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经济危机中百姓如何自救的个人建议
其实就是笔者对经济危机中百姓如何自救的个人建议。听不听这个建议,自己拿主意。
1、如果你还有多处房产,现在留下一套,其他的选择合适时机卖了。
2、如果你还有很多股票,趁陈品中在前文预言的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波股市大涨中,全卖了。
3、如果你还有很多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其中首饰类的可以保留,金条、银条之类的趁现在价格尚在高位卖了吧。经济危机中黄金、白银的暴跌是必然的。早在卡恩事件之前,就有证据显示,美国已经在高位卖掉了无数的黄金以维持摇摇欲坠的经济。接着,美国将做空黄金,在黄金暴跌之后再买回来,大赚一笔的同时,又维护了美元币值的稳定,从而保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在世界各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能够一枝独秀,吸引全球的投资,美国的霸主地位得以稳固。所以,我们还是按美国人的思路去做吧,不要再相信黄金可以在经济危机中保值的神话了。
4、如果你还有很多收藏品,如艺术品、古董、玉石、红木、邮票、名酒之类,如果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请卖了吧。
5、如果你开的小店、办的企业是那种在经济危机中消费萎缩的类型,趁现在还有人接手,转让了吧。实在舍不得,到时候买回来就是。
6、现在你可以清点一下你有多少现金了。
7、取出三分之一的现金供自己日常消费开支。如果这三分之一数量够大,还可以存短期的定期存款,买点国债或买点银行理财产品。但要注意存钱要存大银行,买理财产品要避开投资于股票、房地产、形象工程那些产品。
8、再取出三分之一现金用于投资可以做空的那些金融产品,如商品期货、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外汇、国外金融产品等。如果你的现金不多,只投资商品期货和外汇也是可以的。在操作上要控制风险,等经济危机真正爆发后再开始做空。当然,有本事的,在股指期货可以大展身手,在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波股市大涨中先做多,等股市崩盘的时候再做空,你的本金至少能暴涨十倍。本文只给操作建议,请不要询问具体操作时机,因为时机稍纵即逝。
9、还剩下最后三分之一现金做什么用呢?大家一起发出倡议,建立一个能够投资于全球的百姓自救基金。这个基金要能像婴儿的身体一样,由无数微不足道的细胞构成,但又能茁壮成长。不能像量子基金那样,瞬间吃成大胖子然后暴毙。所以,基金的百分之三十应该用于投资短期的高风险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应该用于投资中长期的低风险领域,如在经济危机中被低估的资源类产品、消费类企业、高科技企业、商业地产及不论在经济危机还是在经济复苏中都能赚钱的行业。那么这样的基金由谁来管理呢?不能由那些被西方经济理论洗脑的所谓经济学家来管理,应该由有那些真正关心百姓福祉的投资专家来管理。这样口碑较好的专家在网上还是能找到一些的,大家找到这些专家,诚恳说出自己的请求,他们会答应的。建议基金由两到三位专家共同管理更稳妥一些。
全球经济危机就要爆发了,我们不需要去预测爆发的时间,因为爆发的标志就是美联储加息。也不要担心没有地方投资,因为暴跌后,中国、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多得是机会。关键的关键是你不能在经济危机中被套牢、被破产,有足够的现金把握这些机会。既然这个国家的老爷们不管百姓的死活,我们只有起来自救。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能多少挽回一些你的经济损失,即使不能达到陈品中理想中的“民富”目标,也足够让人欣慰了。还有很多没看到这篇文章的百姓可能陷入苦难,大家能帮的就帮一下吧。
黑暗到来了,终将会过去;明天黎明的太阳还将靠百姓升起。
祝大家好运!
第二篇:经济危机中财政政策
崔敏敏认为,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的立足点应从扩大内需和投资这两个方面着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避免我国经济因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同时,实施收入分配体制、财政预算体制和税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张少杰认为,财政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消费、投资、进出口、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社会保障等的特点进行,或单独采取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或进行这些政策手段的某种组合。正彦认为,在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的情况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者的功能与协调机制考察主要基于:首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表现为有效协调;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收入效应、支出效应、扩张效应;再次,在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新的政策搭配同样要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新的政策搭配应该为宏观调控市场化服务、新的政策搭配是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面临全球化的问题。崔惠民提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效应的发挥还要注重相关制度建设,如首先应理顺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关系,从制度上保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内在传导机制的通畅,然后在目标导向下优化选择二者的组合效应方式,既要注意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又要保证调控的动态性与市场化取向,只有发挥优化组合拳效应才能顺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调整困境,实现保增长目标。
四、如何在积极财政政策下,保证财政收支的稳定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而财政来源又会减少,如何才能降低了我国财政的压力,而又使得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马洪范认为,首先要保吃饭与稳定,其次才是建设与发展。要点在于:一是中央发行建设性国债的期限要在十年之上,而且要避开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所发国债的偿债高峰;二是谨慎对待地方政府发债问题,绝对不能一哄而上;三是大力挖掘潜在财源,壮大财政基础;四是将现有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务求取得实效;五是千方百计地撬动社会资本,“众人拾柴火焰高”;六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与制度,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万庄等强调解决这一问题,应重点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落实,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白明认为保证财政收支的稳定增长要做到三个适度:一是财政支出的适度增长。增加公共投入必须确保相关项目能够带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二是税收的适度增长。减税与不减税,不应当是非此即彼的“质”的选择,而应当是兼而有之的“度”的选择。三是适度的财政赤字。积极的财政政策离不开适度的财政赤字作为辅助手段。
第三篇:对教材中经济危机中一些现象的重新解读
对教材中经济危机中一些现象的重新解读
高一年级历史组——武建光 曾经在读书过程中就有过类似的困惑,现在开始当老师,讲解知识时这样的困惑仍然困扰着我,特别是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时也有这样的困惑,并且问到了我这里,那为学生解决这样的困惑就催促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和解读这些问题了。
相信我们每个人做学生时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一方面企业商品大量的积压,企业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和利润大量地销毁商品,诸如将粮食当做燃料而用于燃烧,把大量的牛奶倾倒在大海中,大量的香蕉不收割而腐烂在地里;而另一方面大量失去工作,无家可归的人饿殍满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得不到任何救助”。
相信我们每个人碰到这样的问题,都会得到老师这样的解释:这是因为资本家和资本家政府的唯利是图和毫无人性关怀的体现。当然这样的解释根本不能消除我们的困惑。其实老师给我们这样的模棱两可甚至是错误的解释是即是基于传统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源于关于“政府职能定位”理论和实施的迟滞。
现将我的理解和解释罗列如下,如有不当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企业家角度看:企业家创办企业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赚钱、盈利;其次才是贡献社会(后期才有所体现)。当经济危机发生时,损失最为惨重的其实是企业家,大量的订单的损失,产品大量积压,销路阻断;投资成本几乎化为乌有,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关心的是如何减少损失,让他把商品无偿的赠送给民众,这从资本追逐利润的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再者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来正是企业家的这种追逐利润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科技成果和精神信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强求资本家无偿赠与民众物品或商品即违背了企业家精神、资本逐利的规律,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并不是要说明企业家在社会发生危机是时可以无所作为,而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责任。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还必须承当社会责任即回馈社会,奉献社会。当然企业在奉献社会时,一般采取慈善的形式捐赠给社会服务机构或者是政府,然后政府或是社会机构以社会救助和慈善的形式发送到民众手中。
这样即照顾到了企业家追逐利润的原则和资本获取利润的社会发展规律,又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二、从政府职能角度看:从现代公共管理学角度看,政府承当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和对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的职能,而且只能局限在这一领域。但是政府这种职能的确立和体现确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专制时期,政府无所不能,职能无所不包。在民主制度早期,由于对专制型政府分激进批评进而矫枉过正,政府职能被过度的剥夺,导致政府在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职能的缺失。所以在经济危机的发生的情况下,政府职能的缺失以及社会机构的不完善,导致慈善和救助的缺失,由此出现了论文开的头所提到的现象。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罗斯福总统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家干预经济,诸如社会救助和保险体系的构建,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以工代赈工程的修建,解决就业,进而带动消费,从而推动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二战结束后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服务的职能以及大量社会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二战结束后的历次经济危机我们基本看不到论文开头所提到的那种情况了。
三、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是源于社会个体成员合理追逐利润和利益的驱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正所谓所以不管什么社会还是何种文明都在确立类似“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或是“付出才有回报”价值理念和对不劳而获的批判。比如支撑美国迅速发展壮大的是这种精神,美国成为移民首选对象的也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被冠以“美国梦”,即通过努力才能出人头地。所以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即使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不能提倡不劳而获。仍需倡导勤劳致富和辛勤工作,这即是对个人的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
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和中期,由于受企业家追逐利润的精神驱使以及企业家做慈善的社会环境的缺失;社会应营造努力才能获取回报的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职能的缺失;导致当时经济危机发生时发生,企业积压商品和嗷嗷待哺大众之间缺乏必要的媒介,出现了企业家在销毁商品,嗷嗷待哺的民众得不到救助的悲惨情景。
如今,随着政府职能的完善和确立,大量社会性机构的建立,在经济危机或者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家可以通过慈善机构或者是政府的社会救助组织进行捐款和捐助物品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不会违背资本逐利的规律的前提下,物尽其用,而不再大规模销毁。政府职能的确立,可以使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和解决社会危机面前,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对最困难群体的进行紧急救助,同时创造一系列的条件实现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恢复和发展,让民众回归正常的辛勤工作——获取回报——消费满足需求的轨道上来,这也同时满足了社会“勤劳致富和反对懒惰”价值观念。
第四篇:个人对企业发展建议
个人对企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一个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我想公司领导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定计划和决策。我到公司前后已经有四年了,对于公司的了解仅限于工作的实践,要提建议也只是班门弄斧,如有不妥之处望能海涵。
一、公司应认真对待任何一位员工提出的建议,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议的合理性进行评议。凡是合理化建议,能够实施的一定要安排对口部门实施。
二、企业领导应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企业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企业要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企业的领导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白和了解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导也要礼贤下士和体察民情。若企业领导与各级员工想法一致,这样企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企业才能做得更加强大。
三、领导应加强对员工工作内容的了解,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技术含量高和专业性强,所用的时间会更长。领导安排完工作之后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视员工的劳动,否则结果会不如人意。
四、关于决策,企业应建立管理层协商机制,尤其是关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更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多角度论证决策的合理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经验再多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还都不是智者。作为领导,更应重视集体智慧,尤其是身处前线的人员,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对决策都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公司领导应对管理人员放权,以提高其管理能力。权力是施政的工具,要任命一个人当领导干部,他就必须有相应的权力和能力。没有权力的管理者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工作效率永远也得不到提高。
六、公司应抓紧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就像两国勘界一样,界定不清就要发生战争。该是那个部门负责的工作任务,就应该由他负责到底,当然有些工作在为了怎样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可以由其它部
门代劳。各部门可以互相帮助,但必须分清你我,是谁的工作就应该让谁去做,做不好那是能力和水平问题。否则的话,我们的仍摆脱不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如果各部门都把错误减少到最低,最后出来的东西也能够达到预期。
七、领导安排工作要以部门或者组为标准,以岗位来区分,切不可见谁抓谁,胡乱安排。明明应该是张三做的事,偏偏让李四去做,这是管理的大忌。任何职务都有它的任职要求,符合要求的就上,不符合要求的就下,明知张三不适合这个岗位,偏偏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使其“在其位不谋其政”,那是公司用人方法有问题。干多的不多得,干少的不少得,都吃“大锅饭”,管理永远也上不去。
八、公司应抓紧管理制度建设。自从我来到这个公司,我就对公司管理制度存有异议,在2006年初我也表过态,但那时我只是随便说说,当时没人重视。如今,领导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制度数量太少。作为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没有上百条的管理制度,根本无法覆盖所有的工作内容。我们的制度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依法建立的制度少之又少。文化行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其活动进行约束,主管部门也要求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但我们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2、方向本末倒置。制度是一种下行文,是上级约束下级的一种条法性标准。既然称为“公司管理制度”,就应该建立公司级别的管理制度。我们的管理制度要以部门级来制定,目前显然是一种“方向性错误”。公司制度可以在全公司施行,但部门制度只能在自己部门施行。部门制度必须依据公司制度制定,要有主次的关系。
3、形式东拼西凑。制度就是制度,与岗位职责是两码事,可不要混淆概念。岗位职责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范畴,是《岗位说明书》应具备的内容,切不可加在制度里。
4、在制度制定前,公司领导要拿出制定意见或方案,尤其在量化内容方面,是
要领导确定的。比如:公司原画部可以是一个月抽擦一次,也可以是一个月两次,但究竟几次,得根据领导意图来制定,这样在执行起来才更符合领导要求。否则,得不到认可,就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
5、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识别,周全考虑,制定相应的制度,努力做到让制度覆盖所有工作内容。制度成稿后,应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并得到认可。
6、制度一旦制定后,全公司所有人,包括领导,都要对制度进行学习和掌握,严格依制度执行。但这点,我公司做的不够好。制定了制度,领导不以身做责,不率先垂范,起不到榜样作用,员工自然也会违章操作。辛辛苦苦制定的制度又成了一张废纸,管理又退回了混乱局面。
九、公司应认真考虑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劳动关系、绩效考评、薪酬福利、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八个板块,缺一不可。如果公司还维持现有的零碎的管理模式,我建议取消形同虚设的绩效考评,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现有的工作上。
十、公司应重视人才开发和人才保护。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便没有财。我们总是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才,但从公司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来看,我们的管理仍停留在口号上。比如:优秀的原画师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本来优秀原画每个月可以完成300秒以上,而实际只完成150秒左右,却没有把全部精力奉献出来。
十一、如果2013年前期部还负责现在这些工作的话,我建议公司为前期部增加新人,用于单独画分镜来增强前期实力。外发不能稳定保证公司有足够的工作量。
十二、建议公司在2013年组织管理人员去大的企业进行考察,广泛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谢谢
职员:李承刚
2012年6月5号
第五篇:个人对企业发展建议
个人对企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一个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我想公司领导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定计划和决策。我到公司前后已经有四年了,对于公司的了解仅限于工作的实践,要提建议也只是班门弄斧,如有不妥之处望能海涵。
一、公司应认真对待任何一位员工提出的建议,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议的合理性进行评议。凡是合理化建议,能够实施的一定要安排对口部门实施。
二、企业领导应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企业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企业要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企业的领导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白和了解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导也要礼贤下士和体察民情。若企业领导与各级员工想法一致,这样企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企业才能做得更加强大。
三、领导应加强对员工工作内容的了解,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技术含量高和专业性强,所用的时间会更长。领导安排完工作之后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视员工的劳动,否则结果会不如人意。
四、关于决策,企业应建立管理层协商机制,尤其是关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更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多角度论证决策的合理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经验再多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还都不是智者。作为领导,更应重视集体智慧,尤其是身处前线的人员,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对决策都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公司领导应对管理人员放权,以提高其管理能力。权力是施政的工具,要任命一个人当领导干部,他就必须有相应的权力和能力。没有权力的管理者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工作效率永远也得不到提高。
六、公司应抓紧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就像两国勘界一样,界定不清就要发生战争。该是那个部门负责的工作任务,就应该由他负责到底,当然有些工作在为了怎样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可以由其它部门代劳。各部门可以互相帮助,但必须分清你我,是谁的工作就应该让谁去做,做不好那是能力和水平问题。否则的话,我们的仍摆脱不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如果各部门都把错误减少到最低,最后出来的东西也能够达到预期。
七、领导安排工作要以部门或者组为标准,以岗位来区分,切不可见谁抓谁,胡乱安排。明明应该是张三做的事,偏偏让李四去做,这是管理的大忌。任何职务都有它的任职要求,符合要求的就上,不符合要求的就下,明知张三不适合这个岗位,偏偏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使其“在其位不谋其政”,那是公司用人方法有问题。干多的不多得,干少的不少得,都吃“大锅饭”,管理永远也上不去。
八、公司应抓紧管理制度建设。自从我来到这个公司,我就对公司管理制度存有异议,在2006年初我也表过态,但那时我只是随便说说,当时没人重视。如今,领导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制度数量太少。作为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没有上百条的管理制度,根本无法覆盖所有的工作内容。我们的制度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依法建立的制度少之又少。文化行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其活动进行约束,主管部门也要求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但我们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2、方向本末倒置。制度是一种下行文,是上级约束下级的一种条法性标准。既然称为“公司管理制度”,就应该建立公司级别的管理制度。我们的管理制度要以部门级来制定,目前显然是一种“方向性错误”。公司制度可以在全公司施行,但部门制度只能在自己部门施行。部门制度必须依据公司制度制定,要有主次的关系。
3、形式东拼西凑。制度就是制度,与岗位职责是两码事,可不要混淆概念。岗位职责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范畴,是《岗位说明书》应具备的内容,切不可加在制度里。
4、在制度制定前,公司领导要拿出制定意见或方案,尤其在量化内容方面,是要领导确定的。比如:公司原画部可以是一个月抽擦一次,也可以是一个月两次,但究竟几次,得根据领导意图来制定,这样在执行起来才更符合领导要求。否则,得不到认可,就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
5、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识别,周全考虑,制定相应的制度,努力做到让制度覆盖所有工作内容。制度成稿后,应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并得到认可。
6、制度一旦制定后,全公司所有人,包括领导,都要对制度进行学习和掌握,严格依制度执行。但这点,我公司做的不够好。制定了制度,领导不以身做责,不率先垂范,起不到榜样作用,员工自然也会违章操作。辛辛苦苦制定的制度又成了一张废纸,管理又退回了混乱局面。
九、公司应认真考虑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劳动关系、绩效考评、薪酬福利、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八个板块,缺一不可。如果公司还维持现有的零碎的管理模式,我建议取消形同虚设的绩效考评,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现有的工作上。
十、公司应重视人才开发和人才保护。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便没有财。我们总是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才,但从公司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来看,我们的管理仍停留在口号上。比如:优秀的原画师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本来优秀原画每个月可以完成300秒以上,而实际只完成150秒左右,却没有把全部精力奉献出来。
十一、如果2013年前期部还负责现在这些工作的话,我建议公司为前期部增加新人,用于单独画分镜来增强前期实力。外发不能稳定保证公司有足够的工作量。
十二、建议公司在2013年组织管理人员去大的企业进行考察,广泛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谢谢
职员:李承刚 2012年6月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