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着古越的风我们成长
迎着古越的风,我们成长
——女中学子越地采风之旅
金星蒋薇 女中学子“雅慧”气质的培养,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自觉。而她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和接受的往往是一种固态的文化熏陶,但“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往往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被感知。鉴于此,我们特意组织了女中学生会全体成员及学校各大社团优秀社团干部组成“越地采风之旅”寻访团,对古都绍兴进行了一次采风。本次活动参观的主要对象为绍兴地区体现女性元素的文化古迹,以走访和实地参观,辅以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及文化论坛讨论等多样化形式来形成培养女中“雅慧”气质的助力,以期让女中学生对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产生记忆、感知、尊重、景仰,让古代杰出女性的气质精神能在女中学子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
鉴湖女侠带给我们的启迪
活动的第一站,是位于绍兴古城的秋瑾故居。绍兴古称“会稽”,是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之一,也是春秋越国、吴国等朝代的古都,有“国之东门、泱泱大邦、天子之城”的美誉。其地的秋瑾故居、曹娥庙等古迹除了能带给人美学熏陶外,还代表了爱国精神传承和历史文化延续。
在活动之初,学校就做好了活动预案,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网络、阅读书籍和翻查资料,了解了关于秋瑾女士壮烈成仁的事迹。通过
扎实地学习相关资料之后,学生在实地参观时对秋瑾女士“危局
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爱国情操就能更近距离感受到。
女中教育期待能够从平时的点滴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具
备“大雅”;在女性教育中,爱国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使
学生不再觉得爱国教育遥远而抽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
雅”的情操。
从辩论中学会中华的智慧与精神
如果弘扬爱国精神培养是女中“大雅”教育的体现,那么,本次活动的第二站——参观孝女曹娥庙,更可见证学生们通过自
我思辨后的成长。孝女曹娥的故事家喻户晓: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
号哭寻父。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学校认为了解曹娥救父牺牲的故事能达
到的教育目的比较浅显、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组织活动时并
没有单纯地将参观作为主要目的,当参观结束之后,学校专门请
当地的解说员对这座庙宇的建筑艺术作了详细的解读,让学生在欣赏镂空细雕的建筑艺术中领略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然后,组
织大家就“现代女子如何看待孝道”展开讨论,对“愚忠”“愚
孝”提出新的看法。同学们在讨论中,进一步地感受到中华的智
慧,体悟到中华孝义的精髓,同时,通过交流忠孝等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锻炼自我思辨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辨析问题的习
惯。
鲁迅故居中的深思和顿悟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参观鲁迅故居。对鲁
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同学们都非常熟悉。所以活动是以在鲁迅
故居前举行的“鲁迅先生知识竞赛”开始的。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温鲁迅先生作品及生平,了解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接着,学校组织同学们结合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中的描述,实地参观百草园及三味书屋,了解先生青年时代的生活。同学们在参观中明白了青年时代树立伟大志向对人生的重要性,更坚定了自己在女中努力学习的意志,培养了自己高雅的情操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随后,大家就鲁迅先生作品中涉及
很多次的国民性展开了文化讨论,对当今社会很多国民性问题提
出自己的见解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四、历代名媛馆中的仰慕与惊叹
活动最后是以实地参观西施殿、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郑氏
宗祠、裕昌号民俗馆等展厅结束的。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
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在这些展馆中感受到的民俗文化比
平时课堂上看看图片、视频等资料更加直观了。在历代具有崇高美德的女性身上,学生们不仅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加深了女中
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观结束之后,学生们对“女性美德”有
了新的感悟,有感而发地撰写了很多心得。例如:
“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中,绍兴出现了许多革命斗士,鉴湖女侠—
—秋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面
对敌人残酷逼供,她视死如归并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忧国壮
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
献。”
初一(3)班季瑞琪
“在名人辈出的绍兴,景色也十分醉人。在兰亭,满山坡的绿竹,古色古香的长廊,经典的人文古迹,浓厚的历史气氛,让我留恋的乡土般的气息,好像听到了大自然真实的心跳。”
初一(4)班陈懿
“这次采风活动,同学们领略了绍兴的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加强了师
生之间的交流。很多同学表示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历史遗存
一定能够让他们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在这样的地方采风,会使大家深
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获取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
初二(2)班金怡琳
“俗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经过这次的游学,我认识了绍兴四
大女子:孝女曹娥、侠女秋瑾、才女唐婉、美女西施。这些巾帼真是
让我这个女中的现代学子受益匪浅啊!其中我最最欣赏的是孝女曹
娥,我是一个标标准准的90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父母对自
己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可我不这么认为。从曹娥身上我就得到了
很多的启示。”
初二(4)班束雯君
“这次学校组织的越地采风活动,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一个
个令人称奇的女子了。孝女曹娥,将那份对父亲的挚爱化作了滚滚江
水,从古而来,浩浩荡荡,流入我心中;侠女秋瑾,巾帼英雄,刚烈
正直,气概非凡;才女唐婉,是刻骨的相爱,忠贞的情思,化作她笔
下令人动容的《钗头凤》;琴女英台,女扮男装,机敏过人,她的琴
声如泣如诉;美女西施,倾国倾城的容颜,从古到今,她的美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眼里„„这‘五女’,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她
们都是美的,美在品格,美在才情,美在气度„„看着她们,我也为
自己是个女儿身而骄傲。女子,这两个字的魅力本就是无穷无尽的。”
高一(7)班陆烨丹
“告别了孝女曹娥,我们又去了侠女秋瑾的故居。故居的面积并不大,紧凑的5间房屋显得雅致而古朴,谁会想到,一个充满豪情壮志的女
子曾在这里习文练武,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这个和平
年代,也许我们不需要那种以身许国的壮志,也不必苦苦搜寻救国之
路,但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时,我们依旧需要这种不屈不
挠的毅力,无所畏惧地坚持到底。”
高一(7)班吴鑫旖
“自古以来,水总是和女子联系在一起,绍兴的‘五女’:孝女曹娥,才女唐婉,美女西施,情女祝英台,侠女秋瑾都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
厚重的一笔,总让人觉得是否是上帝特别的宠爱。她们之中或重情重
义,或为国牺牲,或才华横溢,或热情率真„„她们身上凝聚了中国女子所有的特质。”
高一(8)班高蕴韵
本次活动通过对曹娥庙、秋瑾故居、鲁迅故居、诸暨历代名媛馆等绍兴古迹名胜的寻访参观,深入了解吴地杰出女性的历史和文化,近距离感受吴地风华和杰出女性精神熏陶;通过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实地寻访,深入感知“雅慧”精神,培养对吴地文化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传承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回校交流宣传和学习活动,推广采风寻访成果,从而加强了全校学生对“雅慧”精神的理解,“雅慧”精神、“崇德”主题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为我校“崇德”德育体系提供了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篇:回首古越 教案
回首古越
教学目标:
1.知道浙江地区春秋、秦汉、三国、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2.了解吴越争霸和越国兴衰、会稽郡的设立等史事,体会浙江文化的深厚意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探究家乡历史的兴趣。
3.通过搜集古越相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从春秋战国到南朝的浙江历史。教学难点:了解社会历史概况。教学过程:
(开场)师: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周,今天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堂综合实践课,但是和以往不同不是我给你们讲故事,是你们给我讲,故事的对象请看大屏幕
一.创设情境,引入古越 师:视频只有1分钟,请认真看。
观看1分钟视频了解浙江大地及重要特色,引入本节课 师:同学们,视频中放的是什么?(浙江景色)
师:大家都知道,浙江作为中国一个重要大省,不仅文化灿烂,而且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浙江在古时被称为古越,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越,对它有什么了解吗? 二.学习历史,了解古越 1.搜集资料,学习资料
师:同学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没关系,今天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首古越(板书:课题)看看古越文化是如何变迁的。现在同学们手上都有一份资料和一张导学单,资料中记载了关于我们古越部分时期的情况,等一下请你们认真学习,学习完我要在请同学上台来说一说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期,比一比咱们五(3)班谁说的最好,好吗?
师:在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周老师给同学们提出这么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一齐读一下
一.请以你和你的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二.学习资料时用笔划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然后简单地记录在导学
单中
三.整理知识点,和同桌分享你的所得和所想
四.尝试复述,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古越中的各个时期 师:清楚了吗?开始!整理、学习15分钟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最有兴趣的是什么时期?说完同桌可以补充 生汇报,师板书
上古时期:民族:于越
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国家:越国
分布:浙江的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及金衢丘陵地带 主要人物:勾践
事件:勾践灭吴
师:你觉得勾践是个怎样的人?(忍辱负重、奋发图强、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这足以说明我们浙江人从古代到现代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你从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绝不能像夫差那样好逸恶劳,终会输的一败涂地)
师(出示越王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越王,我们的绍兴专门为他建造了越王台,以后去绍兴游玩可别忘了去看看哦,至于对勾践灭吴的故事想了解更多的同学周老师介绍两本书给你,《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出示课件),相信你在课后读了这两本书后会对当时的历史更有兴趣。三国时期:于越人被称为山越人 秦统一后:事件:建立会稽郡 师:秦始皇是怎么对待于越人的? 师:你有什么感想?(气愤)
师:由于这样的暴政,秦朝也没持续多久,在秦二世的时候秦朝就被陈胜吴广起义给推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朝代,是?(东汉)谁来说说东汉时期古越的事情
东汉时期:事件:吴郡和会稽郡 最早的区级城市:绍兴
人物:马臻
事件:修鉴湖 师:百姓为什么感激马臻? 师:马臻的结局是如何?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马臻修鉴湖当时虽遭到了迫害,但是却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当地老百姓在他去世之后为他将他的遗骸安葬在鉴湖之畔,并且为他修建了马太守庙。几百年后,著名诗人李白也题诗赞美了鉴湖: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可见修鉴湖是个多么流芳百世的事情啊!三.教师讲解古越经济史
师:其实东汉时期时期除了马臻修鉴湖,其它大型水利工程,还有煮盐业、制瓷业也已经到达相当水平!后来到了隋唐时期,浙江经济发展更是迅猛,杭州、嘉兴地区成为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基金,宁波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丝绸、茶叶、瓷器是输出的主要商品。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此时的浙江到达了当时封建社会时期的繁荣时期。但是后来鸦片战争的到来,浙江的经济发展受到滞缓,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浙江经济腾飞而起,现已成为中国最繁华的省份之一。关于这些浙江经济历史的发展我就暂时先介绍这么多,同学们要有兴趣,课后可以翻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四.简单练习
1.春秋时期,勾践被囚禁于吴国几年? A.3年
B.10年
1.勾践败了之后,几年重整旗鼓,打败了吴国? A.十余年
B.二十余年 2.秦统一后,建立了什么? A.直辖市
B.郡县制 3.东汉时期,最早的区级城市是? A.杭州
B.绍兴 4.谁修建了鉴湖? A.马臻
B.李白 五.总结
师:现在你告诉我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六.课后搜集资料,找找舟山的历史、历史人物和事件,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
第三篇:越中览古 教案
越中览古
教案4 一.导入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今天学习李白的怀古之作《越中览古》,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二.阅读课文。
三,分析鉴赏 课文。
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四,人生无常
一天,诗人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走进其中,就像回到了那个战国时代,那个充满杀戮的时代,也是个充满哲理的时代,更是个充满个性与诗意的时代。在那里,有着伍子胥、夫差、勾践、西施、文种、范蠡等一大批个性张扬的千古人物。
伍子胥作为一代名相,曾经使夫差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在夫差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他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夫差争取。一生为吴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后却含怨自刭而死的结局。死后那冤死的头颅挂在南城门,看着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宏图伟业毁于一旦。
而文种和范蠡,含辛辅佐越王勾践,苦身劳力二十年,深谋远虑,终于灭掉吴国,而且兵临中原,号令诸侯,成为霸主。但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范蠡请辞退隐,文种被赐剑,“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而灭亡吴国,其余四术还藏于先生胸中,请先生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而那所赐之剑,正是当年吴王赐予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属镂剑。正是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而当初的一代霸主夫差、勾践呢?谣想当年越王勾践大败吴王,消灭了敌人。洗刷了前耻,战士们凯旋后都受到了赏赐,衣锦还乡。老百姓站在街道的两边,夹道热烈欢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百姓们纷纷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和酒来犒劳战士,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围在战士们的前后,举国欢庆,热闹非凡。
可是,在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乐起来。于是,宫殿中经常可以听见银铃般的笑声,原来是花朵一样的美人,充塞了整个皇宫,她们都围着越王寻欢作乐,唱歌跳舞。越王早就将卧薪尝胆的往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现在所有的繁盛,美好,热闹,欢乐全都消失不见了。过去的一切,今天还剩下些什么呢?只能看见几只鹧鸪在王城的古址上飞来飞去!
第四篇:《越中览古》教案
《 越 中 览 古 》
李 白
一、导语:
由高一《勾践灭吴》导入。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所写,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
三、诵读提示:
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3、最后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象,在章法上是“转”。“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4、这首诗没有“合”,也可以说是把“合”留给了读者。因此,读完这句后应当继续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一小会儿,再作结束表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五、鉴赏要点:
今昔对比的描写
明确: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1、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荣(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
2、第一句写勾践破吴,众所周知,勾践之所以能破吴复国,是因为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而吴王胜利后却骄奢淫逸,自尊自大,胜负的教训可谓深刻。
第二句写越胜吴后战士衣锦还乡的得意,这回轮到新的胜利者骄傲了。要问越军为什么这么快就忘了教训。
第三句,原来宫中夜夜笙歌,勾践本人也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第四句点题,揭示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胜利者是多么可笑可悲。李白在这里寄予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深沉忧思。
3、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4、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5、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6、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
六、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分类: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 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李白的《越中览古》。
六、比较分析:
我国古代许多大诗人都作过咏史诗,如: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1、埭(dài):堤、坝,多用于地名
2、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3、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在此,并没有因此而免于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而不在地灵”(屈复)分析
同:咏怀历史,寄托盛衰兴亡无常的感慨。
异:
1、李商隐《咏史》第一句写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而今却是一片汪洋,满目荒凉。第二句叙事,以竿挂降旗,形象地说明六朝相继覆灭。第三句说,从孙吴到陈亡,纷纷更迭,只不过是一场“晓梦”,这是在感叹。末句深化题意:说什么“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六朝都不免兴亡,哪里有什么“龙蟠”?这是讽刺,是议论。意思是,国家的存亡,不再天险而在人杰。
2、李白的《越中览古》首句表明所怀古的内容,越王破吴雪耻凯旋。
这是首“篇终出人意表”的好诗。
七、小结:
李白的《越中览古》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八、当堂背诵。
九、作业。
第五篇:越中览古 教案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
教案
越中览古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咏史诗;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
3、掌握移情手法;
4、拓展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怀古咏史诗;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
背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2. 解题: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3. 关于怀古咏史诗
(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ǖ),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
教案
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 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4. 研究鉴赏
(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二).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5.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