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自己有相对优势的小池塘内,成为大鱼。随后,马教授还为中国不同企业如何发挥竞争优势,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主题演讲之三:竞争优势与中国企业
主讲人:马浩教授
演讲内容提要:竞争优势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现象:竞争优势的实质内涵、外在表现、定位所在、作用效果、起因缘由以及时间跨度等;中国企业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面临的特殊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如何快速模仿和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以迅速取得相对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取得相对于国际一流对手的竞争优势,核心是要依靠自身的创新。
第三篇:中国模式之低福利竞争优势初探
中国模式之低福利竞争优势初探
作者:姚树洁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1-24 本站发布时间:2011-1-31 20:31:59 阅读量:194次
比较2010年中英两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不难发现‘中国模式’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那就是政府不仅能够用独特的行政手段集中全国的资源搞大型项目的建设,还可以用低福利的优势推动经济的迅速增长,从而达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
世界经济危机使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而为了维持高的福利体制,加上为了满足新增失业人员的福利需要,英国的财政开支和赤字大大提高了。2010年的财政赤字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20%多,当年GDP的10%多。英国政府背着如此沉重的财政包袱,不得不想尽办法到处节省开支,结果导致了更多的失业,更多的生产项目和生产机构关停并转。生产萎缩导致了新一年财政收入的减少,而新的失业人口又诱导更多的福利开支。收入减少和开支增加的双重困境使英国经不起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猛烈冲击而被超越。英国的高福利制度在全球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彻底失去了昔日帝国的竞争优势。欧盟的其它国家,如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更是被逼到了整个国家破产的边缘。
相对英国,中国犹如初升的太阳,令西方人羡慕而不知所措。2010年,中国的GDP比2009年增长10.3%,达到40万亿人民币,或6.1万亿美元。中国的GDP于2005年超过英国,到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是英国GDP的2.6倍。这样的超越速度,有一半是来自英镑对人民币的贬值,另一半是来自两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别。
为什么中国能够用这样快的速度超越英国?
难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当今工业化国家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如果是这样,中国除了在总量上能够超越英美以外,能否在人均水平上也超越它们呢?
本博文通过中英两国福利体制的比较,初步探讨中国模式的低福利竞争优势以及中国模式的缺陷,进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一)从中英两国财政支出透视中国模式的低福利优势
表一,中英两国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人民币为单位,1英镑=10人民币)
国家 英国 中国
单位 万亿 % 万亿 %
总量 6.97 100.0 8.96 100.0
医疗 1.22 17.5 0.47 5.2
教育 1.00 14.3 1.25 14.0
社保 1.94 27.8 0.91 10.2
住房 0.21 3.0 0.24 2.7
其它 2.60 37.3 6.09 68.0
GDP 14.50 40.00
赤字 1.49 0.66
赤字/GDP% 10.28 1.65
财政支出/GDP% 48.07 22.40
财政支出+土地+国企利润/GDP% 34.13
如表一所示,中国2010年的财政收入为8.3万亿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21.3%。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2.7万亿)和国有企业的利润(2万亿),中国政府2010年的总收入为13万亿人民币。加上6600亿的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加上国有企业的全部开支为13.7万亿,占当年GDP的34.1%。
英国2010年的财政开支相当于6.97万亿人民币,占英国当年GDP的48.1%,比中国高出15个百分点。光从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中国人民的税负要比英国轻很多。
但是,如果从政府开支的结构分析,英国政府有17.5%的开支用于保证全国人民医疗卫生的需要;14.3%用于教育、儿童和家庭的保护;27.8%用于就业和养老金。这三项开支占英国政府总开支的59.7%,是英国福利的根本。这些开支保证所有儿童从4岁开始到18岁能够接受14年全日制的免费教育;保证全国公民(包括住在英国的外国人)接受全免费的医疗服务,甚至连病人住院的所有吃住都免费;保证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360英镑的养老金,每个儿童从出生到18周岁每月80英镑的生活补助,所有残废人的生活和交通的保障;还有低收入和没有收入的单亲母亲家庭的住房和生活津贴;工伤人员的基本生活收入,等等。换句话说,英国政府60%的财政支出直接满足了民生的需要,而且,保证了穷人得到了最大的好处。通过政府的再分配作用,英国最富的20%家庭和最穷的20%家庭的人均收入比例从初分配的17倍降低到再分配后的5倍。
中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保占全国财政开支只有29.2%,比英国少了30个百分点。虽然,中国开始实行一些像福利国家一样的福利政策,如医保和社保,以及今年准备在全国农村开始实行的养老金制度(在广东农村,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拿到55元的养老金),还有在全国普及的六年义务教育,等等。
但是,比起英国,中国的福利只能说规模很小,范围也很小。而且,许多福利政策还只是针对一些优势群体,而不是针对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也就是说,在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分配方面,中国的财政政策还没有起到平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政策还起到推升两极分化的作用。例如,社保基金只是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土地收入和国有企业的5万亿人民币只是满足极少数权贵阶层的爆富愿望。国有企业2万亿元的利润本来应该归全民所有,结果国家只是收10%和5%的税收,让那些巨无霸的企业拥有数千亿元的利润不是去造福人民,不是去搞科技,而是去买地,抬高地价,帮助开发商哄高房价,让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从而使社会更加两极分化。
中国这种低福利,两极分化的模式,一方面使政府能够用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的速度搞到收入,同时还可以不用这些收入去帮助穷人,从而有大量的资金去搞大型项目的建设,为下一步GDP的快速增长创造条件,也为增加政府的税收创造条件。单纯从GDP增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中国模式大大优越于英国模式的第一个理由。
(二)中国模式逼迫数亿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工人超强度、超时间的拼命劳动来赢得巨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低福利的第二个优势是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福利的保护,他们必须拼命的干活才能保证和改善原来底下的生活水平。相对于西方高福利的国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就是来自数亿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人群超强度和超长时间的劳动。
我在广东和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考察了一些工厂。一个服装厂,有上千工人工作在同一个车间,那些年轻的女工都是17-26岁之间,年富力强,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或7天,不停的干同一种单调的工作。深圳的一个富士康公司居然就雇佣了42万的年轻劳工,其工作强度之大、劳动时间之长、收入之低、心情之痛苦,如果没有那麽多的人跳楼自杀,外界是无法想象的。
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出租司机每个月要向公司上交6到8千元不等。每个司机每天必须工作8小时才赚够上交的额度,他们只能在8小时之外才开始为自己赚钱。为了给自己赚3-4千元,他们每天必须工作12到15个小时。大多数情况下,两个人同包一辆车24小时不停的跑。
像中国资本家和垄断部门官员这样疯狂压榨工人的情况,只有17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看到,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英国,出租司机只要能吃点苦,他们赚的钱就不比大学的老师少。在伦敦,一个水管工赚的钱比大学教授的工资还要多。
从长远看,中国工人的低福利、低收入、高强度的劳动会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消失。但是,为了保住竞争优势,中国政府的财政开支在中短期内不可能迅速地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尴尬,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高增长低幸福的现象。
上篇我简单解释中国低福利的两大优势:(1)政府大量的财政开支可以不用于福利,而是用于搞大型的基本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飞机场、大型港口、大型水库和发电厂,等等。这些建设项目可以进一步推动未来经济的发展,并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源。(2)在低福利面前,普通低收入人群没有任何依赖性,除了拼命干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外,别无选择。因此,中国的劳动成本比发达国家低数倍,造成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工业产品(如电脑,手机,甚至汽车),只要中国人掌握了其所有生产技术,西方国家就别想和中国竞争了。中国这种后来者居上的低福利机制,西方福利资本主义国家以前没有准备好和中国竞争是因为不知道中国如此之厉害。现在知道了,想改变竞争策略了,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中国的崛起、挑战和冲击。
但是,中国目前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不等于它可以永远的保持下去。林毅夫前两天回到北大说中国还可以保持10-20年不低于8%的年均增长速度,而要保持这种优势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注意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防止经济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过大膨胀。
可是,低福利和社会公平是相矛盾的。在经济发展初期,低福利,较大的收入差别有利于刺激人的劳动积极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般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如果不平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它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和快速的发展。有些国家,如突尼斯、埃及和菲律宾,收入分配的高度两极分化、政府的无为或者过渡的腐败,还会酿成政治**,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倒退。
为了解释这个理由,下面简单讨论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低福利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可复制性。
(一)中国模式和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解释
从狭隘的角度看问题,低福利和日益扩大的两极分化对富有阶层是有利的,对资本的积累和提高人的劳动积极性也是有利的。过去三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十年,中国有钱人的收入一般是用火箭的速度在增长,而普通工人的收入一般是和蜗牛同行,达不到GDP增长速度的三分之一。
美国著名的白俄罗斯裔经济学家西蒙-库兹尼兹(Simon Kuznets,1901-85,1971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用一个倒‘U’型的曲线来描述人均收入(X-轴)和收入不平等(y-轴)的关系。人均收入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收入不平等可以用基尼系数或其它代表不平等的指标来表示。
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时代,收入分配一般比较平等。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社会财富逐步向资本倾斜,导致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正相关关系。例如,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而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1978年,中国城市10%最富家庭的人均收入是10%最穷家庭人均收入的3.5倍,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5倍。
美国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占全国总财富的比例由1850年的15%上升到1935年的45%,之后成逐渐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倒‘U’型曲线。但是,这个曲线到了1980年以后出现了返回的趋势,证明库兹尼兹曲线并不一定是铁定的规律。
在中国,如果说有库兹尼兹现象的话,那么,1978到现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一定还处在倒‘U’型的左边,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转移到倒‘U’的右边,或者,这一时刻永远都不会出现也未可知。
根据库兹尼兹的理论分析,为了到达倒‘U’型的右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所有公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所有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只有这样,穷人才有可能通过教育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竞争优势,并由教育的优势来补偿他们缺乏资本所造成的劣势。第二个条件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的手段,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为穷人提供转移性收入,从而降低贫富差异。西方国家(包括英国)的福利体系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如上的两个条件而建立的,从而达到抑制过度两极分化的目的。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十年后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还没有出现进入倒‘U’型曲线右边的两个条件。
首先,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地区间的差别。农村的教育资源少,教育水平差,远远不如城市。同时,地区之间也存在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巨大落差。政府的教育政策长期以来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推升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不平等。国家可以把大笔大笔的钱投入到极少数的重点大学,而其它大学的投入却很少。但是,这些重点大学所录取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而且是大城市,或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例如,北大和清华,照道理应该向全国公开和公平的招生,但实际并非如此。北京市的考生进入北大清华的概率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倍。农村学生,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的学生,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有的家庭穷得不能让小孩上学,上了学的,学校条件差、老师水平低。考上了大学也多半只能上二流或三流的大学,毕业了没有太多的竞争力,更没有出国深造的可能性。毕业了,找工作由于没有关系,进入国企和政府部门,尤其是想当公务员,犹如白日做梦。
其次,中国政府还没有给穷人足够的转移性帮助,达到降低收入分配差别的效果。相反,国企的高利润,土地的垄断性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等等,还在不断推升中国社会进一步的两极分化。目前,中国最富的1000名富豪的资产额已经超过中国GDP的百分之十。中国股市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造就了325个亿万富翁。中国的土地财政一年2.7万亿,地产开发商一年盈利高达一万亿,中石油一个公司一年的利税高达5000亿,这些财富到哪里去了?可想而知,穷人需要工作30年,甚至一辈子也买不到一套40平米的房子。而有钱人可以用现金把上百套的房子买下。
更加可怕的是,许多有钱人和腐败官员把大量的钱转移到国外,先让老婆和孩子移民,自封为裸富或裸官,最后自己也外逃。王辉耀引用《经济参考报》的报道,“现在,中国正在掀起一波1970年代末以来的第三次移民热。„ 2009年,中国仅仅移民美国的人数就达6万5千多人,并且大半是精英人士和富裕阶层人士。”大量的资本和精英人才外逃是收入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另外,由于中国国家大,不仅地区贫富悬殊,而且城乡贫富悬殊。就算有部分地区或城市已经进入了倒‘U’型曲线的右边,由于大多数地区和城市还处在曲线的左边,把全国所有地区和城市的数据加总起来形成的曲线也不可能出现倒‘U’的形状。
同一个国家,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的竞争也应该是出现倒‘U’型曲线的必要条件。这个条件库兹尼兹没有考虑到。在中国,我们必须把它当成是出现倒’U’型曲线的第三个条件。中国各个地区各自为政,地方主义很严重,同一个地区,城乡差别很严重。例如,江西的劳工到广东工作,不可能得到当地劳工的同等待遇。再例如,湖南的烟比湖北便宜,但不能用同样的价格卖到湖北去。农民工进城打工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干的都是城里人不想干的,而工资和福利的待遇却远远不如城里人。
教育不公、二次分配不公、地区差别及城乡差别的存在,中国进入高收入和高平等的时期还完全是个未知数。但是,正是因为有不平等因素的长期存在,才保证中国超常的国际竞争优势。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优势还能保留多久?
而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会不会成为高层次发展的绊脚石?
(二)低福利和收入分配不公让中国模式缺乏普世价值
这就是目前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高增长、低幸福的尴尬。也就是说,高增长、低福利、日益拉大的收入差别,虽然对穷人不好,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却让中国占有西方国家没有的竞争优势。
在中国,穷人必须拼命工作,那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富人也必须拼命工作,那是因为他们一旦变成了穷人,其命运将比穷人更悲惨。没有当官的活的不体面,感到不幸福。而当了官,总想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爬不上,或者跌了下来也感到凄凉。因为在中国当官的吸引力太大了,大到付局长为了自己转正而把局长给灭了,大到一个普通公务员的空缺有几千个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血拼,大到一个市长可以受贿20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穷人和穷人竞争,富人跟富人竞争。老百姓和老百姓竞争,当官的和当官的竞争,没有人甘当落后,没有人能够承受落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分层次,分人群的竞争的结果是:穷人活的累,富人活的也累;不当官的活的苦,当官的活的也苦。其结果,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国家强大了,但精神生活水平却下来了,没有人感到幸福和收入成正比。
中国的这种竞争,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病态。而不管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病,西方人都不可能和中国拼命。因为,如果真想跟中国拼命,他们必须拉开两极分化,必须彻底去掉福利。
显然,去福利化,脱掉裤子和中国人拼命,英国人做不到,美国人也做不到。奥巴马可能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承认中国竞争优势的总统,他在今年一月中旬的总统国情咨询报吿中多处承认中国的后发优势,如基础教育、基本建设、高度的极权政治,等等。但是,他最后还是强调了美国价值的重要性:“尽管有时候我们的民主制度受到争议、令人沮丧和混乱,我知道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和地球上的任何国家互换位置。”(as contentious and frustrating and messy as our democracy can sometimes be, I know there isn’t a person here who would trade places with any other nation on Earth.)
西方人用了200年才从原始的资本主义进化到现代的福利资本主义,想让他们的历史倒回到原始状态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有等待中国去超越他们,直到中国的拼命干劲没有了,或者中国也开始学习西方搞福利了。而到那时,世界经济的重心兴许已经从西方转移到了中国和印度,而中国和印度也有他们头痛的问题:高增长低幸福将是它们最大的心病。
第四篇:产品竞争优势
产品竞争优势,话包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消费终端,有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进行商品决策的;而到超级市场购买的家庭主妇,由于精美的包装和装潢的吸引,其消费量往往超过她们原计划的45%。由此可见,有商品的“第一印象”之称的商品包装是在市场营销的实战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有将包装(Package)称为与市场营销4P(Product, Promotion, Price, Place)组合平行的第5个P,使之合称为新市场营销的5P理论。有一些包装是闻名于世的:如“可口可乐”的瓶子----在黑暗中用手一摸就知道;“雷格”女用连裤袜、蛋形容器等。虽然包装是面对消费者的,但渠道是包装走向市场的过度环节。所以,通过“包装”这一与市场进行沟通的重要传播载体,已成为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包装设计良好的包装能为消费者创造方便价值,也为企业创造出促销价值;同时,多种多样的因素强化了渠道和品牌,产品包装执行着许多推销等任务,对企业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消费者大多愿意为良好的商品包装带来的方便、外观、可靠性和声望多付些钱的。大多企业和管理者已意识到设计良好包装的巨大作用,它有助于消费者迅即辨认出商品是哪家公司或哪一品牌。如,胶卷购买者可以立刻识别出为人熟知的黄颜色包装的“柯达”胶卷。
作为一个完整的商品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是产品,一个是包装,两者缺一不可,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包装在整体产品概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商品包装所处的地位不仅起作保护商品的重要功能,同时具有特殊的自我推广效应,树立企业形象,促进和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商场和超市在销售市场中迅速崛起,开放式货架上的商品包装已成为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建立起购货情感的一个渠道,而这种情感行为其中往往是由于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第一感受的好与坏瞬间形成的,消费者对那些有较强吸引力,包括在包装装潢设计上新颖大方别具一格,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消费者通过包装对内装物一目了然,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一个成功的包装还能给消费者带来附加利益,提高商品售价作用,特别是对一些高档的、出口的消费品和工艺品,包装所起的决策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
“好花还需金叶配”,产品的包装化创新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好处,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通用食品公司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狗食品,其形状象小肉馅饼,要最大限度使人们看到这些个馅饼所具有的独特的和可口的外表,最后选定的方案是在盘子上覆盖一层透明薄膜的包装方式。克拉夫特食品公司开发出听装混合乳酪,从而大大延长了乳酪的寿命,并使公司赢得了“可靠”的声誉。
河南省某食品挂面厂在认真调查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趁势后,积极开发新品种,由原来的单项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实现了产品由低档向中高档和医药保健型挂面的方向转变。但产品更新了,包装依旧,产品销路依然不理想,该厂聘请有关专家重新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变纸包装为塑料袋包装,由一般纸箱式包装改为手提礼品式彩色箱,变每箱25公斤为15公斤、1O公斤和5公斤装,所有开发的新产品都具有独特的包装风格,包装一变,销路大增,该厂产品已畅销到北京、广州等地,并远销到香港和日本,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势头。
市场营销中的各种包装策略,都与市场营销因素互相适应,其最终目的是利用包装这个形式产品,来推销整体产品,拓宽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罗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周边设备提供商,产品主要包括鼠标键盘,互动式游戏机以及音像产品等,罗技公司产品知名度很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与许多零售产品一样,罗技公司依靠美仑美奂的包装来吸引客户眼球。“产品包装对我们非常重要,包装是产品的延伸,我们必须利用包装展示我们产品的优点,映射出我们致力于高品质和持续创新的精品战略形象。” 对产品而言,包装必须量体裁衣,反映出产品的外观和多视角美感,同时,包装还必须适合零售商的展示风格。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包装作为产品的“外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销售现场,包装是货架上的广告,是“无声的推销员”。好的包装可以与好的产品相得益彰,避免“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尴尬,而且还能提高产品档次,取得超值效益,提高市场营销中各环节的效率,也能相对增加盈利。如何在竞品的“喧嚣”之中牢牢锁住消费者,包装设计上要鹤立鸡群,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沟通,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各自需求是关键。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中国酒登上现代营销的金銮殿,给她披上文化黄袍是明智之举。每年的糖酒会上,总会出现大量的牵强附会的“文化包装”。但也有不少商品包装与品牌装扮相结合,随着名牌形象的深入人心,不管是创造名牌,还是消费名牌,都要打上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同时显露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某一种品牌酒,在包装上大胆创新,本着人性化的思想,将包装的美观性、实效性有机结合,其中,酒包装将花瓶、笔盒融为一体;将珠宝盒、纸巾盒与酒包装功能“三合一”。
这款产品外观独特,视觉效果好,寓意深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酒包装具有二次利用的价值。一般的酒类包装,酒盒几乎都是一次性的,没有再次使用的价值,酒喝完后,酒盒就当垃圾扔掉了,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种酒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包装,它在完成酒包装的一般使命后,将酒盖取下,盖在底部,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可以插花,放在居室里成为别具特色的装饰物,另外,还可当笔筒使用,放毛笔等;包装盒则是一个长方形酒盒,拉开盒盖后,就成为一个个性十足的纸巾盒,再组合后又是一个典雅大方的珠宝盒。
企业的产品是创造,其包装也应是杰作,产品的包装是企业文化的一面旗帜。新颖美观,设计一流的包装,能起到使消费者注意,使消费者发生兴趣,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所以,要把创新包装设计和商品创新列为两者并重,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来认识,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透明小包装食品、休闲食品、采用透明的包装,红枣、黑枣、核桃、桂圆等干果,经乔装打扮,成为人们时尚的绿色食品,使人们在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田园感觉时代,具有亲切,古朴,大方的特点。
包装作为区分产品的有效方法和促使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得到了厂商的高度重视,生产酒的企业提出:“做酒就是做包装”。当然,包装不是为了“包装”而“包装”,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从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的角度来开发,进行“人性化”设计。一个真正优秀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品,并不是高档材料、高档包装堆砌出来的,而是要体现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只有越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包装,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杭州娃哈哈集团生产不同的儿童饮料,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企业科学、合理化细市场后,把儿童饮料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同时考虑到社会各不同层次对其他饮料的需求也作为目标市场,开发各种饮料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瓶装果汁、可乐、纯净水等食品,其包装风格定位根据饮料食品销售对象各异,有塑料、纸制品、金属包装等,形成多方位包装饮料及食品,吸引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由于全方位进入市场,在销售市场很快占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市场地位,增强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品牌效应,而企业通过异类型包装的自我宣传,在消费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浙江绍兴—包装设计师曾设计出一种新颖包装,将绍兴名酒中的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元红酒、绍兴酒、土绍酒六种不同风味酒,组合在一个包装盒内,并且和六只酒盅配套在一起组成一个花瓣形图案,并采用开窗式盒盖的可提携细瓦楞包装,不仅使消费者对包装物一目了然,外形设计美观大方,便于消费者品尝不同风味的酒,还不必为品酒而另找酒杯所带来的不便,同时携带又方便,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深受消费者青睐。
商品包装不再仅仅只局限于起着保护商品的惟一作用,而是通过各种包装策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包装的其他多功能作用,宣传商品、美化商品、给消费者带来附加利益、提高商品价值、保护环境,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商品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因此,好的商品促进包装发展,而好的包装又推动商品销售,这两者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篇:竞争优势之比较
竞争优势之比较
到建行履新不满两个月时间的常振明,在建行股份成立大会上表示,他认为建行股份较之中行股份的竞争优势有两点:“同中行相比,建行最大优势是有一批非常优质的客户,特别是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电信行业中;第二个优势是,建行员工的协作性,各部门的配合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今后希望在公司业务上能够继续保持建行优势,深化对优质客户的服务;建行有16000多个网点,这就是优势,加快开展个人零售银行服务和中介服务,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向我们的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空降中行、建行的李礼辉和常振明,均认为自己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认为要应对这个挑战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这是在银行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因素。
常振明进一步表示说:“只有建立了一支高效协作的管理团队,才能尽快完成建行由以地域为中心向以业务线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转变,建立一套能够消化不良资产的管理体制,不能再靠国家剥离不良资产了。”迄今建行公布的最新不良贷款率已经下降到3.08%,而中行最新公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下降到5.46%.根据公开数据,在降低不良贷款率上,建行暂时领先。而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则是建行与中行争夺优质战略投资者的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充实了中国人的“钱袋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就在各家银行纷纷大举进军零售业务时,又恰逢国内人民币业务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银行开始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零售业务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长期以来,国内银行重对公业务,轻零售业务,零售业务已然成为国内银行的短板之一。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先发优势则十分明显,它们拥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种类,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际性大银行的零售业务收益占比一般在30%至70%之间。
尽管竞争激烈,但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各家银行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投资、咨询评估、理财、信用担保等零售业务,拥有市场空间广阔、资金占用少、收益稳定、风险分散的特点和优势。在这一领域,挑战和机遇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中外银行正厉兵秣马,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为了解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在零售业务领域开疆辟土,记者走进了处在“拓疆”大军最前列的中国建设银行。
决策层的共识
尽管面对严峻的竞争态势,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心:“我们有信心把建行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零售银行。”他表示,自己的信心源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源于建行侧重发展零售业务的明确战略定位,源于建行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他表示:“当前金融市场及融资结构正在加快变化,利率市场化也在推进,间接金融市场会相对缩小,存贷款利差也会收窄。因此,建行应当在保持公司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零售业务上,把其作为银行新的战略增长点大力发展。”
实际上,从2005年夏季起,建行内部尤其是决策层内部已就零售业务对建行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达成共识。建行还专门下发了加快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个人银行业务是建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业务,要求全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渠道建设、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支持,全面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
转型之路
“改革体制,优化流程”是建行发展零售业务的策略。目前,建行正在稳步推进零售业务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去年6月,杜亚军被任命为建行零售业务总监,他走马上任后即着手提高建行零售业务的效率,加快对市场和客户做出反应,落实建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战略决策,增强零售业务板块内外部的联动。同时,建行积极筹划对包括零售业务流程在内的全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2005年以来,优化改进了19项个人金融业务流程,解决了基层行迫切需要解决的业务流程问题。
建行上市后一直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也贯穿于零售业务发展之中,倡导为客户提供差别化、人性化服务,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期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的战略愿景。近年来,建行涌现出了“向党工作站”、“红梅理财室”、“何晓工作法”等一批服务客户的模式和典型。去年5月,为进一步提高营业网点的客户服务水平,建行又推出营业网点神秘人检查办法,由总行委派工作人员以客户身份,对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自助设备的服务情况进行明察暗访,详细了解客户对建行网点服务的意见与建议。目前,建行近1.4万个营业网点的近2万台ATM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优质高效的庞大服务网络。此外,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建行还将在全行陆续推出调整岗位设置、排队模式和弹性排班等措施。经试点,这些措施在降低客户等候时间方面效果明显,试点网点等候时间低于10分钟的客户占比达到93%,比改进前提高38%。
让客户成为最大受益者
对于广大客户来说,他们不可能十分了解建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宏观策略,却能感受到产品创新、功能升级给他们带来的服务提升。以建行龙卡信用卡为例,近年来龙卡信用卡家族不断“添丁”:龙卡商务卡、龙卡汽车卡、龙卡名校卡„„龙卡信用卡的产品功能也日渐完善,大额交易短信通知服务、信用卡网上还款、自助银行还款、代缴费等功能拓展了还款受理的电子化服务渠道,深受持卡人的欢迎。邮购分期付款、消费分期付款和装修分期付款业务的创新,有效地发挥了信用卡消费信贷的作用,也充分满足了持卡人消费信贷的需求。
又如建行乐当家理财卡,具有众多的交易功能和增值服务。乐当家理财卡最突出的功能是其多账户管理、一站式投资理财、自由转账和跨国交易消费。这张小小的卡片里具有人民币、美元、港币、日元、欧元、英镑等多币种的活期、定期存款账户,还可以管理本人的质押贷款账户和在建行的其他账户。持卡人可以用该卡办理外汇买卖、凭证式国债、基金、银证转账、客户保证金服务等一系列投资理财业务,还能以卡内定期存款或凭证式国债作为质押物,自助办理人民币短期质押贷款。理财卡作为建行推出的重点产品,已累计发行了220万张。
此外,经过几年的不断优化和拓展,目前建行自助设备能够实现理财卡多账户转账、代缴费、自助贷款、基金买卖、无卡存款等60多种交易,功能比较全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助终端可以实现120多种功能,这对缓解银行排队问题作用明显。在央行出台《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后,建行率先做出反应,提高了ATM日提款上限,获得媒体和公众的一致好评。
不长的实践中,建行向一流零售银行迈进转型之旅初见成效。郭树清向记者表示,建行发展零售业务有很多优势:网点优势、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建行网点、公司客户众多,已融进百姓生活和公司业务中。此外,经过50多年发展,建行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这些更坚定了建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信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是惟一一家保留和经营造价咨询业务的银行。作为一项开展四十多年的传统特色业务,该行依靠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经验,依托专门的技术、人才、机构网络、信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着“客观、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在国内享有较高的信誉。
优势无常势
在国内咨询行业中,建设银行造价咨询业务系统是从业人员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技术力量最强、经验最丰富的服务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造价咨询体系。
目前,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均设有专门的造价咨询机构,造价咨询甲级资质证书归一级分行拥有,在各一级分行辖下机构中设有造价咨询分支机构和专门的造价咨询人员主营审价咨询业务,行内造价咨询机构管辖的部分咨询实体主要从事建设监理、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等业务,是对审价咨询业务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造价咨询主要产品系列有: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工程投资监理,经济合同纠纷中的工程造价鉴定业务和造价信息咨询业务。我国许多著名的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几乎都是该行管理和进行工程投资审价的,如鞍钢工程、宝钢工程、秦山核电站、二滩水电站、上海南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首都机场、北京西客站等项目。
按照中国加入WTO所做的承诺,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在五年过渡期内,允许外商设立合资、合作企业,过渡期后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因此,必将会吸引大量国外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将融入开放的国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全国经建设部审批的甲级造价咨询机构仍有5百余家,经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乙级造价咨询机构数量更是甲级机构的数倍。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基本稳定,造价咨询业务的市场容量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咨询机构想方设法通过横向联合、拓展咨询产品品种、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培养高级人才等多种措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剧了造价咨询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重点工程的陆续上马,每年有数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将来这个市场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优势含胜势
建设银行在“十五”规划中专门强调“保持和强化建设银行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销售结算网络、个人住房贷款、委托代理、咨询、工程审价及监理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随着业务收入及其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作为该行的特色业务产品,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造价咨询业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牌优势。建设银行历史上长期作为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独具特色,而且影响很大。二是技术力量雄厚、资质等级高、业务形成规模。全行有80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咨询业务总量在全社会咨询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三是具有咨询业务与资产业务联动的潜在优势。四是机构网络优势。该行专门的造价咨询经营机构网络遍布全国,在集团性企业客户以及跨地域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据悉,建设银行近年来为了做大做强造价咨询业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规范管理。从维护建行特色业务健康规范的大局出发,既适应市场拓展业务需要,确保合理必要的费用支出,又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强化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各项收入、支出核算,各行造价咨询机构接受计划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成本和效益观念,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强化营销。一方面紧密依托本行资产负债业务,积极与行内公司、房贷等业务部门协调,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营销工作措施;与公司业务、房贷业务等紧密结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形成相互配合,互为促进的新格局;充分挖掘行内拥有的客户资源和贷款项目的咨询业务潜力,努力扩大客户资源和贷款项目的咨询范围,推进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营销,凸显规模经营效应。
机制建设。进一步理顺造价咨询组织机构体系,形成既符合政府和行业监管要求又有利于造价咨询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在全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构建造价咨询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经营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注重质量。坚持造价咨询工作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业务精益求精,减少差错率,保证咨询工作质量,维护建行造价咨询的良好社会形象,全行逐步统一咨询机构名称、咨询报告书、咨询成果标识等,弘扬造价咨询品牌特色业务。
坚持创新。着眼于未来造价咨询市场的发展态势,鼓励各分行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全过程投资控制、投资监理及项目管理业务,增强造价咨询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和业务活力。
培养人才。造价咨询业务是智力服务,最大的资源是人才,专业人才是咨询业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结合总行制定的审价咨询财务管理规定,在严格执行总行财务收支管理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咨询从业人员积极性,稳定造价咨询骨干队伍。
实体管理。为适应行业管理要求,完善银行服务功能,总行批复各分行保留了部分造价咨询类实体。保留的咨询实体坚持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严格执行咨询实体经营业务范围。
完善手段。加快造价咨询业务的电算化以及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进程,完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专业技术优势。
胜势靠蓄势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如何进一步提升造价咨询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这一业务新的总体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已经制定出台并正在组织实施。
据介绍,建设银行将在3?5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以建设项目全过程审价咨询产品为龙头和特色,以工程咨询、招标代理、建设监理、资产估价等相关产品为补充和延伸,以行内专门造价咨询机构为主,行内机构与辖属咨询实体相互补充,财务有效管理,推进综合营销,理顺运作机制,创新业务发展,打造咨询精品,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先进,服务理念超前,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集团性造价咨询机构体系。适应咨询行业发展趋势,转变观念,业务结构逐步从编审三算为主逐步向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为主转变,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延伸。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造价咨询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造价咨询业务也将向全过程造价控制和全方位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
零售银行业竞争:优势服务不单单是态度
记者 龙昊
随着4家外资法人银行的开业,中外资银行的正面竞争拉开帷幕,外资银行本地化的第一步发展战略正是集中在中资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零售银行业务领域。
服务创新是零售银行立足的根本,但创新不仅仅是服务态度。
零售银行业,竞争的主战场
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2006年,国内银行纷纷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工行提出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建行以加强中小企业贷款为契机,加大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力度;招行提出要成为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中信银行要在两年内建立零售银行体系;民生银行设“私人银行”„„零售银行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银行业务里的比重逐渐加大。
随着4家外资法人银行的高调开业,中外资银行的正面竞争拉开帷幕。在中资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外资银行的加入更令这个市场炙手可热。
目前,外资银行坚持了老本行,无一例外将人民币零售业务重心定位在理财业务上,首批4家外资银行均推出了不同门槛的贵宾理财业务,并主要通过这些贵宾理财账户吸收人民币存款。
尽管渣打银行目前可以办理的人民币零售业务还只有基本的存款业务、住房贷款业务。但据渣打银行财富企划部总经理黎美仪透露,渣打将在“五一”假期后向中国国内居民提供人民币理财产品,第二步将在3个月后提供个人消费类贷款,第三步为发行银行卡,预计在第三季度将发行借记卡,希望在年底之前发行信用卡。此外,渣打银行将在5月底之前推出私人银行服务,门槛为100万美金。
中资银行的短板
据了解,国外先进的银行一般零售银行的比重都能占到50%多,而有“第一零售银行”之称的招商银行去年年报的数据是中间业务的占比只有14%,其实整个行业零售银行占比都不高。
TNS发布的2007中国零售银行服务竞争力报告显示,在金融业最为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绝大部分客户使用银行仍然只是使用活期和定期储蓄业务,真正在银行进行投资交易的只有22%,信用卡13%,贷款5%。对于银行来说,单笔交易带来最高利益或者是客户关系带来最高利益的是贷款、信用卡、投资和银证交易,但随着中国股市的高涨,银行是否可以通过基金的买卖来弥补银保或其他投资产品的下滑?这就是银行现在面临的问题,即如何拓展可以带来盈利的和更加复杂的客户关系。
还值得忧虑的是,三地零售银行的总体客户维系指数和口碑系数均远落后于全球平均值,多数银行的客户流失率在40%左右。中外差距使今日的竞争形式异常严峻。
麦肯锡公司指出,未来十年,零售银行业务将成为银行营业收入与利润更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银行80%以上的利润来自商业贷款与储蓄。未来十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削减约1/3银行借贷业务,迫使银行拓展其他盈利方式。立法机构将最终解除利率管制,这将降低商业贷款与储蓄利润。零售银行业务成为银行新的发展重点,其对于银行的利润贡献更加重要。
为什么我们就赚不到钱?科特勒咨询集团(KMG)提出了目前国内零售银行存在的四大问题:客户细分不清,不能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产品简单,缺乏可供客户选择的丰富产品线;营销和服务渠道单一;品牌缺失。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坦诚,我们单个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是比较低的,不像国外客户可能在一个银行有存款,有理财产品,还同时通过银行买基金、买保险。另外,我们缺乏一个高效的IT系统的支撑,占用了比较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只有技术跟上了,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批量处理零售业务。
服务不单单是态度
人们把目光盯在服务创新上: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中外银行关注的焦点。
TNS国际咨询研究发展总监张弘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准确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在竞争当中获得优势。
渣打银行财富企划部总经理黎美仪说,外资银行非常强调服务,但服务不单单是态度,服务也代表了能力。
目前,渣打银行在上海只有五家网点,再好的微笑也有限。黎美仪说,外资银行主要兴趣在高端客户。“对我而言金融创新不是把产品弄得很花哨,创新需要为受众着想,他们的需求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怎么样改变自己服务形态满足他们的需求。”
黎美仪认为,外资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在理财产品本身上,因为理财产品可以很快复制、模仿,关键是服务质量,渣打的网点不会简单成为销售理财产品的终端,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细致的服务,并培养客户的理财理念。
刘建军表示,产品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没有一个银行能说他做出的产品别人永远做不出来。所以决定竞争优势的,不是产品,不是流程,而是渗透在所有业务环节中的理念,是综合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