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误点分析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分点分析
特长部高三李丁卓
高二同样是材料作文。农民的萝卜滞销,于是决定免费赠送,市民在拔萝卜的时候,也偷挖了农民的红薯,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之后,有人帮农民卖红薯,亦有人与农民签订了购菜合同。
答案给出的切合题意的观点有两种:1,好心人终会有好报;2,公民素质参差不齐,需要激浊扬清,大力建设精神文明。又给出了两种符合题意的说法:1,搞经济不能只是靠经济,信息灵通,瞄准市场是关键;2,媒体的作用(正面、负面),媒体的责任。
高二学生的作文水平总体上来说要比高一好一些,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注意标题、论证无力、内容空洞、有错别字、滥用题记等等。很多问题和高一同学是一样的,不再赘述。这里除就立意说一点个人想法之外,再说一下作文的标题,然后分析两篇作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还是先列举一些作文题目,以便对学生作文有个大致的印象:
《人间自有真情在》、《福祸两相依》、《诚实做人》、《延迟的温暖》、《道德〃素质》、《人的道德底线》、《选择》、《社会道德与综合素质》、《人间〃真情〃社会》、《侠,善,义》、《淡泊〃宁静〃致远》、《善与恶》、《万众一心》、《心暖心》、《有失必有得》、《花开向阳,世界有善》、《别偷红薯》等。
一、先说立意。
高二学生的理解力要好些,立意多在福祸、道德和素质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偏差。本来没有什么要说的,但我对答案有些存疑的地方。答案给的首选立意是“好心人终会有好报”,没有提到福祸相依的说法。而很多同学都从福祸相依的角度去理解,我认为这是对的。而“好心人终会有好报”的说法却有些不伦不类。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从材料中能否判断萝卜哥是好心人。材料没有涉及萝卜哥其他的行为,只说到了萝卜的事,那么,我们只能根据他送萝卜的动机来判断。如果送萝卜是因为同情那些无菜吃的人,那么,他是个好心人,退一步讲,萝卜卖不出去,担心浪费就免费送人,也还算得上是好心人。
但是,如果萝卜哥只是想用免费赠送的方式来扩大影响,进而推销自己呢?通过媒体广而告之,即赚了声誉,又赚了广告,还避免了浪费,可谓一箭三雕。
从材料中,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而据新闻报道说,萝卜哥如果按照市场价出售,加上物流费反而会赔钱,所以才决定赠送,这样更谈不上是不是好心人的问题了。我并非在进行道德批判,而是从材料分析的方法上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农民因滞销而免费赠送萝卜这一前提,并不能得出他是好心人这个结论。
其次,就算我们肯定了萝卜哥是个好心人,那么,从材料中得出“好心人终会有好报”的立意也显得非常可笑。这个观点几近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因果报应思想,带有浓重的封建宿命论色彩。它具有欺骗性和麻痹性,让中国人站在一边袖手傻呵呵的等着看。邻居用垃圾挡了大家走的路,哼,别理他,恶有恶报,他会倒霉的;我多做善事,善有善报,终究会多子多福。从此,惩治恶人的方法不是靠法律,也不是靠“路见不平一声吼”,而是靠躲在一旁的一句“恶有恶报”!求得幸福的方法也不是绞尽脑汁的苦心经营和辛苦努力的打拼,而是抱定“善有善报”的信仰礼佛布施和修路募捐。好心有好报这样庸俗迷信的农村妇女般的认识竟会成为出题者最切题的立意,呜呼,无话可说。
然而,聪明的孩子们没有相信“好心人终会有好报”的愚蠢想法,乐观的看到了爱心和真情,冷静的看到了社会的道德和素质,看到了福祸相依。以好人有好报为立意的是极少数。从材料中得出福祸相依的观点是有依据的。萝卜滞销是“祸”,被偷走红薯也是“祸”,而换来的志愿者为其卖红薯和那一年二十万元的合同,则是“福”。福祸相依是朴素的辩证思想,远高于“好心人终会有好报”的思想,这种观点却没有出现在答案的立意中。
二,再论标题。
议论文不适合用例如“道德”、“人的道德底线”、“善与恶”等这样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标题要亮出主要观点,点明议论的主旨或者对象,这是由其文体特点决定的。名词性短语作标题,它涉及的范围太广,意义也太丰富,文章一点倾向性也没有,连文章的文体都不能确定。比如,用“骨气”做标题就会让人迷茫,是要写一个有骨气的英雄呢,还是要说什么是骨气呢?前面加上一个动词“谈”,用“谈骨气”作标题,意义就明确了很多,表明作者要就“骨气”这一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一看题目就知道是议论文。
议论文标题应该使用包含谓语动词的短语或者句子,这样的题目能标明文
体,限定议论范围,体现作者的观点倾向。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别偷红薯”等等,很多同学对标题太不注意,想起哪个词了就大大咧咧的一写,无异于向阅卷老师敞开了大门,让人一眼就看见你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在标题上,我们如果不能做到吸引人的话,那也应该在门口挂上旌旗,让阅卷老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阅卷老师最忌讳的就是文体不明,拉杂写来,像“道德”、“人的道德底线”、“善与恶”之类的标题摆明了你什么都不懂,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阅卷老师都不用看,给你多低的分都不会犯错。
三,两篇作文。
先讲一篇“经典”的考场八股文。虽然这样的文章毫无闪光点可言,但这样的文章有板有眼,可以为实在不会写作文的同学提供一个范例,认真研究一下,照它去套,基本可以得个不错的分数。
题目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段用老子的话引出旦夕祸福要用平常心去看的观点;第二段简单复述了一下材料,点明材料中蕴含的福祸相依的意思;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讲了一个国王向国师问吉凶的故事,可能很多同学都看过,算是另一个版本的塞翁失马;第四段从科比、勾践到司马迁、李清照,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祸中有福的道理;第五段再次强调论点,鼓励读者要坚强勇敢,不放弃。
很多同学都不会写议论文,往往是拉杂写来,而类似这样的作文,算是拉杂的“经典”的。虽然用一个故事做文章主体的做法略显拙劣,论据又毫无新意,但它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有论证,层次又很清楚,作为一篇学生议论文也就说得过去了。这样的文章并不难学,首先找出一个切题的论点,然后想出几个能证明论点的事例,重点讲一个,其他的略讲,清楚的排成几个段落,如果再做到开篇点题,结尾再稍加强调发个号召什么的,文章就ok了。
再说一篇比较好的作文。题目叫“别偷红薯”,这个题目就起的别致,“红薯”用了借代的修辞,“别偷红薯”就是说不要因恶小而肆意为之。好的题目已经成功了一半。这篇文章从三鹿引起的社会危机感写起,进而探讨小举动与大的善恶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小举动自然来自材料中顺手偷红薯的做法。这篇文章的手法比较成熟,并非三段论似的“八股文”,文中有一些比较有见地的语句:“这个社会的冷漠,缘于人性的冷漠;这个社会的爱心,缘于人性的善良。”他把社会问
题和人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偷红薯看似是偶尔为之的小事,却让人看到了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的沦丧。写作者又从社会回溯到人性,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个回溯非常有必要。作者最后写到:“那么,别偷红薯了,让爱心得以闪亮,不再蒙尘。”这个结尾真切而深沉,即从材料中来又远远的拓展出去,显得意蕴深长。
这样的作文题目别致而贴切,避免了因类同而引起的审美疲劳,却又非常切题,令人叫好。论述细小而微,沉稳有力,语句富有文采,可以显示作者不俗的写作能力。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篇:材料作文的六大失误点
材料作文的六大失误点
材料作文第一大失误点: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然后大段回忆14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最后自我鼓励:“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38分。
材料作文第二大失误点: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结构与内容如下:
(一)引用所给材料。
(二)议论:字如其人。“板桥体”别有韵味,折射了郑燮的独特个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讥讽,坚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
(三)叙述:我有一次读《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概述小说情节)。议论:我明白,人,要追求尊严,绝不轻言失败。
(四)议论结束:感谢《老人与海》,它教会了我哲理,是我独一无二的追求,会带我走得更远。
这样的文章的确已 “走得更远”了,我认为只能给35分。
材料作文第三大失误点: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材料作文第四大失误点:套题。套题比偏题更恶劣,更易激起阅卷者 “公愤”,将重罚在30分以下。
例如,浦东新区09年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也是给材料作文:人生当“藏锋”还是“露锋”?
于是高考中有考生写了一篇套题作文《藏与露之显人生》;还有的考生套题其他区模拟考试作文《“半”是一种艺术》,这样做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给材料作文”应该遵守哪些写作规范?
“给材料作文”的作文类型,其基本要求是先从所给材料中抽提出蕴含的事理,然后缘事而发,类似联想到社会、人生的思考,在思维方式上类似于演绎推理。基本规范要求:
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点,确立视点,从而确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论事。抽提出事理后,要类似联想,同理类推到更深广的领域,写出层次感。(如:自然→社会→人生→治国→世界)
3.写作时要引用材料,缘事而发(尽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题之嫌。(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给材料,对材料本身要做分析与关联,以避免 “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谈论“独一无二”,就要具体分析郑板桥是如何做到 “独一无二”的?(比如他的博采众长,坚持不懈);再如谈“融合”,就要说明郑板桥是如何 “融合”百家的?(比如:杂取众长——“用隶书参以行楷”;打破门户之见——“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借鉴他人也不失独立人格——“不可无一”)
材料作文第五大失误点: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例如,《爱财而不过》,先议论开篇:爱财”这个词人们多少总有些鄙夷,我看不然。虽然“爱财”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适当的爱财,能催人上进,受人尊敬,只要不过分。第二、三段举比尔盖茨追求财富也办慈善事为正例,举葛朗台敛财吝啬为反例展开论证。最后引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结束。文章只是与所给材料中“歪歪斜斜”这几个字面有关,而全文内容与板桥书法之事毫无关联,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至多25分。
材料作文第六大失误点: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题为《梨树的四季》,讲述一位农夫让四个儿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树的模样,然后教育儿子们不要只关注一季,才能看出美丽与韵味。这里蕴含的道理暗合“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寓理,表达出了“全面而整体地看问题”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属于低语境材料,在初中生的文章中或许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对于高三思维水平层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第三篇: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文科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
1、不能准备指认手法,不能结合手法分析效果;
2、概括能力较弱,得3分的很少;
3、由于对文章内容没有准确把握,错误率较高;
二、古诗鉴赏
1、文学常识记背诵不下功夫,张冠李戴现象比比皆是
2、惯常使用的典型意象的把握似是而非
3、平时积累不够,课内知识掌握比较呆板,不会迁移,4、对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确。
三、默写 没有认真背诵。
四、文言文
1、句子翻译中省略的内容没有补出来,同时 介词结构后置没有翻译出来
2、学生对基础知识不够重视,例如《游褒禅山记》这几个字很多同学都写了错别字,错误率极高,说明平时学习时不加注意,忽视最简单的识记知识。
3、另外学生看题粗心,明明是用文中的话回答,却还是用自己的话。
4、对人物的评价很多同学都能言之成理,但少数同学答非所问,回答缺乏逻辑性。
六、作文
问题一,在于审题。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但是不少同学还是不理会老师反复的叮嘱,把作文直接当
成了话题作文,所写作文和材料并无多大关系,通篇看不出材料的痕迹,或是老师要转好几
个弯帮他分析,才能把材料和他所写联系起来,太过于牵强附会。
问题二,观点不明确,总是在话题之外徘徊,不明确不说,模棱两可,最终也没说出他有什么看法。问题三,就事论事严重,反复在材料上绕,跳不出材料所限。
问题四,学生本身价值取向不健康。
问题五,套题严重,为了把自己准备好的用进去生搬硬套,不看题。
整改措施:
(1)诗文、名言俗语、名著故事等的积累、识记、默写,尤其是对内容的理解、联想能力,不多写、少写、错写一个字。
(2)加强古文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的理解性识记,做到写一条对一条。
(3)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做到全面理解题干的内容,意向、要求及提示作用。
(4)加强学生书面语表述的能力,不能心知肚明写不出或太罗嗦。
(5)以学生首次接触的知识、概念术语,教师应讲明白,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重复讲解,不让学生因概念混淆而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6)大力训练学生对现代文信息的搜取、概括、整合的思维能力。
(7)大力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多角度、多侧面甚至辩证地看问题,表述自己的观点。
(8)仿句训练还需加强,让学生能自行掌握仿写的规律,正确仿句,并能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9)加强对古诗文断句的训练,掌握基本规律。
(10)要求学生在写作是将以下内容变为自觉的行动:中心明确、叙事具体、议论扣题、入口要小、真情实意、卷面整洁、字数到位。
(11)并做到备课充分,讲课必定游刃有余,做到精讲多练,开发学生潜能的新局面也有可能发生。
第四篇: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成绩不理想原因:
主观原因: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夯实不够,不会活学活用; 太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客观原因:命题不规范,题目与课本课标脱节明显,偏题怪题多;评分标准琐碎。整改措施:
一、老师方面:
1、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取长补短。
2、加强教学五环节,扎扎实实抓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安排每一节课,力求精细化。
4、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协调作业量,避免各自为战。
二、学生方面:
1、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萌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做到勤学、会学、巧学。
3、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4、加强记忆,多看课本,多背基础知识。
5、加强易错题的滚动,加强周测。
第五篇:高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邱人君
一、试卷综述
今年英语试卷的突出特点是“紧扣《考纲》,平稳平和”,基础和能力并重,难度适中,总体难度有点难,阅读理解C、D还有七选五难度较难难,试卷呈现基础性、交际性、能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考试改革的方向已比较明确: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同时强调“稳定中求发展”。命题既立足于英语教学大纲,又着眼于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书面表达这一部分,今年的书面表达是一篇开放性的作文,开放性作文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考查优秀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具体分析
听力部分:
语音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能在英语考试的开局中稳定学生情绪,树立学生自信心,体现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选材都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交际性场景,如购物、人物介绍、上班迟到、谈论学习等,没有生僻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可猜测出来,话题涉及的生活领域更广。
完形填空部分:
考查的一个开创亚马孙网站的人经历的艰难抉择。首句所给信息比较完整,时间地点、人物全有交代,符合完形填空的常规要求。同时,遵循“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为叙事类文体。文章内容健康、时尚,将知识、文化、教育、趣味融为一体。文章内容原汁原味、有异国文化含量,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考生在不看选项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看懂文意。选项考点设计全面,以实词为主,动词6题,名词5题,形容词和副词4题,介词4题,连词1题。
答题时必须通观全文,从整体角度考虑才能判断出最佳答案。需要通过上下文和全篇才能找出答案的所占比例为60%以上。该大题中难度较大的几个小题为39、41、53和55。
阅读理解部分:
五篇短文继续保持知识性,趣味性强,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彰显文化特色。所幸,和去年相比文章易懂,而且没有生词出现,A篇是2个母亲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B篇文章直接对阅读广告能力的考查,几乎每年必考题型,考查学生把语言当成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篇介绍了几个计算机软件,提高人们旅行质量,较难些。D篇为人活着要有目标和服务人民。E篇讲时间管理的方法。深层理解的试题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考查主旨大意有59、64、67、75小题,这两类题占整个阅读题的60%,从较深层次上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书面表达部分:
内容是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文所选话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易于表达,学生有话可写,并且能够写出来。同时,这些变化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高考英语写作变得越来越灵活了。考生平时要加强语言积累,还要注意掌握一些高级用法,写出亮点,书写清晰尤为重要。