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20:0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第一篇: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盐津县农村集体用餐

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的规定,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当地的重大活动实施卫生监督,针对重大活动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确保就餐人员的卫生安全。

近年来,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红白喜事集体大聚餐的习俗日趋炽热。由于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差,食品存放、加工设施简陋,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家庭式红白喜事聚餐亟待规范和管理。

2007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逐步摸索城乡红白喜事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2007年4月16日,昭通市卫生局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农村嫁、娶、丧、葬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工作。由此,我就我县农村红白喜事集体用餐现状及如何实施卫生监管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我县城乡红白喜事集体用餐现状

1、农村红白喜事家庭聚餐的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卫生

1设施差,甚至基本无任何卫生设施可言。农村自办酒席一般都在几十至一百多桌,绝大部分(99%以上)都是在自己家中进行,无符合卫生条件的加工场所及合理布局,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自来水都没有,且加工条件差,不具备生食品、半成品、成品的加工布局,更不用说熟食、冷盘等的切配由专间专人操作,防蝇防尘设施更是缺乏,生熟食品用具未区分,又无消毒条件,存在着诸多食物中毒隐患。

2、不重视原料采购。农村红白喜事集体用餐所使用的原料大多是从附近农村集镇上购买的,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卫生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办酒户多优先考虑价格因素而忽视进货渠道与食品卫生质量问题,给“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的流入带来可乘之机。

3、农村红白喜事集体用餐举办者所请的厨师及帮厨者大都是举办者附近的居民或是亲朋好友,他们大多都没有经过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缺乏卫生意识,不能按规范操作,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2005年10月1日,我县串丝乡曾经发生一起64人中毒的婚宴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查,是由于人们进食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二、对策与建议

1、制定针对农村聚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防患未然。结合实际情况,由政府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农村

红白喜事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要求办酒户落实加工场所和餐(用)具清洗消毒设施,严格餐具消毒。

2、建立农村嫁、娶、丧、葬集体用餐申报制度,及时掌握聚餐情况。充分利用目前各乡镇配备的卫生监督管理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及时摸清情况,10桌以上的办酒户必须在3日前向当地村两委申报办酒情况,再由村两委向当地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员或食品安全管理员报告并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县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派员或指导乡镇卫生监督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到办酒户进行检查指导,提出监督意见。

3、建立农村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对农村厨师进行健康体检,严格检查合格后上岗。每村(社)固定几位农村集体用餐厨师,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4、加大对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乡村防保医生对农户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宣传,让人们理解、接受并支持农村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工作,共同推动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补助及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无其他收入来源而无法进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从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近期,市综改办对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现将该文予以印发,供大家学习。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面貌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在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中逐步富裕起来,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因受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由“强”变“弱”,呈“下滑”趋势,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缺乏为村民办事的“钱”和“米”。村级组织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靠山,一旦没有了经济实力,就会导致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同时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产生障碍。为切实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状况,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本市调查情况就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些初探。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313万元,村平144.2万元。其中,村级集体企业共有57家,资产总额为6018万元,村级房屋资产3989万元,其他资产8306万元。全市村级集体共有经济林基地25014亩,村平197亩。其中,茶园10959亩,柑桔园2568亩,果园528亩,其它10959亩。通过调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村级财力构成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仍有“一席之地”。2007年,全市村级收入10295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发包收入834.2万元,占总收入的8.1%,上级补助等其它收入9460.8万元,占总收入的91.9%。

(二)从村级支出去向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支出为主。2007年,全市村级公益事业支出6848万元、化解村级债务465万元,其中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村级债务化解资金分别为273.11万元、165.3万元,分别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32.74%和19.82%。

(三)从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来看,以发包租赁管理为主。全市村级集体资产18313万元,其中,用于发包租赁830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45.3%;村委会办公用资产2919万元,占16%;村委会直接经营377万元,占2%;村闲置资产2043万元,占11.2%;其他管理形态资产4672万元,占25.5%。

(四)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来看,地域差距、区位优势明显。全市127个村(含村改居)中,有76个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有32个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主要分

1布在沿江乡镇;集体收入在2-5万元的有34个村;有17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万元以下,有8个村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在同一个乡镇,这种差距也非常明显,如红花套镇南桥村年集体收入近10万元,而吴家岗村年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

(五)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来看,呈萎缩衰退趋势。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47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14万元。到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4亿元,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834.2万元,前两项指标分别增长94.1%和54.1%,而第三项却下降了63.9%。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条件,不利发展。一是自然条件较差。我市属山区县市,70%的村地处山区。从调查情况看,凡是山区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二是管理人才缺乏。调查显示,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另外,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村干部工资每年只有4000元,去年我市农村人平纯收入为4860元,给村干部报酬相对偏低,一些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三是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突出表现在村级债务上,至2007年底,全市村级债务余额仍有2911万元,村平达22.9万元,其中欠农户债务338万元。全市只有32个村实现村级零债务,87个村实现欠农户零债务。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当部分村干部认为,现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再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一些村民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认为发展村级经济就是村干部发财,而村干部则怕招来不廉之嫌,认为不必发展;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这么多国有企业都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认为好不容易把村级债务降下来了,加上政策规定又不准新增村级债务,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现在与其辛辛苦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如和上面搞好关系争取资金来得快,于是众人眼睛一致向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管理单一,阻碍发展。我市现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租赁承包管理,这也是目前最适合于村级资产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也阻碍了一些有潜力的村办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由于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四)政策因素,限制发展。据调查,我市村办企业多为粗放型的作坊型实体,它们不仅难以抗拒市场风险的冲击,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限制。如原先红火一时的土纸制造业,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相继关闭停业。又如村办砖厂,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将面临两年后停产的命运。一些村办矿山也因国家矿山安全政策而停产整顿。所有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发展意识。实践证明,虽然我市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指导各乡镇、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优化发展措施。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运行、加强乡镇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突出抓好村办实体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确保村办实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合理的比例,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从政策上加大帮扶力度。当前,各级制定的惠农政策很多,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得到了发展,然而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很少,现在是“和尚”富了,“庙”却成了危房。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可以从支农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村级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要调整利益分配机制,降低创业门槛。对于新办村级经济实体,鼓励从税收留成中按一定比例返还到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要加大“智力扶持”力度。要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各方面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激发社会各界为集体经济发展出力。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并与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

(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是对一无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三无发展空间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维护和稳定边穷山区基层政权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市综改办 艾华善曹中友)

第三篇:江门市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录入时间:[2006年9月22日]

江门市卫生局法监科

为了解我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情况,探索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办法,我们于最近对全市开展一次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卫生的现状

(一)主要职业病危害行业

江门市现辖三区四个县市(即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410多万人。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重镇,现有有毒有害企业2200多家,作业工人近四十万人,其中有近二十万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全市产业门类比较完整,机器制造、化工、五金、电子、印刷、纸业、建材(含采矿)、电镀、制鞋、皮革、电池、玩具、塑料、生物工程以及宝石加工等行业俱全,有毒有害物质和因素品种多,危害大,其中粉尘种类多达14种,化学毒物70多种,物理因素(如噪声、高频、低频电磁场、微波、高温)10多种,由此引起的职业病种较多,至2006年6月统计,历年累计职业病危害人数(主要职业病病种尘肺、听力损害、苯中毒、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急性氯的氧化物中毒、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等)共183人。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据统计,2004-2005年全市有518间厂企完成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2、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的现场卫生监督管理。为了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力度,全市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并根据上级要求主动联合安监、总工会、工商等部门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3、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新、改、扩建工程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卫生审查等工作,落实职业病防治设施“三同时”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4、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验工作。加强对厂企的职业卫生监测,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厂企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正已烷、铅、锰、噪声等。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对1136间企业进行了监测,监测作业点29471个,合格率82.25%。其中监测粉尘作业点5244个,合格率85.28%;监测化学因素作业点8401个,合格率90.73%;监测物理因素作业点15826个,合格率76.74%。

5、做好工人的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我市积极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2005

年全市职业健康监护185338人,强化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病人及疑似病人,并及时调离,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健康。

6、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病人的规范跟踪管理工作。

7、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职防机构、卫监机构利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和“世界卫生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厂企管理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在有毒作业场所制作张贴各类《管理指南》、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警惕性,有利于减少职业病发生。

二、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情况

(一)职业病防病机构情况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为我市唯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业技术机构,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7人,承担市直、蓬江、江海区的职业病防治具体监管和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承担对辖下四市一区的职业病防治业务指导工作。

四市一区的职业病防治职能由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无设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按国家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在原有卫生防疫站基础上重新组建的事业单位,承担本辖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控、计划免疫、公共卫生监测以及卫生监测检验、职业病防治等工作。由于职能多、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各级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人员极少能设置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除负责职业卫生监测、预评价工作外,还要兼负其他如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管理等工作。据统计,全市负责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人员共75人(含14人兼职),其中市职业病防治所37人,其余四市一区共38人,蓬江、江海区未设置职业病防治机构,具体工作由市职防所负责。

(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情况

目前市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仍由市职业病防治所负责,现正着手移交给市卫生监督所。四市一区则已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移交给卫生监督部门。但由于各种原因,辖下四市一区只有新会区卫生监督机构真正从疾控机构独立出来,负责该辖区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包括食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公共场所、传染病、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等工作。目前,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有122名卫生监督员,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的监督员仅18人,且有12人为兼职。按照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每万人口需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的要求,无论人员编制或现有监督员均远未达到规划的要求。面对众多的监督对象和繁重的监督任务,现有的监督人员均超负荷工作,未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不足,限制了从事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调配。

自 2002 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了市级和各市、新会区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立了市卫生监督所和各市、区的卫生监督所,构建起基本覆盖城镇的卫生监督网络,加强了我市卫生监督工作。但由于卫生部门同时承担对食品、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医疗行业管理和打击非法行医等大量职能,同时随着我市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乡镇企业涌现,职业病防治任务越来越繁重,进一步加大了卫生部门的监管压力,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我市职业卫生监管的主要原因。

(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仍有待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发展较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因素也在增加,新的职业危害不断涌现,目前相当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条件较差的乡镇企业的生产环境其有毒有害因素浓度(强度)仍未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直接危害职业人群的健康。

由于部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认识不足,从节约生产成本角度考虑,自身管理能力低,也不愿主动配合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给监管带来较大的阻力,很多职业病防治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三)职业卫生监督职能亟待理顺

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卫生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精神,卫生部门 “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交给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全省至今仍未能落实移交工作。自2004后以来,卫生部门严格执行国务院及省政府的要求,先后将保健食品、化妆品、放射源、食品生产经营部分职能移交相关部门,同时接受药监部门移交来的对毒麻药品的监管职能。现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迟迟未能移交,直接影响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职业卫生监督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适当增加职业卫生人员编制,加快职业卫生管理队伍建设

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每万名劳动者配备5名职防专业技术人员。即使根据省政府要求,将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检查职能移交安监部门,卫生部门仍承担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作业场所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病人跟踪管理等大量的工作,我市目前从事职业病防治监督、技术服务的人员远远未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人员编制仍非常紧张。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队伍迫切需要加强。

(二)理顺职能,明确职责,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作业场所现场的职业卫生监管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管理,与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检查管理的职能相似。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职能调整要求,将作业场所现场职业卫生检查职能移交安监部门,可避免安监部门与卫生部门对作业场所的重

复检查,达到提高监管效率的目的。职能移交后,卫生部门在专业技术方面仍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若不尽快移交,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将不利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开展。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部门齐抓共管,才能达到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为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服务的目的,希望我市职业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早得到解决。

第四篇: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登记、保管、领用制度

 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  学校食堂卫生制度

 餐具、炊具清洗及消毒制度  学校食堂食品48小时留样制度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和培训制度  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 学校食堂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品采购查验

(二)场所环境卫生

(三)设施设备卫生管理

(四)清洗消毒管理

(五)人员卫生管理

(六)人员培训管理

(七)加工操作管理

(八)投诉管理

(九)关键加工环节食品操作规程

(十)餐厅卫生管理制度及计划

(十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预案

二、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登记、保管、领用制度

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是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校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特制定伙食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一)、伙食采购人员采购原材料时,为保证全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必须定点采购食品。

(二)、不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和原料。

(三)、不采购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及原材料。

(四)、采购农贸市场的食品及原材料应当新鲜,价格合理,并按每天食谱所定数量合理采购,严禁购买病死畜禽等动物食品。

(五)、采购食品,必须向食品经营者索取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复印件,有的食品要有QS标志(质量安全认证)。

(六)、食品采购回来,要有专人验收,并有验收记载。

(七)、凡无人验收或无验收记录,均视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食堂不得加工、使用。

三、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

(一)、学校食堂支出管理。学校食堂支出要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安排各项支出,严格支出管理,提高伙食资金的使用效益。食堂支出主要包括:

1、伙食支出:是指学校食堂开展伙食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2、粮食支出:学校食堂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米、面粉等支出。

3、菜金支出:学校食堂烧菜所耗用的支出

4、调料支出:学校食堂加工过程中耗用盐、味精、鸡精等支出。

5、燃料支出:学校食堂加工过程中耗用煤、煤气等支出。

6、其他材料支出:学校食堂加工过程中耗用除上述以外的支出。(二)、其他支出:学校食堂聘请临时工等所开支的人员工资等支出。

四、学校食堂卫生制度

(一)、学校要建立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食堂必须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堂经营活动,并且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30日前到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复验手续。

(三)、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等有害昆虫孳生的条件。

(五)、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严格进货渠道,建立进货索证登记制度,并设置档案,食品采购的场所应相对固定,以保证所采购食品的质量,禁止采购过期变质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六)、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七)、食品在烹调后到出售前,若超过2小时的,应当置于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八)、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使用剩饭菜,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九)、公用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十)、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十一)、加工食品用工具容器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十二)、外购订餐时,必须索取送餐者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送餐者卫生许可证上必须注明“送餐”的许可项目。

五、餐具、炊具清洗及消毒制度 餐具消毒是关系到就餐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抓好餐具彻底消毒是各餐饮单位责任人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食品卫生法”及卫生 “五四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配备专用消毒间,做到专用设备。并要做好餐具消毒记录。

第二条 洗手消毒间配有专人负责,从业人员相对固定,要经过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熟知消毒方法。

第三条 每餐回收的餐具及盆、盘、盒、桶、刀板等需消毒的所有物品要做到立即清洗消毒,不得隔餐、隔夜。

第四条 清洗、消毒应按去残渣――净水冲――消毒――保洁的顺序操作。

第五条

消毒后的餐具应放在保洁柜、密封厨保存,开饭时运往餐厅,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条 消毒间工作结束后,将水池及工作场所冲洗清扫干净,垃圾桶及时清理。

第七条 食品卫生监督员对餐具的消毒应经常抽查检查,如有条件的话应作必要的取样化验。

六、学校食堂食品48小时留样制度

各学校应严把食品采购关、储存关和加工关,学校要严格食品加工要求,对所有的食品要分类分槽清洗,严格消毒及食品留样制度,加工和盛装食品使用的工具都必须事先消毒。食品留样应有专用设备,保留48小时,有标签、品全、量足。主管教育部门要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定期对学校食品、饮用水等进行检查、指导,凡不符合规定的,限期进行整改。

七、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和培训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八、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一)、认真清点在校就餐人数。

(二)、细心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特别是对在校就餐的个别学生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给予关心,及时到医疗部门进行检查,作好记录。

(三)、发现学生在校就餐后有3人以上有腹痛、腹泻、头晕、恶心、呕吐且症状相同等,及时送就近医院检查治疗并作好记录,同时向学校分管领导报告。

(四)、通过医生检查确认是食物中毒后,马上向校领导汇报,并向乡卫生防疫部门、中心校打电话通报情况,然后写出书面报告。

(五)、学校食堂立即对食物样品封存,积极协助、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六)、成立事故处理领导班子,统计中毒人数和中毒情况,建立中毒学生医疗记录档案。

(七)、跟踪了解食物中毒事件的进展和中毒人员的康复、救护情况。

九、学校食堂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校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科学、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食物中毒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要求。

1、应急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决定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食物中毒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各项措施的落实;在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中统一指挥、果断决策、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2、应急工作小组(1)通讯联络组

职责:负责事故情况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负责向上级部门请示和报告工作。

(2)医疗救护组

职责:及时对病员进行必要的紧急抢救处理,情况严重时拨打120请求救助,并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护送重伤病员去医院诊治,通知学生家长、教师赶赴医院协助救治。(3)现场保卫组

职责:实施现场保护,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劝退围观人员,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物品。

(4)后勤保障组

职责:保障抢救机动车辆、医疗、消毒、照明器材、抢救工具等抢救物资、用品到位,保障抢救必需品及时供应。(5)善后处置组

职责:负责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做好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迅速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联系保险公司,对伤亡学生进行理赔。

(二)、预案措施

1、安全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度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到位。

(2)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员。(3)食堂经营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并切实执行。(4)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5)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6)控制细菌的污染,按照食品分类低温贮存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7)实行销售食物48小时留样、登记制度。

(8)学校要加强对食堂和对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加工、销售等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消除安全隐患。

(9)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通过日常监测和抽查,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餐饮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及时研究分析校园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10)学校加强对全体师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应急处置措施

(1)首发者发现中毒事故,立即报告学校食物中毒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必须准确全面,要包括具体时间、地点、中毒人数等简要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启动应急预案。(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协调控制,对患者进行抢救,并向教育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局安全稳定管理办公室报告。

(3)情况轻微时可做应急抢救,同时注意中毒者的病症;若是情况严重者则迅速拨打120请求救助,协助120医务人员将中毒者送至医院治疗。

(4)现场保卫组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控制可疑人员,调查情况,分析是否有人为投毒的可能,必要时报请公安部门介入并对中毒现场进行隔离和戒严。

(5)中毒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和销售,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容器、餐具等,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取样,送上级疫检部门检验。

(6)学校要及时与中毒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并做好思想工作及善后处理工作,做好宣传教育,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以正视听,防止师生的惊恐和社会上的谣言等,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

(7)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食品卫生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事故处理后期要根据事故情况,对相关责任人以及救助过程中推诿、延误、不遵从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违反法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惩前毖后,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并存档。(8)领导小组必须及时书写事故书面报告。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9)事故补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发生变化、中毒人员发生变化的情况,由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情况补报。

三、注意事项

1、在应急行动中,各小组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

2、事发后,经卫生部门查明确系食物中毒事件,应将已封存的中毒食物和原料予以销毁;对接触过或可能接触过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用具、以及储存过中毒食物的冰箱、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杜绝中毒隐患。

3、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对事件的发生、经过、后果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自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进行总结与完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十、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违反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玩忽职守、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隐瞒实情不上报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二)、对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备注:请各所中心校于2011年12月19日传达到各所已开办食堂的学校,最迟在12月20号上墙)

第五篇: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以及幼儿园。

第三条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 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第四条 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第五条 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第六条 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___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___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五)制售冷荤凉菜的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必须有凉菜间,并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

第七条 食堂应当有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___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第八条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九条 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第十条 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第三章 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 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第十二条 学校分管学生集体用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

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 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第十四条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十五条 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十六条 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第十七条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普通高等学校食堂的凉菜间必须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有专人加工操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___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___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 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___个小时,若超过___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十九条 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___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第四章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十条 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条 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二条 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五条 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六条 学校食堂应当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第二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卫生法》和本规定的要求,加强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应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对所属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具有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应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三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

加大卫生许可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对卫生质量不稳定和不具备卫生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予发证。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与频度。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十三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___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 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不符合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而发放卫生许可证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含义是:

学生集体用餐:以供学生用餐为目的而配置的膳食和食品,包括学生普通餐、学生营养餐、学生课间餐(牛奶、豆奶、饮料、面点等)、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时为学生提供的集体饮食等。

食堂:学校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专门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实体。

食堂从业人员: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仓库保管员等。

第三十六条 以简单加工学生自带粮食、蔬菜或以为学生热饭为主的规模小的农村学校,其食堂建筑、设备等暂不作为实行本规定的单位对待。但是,其他方面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

第三十七条 学生集体用餐生产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按《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___年___月___日起实施。

下载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检疫监督及存在问题 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一)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 全州设立了128个......

    广东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

    广东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防止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_(精选5篇)

    学校食堂食品原料 进货、查验、登记、保管、领用制度 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是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校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特制定伙......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仍然无法改......

    农村少先队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少先队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祝店小学 刘立武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位。农村小学如何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

    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与监督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与监督中的问题与对策何莉莉 摘要:近年来,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中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